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大金刚拳 少林大金刚拳七

少林大金刚拳图文解析 秦庆丰(整理)

预备势

动作说明:

身体自然、端正站立,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分别贴靠于腿外侧,掌指朝下;目视正前方(图1)。



技术要求:

①全身放松,两腿用力靠拢,头颈正直,沉肩收腹,立腰挺胸,唇合齿扣,舌抵上颚,下颏内收。

②思想集中,做到安静、端庄、稳固、沉实。最好做一次深呼吸,调整后再进行动作。

第一段

1、正身拱立势(并步推拳)

动作说明:

①两手臂外旋由体侧同时平行上举,肘部微沉,两手呈八字掌,抬至与肩平,眼随势看左手(图2)



②接上动,上体略右转,两臂略屈肘向上、向内、向下同时成弧形经面前平行屈肘落至右肩前,两手合拳相抱,右掌变拳,左手变柳叶掌,以掌根部按右拳面,两手心朝前,眼随势看左掌至右肩前(图3)。

③接上动,两手前推至体前正中,上体随之左转朝前,两手平行前推与肩平,两臂略屈肘,两手心仍朝前,目视前方(图4、附图④)。



技术要点:

①两臂同时抬起呈立圆屈肘降至右肩前,与上体转动配合要协调、自然,手臂保持放松。

②两手胸前“抱拳”前推时,动作要轻缓,眼随视前方呈注目“拳礼”。

2、捧月归山势(旋腕开步双抱拳)

动作说明:

接上动,两手变八字掌于体前外旋腕,呈掌心朝上时,动作不停,两掌同时变拳屈肘收至腰间;同时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两脚平行,脚尖朝前,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二倍,目视前下方(图5)。



技术要点:

①两手外旋掌时要圆活、自然,两掌呈掌心朝上时,高与肩平,两掌间距约一拳距离。

②两拳收至腰间与左横跨步同时完成,要做到迅速有力、短促敏捷、沉肩立腰、挺膝收腹。

3、青龙探爪势(原地双下冲拳挑岸)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拳同时由腰间向体前下方冲出,两肘挺直,拳心朝下,两拳间距约20厘米,与腰腹同高,力达拳面,目视前下方(图6)。



②接上动,两拳同时变柳叶掌,向体前平行抖腕挑起,高与肩平,掌指朝上,小拇指一侧(掌外缘)朝前,腕部屈立约90°,力达腕部,两掌间距不变,目视正前方(图7)。不得晃动,要做到沉肩立腰,宜配合呼气。

②双挑掌应以腕为轴,发崩、挑之劲,同时应做到沉肩屈肘,背部后撑,并保持头颈、腰身正直。

实战用法:

此动结合上动冲拳配合使用。挑掌要单、双手相机运用,如敌发拳、腿攻击时,可速以挑掌将其避开的同时,速发下冲拳,近身攻击敌之腹腔,同时发力要猛重、准确。

4、风云入寂势(双掌下按)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掌同时变拳,屈肘外旋向内合抱,拳心朝内,两肘垂正,两拳高与眼平,间距约一拳距离,力达拳轮一侧小臂,目视前方(图8)。

②接上动,两腿屈膝半蹲,两拳变掌(柳叶掌)随势向内、向下以掌背部拍击于大腿上面,两掌心朝上,掌指相对,目视前下方(图9)。

③上动不停,两臂同时变八字掌,分g,j成弧形向体两侧抬起,随势向上、向内屈肘合拢至头顶上方,掌心朝下,掌指相对(间距约5厘米),腕部内屈,目视正前方(图10)。

④上动不停,两掌继续由头顶经面前向下按至腹前,腕部随之略沉,掌心均朝下,掌指相对,间距约5厘米,掌腕部向下屈按,两肘略屈,两腿随势立起,膝部挺直,目视正前方(图11)。



技术要点:

①两掌由体前向下拍击大腿要迅速有力(响亮)。拳臂屈肘内合,意在有效防守。

②两臂成弧形摆动时要轻缓柔和,至头顶上方时(百会穴)可略做停顿。

③双掌于体前下按时,腿部随势挺直,要做到稳重、协调,掌心内含;形成上、下对撑时,头颈部要上顶中正、沉肩立腰,敛臀收腹。

④“调息、静神”动作,可配合两臂展开时吸气,双掌下按时配合呼气。

5、玉柱撑天势(左提膝双项肘)

动作说明:

接上动,两掌同时变拳,屈肘向上向两侧平行顶出,高与肩平,力达肘端;两拳心朝下,置于两肩前;同时左腿迅速提膝,右腿挺直,目视正前方(图12)。



技术要点:

①双侧平顶肘要迅速、有力,与左提膝动作同时完成。

②右腿独立平衡时要稳固,身体端正,下颏内收,沉肩立腰,劲力均衡。

实战用法:

当被多人近身围住时,看准位置,利用战机突发顶膝,撞击前敌之要害同时,果断以双侧顶肘动作突袭体侧之敌,以利下一步攻击动作的实施。

6、双友出洞势(马步前侧双冲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左脚向左侧落步,脚尖朝前,两腿随势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拳臂屈肘外旋置于体前,拳心朝内,两臂肘垂正,间距约一拳距离,力达拳轮一侧,目视前方(图13)。

②接上动,马步不变,两拳臂向前、向下、向内迅速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力达拳背,目视右侧(图14)。



③接上动,两拳同时由腰间向体前冲出,肘部挺直,拳心朝下与肩同高,相距约两拳,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15)。

④接上动,两拳由体前迅速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头随势左转,目视左侧(图16)。



⑤接上动,两拳同时由腰间向体两侧平行冲出,拳心朝下,高与肩平,两肘挺直,力达拳面;头随势右转,目视右拳(图17)。



技术要点:

①马步双冲拳动作要迅速、有力、果断,节奏清楚、方法准确;马步要稳固扎实、头正身直、下颏内收、沉肩立腰、展膝收臀、劲力均衡。

②冲拳与转头动作要协调一致,完成发力时,腰背要须展撑立。

实战用法:

①当敌攻击我身体中部时,我速有效防御的同时用双拳背及前臂部猛力向下劈砸敌之拳、腿,随势向前冲拳,攻敌之面部,即防御反击。

②前、侧冲拳属于掌备型攻击型拳法,因此在练习此拳过程中,可反复训练此拳法的劲力、速度、协调、反应和攻击意识;以有效修正不良姿态和错误劲力定型,是较为理想的基本功拳法练习之一。

7、霸王举鼎势(马步双栽拳撞击)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拳臂面同时外旋,屈肘向内合把(格挡),置于体前,拳心朝内,高与眼平,臂肘垂正,两拳间一拳距离,力达拳轮一侧,目视正前方(图18)。



②接上动,两拳同时向内屈肘内扣,成弧形经体前向下用力挺肘栽拳,力达拳面,拳心朝后,分别置于胯侧,头随势左转,目视左侧(图19)。

③接上动,两拳同时外旋向上屈肘撞拳,并用力上顶(缓速,略带震抖劲)至体侧,力达拳面,两拳面上,拳心朝内,高与眼平,目视右拳(图20)。



技术要点:

①两臂下栽拳时要迅速有力,先慢后快,做到头正身直,肩沉稳固。

②双拳由胯侧徐徐缓慢上撞时,拳臂部要高度紧张,微微发出抖动劲力,并力达拳面。

实战用法:

①当敌拧住我手臂时,将臂用力内旋下栽,以解脱敌抓、抱之危。

②在上述动作完成的瞬间,突发撞拳,猛击敌之下颏、腹腔之要害。

8、金刚抖威势(左提膝架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拳同时变八字掌向内、向下经体前向腿部拍击,力达掌背;两掌分别置于两大腿上,掌心朝上,掌指相对,目视双掌(图21)。



②上动不停,右脚向左内侧上半步,屈膝震脚后,挺膝直立,左腿随势迅速提膝,置于体前,小腿内收,脚面挺直,与腰同高,身体略左转;右掌同时向右、向后、向上成弧形摆至头上,肘部略屈,并抓握成拳,拳眼朝下,力达拳面。左掌同时向左、向上,向内屈肘成弧形回环下压,变拳下栽置于左膝端上,拳心朝外,目视左前方(图22)。



(图22)

技术要点:

①双掌同时拍击大腿时要迅速、响亮,做到沉肩屈肘,劲力下沉。

②双手成弧形前后运动时,要协调自然,与提膝动作同时完成。

③提膝动作平衡要稳固沉实,做到展臂立腰、头颈正直,下颏内收,配合眼神的变化,突出其“威武坚刚”之势。

实战用法:

当敌抓我衣领时,速以左手用力控压敌腕部,使其不易逃脱并感觉手腕被控疼痛,同时突发撞膝,顶击敌之裆部,敌必躲闪收腹前倾,此时左手重拳从上而下,猛击敌之头部(面部、侧颈部),使敌遭受重击。

少林大金刚拳法图文解析(二)

秦庆丰整理

九、黑虎掏心势(上步撞冲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左脚向体前落步,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右拳由头上方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拳随势变柳叶掌向体前撩起,置头前高与眼平,腕部横屈,掌心朝前下方,力达掌外缘;上体顺势略前倾;目视左掌(图23)。





②上动不停,身体略向左转,右腿随势向体前上一大步,左脚跟顺势内旋约90°,两腿随之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同时屈肘由腰间向体右侧上方成弧型撞拳(上勾拳),拳面朝上,高与眼平,拳心朝内,力达拳面;左掌同时内收,屈肘以掌指根部拍按右肘窝处,掌心朝下,左臂屈肘横置胸前;目视右拳(图24)(附图24)



③接上动,身体略右转,左腿蹬直,两脚跟随势略作调整(小幅度内外旋)成右弓步,上体微有前倾,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右拳随势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掌变拳,由胸前向体前平行冲出,成立拳高与肩平,拳眼朝上,肘部微沉,力达拳面;目视左拳(图25)

④接上动,身体略左转,两脚跟随势略作调整,平行扣足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顺势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右拳同时由腰间向体右侧冲拳,肘部略沉,拳眼朝上成立拳,高与肩平,力达拳面;目视右拳(图26)



技术要点:

①上步右上撞拳要迅速、敏捷、有力,右脚上步瞬间落地时,应用脚掌用力震踏拧旋扣足,马步与撞拳左手拍掌动作同时完成;右上勾拳时,拳臂部要适度紧张,肩、肘下垂,保持立腰、颈挺、拳腕平直,右拳与头部相距约35—40厘米,肘部夹角约90°;左掌击拍肘窝时,要用力、响亮。

②左、右弓步、马步互换冲拳时,变换转动要迅速、准确,要做到步型标准、重心稳实,冲拳动作与步型同时完成,要做到送肩拧腰、劲力顺达、下颏内收、展背顺肩、收臀开胯、膝稳足扣。

③身体腰胯的转动要协调迅速,左右冲拳的位置要准确,争取做到拳位、鼻端与脚位上下垂正,同时注意出拳瞬间的“拧转”,以增加冲拳的劲力发挥,同时肘部不可完全挺直。

实战用法

①当对手右直拳攻击我面部时,我速以左掌撩架其拳臂的瞬间,以近身撞拳(上勾拳)猛击敌之腹腔或下颏,由于是右手重拳反击,往往其效果十分明显。

②当对手左直拳攻击我头部时,我仍可以用左掌撩架其拳臂的瞬间,迅速近身以右撞拳猛击敌之侧肋部或腰肾部,其攻击效果仍十分明显。

③以右手撞拳攻击敌要害的同时,顺势可配合左、右直拳连击对手的头部或上体。

10、翻身钻林势(翻身震脚撩冲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右腿伸直成左弓步;上体略前俯,左拳不动;右拳经体前向下、向左侧撩起,置体左侧一方,拳心朝内;目视右拳(图27)



②上动不停,右脚向内收回的同时成横向脚位提起置于身前,同时身体立起右转,左拳不动,右拳随势成弧型沿体前向上、向右、向下屈肘翻砸,置于体前高与肩平,拳心朝上,力达拳背;上体略有前倾,目视右拳(图28)



③上动不停,右脚成横向落步震脚,左脚同时提起向体前上一大步,两脚扣足屈膝半蹲成马步;身体顺势右转,右拳动作不停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拳随势内旋由腰间屈肘向上提起,经左耳侧向体前、向下劈拳,拳眼朝上,力达拳轮。上体略有前倾,目视左拳。(图29)

④上动不停,上体略右转,左拳动作不停,随势向下、经体前向右屈肘内收,斜置于体右胯侧,拳心斜朝上方;右拳顺势变柳叶掌,向上屈肘、屈腕推置左肩前,高与肩平,掌心朝左,掌指朝上;目视左拳。(图30)

⑤上动不停,上体略左转,左拳由右胯侧内旋随势经体前向体左侧撩拳,置于左胯侧,拳心朝后,力达拳轮;右掌位置不变,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目视左拳。(图31)

⑥接上动,身体左转,两脚后跟同时向右后撑移,右膝挺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左拳随之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右掌变拳,由左胸前向前冲拳,高与肩平,拳眼朝上,力达拳面;目视右拳。(图32)



⑦接上动,右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拳同时由腰间向前冲拳,高与肩平,拳眼朝上,力达拳面;目视左拳。(图33)

技术要点

①翻身震脚劈拳要转动迅速、翻身灵活、沉实有力;两臂屈肘相继以前臂、拳背、拳轮为力点,成立圆由左向右、由上至下成弧形抡劈,身体随势翻转180°,同时配合右腿屈膝震脚,以腰身的翻转惯性以助两·臂的压砸和抡劈劲力的发挥;整个动作中间要连贯、沉顺、完整,做到起动迅速,手脚配合协调一致、快捷准确。

②翻身的砸压与下劈动作之间不可停顿,在日常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右脚(震脚)和右拳(翻砸)动作同时完成;做到配合紧密,重心稳实。

③左弓步连冲拳要打出迅疾的“寸劲”,要做到沉肩、沉肘、立拳、挺腕,上体略有前倾,重心稳定。上述的连续性压砸、抡劈、撩拳、连续冲拳的动作过程,肘部均要略屈、垂正,不偏不倚,击点均在同一垂线上,动作节奏要清晰、准确。

实战用法

①翻身震脚劈拳在实战运用中颇为常见,运用时一般针对背后来敌的突袭。如敌从身后击我头部,或抓、抱我颈部时,我速转向以右臂向下翻砸敌之拳臂,使其进攻失效的同时,以左拳由上至下猛力劈拳,攻敌之面部,使敌遭受突然重击。为防备敌从后突袭或控制、搂抱我腿部,应顺势配合以右腿上撞、下磕的猛烈动作破敌之企图。

②当反击第一阶段动作完成后,应速以快速的撩拳击敌裆部或腹腔;当敌忙于下防护时,我速以连击拳猛击敌之头部或上体的要害部位。

11、力斩残根势(左丁步截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内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着地,两腿屈膝下蹲成左虚步,上体略有前倾;右拳不动,左拳变柳叶掌,由体前略屈肘向内、向下、向左后方格撩,置于体左右侧,与胯同高,掌心朝外,掌指朝前,力达掌外缘;身体重心落至右腿;目视左前方。(图34)



②接上动,身体重心前移,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右腿挺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左掌随势由体左后侧向前上方撩起,高与眼平,肘、腕横屈,掌外缘朝上,力达掌外缘;上体略有前倾,目视左掌(图35)



③接上动,身体重心前移,左脚跟内旋90°,身体随势左转,右脚同时向前迈出一大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顺势由腰间向体前成弧型屈肘撞拳,高与眼平,拳心朝内,力达拳面;左掌随之压掌内收,置于右臂肘窝处,掌心朝下,目视右拳。(图36)



技术要点

①左掌退步格撩动作要灵活、快捷,成弧形外撩、截掌,与左虚步同时完成。

②上步撩掌、撞拳要迅速、连贯、沉实、有力;步型的变换要灵敏、协调、稳定、准确;左手左脚、右手右脚动作依次快捷同时完成。

实战用法

①当对手使用侧撩拳或中、低型腿法进攻时,我速后撤,同时以左

截掌格击、外撩其拳腿,使其进攻受挫;但使用此方法注意截击、格撩动作时,要顺其力向下、向外、向后“化劲”防御,同时要准确果断、有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迅速使用截击手段,利用掌外缘迅速“断切”敌之拳腕、脚面、脚腕或“迎面骨”等位置,使其产生剧痛,而丧失攻击能力。

②当对手反击我头部时,我速上步撩架(斜向化劲)开敌手的同时,速近身以右撞拳,猛击敌之腹腔、侧肋或下颏部位。

③左掌撩架后,如果敌迅速反应而以连击动作反击我时,此时左掌应近身果断回防或有效控制敌拳进攻,采取撞拳(即上勾拳)重击敌之要害;当然在实战中,应根据战机和条件的变化,选择技术的最佳方案果断处置;关于步型、高度、拳位、姿势等要求,也应作适宜的临战变化。

12、黑风贯日势(上步横擂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重心后移,上体略向右转,随势右脚内收,置于左脚内侧,脚尖着地,上体略前倾,身体重心落至左腿成右虚步;右拳同时向下、向内屈肘沉压至腹前,拳心朝上,力达拳背;左掌顺势前移,扶按右腕部,掌心朝下,掌指朝右;目视右拳。(图37)



②上动不停,右脚随势向前迈出一大步,左腿挺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右拳顺势由腹前向右前方成弧形横擂拳击出,至头前方,高与眼平,与头相距约35~40厘米,拳位成45度斜角,拳心斜朝内侧,腕部挺直,力达拳面;左掌同时由腹前向左前方成弧形横击,击拍(迎击)右拳腕,力达掌指根部;两臂平行屈肘置头前,拳位右拳(图38)

技术要点

①撞拳(上勾拳)与横擂拳(侧勾拳)动作之间要连贯、迅速、有力。

②撞拳-沉压-横擂拳过程中,肘部始终屈臂沉肘,做到灵活、短促、展背、顺肩、垂肘、拳紧,与步法变化协调一致;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左掌在合击、拍按右拳腕时要准确、有力(击响),给右拳臂以充分的阻力。

③左、右防、攻动作,均成弧形相对运动,与右弓步动作同时完成。

实战用法

①当以右上勾拳猛袭对后腹部后,就采取迅速破解或回防动作,以顺势向下控压、猛砸敌反击或防护之手,并速发右侧横擂拳,重击敌之头部。

②左掌横向拍击右拳腕这一动作,在具体实战运用中十分重要;它是以迅速果断的左掌防护或“拍击”敌反击之拳臂的瞬间,突发右横擂拳,近身“迎击”或“还击”对手头部或上体有效部位,这一战术的运用左近身搏斗中十分有效。

13、青龙探爪势(跟步反臂右冲拳)

动作说明

1接上动,身体向左转,随之两脚跟右旋调整,右腿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上体随势前顷;右拳变柳叶掌,顺势由体前向下、向内、向体左侧撩掌,置于体左前下方,高与膝平,“虎口”朝上成立掌,肘部微屈;左掌同时下移至右腋下,掌心朝下紧贴右臂,目视右拳。(图39)



②接上动,身体重心上提右转,随势左腿挺直,右腿同时屈膝内收提起置于体前,脚外旋成横向脚位;右掌顺势变八字掌,由体前下方呈弧形立圆向上、向体右侧抡劈盖掌,掌心朝下“虎口”朝前,屈肘置于体前,力达掌外缘;左掌随之变拳经体前上提,屈肘置于头左侧耳旁,拳眼朝下,拳心朝外;目视右掌。(图40)





③上动不停,身体右转,右脚步落地成横向脚位(震脚),左腿提起随势向前上步,脚尖略朝前,两腿屈膝半蹲成四六步,身体重心落至两腿之间;左拳不停,顺势由左耳侧向前、向下成弧形立圆劈拳,置体前左膝内侧,肘部略屈,拳眼朝上成立拳,力达拳轮;右掌屈肘上提置于左肩前成护掌,掌指朝上与肩平,掌心朝左前方;目视左拳。(图41)

④接上动,身体重心前移略左转,右腿随势上步成跟步姿势,脚后跟抬起,脚端朝前(膝关节不可触及地面);左脚位置不变,身体重心落至两腿之间;右掌同时变拳,由胸前向体前内旋冲出,拳眼朝下,拳轮朝上,力达拳面,高与眼平;左拳随之变柳叶掌,屈肘上移,置于右肩前成护掌,掌指朝上,掌心朝前;上体顺势略前倾,目视右拳。(图42)(附图42)



技术要点

①翻身震脚搌掌、劈拳动作,要连贯、迅疾、突变、准确、稳实;右掌右脚同时到位,左拳左脚同时到位;两臂抡劈动作均略屈肘、顺肩进行。

②跟步冲拳时,两脚位前后距离约等于本人脚长的两倍,横向距离约等于本人的脚长,左脚端内扣约15’度,右脚掌向后蹬地,要做到膝正劲正、重心平稳;右冲拳的动作成180’内旋,配合腰胯的拧转冲出,做到展背顺肩,沉肩拧臂,送腰沉胯,含胸收腹,劲力猛透。

实战用法

①翻身劈、砸拳在实战运用中,常用于回身反击,当对手突然袭我后部时,我速翻身“震脚”(有利于重心的沉实,增加翻身向下攻击动作的猛烈性),以右掌劈、据的动作控制,在破坏敌之进攻的同时,速以左拳猛烈的下劈动作攻击敌之肩颈、面部。

②采取上述反击动作时,乘敌忙于招架防御,速发右冲拳,以“下潜”的低动作突袭敌之腹腔或咽喉部位,使敌遭受连续重击。

14.黑风贯日(势左上步撞擂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向右转,随势左脚向前上半步,右脚随之跟进,两脚端内扣平行,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掌顺势变拳,屈肘由胸前向体左前上方撞拳,高与眼平,拳心朝内,力达拳面;右拳同时变柳叶掌,屈肘内收,向下拍按左肘弯处,掌心朝下,腕部成横屈,掌指朝后,力达掌心;目视左拳(图43)。



②接上动,上体略前倾,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势内收,脚端着地,成左虚步姿势;左拳随之屈肘下沉,收至腹前,拳心朝上,正对鼻端,右掌不变;目视左拳(图44)。

③上动不停,左脚向体前上一大步,屈膝半蹲,右腿随势挺直成左弓步;左拳顺势由腹前屈肘向左、向上、向前成弧形侧击,成左侧横擂拳,高与眼平,拳心斜朝内,腕部挺直,力达拳面;左掌同时由腹前分开向右、向上、向前成弧形合抱,屈肘向左迎击左拳臂(左前臂处),力达掌心;目视左拳(图45)。



技术要点

①由(图42)向前做侧身撞拳时,左脚上步应以脚前掌着地后并迅速脚跟外旋成扣足,要做到有力、快捷,上步抬脚时不宜过高,马步与左撞拳同时完成。

②侧身左撞拳时,左拳臂要垂正,正对鼻端;右臂屈肘横置于胸前,肘部不得下垂,要做到沉肩涵胸、肘腕外撑。

③左弓步横擂拳时,左拳背要有下沉劈砸的意思,经腹前腰侧迅速向体前上方屈臂横击,与左弓步动作同时完成。

实战用法

①当(图42)下潜突袭敌腹腔下部时,应迅速配合上步近身,以侧身撞拳(即现上勾拳)猛击敌之下颏部;同时右掌防护,以防备敌拳、肘、膝部的即时反击。

②撞拳攻击时,如遇其阻挡,应速近身防御(右掌)的同时,突发横擂拳(即现侧勾拳),重击敌之头部或侧颈部;这种上下配合、单侧连击的攻击手段,往往在近身战术攻击中,使敌遭受意想不到的突然袭击,而重创敌人。

15.穿林八洞势 (丁步格肘冲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上体略有右转,左脚随势内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两腿屈膝半蹲成左丁步;左拳同时外旋,屈肘沿体前向体右侧横格至体前,高与眼平,肘端下垂,拳心朝内,与头部相距约20厘米;右掌随之变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左侧(图46)。



②接上动,身体向左转,随之左脚向体前上半步,成横向脚位;右脚随势向体前上一大步,脚端略内扣(约15°),两腿屈膝半蹲成四六步姿势(左六右四的重心分配);左臂顺势由体前向下、向前、向上成弧形上撩,置于左眉侧,拳心朝内,拳心与左眉端相距约5厘米,右拳由腰间同时向体前冲出,肘部微屈,高与肩平,力达拳面;目视右拳(图47)。



技术要点

①丁步格肘动作,左拳臂要垂肘、平行、拧转运动,力达前臂外侧,与左丁步动作同时完成。做到身正收臀、沉肩拧腰、重心稳实,由弓步转入丁步动作时,动作要平稳,中间不宜起伏。

②上步撩格、冲拳动作要做到左手左脚、右手右脚同时完成,中间过程要连贯、迅速、平稳、敏捷、协调、有力;右冲拳位置与鼻端、右脚位上下成一垂线,做到含胸收腹、下颏内收,合裆扣膝,送肩展背,立腰收臀、劲力完整。

③四六步基本步型为两脚间前后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三倍,重心比重为前四后六,两腿屈膝半蹲,比马步姿势略高;后脚自然内扣,前脚略内扣15°,两脚基本成斜向平行。

实战用法

①丁步格肘为防护性动作,当对手用直拳、顶肘或高腿进攻时,速以转动性屈肘格臂动作将其格开、化解,以利于转入下一步防御反击。

②当对手以直拳、回身抽拳、侧向横勾拳或高腿进攻时,应速以左肘屈臂格撩有效防守的同时,速疾近身,以快速的右直拳重击对手头部,这一防守还击动作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时间差”。

16.怀中抱月势

(左提膝双峰贯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右脚略外展,随势左脚向体前迈出一大步,右腿随之挺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左、右两拳同时外旋屈肘下砸,两拳平行置于腹前,拳心朝上,两拳轮相距约10厘米,力达拳背;上体略前倾,目视两拳(图48)。

②上动不停,上体直立,左腿挺直,右腿向体前提膝,脚面绷直;两拳随势屈肘分别从腹前分开,向体两侧、向上、向前成弧形横擂拳,置头前与眼同高,两拳心呈斜向朝内,中间相距约10厘米,力达拳面;目视两拳间(图49)。

技术要点

①双拳同时向体前下方砸拳时,用力要均衡,与左弓步同时完成。

②两拳成弧形合抱贯击时,要注意双臂灵活有力、立腰撑背、肩肘沉顺、腋下含空、立腰合胯、收腹含胸、重心稳实、协调完整。

实战用法

①双拳下砸动作主要是防御对手运用下直拳和腿部、膝部中路进攻时所采用的近身防守动作。双拳下砸防御要做到准确、快速、有力,以拳背指骨处为力点,猛袭对方拳腿。

②在实战运用时,也可配合上述防守动作,采取迅猛的前撞膝,同时,以侧向的横摆拳突然猛击对手头部(侧耳、太阳穴及侧颈部)。同时注意两肘臂对上体部位的有效防护。

17.双龙出洞势

(弓步双冲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右腿屈膝震脚落地,脚端外展约45°;左腿同时提起,脚部扣于右膝窝处,身体略前倾,重心落于右腿;双拳同时屈肘外旋由体前成弧形向下、向内下砸,收至腹前,拳心朝上,力达拳背指骨,目视两拳间(图50)。

②上动不停,左脚向体前上一大步,右腿挺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两拳动作不停,由腹前内收贴近腹部时,同时内旋向体前冲出,拳高与肩平,两拳心朝下,平行相距约15厘米,力达拳面;目视两拳间(图51)。

技术要点

①双拳下砸与右震脚动作同时完成;双冲拳与左弓步动作同时完成。

②翻拳下砸动作时要做到圆活自如、劲坚力沉、协调自然。

少林大金刚拳 少林大金刚拳七
③双冲拳平行击出时要做到迅疾顺达、肩沉背撑,鼻端位于两拳正中。

实战用法

此动为防守反击动作。当对手正面进攻时,速以两拳翻砸敌之拳臂(即腕部区域)、腿足(即小腿腕部或脚面部位)的同时,顺势近身上步攻敌之胸肋部或下颏部。

18.金刚踏云势 (上步右截腿)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上体微后转,双拳同时变八字掌;左掌随势外旋,略屈肘,掌心朝上,掌指朝前置于体前,高与眼平;右掌同时内旋,屈肘内收置于头右侧,掌心朝外,掌指朝前,高与眼平;目视左掌(图52)。

②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前移,左、右两掌屈肘分别同时沿体前向上、向右、向下、向左成旋腕弧形摆动,左掌置于左腰侧,掌心朝下,虎口朝前;右掌置于体前,掌心朝下,掌指朝左;随之身体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提起,置于左膝内侧,脚部外旋勾起成横向脚位;身体重心落至左腿,目视右掌(图53)。

③上动不停,上体略右转,左掌外旋,变拳由腰间向体前右上方屈肘撞拳,置体前高与眼平,拳心朝内,力达拳面,正对鼻端;右掌同时由体前外旋腕屈肘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右腿随势挺直向体前左下方用力踩腿,成横向脚位力达掌心,离地高约30厘米;身体重心顺势后移,重心落至左腿;目视左拳(图54)。

技术要点

①双掌在体前成圆弧形摆动,要自然圆活。练习时其运动速度可稍慢一些,动作要连贯柔和,肩臂随腰胯而动,做到指腕圆活、肩肘沉顺;两手成等距离(两掌间约距30厘米)成圆形摆动时,幅度要适中,其运行轨迹在拳法练时,可成横向“S”型动转,这一点在实战运用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②左手撞拳与右下踩腿动作同时完成,要做到,左拳、鼻端、右脚三点位置上下成一垂线,上体略向右后侧倾,以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固和斜向用力的顺达。

③撞拳、踩腿用力要短促、沉实、快捷,要注意沉肩顺胯、协调舒展、节奏分明、劲力完整。

实战用法

双掌的圆形摆动意在控制对手的身体平衡和劲力转移,是摔法中重要的导向与牵引。实战中,如对手从正面抓抱我时,我应以双手顺势抓握对手相应有效部位,如:臂部(即“小袖”部位)、前胸(即“偏门”部位)、衣领(即“大领”部位)等位置,将其向右,然后向左“牵带”,对手一般均以相反的用力方向予以抗衡或解脱,此时我应突然发力,顺其身体拧转及用力方向将其向右翻拧,此时我右手向下用力向腰间牵引,左手同时将其用力上拧,形成向心力,构成对手重心侧倾,随势右脚迅速发出截腿,截踢对手小腿(胫骨处)或脚踝部,形成侧向杠杆力,使其立失重心,将对手踢翻倒地。此动往往将对手在瞬间双脚摔离地面后而重摔倒地,属拳术摔法中的“快跤”。

少林大金刚拳图文解析(续五)

(作者秦庆丰)

16.怀中抱月势 (左提膝双峰贯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右脚略外展,随势左脚向体前迈出一大步,右腿随之挺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左、右两拳同时外旋屈肘下砸,两拳平行置于腹前,拳心朝上,两拳轮相距约10厘米,力达拳背;上体略前倾,目视两拳(图48)。



②上动不停,上体直立,左腿挺直,右腿向体前提膝,脚面绷直;两拳随势屈肘分别从腹前分开,向体两侧、向上、向前成弧形横擂拳,置头前与眼同高,两拳心呈斜向朝内,中间相距约10厘米,力达拳面;目视两拳间(图49)。

技术要点:

①双拳同时向体前下方砸拳时,用力要均衡,与左弓步同时完成。

②两拳成弧形合抱贯击时,要注意双臂灵活有力、立腰撑背、肩肘沉顺、腋下含空、立腰合胯、收腹含胸、重心稳实、协调完整。

实战用法

①双拳下砸动作主要是防御对手运用下直拳和腿部、膝部中路进攻时所采用的近身防守动作。双拳下砸防御要做到准确、快速、有力,以拳背指骨处为力点,猛袭对方拳腿。

②在实战运用时,也可配合上述防守动作,采取迅猛的前撞膝,同时,以侧向的横摆拳突然猛击对手头部(侧耳、太阳穴及侧颈部)。同时注意两肘臂对上体部位的有效防护。

17.双龙出洞势 (弓步双冲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右腿屈膝震脚落地,脚端外展约45°;左腿同时提起,脚部扣于右膝窝处,身体略前倾,重心落于右腿;双拳同时屈肘外旋由体前成弧形向下、向内下砸,收至腹前,拳心朝上,力达拳背指骨,目视两拳间(图50)。



②上动不停,左脚向体前上一大步,右腿挺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两拳动作不停,由腹前内收贴近腹部时,同时内旋向体前冲出,拳高与肩平,两拳心朝下,平行相距约15厘米,力达拳面;目视两拳间(图51)。

技术要点

①双拳下砸与右震脚动作同时完成;双冲拳与左弓步动作同时完成。

②翻拳下砸动作时要做到圆活自如、劲坚力沉、协调自然。

③双冲拳平行击出时要做到迅疾顺达、肩沉背撑,鼻端位于两拳正中。

实战用法:

此动为防守反击动作。当对手正面进攻时,速以两拳翻砸敌之拳臂(即腕部区域)、腿足(即小腿腕部或脚面部位)的同时,顺势近身上步攻敌之胸肋部或下颏部。

18.金刚踏云势 (上步右截腿)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上体微后转,双拳同时变八字掌;左掌随势外旋,略屈肘,掌心朝上,掌指朝前置于体前,高与眼平;右掌同时内旋,屈肘内收置于头右侧,掌心朝外,掌指朝前,高与眼平;目视左掌(图52)。

②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前移,左、右两掌屈肘分别同时沿体前向上、向右、向下、向左成旋腕弧形摆动,左掌置于左腰侧,掌心朝下,虎口朝前;右掌置于体前,掌心朝下,掌指朝左;随之身体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提起,置于左膝内侧,脚部外旋勾起成横向脚位;身体重心落至左腿,目视右掌(图53)。



③上动不停,上体略右转,左掌外旋,变拳由腰间向体前右上方屈肘撞拳,置体前高与眼平,拳心朝内,力达拳面,正对鼻端;右掌同时由体前外旋腕屈肘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右腿随势挺直向体前左下方用力踩腿,成横向脚位力达掌心,离地高约30厘米;身体重心顺势后移,重心落至左腿;目视左拳(图54)。

技术要点

①双掌在体前成圆弧形摆动,要自然圆活。练习时其运动速度可稍慢一些,动作要连贯柔和,肩臂随腰胯而动,做到指腕圆活、肩肘沉顺;两手成等距离(两掌间约距30厘米)成圆形摆动时,幅度要适中,其运行轨迹在拳法练时,可成横向“S”型动转,这一点在实战运用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②左手撞拳与右下踩腿动作同时完成,要做到,左拳、鼻端、右脚三点位置上下成一垂线,上体略向右后侧倾,以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固和斜向用力的顺达。

③撞拳、踩腿用力要短促、沉实、快捷,要注意沉肩顺胯、协调舒展、节奏分明、劲力完整。

实战用法

双掌的圆形摆动意在控制对手的身体平衡和劲力转移,是摔法中重要的导向与牵引。实战中,如对手从正面抓抱我时,我应以双手顺势抓握对手相应有效部位,如:臂部(即“小袖”部位)、前胸(即“偏门”部位)、衣领(即“大领”部位)等位置,将其向右,然后向左“牵带”,对手一般均以相反的用力方向予以抗衡或解脱,此时我应突然发力,顺其身体拧转及用力方向将其向右翻拧,此时我右手向下用力向腰间牵引,左手同时将其用力上拧,形成向心力,构成对手重心侧倾,随势右脚迅速发出截腿,截踢对手小腿(胫骨处)或脚踝部,形成侧向杠杆力,使其立失重心,将对手踢翻倒地。此动往往将对手在瞬间双脚摔离地面后而重摔倒地,属拳术摔法中的“快跤”。(文章未完待续)

少林大金刚拳法(续六)

作者:秦庆丰

19.罗汉卧石势(震脚左仆步踹腿)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重心立直,右腿勾足屈膝略收回,置于左膝前;右拳位置不动,左拳变柳叶掌向内屈肘收至右肩前,掌指朝上,屈腕掌心朝右;目视前下方(图55)。



②上动不停,右脚于体前下方震脚落地,成横向脚位,随之屈膝下蹲;左腿同时屈膝上提并迅速向体前下方踹腿,膝部挺直,落步扣足成横向脚位,力达脚掌外缘;右拳随势内旋,屈肘向上翻起,置于右肩前,肘端上提,拳心朝下;左掌顺势向体前下方截掌,肘腕横屈,掌指朝右,掌心朝下,置于左脚上侧,力达掌外缘,上体略前倾;目视左掌(图56)。

技术要点

①右脚震步要沉稳,以脚心为力点平行下震,不可用脚跟部。

②左腿低踹后成左仆步时,腿部内侧与地面要接近,身体重心随之下沉、前倾,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要做到立腰沉胯、展髋收臀、沉肩展背,重心平稳。

实战用法

①对手如发动中路腿法攻击,或直拳上路攻击时,可速以左掌将其截挡后,速发左腿低踹攻击敌之支撑腿膝关节部位,施行防御反击。

②对手如发动上路腿法攻击我头部及上体,可速以左掌截挡后,同时以右手协助迅速控制敌小腿或脚踝部的瞬间,突发低踹腿猛击敌之支撑腿,往往可将对手击倒或遭受腿部重创。

③由于采用低腿侧踹,攻击自如准确,使对手很难采取近身防御,因此低型踹腿、截腿等攻击型腿法具有攻击性强、力量猛重、进退灵活、运用简捷的特点。

20.霸王举鼎势 (马步撞冲拳)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重心上移,左脚端外展随之屈膝半蹲,右腿挺直成左弓步;右拳外旋随势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掌同时由左脚上方向上撩起,肘腕横屈,掌指朝右,掌心斜朝下方,高与眼平,力达掌外缘;目视左掌(图57)。



②上动不停,身体向左转,左脚随势内旋约90°,右脚随之向体前上一大步,扣足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掌不停,向上向后成弧形撩起至头左侧上方,成屈肘上架,掌指朝右,掌心朝上;右拳由腰间同时向前、向上成弧形屈肘撞拳,高与眼平,拳心朝内,力达拳面;目视右拳(图58)。

③接上动,右拳由体前平行内收至胸前,左掌随势变拳,向下屈肘置于胸前,两拳平行,拳心朝内高与眼平,两拳中间相距约10厘米,两肘臂垂正;目视两拳间(图59)、(附图59)。



④接上动,两拳同时变柳叶掌,屈肘由体前向下,分别以掌背部击抽两大腿根部,两掌指朝内,掌心朝上;目视右掌(图60)、(附图60)。

⑤接上动,身体向右转,左腿挺直成右弓步;右掌随势变拳收至腰间;左掌同时变拳,由腰间向体前内旋冲出,高与肩平,成立拳,拳眼朝上,力达拳面;目视左拳(图61)。



⑥接上动,弓步不动,身体微左转,左拳随势屈肘内收置腰间,拳心朝上;右拳同时由腰间向体前内旋冲出,成立拳,高与肩平,拳眼朝上,力达拳面;目视右拳(图62)

技术要点

①由左仆步变换为左弓步时,随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要用力后蹬挺直;成马步右撞拳时,两脚的转动均以前脚掌为轴,后脚跟为半径进行适度调整,上步不宜过高,拧转要快捷、准确。

②马步右撞拳时,左手撩掌与右手撞拳均沿身体中垂线进行,做到不偏不倚;右脚落步与右撞拳动作同时完成,右拳上击时速度可稍慢,其用力时臂部会产生轻微的抖动。

③马步双合肘时,臂部、背部合抱收紧,做到肘端垂正、肩沉背撑;双掌反掌下击时,要迅速、响亮。

④双拳连击要迅速有力、顺肩展背、劲从腰发,肘部略有沉屈;拳位均正对鼻端。

实战用法

①对手正面攻击时,即可采取上撩、格架动作防御;也可采用外挡截击、顺手抓握敌腕的手段。在防御的同时上步近身,以右手撞拳重击敌之侧肋、腋下及下颏部位。

②如敌近身连击,应迅速以合抱双沉肘的形式,有效防御自己的头部、上体免受攻击,同时对于敌方运用撞膝等近身猛烈攻击时,也可产生有效的防御效果。适机运用双沉肘动作的左右闪避,对于施行灵活的防御反击会十分有效。

③当敌进攻我腹腔或裆部时,可迅速以掌背(掌外缘)部向下拍击敌拳、腿的同时,突发连冲拳,攻击(反击)敌之下颏、面部。(待续)

21、叶底藏花势(插步右下截掌)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马步姿势不变,右拳屈肘向内横格,肘端朝下,拳心朝内,置于体前右侧,高与眼平;左拳随势变八字掌,屈肘向体右侧横插,置于右臂腋下,掌心朝上,掌指朝右;目视左掌(图63)。



②上动不停,上体重心左倾,右脚位不变,左脚随势向体右后方插步,膝部挺直,脚前掌着地,脚后跟抬起,身体重心落至右腿,成左插步,上体靠近右大腿;左掌随势变拳,沿体前屈肘向左侧内旋回拉,置于左肩前,拳心朝下;右拳同时变八字掌,沿体前内旋向体右下方用力截掌,肘部略撑直,掌指朝下,掌心朝后,力达掌心;目视右掌(图64)

技术要点

①双手于体前横格、穿拉、截撑动作配合要协调、自然、用力果断、清晰准确、迅疾到位,手部动作与插步同时完成。

②左掌牵拉与右掌截推动作同时完成,左肘端与右掌成一上下斜线,做到顺肩展背、拧腰顺胯,重心稳固。

实战用法

①当对手用拳、肘进攻时,我速屈肘横格防御,并顺势抓握敌右臂向体左侧牵拉,配合上体突然下潜,同时以右掌截击敌之右腿(膝关节以下),随我身体左转,使敌偏离重心而迅速摔倒。此动作在实战散手中属“快跤”摔法,往往使对手感到突然,猝不及防。在北方传统摔法中又称“手别”。

②当对手用拳、肘近身突袭时,应速屈肘横格防御,左手顺势从内抓握敌右臂向体左侧牵拉,头部配合上体侧倾下潜躲避的同时,以右掌向敌之裆部猛力撩击,以掌外缘为力点,突袭敌之下部,使其产生剧痛而丧失抵抗能力。

少林大金刚拳法(八)







少林大金刚拳(九)

31、黑风贯日势(右上步架撞双擂拳)

动作分解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略左转,左弓步不变右拳随势屈肘内旋下挂至体前下方,拳眼朝下,高与膝平;左拳同时下压屈肘置于腹前,拳心朝上,上体随势略前倾,目视前下方(图96)。



②上动不停,身体略向右转,重心前移,左脚跟随势内旋约45°,腿部蹬直,右脚随之向体前迈出一大步,屈膝半蹲成右弓步;两拳同时由腹前向上、向体前成弧形撩架、撞拳,左拳高与肩平,拳心朝内,肘部沉垂(屈肘约大于90°),腕部挺直,力达拳面,正对鼻端;右拳经体前成弧形上架至头右侧上方,臂部屈肘抬起,高与头子,拳心朝下,力达拳腕前臂外侧;两拳位成斜向相对,上体略有前倾,目视左拳(图97)。

③接上动,右弓步姿势不变,两拳同时中体前用力屈肘下砸(右拳成外旋腕裹肘下砸),至腹前拳心朝上,腕部挺直,两拳平行相距约3厘米,力达拳背指骨,上体略前倾,目视双拳(图98)。

图98

④上动不停,两拳同时由腹前屈肘分别向体两侧、向上、向前成弧形对击,至头前,与头相距约40厘米;两拳问平行相距约10厘米,高与眼平,两拳心斜朝内侧力达拳面,腕挺肘垂;上体微有前倾,日视两拳间(图99)。

技术要点

①右拳臂下挂时以前臂内侧为力点;屈肘向下内挂,与右转体下压动作同时完成。

②左撞拳(上勾拳)、右臂侧上架与右侧略转体动作同时完成,拳、臂要适度挺紧,力从腰发。

③左、右两臂屈肘向下成垂直、平行下砸时,要短促有力、肘臂内合。

(4)双单向上合击动作如“双峰贯耳”,双拳成斜向45°,从两侧由下自上成弧形至头前“合击”,肩、肘均不可抬起,两臂于体前成环状相对;双拳发力时要做到迅疾猛重,头颈正直,下颏内收,含胸收腹、撑背沉肩、立腰收臀、膝稳合胯,劲发齐整。

实战用法

①此动连击在实战运用中即可单独使用,又可相互配合,进行组合连接。

②撞、架撩拳要适度运用身体的左、右拧转,以化解对手的劲力,增强自身反击的能力;充分发挥撞拳与上架防御的同步性和适宜近战性,以有效快速的攻防手段,攻敌腹腔或下颏。

③当对手防御反击时,速以双屈肘下砸拳的沉猛力量将其拳、腿向下猛砸,并随势以单侧横擂拳(侧勾拳)或同步双拳突然向上猛袭对手的头部或颈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8849.html

更多阅读

徐、林系列…(二百七四)梁氏后代 徐树铮将军的后代

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生中共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名叫梁再冰(乳名宝宝)是姐姐,儿子梁从诫(乳名小弟)是弟弟。梁思成和林洙再婚后没有生育,但是这个重组的家庭里还有两个孩子,那就是林洙和前夫程应铨所生的一双儿女,他们都随母姓,儿子叫林哲(乳名小

这是来自TY的一位大神 大神与七位伙伴第二季

这是来自TY的一位大神:一个宇宙人的帖子:2012-宇宙法则,非常全面的诠释了2012的真相,还末日一个真相,一个例子接一个例子,非常全面,经作者同意本人在此予以开贴,其中有疑问本人才疏学浅无法解释.另看完觉得好的话一定记得顶一下,让

少林大金刚拳 少林大金刚拳七

少林大金刚拳图文解析 秦庆丰(整理)预备势动作说明:身体自然、端正站立,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分别贴靠于腿外侧,掌指朝下;目视正前方(图1)。技术要求:①全身放松,两腿用力靠拢,头颈正直,沉肩收腹,立腰挺胸,唇合齿扣,舌抵上颚

连载: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十七/结束

七、三修门  “三修门:身修,离诸作为,如世间无益之事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唯安闲宽坦令身安住。”  三修门,指的是身修、口修、意修。密宗讲究三密加持,是指身、口、意。三修门也是指身、口、意。第一就是“身修”,是建立在我们这个血

声明:《少林大金刚拳 少林大金刚拳七》为网友南风过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