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建筑与装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主义建筑欣赏:



马来西亚双塔马来西亚双塔,它象不象柯南剧场版里的那座炸毁了的摩天楼!!











北欧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20世纪以来,北欧出现了一批杰出性建筑设计师,如瑞典的E.G.阿斯普伦德、芬兰的A.阿尔托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的稳定,财富的积聚,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思潮十分活跃,北欧建筑进入繁盛时期,形成了亲切、朴实自然、注重功能和环境优美的建筑风格。

20世纪初,北欧国家在英国“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国家浪漫主义建筑,代表作是哥本哈根市政厅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1911-1923)这些建筑吸收了西欧和南欧建筑的特点,融汇了当地传统的装饰,体形稳重,比例匀称,细部精致。

当欧洲大陆现代主义建筑崛起时,北欧国家正流行着新古典主义建筑。典型的作品如斯德哥尔摩市图书馆(1920-1928)和芬兰国会大厦。随之,潮流急转,形成现代建筑运动的一支流派。

功能主义建筑对北欧现代建筑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30年建造斯德哥尔摩博览会建筑是北欧现代建筑的转折点。以阿斯普伦德为首的一批青年建筑师以博览会建筑为榜样,极力推崇功能主义,宣扬社会改良,

呼吁解决住房困难和推广新材料。他们预言建筑的一个新时代就要来临。阿斯普伦德的作品,严谨而简洁有力,富有文化气息,尺度亲切,细部精致,对北欧现代建筑产生很大的影响。20年代末阿尔托设计,30年代初建成的维堡图书馆和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表现出很高的水平。50年代后期,阿尔托设计的赫尔辛基的文化之家和芬兰技术大学主楼集北欧各国建筑之长,表现建筑的空间、材料、光影、亲切感和理性的造型,手法纯熟洗练。阿尔托成为现代北欧建筑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欧国家在居住建筑方面取得成绩。50年代瑞典的魏林比新区和芬兰的塔比奥拉居住区的建筑闻名世界。60年代国际上盛行高层住宅的热潮也一度波及北欧。近些年来,丹麦等国建造的“低层一高密度”住宅卓有成效。

50年代末,北欧建筑工亚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如叠层木、隔热玻璃、高效保温材料等给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建筑作品。这些建筑,有的以建筑和环境密切结合,创造出优美的空间环境著称;有的则突出了新技术;有的仍然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
欧洲建筑与装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

哥本哈根的斯堪的纳维亚皇家旅馆是丹麦建筑师A.雅科布森的杰作。他以手法简绛、细部设计精美出名。旅馆从外形到室内装修、家具以至餐具都设计得周密精致。以阿尔托为首的芬兰建筑师竭力用建筑来表现独立了的芬兰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他的门生R.皮蒂拉设计的奥塔涅米技术大学学生中心引人注目。奇特的室内空间、厚重的檐口和粗糙的毛石使得这座融合在树林之中的建筑,蕴藏着浑厚的力量。

瑞典建筑师R.厄斯金的建筑亲切感人,自然地流露出功能主义和有机建筑的色彩,同时也把英国建筑和瑞典的传统建筑揉合在一起,他的代表作品是英国纽卡斯尔的贝克住宅区。

丹麦建筑师J.乌特松设计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见彩图)北欧现代建筑从30年代斯德哥尔摩博览会建筑起,一直沿着从功能主义到有机表现主义的道路发展,当前正处在一种多元、深化的状态。新技术打破了北欧建筑过去那种厚重封闭感。北欧建筑师们正在保持民族传统和地区特色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创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6614.html

更多阅读

城市设计:现代主义、传统、绿色和系统的观点

【中文书名】《城市设计:现代主义、传统、绿色和系统的观点》【原著名称】City Design:Modernist, Traditional, Green andSystems Perspectives【原著出版者】Routledge【原著作者】Jonathan Barnett【ISBN】978-7-121-24324-0

转载 高一学年期末议论文阅读与写作训练:《拿来主义》等

原文地址:高一学年期末议论文阅读与写作训练:《拿来主义》等作者:吴泓工作室《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与训练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作者精辟阐述了马克思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领导共产主义运动方面的巨大贡献,热情地

欧洲女人与烟 欧洲女人对中国人看法

欧洲女人与烟作者 郑家荣  半个月的欧洲之行,使我真正感受到欧洲是绿色的,欧洲人的环保意识是很高的,像德国连湖里的水,河里的野鸭子该是什么水质都有若干指标要求。但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欧洲女人抽烟是巾帼不让须眉,比男人厉害得多

2013,民生与法制 来源:河北法制网 株洲法制民生频道

2013,民生与法制 来源:河北法制网2013年已成为历史,我省法制发展领域也结出了令人欣喜的硕果,现特将2013年我省颁布施行的关乎民生的重要法规规章进行归纳,以期传播法制观念,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2月公交优先鼓励绿色出行

欧洲建筑与装饰风格: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笨钟, 即议会大厦(Big Ben)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

声明:《欧洲建筑与装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为网友树深时见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