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丽江老照片 丽江老照片

发布时间:2011-3-18 12:30:14 作者: 点击数:559

1981年,来自云南新闻图片社的一组老照片,记录了逢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之时,丽江县(当时还只是个县)的一些著名景点以及丽江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年的那个隆重的庆典场景,照片除了记录当年庆典现场的热闹景象,还记录了很多丽江有意义的景点和风光,我们一起来通过这组珍贵的老照片回顾一下30年前的盛况吧!





长江上游金沙江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浩荡南下,穿过无数辉金璞玉的山岭和郁郁葱葱的原始树海,来到风景如画、美丽富饶的滇西北高原,在石鼓一带依恋地绕了一个弯子,成为著名的“长江第一湾”。这里江山雄伟,风光旖旎,梯田叠叠、菜花飘香,素有小江南之称。



一九三六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同志率领下,从石鼓一带度过金沙江,北上抗日。图为一九七七年建立的“红二方面军渡江纪念碑”。



虎跳峡,古人誉之为“金沙劈流”,是玉龙雪山十二景之一。在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共有十八处险滩。江面最窄处仅三十米,从地面到山顶,相对高度为三千九百多米,形成“万仞绝壁万马奔,一线天盖一线江”的雄奇状景。



图为丽江玉峰寺的“万朵山茶”,此花已有五百多岁树龄。每年立春初放,立夏凋谢。一百多天中先后开放二十几批,每批千余朵,共开两万多朵,故名“万朵山茶”。每逢开花季节,火树霞林,美艳极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扶老携幼,到这里赏花、野炊,热闹非常。



鲜花盛开、春意盎然。纳西族人民扶老携幼,带上精美食品,到黑龙潭、玉峰寺等风景名胜区春游、野炊,非常热闹。



图为哟年个纳西族古老的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经》。它记载了古代纳西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语言、文学和宗教的珍贵遗产。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发掘和收集整理工作,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室。图为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和翻译《东巴经》。



图为丽江明代壁画中的一部分,它以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在全国享有盛名。它是汉、藏、纳西三族绘画艺术的结晶。



相传产生于元代的纳西古乐《白时细哩》和宋代的《洞经音乐》,都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纳西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乐曲。每逢节假日,古乐队的队员便集合在一起,到各风景名胜区为群众演奏。



丽江境内,天然牧场较为宽阔,适于畜牧业的发展。黄牛、骡马的繁殖条件比较好,生猪和羊的饲养繁殖也在稳步发展。图为丽江县畜牧场一角。



丽江马的饲养,可以上溯到一千年前。解放以来,经过逐步改良繁殖,形成过渡型的“丽江马”。每年在丽江举行的三月、七月骡马会,均以交易骡马为主。图为今年三月骡马会一角。



丽江县皮毛皮革厂生产的“自然花狗皮褥子”,畅销中外,曾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劳保皮手套、狐皮、猞猁皮褥子等产品在外贸市场的竞争力也在逐年提高。图为工人们正在缝制猞猁皮褥子。



丽江制药厂生产的“虎潜丸”和“天麻丸”,深受省内外用户欢迎。



图为丽江的手工艺品——银包木碗。这种碗,精美耐用,为广大藏族同胞所喜爱。



香甜可口的丽江粑粑,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凡是到过丽江的人,一提起丽江粑粑,都赞不绝口。



四月十日,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整个丽江县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人们穿着节日盛装,纷纷来到会场,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庆祝会上,人们表演了耍龙灯,麒麟舞,白鹤舞等精彩节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7380.html

更多阅读

林青霞30年前罕见网球装曝光洋气十足图 林青霞年轻时的照片

林青霞30年前网球装曝光洋气十足文/一床情书有的明星退出娱乐圈很多年,但是娱乐圈却依然有她的传说。关于她的美,关于她的戏,关于她的好,时常被媒体和网友提及,而自从她退隐那天起,关于她能否复出,何时复出,也一直是网友关注焦点和热议

“六一”想起六十年前的少先队老队歌 少先队知识

六一儿童节,想起将近六十前我们这批“40后”唱的少先队队歌。现在唱的少先队队歌是1978年在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中全会上通过的。最初的队歌是另一首。还是在1953年年初,团中央书记处根据胡乔木同志的建议,将郭沫若同志重写的

声明:《30年前的丽江老照片 丽江老照片》为网友碎疏影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