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谢铁骊陈怀皑导演 电影大河奔流超高清

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上下集)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谢铁骊/陈怀皑;编剧:李凖;摄影:钱江/李晨声/周金祥;美术:陈翼云/郝静远;作曲:王燕樵

领衔主演:张瑞芳(李麦)、陈强(老汉)、于是之(毛泽东)、王铁成(周恩来)、张金玲、王心刚、赵联

联合主演:李志坚、陈裕德、葛存壮、项堃、宋晓英、黄小雷、邵万林、郑大年、于绍康等

制片:张起;解说:孙道临;演奏:中央广播乐团;指挥:袁方






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谢铁骊陈怀皑导演 电影大河奔流超高清








剧情介绍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开封,逼近郑州,蒋介石部队节节败退,下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无情的黄河水使沿岸人民流离失所,陷入苦难的深渊。地主家女长工李麦义愤填膺,敲锣上街怒斥当局。后在共产党女干部宋敏的启发帮助下,入了党,并和宋敏一起组织难民与敌人斗争。

不久,李麦接受党的指示,化装成卖鱼人来到洛阳金谷酒家,当着外国记者的面,揭露当局祸害人民的罪行,使在场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异常尴尬和难堪。为缓和国内外舆论的指责,国民党只好停止在难民中抓壮丁,并被迫向难民发放救济粮。抗战胜利后,李麦返回家乡,领导乡亲们重建家园。

解放后,她担任了区长,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在岸边接见了她;1958年,黄河出现特大洪峰,沿岸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抢险抗洪。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抗洪第一线指导工作,使人民群众倍受鼓舞,李麦和乡亲们团结奋战,终于战胜了洪峰,使黄河大堤安然无恙。

幕后花絮 作者:谢铁骊

早在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就决定改编李准的新剧本《大河奔流》,他“试图通过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展示黄河和她的子孙们在两个不同时代的不同命运”。

李准长期生活在河南农村,“文革”中又在周口地区(原黄泛区一带)插队落户近四年,曾为一百多户农民写下了家史,从中获取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素材,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大河奔流》,把河南当时的一些水灾情况写得很真实。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阻止日军前进把花园口决口了,河南形成了一个黄泛区,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部电影是两集,上一集写这一段,下一集写解放以后治理河道。当时,文艺创作一片荒漠,我一看到《大河奔流》就被它深深吸引。1977年初,开始了影片的筹拍工作。

从剧情看,《大河奔流》拍摄难度较大,外景多,转场多,拍摄时间长……我没有像惯常一样让编剧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修改文学剧本。

这里有一个故事:此前一次外宾来参观我们拍戏,看见我们有分镜头剧本感到很奇怪,说他们都是现场分镜头。筹拍《大河奔流》时我们也考虑,我们在家写分镜头剧本,起码十天半个月的,有时争的面红耳赤,可到现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就决定不用分镜头剧本,而是搞一个导演实用的本子,一个提纲发给大家,使大家都知道这场戏后面接哪场戏,衔接点是什么,明确时空的关系。这个本子比文学剧本要碎得多,但是又不像分镜头剧本那样规定每个镜头的景别、景深、角度、镜头运动,后来还要注明大致的尺数。

《大河奔流》在银幕上第一次出现了毛主席、周总理。我要特别讲一下关于周总理的扮演者的问题。当时我们在选择周总理角色的时候就确定了赵丹,他也非常想演。我们在准备过程中专门请他来试装,试了好几次;试装以后,还让他在棚里把戏稍微演一下,有一个简单的布景,办公桌。赵丹是一个很好的演员,脸型、形体、体态、动作都很像,因为赵丹跟总理很熟,就这样确定下来。我们几乎要出外景了,忽然文化部党组正式向我们摄制组的主创和北影厂的领导宣布:赵丹同志不适宜演周总理,演其他角色可以。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跟江青的关系还没弄清楚,是指在解放前上海时的关系,因为赵丹出名比较早。这个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上级不是跟我们商讨,而是直接下命令,不让赵丹演。这件事赵丹耿耿于怀,他甚至为这个事情找到了邓颖超同志,问:为什么不让我演周总理?邓大姐了解情况以后,就讲这个事情你再不要问了。本来我们听说是罗瑞卿的意见,他说这个意见不光是我个人的,这就说明别人也有这个意见;尤其邓大姐这么一说,也就不再追问。后来,赵丹去世的那一年在医院里,我们去看他的时候,他还耿耿于怀,说为什么一下就不让演了?后来用的是王铁成,这是他第一次上银幕演周总理,此前他曾在舞台上演过。

毛主席用的演员是于是之,没有近景,就是在黄河大堤上的戏。因为,于是之近景拍不太像毛主席。李准文学剧本第一稿并没有写进毛主席、周总理出现在黄河边的场面,“文革”时期也没有可能这样写,这样表现。“文革”后,艺术家产生了在银幕上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愿望。我和李准经过共同协商,提出了在《大河奔流》下集中出现毛主席、周总理的设想,并付诸实施。

影片下集的片头字幕特别指出:本片下集将出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光辉形象,扮演者:于是之、王铁成。

毛主席的出场,是虚写;周总理的出场,则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得比较实。从天空出现直升飞机到大雨中向群众讲话,把影片推向高潮。雨中见总理一场,总理不打雨伞是历史事实;本来想用小雨,但考虑到当时的规定情景,还是用了滂沱大雨。王铁成的嘴部由于塑型化装,讲话很困难,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当时想演女主角李麦的人非常多,常香玉曾表示过想演李麦,但因为常香玉年龄偏大,所以可能性不大。最后,我们选中了张瑞芳。

这个戏出来以后,观众和电影界有一点争论,主要就感觉文化大革命刚过,这里面还有歌颂毛主席的部分。那时,大家对毛主席感觉有点距离,而且对毛主席还没有定论;邓小平恢复工作后,才对毛主席的功过三七开,这也是毛主席临终前自己说的。不管怎么说,毛主席是个伟大的人物。随后,电影局局长张骏祥有一次在会上讲,因为当时没有几部片子,《大河奔流》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一部影片。

有一次开会,张瑞芳见到我还提,她对《大河奔流》后来放得很少不太满意。因为她的亲妹妹张昕(陈荒煤的爱人)曾对她说过,《大河奔流》是张瑞芳演的最好的一部戏。

于是之是银幕上最早的毛泽东


1979年,赵丹在《大河奔流》中饰演周恩来的试妆照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黄河东流去》(上,下)李凖着 北京出版社1979年、1985年1月出版

作品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3省44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1938年到1948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作者十分熟悉黄泛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十分熟悉黄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通过黄河岸边七户农民家庭的坎坷命运和不同遭遇,反映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反映了他们参加斗争的必由之路。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实流畅,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栩栩如生,塑造了徐秋斋、李麦、海长松、海老清、蓝五、王跑等几个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全书结构紧凑,笔调深沉而又幽默诙谐,读来亲切感人,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全书分上、下两集。上集从1938年国民党反动派扒开花园口写到抗日斗争后期,黄泛区灾民流入洛阳和西安;下集从洛阳、西安的斗争,写到1948年全国解放前夕灾民还乡对国民党、还乡团的斗争,重建家园的故事。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我不想过多地评判肇事者的责任。不管蒋介石也好,东条英机也罢,历史已经对他们作出了最公正的审判。我写的主要是这场浩劫的受害者——“难民”。因此,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本描写“难民”的小说。——李凖


李凖(1928-2000)当代作家、编剧。原名李竹溪、李铁生,蒙古族,河南洛阳人。195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被毛泽东主席加编者按在全国近50家报刊转载,一举成名。1955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59年他担任编剧的电影《老兵新传》被评为国庆十周年优秀影片,并荣获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同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搬上银幕后受到观众好评,荣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故事片奖。接着又创作了《小康人家》、《耕云播雨》、《龙马精神》等十余部电影剧本。“文革”中,他被下放到河南省西华县,这时期的生活促使他1975年完成了电影剧本《大河奔流》的创作,并为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积累了素材。从1976年开始,他先后创作、改编了电影剧本《牧马人》(获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高山下的花环》(与人合作,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第八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双雄会》、《吉鸿昌》、《失信的村庄》、《大漠紫禁令》、《清凉寺的锺声》、《老人与狗》等。这时期创作的短篇《王结实》于1981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1985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与电影《大河奔流》演员张瑞芳、陈强在一起谈戏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8198.html

更多阅读

2013年电视剧《刀影》完整演员表、图片和片花 刀影电视剧全集

2013年出品的31集电视剧《刀影》,编剧:郝岩,导演:皓威。讲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原黄埔军校优秀毕业生彭天戈从之前弃武从医,到在烽火中被逼逐渐成长为一名抗日杀手、又参加八路军的故事。剧中人饰演者剧中人饰演者彭天戈高云翔宋卓

声明:《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谢铁骊陈怀皑导演 电影大河奔流超高清》为网友王者孤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