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饼的做法详细介绍 北京茯苓饼做法

茯苓饼的制作材料:

主料:糯米粉200克,茯苓200克

辅料:白砂糖100克

教您茯苓饼怎么做,如何做茯苓饼才好吃

将茯苓磨成细粉,加米粉、白糖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薄饼即可。用法:可经常吃或佐食。

小帖士-健康提示:

效用: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等。

按语:茯苓甘淡,能健脾和中、宁心安神、利水祛湿,自古以来就是食疗保健的佳品。

脾调养药膳

小帖士-食物相克:

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茯苓 (《本经》)

【异名】茯菟(《本经》),茯灵(《史记》),茯蕶(《广雅》),伏苓、伏菟(《唐本草》),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酉阳杂俎》),云苓(《滇海虞衡志》),茯兔(《纲目》),松薯、松木薯,松苓(《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

【植物形态】茯苓常见者为其菌核体。

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

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

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

有特殊臭气。

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

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本菌核的外皮部(茯苓皮)、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赤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茯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

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㈠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㈡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㈢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㈣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

栽培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以立秋后采收的质量最好,过早则影响质量和产量。

加工: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

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

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

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

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

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药材】茯苓个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重量由数两至十斤以上。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常附有泥土。

体重,质坚硬,不易破开;断面不平坦,呈颗粒状或粉状,外层淡棕色或淡红色,内层全部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细腻,并可见裂隙或棕色松根与白色绒状块片嵌镶在中间。

气味无,嚼之粘牙。

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

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有时边缘呈黄棕色。

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

此外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浙江、河北等地亦产。

以云南所产品质较佳,安徽、湖北产量较大。

【化学成分】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

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茯苓煎剂3克或临床常用量对健康人并无利尿作用,犬静脉注射煎剂0.048克/公斤亦不使尿量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很弱,兔口服煎剂(接近临床人的用量)亦不增加尿量。

但有用其醇提取液注射于家兔腹腔,或用水提取物于兔慢性实验,谓有利尿作用,煎剂对切除肾上腺大鼠单用或与去氧皮质酮合用能促进钠排泄,因此茯苓的利尿作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茯苓含钾97.5毫克%,以30%水煎剂计算,含钠0.186毫克/毫升、钾11.2毫克/毫升,故茯苓促进钠排泄与其中含钠量无关(因钠含量太低),而增加钾排泄则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

五苓散在慢性输尿管瘘犬(静脉注射)、健康人及兔(口服煎剂),大鼠口服醇提溶液均表现明显的利尿作用,在犬的实验中可使钠、钾、氯排出增加,但五苓散中主要利尿药物为桂枝、泽泻、白术。

也有报道,五苓散煎剂给大鼠口服,剂量增至1克/100克亦未能证明有利尿作用。

②抗菌作用试管内未发现茯苓有抑菌作用。

乙醇提取物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煎剂则无效。

③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低胃酸。

④其他作用茯苓能降低血糖,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

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炮制】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捞出,闷透后,切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

(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性味】甘淡,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

【归经】入心、脾、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大阴,足大阳、少阳经。

②《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

④《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茯苓的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

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

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

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宜忌】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

恶白敛。

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

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选方】①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

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伤寒论》五苓散) ②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

稀米饮调服之。

(《儒门事亲》) ③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

加生姜汁煎。

(《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④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茯苓饼的做法详细介绍 北京茯苓饼做法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

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

(《百一选方》) ⑧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

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

(《原病式》获苓汤) ⑨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⑩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

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

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局方》威喜丸) ⑾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

米汤调下,日二服。

(《仁斋直指方》) ⑿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

(《证治要诀》) ⒀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

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

每温汤下五十丸。

(《德生堂经验方》) ⒁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纲目》茯苓酒) ⒂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

(《补缺肘后方》)

【名家论述】①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②《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③《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

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④《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

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⑤《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⑥《纲目》:茯苓,《本草》又言利小便,伐肾邪,至东垣、王海藏乃言小便多者能止,涩者能通,同朱砂能秘真元。

而朱丹溪又言阴虚者不宜用,义似相反,何哉?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胺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素问》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观此,则知淡渗之药,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

小便多,其源亦异。

《素问》云,肺气盛则便数而欠,虚则欠咳小便遗数,心虚则少气遗溺,下焦虚则遗溺,胞移热于膀胱则遗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厥阴病则遗溺闭癃。

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其人必气壮脉强,宜用茯苓甘淡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

若夫肺虚、心虚、胞热、厥阴病者,皆虚热也,其人必上热下寒,脉虚而弱,法当用升阳之药,以升水降火。

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脱阳之症,其人必肢冷脉迟,法当用温热之药,峻补其下,交济坎离,二证皆非茯苓辈淡渗之药所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宜用也。

陶弘景始言茯苓赤泻、白补,李杲复分赤入丙丁,白入壬癸,此其发前入之秘者;时珍则谓茯苓、茯神,只当云赤入血分,白入气分,各从其类,如牡丹、芍药之义,不当以丙丁、壬癸分也,若以丙丁,壬癸分,则白茯神不能治心病,赤茯苓不能入膀胱矣。

张元素不分赤白之说,于理欠通。

⑦《本草经疏》:茯苓,其味甘平,性则无毒,入手足少阴,手大阳,足太阴、阳明经,阳中之阴也。

胸胁逆气,邪在手少阴也;忧恚惊邪,皆心气不足也;恐悸者,肾志不足也;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亦手少阴受邪也。

甘能补中,淡而利窍,补中则心脾实,利窍则邪热解,心脾实则忧恚惊邪自止,邪热解则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自除,中焦受湿热,则口发渴,湿在脾,脾气弱则好睡,大腹者,脾土虚不能利水,故腹胀大也。

淋沥者,脾受湿邪,则水道不利也。

膈中痰水水肿,皆缘脾虚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中焦不治,故见斯病,利水实脾,则其证自退矣。

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者,何莫非利水除湿,解热散结之功也。

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补心益脾,白优于赤,通利小肠,专除湿热,赤亦胜白。

⑧《本草正》: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

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

但补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损目,久弱极不相宜。

若以人乳拌晒,乳粉既多,补阴亦妙。

⑨《药品化义》:白茯苓,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淡属土,用补脾阴,土旺生金,兼益肺气。

主治脾胃不和,泄泻腹胀,胸胁逆气,忧思烦满,胎气少安,魂魄惊跳,膈间痰气。

盖甘补则脾脏受益,中气既和,则津液自生,口焦舌于烦渴亦解。

又治下部湿热,淋沥水肿。

便溺黄赤,腰脐不利,停蓄邪水。

盖淡渗则膀胱得养,肾气既旺,则腰脐间血自利,津道流行,益肺于上源,补脾于中部,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通调水道,以输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涩而能利。

⑩《本草求真》:茯苓入四君,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最为利水除湿要药。

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

……且水既去,则小便自开,安有癃闭之虑乎,水去则内湿已消,安有小便多见之谓乎。

故水去则胸膈自宽而结痛烦满不作,水去则津液自生而口苦舌干悉去。

⑾《本经疏证》:夫气以润而行,水以气而运,水停即气阻,气阻则水淤。

茯苓者,纯以气为用,故其治咸以水为事,观于仲景书,其显然可识者,如随气之阻而宣水(茯苓甘草汤);随水之淤而化气(五苓散);气以水而逆,则冠以导水而下气随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水以气而涌,则首以下气而导水为佐(桂枝五味甘草及诸加减汤);水与气并壅于上,则从旁泄而虑伤无过(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戎盐汤、茯苓泽泻汤);气与水偕溢于外,则从内挽而防脱其阳(防己茯苓汤);气外耗则水内迫,故为君于启阳之剂(茯苓四逆汤);气下阻则水中停,故见功于妊娠之疴(桂枝茯苓丸、葵子茯苓散)。

凡此皆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使请者条鬯,浊者自然退听,或从下行,或从外达,是用茯苓之旨,在补不在泄,茯苓之用,在泄不在补矣。

茯苓饼怎么做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关于茯苓饼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中就有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不过这种蜡煎的饼并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于是,后来的饼就越来越薄。

一:

【原料】(1 200只成品) 皮精白面粉1.25公斤 淀粉5公斤 /其中馅料:绵白糖18.75公斤 核桃18.75公斤 蜂蜜9.25公斤 桂花1.25公斤

专用工具 特制茯苓饼烘模一副,即两块圆形铁片,一端有绞链相连,另一端装有钳柄,模直径为13厘米,模内刻有凹形花纹。

制作方法 1.制饼皮:将面粉与淀粉调成糊,稠度比豆浆稍浓点。同时将烘模放在炉上烧热,里面抹点油,用匙勺入面糊少许,马上将模具合拢数秒钟,将面糊压成薄圆片,然后开启模具,取出已烘熟的饼皮。

2.制馅:将蜂蜜与砂糖放在锅里熬溶,并使其蒸发一些水分,增加粘度,然后将切细的核桃仁及桂花放入糖中拌匀即成。

3.成型:取馅40克放在已摊平的饼皮上,在馅料上再覆盖一张皮子即成。成品皮薄如纸,且以馅为主。

注意事项 烘饼皮要快,不能烘焦,要保持雪白色泽,馅不可铺得太满,需留出1厘米左右边缘。

二:

【来源】经验方

【原料】茯苓细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

【制作】上3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

【用法】可经常随量吃。

【功效】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

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等。

炒年糕

48人25人

· 做法:炒口味:家常味难度:初级入门人数:1人份

· 准备时间:5分钟烹饪时间:<10分钟

· 年糕1根,牛里脊肉150克,胡萝卜1/3根,杏鲍菇半个,洋葱1/8个

调料

· 色拉油15毫升,食盐少许,鸡精2克,葱5克,料酒少许,淀粉少许

炒年糕的做法

将年糕切成片,这里考虑到给小孩子吃,所以切的片比较小

将蔬菜都切成与年糕片同样大小厚度的片(另外准备了些同样大小的牛里脊肉片,没有可不加)

将牛肉片单独放小碗里,放上一点点料酒,一点点盐和一点点淀粉,略腌几分钟备用

将锅烧热,锅中倒入适量色拉油(15ML),开大火,先将蔬菜滑炒半分钟分钟,然后倒入年糕片快速翻炒

如果实在觉得很干的话,可以加一点点开水,炒至年糕片变软而粘的时候,倒入浆好的牛肉片,翻炒至牛肉片完全变色,加盐和鸡精调味,撒点葱花,准备出锅

1、菜场卖年糕的地方可以买到南瓜的年糕,没有可不加。蔬菜自由搭配的没有可不加。

2、如果是做给儿童吃的话,油和盐都要少放,味精或者鸡精不要放。

3、年糕容易不消化,所以做给孩子吃的话,请一定要适量食用,每餐不要超过100克。

4、还要提醒的是,年糕容易卡喉咙,小孩子吃的话,必须在大人的监督下

韩式炒年糕

· 做法:炒口味:香辣味难度:初级入门人数:2人份

· 准备时间:5分钟烹饪时间:<15分钟

· 年糕300克,洋葱1个,鱼丸5个,青椒1个

调料

· 甜辣酱(韩式)适

韩式炒年糕的做法

材料集合图:

洋葱切片、青椒切块

准备炒锅,先铺一层洋葱、青椒

再放上鱼丸

鱼丸上铺年糕

三大勺辣酱放在上面,不用翻动

倒一点水,没过食材的一半

放在火上,煮十分钟;不用放油,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味出锅即可

这款炒年糕,香辣爽脆可口,口感层次很丰富。年糕可先用开水焯烫一下,因为年糕本身是熟的,焯烫的时间不要过长,稍稍变软即可,这样更易入味,不会粘锅。

韩式辣酱,最好选择那种韩式甜辣酱,风味更佳。

炒年糕的做法大全

材料:年糕(长条、圆片的都可以),卷心菜,胡萝卜,洋葱,香葱,肉丝。

调料:韩式甜辣酱,白糖(不喜欢太甜的可以省去),少许盐。

辣炒年糕:

做法:

1、将卷心菜,胡萝卜,洋葱,香葱,里脊肉洗净,卷心菜,洋葱,里脊肉分别切丝,胡萝卜切片,香葱切末,将所有材料准备好备用。

2、炒锅倒少许油,烧热后,放入洋葱丝炒香,然后放入胡萝卜片,再在锅的中央放入肉丝,待肉丝大致变色后,倒入适量的清水,这时放入卷心菜,烧开,然后放入甜辣酱,需要的话再放入些白糖和盐,搅匀,继续煮开,放入年糕片,待汤汁浓稠后即可收汁出锅。

辣白菜原料炒年糕:

辣白菜适量、年糕300克。

做法:

1、辣白菜适量;

2、切片年糕300克;

3、水烧开放入年糕焯软后捞出;

4、锅里油烧热;

5、放入辣白菜煸炒一会;

6、放入年糕一起煸炒,不要让年糕粘在一起;

7、倒入适量的清水,煮一会;

8、煮到汤汁收到只剩一点就关火盛盘即可。

韩式炒年糕的制作材料:

主料:年糕12片,甜不辣或竹轮8个,开水240cc,白芝麻2小匙。 酱料:韩式辣椒酱4小匙,砂糖8小匙,洋葱1/4颗(切丝),葱1根(切段),高丽菜1碗(切成小方块)。

韩式炒年糕的特色:

甜甜辣辣的炒年糕,是韩国年轻人的最爱。比较特别的是,韩国年糕不用油炒,而是利用水煮方式,让年糕饱吸酱料,搭配脆脆的青菜,口感层次很丰富。

教您韩式炒年糕怎么做,如何做韩式炒年糕才好吃

1.将开水240cc、调味料及年糕放入锅中。

2.开火煮至水少掉1/3后,放入甜不辣再拌炒。

3.待水减少到1/2时,熄火,放入洋葱、葱及高丽菜拌拌即可。食用时撒上芝麻。

贴士:蔬菜最后放,可以保持鲜脆。

心肌缺血的治疗

一般来说通过中药(尽量避免吃西药或西药应急用)是可以控制和缓解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要终身服药.百分百治愈是不可能的.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饮食,六个字,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治疗心肌缺血的中成药

家庭常用治疗心肌缺血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

丹参片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黏度和血凝等作用.适用于血瘀症的胸痹病人.

复方丹参片 :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缺血心肌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片剂和滴丸两种.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 ,也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

麝香保心丸 :由麝香,苏合香酯,牛黄,肉桂,蟾酥,冰片,人参提取物等组成.具有抑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上升 ,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抑制动脉内膜增生 ,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 ,起效迅速 ,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 ,或用于预防或减轻心绞痛发作.

地奥心血康 :由特有的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体总皂甙精制而成.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作用.尤适用于胸闷为主的病人或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心动过缓者慎用.

意见建议:

心可舒 :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等组成.有改善心肌缺血和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病人.

冠脉宁 :由丹参,当归,红花,血竭,鸡血藤,延胡索,桃仁,何首乌,黄精等组成.有增加冠脉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黏度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孕妇忌用.

通心络 :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组成.有增加冠脉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 ,调节血脂 ,降低血黏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并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

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生活护理:

诺迪康 :为藏药 (圣地红景天 ).有改善心肌缺血 ,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

银杏叶制剂 :(百路达,斯泰隆,脑恩,天保宁,杏灵颗粒 )为银杏叶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 ,能改善心肌缺血 ,降低血黏度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病人.以上药物具体服用方法见说明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8703.html

更多阅读

酥软司康饼的做法 精 英式司康饼的做法

味道干香酥软,做早餐或当点心都非常不错。最重要的是,制作起来非常简单,既使是新手上路,也绝无闪失!爱上司康,除了它的美味外,主要原因是做起来非常简单,它不像面包那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口感也非常不错。如果你是初试身手,不妨从司

长江三峡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 长江三峡的特点

长江三峡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简介长江三峡是我们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她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长江三峡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长江三

玉米饼怎么做 南瓜饼的做法

玉米饼怎么做——简介玉米饼的做法类似酒酿饼,不放油,利用水蒸气使玉米饼发起来,做出来的玉米饼表面软软的,饼底脆脆的,加上里面甜玉米粒又甜又嫩吃起来很香而且不用担心发胖,不过一定要趁热吃,否则饼底变软口味就打折扣了。玉米饼怎么做

最详细的东北焖子的做法——附炒焖子吃法 侯家炒焖子

最详细的东北焖子的做法——附炒焖子吃法——简介偶是大连的,炒焖子也算是当地的一种小吃,其实焖子这东西我们自己在家也是可以做的,方法也比较简单。最详细的东北焖子的做法——附炒焖子吃法——食材地瓜淀粉 500g水 2000克最详细的

声明:《茯苓饼的做法详细介绍 北京茯苓饼做法》为网友無際人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