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的基本知识 肿瘤放射治疗学

1.什么是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就是用放射线治疗癌症。放射治疗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在伦琴发现X线、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很快就分别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直到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大约70%的癌症病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痛症可以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2.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放射线种类有哪些? 治疗用的放射线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低线性能量传递(LET)射线,包括光子(X线、伽玛射线)及电子线;第二类是高线性能量传递(LET)射线,包括快中子、质子、负π介子、重离子等。LET是放射线在某一距离内所释放出能量的多少。高LET射线与低LET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有所不同。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主要还是低LET射线,即在γ和X射线治疗方面,国内应用比较广泛。高LET射线在国内外尚属于临床试用的阶段。
3.用于放射治疗的设备有哪些?(一)用于外照射的机器 X线治疗机X线治疗机所产生X线的质与电压有关。产生的X线射有从零到最大值的一系列能量。其低能量部分X线毫无治疗价值。用于接触治疗、浅层治疗和深部治疗等用途时可调节电压变换能量。深部X线机主要用于表浅病灶的放射治疗。 60Co治疗机用放射性核素60Co进行治疗时,60Co在衰变过程中放出两种γ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大于深部X射线,皮肤剂量低,皮肤反应轻,深部组织剂量较高,骨损伤比X线低。60Co治疗机便宜,维护方便。但存在投射半影较大和定时更换60Co源的问题。60Co治疗机是最常用的体外照射设备之一。 医用加速器加速器的种类较多,常用于放射治疗的加速器有直线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电子回旋加速器。目前最常用的加速器是直线加速器。直线加速器有单纯X线和电子线(也叫β线),都可以依靠调节射线的能量来调整X线、电子线射人人体组织的深度。而60Co治疗机和深部X线治疗机的能量是固定的。直线加速器近年已逐渐在临床放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与60Co治疗机相比较,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可替代60Co,且操作方便,剂量率高,、能量可调控,克服了60Co治疗机半影大、半衰期短和放射防护方面的缺点。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肿瘤所在位置的深浅,选择能量及穿透深度适宜的射线。(二)用于近距离照射的机器 用于近距离照射的机器又叫后装治疗机。这种治疗机是把放射源放在肿瘤表面或肿瘤组织中进行照射,常用于腔内肿瘤或较大的实体肿瘤的治疗。
4.放疗的方式有哪些?(一)体外照射 体外照射又称为远距离放射治疗。这种照射技术是治疗时,放疗机将高能射线或粒子来瞄准癌肿。用于体外照射的放射治疗设备有X线治疗机、60Co治疗机和直线加速器等。60钴治疗机和直线加速器一般距人体80~100cm进行照射。单纯从身体外部进行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在足量照射的情况下,总有一部分肿瘤局部复发。(二)体内照射 体内照射又称为近距离放射治疗。这种治疗技术把高强度的微形放射源送入人体腔内或配合手术插入肿瘤组织内,进行近距离照射,从而有效地杀伤肿瘤组织。治疗技术涉及腔管、组织间和术中、敷贴等多种施治方式。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它可使大量无法手术治疗、外照射又难以控制或复发的病人获得再次治疗的机会,并有肯定的疗效。而正常组织不受到过量照射,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成为放射治疗技术上的一个焦点。过去后装技术仅能用于妇科肿瘤治疗,最新一代后装治疗机已把这种技术扩大应用到鼻咽、食管、支气管、直肠、膀胱、乳腺、胰腺、脑等肿瘤。这种新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逐步形成了很有发展前途的综合治疗手段,在应用中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指在B超或CT引导下,可精确地将放射性粒子均匀地置入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粒子持续释放射线来达到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由三个部分组成:①放射性粒子,如198Au、125I和103pd。②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保证粒子置人后在空间分布上与肿瘤形状、大小一致。③粒子置入装置,包括特殊的置人枪、导管和同位素储存装置等。放射性粒子可通过术中置入,也可通过B超或CT引导下穿刺置入。放射性粒子置入具有创伤小、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造福于肿瘤病人。美国Cooper大学医学中心放射治疗学院用大分子白蛋白(MAA)作为“生物胶”,可使注入瘤体内32p安全地潴留在肿瘤内。此方法操作很简单,在CT指导下医生用带有1cm塑料护手板的活检穿刺针插入肿瘤中心,然后用两套注射器,先注人生物胶MAA,再注入32P,借助于压力使注人物从肿瘤中心向边缘扩散。此技术用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大肠癌肝内转移和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使肿瘤“融化消失”达数月之久。
5.放射杀伤癌细胞的机制是什么? 人们对手术和吃药打针治疗癌症的方式能做到直观了解,故比较熟悉,但对放射杀癌的作用就不是那么太清楚了。放疗之所以能发挥抗癌作用,是因为放射线承载着一种特殊能量,称为辐射。众所周知,辐射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诱发癌变,而对于放疗,辐射作为癌症的“杀手”。当一个细胞吸收任何形式的辐射线后,射线都可能直接与细胞内的结构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损伤细胞DNA。(一)放疗机制 直接损伤主要由射线直接作用于有机分子而产生自由基引起DNA分子出现断裂、交叉。间接损伤主要由射线对人体组织内水发生电离,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和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导致不可逆损伤。两种效应有同等的重要性。(二)肿瘤吸收剂量 既然放疗的作用就是通过射线与癌细胞间能量的传递,引起癌细胞结构和细胞活性的改变,甚至杀死癌细胞,因此人们关心肿瘤组织内能量吸收的多少,即肿瘤的吸收剂量,这与疗效有关。肿瘤吸收剂量大小取决于: 射线的性质 用射线的质和量来描述:a.射线的质:表示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称射线的硬度,用能量表示,如MV、MeV;b.射线的量:表示放射线的强度,用居里或贝柯勒尔(Bq)表示。射线的质和量决定于不同放射源(或放疗机)的选择。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吸收介质的性质不同组织(或肿瘤)吸收程度差异较大。吸收剂量单位过去用拉德(rad),现用戈瑞(Gy)表示,且1 Gy=100rad。(三)肿瘤细胞的变化 放疗过程中,肿瘤细胞群(瘤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有的癌细胞死亡了,被消灭了;有的仅仅是“挂了彩”,日后还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科学家将这些变化归纳为放射治疗的4个“R”(因下列4项名称的第1个英文字母均为R): 放射损伤的修复受到致死损伤的细胞将发生死亡。而射线引起的所谓亚致死损伤及潜在致死损伤的细胞,在给予足够时间、能量及营养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修复又“偷偷”活下来。 氧和再氧合作用氧在辐射产生自由基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细胞含氧状态对放疗杀伤作用有很大影响。放疗对乏氧细胞杀伤力就减弱,对氧合细胞杀伤力明显增强。肿瘤组织常有供血不足及乏氧细胞比率高的问题,部分癌细胞可逃避放射损伤,这是放疗后肿瘤再生长及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放疗中,也有原来乏氧的细胞可能获得再氧合的机会,从而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加。 细胞周期的再分布癌细胞群的细胞常处于不同的细胞增殖周期中,对射线敏感也不一致。最敏感的是M期细胞,G2期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接近M期,S期细胞对射线敏感性最差。对于G1期的细胞来讲,G1早期对射线的敏感性差,但G1晚期则较敏感。放疗的敏感细胞被清除;引起癌细胞群中细胞周期的变动(再分布)。 细胞再增生放疗后细胞分裂将加快,肿瘤组织生长也比较快。考虑细胞有再增生作用,放疗需要延长疗程,增加总照射量,才能达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了解了上述癌细胞的“动向”,有利于改进放疗技术,更多的杀伤癌细胞。
放射治疗的基本知识 肿瘤放射治疗学
6.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有不同吗? 有的肿瘤治疗效果好,有的收效不大,皆因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差异。放射敏感性与放疗疗效直接有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来源的组织类型。根据放疗敏感程度,将肿瘤分为几类: 放射治疗敏感的肿瘤淋巴类肿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细胞瘤等。 中度放射敏感的肿瘤如人体各部位的鳞癌、食管癌、鼻咽癌、皮肤癌等。 放射不敏感或敏感性差的肿瘤如大多数的腺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还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如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既往治疗、肿瘤生长部位及形状、有无局部感染、病人营养状况或有无贫血等等。
7.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有那些? 凡是对放射线能起适宜效应的恶性肿瘤,即能达到根治目的或姑息治疗目的者均可做放射治疗。
8.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如何?(一)根治性放疗 根治性放疗指应用放疗方法全部而永久地消灭恶性肿瘤的原发和转移病灶。放疗所给的肿瘤量需要达到根治剂量。对放射线敏感及中度敏感的肿瘤可以用放射治疗根治。在这类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中,放疗也起到主要作用。(二)姑息性放疗 姑息性放疗是指应用放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病灶,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有时将姑息性放疗称为减症放疗,用于下列情况: 止痛如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起的疼痛。 缓解压迫如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等的梗阻。 止血如肺癌或肺转移病灶引起的咯血等。 促进溃疡性癌灶控制如伴有溃疡的大面积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改善生活质量如通过缩小肿瘤或改善症状后使生活质量提高。(三)辅助性放疗 辅助性放疗是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用放疗与手术或化疗综合治疗,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在手术或化疗前后,放疗可以缩小肿瘤或消除潜在的局部转移病灶,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四)肿瘤急症放疗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临床表现为面部水肿,发绀,胸壁静脉及颈静脉怒张,上肢水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休息等。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肿瘤,肺癌占75%~85%,恶性淋巴瘤占11%~15%,转移瘤占7%,良性肿瘤占3%。此时应立即给予放射治疗,缓解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症状缓解后改为常规放疗。 颅内压增高症颅内压增高症会导致脑实质移位,在张力最薄弱的方向形成脑疝,造成病人神经系统致命性损伤而猝死。其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甚至精神不振、昏睡、嗜睡、癫痼发作。放射治疗最适于白血病性脑膜炎及多发性脑转移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的急症治疗。同时使用激素及利尿剂,能够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症发展迅速,一旦截瘫很难恢复正常。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脊髓压迫症的常见原因,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最易转移至脊椎,导致脊髓压迫。95%以上的脊椎转移瘤均在髓外,对不能手术的髓外肿瘤应尽快采取放射治疗,同时也应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促使水肿消退,防止放疗水肿发生。这种快速照射法通常可使多数病人疼痛明显减轻,症状缓解。 骨转移剧痛骨转移的放射治疗的止痛作用既快又好,同时也有延长生存的作用。
9.放疗中放射反应和损伤有哪些? 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已毫无疑问,但也要看到放射反应和损伤的存在。高剂量射线在杀灭癌细胞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病人就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照射剂量不加限制的话,任何肿瘤都可以被消灭,但此时的剂量将大大超过正常细胞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玉石俱焚”的情况,这不是放射治疗的目的。放疗只能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杀死癌细胞的剂量不会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到损伤。放射治疗可以使肿瘤根治。有的肿瘤细胞的放射线致死剂量与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致死或损伤剂量相似,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严重损伤正常组织。主要器官的放射反应及损伤和防治方法:皮肤反应和损伤皮肤早期可发红发痒、疼痛,或红斑、脱皮,护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破溃、渗液,继发感染;晚期皮肤损伤为色素沉着、萎缩、深部纤维化。放疗中应保持照射野洁净,但不要擦洗弄破皮肤。早期反应可适当停照1~2天,—般反应不影响继续治疗。 胃肠系统放射反应和损伤 (1)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多见于颈部及胸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病人,发生在放射治疗7~15天后。临床表现: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可见少量吐血。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时可行对症处理,进软食,禁刺激性食物,疼痛厉害时,饭前可含咽2%利多卡因液。药物治疗,地塞米松0.?5mg,每日3次含化,—般5~7天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不必中断治疗。 (2)急性放射性胃炎:易发生在上腹部放疗时。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生急性放射性胃炎时应避免刺激性食物,服用维生素B,,解痉止吐药可缓解。 (3)急性放射性小肠炎:易发生在腹部照射时,以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疼及腹泻为主,偶有出血、小肠梗阻、穿孔或瘘管形成。放射剂量>500cGy,乙状结肠最易受损伤,可出现腹痛、里急后重及便血等。肛门粘膜及肛门周围皮肤对放射线敏感,易局部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 (4)急性放射性肝炎:肝脏接受放射剂量达3300cGy时,特别是与化疗并用时,易发生急性放射性肝炎。一般发生在放疗后1~2个月,有的潜伏期达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除了恶心、乏力外,可见短时期内肝脏迅速增大,出现大量腹水,有时伴有黄疸.肝功能检查提示肝功能损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限制盐的摄入,给予B族维生素、维生素C,较大剂量的维生素E和肝泰乐等保肝治疗。皮质激素可以试用,但作用尚不肯定。 放射性肺损伤—急性放射性肺炎是危害性较大的并发症。照射剂量3000—4000c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每一位肺部照射的病人都有这种改变,但大多数不产生症状,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步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肺实质的纤维变。肺纤维化发生于照射后6个月左右,逐渐加重,到一年达到最严重的地步。放射性肺炎的形成与照射面积关系大,与剂量及分割、机体因素、个体差异、有无慢性肺疾病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放疗中并用ADM、PYM、VCR等抗癌药及吸烟也易促使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连续数周。其他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等对症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损伤 (1)全脑放疗的急性反应:表现为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给予少量地塞米松可缓解,还可出现疲劳、嗜睡、大脑局灶性坏死。其他慢性损伤表现为记忆力丧失、视觉异常等,无特殊治疗。 (2)放射性脊髓炎;早期损害出现于放疗后数月内,病人低头、屈颈时出现电击样症状,向肢体或背部射,约持续4—8个月,个别达数年。晚期可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伤,多见于脊髓照射剂量≥5000cGy时,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如灼热感或疼痛等,进而出肌无力,呈进行性,终至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截瘫,伴膀胱或肠麻痹。放射性脊髓炎要以预防为主,即给予合理的设野及剂量。急性期可即时给地塞米松,辅以神经营养及扩张血管药等。一般的放射反应是允许的,如皮下组织纤维变,肺照射后纤维变,腹部照射后轻度腹泻,脑照射后记忆力减退及头颈部照射后口干等,但是有些放射损伤,例如放射性截瘫、脑坏死、肺坏死、骨坏死以及肠穿孔等,因为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应严格避免发生。
10.如何实施放疗?(一)制定治疗计划 制定治疗计划的目的,是要在放疗过程中,既要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又要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使治疗个体化。主要包括下列几项: 确定治疗目标根治性治疗应尽可能使放疗达到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也考虑尽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避免出现严重的放射并发症。姑息性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及提高生存质量为主要目的。 选择适当种类及能量的射线,确定放疗机。计算剂量除计算出总剂量外,还要考虑分次剂量和治疗时间。 精确定位主要由X线模拟定位机完成。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已应用于放疗领域,使制定放疗计划方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除了仍要确定治疗目标外,计算剂量可由治疗计划系统(TPS)来完成。TPS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涉及考虑的因素多,为病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保障。TPS从二维(2D)发展到三维(3D),可把放射影像学CT的大量信息输给TPS,实行三维图像重建。TPS的优点使得许多医生能共同决定病人治疗计划的所有步骤。(二)实施治疗计划 由一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放疗医生是治疗计划中最主要的成员,针对病人决定放射线的类型、最适合的治疗剂量,计算治疗次数、时间,制定出病人的治疗计划。放射物理师确定放疗机器工作正常,并确保准确剂量的射线。放疗护士除完成护理工作外,对治疗进行宣教,安排病人的治疗,并教病人处理一些并发症。放射治疗师 为病人实施治疗的具体放疗机操作人员。
11.放疗的发展如何?(一)新放射源的开发和应用 高LET射线的治疗技术是目前放疗物理和技术开发的重点,中子俘获治癌(NCT)技术的进步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是一种对肿瘤放疗的双模式治疗方法,它同时可以把药物和热中子以致死剂量送到肿瘤组织中,由于NCT对肿瘤细胞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中子具有高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和保护正常细胞,因而这种方法最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离子射线疗法,是离子射线靠磁场控制,根据病灶需要调节放射深度与强度,只杀死癌细胞而毫不损伤周围的健康组织和细胞,对于那些肿瘤长在紧贴或靠近脑干及脊髓等要要器官的病人,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质子的质量大大高于电子,不容易与周围的粒子发生作用,可以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在照射的目标上,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可以更精确地杀灭肿瘤。产生质子束进行放疗的回旋加速器,占地面积大,价格昂贵,尚难普及推广。(二)放疗辅助设备与新技术 CT模拟定位系统是将专用于放射治疗定位的螺旋CT、激光定位系统和三维立体治疗计划系统三者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使之成为集影像诊断、图像传送、肿瘤定位和制定治疗计划为一体的肿瘤定位和治疗计划系统。在放疗常规定位和立体定位中可准确勾画出肿瘤的范围和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关系。这是提高放疗精度、减少放射损伤的必要前提。病人首先在螺旋CT下接受扫描,确定肿瘤大小、形状,并定位治疗靶区,然后科技人员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确定肿瘤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优化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保证了合理地制定和调整放疗方案。 适形照射是通过用CT、MRI诊断定位,应用三维立体计划和特制模块、多叶光栏等特殊技术,使高剂量辐射在空间分布上与肿瘤的大小和形状的外轮廓相适应,让肿瘤接受致死性剂量照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这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手术不能切除、采用常规放疗效果不佳的中晚期局部癌瘤(如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肾癌、膀胱癌、宫颈癌以及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等),不仅可提高疗效,减少放射损伤,还可大大缩短放疗时间。因此,这一新技术是今后放疗发展的主流。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系统是新近发展的放射治疗新技术。其基本构造由三大部分所组成:①立体定向系统;②三维治疗计划系统;③直线加速器及准直器系统。若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的投影形状一致,且每个照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率能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束流调节),这样的三维适形放疗(3DCRT)被称为三维调强放疗(IMRI),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开发的最高技术档次的外照射技术。现在临床上的颅脑X刀、γ刀、头体部光子刀都是利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之一—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而产生的。之所以把他们称为“刀”,是因为这种高精度的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可在放射剂量上形成一个围绕病灶的高分布区,而在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急剧下降,由此形成锐性边缘,从而使早期小肿瘤不用开刀而获得外科手术同样的效果,有人形象地称之为γ刀和X刀等。 γ刀(伽马刀):放射源为60Co,201个放射性钴源放置在一个半球形的厚壳内,所产生的γ射线聚焦后能量极高。治疗中病灶中有高剂量的放射线,而周围正常组织中放射线则很少。而这把刀确定颅内病灶靶点在三维空间的坐标位置,是通过立体定向仪来完成的。由于这些脑深部的病灶紧贴在脑部重要的神经、血管及脑干等位置,用γ刀必须使病灶所受的放射剂量在生理安全范围之内,所以影像学定位、放射量计划、高精度操作是治疗成功的保障。γ刀治疗的另一特点是不能立竿见影。放射线所照射的病变辐射效应一般需数月至数年才能显示,故治疗后必须定期复查。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有颅内良性肿瘤,如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和垂体瘤等,占40%,脑内恶性肿瘤及脑转移瘤占10%;另外,常规手术切除不彻底或复发性肿瘤,以及身体情况不宜开颅手术的病人更是γ刀治疗的良好指征。但γ刀不是万能的,选择病例非常严格。大多数颅内占位病变仍离不开手术治疗。 头体部X刀(也叫光子刀):是继头部伽玛刀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立体放射治疗技术。采用高精度立体定位、三维治疗计划与在直线加速器上进行非共面多轨迹旋转照射等技术相结合,使肿瘤病灶受到致死性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少,从而能获得根治肿瘤的效果。因此,体部X刀所具有的适形调强功能好像给手术刀安上了“眼睛”,专切癌瘤。光子刀主要治疗肝、肺、胰腺、盆腔、纵隔等实体恶性肿瘤,对局部病灶的控制全部有效。光子刀对不宜手术、术后复发及组织器官深处局限性转移等肿瘤病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光子刀治疗可使肿瘤缩小,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机会。另外,还发现光子刀治疗还具有止痛效果,伴有剧痛胰腺癌病人在三四次放疗后就止住了疼痛。光子刀治疗具有不开刀、不出血、疗程短、疗效肯定等优点。但它也不是万能的,远处转移同样控制不了。另外,光子刀治疗胃肠道原发肿瘤时不良反应大,所以这类病人不宜接受光子刀治疗。“刀”是放疗中的新式武器,它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战略战术成功地用到了疾病治疗中。(三)其他方面的进步 临床上常用60Co治疗机、直线加速器分别产生的γ射线和X射线与电子线,虽然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放射治疗效果,但从最大程度地杀死肿瘤细胞又最大可能保护正常组织的这一原则来看,还不尽如人意。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方法有: 放射增敏剂及放射保护剂前者应具有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毒性反应及放射敏感性的情况下,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明显提高其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后者应具有在不增加肿瘤对射线抗拒性的前提下,选择性作用于正常组织,明显增加其放射耐受性的作用。增敏剂,包括多种抗癌药物如顺铂、羟基脲等。加温治疗既能破坏肿瘤细胞,又有放射增敏作用。 分次治疗的改进每周5次照射的标准分次放射治疗方法,现已发展到超分割的放射疗法。分割疗法减少每次照射剂量,增加照射次数,从而提高了疗效。近年来,用超分割放射疗法每日进行多次照射,根据放射次数、单次剂量、总量和疗程的不同组成各种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疗效。超分割疗法又可分为超分割分次疗法、快速超分割疗法、快速分次疗法,局部追加放疗及辅助超分割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头部γ刀、CT模拟定位系统、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头体部立体定向固定装置和适形放射、多叶光栏等设备和技术的出现,使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世纪末放射治疗的主要进展是CT模拟定位、三维治疗计划和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包括头部γ刀,头体部X刀)在临床的应用,既提高了放疗精度和疗效,也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未来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综合利用放射治疗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在肿瘤治疗上实现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和低损伤(三高一低)的现代放疗。随着新的肿瘤诊断定位、无创体位固定、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放疗设备等的不断涌现,以及放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在肿瘤的治疗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8655.html

更多阅读

数码相机的基本知识 数码相机基本组成

数码相机的基本知识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数码相机的基本知识——步骤/方法数码相机的基本知识 1、工作原理数码相机是以电子存储设备作为摄像记录载体,通过光学镜头在光圈和快门的控制下,实现在电子存储设备上的曝光,完成被摄影像的记录

傣族舞的基本知识 傣族舞的基本手型

傣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

周易断卦、六爻起课的基本知识 周易八卦六爻

周易起断卦、六爻起课的基本知识一、 周易预测起卦的基本方法(略)  二 起卦析卦(略)三、先后天卦定应期(略)四、周易预测中体卦、用卦的关系及部分断卦  占卜时成卦之后,应把卦分为三种,即本卦、互卦、变卦。再根据动爻区分出体卦、用卦

铁路车站的基本知识 公共和铁路基本知识

第一篇 铁路车站的基本知识第一章 车站线路的种类及线间距离一、车站线路的种类 (参照P5图)车站线路详图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见上图所示。1、正线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或者说,直接与区间连

声明:《放射治疗的基本知识 肿瘤放射治疗学》为网友灬小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