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老双桂坊 常州双桂坊

常州老双桂坊的旧事

作者:范炎培双桂坊是常州古地名,据《武阳志余》载:宋乾徳五年,宋维、宋绛同登甲科,邑令宋蟾立来贤坊,后以丁宝臣兄弟同捷(景祐元年)更命双桂坊,取双双蟾宫折桂之意。  

清末民初,老常州饮食业较为集中的商业圈,共有五处:西门怀德桥、东门水门桥、北门青山桥、南门弋桥、城中县巷惠民桥。其中,靠近弋桥的双桂坊,由于地理位置和人气的关系,逐步取代了弋桥,成了城南饮食集中地,以后更成为常州饮食小吃的一块招牌。

双桂坊是常州古地名,据《武阳志余》载:宋乾徳五年,宋维、宋绛同登甲科,邑令宋蟾立来贤坊,后以丁宝臣兄弟同捷(景祐元年)更命双桂坊,取双双蟾宫折桂之意。由此可见,双桂坊的地名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

双桂坊对于常州中老年人都会有着一种温馨的难忘的情感,双桂坊不仅有千年的书卷文化气息,同时还有难以让人忘怀的饮食文化情结。以前的双桂坊,特别是从南大街到人民公园的一段,不足百米左右的小街道,居然先后接二连三地开设过各种餐馆、点心、小吃等饮食店铺,由东向西数过来,大家比较熟悉的如:清真牛肉拉面馆、清真糖果茶食店、清真长兴楼菜馆、回教素麻糕、美味斋汤团店、正觉寺弄口的油条、桂花麻糕(当时一块麻糕只收一两粮票3分钱),兴隆园菜馆、常州糕团店、光明甜白酒店、双桂坊的豆腐汤、油生腐百叶结索粉汤、马复兴面馆,在马复兴西边贴隔壁有大公副食品商店,出双桂坊弄口就是南大街,义隆素菜馆也曾经在此待过,向南有专做“常州大麻糕”的常州麻糕店,马路对面就是常州银丝面馆,还有一家在当时环境布置得很不错的“桃李春”菜馆,这是常州饮食公司开办的专门培训和考核常州厨师的基地。再向西靠弋桥的十字路口就是三鲜馄饨店,还有迎桂馒头店,这些都可以划入老双桂坊饮食圈,双桂坊就成了原弋桥饮食圈的代名词。


关于常州老双桂坊 常州双桂坊
好多网友写双桂坊,大都只写了一些小吃。其实,老双桂坊有两家知名度很高的菜馆:兴隆园菜馆和清真长兴楼菜馆。

始建于1915年的兴隆园菜馆,在“文革”中一度改为“反修路饭店”,1978年恢复原名。兴隆园有三层楼面,经营分低、中、高和特4个等级,菜肴以江南风味为主,能办高档喜庆宴席。记得在1965年的一个星期天,我到双桂坊正觉寺弄的一位同事家去玩,同事住的大院与兴隆园厨房隔窗相望。同事从其厨房的窗口端过一碗盖浇面招待我,当然这面的佐料与浇头都是加料的,味道鲜美,至今不忘。70年代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我骑自行车赶到兴隆园买了两只炒菜,不用多说,菜肴数量足,味道好,临了在兴隆园当厨师的表弟又在我的装菜的饭盒里加了半勺麻油,那个味道真叫香啊!但是,真正领略兴隆园菜肴真谛的是高档的宴席。我表兄唐志卿的儿子小唐(小唐时任德泰恒的厨师,曾在北京长城饭店当过厨师)结婚,喜酒就办在兴隆园菜馆。由于老唐在省内外饮食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前来贺喜赴宴的除了江苏扬州、苏州、南京、南通、淮安、徐州等等省内众多城市饮食界的“大佬”外,还有上海以及浙江杭州等地饮食界的顶级高手。省内外饮食界这么多的顶级大佬云集常州赴宴,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次简直就是对常州餐饮的一次前所未有的、高等级的考验。作为常州饮食界顶级人物的唐老师当然不敢掉以轻心,思考再三,决定把儿子结婚喜宴摆在双桂坊的兴隆园菜馆,因为当时能“拿得住”常州菜的还是兴隆园!唐老师的徒子徒孙中不乏高等级的厨师,挑选几个前来把关,喜宴的菜肴不在乎多,而在于精,菜肴当然讲究色香味俱全的常州特色菜。宴席上那些外来客人对于“吃”并不稀罕,每道菜上来,先是不动筷子,观察一下,然后稍微吃几筷,品尝一下,笑着点头称是。喜宴办了两天,几十桌人,菜肴现在依稀记得有糟扣肉、糟鸭、银牙鸡丝、鱼丝、鱼排、琥珀莲子、八宝血糯甜饭等。在办酒的那两天,双桂坊的兴隆园热闹得很,楼下照常营业,二楼、三楼办喜宴。这样的喜酒在常州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特别是有这么多省内外饮食界的“大佬”到常州双桂坊来喝喜酒、品常州菜,常州也就只有这么一次,应该是给常州双桂坊的饮食史上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再说老长兴楼。老长兴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常州唯一的回教菜馆。店址在双桂坊中段与公园弄相交的丁字路口,坐南朝北,两层楼面,店西边的一条小弄就是“马园巷”。因为是清真馆,店门口写着“外菜莫入”。长兴楼能办高档的清真酒席,拿手菜是回族菜肴,烤鸭是老长兴楼的一道名菜,冰冻糟鸭、五香牛肉、清炒牛肉丝是其看家菜。长兴楼的冰冻糟鸭价格不菲,但味道确实不错,吃过,的确别有风味。老长兴楼物美价廉的麻油素面,是附近上班族早点的首选,因为当时的麻油是配给供应,一般家庭很少吃到麻油,因此麻油素面生意很好,牛肉汤、生煎牛肉包、麻油素面属大众化的商品,吃的人就多,需要耐心排队等候。

义隆素菜馆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80年代曾经搬迁到双桂坊弄口的南大街。素火腿、素月饼是常州人至今还十分喜爱的点心。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要到这里买素月饼,孝敬老母亲,几乎成了规矩。常州的素火腿久负盛名,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在1934年的《珊瑚》杂志上刊载过有关介绍常州素火腿的文章。义隆素菜馆制作的“净素百果大麻糕”、“老人酥”曾被《中国小吃谱》收录。义隆素菜馆落户双桂坊饮食圈,无疑为提升为双桂坊小吃的知名度作过贡献。

建于1937年的马复兴面馆,由名叫马三保的师傅开设。马复兴的糖醋小排骨曾列入常州名菜,马复兴的大肉面和馄饨为常州人津津乐道,我在前些日子也发表了“马复兴吃点心”的博文,有关马复兴的文章网友谈论得比较多,这儿不再多说了。

常州银丝面在1958年创制,为什么以前的银丝面特别好吃,不光是汤料好,更主要的是银丝面馆的面条,是自己店里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加上一定比例的鸡蛋白,用特制细齿面刀轧制而成,富有韧性,爽口不腻。银丝面也是《中国名小吃》的收藏品种。以前常常是一碗银丝面就是一顿中饭或晚饭,有时我的面也会是加料的,味道更好。

青果巷口的三鲜馄饨,皮子也是店里自己特制,上等的精白面粉里也要加鸡蛋白轧制而成。为什么叫三鲜馄饨?有哪三鲜?到底怎样的鲜?请看:用鲜虾仁、鲜青鱼肉、鲜猪肉剁成馅,用新鲜的老母鸡(以前都是草鸡)煨汤,作为馄饨的汤料,这样的馄饨怎能不鲜呢?过去,虽说是计划经济年代,可是商店的规章制度很严格,不敢偷工减料,三鲜馄饨就是三鲜馄饨。


说过常州的大麻糕,不要忘记双桂坊的回教麻糕,这是用素油制作的清真小麻糕,长方形,松酥香甜,冷后不僵。物美价廉的回教麻糕每天的供应量是有限的,卖完为止,当时要吃回教麻糕必须去排队。那时的排队很有趣,不要人排队,而是把你的钱和粮票卷起或折叠好,顺次序放在麻糕桶边上排队,秩序井然,决不会搞错,这是在特别的时代,产生的一种特别的办法,现代的年轻人会觉得不可思义。

常州人把有馅的包子和无馅的馒头统称为馒头,这是常州方言的特点。常州的蟹粉小笼馒头,初创于清道光年间,经过百年以来的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加蟹小笼馒头。以前常州小笼馒头当以老迎桂馒头店为最佳。常州小笼馒头经过熬蟹油、制皮冻、制馅、用紧酵面包制,上笼蒸熟。特点是:蟹油金黄、蟹香仆鼻、肥而不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馅芯嫩滑爽口,配以姜丝香醋佐食,其味更佳。每到秋天螃蟹上市季节,常州人就喜欢到迎桂馒头店去品尝加蟹小笼馒头,小笼馒头是现做、现蒸、现卖,才能保持良好的口感,因此吃小笼馒头必须要排队等候。常州人为了吃上正宗的迎桂小笼馒头,是会不惜时间在店堂里排队等候,反正那时的时间不是金钱,那时的人馋劲大啊!等等又何妨。


老双桂坊原来只有一家“美味斋糕团店”,店址坐南朝北,在马元巷西边,与长兴楼隔弄相望。两间店面,东边一间作店面供堂吃用,西边一间置一大锅灶,煮汤团和元宵,后面是制作和上笼蒸糕团的工场。主要经营:汤团、酒酿元宵、糕团,堆花大团子。这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所以对这家糕团店非常熟悉。后来从该店分出一部分人员,在靠近兴隆园东边的地方,又开设了一家糕团店,大概就叫常州糕团店。常州的酒酿元宵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局前街毕家弄的裴玉高首创,1949年上海“大世界”曾经挂过“常州酒酿元宵”的招牌,生意很好。加入糖桂花,就成为桂花酒酿元宵,盛在碗里是:团如玉珠,酒香仆鼻,清甜爽口,风味独特。糕团店的风味小吃除了“桂花酒酿元宵”,还有“四喜汤团”何谓“四喜”?汤团用糯米水磨粉,分别包有芝麻、豆沙、百果、鲜肉四种馅芯。口感是香、甜、鲜、糯而爽滑,糯米货不易消化,一次不可多吃。堆花大团子,又是糕团店的一大特色,常州民间建房上梁、做寿、生儿育女等等喜事,以前要送糕团,排场大的要做堆花团子,堆花就好比做工艺品一样,色彩鲜艳,形像逼真,十分抢眼。


常州的“双桂坊”还不大,常州的“双桂坊”还太少,常州的“双桂坊”还不算好。我们需要更大、更多、更好的“双桂坊”。

愿“双桂坊”一路走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5382.html

更多阅读

关于艾灸单桂敏老师写的文章的总结 单桂敏艾灸博客

关于艾灸2013-05-27 18:13标签:常见病艾灸分类:艾灸、导药、艾灰如果您想治疗疾病,那么你就要潜心研究应该如何治疗,其实我的艾灸很简单,基本是哪里有病就在哪里艾灸,一般大病,加上艾灸扶正穴位就可以了。大家都应该像这样网友学习,在治疗

震惊世界的五头蛇罕见图片 人头蛇身怪物震惊世界

【震惊世界的五头蛇罕见图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信不信都由你。近日网络惊曝出关于五头蛇的罕见的图片,引大众网民为之拜倒,现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发布这一组怪物图,世界无奇不有,什么怪事怪物都有可能发生,早前我们也发布了关于两头蛇双

声明:《关于常州老双桂坊 常州双桂坊》为网友薄荷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