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路上历史建筑 黄陂历史天气

黄陂北路位于黄浦区西部。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南京西路。长691米,宽15.3~27.7米,车行道宽10.0~22.7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填浜筑路,名马霍路(MohawkRoad)。民国32年(1943年)以湖北地名改名黄陂路。民国35年改今名。沿路有人民广场、国际电信大楼。


黄陂北路起始南京路


黄陂北路286号上海大剧院画廊


黄陂北路286号上海大剧院画廊


黄陂北路286号上海大剧院画廊


人民广场大剧场



80年代早期高层建筑上海电信大楼


电信大楼裙楼,黄陂北路结束。

黄陂南路位于市区中部,跨黄浦、卢湾两区。北起延安东路,南至徐家汇路。长1853米,宽12.5~15.0米,车行道宽7.6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筑,名峨嵋山路。光绪三十二年以法国海军军官名改名贝勒路(RueAmiral Bayle)。民国32年(1943年)以湖北地名改名南黄陂路。民国35年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商店、工厂。


成都路延中高架道

这里黄陂南路和宁海西路位置,为了这个绿地,拆了许多历史建筑。有沪光电影院和洪长兴,有“杜月笙公馆”和龙门中学(原贝家祖宅)



成都南路25号乙龙门中学(原贝家祖宅)
原来位于宁海西路黄陂南路口的龙门中学(后为储能中学兼并)里的红砖楼房(见图),就是从前贝家祖宅,提起贝家可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名门旺族,这幢楼房的主人就是当时上海滩“颜料大王”的贝润生,于1911年购得的,后按苏州“狮子林”风格进行了整修,为中西合璧的三层楼房,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当今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是来自贝氏家族,贝润生就是贝聿铭叔祖父。
在龙门中学之前是一家京剧团使用了很长一段时期,贝家大院在高高的红色围墙里面,环境非常优美,有假山有小桥有水池,还有几棵高大的广玉兰树,每当春末夏初树上就会开满漂亮的白色花朵,在求学高峰年代给了龙门中学,花园变成了操场,只是老楼还保存着,可是在2001年建延中绿地二期时,硬把这幢漂亮的老房子给拆了,当时贝家人以及许多媒体都呼吁过,但没有用最后还是给拆了。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64

瑞康洋行买办住宅

上海市储能中学一分部

黄陂南路25号乙



就是这个位置,现在是108路公交车终点站。原来是宁海西路192号杜公馆遗址。原建筑是幢前后三进的独立住宅,建筑面积1062平方米,2层砖木结构,现原建筑已毁,遗址上为“辰华杂货店”。

1926年杜月笙与张啸林合资组织“林笙公司”,买农田建成两幢面积结构相同的住宅,杜,张两人各得一幢。
杜月笙是旧上海流氓帮会头子,以贩鸦片发家,拥有银行,产业等,解放前夕逃往香港。1951年该宅卖给“华东京剧团”。1955年移归“大生注射针厂”使用。1973年起由市工具设备公司使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毁。

上海醉枫阁古建筑保护有限公司同里子公司总经理王加元,在上海从事旧建筑拆迁行当多年,在当地的圈子中小有名气。
王加元回忆说,2001年四五月份的一天,有人告诉王加元,位于宁海西路的杜公馆要被拆了。杜月笙的名字激起了王浓厚兴趣,随后,他立即前往工地现场查看。当时杜公馆的正门已被工程脚手架围了个严严实实。正门前四个大字已被水泥封掉。室内原先红色的护墙板则被黄色油漆所覆盖。
王加元说,查看过现场后,上海醉枫阁决定立即将其购买下来。因为“毕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住过的地方。”当时,醉枫阁每晚会派人派车前往工地运送构件,这个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达数月之久。
王加元没有透露购买的具体价格,只是说用的是分期付款的方式,工程队一边拆,他们便一边买,一边运走。“到后来越卖越贵。”王加元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目前,拆下来的杜府的门窗、大梁、楼梯以及护墙板等都已运抵同里,存放在位于同里古镇约二十分钟车程的一处仓库内。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拆迁速度非常快,杜公馆使用的砖瓦都未能保存。


市民林后面的一片绿树林就是广德里,是我住了近20年的家。这里好大一片地方只有游客,没有居民了,应该叫“游客林”。

1937年八一三上海淞护战役时,李白10月10日从延安来到上海,第二年初春在贝勒路(黄陂南路)148号三楼,建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开始了长期从事地下电台的工作,传递日、蒋、汪及英美等国各方面的情报,保证上海地下党与延安的联系。
抗战胜利后,邓国军(化名杜宏)和林影(化名李萍)夫妇按照潘汉年和刘少文的指示,曾在贝勒路148号单惠民家当年李白战斗过的三楼小屋里设立了秘密电台。
前面是淮海中路



过了淮海中路是太仓路

太仓路127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宿舍旧址

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其时为私立博文女校校址。沿马路两层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坐南朝北,内外两进,前进楼下2间为课堂和会客室;楼上3间为教员宿舍,左右朝北的2间,均有阳台。后进上下6间为教室。

学校创办于民国6年(1917年),中小学合一,初址贝勒路(今黄陂南路)一条弄堂里,后迁蒲石路(今长乐路),民国9年迁此。时有学生100余人,实行全日制教学,校长为北京女子师范学堂毕业的黄绍兰。

黄绍兰思想进步,曾参加黄兴领导的南京二次革命。陈独秀与其丈夫黄侃本为好友。董必武、李汉俊兄弟与黄氏夫妇又系同乡友好,极为熟识。民国10年7月,李汉俊、李达筹备中共一大,时值暑假,校址靠近树德里李宅。于是,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旅行团名义向黄借得校舍。黄留下厨役1人,为客人烧饭兼看门,并特地嘱咐未经同意,不可放任何人入内。参加中共一大的毛泽东、何叔衡、陈潭秋、董必武、王尽美、邓恩明、刘仁静、包惠增、周佛海等9人,借宿于此。据有关代表回忆,代表均住前进二楼,毛泽东、何叔衡住西半间,王尽美、邓恩明住沿路西间,董必武、陈潭秋住东半间,包惠僧、周佛海、刘仁静住沿路的东侧北半间和中间〔注:另有资料称董必武借宿全国道路建设协会(霞飞路714号)。〕。会议期间,邓中夏路经上海,也在此住过几天。李达、李汉俊各住己家。陈公博携新婚妻子住大东旅社(今黄浦区境)。由于天气酷热,代表们都睡在草席铺的楼板上。据陈潭秋、包惠僧、周佛海和马林的回忆,7月22日下午,在东侧北半间举行预备会议,推举张国焘为会议主席,毛泽东、周佛海为记录,商讨和通过大会议程和开会地点。会议中讨论交流、酝酿有关文件等大量活动在此进行。

民国21年,博文女校停办,遂为居民住房。楼下曾开商店。1951年,居民迁出,按原貌修复。同年10月,辟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三馆。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7日,重新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陂南路太仓路


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亲身体会新天地独特的理念,这有机的组合与错落有致地巧妙安排形成了一首上海昨天、明天、今天的交响乐,让海内外游客品味独特的海派文化。












黄陂南路永庆坊,前面就是一大会址。

地址里弄式样建造年份结构房屋
黄陂南路350—368弄永庆坊旧式里弄1920年砖木二层18幢



这里早已经不是居民住宅了,都是商用。



黄陂南路374号树德里一大会址边门。

地址里弄式样建造年份结构房屋
黄陂南路374弄树德北里石库门里弄1911年砖木二层30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黄浦区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址原为李书城住宅,是一幢一上一下的石库门房屋。1949年后,经修缮并对会场进行复原布置,辟为纪念馆。陈列室里陈列着近200件文献资料,有关于中共成立历史背景的照片、图表、资料,简明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程。每天接待大批国内外的参观者。


太平桥公园太平桥公园位于吉安路西、黄陂南路东、湖滨路南、自忠路北。占地面积44054平方米。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一大规模的开放式公园。景观有人工湖、绿地、石库门楼、观景台、湖滨路等。


  太平桥公园其地原为旧式里弄住宅密集地区。为营造太平桥商住园区生态环境,2000年10月,上海市、卢湾区两级政府作出在该地区先建设人工湖和绿地,以环境带动旧区改造的决策,并由市、区两级政府和香港瑞安集团共同投资。同年11月10日启动动迁,12月23日完成,为上海大型建设动迁速度空前之举。共迁出居民3800户、2万人,单位156家,拆除各类建筑8.7万平方米。2001年1月5日动工,5月20日人工湖注水,6月8日竣工,9日正式开放。




黄陂南路原贝勒路562号,1941年,中共江苏省委印刷所原址。




复兴中路301号是幢历史很久的大楼,一直为卢湾工商银行。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3945190000104上海律师公会旧址 民国 淮海中路街道

复兴中路323号是长城电影院。民国22年匈牙利人邬达克设计,美康公司经营,时名辣斐大戏院。主要放映西片和演剧。苦干剧团的《以身作则》、《乱世英雄》、《一片爱国心》、《蜕变》、《子夜》,中华剧艺社的《棠棣之花》、《天国春秋》,演剧九队的《丽人行》等,先后在此上演。民国35年10月19日,上海文艺界人士曾借此举行鲁迅逝世10周年纪念大会,周恩来与会并发表演说。解放后,更名地方国营长城电影院,“文化大革命”中曾名长征电影院。1987年5月翻建后,二楼为电影观众厅,设695座,底楼由南方夜都会娱乐总汇租赁,经营舞厅、卡拉OK、餐饮等业务。


过了复兴中路回头看看,相似从高楼森林中出来。


黄陂南路575号


梅兰坊即黄陂南路596弄,建于1924年,在区境中部,复兴中路、合肥路之间。民国19年(1930年)建。以业主吴梅溪、吴似兰名字中各一字命名。占地0.5公顷,有楼房70幢。居民1100人,古典主义风格。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4C011梅兰坊梅兰坊黄陂南路596弄1-57号1924年





新式里弄













合肥路360号卢湾区卫生学校。


黄陂南路685弄

地址里弄式样建造年份结构房屋建筑面积
黄陂南路685弄恒昌里旧式里弄1919年砖木三层66幢


黄陂南路710弄46号(贝勒路福熙村46号),中共涨志申秘密电台旧址。

地址里弄式样建造年份结构房屋
黄陂南路710弄福熙村旧式里弄1939年砖木三层99幢


黄陂南路建国东路。

黄陂南路永年路,道路拓宽了外面的街沿房拆了。




黄陂路到此结束,对面是局门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7195.html

更多阅读

新手雨天开车注意事项 新车磨合期注意事项

新手雨天开车注意事项——简介 在路上开车总会遇到各种天气,各种路况。由于新手司机驾驶经验不足,很容易在特殊路况下出现意外,雨天开车是每个司机经常能够经历到的,那么新手在雨天开车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新手雨天开车注意事项——工具/

中国历史名人简介--李瑞环 中国数学名人简介

中国历史名人简介--李瑞环  李瑞环(1934年9月-),中国天津宝坻人;北京建工业余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前高级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9年至2002年),第八、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

淮海中路1162号淮中大楼原亨利公寓 淮海大楼历史

亨利公寓位于昔日的霞飞路与杜美路的交会处,即今天的淮海路与东湖路会合处,淮海中路1162号。公寓是由亨利地产公司投资兴建,建于1936年,原名亨利公寓,今名淮中大楼,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上世纪50年代来一直为中波轮船公司。

声明:《黄陂路上历史建筑 黄陂历史天气》为网友奋斗峥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