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内容

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门罗主义

外文名称

(Monroe Doctrine)

语言

英语

主管单位

美国

主办单位

美国

编辑单位

此学说初由约翰·昆西·亚当斯等诸人构思而成

简介

门罗总统发表对国会演说国情咨文

目录

展开

1基本简介

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内容
2历史背景

3主要内容

4后续发展

4.1补充完善

4.2不得转让论

4.3美国控制运河论

5实际应用

6社会影响



1基本简介

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5届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拉丁美洲国家正在进行独立的时候,美国已经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1822~1823年,当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时,美国积极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项咨文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

2历史背景

门罗主义门罗主义形成的近因,是俄国要求攫取北美大陆西北沿岸地区,以及中南美洲国家争取独立的斗争。西班牙帝国在新大陆上的势力,随着拿破仑 战争于1815年结束而瓦解。1815年至1820年间,何塞·德·圣马丁 引领阿根廷、智利、与秘鲁走向独立;而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西蒙·玻利瓦尔 领导则领导自己的国家走出殖民主义。这些新成立的共和国期望获得美国承认,而美国国内许多人也认可这种想法。

但詹姆斯·门罗总统与其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不愿在胜负未卜下冒国际战争之险。有人认为,就其作为看来,在欧洲列强未插手干涉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会让西班牙与各个起事的殖民地自己分出你死我活;另有人坚称,由政府承认这些战争并保持中立的态度看来,两人在法理上已然承认这些新国家。后面这项说法,因美国当时将海军舰艇售予这些起事的殖民地而获支持。

英国则在维护君主制度与渴求新市场之间意见分歧。对英国而言,一整个南美洲是个比美国更大的市场。当法俄两国提议与大英帝国共同协助西班牙收回其位于新大陆的殖民地时,遭英国峻拒。

美国当时正与西班牙就亚当斯─欧尼斯条约进行交涉。条约生效后,门罗政府开始扩大承认这些位于拉丁美洲的新共和国。阿根廷、智利、秘鲁、与哥伦比亚于1822年皆获美国承认。

门罗主义1823年,法国请求西班牙重新扶持波旁王朝 执政,两国国内当时皆有传言警示,神圣同盟 (即俄罗斯、普鲁士、与奥地利)在背后支持这些新兴的共和国。两国交好的消息令当时的英国政府(由詹姆斯·伍尔夫(James Wolfe)威廉·彼特(William Pitt)及其他政治家共同合作)将法国逐出新大陆的努力前功尽弃.而法国将因此于美洲大陆再度得势。

英国外相乔治·坎宁(George Canning)提议英美两国联手戒备法西两国的干涉。托马斯·杰斐逊与詹姆斯·麦迪逊鼓励门罗接受此议,但约翰·昆西·亚当斯抱持怀疑态度。亚当斯当时也顾虑著俄罗斯与墨西哥两国插手英美两国皆声称为其领土的奥勒冈国。

在1823年11月7日所举行的内阁会议上,亚当斯反对坎宁之议,声言‘对俄法明白表示我们的政策,较充当英国战舰舰艉之救生艇,为更坦率而有尊严的作法。’

亚当斯于会议中力战各方,终于说服全体内阁采用独立政策。在门罗于1823年12月2日于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所阐释的观点,即后世所称之门罗主义。就实质而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告旧大陆上的列强,美洲不再开放给欧洲成立殖民地,而任何延伸欧洲势力至新大陆上的作为,美利坚合众国将视之为‘危及我国之和平与安全’。美国不会介入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也要求欧洲各国不插手美洲事务。

此一公开宣示,抵触美国当时与欧洲列强在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附近多处的殖民地之合作。伊斯帕尼奥拉岛曾遭多次占领,今为圣多明哥与海地之所在。法兰西与西班牙两国皆对该处有兴趣,企图于该地重新取得利益,或再度发挥原有之影响力。十九世纪时,西班牙在这些作为上较为成功。就以后的事实发展来看,美国藉门罗主义在加勒比海各处纷争中随意支持任何一方,以维护短期的经济利益,而非用以立下藩篱阻绝欧洲的干涉主义。

3主要内容

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

(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

(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

(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门罗主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

4后续发展

4.1补充完善

门罗宣言最初并未引起国外足够的重视。1870年以后,始有“门罗主义”的提法。1904年T·罗斯福(1901-1909在任)提出“罗斯福推论”,进一步补充了门罗主义。他指出,某个拉美国家一旦“闹事”,美国可以干涉其内部事务。在罗斯福、T.W.威尔逊任内,美国经常干涉拉丁美洲,尤其是加勒比地区的内部事务。1933年以后F.D.罗斯福执政时放弃干涉政策,转而推行睦邻政策。

门罗主义之后又产生了两个新表述:“不得转让论”和“美国控制运河论”。

4.2不得转让论

主要内容是:新世界的领土不能由一个欧洲列强转让给另一个列强,也不能从一个美洲国家转让给欧洲列强。它的提出,源于1865年的西班牙智利战争。1823年的门罗宣言并没有关于美国在一场美洲国家和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中进行干预的内容,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没有采取行动,但美国的决策层开始考虑美洲领地向欧洲列强转让的问题了。在1868年古巴反对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斗争中,美国第一次宣示了“不得转让”立场。格兰特总统在1869年明确宣布:“这些附庸国(欧洲列强在美洲的殖民地)不得再被认为是从一个欧洲列强转让给另一个列强的目标。”在获取多米尼加的过程中,格兰特于1870年正式将这个原则和门罗主义联系起来。

4.3美国控制运河论

即是宣称要由美国控制未来的中美地峡运河。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和大陆内部和外部交往的增多,开凿中美洲地峡运河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各个大国都跃跃欲试。在1850年的《克莱顿——布尔沃条约》中,美国和英国获得了共同控制未来运河的权利。但运河的修筑一波三折,此间美国的实力大为增强,已经不满足与人分享运河控制权,要求独占运河控制权,美国通过1901年的《海——帕恩斯福特条约》否定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英国向美国做出让步,1903年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最终确认了美国对运河的独占控制。

5实际应用

随着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在门罗主义的指导下,美国于1876年调解阿根廷与巴拉圭间的边界纠纷;1880年调解哥伦比亚与智利间的纠纷;1881年解决墨西哥与危地马拉间,智利与阿根廷、智利与秘鲁间的边界纠纷。1895年美国在英属圭亚那与委内瑞拉边界问题上,迫使英国让步,同意成立仲裁法庭,以确定两国边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拉美地区依然奉行门罗主义。1959年6月,美国操纵雇佣军入侵危地马拉;1961年4月,美国组织雇佣军入侵古巴;在加勒比海危机中,迫使苏联作出让步;1964年1月,美国直接干涉巴拿马;1965年美国出兵多米尼加镇压多米尼加人民武装起义;1983年美国与6个加勒比国家组成“多国部队”出兵格林纳达。这些行动都可视为是门罗主义的继续。

6社会影响

门罗宣言发表之初在拉丁美洲各国受到普遍欢迎,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实际上,实则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

批评

有人将门罗主义诠释为具孤立主义的内涵─参见美国非孤立主义;另有人断言,门罗主义实际上是行使霸权,与对单方面审慎介入西半球各国的声明,对英属殖民地之作为即其事例。经指出,自1846年起,已有30次军事介入拉丁美洲,暗地或间接行为则有47次。

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因而对此种‘门罗主义’深感愤恨,形诸于口号:‘美洲人的美洲(America for the Americans/América para los Americanos)。’口号经译为西班牙语,相当程度上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呼声。American/Americano一词本代表美洲大陆上的全体居民,但在美国式用法中,几乎单指美国人,这句口号因而显而易见地暗示美洲属美国所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5748.html

更多阅读

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 十八大修改后的新党章

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简介 大众瞩目的十八大,对已有的党章内容做了一系列修改,现将新党章中,做以修改的地方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工具/原料十八大新党章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方法/步骤十八新党章修改内容 1

Win7怎么查看剪贴板内容 win7剪贴板查看器

Win7怎么查看剪贴板内容——简介Windows XP以前的Windows系统都有自带的“剪贴板查看器”,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查看到剪贴板的内容,或者清空剪贴板。而Windows Vista以后的系统移除了剪贴板程序,如果我们需要查看剪贴板内容,就需要从别的地

声明:《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内容》为网友嘢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