比翼双飞——专访双胞胎幽默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利 刘全和 刘全利

总第127期[丹城韵]比翼双飞——专访双胞胎幽默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利

2014-08-25品鉴彭州

8月14日下午,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颁奖仪式暨汇报演出在彭州市文化馆演艺中心举行,双胞胎幽默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利表演的《谁是主角》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结束后,《品鉴彭州》记者有幸采访了我国著名的双胞胎幽默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刘全和、刘全利,聆听他们对曲艺事业发展的建议和希望。


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演出

品鉴彭州:两位刘老师好,你们是我国首个获得世界幽默滑稽哑剧类最高奖项——金小丑奖的表演艺术家,作品《照镜子》等风靡60多个国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给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声笑语。近年来,成都在曲艺事业上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是彭州打造的“快板基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近来更是通过了中国曲艺家协会的认定,被正式授予全国第44个、四川省第3个:曲艺之乡。在你们看来,这样的赛事在彭州举办将对这座城市产生怎样深远的意义呢?


刘全利:全国第六届少儿曲艺大赛在彭州举办,这对曲艺的繁荣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次的全国少儿曲艺大赛让很多人认识了彭州,包括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曲艺家协会、文联都对彭州有个新的认识,至少知道了这里举行了第六届少儿曲艺大赛,知道这里是曲艺之乡。我之前去过四川成都很多地方,唯独彭州是第一次来。觉得这城市很干净,很安逸,人们并不浮躁。我觉得这里的人可能天大的事掉下来,他们的内心都很平静,这样的心境是其他的地方不能比的。这里是生活的好地方、居住的好地方、环境美的好地方。通过今天看小朋友和自己的演出效果觉得彭州这地值得一来,印象特别好。

刘全和:对孩子来讲这也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相互观摩交流生发灵感,吸收其他曲种一些优秀的创作手法,完善自己。

为台下观众签名

品鉴彭州: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的本质特征当是“以口语说唱故事”。看过两位老师表演都知道,老师更注重肢体表演,少说话甚至不说话,请问两位老师选择哑剧这样的表演形式的初衷是什么呢?

刘全利:因为这是世界艺术。这次我们刚刚从东欧回来,奥地利有个广场演出,叫“中国艺术日”,好多语言上的节目就受到了限制,只有我们这样的节目得心应手。我俩搞喜剧长得没什么特点,就双胞胎特点,长得很标致,不像一些喜剧艺术家一看就想笑。肢体艺术靠表演、靠刻画人物、靠喜剧的结构让人发笑。

刘全和:相声、小品、哑剧都是笑的艺术。我们俩也是借鉴了相声的一些创作手法,小品的一些人物刻画的手法。有一次我听到一个观众评价得好,说这哥俩用肢体在说相声。

表演毛巾舞

品鉴彭州:两位老师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登台表演了,今年57岁依然活跃在曲艺舞台上,在整个的演艺生涯中,你们会如何表达和曲艺之间的关系呢?

刘全利:喜剧艺术的范围非常宽,什么东西都能渗透到里面。做任何事都不能投机取巧,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心去做。路上可能迈过一个坎,又来一个,需要你坚持坚守。还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我们俩上台总有一种青春向上的激情,这是作为演员最应该具备的。

刘全和:自己都感动不了自己,怎么去感动别人?你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传达给观众的就是健康,阳光。

刘全利:我们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困难,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的突破自己,你只要坚持下去,就已经非常成功了。我现在还在坚守着呢,只要观众不往台上扔鸡蛋,我还坚持。

哑剧《兄弟拍电影》

品鉴彭州:对于两位老师来说,自己的从艺道路永远和对方联系在一起,从入伍当兵、训练杂技到转型滑稽,不仅长得默契,演得也很默契,这种默契对于搭档演出的表演者是至关重要的,请问两位老师,就曲艺表演而言,如何才能保持默契呢?


刘全利:我俩比一般搭档演出人应该更默契点,十月怀胎,两人从肚子里就在一块儿,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分开过。别人争名争利,我俩就不存在。对于那些不是亲兄弟的演出搭档,就应该当成亲兄弟,好搭档就像夫妻似的,有人得付出牺牲。像相声,一个逗人,一个捧人,逗人的可能占的比例要大一点,捧人的就更依附于对方。你踏踏实实的把人捧住,把他推到一定的程度,你也就跟着上去了,你老拽着他,那他就会重新找人把你替代了,要不两人都完了。所以我俩就是互补,你往上走,我也往上走,共同努力,“比翼双飞”。

哑剧《兄弟拍电影》

品鉴彭州:创作快乐的工作可能并不总是轻松快乐的,像两位老师选择的肢体表演这种形式应该非常累,同时也惊讶“你们怎么有那么多的本领”,请问两位老师平时有什么训练的秘诀么?

刘全利:我两小时候积累的东西太多了,从小学舞蹈、杂技,然后转到幽默表演,会芭蕾,杂技、魔术、手技等。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肯下功夫,现在才能拿起来就用。如果不会,现学都来不及。现在的小孩就应该多积累,就想建高楼大厦一定要先把基础给打牢实。任何人的成功除了有一定的天赋以外,还离不开勤奋,不努力有再多的天赋也被浪费了。我们俩在文工团的时候有好些人比我们的基础好,他们就是不努力。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绝、我特,总之要比别人强一点。

刘全和:我们那时候就是不服输,什么都要在团里拿第一,这个心理支撑到现在,谁演得好,我就跟你学习,学完肯定要超过你。

接受记者采访

品鉴彭州:两位老师曾经得到了姜昆、陈佩斯、朱时茂等表演名家的指导,请问他们带给你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刘全利: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个成功的演员背后要下很多功夫。上次跟师父到贵州,我们在饭桌上讨论当地的一些传统的曲艺,他就拿手机把所有的要点全记下来。佩斯老师家有块黑板,睡着觉,突然想起一个东西来,怕忘了,拿粉笔写上又睡。黑板上他想创作的东西记得密密麻麻,

刘全和:好多演员排练都是排到差不多就行。可我师父姜昆,佩斯不是。我们当时排陈佩斯的短剧《两个木工》,拿三瓶啤酒往那儿一搁,每个人拿一个本子,我说你说他说,相互刺激,头脑风暴,剧本出来后马上找人论证,然后进入排练,电话不能接,你就一天踏踏实实的在那排练,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师父为了演好小残疾人,把腿别在那,最后排完伸下来,整个腿的血液都不循环了,掐他他都不知道,就已经苦到这种程度,别看别人在台前风光,背后那可苦死啦。


比翼双飞——专访双胞胎幽默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利 刘全和 刘全利

默契的回答问题

品鉴彭州:如今,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已经落下帷幕,但这些孩子的曲艺生涯可能还不会中断,两位老师作为曲艺界的前辈,请问最想给他们提的希望是什么呢?

刘全利:我觉得他们得了奖只能说是画了一个小句号,要想继续干这个还得努力。我希望这些孩子静下心来努力,注重学习、创作、创新、引领,不断颠覆自己。他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音乐、舞蹈,戏剧、喜剧、歌剧……曲艺演员是个杂家,要求你会特别多的东西。年轻的时候脑子又好,记忆力也好,精力又旺盛,赶紧积累,到二三十岁的时候,那些东西一下子迸发出来,就该展示了。好多昙花一现的演员为什么走不下去了?因为他所有会的东西全掏空了,没东西可弄了

刘全和:时时刻刻得有压力,有动力,有危机感。我们俩每年都有危机感,今年作品完了明年,明年完了后年,都要考虑我演什么,什么作品适合我们演。

为《品鉴彭州》题字

品鉴彭州:两位老师近40年的艺术生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早期的《修桌子》、《修路灯》、《照镜子》、《橱窗模特》、再到《连体兄弟》、《摄影爱好者》、《梦幻奥运》等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2010年创作的《快乐童年》越发童趣盎然。彭州正在拟办“天彭牡丹曲艺团”,今后可能既有创作团队,又有表演团队,以两位老师的经验来说,如何创作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呢?

刘全利:我觉得任何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生活,现在彭州要成立曲艺团,好多东西一定要从生活中去提炼、去拔高、去升华。作品不能去迎合观众,应是引领观众。创新是根本。我们不反对传统的东西,但是拿到现在可能与时代不接轨了,所以创新才是根本。


刘全和:以前幽默诙谐大家都认可,拿到现在老百姓见多了,那种幽默太小儿科了,所以要不断发展,一个好的作品首先从喜剧结构上下功夫。

刘全利:好的演员注重生活、注重学习,既是思想家,又是教授。曲艺团想要创作的作品有厚度和深度,建议努力到社会中学习,到人民中学习,到书本中学习,那样作品才有厚度和深度。现在老百姓看得东西比我们演员看得东西要多,你知识面的广度超不过群众,演的东西观众不可能笑了。你再不学习,再落后于观众,落后于这个时代,那就只有淘汰。

图/杨玉明 欣乐 文/卿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3398.html

更多阅读

记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 河南曲剧周玉珍哭戏

记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看戏的朋友经常说这句俗语:吃饺子吃陷、看戏看旦。真的很有同感:小时候看戏无论是看庙会大戏还是看戏曲电影,总是希望那些老生、花脸、小丑赶快回到幕后,一直期待着丫鬟、小姐的出场……有时候看着那些老生、花脸

陈佩斯喜剧表演艺术家 欢乐喜剧人陈佩斯

  中文名:陈佩斯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吉林省长春市出生日期:1954年2月1日职业:喜剧表演艺术家、小品表演艺术家父亲:陈强配偶:王燕玲黄金搭档:朱时茂身高:178cm祖籍:河北省宁晋县徐家河村陈佩斯,1954年2月

声明:《比翼双飞——专访双胞胎幽默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利 刘全和 刘全利》为网友笑尽往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