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13至15世纪的佛罗伦萨意大利北部威尼斯和中部佛罗伦萨等主要城市早在14世纪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当时欧洲其他地方的手工业还受到行会制度的桎梏,而佛罗伦萨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工场分工很细,有20多道工序,约有3万名毛织业工人,羊毛从英国和西班牙进口,年产呢绒10万匹左右,价值约120万佛罗林(佛罗伦萨金币),其产品畅销欧洲各国。佛罗伦萨的丝织业也相当有名,生产镶有金丝的锦缎,其声誉仅次于中国丝绸,远销西欧和中东。佛罗伦萨的国际商业网遍布地中海和西欧,佛罗伦萨商人的足迹甚至远达中国。在土耳其、埃及等地都设有主要经营丝织品的商号,其中仅在君士坦丁堡一地的商号就有51家。佛罗伦萨的银行业更为有名,早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此外,佛罗伦萨的五金业和建筑业也很发达。随着佛罗伦萨和其他城市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在意大利开始产生资产阶级。佛罗伦萨的政权掌握在工场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手里,小手工业者和工人不但没有政治权利,而且生活困苦。境遇最坏的是雇工,他们遭受工场主的残酷剥削,工资微薄,弹毛工人和梳毛工人尤其困苦。本课选用的插图《佛罗伦萨》反映了当时佛罗伦萨的繁荣。
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封建时代,西欧在政治上处于分散状态,基督教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取得了支配地位,垄断了西欧的文化教育。基督教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结成国际性组织。教会利用它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哲学、科学、文学都成为神学的附庸,为神学服务。教会认为凡与信仰无关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它让人民“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1页。)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宣扬蒙昧主义,实行愚民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了树立神学的权威,教会把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教”而横加摧残。教皇格里哥利一世(590—604)在其所著《对话录》中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他下令烧毁藏书丰富的古罗马图书馆。在教会怂恿下,许多古代建筑、雕刻和书籍被破坏,修道士刮去古代羊皮纸手稿上的字迹,去抄写神学教义、信条、神奇故事、修道院编年史等等,致使许多古典学术著作毁灭而失传。基督教神学否定人生,否定现实,追求“天堂”幸福,提倡禁欲主义,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按照基督教义“原罪”说,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原生活在乐园,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后因偷吃了禁果,遭到上帝的惩罚,被驱逐出乐园,堕入永劫不复的尘世。因而此生此世就是有罪的,一切世俗活动都是人类堕落的后果。这就是“原罪”说的内容。既然人生就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人的罪孽,就只有求助于教会,用忏悔、祈祷来求得上帝的恩泽,从罪恶中解救出来,死后才能进入天堂。上帝主宰一切,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上帝的摆布。教会把现实世界说成是与“天国”对立的罪恶世界,人们只有弃绝现实的物质享受,克制欲念,才能求得死后进入“天堂”。
“文艺复兴”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14~16世纪)。该词源于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写为法文Renaissance,原意为“再生”或“复活”、“复兴”。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利(1511—1574)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4页。)。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德、法、英、西班牙、尼德兰等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意大利半岛最早萌发了资本主义经济。14、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工商业发达,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具有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满足于当时天主教会控制下的陈腐、呆板的生活。其次,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迹,容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第三,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这其中有许多是意大利文手抄稿,他们还在意大利各地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人们正是在研究、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与教会文化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改造利用,掀起了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和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求摆脱教会对于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束缚。他们不是以神而是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一切。他们相信并且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他们肯定现实,肯定人生,指出天堂不在死后而在现在,不在天上而在地上。他们认为人应该积极地奋斗,而不应该消极遁世。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死后的“升天”,而是对现世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他们赞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学和理性,这就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文化的基本内容。这种新的文化倾向就是“人文主义”。这种倾向的代表者就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同时他们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世俗性文化来反对以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不仅利用希腊、罗马作家著作中的文体、结构、修辞,还利用其中的有关哲学、文学和历史的内容。人文主义者揭露了当时教会的黑暗,使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发生动摇,在后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推翻封建制度的斗争中起过推进作用。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早年他从师于当时著名学者勃鲁内托·拉蒂尼(1220—1295年),学习拉丁文、修辞学和古典文学作品。青年时代是在博览群书中度过的,除拉丁文、修辞学外,对诗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都作了研究,从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日后的从政活动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02年,但丁被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拉韦纳。其最早的作品是抒情诗集《新生》,用以悼念他所钟情而又早逝的女友贝雅特丽齐。《论俗语》一文,他主张用民族语言写作(中世纪西欧各国习用拉丁文),推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论君主政体》一文,主张政教分离,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君主国。《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很多,都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大胆地谴责了教皇和教士的贪婪专横,表露了人文主义思想。
《神曲》但丁的主要作品,1307年至1321年间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成的一部长诗。他使用隐喻象征的笔法,缩写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现实问题,反映了佛罗伦萨城和欧洲的阶级斗争以及新旧时代的交替。在《神曲》里,但丁首先叙述他在梦中怎样在密林里迷了路,在古代诗人维吉尔和但丁已死的情人贝雅特丽齐的引导下,遍游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每部各33篇,加上一篇诗序,共100篇,由1.4万多行诗组成。但丁所写的“地狱”,是漏斗的形状,共分九层。其中的第六层火狱窟,是替活着的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准备的。但丁赞扬自由的理性、个人的情感和求知的精神。但丁崇奉贤明、正直的君主统治,所以他把“理想”的君主都安排在天堂中。按教会的看法,不信耶稣的古典作家本应下地狱,但丁笔下的这些作家却在地狱门口未受磨难。尽管《神曲》中宣传了灵魂不死和来世观念,反映了宗教世界观,主张“异端”入地狱,还流露了没落贵族的一些幻想,保存着不少神秘的宗教观念、繁琐的神学理论和晦涩的譬喻,但是这些并没有限制但丁表达他分明的爱憎。但丁讽刺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教皇的阴谋、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引起的罪恶,人类的利己心、淫乱和贪婪。他赞颂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精神,讴歌自然和世界的美,相信善能战胜恶。《神曲》是世界各国人民珍视的文学遗产,在我国早已有译本。本课所选插图《但丁》的背景就是《神曲》的主要故事情节。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十四五岁时(一说1469年)到佛罗伦萨从师学习绘画和雕刻。由于他的天才和勤奋,他在青年时就取得绘画方面的成就。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建立在实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形象逼真,他细心观察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动物的活动姿态,还解剖过30多个人的尸体。由于他对人体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的人物画像比例匀称,栩栩如生。他对近代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是壁画《最后的晚餐》和人物肖像画《蒙娜丽莎》。这两幅作品构图巧妙、光线明暗柔和、人物生动形象、心理活动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当时的绘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研究艺术的同时,达·芬奇还从事许多种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探讨,不知疲倦地为人类的幸福探求真理,表现了卓越的独创精神。在解剖学方面和生理学方面他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他解剖尸体的过程中,对人体骨骼结构与肌肉组织观察得非常仔细,论述之详细甚至超过同时代的许多医学家和艺术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确全面描述人体骨骼以及摹画了人体全部肌肉组织的科学家。在神经和血管系统方面以及生理学和生物学等方面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在物理学方面,达·芬奇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就发现了重量总是以最短的途径落向地心这一规律,对后来万有引力的发现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启示。而在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之前,他就曾经有过“太阳不动”的想法,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在光学方面,他设计过望远镜和聚光镜以及研究色彩的设备,发明了光学玻璃磨制机。在地质学方面,达·芬奇研究过地形的演变和各种岩石的构造以及古生物的痕迹,最早确立了地史学和地质学的概念。在军事方面,达·芬奇还设计过飞行器、直升飞机、降落伞、攻城武器、云梯、野炮、战车、战舰、双重底的船只、潜水用具和轻便桥梁等等。在机械工程方面,他设计了自动机床、纺织机、印刷机、冶炼炉、起重机、钟表仪器和抽水机等。他发明了有几个纺锭的捻线机、轧机、拢丝机、车螺纹机。在水利工程方面,他设计了运河、河道、水库、水闸、水利资源的利用、土壤改造工程等方面的方案,还发现了室形水闸、各种不同构造的扬水机。虽然他的许多想法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有的也只不过是画出了草图速写。但是,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进行科学探索与追求科学的精神,他的那些发明、设想、构思与见解,对日后科学的发展确实起了促进作用。因为担心教会的迫害,达·芬奇的许多科学研究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一直没有公开和公布。罗马天主教会把他的科学研究指为“妖术”,1517年他被迫离开祖国,侨居法国。达·芬奇就在法国整理大量的科学研究手稿,度过寂寞的晚年。
学术界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原因或背景的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中打破维护封建制度的神权主义和绝对主义,也就是要求打破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中体现了维护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而代之以新的维护资本主义发展利益的意识形态。赞成这种观点的学者们认为,社会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作为西欧新兴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文艺复兴,是在14至17世纪西欧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14、15世纪,农奴制开始在意大利解体,在十字军东侵时期发展起来的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都已经建立了由商人贵族统治的共和国。这些城市共和国里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银行业,这些城市不仅是工商业的中心,而且是文化发展的摇篮。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扩张,资产阶级逐渐从中世纪的城市居民中分化出来,新兴的资产阶级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与教会的精神信条、经院哲学、僧侣主义、禁欲主义格格不入的。他们提出人文主义的口号,掀起一场反封建、反宗教愚昧的文化革命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便是文艺复兴之所以发生的原因。齐世荣等人编写的六卷本《世界史》教材基本上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是因为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国家。但同时又强调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这一时期的意大利在经济上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繁荣,从而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艺术家、学者竞相延纳,加以庇护,为他们提供了多方位的帮助;意大利具有独特的文化环境,这里大量的古代罗马建筑遗址,足以引人抒发思古之幽情。另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尽管文化现象和其他历史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的原因是经济基础,但是,经济和文化并不是必然地同步发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历史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单一的因素不能起决定作用。首先,同属西欧的几个地区如尼德兰地区和英国,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却没有同样地产生新兴资产阶级文化,所以在探讨文艺复兴的原因时,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萌芽的资本主义这一单一的重要因素。而是同时注意其他重要因素,特别是各个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早期的资本家(手工场主),至少在15世纪末期以前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同城市贵族一样有正式的市民身份,在许多问题上也同城市贵族站在一起。这说明不仅萌芽中的资本主义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封建经济上生长的商业、高利贷资本也有一个转化过程,不能把上述三者同样看成是资本主义经济,也不能把富商、高利贷者看做是资产阶级。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这种发展和转化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那也正是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而文艺复兴文化正是这个新的在不断发展,旧的在不断转化的过渡时期的文化。当然,除了上述经济、政治背景之外,文艺复兴的产生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因素,例如适宜的政治环境,14、15世纪意大利城市的相对独立状态,以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为首的城市国家在意大利北部、中部形成的均衡,都是有利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自14世纪初年罗马教廷西迁亚维农长达70年,以及随后的教会大分裂,使意大利教会的势力受到大大削弱,这是反教会神学文化在意大利得以产生的决定性原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文化传统,即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特别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尽管人文主义者只承认古典文化是他们的先驱,实际上,他们的许多思想资料和实际经验都来自中世纪传统。同时,信息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在中世纪几乎垄断了地中海贸易,意大利商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们把世界各地文化信息带回祖国,使新文化得以广泛吸收异国养料,呈现出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特点。意大利民族的心理因素也是原因之一,意大利民族的形成深受拉丁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族心理因素。上述因素不仅对新文化的产生,而且对它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精神实质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文艺复兴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探讨这场运动产生的原因自然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然而,目前对社会存在的解释主要是根据斯大林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即认为社会存在就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主要是指“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体的生产方式”。但是,社会存在与生产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存在是对能产生社会意识的广泛社会现象的最一般概括,是对社会意识之外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抽象,其范围远远超过生产方式。它不仅包括社会物质生活过程,还包括社会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等等。因而,对规模宏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原因的考察,仅注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并不妥当。这些学者认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保障。另外,商业发展所带来的商品交换的频繁,对加强文化往来,活跃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第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阶级分化导致阶级矛盾的尖锐、复杂和社会动荡,这种状况本身就可使文人和思想家们的思想活跃;资产阶级出现后,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提出带有时代特征的要求和主张,与传统思想观念发生冲突。第三,复杂的政治局势。这一时期意大利政治的特点是各城市国家相互独立,整个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各邦国为了应付复杂的国内状况和多变的外部形势,争相结交文人墨客,庇护“聪明才智之士”,统治者的这种态度为人文主义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们发表意见,抒发情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城市共和国中由于政治民主,更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四,教皇和教会权力的衰落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也是十分有利的。第五,文化教育机构的产生和设立对社会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大学的出现,为人们进行理论研究和思想辩论提供了有利场所,同时也为世俗思想和文化的推广、传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六,对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直接影响的客观存在的意识。主要有:经院哲学家们在封建神学的堡垒之中对广泛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思想论战,特别是惟名论哲学针对基督教传统观念提出的一系列疑问以及重视理性的思想,是动摇封建神学的根基──信仰至上的重要力量;在文学艺术方面,前段历史时期的成就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作了准备;另外,古希腊、罗马以及阿拉伯等国文化都是作为客观存在而对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影响的。
莎士比亚1564—1616年,英国大戏剧家、诗人。西方文艺评论界把他同荷马、但丁和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出生于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七岁时进入当地圣十字文法学校,学习拉丁语、文学和修辞学。十五六岁时,因其父生意亏损,家道中落,在家协助父亲作生意。此后经历不详,据传说,他当过乡村教师,又传说他当过兵。约在1587年,莎士比亚去伦敦,据说曾在剧院外边为上层观众看过马,后来在演出中担任过一些角色。他勤学苦练,注意观察社会生活,开始为剧团修改剧本,很快又自己编写剧本,在艺术上不断进步。1594年起,他所在的剧团多次到宫廷里演出。此后一个时期他写了更多的剧本。长期的生活和创作实践使他成为一个大戏剧家。他在作品里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入微,语言生动。他赞扬统一,反对分裂;歌颂爱情自由,痛斥荒淫残暴、贪婪自私,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人文主义思想。他还写了154首十四行诗和一些其他诗篇。主要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奥赛罗》《李尔王》《查理三世》《亨利四世》《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现保存下来的剧本有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简介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作于1597年。这部作品的大致情节是: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两大家族,这两大家族有宿仇,经常械斗。蒙太古家有个儿子叫罗密欧,品行端方,是个大家都很喜欢的小伙子。有一天,他听说自己喜欢的一个女孩要去凯普莱特家赴宴,为了见一眼这位女孩,他和自己的朋友戴上面具,混进了凯普莱特家的宴会场。可是,在这次宴会上,他被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深深吸引住了。这天晚上,朱丽叶是宴会的主角,她美若天仙。罗密欧上前向朱丽叶表示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朱丽叶也对罗密欧有好感。可是,当时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真相大白之后,罗密欧仍然不能摆脱自己对朱丽叶的爱慕。他翻墙进了凯普莱特的果园,正好听见了朱丽叶在窗口情不自禁呼唤罗密欧的声音。显然,双方是一见钟情。第二天,罗密欧去见附近修道院的神父,请代帮忙。神父答应了罗密欧的要求,觉得如果能成也能化解两家的矛盾。罗密欧通过朱丽叶的奶娘把朱丽叶约到了修道院,在神父的主持下结成了夫妻。这天中午,罗密欧在街上遇到了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提伯尔特要和罗密欧决斗,罗密欧虽然不愿决斗,但他的朋友觉得罗密欧没面子,就和提伯尔特决斗,结果被提伯尔特借机杀死。罗密欧大怒,拔剑为朋友报仇,杀死了提伯尔特。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密欧,下令如果他敢回来就处死他。朱丽叶很伤心,她非常爱罗密欧。罗密欧不愿离开,经过神父的劝说他才同意暂时离开。这天晚上,他偷偷爬进了朱丽叶的卧室,度过了新婚之夜。第二天天一亮,罗密欧就不得不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活。罗密欧刚一离开,出生高贵的帕里斯伯爵就来求婚。凯普莱特非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期四就结婚。朱丽叶去找神父想办法,神父给了她一种药,服下去后就像死了一样,但四十二小时后就会苏醒过来。神父答应她派人叫罗密欧,会很快挖开墓穴,让她和罗密欧远走高飞。朱丽叶依计行事,在婚礼的头天晚上服了药,第二天婚礼自然就变成了葬礼。神父马上派人去通知罗密欧。可是,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已经知道了消息。他在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就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死去。等神父赶来时,罗密欧和帕里斯已经死了。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人越来越多,神父还没来得及顾及朱丽叶,就逃走了。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两家的父母都来了,神父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儿女失去,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已经晚了。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铸了一座金像。
《哈姆雷特》剧情简介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作于1602年。剧情大致是: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斯迪。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自己被害的经过:克劳斯迪趁老哈姆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时,把致命的毒草汁滴进了他的耳朵,并使毒液流入他的全身血管,使他的身上起了无数疱疹,最后夺取了他的生命。老哈姆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一天,他去见自己的恋人首相的女儿奥菲利娅,他又想求爱又想复仇,行为怪诞。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首相又报告了克劳斯迪。克劳斯迪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心中有鬼,派人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斯迪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内容是一个维也纳的公爵被他的一个近亲在花园里毒死,不久这个凶手还骗取了公爵夫人的爱。戏演时,他在旁边注意观察克劳斯迪,见克劳斯迪坐立不安,中途就离去。哈姆雷特确认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定复仇。一天,克劳斯迪独自一人在忏悔,哈姆雷特本可以杀死他,可又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堂结果罢手。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亲发生争执,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首相。克劳斯迪以首相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识破克劳斯迪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当时,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落水身亡,哈姆雷特回国时,正赶上她的葬礼。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哈姆雷特第一回合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没喝。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高兴,端起原准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决斗中,哈姆雷特中了对手的毒剑,但他夺过剑后又击中了对方。王后中毒死去,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揭露了克劳斯迪的阴谋。哈姆雷特用最后的一点力气用手中的毒剑击中了克劳斯迪,自己也毒发身亡。
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中世纪以前,欧洲的书或者是手抄的,或者是雕板印的,成本非常高,一般人根本买不起书。大约在12~13世纪,来自东方的活字印刷术经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15世纪以后,欧洲就有人受中国印刷术的启发,研制印刷机。其中,最成功的应该是谷腾堡。谷腾堡约于1394到1399年间生于德意志的美因茨,早年当过金匠。1428年左右移居斯特拉斯堡。15世纪30年代,他在这里与人合作从事印刷业务,可能这时他们已在探索活字印刷技术。大约1453~1456年间,谷腾堡受中国的活字印刷机的启发,在德意志的美因茨造出了使用合金活字的印刷机,其后在一名富有律师的资助下,用活字印刷技术印成了《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使用活字印刷技术的书籍。谷腾堡造出的活字印刷机使用合金活字,他还研制成功了油脂性印刷油墨,设计出了金属活字的铸字盒和冲压字模。实际上,直到电脑排版出现之前,世界各国的铅字印刷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谷腾堡印刷机基础之上的。本课自由阅读卡中选用的图就是当时的一部印刷机,现藏于德国美因茨的谷腾堡博物馆。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出生在波兰托伦市一个商人的家庭,10岁丧父,由其舅父抚养长大。1491年,18岁的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克拉科夫大学是当时全欧闻名的文化中心,也是波兰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这个学校对数学和天文学十分重视。在那里,哥白尼对天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钻研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体系学说,并学会了用天文仪器观察天体。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促使他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和意大利文等几种外国文字,大量阅读天文学、数学和哲学书籍,并于1496年到意大利留学。1506年,哥白尼在意大利留学后回到波兰。从那时起,他坚持不懈地逐日观察天象,记录了大量数据,进行了大量演算和分析,并对所收集的古今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此期间,他对托勒密的学说产生了怀疑。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地上的物体由土、水、气和火四种元素构成,天上的物体则是由透明无重量的以太构成;地上的物体会很快腐烂,而天上的以太则是永恒不朽的。这样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等级结构的宇宙体系。后来,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将这种学说引入基督教神学之中,形成了地球中心理论,这种理论统治欧洲一千多年。根据这种理论,地球是个球体,处于宇宙的中心。人类及其居住的地球都在上帝的怀抱之中,被圣恩所笼罩;上帝在宇宙的最外层,推动着宇宙的运行。这种理论成为基督教的重要理论支柱,任何人都不许怀疑。1510年前后,哥白尼开始写《天体运行论》(又译《论天体的旋转》)的初稿。同时把其中的基本观点用拉丁文写成一篇《浅说》,抄送给天文学者传阅。大约在1530年,他才最后完成《天体运行论》手稿。在这部包括六卷的伟大著作中,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他提出地球是动的,不仅自转,而且和太阳系其他行星一道按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月亮则是地球的惟一伴侣,绕地球旋转。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在天文学中奠定了现代的太阳中心体系的基础。他的学说沉重地打击了当时反动的宗教权威,引发了天文学以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巨大革命,人类宇宙观也开始发生根本的变革。由于教会压制科学研究,《天体运行论》的手稿完成以后,多年没有出版。从博物馆内展出的《天体运行论》的各种版本看,该书最早版本1543年出现于德意志,1566年出现于瑞士,1617年出现于荷兰。在波兰,直到1854年,即哥白尼逝世后300余年才得以正式与读者见面。
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学者,出生于那不勒斯附近的小镇,曾进入修道院,后因反对腐朽的教会而离开,在西欧许多大学任教。他冲破反动教会的重重阻力,热情地宣传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通过《论原因、本原和同一》、《论无限宇宙和世界》等著作,从多方面补充了哥白尼的学说。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统一的、物质的,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太阳本身也是处在不断运动之中。他的这种思想促使人们从有限的封闭世界走向无限的宇宙。布鲁诺还直言不讳地讽刺了神学家的诡辩、伪善和暴虐无道,无情地揭露了教皇的滔天罪行。布鲁诺的行动激怒了教会当局,他被控告为“异端”,并被革除教籍。1592年,宗教裁判所将他逮捕,投入监狱。尽管遭到严刑拷打,布鲁诺从未放弃自己的坚定信念,因而于1600年3月17日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布鲁诺在刑场上义正辞严地对那些刽子手说:“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畏惧。”
开普勒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2岁入修道院。1587年入蒂宾根大学学习,成为哥白尼学说的拥护者。1594年去奥地利,一面在中学教数学,一面研究天文,观测天象。1600—1612年在布拉格从事天文工作,后来又去奥地利。开普勒的一生都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对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宇宙的神秘》、《光学》、《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彗星论》等。通过对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的长期研究,他推导出了开普勒三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对于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所有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之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这样,他就成功地描述了太阳系6大行星运动的规律,使计算行星轨道和位置的工作变得比较简单,从而修改了哥白尼的学说。在此基础上,他编制了到当时为止最精确的一份行星运动表,说明行星的运动和位置。为了表示对支持他工作的德国国王鲁道夫二世的感谢,他把这个星表命名为《鲁道夫星表》。该表1672年出版,根据此表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任何时刻行星的位置,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一直使用此表。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出生于比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7岁进比萨大学学医,但他对物理和数学很有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首次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细心地观察了天体,宣告了和哥白尼学说完全相符的结论。伽利略把他在望远镜中所观察到的壮丽景象,到处宣传,并用观察到的事实和力学原理作了严密的论证,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哥白尼的体系。教会向伽利略发出多次警告,但是他无视这一警告,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巨著,从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批驳了地球中心说。伽利略的“异端”活动引起了教会的恐慌,罗马教皇向宗教裁判所带头提出控诉,于是这位体弱抱病的科学家被送进了监牢,遭到审讯,以至被终身软禁。软禁期间,他继续研究物理学,写出《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原因之一,是对黄金的追求。在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扩大经营。金币是当时的重要交换手段,因而贵金属黄金就成为人人都渴望的东西。哥伦布就曾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希望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也比比皆是。
开辟新航路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16世纪以前,欧洲就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欧洲需要外来商品,例如欧洲人为了保存肉类食品,离不开香料,而香料就是从东南亚运去的。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这项贸易到13世纪末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之手,经陆路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比12世纪初增长10倍,其中主要是香料(丁香、肉桂、胡椒等)、樟脑、檀香、丝绸、宝石、布匹等。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最受欢迎,但由于经过多次倒手,价格一再抬高,这使得从事对东方贸易的商人获利极大。其他欧洲国家要想直接经营这项贸易,只能另找出路。当时的欧洲前往亚非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由中亚沿里海、黑海到小亚细亚,然后转往欧洲;一条由海路入波斯湾,再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一带;一条先由海路到红海,再由陆路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这三条商路都以地中海东部一带为贸易中心。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占领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土耳其军队抢劫商队,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塞了这一条重要的陆上商路,造成了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于是,欧洲商人渴望另外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传播基督教也是推动欧洲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十字军的东侵是这样,完成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的动机之一,也是如此。
此外,航海技术和海上武器的进步也是新航路得以开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1500年以前的300年间,每艘欧洲船舶的平均吨位增加了3倍,载重量只有150~200吨的单甲板帆船,让位于载重600~800吨的圆形船体的帆船。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也已经在船尾安装了舵,这都大大提高了航行效率。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加快了航行的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活了。另外,改进了的帆船又可减少100~200个划手,相应地减少了这些人力所需要的粮食,因而也更经济了。在造船技术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他们能建造多桅大帆船,并在船的中间主桅上挂上更多的帆,以适应不同的风向和海流。到1500年,欧洲人已经能建造结构坚实、船身更大的海船,这些船拥有强大的龙骨、坚实的肋骨和双橡木船壳板,足以经受得起远洋航行的考验。远洋航海所需要的仪器和海图也有了发展。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以确定船的位置,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其他仪器。14世纪欧洲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和港口位置的航海图。航海技术的改进,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15世纪以前,欧洲在海战方面是落后的。当时的海战主要是甲板上的短兵相接。到了15世纪,欧洲的战舰上才装备了大炮,但这种大炮仍是小型的,只能发射几两重的石弹,可以杀伤人,却不能打破敌舰的舰体,因此这种炮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海上战术。虽然15世纪欧洲人在陆战中已使用大型炮,但这种大炮太笨重,无法把它运上军舰。16世纪20年代,舰炮的制造进入了新的阶段。欧洲人铸成的新型大炮有5~12英尺长(1英尺等于0.3048米),发射的圆形炮弹(先是石弹,后来是铁球)重50~60磅(1磅等于0.453 6千克),在射程300码(1码等于0.9144米)中能击破敌舰的舰身。这种大炮可以安装在军舰上,容易操纵,在新设计的军舰上多的可载40门。于是海战战术发生了变化,从甲板上的短兵相接变成了用大炮的轰击。海上武器和战术上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时期的欧洲国家凭借着“船坚炮利”,征服一个个国家和地区。
西班牙王国和葡萄牙王国的建立阿拉伯人占领北非以后,在8世纪初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占领了半岛的绝大部分地区。半岛上原有的居民退到北部山区,很快就在半岛西北部建立起阿斯图里亚王国,并开始了收复失地运动。阿斯图里亚王国不断向南推进,领土日益扩大,10世纪初,发展为以雷翁为中心的雷翁王国。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进展,11世纪,半岛的东北部兴起阿拉冈王国,两国之间又兴起卡斯提尔王国。1230年,雷翁同卡斯提尔最后合并,称卡斯提尔王国。1479年,卡斯提尔和阿拉冈又联合为西班牙王国。1492年,西班牙收复了阿拉伯人在半岛上的最后据点格拉纳达。半岛西部的葡萄牙在11世纪是个伯国,1143年起成为王国。
地圆说古代希腊地理学家早已提出地圆学说。早在公元前3世纪,埃拉斯托塞尼斯就认为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实际是连成一体的。他第一个提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公元2世纪的天文学家托勒密也提出地圆说。他们都推算过地球的周长。1410年左右,托勒密的《地理学》被译成拉丁文,地圆说因此流传更广。当时绘制的地图就把中国和印度画在大西洋的对岸,表明向西航行可以抵达。但是在许多人想来,地球还是有边缘,有尽头的,直到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最终证明地圆说之正确。
哥伦布1451—1506,出身于热那亚的一个织工家庭,早年在父亲的作坊里干过活,在地中海上当过海员,后来随船队到过英国、冰岛、今天的几内亚海岸等地。他爱读《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很向往。1484年,他请求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资助他的航行,遭到拒绝。两年后,他请求西班牙王室资助,但是直到1492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才采纳了他的计划。他从西班牙的帕洛斯出航后,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过去一般认为这个小岛就是今天的华特林岛,近来有人认为是萨马纳礁石岛。他手持西班牙王室旗帜登陆,称它为圣萨尔瓦多岛,意思是“救世主”,并且宣布该岛归西班牙所有。然后继续前行,10月底抵达古巴,12月初到海地。他在海地留下39人建立殖民据点,搜寻金矿,自己带着其余的人于1493年1月返航,回到西班牙时,受到热烈的欢迎。这年,哥伦布又率领船队第二次远航美洲,这次随船带去各行各业的人,如教士、战斗人员、农民、工匠等1000多人,还带去了种子、牲畜和工具。他们在海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殖民据点。他考察了古巴南部沿海和牙买加等地,于1496年回西班牙,留下他的兄弟管理殖民地事务。1498~1500年,他第三次去美洲,发现南美洲北边的特立尼达岛等地。1502~1504年,他第四次西航,考察了洪都拉斯海岸和巴拿马地峡一带,向居民换得一些黄金。他的考察成果和最后带回的黄金未能引起西班牙当局的重视。当时他已体弱多病,回国后两年他抑郁而死。本课所选插图《哥伦布到达美洲》是欧洲早期著作中一幅反映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想像画,图中持剑者是哥伦布,这幅画的作者对到达美洲时的哥伦布进行了美化。
关于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的原始资料(哥伦布的第一次航行日记已经失散,他的同行伙伴拉斯·卡萨斯曾经就原书加以节录。以下是其中的段落,译名略有改动。其中的总司令即哥伦布。)
1.“我在1492年5月12日(星期六)离格拉纳达城,到达帕洛斯海港。在帕洛斯港装备了3艘宜于此类服役的大船。同年8月3日(星期五)日出前半小时,离开帕港,备足粮食和许多水手,取道该海洋中陛下所领有的加那利群岛,由彼地出发到达印度群岛,向彼国君主们呈递陛下国书以履行我所接受的命令。……”
2.“星期日,9月16日……他们初次见到许多成束的颜色极绿的草。看来这是从大陆上才拔下不久的,由此可以判断出他们已驶近某岛,但未驶近大陆。正如总司令所说:‘因为我估计大陆距此尚远。’”
3.“星期四,10月11日……前夜十点钟总司令曾在船尾的舵楼上望见有光亮明灭不定,以致不能肯定这光亮来自陆地。……几乎没有人把此光亮当做陆地的标记,但总司令确言陆地已近。……午夜后两点钟有人望见在2里格外有陆地。人们把帆收起……停船等待天明。星期五他们到达卢卡耀斯小岛,即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的岛屿,岛上居民称为卢卡耀人。……登岸后他们看见树木葱绿,水源很多,并有各种不同的水果。总司令把两个船长及其他上岸的人传来,……忠诚地作证:在大众面前,他已经替他的主宰、国王与王后占领此岛。”“星期六,10月13日,天一破晓,众多居民来到海滨,他们都是青年……身材健壮,相貌俊美。”“星期日,10月14日,黎明时我命令各帆船上的小舟准备妥善。我沿该岛之东北方向视察此岛的另一面,……并观察其村落。我当即见到二三村落,当地的居民都跑来岸边,欢呼感谢天主。有人给我们送来淡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当他们知道我们不想登陆,他们又从海上游泳前来。我们才明白他们问我们是否是从天上来的。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其余各人都大声呼唤所有男女,叫他们来看自天上来的人,并给携带食物与饮料。许多人都来到了,包括妇女在内,每个人都带些东西。”(哥伦布一行根据巴哈马群岛土著居民手势所示关于古巴的幅员和财富情况,前往古巴。)
4.“星期日,10月28日,我就因此便去寻找在西南方向海岸的古巴岛,向着该岛的最近点进发。”(11月12日,哥伦布起锚,沿古巴海岸向东南航行。)“12月6日,人们来到美丽的海地岛。”
美洲大陆名称的由来
哥伦布率先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但他并不知道这是一块新的大陆,他至死都认为他到达的就是印度。而确认这是一块新的大陆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1451—1512)。1499年,他随同西班牙考察船到西印度群岛一带考察,发现并探测了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河口,接着沿海岸向东航行,到达南美洲东北角一带,1500年返回西班牙。1501年,他又由里斯本出发,沿南美洲东海岸向南航行,进行考察,发现了拉普拉塔河河口,到达南纬约50°之远,1502年返回。他确定那里不是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1507年,德意志制图学家瓦尔德塞缪勒制成世界地图,附有短文说明,其中第一次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亚美利加一词由亚美利哥转来,后来成为美洲的名称。
迪亚士以前葡萄牙人的探航活动1415年,葡萄牙夺取了非洲西北摩洛哥境内的休达,此后就以此为据点,每隔若干时间就派出一支远航队,逐步向南探航。1419年到达马德拉群岛,1430年前后到达亚速尔群岛,1445年到达佛得角,1460年左右到达塞拉利昂一带,1482年到达刚果。这些航行为迪亚士的远航奠定了基础。
迪亚士1450—1500,早年事迹不详,当过王室的骑士或随从。1487年8月奉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之命,在前人探航的基础上,继续沿非洲西海岸向更远的南方推进。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将近非洲西南端时,遇到风暴,船只被吹离海岸,向南漂去,达13天之久。风暴平息之后,船队转向东北方向航行,这时船队进入了印度洋,到达非洲南部海岸。继续向东航行了一段路程之后,因船员们要求回国,迪亚士不得不返航。这时候已经到了1488年初。归途中他见到非洲西南端的尖角。这时他又遇到风暴,因此称这个尖角为“风暴角”,这就是现在的好望角。1488年底,迪亚士返回里斯本。1500年,他又随同船队远航巴西,离开巴西以后,又前往好望角,在好望角附近的海面上因遇风暴而死。
达·伽马1469—1524,出身于葡萄牙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在海边长大,喜欢听航海故事和有关非洲西海岸的见闻。他努力学习数学和航海知识,准备投身于航海活动。1497年7月,他奉葡萄牙国王埃曼努尔一世之命,从里斯本出发,远航印度,以便插手印度洋的贸易活动。到达非洲东海岸的马林迪之后,他得到一名阿拉伯领航员,靠他领航,顺利东渡。1498年5月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他同当地首脑商谈贸易问题,由于阿拉伯人的阻挠,没有取得进展。8月返航,第二年9月回到里斯本。1500年,他再次率领船队,带着大炮、士兵前往印度。葡萄牙人炮轰卡里库特海港,击毁印度和阿拉伯船队,从而打破了阿拉伯人在当地的垄断地位,1503年底回国。1519年,他受封伯爵。1524年被任命为驻印度总督,他第三次赴印度,但到任不久就死去。
麦哲伦约1480—1521,出身于葡萄牙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20多岁开始就参加远洋航行,随葡萄牙船队到过印度、马六甲等地。他也相信地圆说,认为从大西洋西航可以到达东方。他曾向葡萄牙国王提出绕过南美大陆直航亚洲的计划,未被采纳,后来得到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资助,于1519年成行。船队从西班牙的桑卢卡尔出发,横渡大西洋后,沿南美海岸南下,10月下旬到达今天的麦哲伦海峡,由此进入太平洋。在此后的漫长航行中,麦哲伦一行历尽艰苦,船员因败血病大批死亡。1521年3月,船队抵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想利用当地的部落冲突征服诸岛,结果自己在冲突中被杀。剩下的船员继续航行,来到摩鹿加群岛,在这里装了一船香料,绕道非洲,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这次环球航行为地圆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皮加费塔是随麦哲伦远航的威尼斯贵族。麦哲伦没有留下航行日记,皮加费塔的航行记录是关于这次航行的珍贵史料,后来被辑录成书出版。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特别是美洲的许多农产品传播到欧亚大陆。像玉米这一美洲的特产,新航路开辟后很快传到中国、非洲和东南欧。马铃薯(土豆)、烟草、可可等也从美洲传到亚、欧、非各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越来越占据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了。15世纪初期以前,欧洲人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得不多。新航路开辟以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改变了。由于船队的远航和探测,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在不同程度上被摸清了。在某些地区,欧洲人也开始了解那里的内陆部分,如随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侵略,欧洲人对这些地区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是引起“价格革命”。其表现是: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它所经过的地方必然发生下述现象: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出现伪币,投机活跃。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致被称为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困破产;另一部分人是城乡的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处于被雇用的地位,而国家为保护雇主的利益,一再颁布限制提高工资的法令,致使工资的增长幅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同时,对英法等国家来说,价格革命还有另一个作用,即初步理顺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时期的价格体系。因此,在英法等国内经济体系能够较顺利地进行资本主义改造的国家里,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价格革命对西班牙所起的作用却不同。16世纪前期,西班牙国内社会经济虽一度呈现出繁荣局面,工商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也有所滋长,但封建结构仍相当顽强。面对农产品的价格猛涨,封建贵族只是一味加强封建剥削,城市中的行会继续控制着手工业生产。这就造成西班牙国内工农业生产难以发展,所产粮食不足以养活本国居民,所产羊毛仍然大量输往尼德兰和意大利,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更加高于英国、法国、尼德兰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将巨额财富用于军事和政治活动;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这都造成从美洲殖民地运回的金银很快就转到其他国家的供货者和债权人手中的局面。因此,西班牙进行的殖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它所开辟的殖民地市场,很快被英法等国的商品占领;它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并未被自己国内的工农商业所吸收,而是辗转流入英法等国后才转化为资本。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
【转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插图《蒙娜丽莎》这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商人吉奥贡达(又译乔康多)的妻子(这幅画在法国和意大利又因其夫名而被称为《吉奥贡达》)所作的肖像,从1503到1506年先后四年方才完成。画中的主人公蒙娜丽莎是那不勒斯人,生于1479年。据说,“蒙娜”是当时“蒙丹娜”的缩称,意思是“夫人”。这幅油画摒弃了过去的宗教题材,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口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点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据说,当时蒙娜丽莎刚失去爱女,经常郁郁寡欢。为了避免被画成忧郁的样子,画家为她作画时,曾经请人在旁边为她弹琴唱歌,还请来一些滑稽家为她表演。画中人物的微笑总让人猜不透,几百年来,她的笑被说成是“谜一般的微笑”、“神秘的微笑”或者是“魅惑的微笑”和“邪气的微笑”。人物背后衬托着优美的景色。整幅画面形象逼真,色彩调和,在光线明暗的变化上,表情的刻画上,都表现了精湛的艺术造诣。这幅画收藏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插图《最后的晚餐》这是达·芬奇为米兰圣马利亚修道院餐厅所作的一幅壁画,创作于1495~1498年间,面积约42平方米。画面显示耶稣与12个门徒进晚餐时,说罢“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之后一刹那的情景。达·芬奇的深邃的想象力,把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无遗。画面以三人为一组。右端三人正在竞相探问,其中第三人把双手伸向耶稣,好像在问:“难道竟真有人出卖老师?”旁边那组一人两手扪胸,一人伸开双臂,一人伸出手指;他们既万分惊讶,又表明心地清白。左端三人面向耶稣,最边上的那个青年一跃而起,好像想知道事态的发展;中间那位两眼瞪视,神态十分震惊;他身旁的老人摇着双手,好像在想:怎么竟会发生这样的事。左边靠中间的三人,边上那位也从座位上跳起来,情绪激昂,右手握着一把餐刀(这人名叫彼得,是耶稣最大的门徒,据说耶稣被捕时,他曾挥舞刀剑加以抵制);旁边那位低下头去,垂着双眼,神情不胜悲痛;坐在他们两人中间的就是犹大,他脸色惊慌失措,可是右手还紧握着他因出卖耶稣而得到的30枚银币的钱袋。耶稣端坐在餐桌中间,神态平静肃穆,夕阳正好照在他的脸上,更加增加了他的光明磊落,而犹大的脸却隐在暗处,衬托出他的阴险卑鄙。达·芬奇在画中不但刻画出人物的典型性格,还寄托着对善恶的褒贬。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大到西欧其他国家。“文艺复兴”的概念在当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这一名词源自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写为法文“Renaissance”。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
基督教神学神学一词源自希腊文theologia,由theos(神)和logos(道理、言论或学问)两个词组合而成,指研究有关神的道理或学问。基督教沿用此词。早期用以指对《圣经》中论述上帝、基督及其与世人关系的研究。13世纪时,托马斯·阿奎那著有《神学大全》,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论证神学,使神学成为包括和贯通一切的“科学的皇后”。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迅速发展,哲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基督教神学的涵义缩小为对基督教信仰内容作系统的研究和理论化的说明。基督教神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帝论、基督论、救赎论、圣灵论、人性论、教会论,等等。基督教神学认为:不应论证,而应信仰上帝的存在;上帝在6天时间内按一定的次序“各从其类”地创造世界,最后用泥土按自己的形象造人,所以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本原;上帝创造世界以后,继续主宰、管理世界,并赋予人以管理万物之权;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造成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原罪);上帝通过基督的“道成肉身”使人得到救赎,即上帝差遣基督来到世间,通过童贞女马利亚而取肉身成人,基督以自己的生和死,使人得到救赎;世人“犯罪”之后,就失掉了上帝的爱,谁要想重新获得爱,除了必须绝对信仰上帝、耶稣基督外,还必须悔罪做“善功”以补赎罪过。基督教许诺人在死后获得平等,却为现世的社会不平等辩护。它认为奴隶制是“对罪恶的惩罚”,它号召奴隶服从主人“就像服从基督一样”。在封建时代,基督教会在组织方面本身就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并把这种制度神圣化。它宣扬封建国家的权力来自上帝,要求人们同现实、同社会不平等进行妥协。因此,基督教神学通过对人们思想的紧密束缚,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文化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这个名词的英文是Humanism,也译作人道主义。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科”。那时的新兴资产阶级学者鄙弃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热衷于发掘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他们认为,这些学科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是不同于“神学学科”的新学问,是“人文学科”。那些研究人文学科的新文化人士自称为“人文学者”。“人文学科”一词的出现,不仅指学术研究方向的改变,还意味着一种以世俗的人为中心,提倡人性或人道主义的新的世界观代替了宗教神学的旧世界观,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利益和愿望。16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文学科”一词的广泛含义,到了19世纪,欧洲学术界才开始用“人文主义”这个名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的世界观。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人性(humanity)是指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基本属性。人类从哲学上认识自身的特性有很长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总结人类认识的成果,第一次对人性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的肉体组织决定人有吃、喝、性行为等机能和欲望。但是,离开人的社会活动抽象地考察这些机能和欲望,把它们看成人类活动唯一的和终极的目的,则是错误的。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某些自然属性,也不能不带有社会色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人性,是指正常的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个区别主要在于社会性的劳动;现实的人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没有认识到人性和社会的关系,也不承认人性的历史演变,只承认一种所谓全人类共有的、永恒的人性,而资本主义制度则是符合于这种人性的永恒的制度。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哲学范畴。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它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它批判了封建教会视肉欲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和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使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的革命的思想武器。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启蒙运动之前的人道主义者,大多是艺术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作出了贡献。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现实的一切都要合乎人的理性。在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胜利的记录。
但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它自身的矛盾,如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个人自由发展与公共社会制度的矛盾等。一些启蒙思想家考虑了种种解决矛盾的方案,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而他们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恰恰是维护这种制度的,所以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出路的。从理论上看,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考察人时,完全脱离了社会关系,把人只看做自然人,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证人的追求和向往。这就使它陷入抽象的人性论,具有超阶级、超时代的假象。然而,这种抽象的人性论所追求的自由、享乐权利和所谓“公正”的社会制度并不抽象,它们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鲜明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特性。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过不同的作用:文艺复兴时期起过十分革命的作用;直到19世纪,它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它逐渐失去了进步的历史作用。
根据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不同作用,为区别起见,在中国,人们习惯上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为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以后的则称为人道主义。
但丁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诗人,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的不朽杰作《神曲》,一方面给中世纪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另一方面又显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它以构思的宏伟、思想的凝聚、人物的描写、艺术的熟练和富有感情的道德力量而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但丁作为一位继往开来的诗人,他与莎士比亚、歌德一起被称为西欧文学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
乔托乔托(约1266—1337)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绘画的代表人物。最能反映他艺术成就的是1305~1309年创作的佛罗伦萨阿雷纳礼拜堂壁画。整个壁画虽为宗教内容,却充满生活气息。最杰出的画幅是《犹大之吻》、《哀悼基督》等。这些作品摆脱了中世纪圣像画的呆板画风,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新精神。
彼特拉克彼特拉克(1304—1374)是意大利诗人,出生于佛罗伦萨。他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大部分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但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诗集《歌集》却用意大利文书写。《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把劳拉写成美的化身,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圣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
薄伽丘薄伽丘(1313—1375)是意大利作家。他出生在巴黎,早年在那不勒斯经商,后半生大部分时间住在佛罗伦萨。在这一城邦的政治斗争中,他拥护共和政体。他是彼特拉克的好友,和彼特拉克一样酷爱研读古代文化典籍。薄伽丘是个多产作家,写过传奇、叙事诗、史诗、短篇故事集等。他的杰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部作品叙述了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但其中有些故事有放纵情欲的描写,有对个人主义行为的赞扬,表现了作者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局限。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达·芬奇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画家、科学家。他一生绘画作品不多,但件件都是稀世之宝。其中尤为著名的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前者表现基督被捕前同门徒会餐时诀别的场面,构图巧妙,手法简洁,使观者觉得画中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后者以女主人公亲切、自然的永恒微笑万古流芳。达·芬奇以博学多才著称,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少创见和发明,一生留下的科学笔记手稿已发现有七千多页。
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1475—1564)是意大利雕刻家、画家、建筑师、诗人。1504年他完成雕刻《大卫》,大卫体态壮伟,体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这一杰作使他声名大振。1508~1512年,他为罗马西斯廷教堂作大型天顶画《创世纪》,取材于圣经中从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全部绘画面积500平方米,塑造了多数比真人还大的343个人物形象。壁画气魄宏伟,被公认是文艺复兴盛期最完美的美术创作。他的建筑设计,大胆运用古典柱式,开创了一代新风。其代表作是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大圆顶。
拉斐尔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画家。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来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著名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1498年起在佛罗伦萨共和国任十人委员会秘书,后曾出使各国。1513年因政权更迭,被迫去职。晚年隐退,从事著述。他在《君主论》一书中,明确提出政治无道德论,主张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应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最卑劣的手段。他认为:“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理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理论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立统一意大利国家的愿望,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统治的积极作用。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伟大诗人、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他的戏剧取材于各国的历史传说和文学资料,很多故事并不发生在英国,但实际上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他的剧作艺术性极高。莎士比亚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拉伯雷拉伯雷(约1494—1553)是法国作家。其代表作为《巨人传》,共5部,内容涉及当时的法律、政治、宗教、伦理、哲学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需求。这部作品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夸张幽默,不时触及时弊,具有讽刺效果。
塞万提斯塞万提斯(1547—1616)是西班牙伟大作家。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作品嘲讽了封建贵族的没落,广泛描绘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生活。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托勒密(约90—168)是古罗马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他著有《天文学大全》,阐述托勒密宇宙体系: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着本轮中心运动,而本轮中心又跟着均轮围绕地球运动。这部著作在中世纪被奉为天文学的权威著作。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统治了天文学界一千多年,其原因有:①宗教对科学的压制,与地心说不符的学说遭到打击和扼杀;②日心说不符合人们的感觉经验,科学没有发展到能够解决日心说引起的各种问题;③托勒密力求把天文学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人们的实际观察和按托勒密体系计算的结果比较接近。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天文学家,一生勤奋好学,多才多艺,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百科学者。他分析了托勒密地心说的不合理之处,在名著《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太阳中心论”:地球和行星绕轴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引起了人们宇宙观的根本变革。哥白尼懂得自己学说的革命意义,害怕教会的迫害和研究成果被扼杀在摇篮里,迟迟不敢公开全部研究成果,直到年近古稀的时候,才决定出版《天体运行论》。由于日心说与基督教义相违,该书曾受天主教会查禁。
开普勒开普勒(1571—1630)是德意志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信仰哥白尼的日心说,但为行星运转的圆形轨道不符合精确观测的资料而苦恼。最后,他放弃了哥白尼的圆形轨道和匀速运动的观念,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第一定律即轨道定律:行星都沿着椭圆轨道运动,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即面积定律:行星运动不是匀速的,连接太阳和行星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面积;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方和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开普勒的学说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作了理论准备。
伽利略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定人之一。1609年他制成望远镜,最初只能放大3倍,经改进后能放大32倍。他用于观察天体,发现许多过去用肉眼看不见的星体,发现月球山岭、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黑子和金星的周相等现象,还发现银河是由无数恒星所组成,等等。这些发现证实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他热情地宣传和捍卫日心说,触犯了《圣经》和教皇,被判处监禁。
布鲁诺布鲁诺(1548—1600)是意大利唯物主义哲学家,反对封建教会统治的坚强战士。他认为,宇宙是囊括一切的统一体,因此,不仅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限的,根本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他说,宇宙是无限大的,世界是无数多的。他反对神学家所谓“天界”和“地界”的说法,指出包括天体在内的自然万物都统一于物质。布鲁诺的哲学思想,不仅批判了基督教宣扬的地心说,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哲学思潮发展的最高成就。
弗兰西斯·培根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出身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曾历任宫廷要职。1621年他被控受贿,免除一切官职,从此潜心从事著述。但他的主要理论著述都是在做官期间完成的。培根以知识论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问题。他既指出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又强调人的作为。他认为掌握了自然规律,人类在认识上会获得真理,在行动上会得到自由。培根在反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他认为知识起源于经验,因此提倡观察和实验。但他也强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因此指出不要做只收集材料的蚂蚁,也不要做只从自身吐丝结网的蜘蛛,而要做既采集又加工的蜜蜂。培根在他的《新工具论》一书中,阐述了建立真正归纳法的设想。他认为归纳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跳跃地而是逐步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他反对那种从经验材料一下子飞到最普遍公理的认识方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5441.html

更多阅读

隋唐历史资料集锦一 安阳隋唐时期的历史

隋唐历史>[隋唐历史]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时期日期:2015-04-08 21:37:59点击:184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唐王朝。作为中国人,我也赞成上述观点,只是要进一步对这一观点精确化。我认为中国最强盛的

关于黄帝时期的扁鹊 扁鹊是什么时期的名医

关于黄帝时期的扁鹊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有这样一条注释: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秦越人,因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时期的一位神医的名字来称呼他。这位神医就是黄帝时期的扁鹊。黄帝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

声明:《转载 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为网友盛夏若离若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