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2 有钱人就是不一样

第四章 让金钱流动起来(三)


 海发行的破产为中国的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广大储户上了生动的一课。虽然海发行最后由工商行接管并对其储户进行兑付,但储户所遭受的信用风险是实在的。
  五、连战家族理财的启示
  如果以上的种种说明仍然无法改变你一味地将钱存在金融机构的理财方式,那连战家族理财会成功的原因与其历史,或许可以加深你的印象。
  连战的祖籍是福建漳州龙溪县,祖上于明末清初迁到台湾台南,世代以经商为生。虽说其祖上一直是名门贵族,但真正使连家达到富可敌国的兴旺程度,还应属连战的父亲和连战这两代人。当初连战的曾祖父连得政在日本占领中国前曾担任抗日筹饷之职,因此日本人割据台湾后将连家的家产全数充公。1936年,连战的祖父连横临终时曾对连战的父亲连震东说:“余无长物留汝。”意思是没留下什么财产。但是,此后经过连震东和连战两代人的努力,连家财产总值据估计已达300亿元以上!不过,连战父子的发家,并不是依靠先辈惯用的经商做买卖,而是凭借科学的投资理财,大胆进行金融、房产投资,只用了几十年便从倾家荡产逐渐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说起连家的投资理财不能不说到连战的母亲赵兰坤,赵兰坤出身于沈阳名门世家,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连震东一直在官场任职,天天忙于公务,几乎没有时间过问家里的理财事务,所以,赵兰坤便理所当然地成了连家的当家人。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她不像一般妇人那样只会把钱存在银行,而是积极进行投资理财。因为当时中小企业银行的董事长陈逢源与连震东是老乡,彼此了解,私交甚好,所以赵兰坤便大胆地购买了北企的原始股票,并担任了北企的董事;此后赵兰坤又陆续投资了彰化银行等股票。后来,依靠这些股票,连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连家持有金融股票,取得贷款比较方便,在进行股票投资的同时,赵兰坤向彰化商业银行贷款,开始积极涉足台湾的房地产业,她陆续在台北购买了大量的土地和房产,并只租不卖,长线投资,使家族资产不断膨胀。在1989年国税局的资料中,登记在连战名下有6笔土地,约合20250平方米,据当时的报刊评估,两万余平方米土地按当前市价计算,价值约200亿元。
  连战曾透露他们家的理财是无为而治,意思是买进房产或股票之后便不去管它,而进行长期投资。在连家进行投资理财的几十年里,他们只是追加投资,很少买卖,不以短期获利而喜,不以暂时亏损而悲,因此他们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20%以上。不考虑复利因素,连家的资产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从而创造了从“余无长物”到富可敌国的理财神话。连战家族投资理财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炒股还是投资房产,不能指望一两年就能取得多少收益,而是要选好投资目标,进行长期投资,那句长线是金,短线是银的老话,与连战家族的投资理财可以说不谋而合。
  连震东夫妇投资股票和房产也都是听从了朋友的劝告,从中小企业银行的董事长陈逢源,到彰化银行董事长张聘山,都是他父亲的老乡或同学,双方对彼此的为人、信誉以及经济实力等情况可以说非常了解,所以他们巧用人脉资源,较好地选准了投资方向,避免了投资失误。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和什么样的人为伍,在我们日常理财中,个人掌握的理财知识和理财信息毕竟是有限的,这时如果有几位理财方面的良师益友,便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理财水平。
  如果你手中有10万元,投资的年收益是10%,那你一年可获利1万元;你觉得这项投资十分稳妥,又向银行申请了20万元贷款进行投资,假设扣除5%的贷款利息,那你一年总的投资收益就是2万元。连战家族就是运用了这种借鸡生蛋的投资方式,他们投资银行股票,本身会从股票增值和分红中获利,另外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得银行贷款,从而加大投资筹码,获得更大收益。如果连战家族一直靠自己的积蓄进行投资的话,估计现在和普通老百姓差不了哪里去。所以,如果你有房产、基金等收益可观又相对稳妥的投资项目,可以适当地进行负债投资。
  连家最初投资股票和房产的时候,多数人认为这是风险投资,基本无人涉足,而连战的父母从数十年前就敢于炒股、炒房,这需要相当大的胆量。对于广大工薪族来说,可以借鉴连战家族的经验,抛弃有钱存银行的老观念,适当进行较高收益的风险投资。以储蓄和开放式基金为例,储蓄比基金稳妥,但年税后收益只有1.8%;基金虽然要承受一定风险,但很多基金的年收益都达到了10%。长此以往,采用不同的理财方式,在财富积累上就会出现分化,其结果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所以,要想取得连战家族那样可观的理财收益,必须选择增值快的非传统投资方式。
  虽然有些人认为家庭必须要存预备资金,以支应不时之需,其实纵使家里突然发生重大事故,导致银行内的存款不敷所需,投资者也不需担心,因为上述之高报酬率投资标的——股票、房地产,其变现性也不如想像的那么差。就上市股票而言,股票市场,除特殊假日外,几乎是全年无休,且市场交易热络,故若个人碰到紧急事件,急需用钱,可立即卖出,两三天就可取得现金,若舍不得卖,股票还可以抵押借款。
  房地产的变现性当然没有股票好,但目前多家银行已提供所谓的“循环性房贷”,是有壳族将不动产转换为动产的一项重要渠道。所谓循环性房贷,是指客户可将房子等不动产设定抵押,然后取得该不动产价值七成到七成五的贷款。既然名为循环性房贷,就是指客户可以随时借、随时还,借款期间才计息。例如,一栋1000万元的房子,设定抵押贷款750万元额度的循环性房贷,若一次支用500万元,可借用额度还有250万元,且不计息,仅就500万元计息。借款者一有闲置资金时,可以随时偿还部分借款,可减轻利息负担。
  不少理财专家建议理财三分法,即将财产分为三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于较投机的工具上。但作者建议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和房地产的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作为日常生活所需。这种“两大一小”的组合方式并非我所发明的,事实上,这正是所有利用理财致富的人所采用的投资组合方式。
  钱存银行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因为利息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报酬率接近零。银行虽提供方便性但无法提供高报酬率。存在银行的金额只要保持两个月的生活所需。钱存在银行想致富,就如同打棒球,不挥棒却想赢球。
  六、有钱不置半年闲
  《圣经》上有一则劝人善加理财的故事,叙述一个大地主有一天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与运用。他给了第一位仆人五个单位的金钱,第二位仆人两个单位的金钱,第三个仆人一个单位的金钱。地主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善加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一年后再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钱财。
  第一个仆人拿到这笔钱之后做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他的钱埋在树下。一年后,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检视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财富皆增加了一倍,地主甚感欣慰。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未增加,他向主人解释说:“唯恐运用失当而遭到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
  主人听了大怒,并骂道:“你这个懒惰的仆人,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财富。”财富不善利用等于浪费金钱,浪费了天赋资源。《圣经》故事内的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把钱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未好好利用金钱。
  钱存在银行是当今一般人投资理财最普遍的途径,同时也是一般人理财所犯的最大错误。因此,本书在此要提供给读者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理财守则是:钱不要存银行。这里所指的银行,泛指邮局、一般银行及其他可存钱之金融机构。
  多数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赚取利息,能享受复利效果,如此,金钱已经做了妥善的安排,已经尽到理财的责任,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理财,因此,钱存在银行不算理财。

第四章 让金钱流动起来(四)


 每一个人最后能拥有多少财富,难以事先预测,惟一能确定的是,将钱存在银行而想致富,难如登天。试问:你是否听说有单靠银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将所有积蓄都存在银行的人,到了年老时不但无法致富,常常连财务自主的水平都无法达到,这种例子时有所闻。选择以银行存款作为理财方式的人,其着眼点不外乎是为了安全,但是读者必须了解: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方式。
  在某研究院曾公布过一份“一般家庭各种金钱投资项目参与率”的调查报告,排名前3位的投资标的依序为活期存款(72%)、定活两便存款(53%)、定期存款(36%),显然大多数人倾向于传统的理财方式。且根据1994年所做的问卷调查:如果有1000万元的储蓄,你将会如何使用?结果发现约有41%的受访家庭表示,会将钱存入银行机构生利息,可见一般人对银行存款之钟爱程度。
  这个现象显示,常人投资理财仍然过于依赖传统的银行存款,理财时只着重完全性与便利性的考虑,而忽略“报酬率”的重要性。然而,只顾省钱,并将储蓄下来的钱生息,往往是投资理财错误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如果在通货膨胀5%之下,却将钱存在名目利率约为5%左右的银行存款,那么实质报酬率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复利作用完全失效。一个人的财富,必须完全靠自己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一点一滴地累积下来。试想一个人一年存下50万元,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亿万富翁?答案是200年!
  一个人一年储蓄50万元很难,一个人要活200岁那就更难了!因此,假如尽心尽力地开源节流,却将钱全部存在银行,我们可以预见,这个人这辈子别想成为有钱人,更糟糕的是,他连下辈子都没希望致富。一个人平均寿命是75岁,两辈子也只不过是150年,钱都存银行的人要到第三辈子才有机会致富。一个家族的理财观念如果一直固守“勤俭持家,然后将钱存在银行”的理财方式,这个家族至少要200年,大约是7代之后才有机会致富。反之,若是你能理财得当,40年(半辈子)便可致富。
  因此,有钱人认为:钱存银行,是无法致富的。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能仍然保持那过去而又陈旧的理财观念,不能把钱全放在银行,应该把钱拿出来做其他方面的投资,有钱人告诉我们,让金钱流动起来。
  穷人用今天的钱,有钱人用明天的钱
  穷人虽知道怎样挣钱,但往往不知道怎样花钱。而有钱人既知道怎样赚钱,也知道怎样花钱。穷人用今天的钱,有钱人用明天的钱。
  有一则很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入地狱之前进行了一段对话。
  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买了一套好房子,但是现在我又马上要入地狱了。”而美国老太太则说:“我终于在入地狱之前把我买房子的钱还清。但幸运的是我一辈子都住上了好房子。”
  初看这组对话,它只是反映了东西方人的消费观念的不同。但再进一步深层挖掘,其中蕴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要善于把自己明天(未来)的钱挪到今天用。过平常生活要如此,经商致富更是如此。这也是现代创富理念的重要内涵。
  就一般人而言,在致富之初都缺乏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今后没有钱。这主要取决于他对自己未来事业的信心和个人成功致富的基本素质与条件。只要他个人有信心致富,个人有良好的致富素质和条件,那么他未来就肯定能成为一个有钱人。既然他未来是有钱人,那么就可以把未来的钱挪到今天用。
  有钱人认为,就今天而言,未来的钱只是一个虚拟,你若想把其变成现实的钱用于今天,就必须先向别人借钱或向银行贷款。这样你就能实现“把明天的钱挪到今天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财商理念的熏陶之下,在我国又掀起了一股理财的浪潮。
  赵先生经商数年,虽然算不上是家财万贯,也是薄有积蓄。刚刚在市郊购买了一栋百余平方米的高档住宅。房子有了,交通却成问题了。于是赵先生打算再买一辆车,公私两用。可谈到买车,赵先生却犹豫了。赵先生一直青睐本田雅阁,价格合理,售后服务也不错,现在也不用加价提车了。赵先生只是拿不准应该是一次性付款,还是应该贷款买车?于是他向两位好友——大刘和小魏咨询。
  大刘说:“赵哥,我劝你一次性付款。方便省事,一手交钱,一手提车,当天就可以搞定。既不用整天跑银行去办贷款手续,又不用付给银行利息。你又不是拿不出那十几万块钱?你说对不?”赵先生听完,连连点头称是。
  可死党小魏一听大刘这话,一个劲儿地直晃脑袋:“不对不对,绝对不对。赵哥,车只会越用越旧,价值在降低,但这就是说买车不是投资,不会增值。应该贷款买车,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投资股票啦,地产啦,只要投资得当,没准贷款没还完,车钱就能先赚回来了呢。”听了这话,赵先生认为也很有道理。
  于是,赵先生就自己算了算,车价+新车购置税+牌照费用+保险费用,共计是:290323元。
  如果首付30%,分3年按揭,首付128095元,每月还款本金5052元,利息439元,合计5491元。3年共计还款325771元。如果首付30%,分5年按揭,则首付144731元,月还本金3031元,利息449元,合计3480元。5年共计还款353531元。(首付指:汽车价格×首付百分比+车辆购置税+保险费用+牌照费用)
  现在我们看到,同样一辆新雅阁,贷款购车(3年按揭)比一次性付款要累计多交35448元,而首付则可减少162228元。换句话说,赵先生如果选择贷款购车,要在3年内用这162228元,净赚到35448元以上,即年收益率在7.28%以上,才有利可图。当然,这么说是不算3年汽车折旧费的。如果你对于高风险投资自认很在行,不妨贷款购车,用省下来的钱去投资;如果你觉得这钱在手里的收益达不到这么高,那还是一次性付款更划算。
  贷款买车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购车方式。它是指购车人使用贷款人发放的汽车消费贷款购车,然后分期向贷款人偿还贷款。双方本着“部分自筹、有效担保、专款专用、按期偿还”的原则,依法签订借款合同。
  在汽车消费大国——美国,80%~85%的消费者都是通过汽车贷款来购车。在中国,根据慧聪160电话调查中心的统计,有68.3%的人愿意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31.7%的人选择一次性付款方式。可见,贷款买车还是深入人心的,是一种大众十分乐于接受的购车方式。对于中国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贷款购车,分期还款的方式,降低了汽车消费门槛,圆了他们的汽车梦。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贷款购车极大地刺激了百姓的汽车消费热情,使得中国的汽车销售有了一个井喷期。这其实是一种把明天的钱放在今天用的消费方式。
  穷人花自己的钱,有钱人花别人的钱
  穷人贫穷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知道花自己的钱,他们将挣的钱存在银行,要用钱的时候就小心翼翼地到银行取钱,他们很少想到用别人的钱来消费或做生意。而有钱人则认为善用别人的钱赚钱,是获得巨额财富的好方法。富兰克林、尼克松、希尔顿都用这个方法。如果你已经很省钱,同样的方法依然适用。
  威廉·尼克松说:“百万富翁几乎都是负债累累。”
  富兰克林在1748年《给年轻企业家的遗言》中说:“钱是多产的,自然生生不息。钱生钱,利滚利。”
  所谓“用别人的钱”是正当,诚实的,绝不违背道德良知。同时,要作优惠的回馈。
  诚信是无可替代的,缺乏诚信的人,即使花言巧语,也会被人识破。使用别人的钱,首重诚信。诚信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基础。
  银行是你的朋友。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放款,把钱借给诚信的人,赚取利息;借出愈多,获利愈大。银行是专家,更重要的是,它是你的朋友,它想要帮助你,比任何人更急于见到你成功。
  加州的威尔·杰克是百万富翁。起初他身无分文,直到外出工作,才有了一些积蓄。每个周末威尔会定期到银行存款,其中一位柜员注意到他,觉得这个人天生聪慧,了解金钱的价值。
  威尔决定创业,从事棉花买卖,那位银行工作人员向他放款。这是威尔第一次使用别人的钱。一年半之后,他改为买卖马和骡子,过了几年,累积许多的经验。
  有一次,两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来找他。两个人都是优秀的保险业务员,业绩非常好,他们用推销保险的收入,自己开公司,却经营不善,只好把公司转卖给别人。
  很多销售人员以为只要业绩好,企业就能获得利,这是错误的观念。不当的管理会将利润腐蚀殆尽。他们的问题正是如此,两个人都不懂管理。
  他们专找威尔,说出自己失败的经验。“我们的公司没有了,推销保险至今所赚取的佣金,都缴了学费。如今连养家糊口都有困难。”
  “我们对于推销工作非常在行,应该尽量发挥。你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需要你,大家共同合作,一定会成功。”
  几年之后,威尔买下他和那两位推销员共同创立的公司全部股份,他怎么有钱?当然是向银行借钱。因为从小他就知道银行是他的朋友。
  威尔向加州银行贷款。银行非常乐于把钱贷给像威尔一样有诚信的人,并且有可行性的人。威尔的贷款额度不受限制,他的寿险公司,原来的资本只有40万。通过基本客户群制度,在短短10年之内,获得4000万。其后,他更运用别人的钱投资旅馆、办公大楼、制造厂和其他企业。
  资金困难时,借钱是明智之举。但是,借钱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实力、信用,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才不会被拒绝,这是真正的借钱生财术。
  看着别人赚钱容易,而自己一动手却会失败,这是许多不敢创业者的心理状态。但要成功地创业就一定要克服这种畏惧心理,找到一条风险小又容易成功的道路。
  显然,用“利用别人的钱”的方法,比用现金的方法,所赚的钱要多得多。“利用别人的钱”的缺点——这是难免的——是你要担更大的风险。如果你刚把地买下来,附近房地产的价值就跌下来,这种办法就会把你弄得一身是债,骑虎难下。这时,你不是忍痛赔钱把它卖掉,就是背着债,一直到市场好转,而采取现金式的办法,就不会有这种麻烦。
  穷人的钱是死钱,有钱人的钱是活钱
  穷人认为挣钱不容易,将钱当作财神一样供奉,生怕有一天钱会飞走。“存钱防老”,是他们的一贯思想。在有钱人的观念里面,就是“有钱不要过丰年头”,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面睡觉,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养成一种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不如活用这些钱,将其拿出来投资更具利益的项目。
  有钱人认为:要想捕捉金钱,收获财富,使钱生钱,就得学会让死钱变活钱。千万不可把钱闲置起来,当作古董一样收藏,而要让死钱变活,就得学会用积蓄去投资,使钱像羊群一样,不断地繁殖和增多。

第四章 让金钱流动起来(五)


 有钱人经商有个特点,采取彻底的现金主义。
  富商凯尔,资产上亿美元,然而他却很少把钱存进银行,而是将大部分现金放在自己的保险库。
  一次,一位在银行有几百万存款的日本商人向他请教这一令他疑惑不解的问题。
  “凯尔先生,对我来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等于失去了保障。你有那么多钱,却不存进银行,为什么呢?”
  “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全保障,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程度越高,如此积累下去,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把自己赚大钱的机会减少了,并且自己的经商才能也无从发挥了吗?你再想想,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光靠利息而成为世界上知名富翁的?”凯尔不慌不忙地答道。
  日本商人虽然无法反驳,但心里总觉得有点不服气,便反问道:“你的意思是反对储蓄了?”
  “当然不是彻头彻尾地反对,”凯尔解释道,“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当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一定时候把它提出来,再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我还反对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时,便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商人必有的冒险精神。”
  凯尔的话很有道理,金钱只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因为,躺在银行里的钱,几乎和废纸没什么区别。
  有钱人经商,很重要的秘方是不作存款。在18世纪中期以前,他们热衷于放贷业务,就是把自己的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高利。到了19世纪后,直至现在,他们宁愿把自己的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有钱人这种“不作存款”的秘诀,是一门资金管理科学。它表明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单位利润和总额利润都得到增加。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百亿美元左右。但一个企业,哪怕是一般企业,一年也可做几十亿美元的生意,如果是大企业,一年要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而企业本身的资本,只不过几亿或几十亿美元。他们靠的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做大。
  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17岁时到美国谋生。开始时,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开始探索创业路子。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后,他决定从报业着手。
  为了搞到资本,他靠自己打工积累的资金赚钱。为了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他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老板求一份记者工作。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言谈中老板发觉他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忍耐老板的剥削,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吸引广大读者。面对普利策创造的巨大利润,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普利策也开始有点积蓄。
  通过几年的打工,普利策对报社的运营情况了如指掌。于是他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很快就渡过了难关。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传递经济信息为主的媒体,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即使在最初几年,他每年的利润也超过15万美元。没过几年,他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极有限的钱,一刻不置闲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这就是有钱人“不做存款”和“有钱不置半年闲”的体现,是成功经商的诀窍。
  美国著名的通用汽车制造公司的高级专家赫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私人公司里,追求利润并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把手中的钱如何用活。”
  对这个道理,许多善于理财的小公司老板都明白但并没有真正地利用。往往一到公司略有盈余,他们便开始胆怯,不敢再像创业那样敢做敢说,总怕到手的钱因投资失败又飞了,赶快存到银行,以备应急之用。虽然确保资金的安全乃是人们心中合理的想法,但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经济形势下,钱应该用来扩大投资,使钱变成“活”钱,来获得更高的利益。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来购置房产铺面,以增加自己的固定资产,到10年以后回头再看,会感觉到比存银行要增很多利,你才会明白“活”钱的威力。
  商业是不断增值的过程,所以要让钱不停地滚动起来,有钱人的经营原则是:没有的时候就借,等你有钱了就可以还了,不敢借钱是永远不会发财的。攒钱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贫穷,因为连他的思维也贫穷了;赚钱会让人富有起来,因为这是一个有钱人的思维。
  有句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还有句话说:“花钱如流水。”金钱确实流动如水。它永远在不停地运动周转流通,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就产生了。像过去那些土财主一样,把银子装在坛子里埋在房基下面,过一万年还是只有这么多银子,丝毫也没有增值。
  穷人急功近利,有钱人踏踏实实
  穷人爱做富翁梦,他们常常梦想有朝一日上帝会赐福与他们,天上掉下个金块,让他们一夜致富。有钱人认为,财富的增长与生命的成长一样,均是点点滴滴、日日月月、岁岁年年在复利的作用下形成的,不可能一步登天而快速地成长,这是个自然的定律,上天从不改其自然的法则。
  投资理财是个人的长期项目,由理财所创造的财富会超出你的想像,但所需的时间会更长久,对于要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的人,有钱人给你的忠告是投资理财不适于你。因为,投资理财是件“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的事。强调的是时间,如果对时间没有正确的认识,自然会产生出强烈的急躁的情绪,急躁就会冒很大的危险,原本是可以成功的,也会因急躁而失败。与此同时,只要耐得住性子,将资产投资在正确的投资标上,不需要操作和操心,复利自然会引领财富的增长。
  一、理财致富有耐心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小孩子都爱看动画片,而大人们则青睐于一夜发财致富的神话。前者喜爱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能够顿时飞上枝头变成凤凰。后者喜欢的原因是一位遭遇平凡的人,能够因为某个机会,立刻赚得大钱,这是多么振奋人心,多么引人入胜,多么令众人羡慕不已!因此,正如拍电影为追求戏剧效果、吸引观众,而必须放弃冗长无聊的细节,将一个白手起家的有钱人或一家企业的成功,全归功于一两次重大的突破,把一切的成就全归功于少数几次的财运。戏剧的手法就把漫长的财富累积过程完全忽略了。但是电影归电影,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那么肤浅而富戏剧性的事情。
  穷人总是好高骛远,看不起小钱,总希望能找出制胜的突破口,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一出击就能有惊天动地的结果产生。但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绝大多数的有钱人,其巨大的财富都是由小钱经过长时间逐步累积起来的,初期大部分人所拥有的本钱都是很少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一个人想成功致富,就必须首先从心理上摒弃那种“一夜发财致富”的幼稚想法,这才是投资理财的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可能成功。
  有一位白手起家、靠投资股票理财致富的人曾说过:“现在已经不同了,股票涨一下就能进账数百万元,赚钱突然间变得很容易了,挡都挡不住;回想30年前刚进股市的那段日子,我费了千辛万苦才赚两万多元,真不知道那时候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第四章 让金钱流动起来(六)


 这种经历对许多曾历尽千辛万苦的白手起家的人而言并不陌生。所谓万事开头难,初期奋斗,钱自然很难赚,等到成功之后,财源滚滚时,又不知道为什么赚钱变得那么容易了,这是一种奇怪的对比现象。
  每个人都渴望有轻轻松松地赚第二个100万、1000万的能耐,达到财源滚滚的境界,问题是要赚第二个100万之前要先有第一个100万。怎样才能赚到第一个100万呢?这是个特别关键的问题。如果你想利用投资理财累积100万的话,则需要时间,必须要经历长时间的煎熬,熬得过赚第一个100万的艰难岁月,这样才能够享受赚第二个100万的轻松愉快。
  从复利的公式可以看出,要让复利发挥效果,时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长期的耐心等待是投资理财的先决条件。尤其理财要想致富,所需的耐心不是等待几个月或几年就可以的,而是至少要等20、30年,甚至40、50年。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理财都是终身的事业。
  能有耐心熬得过长期的等待,时间创造财富的能力就愈来愈大,这就是“复利”的特点。然而今天我们身处事事求快的“速食”文化之中,事事强调速度与效率,吃饭上快餐厅,寄信用特快传递,开车上高速公路,学习上速成班,人们也随之变得愈来愈急功近利,没有耐性,在投资理财上也显得急不可耐,想要立竿见影。但是,我们要知道,在其他事情上求快或许能有效果,惟有投资理财快不得,因为时间是理财必需的条件,愈求快,愈不能达到目的。
  根据观察,一般的投资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半途而废”。遇上空头时期极易心灰意懒,甚至干脆卖掉股票、房地产,从此远离股市、房地产市场,殊不知缺乏耐心与毅力,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二)克服理财盲从的心态
  个人理财应有自己的主见,应根据自己对投资领域的分析与把握确定自己的目标。因此,由他人来确定投资预期和目标是不科学的,跟在别人后面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由别人的处事方式决定自己的行动,是更不可取的。
  在投资领域里,包括立体与平面媒体从每天的许多时段、每周与每天的计分卡记录了各个基金、股票的涨跌与排行榜。这里面包括偏颇、各种不同的评论,内部消息也不断地、有计划地出现,并强烈地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态度与行为。
  这些预测性的信息并非完全是科学的,因此,投资者应把握投资信息,避免因此而受害。
  投资涉及到许多普遍存在的数据,包括事实、比率、趋势和预测。从理论上讲,根据这么多严密的登记,通过大量的数据分类、分析与整理,应该可以从中找出一种投资方向。
  但是,在实际的投资理财过程中,现实的状况总与数据分析的结果有较大的出入。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过程中,不可过于轻信数据分析的结果,应注重与实际情况和历史作一番综合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克服完美主义的心态
  在理财生涯中,试图做一个完美主义者是缺乏成效的,惟有通过学习才能让自己能够清楚地理解、识别并克服完美主义的倾向,从而更成功地积累财富、保持财富。
  克服完美主义心理陷阱,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掌握投资方法,不要因为有太多的资讯需要掌握和吸收而无所适从,应尽可能地利用那些便于掌握的资讯,形成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坚持按这种方法进行操作,实施自己的战略。要用自己掌握的投资方法,不过分介意他人的看法。
  2.进行适当的资产配置,在不考虑专门追求市场表现最佳的单一品种情况下,投资市场存在某种理想的资产组合,但它只有在事后才能知道。有钱人主张不论投资者的年龄大小,为了降低投资风险,都应当持有部分股份和共同基金。
  3.顺从事实,完美主义会使投资者失去理智而陷入困境,所以我们要学会顺从那些无法回避的事实——要知道,我们不可能从很多个项目中选择最好的基金或最好的股票,也不可能在最好的价位中进出市场。要满足于好的股势,力求获得高于平均水准的效果,同时利用常识来避免买进劣质股。
  投资者在投资生活中难免发生一些错误,虽然人人都喜欢这样,但这却是事实,所以作为一名理财者,不能过分的强调完美无缺。
  21世纪里,理财者的未来生活会受到国内与国际的外在环境影响,在未来的岁月里,经济和市场就像永不停息的车轮,但无论怎样的转动和变化,只要人们拥有成熟的心态,良好的耐心,面对瞬息变化的环境,正确决策、合理安排,每个人都能成为理财高手。
  二、耐心成就1000万的梦
  在当今社会,像西方的比尔·盖茨、东方的李嘉诚等有钱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积聚财富的历程,或许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但却也有着类似的经历,都是从小做到大,财富是一点一滴积聚起来,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就来说说李嘉诚是怎样积聚财富的,在他的心中,按部就班、大冒险两者都可以让自己获得收益,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地增加。
  1945年香港光复,他结束了打零工的生涯,在一家塑料厂当推销员,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3年之后,20岁时的那年他提拔为总经理,两年后他把所有的积蓄7000元的港币拿出来创业,建立了一家小型的塑胶厂,名叫“长江实业公司”,他在这里有了一点小小的积蓄。1958年,长江厂房的房东提高租金,于是他在北角买了一块地,自盖厂房。60年代,塑胶花业不景气,而香港的房价暴跌。李嘉诚看准了这一机会,大肆的低价收购土地,从此,他走了房地产的行业,自己的积累渐渐地增多。于是,他在房地产中露出了头角。
  两大屋村预算耗资110亿港元,又一次轰动港九。《信报》称:“惟超人才有如此大手笔。”
  茶果岭屋村定名为丽港城,占地8.7公顷,为高级住宅区,有专为住户设立的私人俱乐部。屋村计38幢25至28层住宅楼宇,单位面积640至920平方英尺,共8072个单位,总楼面积620万平方英尺,附设16.1万平方英尺商厦,总投资45亿港元。
  鸭月利洲屋村定名为海怡半岛,占地15公顷,兴建38幢28至40层住宅楼宇,单位面积600至1100平方英尺,共10450个单位,总楼面787万平方英尺,超过黄埔花园。附设31.2万平方英尺商厦、网球场、俱乐部、游泳池等。总投资65亿港元。
  长实估计,以1988年同类楼宇的时价每平方英尺1000港元计,两大屋村可获纯利50亿港元。1990年5月,丽港城首期发售,每平方英尺售价1700港元,用户及炒家争相抢购,异常激烈。
  到1993年,每平方英尺售价,丽港城已达4300港元,海怡半岛为3300至3500港元之间,均大大超出预计售价。若加上建筑成本及售房成本上涨等因素,两大屋村全部竣工盈利,远远突破100亿。
  人们在称道“超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之时,无不惊叹他锲而不舍的忍耐心。
  李嘉诚是名副其实的“十年磨一剑”。
  成大事者,很多时候不可操之过急,而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机会和创造机会。这就是李嘉诚给我们的启迪。
  此外,红勘鹤园同样体现出李嘉诚的深邃眼光。
  1979年,李嘉诚收购英资青洲英泥,就看好该公司在红勘海旁的80万平方英尺土地。
  当时,传媒捅破了李嘉诚的“醉翁之意”:“首先,被收购之公司可提供合理的经常性利润;第二,被收购公司的大量平价土地可供日后发展;第三,若重估或出售该平价土地可获庞大利润。”
  1983年4月8日,长实与青洲英泥发表联合声明:长实发行2458万新股(相当于2.27亿港元)予青洲英泥。
  李嘉诚在14个月内以私人名义购入新股,以获得鹤园地皮及红勘的有关物业。
  李嘉诚在这块地皮推出高级住宅红勘鹤园。
  红锄鹤园是九龙新发展的繁华区域,楼价在20世纪90年代高攀到4000至6000港元一平方英尺。李嘉诚赚得盘满钵溢。
  这几个屋村都是收获在八九十年代,但都构想自70年代,也就是李嘉诚的第一桶金快要装满之时。在此,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李嘉诚的远见卓识。
  在当时的经济平稳的发展时,谁也没有料想到股市的突发,这与当时的整个大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时的李嘉诚预计到股市将会崩溃,但不可能在年前,他非常稳步地于1987年9月14日宣布了长实系四家公司——长实、和黄、嘉宏、港灯集资103亿港元,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的一次集资行动。在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泻508点,香港股市应声滑落,暴跌了420多点,而他靠自己的稳重的预测躲过了这场股市的浩劫。

第四章 让金钱流动起来(七)


 股灾之后,必有两三年的低迷状态,而那次股灾竟恢复得如此之快,年底,股市又开始回升上去。到1988年4月14日,恒指收市报2689点,已接近1987年初的水平,李嘉诚在一年的限期内,以配股方式将增购的股票出售,未蚀本,仍有小赚。对李嘉诚来说,小赚便意味着是几千万港元,实现了他的财富又一次增长。
  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李嘉诚。
  1997年10月31日,香港联交所宣布,在本周一与周二两天股市大跌期间,香港有44家有实力的公司,从股市回购大量公司股票,积极参与“救市”。其中,长实主席李嘉诚在股灾期间购入1300万股长实股份,增持行动对长实股价有正面影响。
  李嘉诚集团的主席办公室证实李氏个人购入约0.5%长实股份,使其持股量增至34%,并已向联交申报。
  李嘉诚购入该批股份价格未见透露,但过去10个交易日内,长实的股价已由每股76港元下跌到最低的44港元,跌幅达四成。若据前天收市价,李嘉诚购入的股价市值为7.18亿港元,为众多股东回购金额之最。
  被称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以往都是在大市跌到股民都绝望时才出手救市。29日,他对记者说:“每次经济动荡,我都会动用私人名义买公司股份。”股份接近35%全面收购的触发点。所以当问他是否有买其他公司股票时,他三缄其口,只说:“我当然先买自己公司的。”
  大盘崩溃,股市下挫。在低点回购股票,是惯常的游戏法则,关键是要稳。
  李嘉诚的生涯中,成为今天的财富巨头,是多么的不容易,从一个小小的花商做到今天的大富翁,回顾他走过的历程,会发现他的行为轨迹,曾与平凡人一样,但他还拥有许多凡人不可能拥有的东西。
  开办塑胶花生产厂,获得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积累了人生第一笔财富,然后又走向房地产业,走向房地产业的行头老大,接着他全方位在香港和海外股市集资,为长江实业公司的拓展提供了厚实的资金基础。
  将公司上市,是壮大自身实力的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立志赶超置地的李嘉诚,及时跻身股市。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嘉诚在股市比他办实业更具天赋。
  李嘉诚找到了发挥专长的最佳舞台。
  海外上市,更使李嘉诚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长江上市,是李嘉诚事业的一次大飞跃,上市之后,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实现了他财富的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如果一个人从现在开始将每年年底存的14000元,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我们已知道,40年后财富会成长为1亿零28l万元,现在试问:10年后,他能累积多少财富?大部分人认为报酬这么高,只是时间短了些,经过复利10年的作用,少说也应该有500万元,甚至有人猜1000万,最保守的人则猜100万。事实上,这又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答案:36万元!下列的计算公式读者应该已经不陌生,只是会惊讶钱竟然那么少。
  (1+20%)101
  1.4万×20%=36万
  (1+20%)401
  1.4万×20%=10281万
  同样在报酬率20%下,每年投资14000元,经过40年的理财结果是1亿零28l万元;而经过10年却只累积36万,令人不敢置信!两者相差三百余倍!
  幸好向读者提出这个观念,否则若有读者利用本书所提的方法,每年存下14000元,将其全数投资股票,心想如此便能成为亿万富翁,哪知经过长达10年的奋斗,所投资的股票每年亦平均有20%的报酬率,结果屈指一算,财富才累积36万!届时可能认为被骗了,否则照着书中的方法,熬了漫长的10年,何以连一辆车都买不起,更遑论亿万富翁了!
  10年是多久?10年是8年抗战加2年,经过了10年的奋斗,才只有三十余万,怎不叫人心灰意冷呢?这正是投资理财致富过程中必然遭遇的无奈。理财者必须了解理财活动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
  投资理财要想致富,其先决条件就是时间,而且是漫长的时间,你必须经过一段非常漫长时期的等待,才可以看出结果。如果投入的资金是很少的话,经过了10年是看不出成果的。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赚第二个1000万比第一个100万要容易得多。
  每年年底存14000元,平均投资报酬率有20%,即使经过了20年后,资产也只累积261万元,此时仍然是个地道的无壳蜗牛族,距离亿万仍相当遥远,要到30年后才能累积到1650万,勉强攀上千万级的富翁。只有继续奋斗到40年后,才能登上亿万富翁,拥有1亿零281万元。
  由下表我们可以看出:每年存14000元,投资报酬率20%,第一个10年财富增加了36万;第二个10年财富增加了225万;第三个10年财富增加了1394万;第四个10年财富增加了8626万。这就是几何级数的特色,也是从事投资理财的人所应该了解的道理。因此,这里可以归纳出投资理财的3个重要特征:
  每年年底投资14000元的财富累积情形表(报酬率10%、单位:万元)
  期限(年)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年底累积金额
  10
  36
  101
  261
  661
  1655
  4128
  12810
  最后5年增加的金额
  10
  26
  65
  160
  400
  994
  2473
  6153
  1.赚第二个1500万元往往比第一个100万要容易。
  2.绝大多数的财富都是后期创造的。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初期的35年间只累积了4128万,而最后的5年便创造了6153万。
  3.从金额来看,你的理财赚钱的能力与时俱增。由上表可以看出,做同样的事,用钱赚钱的金额越来越高,惟一需要的只是耐心而已。
  有钱人的投资与穷人的投资不一样
  从以上章节中,我们体会到人人都能做投资者,让自己的财富得到增长。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我们要让金钱流动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金钱流动呢?
  罗伯特曾谈到,在赶赴中国的时候途经日本,富爸爸问他是否愿意参加那次会议,在上一年10月刚刚发生的股市动荡,引起了很多人的巨大的恐慌,不少人停止向自己的缴费确定型退休金计划继续注入资金。
  “难道你没有意识到投资是何等重要吗?”在走出宾馆会议室的时候,罗伯特问富爸爸。刚才,富爸爸在那里主持召开了一个会议,参会者大约有125人,包括他的主要管理团队以及高层雇员。
  富爸爸说:“我已经尽我所能去说服他们,不过也只能到此为止。我们现在采用的101(k)计划的确大有好处,但是,很多员工自己不愿投入资金,只有一些人投入了少量资金,甚至连一些管理层员工也停止投入资金。我不知道,他们退休之后究竟想依靠什么生活?”
  “我请来了基金管理公司的代表,让她再次向员工解释他们的101(k)计划如何运作。但是,对于自身业务上的顾虑妨碍了这位投资顾问向员工们提出明确的投资建议。她只是解释了这个计划,却并没有进一步阐释更多的细节。因此,这次会议并没有打消员工们心存的顾虑,他们不知道该投资什么。为什么这个《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不让实施这个计划的人,向员工提供更多具体的投资建议呢?”富爸爸反问道。
  “不知道,”罗伯特回答说,“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财务顾问只是在提供计划,而不愿给出更多具体建议。现在,我明白了,原因就在于潜在的信用负债。”
  “至少他还告诉过员工们,我是一位慷慨的老板,因为罗伯特愿意支付与员工投入相当的资金。很多企业老板根本不会投入任何基金,一些人也只是投入50%。然而,即便我愿意慷慨行事,也仅有少量员工在退休金计划中投入了资金。”富爸爸说。
  “即便员工们没有接受多少投资建议,难道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你对他们退休金的投入将会是免税的吗?”罗伯特问,“他们所要做的也就是投入免税的资金。”
  “他们听说过这些说法,”富爸爸回答说,“这样的话我已经讲了好多年,但是看起来没有多少效果。我甚至告诉他们,参与这项退休金计划的人,实际上比没有参与的人赚到了更多钱,即便如此,也还是没有带来任何改变。紧接着,在股市危机之后,一些原来参与那项退休金计划的人,也停止了继续注入资金。因此,我只好请来基金公司的代表,向员工们宣讲这个道理。我希望情况能好转一些。”
  在返回富爸爸办公室的路上,他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他的办公室就位于刚刚开会的宾馆南边。罗伯特再次向富爸爸问及一个问题:“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投资的重要性吗?”
  “我想可能是这样。”富爸爸回答说。
  “那么,他们到底为什么不愿意投资呢?”罗伯特继续追问。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已经来到了有钱人的办公室。他坐在桌子前面,习惯性地拿出了黄色的便签,写下了一些词语:
  有钱人
  中产阶层
  穷人
  这表明了不同的阶层,投资的项目也不同,富爸爸说:“穷人常常有一个庞大的家庭,他们相信孩子将会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他们还指望着得到一些政府资助项目,比如社会保险、福利和医疗保险的帮助。”
  “穷人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的孩子,是吗?”罗伯特有点怀疑。
  富爸爸点点头,他说:“这是一种直白简单的说法,但是,的确有其合理之处。他们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不过他们确实希望孩子在他们自己离开工作岗位退休之后,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
  “中产阶层的投资就是投资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可以找到一份高薪职位。”罗伯特看着富爸爸开列的内容,接着说道,“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投资,是吗?”
  “对。”富爸爸微笑着说道,“你们家难道不就是这样吗?对你父母来说,你拥有一个大学学位,拥有一份像医生、律师这样的职业,或者拥有副总经理、总经理这样的职位,难道这不是相当重要吗?”
  罗伯特点了点头,回答说:“在我们家里,教育非常重要。我妈妈的确希望我将来能成为一位医生,而我爸爸总是想让我上法学院。”
  富爸爸轻轻地笑了,他接着说:“他们难道不是一直劝你购置一座房子,参与一项退休金计划吗?事实上,你不是也曾经告诉过我,你爸爸想让你继续待在海军陆战队,因为那里的退休金计划和福利要好得多吗?”
  罗伯特又一次点了点头,回答说:“不过,穷人难道不是在想着同样的事情吗?至少在工作上是这样的。”
  “他们或许梦想得到一份高薪职位,不过,梦想终归是梦想,现实终归是现实。如果你留意,会发现我的很多低薪员工总是在不断变换工作,因为如果不是过分要求高薪,重新找份工作实在是很容易。因此,他们或许梦想找到一份高薪职位,但是事实上,如果他们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具备一些技能,就不可能找到高薪工作。”
  “因而,他们将大部分钱用来维持生存,为孩子提供衣食,这也就是他们的投资。”
  富爸爸点点头,用铅笔轻轻指着穷人的投资说:“现在,我的那些接受了大学教育的经理们已经完全不是这样了,”接着,他又将铅笔指向了中产阶层的投资,说道:“作为雇员,他们一般待的时间会长久一些,因为他们明白,如果自己离开,就不得不重新从零开始。因此,他们注重职位和资历,而且明白另找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也要花费力气。所以,他们将更多时间投资到接受良好教育、高薪、工作安稳、晋升、头衔这类东西上面。这些东西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最为重要。人人都在投资,只是投资的方式不同而已,人们总是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事情上面。”
  然后他又接着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钱人,就需要向所有三类人都进行投资,也就是说,如果想成为一个有钱人,你的投资就应该远远超过其他两类人。所以,富爸爸极力鼓励罗伯特投资穷人的投资项目、中产阶层以及有钱人的所有投资项目。
  这场关于投资的讨论引起了罗伯特的共鸣,就在富爸爸准备结束这个话题之前,罗伯特忍不住说:“你非常富有,因此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不过,我爸爸常常为了公务出差,好几天回不了家。他说,如果想得到加薪和晋升,如果想购买餐桌上的食物和更大的房子,就需要四处奔走。”
  “我知道,”富爸爸说,“很多人为了加薪、晋升,或者为了看起来富有而购置大房子。正如我所说的,人们总是投资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不过,在我看来,上面这些举动却并非是投资,而是在财务和家庭上的自杀行为。现在,有多少父母没有时间与孩子待在一起?如果我没有花这么多时间教你关于企业和投资的事情,你今天会在哪里?可是,你爸爸没有时间,他过于忙于工作,为的是支付购置大房子的开支。”
  作为个人,我们只会投资自己认为重要的投资,在《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中,可以看出富爸爸与穷爸爸的区别,穷爸爸说房子是他最大的投资,也就是说,对他而言,房子比股市的投资组合和房地产更为重要。因此,他的大学学位和工作职位头衔也比学习投资更重要。富爸爸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上面,穷爸爸也一样,但在最后发现,自己原来认为的重要东西,其实并不是一项资产,而是一项沉重的负债,我们要投资于那些能给予自己切实的帮助,在真实的世界里得到一定回报的项目。不管是单身贵族、小两口、老两口,还是不同的职业,都要学会投资,人人都做投资者。

第五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一)

 在现代社会的节奏下,许多人都没有理财的概念,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游戏,并且对于金钱也没什么思考,有多少用多少,到了月末就成“月光一族”,总是闹个青黄不接、面临坐吃山空的窘境。有钱人认为理财是致富的重要一环,一个人要想致富,就要做好理财,其实理财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而且成功的理财还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愈是成功者就愈重视理财,因为他们知道理财的乐趣和好处,理财既然有乐趣与好处,那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不会理财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漠视金钱的重要性,无论东方西方,国内国外,老祖宗就告诫子孙金钱的重要性,在东方的俗话是:“三分钱逼死英雄汉”,而西方的谚语是:“Moneyisn‘teverything,butitissomething(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则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理财,摆正心态。
  有钱人重视一分钱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许多工薪阶层或中低收入者抱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普遍认为每月固定的工资收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就差不多了,哪来的余财可理呢?“理财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与自己的生活无关”仍是一般大众的想法。
  事实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例如,假如你身上有5万元,但因理财错误,造成财产损失,很可能立即出现危及到你生活保障的许多问题,而拥有百万、千万、上亿元“身价”的有钱人,即使理财失误,损失其一半财产也不至影响其原有的生活。因此说,必须先树立一个观念,不论贫富,理财都是伴随人一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就愈输不起,对理财更应要严肃而谨慎地去看待。
  一般人总认为理财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大众生活信息来源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理财方略是服务少数人理财的“特权区”。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在芸芸众生中,所谓真正的有钱人毕竟占少数,中产阶层工薪族、中下阶层百姓仍占大多数。由此可见,投资理财是与生活休戚与共的事,没有钱的穷人或初入社会又身无固定财产的“新贫族”都不应逃避,运用得当更可能是“翻身”的契机呢!
  其实,在我们身边,一般人只会说穷,时而抱怨物价太高,工资收入赶不上物价的涨幅,时而又自怨自艾,恨不能生为富贵之家,或有些愤世嫉俗者更轻蔑投资理财的行为,认为是追逐铜臭的“俗事”,或把投资理财与那些所谓的“有钱人”划上等号,再以价值观贬抑之……殊不知,这些人都陷入了自相矛盾的不合逻辑的思维——一方面深切体会到金钱对生活影响之巨大,另一方面却又不屑于追求财富的聚集。
  因此,一般人必须改变观念,既知每日生活与金钱脱不了关系,就应正视其实际的价值,当然,过分看重金钱也会扭曲个人的价值观,成为金钱的奴隶,所以要诚实面对自己,究竟自己对金钱持何种看法?所得是否与生活不成比例?金钱问题是否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避免之痛”?
  财富能带来生活安定、快乐与满足,也是许多人追求成就感的途径之一。适度地创造财富,不要被金钱所役、所累是每个人都应有的处世之道。要认识到“贫穷并不可耻,有钱亦非罪恶”,不要忽视理财对改善生活、管理生活的功能。谁也说不清,究竟要多少资金才符合投资条件、才需要理财。
  从多年从事金融工作者的经验和市场调查的情况来看,理财应“从第一笔收入、第一份薪金”开始,即使第一笔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个人固定开支及“缴家库”之外所剩无几,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钱的聚敛能力,1000万元有1000万元的投资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财方式。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都从储蓄开始累积资金。一般薪水仅够糊口的“新贫族”,不论收入多少,都应先将每月薪水拨出10%存入银行,而且保持“不动用”、“只进不出”的情况,这样才能为积累财富奠定一个初级的基础。假如你每月从薪水中拿出500元,在银行开立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不管利息多少,20年后仅本金一项就可达到12万元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数目更不止于此,所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视。
  当然,如果嫌银行定存利息过低,而节衣缩食之后的“成果”又稍稍可观,有钱人的做法是开辟其他投资途径,或入户国债、基金,或涉足股市,或与他人合伙入股等,这些都是小额投资的方式之一。但须注意参与者的信用问题,刚开始不要被高利所蛊,风险性要妥为评估。绝不要有“一夕致富”的念头,理财投资务求扎实渐进。
  总之,有钱人认为,不要忽视小钱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时间一样,懂得充分运用,时间一长,其效果自然惊人。最关键的起点问题是要有一个清醒而又正确的认识,树立一个坚强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忠告人们:勿因钱少而不理财。
  年轻就是财富
  穷人认为发财的机会很多,三十不富,四十可富,四十再不富,五十也可富,他们不是积极采取行动去致富,而不是坐等观望,希望有朝一日能一夜致富。而有钱人则认为致富要趁早,因为时间不等人,等待只能空耗时光,坐失机遇。
  为什么有些人昨日还是一贫如洗,今日却一跃成为百万富翁,而有很多人直至面临退休仍无法自立?这是因为有些人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准确把握时间。这些人只恨时间过得太快,怕自己赶不时间的脚步,他们的时间表是以分、秒计算的。而许多人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得过且过的心态虚度年华,他们只恨时间过得太慢,他们的时间表是以日、周甚至月来计算的,当他们发现别人的财富逐渐增长,终于感觉到理财的重要性,此时开始理财,终因时间不够,复利无法发挥功能。即使懂得理财,却因时间太晚,最后只能虚度晚年,抱恨终身。
  有钱人认为理财应该从年轻时开始。
  年轻人朝气蓬勃,具有旺盛的斗志。商场如战场,这战场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和冒险性,年轻人应该是这一战场的生力军。今天导致我们贫穷落后的真正原因是我们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错失了许多良机。
  在西方,18岁的年轻人已开始自立,独立养活自己,不伸手向父母要钱。他们从年轻时就逐步理财,到中年时已是市场竞争中的主力军。而在中国,绝大部分年轻人仍然依赖父母,到中年时才开始学习理财,此时由于家庭、孩子的影响,精力已经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面临退休,手中有点儿钱又想到为自己退休后经济来源做准备,根本无力再让自己的钱投入较大规模的投资,最后也只能碌碌无为。
  曾记得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乾隆皇帝曾对他的同胞手足说:“我不羡慕你别的,我只羡慕你的青春。”以乾隆皇帝之尊,还是会羡慕青春。
  同样的,年轻也是理财最重要的本钱。名人常对大学在校生说:“年轻人,你的名字是财富!”因为由复利公式可明显看出,时间就是金钱,年轻就是财富。复利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理财生涯规划:年轻时应致力于开源节流,并开始投资理财,因为年轻时省下的钱对年老时的财富贡献度极大。
  时下年轻人所流行的观念是:在年轻时代尽情享乐,待年长之后再开始投资理财还不迟。这是错误的理财观。多数年轻人总认为现在离退休还早,手头资金不多,根本用不着考虑需要投资理财,常因此错失早日理财的良机。
  事实上,等到年老之后,手中有些资金再开始理财,已因时间不够而来不及。正确的观念是:投资理财是年轻人的工作,而老年后的工作是如何善用财富。然而许多年轻人往往只注重眼前的生活享受,一有钱就买一辆跑车、一套高级音响或出国旅游,总认为年轻时尽情享乐,年老时再来考虑理财。
  若已了解时间在理财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不难理解,年轻时过分注重享受的人注定一生庸碌。现实社会中,因年轻时注重享受,而导致年老时贫穷的例子数不胜数。原因在于年轻时忽略理财的重要性,等到年岁渐增觉悟时,不只是事倍功半而已,且为时已晚。
  有钱人的孩子也“早当家”
  有钱人相信,所有的孩子生下来都是既聪明又富有的。让我们来看一则有关年轻人赚钱的故事。一个来自罗马的10岁女孩儿,一个来自印度尼西亚的15岁男孩儿,两个来自印第安纳的大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小小年纪就学会理财的经历证明,学习财务知识永远不会为时过早。尽管梅茨、瑞特、卡夫和威廉尔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他们身上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在考虑如何赚钱,从而实现财务自由。
  他们并不觉得接受别人的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相反,他们都在设定目标,并想方设法自己赚钱,实现目标。尽管都还在求学阶段,他们都在学习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
  和我们一样,他们都有老师,告诉他们学习财务知识永远不会为时过早。他们的父母以及高中老师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让他们明白,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自己赚钱。梅茨在车里听到了她妈妈的《选择当有钱人》的录音带,然后想出了一个赚钱的办法;瑞特看到自己的父母根据“富爸爸”系列图书提供的信息进行房地产投资,明白了他自己也同样能做到;卡夫和威廉尔正在攻读大学学位,他们不但自己学习财务知识,还鼓励别人也来学习。他们在高中阶段就玩过现金流游戏,这改变了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赚钱,自己对社会的影响,等等。通过游戏,他们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继续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没有人强迫他们制定一个赚钱的计划。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威胁说要停供他们的零用钱。他们是主动想办法为自己赚钱的。

第五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二)


 梅茨、瑞特、卡夫和威廉尔自觉运用现有的信息,领先别人一步获得了理财方面的知识,然后继续采取行动。他们向大家证明:无论是创业还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年龄都不是问题。他们毫不犹豫、无所畏惧;他们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和那些成年人不同的是,没有人年复一年地告诫他们,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他们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因而不断获得成功。他们不会让任何人、任何事情阻碍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们的身上都体现了一种创业者的精神:勇于迎接挑战、不怕风险。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务技能,强化自己的实业家精神,并且乐此不疲。现在,他们已经明白了为别人工作、赚取薪水与积累资产、实现自己“钱途”的区别所在。读过“富爸爸”系列图书、听过录音带、玩过现金流游戏之后,他们就知道机会在向他们招手,也知道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他们都有一种“我要获得成功”的积极心态。
  英雄出少年,瑞特的妈妈为他们买了儿童版的现金流游戏,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玩完那些游戏后,他开始从新的角度思考如何挣钱。每个长假期的零用钱只有5美元,暑假和周末时间则坐在一个角落里卖柠檬汽水来赚钱,但是,这些钱根本不够花。
  妈妈总是教育他和弟弟,把零用钱攒起来,然后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很多次,他在商店里看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然后和妈妈商量预支一些零用钱。可她总是说,“不行!”
  他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开始自己做生意。他只有9岁,在学校里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意识到,自己创业永远不会为时过早。
  起初,他向邻居兜售小石头,供他们放在鱼缸里或者是装饰用。妈妈认为这样做根本行不通,但是,他挨家挨户地去卖,的确赚了一些钱。他还按照妈妈教他的,对自己的收支情况作了记录。
  然后,他决定卖蜡烛。上三年级的时候,他为他们的圣诞晚会做过一些蜡烛,而且他很喜欢做蜡烛。在他为做蜡烛采购原料的过程中,他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
  开始,他依旧挨家挨户地去卖,或者站在大街上卖,但是并不成功。后来他决定在网上销售,因为那样谁也看不到他,年龄就不成问题了。
  就这样,他成了一名网主。妈妈帮助他建立了一个网站。他印了一些名片,在学校和教堂进行散发。他还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去买他需要的东西。只要接到订单,他就开始制作并发货。
  他的启动费用大约是二三十美元,现在,他已经赚了五六十美元了。他的生意做得不错,而且他已经有一个助手了——他的弟弟艾里克。
  理财应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们很早就接受这种教育,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理财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样可以让他们善于思考,从而不断获得成功。
  有钱人理财各显神通
  听到“个人理财”这个名词,人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概念——储蓄?投资?用钱去赚更多的钱?或者仅仅是银行为了吸引客户挂出的一个新招牌?个人理财这个在中国还很陌生的名词起源于美国,流行于全世界,许许多多这个行业的先驱者和实践者正在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财务状况甚至人生态度。
  在中国,大家真正热切感受到“个人理财”是从《富爸爸,穷爸爸》开始的,而“富爸爸”系列图书在中国的畅销也充分证明了中国老百姓对“个人理财”的需求。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里,中国人秉承了既不习惯谈金钱问题,也不习惯谈个人需要的传统,大家耻于谈金钱,当然就更谈不上由金钱衍生出的理财问题。但不谈并不等于不想,耻于并不意味着拒绝。《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从2000年9月问世至今,已经先后出版了6本,其中第一本《富爸爸,穷爸爸》连续两年多一直名列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至今依然保持着稳定的骄人销量,而刚刚推出的“富爸爸”系列第六本《富爸爸大预言》,在预售阶段就已经成为亚马逊第一名,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了碍于脸面、羞于谈钱的中国人事实上是需要金钱的,更需要了解如何在不富裕的情况下管理好金钱。
  在《富爸爸大预言》一书中,罗伯特·清崎秉承了“富爸爸”系列一贯倡导的理财观念,继续劝说人们要做好投资以备不时之需,在延续理财观念的同时,富爸爸又新提出了财务危机管理的新观点,告诉人们即使是身处阳光灿烂的沙滩,也要及时打造保障自己以及家人安全的财务诺亚方舟。同时为了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财务危机管理的关注,作者罗伯特·清崎还大胆预言,如果不能很好地改变国家和个人现有的投资观念和社会经济制度,在不久后的2020年,拥有全球最强大经济实力的美国就将遭遇全面的经济崩溃。
  但有意思的是,在《富爸爸大预言》推出前几天,另外一本名叫《九步达到财务自由》的新书也上市了,该书同样是讲述“个人理财”,同样来自于美国,作者同样是在美国家喻户晓的重量级人物,但在如何达到财务自由道路上两本书的观点却颇多不同,甚至在某些方面打起了“内战”。罗伯特·清崎强调投资、强调建立自己的资产项和系统,以积极的行动去创造财富,要敢于打破常规,哪怕在挫折中去创造自己的资产项,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不能相信任何人,甚至包括政府和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而《九步达到财务自由》的作者苏茜·欧曼则赞同稳健的理财,并以贴近生活本身而著称,她认为在适当投资的同时更要学会储蓄,学会利用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更多的金融投资工具,包括让有经验的个人理财师来为你的财务未来保险。她还提出:要解决好财务问题,首先要从自己的金钱心理问题开始,要从造成每个人金钱困惑的源头下手,要平和地理顺自己与金钱的关系,包括金钱和财富在理财中的作用,要健康地、和谐地储蓄、投资、理财。从这一点上说,苏茜更像是一个金钱心理医师。
  同样是理财,罗伯特·T·清崎和苏茜提出了不同的理财方法,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理财是一辈子的事
  常听人们以“没有数字概念”、“天生不善理财”等借口逃避理财问题。似乎一般人易于把“理财”归为个人兴趣的选择,或是一种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与所学领域有裙带关系,没有商学领域学习经验者自认与“理财问题”绝缘,而“自暴自弃”、“随性”而为,一旦被迫面临重大的财务问题,不是任人宰割就是自叹没有金钱处理能力。
  事实上,任何一项能力都非天生具有,耐心学习与实际经验才是重点。理财能力也是一样,也许具有数字观念或本身学习商学、经济等学科者较能触类旁通,也较有“理财意识”,但基于金钱问题乃是人生如影随形的事,尤其现代经济日益发达,每个人都无法自免于个人理财责任之外。
  现代经济带来了“理财时代”,五花八门的理财工具书多而庞杂,许多关于理财的课程也走下专业领域的舞台,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妇、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勤俭储蓄的传统单一理财方式已无法满足一般人的需求,理财工具的范畴得到迅速的拓展。配合人生规划,理财的功能已不限于保障安全无虑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满足。这时,你还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玩的金钱游戏”,是与己无关的行为,那就证明你已落伍,该奋起直追了!
  在我们身边,许多人一辈子工作勤奋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钱,却又不知所为何来,既不知有效运用资金,也不敢过于消费享受;或有些人企图“以小搏大”,不看自己能力,把理财目标定得很高,在金钱游戏中打滚,失利后颓然收手、放弃从头开始的决心,就只落得后半辈子悔恨抑郁再难振作。
  要圆一个美满的人生梦,除了要有一个好的人生目标规划外,也要懂得如何应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所需,而将财务作适当计划及管理就更显其必要。因此,既然理财是一辈子的事,何不及早认清人生各阶段的责任及需求,制定符合自己的理财规划呢?
  有钱人认为,一生理财规划趁早进行,以免年轻时任由“钱财如水流”,蹉跎岁月之后,老来嗟叹“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时,理财决不能流于“无头苍蝇瞎撞”,毕竟有目标才有动力,若是毫无计划,只是凭一时之间的决定主宰理财生涯,则可能有“大起大落”的极端结果。财富是靠积少成多逐渐累积的,平稳妥当的生涯理财规划应及早拟定,逐步实现“聚财”的目标。

第六章 风险越大,回报越大(一)


 一位投资前辈说过这样的话:“我能在一小时内教你如何选择股票,但要教你如何应付投资风险,却要花上5年以上的时间。”
  在变化多端、复杂难测的投资世界里,各种不确定的情况都可能发生,这就是风险。而当风险发生之时,该如何面对它,这是每一位投资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投资者在从事风险管理的同时,必须了解“你永远无法事先为风险作好‘万全’的准备”。你可以设法降低风险,但不要尝试完全消除风险。许多人想利用预测或专家的建议来避免风险,事实上,不管你的预测技术多么精确,专家的预言多么神奇,也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预测最大的伤害,不是因为它们经常不准,而是投资人容易因为过分相信预测而丧失风险意识,只在乎预测的结果是否发生,而不在乎潜在风险有多大。
  有钱人喜欢冒险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当失败的可能性大时,却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险。问题是,许多事很难分清成败可能性的大小,那么这时候也是冒险。而商战的法则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穷人不敢冒险,所以他们发不了财,永远是平庸之人。而有钱人大多具有乐观的风险意识,并常能发大财。
  有钱人相信“风险越大,回报越大”,“财富是风险的尾巴”,跟着风险走,随着风险摸,就会发现财富。
  确实,有钱人不仅做生意,而且也“管理风险”,即使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所以在每次“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他都能准确把握“山雨”的来势和大小。这种事关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有不少时候,有钱人正是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之机而得以发迹。
  在公元1600年前后,摩根家族的祖先从英国迁移到美洲来,到约瑟夫·摩根的时候,他卖掉了在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约瑟夫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店为生,同时还卖旅行用的篮子。这样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就盖了一座很气派的大旅馆,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
  风险总是与机遇、利益如影随形。如果一个商人整天只是想着要发财,要成功,要赚大钱,但又怕担风险,对未来心存胆怯而裹足不前,那么他就很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只有事后叹息、后悔的份了。
  成功的企业家邱德根曾经这样说过:“我不信命运,我从风浪中挨出来,建立了自己的斗志,即使到最后一刻也不会放弃,我的许多生意都是在风险中渡过的。”
  中国人喜欢求同的思维方式源远流长,可上溯至孔夫子的“中庸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表现为不敢为天下先,正如俗语说的“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所以一般来讲,中国少有变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不得善终。
  其实很多事在未真正完成之前,都是具有风险性的,常常会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时候,也常常会有看似平静,但内部汹涌澎湃隐藏危机的时候。商业场上更是如此。但是一旦你勇于去开始,敢于去克服那些困难,那么在最后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那些看似难以捉摸的风险背后,往往是隐藏着巨大财富!
  1835年,约瑟夫投资参加了一家叫做“伊特纳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所谓投资,也不要现金,出资者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本,只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姓名即可。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后,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只要不发生火灾,这无本生意就稳赚不赔。
  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投资者聚集在约瑟夫的旅馆里,一个个面色苍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显然,不少投资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件。他们惊慌失措,愿意自动放弃自己的股份。
  约瑟夫便把他们的股份统统买下。他说:“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愿意把这旅馆卖了,不过得有个条件,以后必须大幅度提高手续费。”
  这真是一场赌博,成败与否,全在此一举。
  另有一位朋友也想和约瑟夫一起冒这个险。于是,两人凑了10万美元,派代理人去纽约处理赔偿事项,结果,代理人从纽约回来的时候带回了大笔的现款。这些现款来自新投保的客户,他们出了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续费。与此同时,“信用可靠的伊特纳火灾保险”已经在纽约名声大振。这次火灾后,约瑟夫净赚了15万美元。
  这个事例告诉人们,能够把握住关键时刻,通常可以把危机转化为赚大钱的机会。冒险是上帝对勇士的最高嘉奖。不敢冒险的人就没有福气接受上帝恩赐给人的财富。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做大,所面临的风险是长期的、巨大的和复杂的。企业由小到大的过程,是斗智斗勇的过程,是风险与机会共存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触礁沉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风险,如财务风险、人事风险、决策风险、政策风险、创新风险等。要想成功,就要有“与风险亲密接触”的勇气。不冒风险,则与成功永远无缘,但更重要的是冒风险的同时,一定要以稳重为主,只有这样的成功,才是我们想要的成功。
  与市场共舞
  把握了市场的脉搏,你将与幸运同在。成功的商人指出将生意做大的关键就在于与市场共舞,即敏锐地把握市场的大势。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竞争社会中,谁把握了市场的大势,谁就能够顺势而为。
  成功商人索罗斯在著作《金融炼金术》中描述了他从1985年8月18日到1986年11月7日期间的交易行为。我们读下去,就会看到索罗斯对于金融走势的准确判断,以及卓越的预见性。我们知道,索罗斯喜欢用外来词为事情命名。他称这一段交易时期为“真正的时间试验”。在这期间,他基金的净资产价值增加了一倍。
  故事开始于1985年8月,这使人联想起里根总统1984年的选举,以及随后的减税和增加国防开支的行动,它们开创了美元和股市繁荣的时期。美国决心对抗苏联,在政策上更加开放,欢迎外国投资者参与美国经济的扩张,这是外国投资者喜欢看到的。在外界看来,美国的地位确实很特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要么由于受到苏联的威胁,要么由于内部原因而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处于自信状态的美国自然就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有的是直接进行,有的是通过瑞士、卢森堡进行。
  在里根总统执政的前期阶段,大量外资的流入,使美元市场和资本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刺激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这又使更多的资金蜂拥而至,美元变得更加坚挺。索罗斯将这种现象称为“里根大循环”,这个模型暗示了走向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从本质看,这种经济最终一定会崩溃的,债务成本超过重新借债的能力的时候是它能够存在的最后界限。甚至在这之前,许多力量都可能要戳破它,于是,美元贬值,大量投机资本外逃,这反过来又导致了经济的衰退,造成螺旋式下降的局面。
  这就是索罗斯商业故事开始时的背景(1985年8月18日),此时基金总值为6.47亿美元。读者也许会记得在这一时期,投资者非常担心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高利率的繁荣,之后是暴跌;经济界忌讳的就是所谓“硬着陆”。周期性股票遇上繁荣时显得强大,但是靠低利率维持的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则显得很脆弱。
  在故事中,索罗斯宣称他根本不相信这种传统的说法。他认为“大循环”已经开始蹒跚,因此美元疲软、利率回升和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他放弃了购买周期性股票的打算,购买了可能被接管的公司的股票,以及财产保险公司的股份,这使他迎来了一个最佳业绩年。至于货币,他正通过购买马克和日元而在钱币上大做文章。他还认为欧佩克将会解散,因此卖空了大量石油。
  3周以后,即9月6日,他并没有得到利润。马克和日元贬值,而索罗斯在这两种货币上多头生意已达7亿美元,超过了基金总值。因此他损失惨重。截止到9月6日,他手中的马克和日元已接近8亿美元,几乎超出基金总值2亿美元。
  由美国财政部负责召集的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会议在星期日举行。当天晚上已是香港星期一的早上,索罗斯大量买进日元,日元大幅升值,他的资产一下子增加了10%,他的日元持有量达4.58亿美元。

第六章 风险越大,回报越大(二)


 在9月28日的日记里,索罗斯将这次财长行长会议协定描绘为“生命中的一次挑战……一周的利润足以弥补4年来货币买卖损失的总和……”对于不走运的人们而言,4年时间太长了!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货币买卖的艰难。如果读者看了索罗斯9月6日的日记,在量子基金表上,可以看到他持有的马克为4.91亿美元,日元为3.08亿美元,总计7.99亿美元,超过基金总值。到9月27日,马克对美元的汇率从2.92∶1变为2.68∶1,升值9%,日升值11.5%。下大赌注的结果使两种货币的持有量之和从7.91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但由于股票和石油市场的亏损,整个基金的净利润为7.6%,也就是说8%~10%的利润被其他方面的损失所抵消。索罗斯认为股票市场的跌落,强化了美元的熊市地位:股票的弱走势,使得消费者和商家都缺乏信心。而且,股票价格下降弱化了它们的担保价值,使不景气加剧。
  到1985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索罗斯对美元的投资达到了最高点。马克和日元的总值为14.6亿美元,几乎是基金价值的两倍。这意味着他顺延过去增长的势头,继续增加投入,即进行所谓累积投资。对于想在外汇买卖中品尝风险滋味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一旦趋势逆转,哪怕是短暂的,也将拥抱灾难。
  “我一直增加投入的原因,在于我深信逆转已不复存在:我早已形成的关于浮动汇率的观点,短期变化只发生在转折点上,一旦趋势形成,它就消失了。”这就是这位货币投机者的箴言。
  有钱人认为,对于一个投资者,不管投资于房地产、股票、债券、外汇、期货、黄金珠宝、收藏品,都要对金融的走势有个牢牢的把握。虽然在投资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风险,但潜在的风险有多大,都无法预测,人们可以通过金融形势的反映对风险有所了解,对所投资的行业有所熟知,做到尽量减少风险,以最大的程度上获得成功,紧紧把握金融的走势,每一个投资者有个美好的明天。
  有钱人做事前都要三思
  作为一个投资者,虽然有着承担风险的能力,但每一位投资者都不想在投资的过程中遇见太大的风险,因为风险不仅仅危及到个人的利益,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因此,有钱人在做每一项投资时,都做慎重的思考,因为他们知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成功的投资家是以“致富”为冒险背后的真正动力,尽管必须准备随时应付价格波动起伏带来的压力,但只要合理管理风险,冒险终会获得成功的。
  每次投资前,务必先了解可能遭遇的风险,并对每种可能发生的状况预先设想应付方案。分析盲目冒险的成分有多大,预估成功的几率有多少,且在过程中,需不断地重新评估。有钱人在投资前都要列出一张风险报酬评估表,将所有的因素加以衡量,譬如最坏的情况发生时,自己是否能够承受,而此投资标的报酬率是否理想?
  有钱人认为凡事必须作最坏的打算,也作最好的准备,投资理财更应该如此。在进行任何投资前,无论多么有把握,都应思考一下,“未来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什么?”如果以上的答案是肯定性的,那么只要投资的预期报酬足够高,便应投资;如果最坏的情况是我们所无法承担的,那么不管报酬多么的迷人,都应断然拒绝投资。
  美国拉斯维加斯或大西洋城等地的赌城,在装潢豪华的赌厅里,你将发现赌厅内看不到钟,室内灯火通明,而且也看不到任何窗户。“山中无甲子,赌场无时间。”为什么赌场内不摆钟,也不设窗户?这就是赌场要利用大数法则赢你的钱。没有钟也没有窗户的目的,是想让你分不清昼夜,也就是希望赌徒能够尽兴玩乐,玩到忘了时间。因为人们玩得越久,玩的次数越多,赌场赢钱的概率就越大。玩的次数渐增,会使期望值逐渐现身。赌之所以必输,原因无他,主要是赌博的期望值为负值。少数几次看不出来,但经过越长的时间后,期望值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赌久了,必输无疑。这就是何以“十赌九输”,“久赌必输”的原因所在,其与大数法则的原理不谋而合。所谓的大数法则,系指游戏的次数越多,报酬率越接近该游戏的期望值。
  许多人认为“高风险,一定有高报酬”的观点,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因为高风险会伴随着高报酬,但对于报酬的定义有所误解,高风险的确可能会有高的报酬,这最高的报酬可能只有微小几率。然而“高报酬、高风险”中,所指的报酬是指期望报酬(长期平均报酬),而非最高可能报酬。的确,赌博的最高可能报酬非常惊人,但是他的平均期望报酬却是负值,冒这种风险,不但无法获利,反而有害。
  有钱人是天生的冒险家,他们在冒风险时就全面地分析,他们不是瞎冒险,有钱人忠告人们: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去冒值得冒的险,然后再设法降低风险,凡事还要三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冒险、失败、再冒险、再失败......成功
  未来的世界变化快速,不论在企业、经济、金融、政治、社会等各层面,必然会加速变化,况且整个理财的环境会变得更复杂,可以预见,未来的财富重分配也必然加速进行。规避风险是人类的天性,在过去的经济形态,你可以不冒险,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但面对未来多变的投资环境,不冒险反而变成是冒最大的风险。
  风险使人们迟迟不敢投资,与致富失之交臂。将钱存在银行似乎是最安全的,不需要冒太大的风险。但根据前述分析,通货膨胀将严重地侵蚀金钱的实际价值,因此,就理财的观点而言,将钱存在银行是冒最大的风险,因为在30~40年后,当你周围的人都因为理财得当而成为亿万富翁时,将钱存在银行的人可能因经济能力不佳而危及生活。有钱人认为,不要一味地规避风险,风险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冒有高报酬率的风险是绝对值得的。
  常有人问一些专家:“股票会不会再跌?”回答是:“不知道。”接着又问:“什么时候会开始上涨?”回答也是:“不知道。”接着再问:“哪一支股票可以买?能否报一支名牌”,回答仍然是:“不知道。”接着他们会疑惑不解地问:“你什么都不知道也敢投资,不是太冒险了吗?”回答是“你必须在以上所有问题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投资理财,才能成功”。
  为什么在上述问题都没有答案,且在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还要投资?有钱人认为理由很简单,未来虽然充满风险,不过有一点能确定的是:只要经济持续成长,企业获利能力不断上升,长期而言,整体股市的投资报酬率必然会高于银行存款,而且会高出很多。一再地规避值得冒的风险,将与“致富”绝缘。
  有钱人认为,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要学会一定的冒险。一个有冒险勇气的人,并不是说他没有恐惧,而是指他有克服恐惧的力量。
  有钱人的冒险精神并非与生俱来,多半是经由训练而来,经由冒险、失败、再冒险、再失败……一步一步训练而来。
  其实每个人都是敢冒险的,每个人也都曾经有过大胆冒险的经验。在幼儿时期,我们敢冒险起来学走路,都是经过不断的跌倒、爬起,才能学会走路。年纪稍长学骑自行车,也是不断地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最后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自行车。人生的大部分技能,例如游泳、溜冰、开车、公开演讲等等,没有一项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想学会这些技能,一定要经过冒险的阶段,并遵循“越挫越勇”的精神,尝试再尝试,才有可能学会的。想学会投资理财也不例外,一定得经过这段冒险过程。
  人们的冒险精神似乎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了,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经历失败与错误后,本能上会产生挫折感,因而泄气;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的,长者基于保护幼者的心理,小孩子一旦做出任何危险行为,马上会受到大人们的谴责,因而养成安全至上,少错为赢的习惯,立志当个不做错事的乖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们的冒险精神逐渐消退之际,逃避风险便成为一种习惯。虽然规避风险并不是坏事,问题是过度地规避风险,就会成为投资理财的严重阻碍。
  如何克服这种恐惧的心理呢?当一个人能够控制恐惧,他便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他的自控力能让他在纷乱的环境下仍然处变不惊,并能无惧于后果的不确定性而作该作的决定。当结果并不如所愿,他随时准备承担失败的结果。这种临危不乱的勇气与冒险的精神,正是投资人所应具备的特质。勇于冒险的人并非不怕风险,只是因为他们能认清风险,进而克服对风险的恐惧。勇气源自于控制恐惧,而冒险精神始自于了解风险。

第六章 风险越大,回报越大(三)


 有钱人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就必先摒除规避风险的习惯,重新拾回失去的冒险本能,进而培养一个健康的冒险精神。的确,积习已久的避险习惯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过来,谈何容易。但是,既然冒险是成功理财不可缺少的要素,学习投资理财的第一要务就是克服恐惧,强迫自己冒险,培养健康的冒险精神,勇于投资在高期望报酬的投资标的上并承担伴随它的高风险。
  世界上任何领域的一流好手,都是靠着对他们所畏惧的事物冒险犯难,才能出人头地的。而一些通过理财致富,通过冒险实现梦想的人也都是如此,都是以冒险的精神作为后盾。切记!处处小心谨慎,则难以有成。缺乏冒险精神的话,梦想将永远都只是梦想。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不敢冒险的人也是一个平庸的人。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应数犹太人,商人也如此,他们大多拥有着乐观的风险意识,犹太大亨哈默在利比亚的冒险成功就很能说明他们乐观的风险精神。
  当时,利比亚的财政收入不高。在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了寻找石油,在这里大概花了1亿美元,结果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费了几百万收效不大的费用之后,正准备撤退,却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油来。壳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000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欧美石油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如果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已经打出若干眼“干井”的土地,但也有许多块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
  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参加投标的公司,有很多是“空架子”,他们希望拿到租借地后再转租。另一些公司,其中包括欧美石油公司,虽财力不够雄厚,但至少具有经营石油工业的经验。利比亚政府允许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参加投标,因为它首先要避免的是遭受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控制,其次再去考虑资金有限等问题。
  哈默虽然充满信心,但前程未卜,尽管他和利比亚国王私人关系良好。但是,他不仅这方面经验不足,而且同那些一举手就可以推倒山的石油巨头们相比,竞争实力悬殊太大,真可谓小巫见大巫,但决定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取决于这些。
  哈默的董事们都坐飞机赶了来,他们在4块租借地投了标。他们的投标方式不同一般,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条:他愿意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一部分钱供利比亚发展农业用。此外,还允诺在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还将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找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最后,哈默终于得到了两块租借地,使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这两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而放弃的。
  这两块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他钻出的头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孔,仅打井费就花了近300万美元,另外还有200万美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的不可告人的贿赂金。于是,董事会里有许多人开始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股东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觉促使他固执己见。在和股东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几周里,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另外8口井也出油了。这下公司的人可乐坏了,这块油田的日产量是10万桶,而且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租借地上,采用了最先进的探测法,钻出了一口日产7.3万桶自动喷油的油井,这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接着,哈默又投资1.5亿美元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只有4800万美元,足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之后,哈默又大胆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等到利比亚实行“国有化”的时候,他已羽翼丰满了。这样,欧美石油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石油行业的第八个姊妹了。
  哈默的一系列事业成功,完全归功于他的冒险精神和魄力,他不愧为犹太的大冒险家,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驾驭风险是理财投资成功的基础,不要一味地规避风险,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险。
  有钱人做小事
  有钱人冒险,绝不会把两只脚一起踏到水里试探水的深浅,他们会先伸出一只脚试试,一发现情况不对,迅速地把脚抽出,有这样一句俗话:“只有傻瓜才会同时用两只脚去探测水深。”同样地,只有傻子才会在没有投资经验时就孤注一掷。
  有钱人认为对于不熟悉的投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倾巢而出,要以“小”为宜。高明的将领不会让自己的主力军队暴露在不必要的危险下,但是为了获得敌情,取得先机,他们会派出小型的侦察部队深入战区,设法找出风险最小、效果最大的攻击策略。
  有钱人认为投资的冒险策略也是如此,对于不熟悉的投资或状况不明、没有把握的情况,切忌倾巢而出,此时以“小”为宜,利用小钱去取得经验,去熟悉情况,待经验老到,状况有把握时,再投入大钱。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克服恐惧的最佳良方就是直接去做你觉得害怕的事。有钱人认为冒险既然是投资致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不要极力逃避。从小的投资做起,锻炼自己承担风险的胆识。有了经验之后,恐惧的感觉会逐渐消除,在循序渐进地克服小恐惧之后,就可以去面对更大的风险。
  规避风险是人类的本性,有钱人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一次投资的失败后,便信心大失,不敢再投资,而成为永远的输家。也不要因为一时手气好,便忘记风险之存在,多方借钱大举投入,造成永难弥补的损失。成功者与失败者同样对风险都感到畏惧,只是他们对风险的反应不同而已。
  有经验的人告诉人们:“投资的风险其实是很小的,其实比骑脚踏车的风险还要小。在你投资10年、20年后,当你看到财富正呈现快速成长时,那种美好的感觉,会比骑脚踏车好上数百倍。”
  有钱人认为投资的第一要素是要有一颗旺盛的冒险心,企图在风险与安全之间创造出相当的风险报酬。不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只要是高期望报酬,风险都在所难免。投资人应勇于冒险,并从中累积理财知识、经验,风险自然会随着知识的累积而降低,财富成长的速度自然与日俱增。
  人们在理财时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正视风险。人们不知道如何面对风险,因此不敢冒险。殊不知阻碍投资理财最大的障碍就是害怕冒险。当然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部分的投资理财决策都是在“不确定”和“变动”中决定。总之,有钱人认为要想投资致富就必须要敢冒险,而且要冒正确的风险。目前的社会中有许多人都因盲目冒险,热衷参与高风险的金钱游戏而遭致严重的损失。
  如果你不愿意冒险,宁愿保守,那么最好心里有个准备,你将终生平庸,因为这是无法避免的。当然保守、平庸、快快乐乐地过一生也很好,决定权操之在己。人们通常只后悔没有去做某件事,而不会后悔已经试过的事。因此,去冒险,但要小心,并要懂得如何管理风险。
  犹太人长期以来不仅是在做生意,而且也是在“管理风险”,就是他们的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并且他们也懂得如何管理风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犹太商人就背着一个投机家的名声,后来时代不同了,经济学家给他们换上了一个恰如其分的雅称,名之为“风险管理者”。他们不干坐着等“驱逐令”之类的厄运到来,也不毫无准备地使自己措手不及。所以在每次“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他们都能准确把握“山雨”的来势和大小。这种事关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有不少时候,犹太商人正是靠准确地把握这种“风险”之机而得以发迹。

第七章 消费也是一种智慧(一)


 月初领薪水时,钱就像过节似的大肆花,月尾时再苦叽叽地一边缩衣节食,一边盼望下个月的领薪日快点到,这是许多上班族的写照,尤其是初入社会,经济刚独立的年轻人,往往无法抗拒消费商品的诱惑,也有许多人以金钱(消费能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或是补偿心理某方面的不足,这就使得自己对金钱的支配力不能完全掌握了。
  面对这个消费的社会,要拒绝诱惑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要对自己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具有完全的掌控权就要先从改变理财习惯下手。“先消费再储蓄”是一般人易犯的理财的习惯性错误,许多人生活常感到左入右出、入不敷出,就是因为他们的“消费”是在前头,没有储蓄的观念。或是认为“先花了,其他的再说”,往往低估自己的消费欲及零零星星的日常开支。对于有钱人来说,其实消费也是一种智慧。
  穷人盲目消费,有钱人理性消费
  我们该如何避免挥霍金钱的习惯呢?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以对金钱的积极的态度取代消极态度。
  圣地亚哥国家理财教育中心提出了“选择性消费”的观念——你不应该对自己说:“我该不该买这东西?”而应该问:“这东西所值的价钱,是不是在我这个月花钱的预算金额内?是否正是我所要花的钱?”
  换句话说,你要问问自己,到底有多么想要花这笔钱来买这东西,而不仅仅是告诉自己能不能花这笔钱。
  “我不应该花这笔钱”——就是国家理财教育中心所谓的“消极的输入”,因为它是消极的信息,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人类的心理。然而消极的输入会迫使我们合理化我们的购买行为,如“这东西颜色很漂亮”、“这东西正在打折”和“我真的很想要这东西”等说法,就是一些很普遍的例子。许多人都有买过打折商品的经历,喜滋滋地买回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心中有一份莫名的得意和逢人就想夸耀的冲动,殊不知,你正是上了“打折”的当。
  原先卖一百元,提价到二百元,打五折,卖一百元,这是一种打折;本来值一百元,标价五百元,打五折,优惠价二百五十元,这是另一种打折。并非所有打折都是蒙人,但确有不少商家从给商品标价的那一刻起就想到了打折。
  与前几年盛行的“放血价”、“跳楼价”相比,如今商场举起了看似理性的打折牌,其势头之猛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京某商场一楼服装大厅,一个消费者在黑色嘉日隆女式套装前驻足,“原价780元,现价200元,怎么降价幅度这么大?”售货小姐说:“号码不全。”消费者顺手拨弄衣领,发现各种号码应有尽有。售货小姐赶忙解释:“因为定价高卖不出去,所以降价。”谁想到,时隔3日,3月21日上午10时,消费者再度光顾嘉日隆,物依然,只是标签已变为“原价515元,现价200元”。
  在欧佩尼小饰品专柜前的两枚胸针,标价为48元买一送一。而当你看到旁边一家饰品专柜,过去一问,同样的东西,24元买一送一!有时售货小姐会低声告诉你,别相信什么打折:因为商场一组织促销活动,打折的柜台就在价签上做文章,你看原价标着198元,现价98元,其实压根儿就卖98元!
  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顺口溜——七八九折不算,四五六折毛毛雨,一二三折不稀奇。
  “打折就是随意定价的结果,商家一开始就想好了用打折的办法‘钓鱼’、蒙人”。一般人习惯上总喜欢廉价便宜的商品,他们看到打折商品,往往不加考虑就掏钱包购买,这正好落入商家的圈套。有钱人从不盲目购买打折的商品,他们告诉人们在打折面前,最好不要乱动,冷静一下,看看这个东西你是否真的需要。不需要,打再低的折也不为其所动。
  通过选择性的消费,你想要花钱的本能还是能够得到满足的。这就像一个正在减肥的人必须减少热量的吸收,但每天却又还可以吃一点儿冰激凌一样,你不必试着去完全改变生活方式,而且也不必强迫自己克服心理上的排斥感。
  不要误以为选择性消费很简单,其实它并不简单,它需要不断地练习。
  阿敏是个超级购物逛,每次同学想去逛超市又找不到人陪时,找她准没错。她一到超市,立刻就兴奋起来,总能想起自己缺这个缺那个,于是买个没完,每次至少也是上百元。有时候买回来的东西放在一边也想不起来用,浪费了不少钱。
  后来自己也有点急了,一次逛超市的时候,看到一个妈妈领着小孩一起买东西。小男孩手里拿着计算器,妈妈每放到购物篮里一件商品,就告诉他价格,他累计后把总额告诉妈妈。阿敏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也照做,于是手机里计算器的功能就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一开始她给自己规定,每次购物的总额不得超过80元,后来这个金额被一再缩小,现在她已经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购物行为了。
  为了节省开支,带上计算器逛街,让屏幕上飞涨的数字抵挡诱惑是个不错的方法。顾客在一般商店里购买商品,买一件就要支付现金,看着钱出去难免心疼。超市自选再统一结账,往手推车里放东西,“豪拿”中购物欲望便会大涨。带个计算器逛超市,买一个东西就用计算器加一下,这样就会知道自己不断支出的总数了,超过预算就罢手。这样可以自我核算,避免结账时出现多付。另外,认定目标,到熟悉的超市购物,可以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减少受诱惑的机会,也是一种省时省钱的方法。
  在逛超市时,应该给自己规定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进入超市,就可以拿出清单对号入座。
  同时,逛超市的时候尽量空手进入,如要买的东西稍多,而购物篮可以盛下,就决不要去推购物车。购物篮和购物车本是方便顾客的,但它们同时又极其艺术地为商家做着诱购和促销工作,可以说,它们是使我们无形突破购物计划的“元凶”。
  人们还切记千万不要被赠品所诱惑。很多商家常在商品上绑一些赠品来激起人们的购买欲。这是商家促销的一种方式,有些商品甚至因绑了赠品后价格有一定的上升。千万不要被一些花哨但没有价值的赠品糊弄了。
  另外要避免数字误导。商家喜欢把商品定为类似9.9元的价格,这样常常会给人便宜的错觉,看到这样的商品,要习惯性地四舍五入。比如把9.9元看成10元,虽然只有一毛钱的差价,但在价格上就不会被误导了。
  当我们去超市时会列出清单,为什么买其他东西时不会如此呢?其实你的消费是可以掌握的,不被于习惯、冲动或者广告左右,你几乎能够购买真正想要的东西,如果你养成了消费时去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服务和品质,用同样的金额,还可以购买哪些东西的习惯,你的选择性消费也不会那么困惑,并且也能够聪明地消费并存下省下来的钱,照这样推算,那你就很快可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富翁。
  有钱人消费有绝招
  有品位的节约是持之以恒的节约,它会让生活品质更佳,因此我们要学会省钱,寻找个人理财的方法。等待发薪水的日子,往往觉得依然是依赖着钱过生活,那么,到底要怎么省钱?又如何做到有效地理财呢?有钱人认为想要有精明的理财方法、要想提高生活的品质,就需要有决心、毅力和制定有效的计划。不过欲速则不达,点点滴滴的累积只会成为未来可观的财富,有钱人认为一般人要抛弃以前错误的消费习惯。
  1、用循环信用购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人使用信用卡,但我们有时要避免用信用卡循环购物。大部分信用卡的循环利息介于14%到21%之间,所以信用是很昂贵的。一台4000元的电视机如果用利率15%的贷款来购买,3年下来会值4900元,也就是说,总价会超过用现金买的约25%。如果一定要用信用卡,就应将消费的余额尽快清偿。
  2、买个方便
  现在吃省时的速食代价不菲,譬如说,一个知名品牌的冷冻面条,要比同样分量的一般面条贵上2~5倍的价钱。另外,所谓便利商店的东西也是比较贵的,因为他们的货物加成费用也比超级市场里的加费用成高。如果经常在便利商店购物,一年下来,两者的消费金额相差会有千元以上之多。另外一个高成本的便利服务项目,即很多旅馆饭店所提供的电话接线生的服务,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不如通过长途电话公司自动拨接的方式打电话来得省钱。
  3、冲动的消费
  你是不是一个冲动的消费者?如果是,必须先来算算这个习惯的成本。试想如果每一周都冲动地买个价值15元的东西,一年下来得花780元。当然,偶尔还是要慰劳一下自己,但也不要太过分。如果经常有别人陪着购物,并且还鼓励你去买超过预算的东西,那么,最好还是自己一个人去购物。
  4、消费的时间不恰当
  买刚刚才送到商店里的衣服或当季的货品,是很昂贵的。事实上不久后,价钱就会降下来,特别是在销售情形不佳的季节里。其实可以等到新产品(如计算机、电脑和电子设备等)上市后开始降价时再买,这样也可以替自己省下些钱。
  5、买个身份地位
  信用卡使用方便,常会使人立即当场就购买商品或服务;有些人在和朋友或亲戚攀比物质生活时,会昏了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钱和占有就等于成功。追求身份地位的人,会去买较贵、较好的东西,他们靠家里衣柜的大小或者是衣服的品牌标签来证明他们比别人更成功。这也是一种欠佳的表现。
  6、安慰型消费
  有些人则会以花钱作为代价,抒发自己的压力或沮丧的心情,譬如说,他们如果对配偶发脾气,就会跑到最近的购物中心去大肆消费,以作为一种惩罚,发泄心中的郁闷,这是相当愚蠢的。
  7、买“错”了东西
  货比三家可以省钱,如果你想要买家用器具,可以参考一下“消费者导报”之类的刊物,其中有各种品牌、形式和等级的说明介绍。有些百货公司自营商品的品质,事实上和某些名牌是同质品,因为他们都是由同一家制造商所制造的。
  以上是普通消费者经常会患的7个错误习惯。下面看看消费省钱的秘诀吧。
  1.购物一定要有计划:这一条是节约的经典策略。购物无计划等于给存款判死刑。每个月都要根据家中需要制定详细、合理的购物计划,有时甚至要提前将每顿饭的菜单都设计好,并写在账本上,做到心里有数。
  2.穷追不舍买便宜货:据一对夫妇透露,每次到超市购物,他们都会在购物架前来回逡巡,寻找要购买物品的最便宜价格,直到找到最低价才买东西。在夫妇俩的带动下,孩子也学会了节约,总是陪着父母耐心搜索最低价格。即使在不购物的时候,他们也会像炒股者关注股票一样,随时留心各种物品价格的涨落。
  3.每个月只购物一次:建议大家,最好每个月只购物一次,因为逛得多一定会买得多,买得多就花费多。
  4.巧妙利用购物优惠:许多商场、超市都会推出买二赠一、低价促消等购物优惠活动,对此应经过反复比较,以最优惠的价格买下所需要的物品。
  5.提前预算以防危机:理财专家说:“如果你不提前作预算,你就很可能从一个财政危机走入另一个财政危机。”在他们看来,一旦家中经济拮据并最终导致负债,那么接下来整个生活就是一种危机了。
  6.永不花费超过信封内总金额80%的钱:有的夫妇从结婚初期,就开始采用“信封体系”理财,即每个月把家中的钱放入一个个信封,分别用于买食物、衣服、汽油,付房租等等,而且永远不花费超过信封内总金额80%的钱。这样,不仅支付了基本开支,还可以省下一笔钱。
  7.提前购买节日物品:每逢重大节日前,要提前购买一些节日所需物品,并储备起来,以防节日时涨价。
  除了上述七大省钱招数外,为还要抓住机会,想办法多赚钱!现在都成立了专门的网站,向人们介绍各种理财的好方法,因此,人们只要付费,都可以在网上学到“省钱真经”。

第七章 消费也是一种智慧(二)


 有钱人从小钱起家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日本人。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日本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来。英国青年对日本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日本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日本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日本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英国青年对此迷惑不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发’了?”
  日本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也许这个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但是,没有小钱就不会有大钱,你不懂得从小钱积起,那么财富就永远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财富的积累离不开金钱的积累。而要积累金钱,还得掌握金钱的特性,因为钱是喜欢群居的东西,当它们处于分散的状态时,也许没有什么威力,但当它们由少成多地聚集起来时,成千上万的金币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另外,金钱还有这么一个特性,就是你越尊重它,它便越拥护你;你越藐视它,它便越避开你。以上故事启示我们,要想积累财富,首先就得掌握金钱的特性,不要放过身边的每一个小钱。
  亚凯德是巴比伦的一位巨富,他曾向人们传授他致富的经验。在某次课堂上,亚凯德向一位自称卖蛋的节俭人说:“假使你每天早上收进10个蛋放到蛋篮里,每天晚上你从蛋篮里取出9个蛋,其结果是如何呢?”
  “时间久了,蛋篮就要满溢啦。”
  “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我每天放进的蛋数比取出的蛋数多一个呀。”
  “好啦,”亚凯德继续说,“现在我向你介绍发财的一个秘诀,你们要照我说的去做。当你把10块钱收进钱包里,只取出9块钱作为费用,这样你的钱包将逐渐膨胀。当你觉得手中钱包重量增加时,你的心中一定有满足感。”
  “不要以为我说得太简单而嘲笑我,发财秘诀往往都是很简单。开始,我的钱包也是空的,无法满足我的发财欲望,不过,当我开始向钱包放进10块钱只取出9块花用的时候,我的空钱包便开始膨胀。我想,如果如法炮制,各位的空钱包自然也会膨胀了。”
  现在来告诉大家一个奇妙的发财秘诀,它的道理很简单,事实是这样的:当你的支出不超过全部收入90%时,你就会觉得生活过得很不错,不像以前那样穷困。不久,觉得赚钱也比往日容易。能保守而且只花费全部收入的一部分的人,就很容易赚得金钱;反过来说,花尽钱包里的钱的人,他的存款账户上永远都是空空的。
  在有钱人的圈子里,有一个所谓9∶1法则,那就是当你收入10块钱时,你最多只花费9元,让那1元“遗忘”在钱包里,无论何时何地,永不破例,哪怕只收入1元,你也保证冻结1/10。这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法则。
  别小看这一法则,它可以使你的钱包由空虚变充实。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攒几个钱,它可以使你形成一个把未来与金钱统一成一个整体的观念,使你养成积蓄的习惯,刺激你获取财富的欲望,激发你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从一个方面来看,当你的投资进入最后阶段时,这最后的一块钱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富有的商人的成功并不是起点很高,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着要做大生意,赚大钱。他懂得,凡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入手,一步一步进行财富的雪球才会越滚越大。
  凡事从小做起,从零开始,慢慢进行,不要小看那些不起眼的事物。这一道理从古至今永不失效,被许多成功人士演练了无数次。
  有个叫哈罗德的青年,开始只是一个经营一小型餐饮店的商人。他看到麦当劳里面每天人潮如水涌的场面,就感叹那里面所隐藏的巨大的商业利润。
  他想,如果自己可以代理经营麦当劳,那利润一定是极可观的。
  他马上行动,找到麦当劳总部的负责人,说明自己想代理麦当劳的意图。但是负责人的话却给哈罗德出了一个难题——麦当劳的代理需要200万美元的资金才可以。而哈罗德并没有足够的金钱去代理,而且相差甚远。
  哈罗德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决定每个月都给自己存1000美元。于是每到月初的1号,他都把自己赚取的钱存入银行。为了害怕自己花掉手里的钱,他总是先把1000美元存入银行,再考虑自己的经营费用和日常生活的开销。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一直坚持这样做。
  哈罗德为了自己当初的计划,整整坚持不懈存了6年。由于他总是在同一个时间——每个月的1号去存钱,连银行里面的服务小姐都认识了他,并为他的坚韧所感动!
  现在的哈罗德手中有了7.2万美元,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但是与200万美元来讲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麦当劳负责人知道了这些,终于被哈罗德的不懈精神感动了,当即决定把麦当劳的代理权全部交给哈罗德。
  就这样,哈罗德开始迈向成功之路,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向新的领域发展,成为一代巨富。
  如果哈罗德没有坚持每个月为自己存入1000美元,就不会有7.2万美元了。如果当初只想着自己手中的钱太微不足道,不足以成就大事业,那么他永远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人。为了让自己心中的种子发芽,哈罗德从1000美元开始慢慢充实自己的口袋,而且长达6年之久,终于感动了负责人,也开始了他自己的富裕人生。万丈高楼平地起。你不要认为为了一分钱与别人讨价还价是一件丑事,也不要认为小商小贩没什么出息。金钱需要一分一厘地积攒,而人生经验也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在你成为富翁的那一天,你就会明白:积累财富也是一种理财的表现,在我们消费的过程中,就不能把硬币不当钱,我们要学会节约每一分钱,做一个理财高手。
  有钱人精明到点滴
  许多人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工作,甚至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结果到了月底,仍然觉得收入和支出刚刚扯平,有时还不够用,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每个月虽净赚不多,但有结余的人,不在少数,差别只在于你是不是能有效地运用每一笔资金,是不是将每一笔钱详实地记录下来。通过有效地运用和记录两种方法,你不但不会把钱浪费掉,反而会因此更了解自己的用钱习惯,如此一来,存一笔钱,成为人人羡慕的小富翁,就不是难事了。
  有钱人认为,日常生活中很多费用是不必要的,有些花销看似不起眼,但长年累月持续下来,也是一大笔钱,所以必须从小处开始节约。
  1.交际费:交际费是生活中最想节省却往往节省不下来的那笔开销,其实最理想的方案就是尽量在家里解决聚餐和吃饭问题,这要比外面的饭店省钱很多,而且还很卫生。至于实在省不掉的开销,比如结婚礼金等等,就记一笔人情账,人家送多少适量还多少,就当作是定期储蓄了。
  2.餐饮费:如果想和朋友聊天,尽量把他们约到家里来,这样可以节省一笔饮料费开销。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下厨,体验自己做饭的快乐,因为到餐厅吃吃喝喝十分费钱。
  3.交通费:交通费其实最容易控制,如果路远的话,每天只要提早出门,多搭公共汽车,少拦的士,即可轻轻松松省下一笔庞大而不必要的开销。
  4.美容费:如果想省钱,可以自己动手做保养,如清洁、按摩以及去除青春痘、粉刺等等,比到专业美容店,每月可省下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的费用。
  5.服装费:聪明的女士都知道,宁可挑一两件质地好、又不容易过时的服装,也不要选购“仅在这个季节流行”的服装。
  6.娱乐费:为了有效节约,很多娱乐活动都可以在非繁忙时间段进行,比如早场电影票价就比一般的电影票价要便宜一半左右。
  7.其他杂费:常见的杂费包括水费、电费、电话费等等。节约杂费的诀窍在于“用一些巧思”。比如冰箱中食物不要放得太满,可防止电量的损耗;照明用节能灯;使用煤气烧开水时,小火比大火要省煤气,等等。
  除此之外,有钱人通常还有以下一些精明到点滴的小窍门,如果把它们变成习惯,那你的财务状况一定会好很多的。
  第一,扬长避短选卖场。很多人逛大卖场完全凭兴趣,其实不同的卖场有不同的强项和弱项,只要留心就能扬长避短,买到更新鲜更便宜的商品。例如:
  家乐福:生鲜食品质量好、半成品菜肴新鲜、品牌档次较高、价格优势不明显。
  欧尚:日常用品较便宜、产品比较大众化、拎货物用的塑料袋质量不好。
  易初莲花:服装鞋帽区较大、产品较普通、冷藏食品多但生鲜产品少。
  农工商:牛奶、蜂蜜、鸡蛋、米、面之类的食品、副食品较便宜。
  乐购:价格有优势但产品来源较杂,最好选择有品牌的货物。
  华联:生鲜食品品种多,但很多分店不能停车,不方便。
  第二,长个心眼看促销。如今各大卖场都热衷举办“周年庆”之类的大型促销活动,活动期间会以抽奖的方式送出价值不等的产品,如彩电、冰箱、微波炉、餐具之类。很多人以为,在促销期间购买商品一定比平时合算,其实不然。有些商品在大型活动期间不但没有跌价反而价格略微提升,这其中是否有“均摊促销费”的嫌疑?另外,还有一些大卖场规定在促销期间,消费者要购买一定金额的产品才可参加抽奖,无形中设立了“最低消费额”。
  所以,在促销期消费者购物一要理智、二要精明,千万不要盲目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买促销保健品勿忘索取赠品。大卖场已经成为市民购买保健品的首选场所。大卖场里的保健品不但品种多、价格低,而且往往有赠品相送。
  以前,凡是有赠品相送的产品会在陈列架前张贴说明,然后在销售区外设立一个柜台赠送赠品。近年来,很多保健品商家都将赠品拿到销售区来赠送,而且不再张贴字条明示。很多不知情的消费者买了保健品就走,殊不知,如果你找到一位促销人员并向她询问时,往往能意外获得一些赠品,而且赠品的数量有时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第四,聆听促销人员介绍。促销人员的煽动性有多大,说起来你可能都不相信:从一家销售食用油的商家获悉,有没有在大卖场设立促销人员,月营业额可以相差30%。
  多数促销员的话还是比较中肯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也有一些纯粹是“王婆卖瓜”。如果对产品不太熟悉,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问几位不同品牌的促销人员,将他们的话综合起来分析,往往会让你迅速地了解不同品牌的各自优势。
  第五,开好发票勿忘索取收银条。很多大卖场规定,如果索要发票的话,商家就要收回收银条。而一旦没有了收银条,换退货就会遇到麻烦,商家会说:“你拿什么证明这产品是在我们这里买的?”
  解决的办法是:要求商家在收银条上盖上“已开发票”之类的凭证后将收银条还给你。再不行,可以要求商家在发票上一一注明所购商品,当然,这对开发票的小姐来说实在麻烦,但却很好地保障了你的利益。最重要的是,无论收银条还是发票,都要保存好。
  最后,结账时核对单价和数量,因为,你在标签上看到的价格不一定就是你付款时的价格。
  其实,大卖场里货物价格的更换是很频繁的,有时候因为工作的失误,价格标签可能没有及时更换。很多人冲着标签上的低价乐呵呵地购买,结果实际价格已经更改,吃了个“空心汤圆”。另外,有些价格是会员价,结账时要出示会员卡才能享受。如果正好买了会员价的产品又没有办会员卡,最好的办法就是结账时问别人借一个。所以说结账时千万要耐心核对一下单价和数量。

第七章 消费也是一种智慧(三)


 任何商业行为都无法摆脱获取更多利润的初衷,有些促销活动只是“看上去是那样的美丽”,由于营销理念的局限性,商家往往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消费陷阱,这时就需要我们的精明,不要怕“丢面子”,实际上,注意一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不但对你无害,反而有助于你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有钱人“饮酒”有度
  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雨,偏离了航向。
  到次日早晨,风平浪静了,人们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岛屿。船便驶进海湾,抛下锚,作短暂的休息。
  从甲板上望去,岛上鲜花盛开,树上挂满了令人垂涎的果子,一大片美丽的绿阴,还可以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于是,船上的旅客分成5组。
  第一组旅客,因担心正好出现顺风而错过起航时机,便不管岛上如何美丽,静候在船。
  第二组旅客急急忙忙登上小岛,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盛景,立刻回来。
  第三组旅客也上岛游玩,但由于停留时间过长,在刚好吹起顺风时急忙赶回,丢三落四,好不容易占下座位。
  第四组旅客一边游玩,一边观察船帆是否扬起,而且认为船长不会丢下他们把船开走,故而一直停留在岛上,直到起锚时才慌忙爬上船来,许多人为此而受了伤。
  第五组旅客留恋于美丽的风光,留在岛上。结果,有的被猛兽吃掉,有的误食毒果生病而死。
  人们认为,第一组对人生的快乐一点也不体会,人生缺少乐趣;第三组、第四组人由于过于贪恋和匆忙,吃了很大苦头;只有第二组人既享受了少许快乐,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这是最贤明的一组。
  正是出于这个道理,人们认为享受人生乐趣是人类的特权和义务,漂亮的衣物、温馨的家、贤惠的妻子、聪明的儿子,这会使人心情愉快,工作中也力量倍增。所以,犹太民族的拉比们把发誓不喝酒的人认为是“罪人”和“傻瓜”。
  但拉比在对酒的态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人那种掌握适度的分寸感,故而他们也认为,酒这种东西最忌过度,一喝多了,麻烦就来了;“只要不沉溺酒杯,就不会犯罪”。想一想生活当中那些因烂醉如泥而丢尽脸面的人,更觉拉比们的态度非常有道理。
  所以他们认为,当魔鬼要造访某人而又抽不出空的时候,便会派酒做自己的代表。
  当年诺亚种第一棵葡萄树时,魔鬼撒旦跑来问:“你在干什么?”
  诺亚说:“我在种一种非常好的植物。”
  撒旦表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植物长的什么样子。
  诺亚便告诉他:“它会结一种非常甜而可口的果实,喝了这种果实的汁后,人就会觉得非常幸福。”
  撒旦一听,来劲了,非得加入这种幸福行列。于是,他跑去抓来羊、狮子、猪和猴子,把它们一只只杀死,拿它们的血作肥料浇下去,葡萄长出来了,最后变成了葡萄酒。
  因而,人们刚开始喝酒的时候,温顺得像只羊;再喝一点,就会有狮子那样的强大;再喝下去就会像猪一样肮脏;喝得实在是太多了,就会像猴子一样唱啊跳啊,全无一点自制力。这就是撒旦送给人类的“幸福”。
  当然,完全放弃享受,一味地拼命工作也不应提倡。所以,有钱人推崇真实,顺其自然,即使有不好的念头但只要不去做就是高尚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因此,有钱人认为,不但要承受遭遇到的困难,还要让自己享受生活中的快乐。先贤们为幸福而感激的时候从不犹豫,鼓励人们从拥有的一切事物中寻找幸福。
  世间除了快乐之外,还有罪恶跟在后面,因此我们应防止过度贪婪。
  例如,当一个人习惯了高高兴兴地吃喝,一旦吃喝不了,他就会感到失望,他就会为了钱财奔波,只为了保证有他已经用惯了的餐桌。这引发了狡诈和贪婪,随之而来的是伪誓和其他一切罪恶……然而,如果他不受到快乐的引诱,他就不会堕入这些罪恶的深渊。
  正如有人所说的一样:“肉越多,蛆越多;财产越多,好梦越少;妻子越多,安宁越少;女仆越多,贞洁越少;男仆越多,治安越乱。”
  一个人应该是一个使自己的感觉、精神和物质追求都服从自己的王子,他统治着它们……
  他适合做领袖,因为他是自己的王子,他对待肉体和灵魂都一样公平。他征服激情,把它们控制起来,同时也给予它们应得的一份满足,对待食物、饮酒、清洁等等都这样……
  那时,如果他让每一部分满足(给主要器官所需的休息和睡眠,让肢体苏醒、运动,从事世间的劳作),他召唤自己的集体就像一个受人尊敬的王子召唤自己纪律严明的军队,帮助他一起达到神圣之境。
  有钱人告诉人们,在生活方式上,我们要自我满足和自我约束,有节制地生活消费,尤其在面临今天处处需要消费的境况下,人们更要智慧而理性地消费。
  理财高手的预算方案
  在你精明到点滴的同时,只要你想出一个方法来实行你的计划,那你的梦想——不论多么宏大,都可以实现。你的计划可以让你变成百万富翁,不论你的计划如何制定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计划和方案。
  理财方案实质上应与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涯规划相结合,什么样的生涯就应制定什么样的理财方案,良好的理财方案对自己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帮助。有钱人通常都是理财高手,他们在一年内会拿出一份至三份的预算案,这样对于你的理财会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第一项:基本保障理财方案
  你要准备一定的现金作为你每个月的经常开支,以下关键性的家庭支出是有钱人及其家庭的理财保障方案中常有项目,列明如下:
  项目每月现金支出
  ①按揭支出(住房及汽车等)元
  ②杂项开支(水电杂用等)元
  ③交通费(包括车牌及车保险)元
  ④食用(饮宴及三餐)元
  ⑤保险费(医疗人寿等)元
  ⑥税项(平均每月)元
  ⑦人情费(含必须服饰等)元
  ⑧其他(租项等)元
  ⑨每月总数元
  我的基本保障理财方案是:
  ⑩最低限度的保障是要累积至少12个月
  的基本开支,以备不时之需(12×总数)元
  第二项:活力理财方案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2 有钱人就是不一样
  要拓宽生命领域,就必须给自己保留少许生活空间及活力,需要将第一项理财方案与第二项总数加起来。下列附加支出请详细列明:
  项目每月现金支出
  ①基本娱乐及应酬费用元
  ②个人每月的储备金、退休保险或投资元
  ③儿女教育/教育保险基金元
  ④服饰支出元
  ⑤长短假期旅行(本地或外国)元
  ⑥风险投机及投资元
  ⑦烟酒或进修开支元
  每月总数元
  ⑧总数×2(全年)元
  活力理财方案全年最基本的需求现金为与基本保障财方案划相加之总和(第一项第⑩条与本项第⑧条)。
  活力理财方案要创建财富为每年最少元
  第三项:富裕理财方案
  要完全拓宽自己的生命领域,拥有独立、自主的生活空间,得到物质上完全的生活情趣,享受自由和清闲,并且不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为糊口而奔波,那么究竟你需要每年收入多少才可以这样?现提议你先注意下列事项:
  你想要而现在还不能拥有的(例如):
  项目估计价钱每月现金支出
  ①一套高级音响2万元1000元
  ②出国度假、旅游10万元2500元
  ③家庭私用汽车20万元5000元
  ④一栋别墅或高级住宅100万元1万元
  全年元
  加第一项基本策划全年元
  加第二项活力策划全年元
  富裕理财策划全年需要现金总数元
  财务的预算方案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人们可以利用它来控制收支,这个方案是基于个人的喜好来作决定的。
  没人可以规定你的生活形态或用钱方式,如果你认为和家人每周至少在外共进一次晚餐很重要,你可能会比别的家庭在吃的方面多一些开销,不过如果在外面用餐能带来很大乐趣,则在这个项目上减少开销,就可能是个错误。因此你最好在其他类别项目上少花费一些,使整个用钱方案能不偏离正轨。
  因为人生充满了未知的事物,每个用钱计划都需要一个备用金项目。这是为了应付一些意外事情所准备的钱,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每月500元到2000元应该足够,在用钱计划中有备用金项目的人,在碰到意外发生时,可以不必动用到储蓄账户里的钱或以信用卡借款来支付。
  一旦将资金分配好给每一特定项目时,你就只要照方案执行即可。接下来,再想想看目前的情形以及5年或10年后的情形,据此建立一个能反映出你和家人都觉得重要的用钱方案来,如果搞清楚自己有多少钱,以及还需要多少钱,你就会处于一个能够掌握自己财务的最佳状态,同样,你也就成为了一个理财的高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573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达人,想说爱你不容易 想说爱你不容易电视剧

中国达人,想说爱你不容易文/桐城一派众所瞩目的“中国达人秀”终于降下帷幕。在当今这个娱乐节目多如过江之鲫泛滥成灾的时代,在这个选秀规模比皇帝选妃有过之而无不及且饱受大众诟病的年代,“中国达人秀”还

亿万富翁想的和你不一样 亿万富翁

〔美〕卡耐基----引言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我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这反过来又会改变我所得到的结果。你今天所处的位置完全是你昨日思考的结果;而你明天所能到达的位置也正是你今天思考的总和。如果你能够像世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2 有钱人就是不一样

第四章 让金钱流动起来(三) 海发行的破产为中国的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广大储户上了生动的一课。虽然海发行最后由工商行接管并对其储户进行兑付,但储户所遭受的信用风险是实在的。  五、连战家族理财的启示  如果以上的种种

声明:《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2 有钱人就是不一样》为网友三分热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