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佛法概要》全文 蒋扬钦哲仁波切的妻子

顶礼大恩上师巴珠仁波切. 教授做的越不是正式的越好. 不是很正式.刻刻板板那样在做. 上师先把他的观点解释一下.如果说你听不清楚以后可以问.

如果说你觉得他讲得不对.可以和他辨论,大家是不是要向上师挑战呢(众笑)

上师需要以两个问题来开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佛教第二个问题:佛教是一种哲学还是一种宗教?

在以往的许多事蹟.好像大家都犯了一个错.就是把文化和佛法混杂在一起.档和佛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文化就像是一个茶杯.佛法就好像是茶.你要喝茶的话就必需要茶杯.当你把茶喝完茶杯就没有什么必要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化都是人类有限的智慧来创造出来的.换句话说:文化是人造的. 而佛法呢并不是人造的.在佛法里面来说.相对的教法是由佛所说的.不过绝对的佛法.甚至不是佛所说的.现在这个时代.大家不在乎佛法讲的是什么.而大家很在乎文化. 就像大家不在乎茶是什么.而是在乎茶杯是什么样子.就好像我们平时平常所说的红教啊黄教啊.大乘或小乘.是这样做大礼拜还是那样做大礼拜.这些完全都是人造的东西.大家若到日本去.你看到的佛像就是肚子大大的.眼晴细细的.如果你到印度会看到佛教的身体很修长.鼻子直直的.如果你到阿富汗去.看到的佛像就会有鬍鬚.胸上还会有胸毛.那佛到底像什么样子呢?每一个人都会说.只有我这样做的佛像才是真正佛像的样子.而任何一个真正的佛是什么样.没有人知道.除非你成了佛.才知道是什么样子.佛甚至从来没有决定过.长得像日本人或印度人又或是中国人.或是像中国的佛像或印度的佛像那种样子.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佛法概要》全文 蒋扬钦哲仁波切的妻子

上师想讲:不要在乎不同的文化.我们必需要知道是什么是真正的佛法.这是超越一切的佛法.当然.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就好像茶杯可以帮助我们喝茶一样.这个就是我们这几天的课程里一个重要的概念.

回到我们刚开始的问题.佛法是不是一种宗教呢?

在佛法里面以往的很多大师都说佛法根本不是一种宗教.如果我们对宗教下的定义是相信任何一个人是创造宇宙的创始者.那么佛教就不是一个宗教.当然佛教徒相信.有神.这个神就是六道里的一种生态.但佛教徒不相信神是宇宙中的一个主宰.不管你是小乘大乘或是金刚乘.佛教徒相信这个宇宙是由我们共同的业所创造的.很多人相信佛法是一种哲学.但是我们也不能说佛法就是一种哲学.如果说我们认为哲学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智慧.那么佛法也不是哲学.如果照上面所讲佛法即不是一个文化.也不是一个宗教也不是一个哲学.那么佛法到底是什么呢?你们认为呢?

佛法是佛的教授.佛的教授里面包括了佛表现出来一切的究竟的直理.所以这个究竟的真理是我们必需要瞭解的.如果我们只是每天的念诵或一些我们认为的修行.可是我们对究竟的真理或实相没有瞭解的话.那这个人不能说是跟随佛的教法在做.

一般的人都会有这个概念.觉得学佛的人或佛教是一种状况.这种状况是在我们正常生活之外的状况.这并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就是我们的生活.而佛法就是把我们生活正真的状况讲出来.

因为我们不瞭解实相不瞭解真理.所以有时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修了财神修了这么久.可是我依然很穷.另外一种可能状况.我们可能得到上千个灌顶.可是一点点好的现象也没有表现过.往往很长久时间以来.突然有一次我们做过一个好梦或怪梦.我们就会得到这次灌顶非常有效的结论.如果这种事你永远都放在自己的心里.也没有关系.但往往这种事我们都会到处大喊大叫让人知道.因为我们到处大喊大叫.所以会产生别人的疑问.为什么只有我们做这种梦.这样新的疑问就产生了.

上师这样讲并不是讲我们在家人如此.实际上连出家人也是这样的.不过假如情况合适的话.比如说你今天来的时候遇上个疯疯颠颠开计程车的.那马上你就忍不住发起脾气来.这表示什么?这表示我们平常的修行并没有帮助我们.如果说我们的情绪问题和以前一样的话.根本没有必要修什么法.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时下认为修行就一定要建个佛堂.那个佛堂一定要放一个法座.然后坐在上面闭着眼晴每天要坐一个小时.或比一个小时还短.我们认为这就是修行.有些人他们也做无我观.这样他们认为他们减却了所有对自我的执着.这个做无我观的人呢.他一上坐先想着我上坐了.在坐完无我观的时候会想我今天无我观做的很好.非常高兴.所以说实际上他所做的无我观并没有让他无我.反而让他"我"的观念更加坚固.

所以我们现在就算以最好的状况来修行.每天做一个小时.可是其他还有二十三小时啊.所以说那一个小时我们在我们的佛堂里面.然后看着佛像我们的上师像在那边.我们尽量我们的力量去集中做各种各样的修行.然后我们从这个佛堂离开的时候.这个佛堂在我们身后就关起来了.在也没有佛了没有其他上师.于是我们各种的贪嗔痴又都出来了. 一个小时怎么和二十三个小时对抗呢?

当然了.在佛像的面前修行在佛像面前发起慈悲心菩提心这都是非常好的.因为佛堂的状况可以使你平静使你快乐.这也是很好的.

不过在佛堂之外发生的状况是怎么样呢?有疯疯颠颠的计程车司机.有各种坏人.有人和你吵架.当我们面对这种状况的时候.一切的愤怒一切的情绪就又产生了.所以说这样的修行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上师想说的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一个人应该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都应该有很敏锐的直觉.一个人应该有好的动机.就是说发心要好.也就是我们说的菩提心.一个人应该是自发的.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从来没有自发的做什么.我们都是被我们的父母影响.我们是被别人拿着汤匙喂我们,一口一口的,像小孩子一样.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一起吃饭.很高兴.但是我们上厕所是一个一个分开去的.没有任何的理由可以真正告诉我们.为什么吃饭在一起.去厕所要分开去.但是一般大家都认为应该在一起吃饭分开上厕.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的话.会有人说我们都疯了.这个情况就是说我们实际上是接受了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律在生活.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天是地.地是天.那我们也会承认这是对的.所以我们永远是接受别人的命令.接受已有的哲学. 我们从来没有要控制往自己的前途,我们要以怎么样的方式去做.

现在就是这样.现在仁波切在影响我.是有很多关系.

仁波切要讲的主要的论点是:我们的生活在被很多人和事在影响.我们之所以这样去吃去喝去生活.是因为我们这样做可以见容于这个社会.这实际上是骗自己.举个例子.广告,广告实际上在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这些都是仁波切要讲的主要的基础.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他出生的时候有一个皇室的星像家曾经替他算过命.甚至在他出生以前.他已经选择了要出生在哪个阶级.他选择了国王这个阶级也就是印度的第二种阶级.有很多原因.他为什么选择这个阶级.其中一个理由是:当时那个时代国王是很被人敬重的.而佛要救渡许多的众生.为了要教渡众生.需要被其他人敬重.这就是为什么选择这个阶级.所以说当时皇室的星像家就讲.天出生的这个小孩,如果他从这个尘世出离的话就会成佛.如果不从这个尘世中出离的话.就会成为万王之王.所以他的父亲--老年的国王.害怕他的独生子抛弃尘世.所以尽量的欺骗这个孩子.让他尽快结婚住在非常好的地方.当然大家都知道以后的故事.他还是发现了这个世界上很多的痛苦.发现了许多生老病死的人.于是他就问驾车的车夫:这些老病死也会发生在我身上吗?于是这个车夫很诚实的回答他.这种老病死连皇室的人都脱离不出去.于是他第二天就想脱离出去.于是他把这种皇室里一切的财产和妻子都放弃.第二天就离开了皇宫.

最先他修了一些印度教的法.他得到非常多的教授.努力的修行了很多年.他做了六年的苦行.他当时为什么要修印度教的法?是因为他以后要向世人显示有比印度教更为深广.更为深奥的法.可是后来他对印度教的教法和苦行感到厌烦.所以他离开这里.到了菩提园这里成了佛.所以在他成佛之后.他最先体会到的没有教给大家.因为他先体会到的是这样的深奥.没有人能瞭解.这个东西不是语言能传达的.所以最先他一直处在入定当中.没有去教导别人.不过后来三界里的天神来祈祷他.说经过三大阿僧祗的磨难.现在你已经成了佛.而你不把你所知道的教导出来.这样太可惜了.所以他才开始传授.所以他到了现在印度现在的鹿野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教授.相信大家都知道.佛一生当中主要的教授有三次.第一个就是鹿野苑.第二就是在(?????). 第三个就是在不同的地方

在他第一次教授时说到你们要知道痛苦.所以说这个教授:要知道痛苦.是非常重要的教授.而现在没有人注重这种教授.好像现在的人大家都对大手印.大圆满啊这些非常有兴趣.瞭解痛苦知道痛苦是一切佛法的基础.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佛法.因为我们要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痛苦的轮回.对不对?

举个例来说.假如你是一个犯人.你知道这个监狱很不好.所以你希望从这个监狱离开.如果你不觉得这个监狱坏的话.当然你不会想离开.我们现在就是在轮回的监狱.如果我们现在这个监狱有多么差的话.当然我们自然就想离开.所以佛的第一个教授:要知道痛苦瞭解痛苦.应该是我们非常重视的.

你们应该知道一切西藏上师所教的加行.他一切的基础.都是知道痛苦.我们要真正的瞭解痛苦.因为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错把痛苦当成了快乐.这个状况.就像我们右手提了一个很重的包附.现在我们把它交到左手.我们会觉得右手非常轻松非常快乐.其实这种状况是我们右手的痛苦并没有减少多少.而我们左手的痛苦也开始了.如果我们仔细的检查我们周围的每件事情.就会发现没有一件事可以是真正的快乐.我们平时所说的非常快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地位权利金钱.这些其实都是痛苦的.

一般来说痛苦有三大类.苦苦.坏苦和情苦.

坏苦其实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痛苦.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瞭解什么是情苦.我们以前都是小孩.都没有牙齿.没有头髮.在地上爬来爬去.慢慢我们长大了.然后我们变得年青.越来越有力气.越来越强壮.再下来就越长越老.慢慢有了皱纹.头髮也没有了.这么多事情都变了.从没有牙到长了牙.我们还认为我们和以前一样.所以我们实际上不瞭解坏苦.主要因为我们不瞭解.实际上我们时时都有痛苦.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种野心.我们总有一天会把这个痛苦去掉.让他从生命中走掉.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事要把这个痛苦除掉.所以实际上痛苦不断的来.我们不断有野心把痛苦除掉.其实痛苦从来没有离开过.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死亡.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上死亡的痛苦.但我们平时认为自己是永恆的.我们下意识的觉得我们不会消失.不会损坏.就像有人问你:明天我会看到你吗? 你会说:是呀.因为在潜意识里你认为你不会死.但实际上没有任何理由能保证你今夜能活下去.当因缘成熟的时候.一张纸就可以夺取你的生命.我们认为可以帮助我们活下去的状况.比如食物饮水空气.在一定的情况下都可以夺取你的生命.在现在这一分钟里.一定有许多人都在生死的边缘.有很多人可能快渴死了.可是同时有的人是因为水太多快被淹死了.在目前的时候有的人快乐.有的人很痛苦.某些地方有人想花上百万的钱找到一些食物.可同时在一些国家.像美国.有的人花上百万的钱希望节食.一个是没有办法找到食物.一个是食物太多.但是你没办法说没有食物痛苦还是节食痛苦.二样都很痛苦.

(有人提问)有什么问题呢?

问:前面说到佛在是先成为太子.才成为佛.可是有一种说法.佛已经成佛才来这个世界上.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差异呢?

答:你这个问题很好.我们一般相信什么样是佛?一般来说我们相信佛一开始像我们这样.充满了贪嗔痴.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修行.成为了佛.依照大乘的理论来说.他们是讲同样的事情.唯一的不同.他们相信佛在来到我们世界之前.在上界天已经达到了十地菩萨的境地.然后他到了菩提树下面发誓成佛.他调伏了最后的烦恼.成了佛. 一般大乘的讲法就是这样的. 小乘相信:那依照他们的五地菩萨.见道成佛.然后在这一生达到了修道位.然后达到了十地菩萨的果位.然后成佛.一般大乖也相信.在很久远以前已经成佛.但为了示现.才这样. 金刚乘怎么说呢?金刚乘认为从无始以来他就是佛.以金刚乘的看法来说.佛在鹿野苑之前没有成佛.那只是我们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认为佛在八十岁时圆寂.同样只是我们自已的心在这样想.为什么金刚乘这样认为?对某些人来说释迦牟尼佛是佛.对有些人来讲.释迦牟尼佛是个坏人.他的堂弟就是这样认为.佛的堂弟从来没有喜欢过佛.所以依照金刚乘来看.你认为佛之前没有成佛.只是你自己的问题.这样是否回答了你的问题.

问:教义只是让你知道痛苦.上师是消除你的业障?(听不清)

答:假如我们以歷史的观点来谈四加行的话.佛没有教过四加行.许多以往的大师从来没有修过四加行.帝洛巴没有修过.那若巴也没有修过.他们没有修过四加行.而他们做过一千个加行.加行的意思是要使你更能够忍耐.忍耐和坚定是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在理论上非常简单来说.一事情都是本性洁静的.我们都是佛.在理论上是很容易讲的.但是对于实际来说我们根本不瞭解.这好像是说我们拿头去撞墙的时候.我们都怪墙为什么那么硬.我们从来不说我们的头为什么那么软.拿头撞墙时你为什么会痛,因为你有一个头.如果你知道撞墙会痛的原因是你有一个头的话.那你也不会去撞.这个对我们所谓敌人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有敌人呢?因为有一个你.所以才有了敌人.如果你在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呢?所以他根本做为一个你的敌人就无法存在. 现在我们回来谈加行.我们要知道加行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要能够坚持,忍耐.如果我们不能够坚持忍的话,如果你喜欢了就做一做.那我们以往所做的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以往都是在做我们喜欢的事.那我们现在喜欢修法.那还是做喜欢的事.我们喜欢杀人就可以杀?如果我们希望有各种享受的快乐.我们就去追求.如果你喜欢灌顶那.就赶快参加灌顶.如果你对以前的上师不喜欢.就很快把他丢掉.很多都是以前的上师.以前的女朋友.以前我们听到的佛法.为什么?因为我们被宠坏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宠我们自己.所以对被宠坏的一个人像我们自己这样.我们必须要会坚持和忍耐.比如说这是一个钻眼.我们像一个牛一样非常无知.如果一个牛站在悬崖边.如果一个人讲你不要过去.那边非常危险.那么牛也听不进去.因为牛非常无知.所以你根他讲即然无效.最好用鞭子把他打回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忍耐.忍耐非常重要.重点是在这里.对很多人来说做大礼拜是非常愉快的事情.是生理上的练习.可以使他们减肥.胸部变的更强壮.可以减少他的胆固醇.可以降血压.减少心脏病的危险.做了一百个大礼拜.他会觉得非常舒服.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一百万次大礼拜,也是没有用的.

问:这样来讲.在佛堂忍耐.在人间忍耐??(听不清)

答:任何一个地方,什么是忍耐呢?是你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如果他看你是他的一个弟子.如果仁波切发现你很喜欢做大礼拜.你不喜欢坐在那.那仁波切会让你天天坐在那.一个大礼拜都不让你做.这才是真的加行.但是现在时代的悲哀是.任何一个上师和弟子之间都没有很长时间用来观察

问:忍耐是怎么缘起的?什么目的?

答:因为我们被自己宠坏了.我们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加行是做一些你不喜欢的事.就是要陪养你的忍耐.

问:可有人说加行是为了消业?

答:是啊.当然是.主要的功能是清罪.你知不知道清罪清的是什么样的罪呢?就是要清静被宠坏的你的心.在你的状况来说.要清静那个你想做大礼拜的意愿.也许在某个人的状况.因为他是这样无知.所以他觉得做大礼拜对他来说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一直想做大礼拜.加行就是要把他想做大礼拜这个意念消除.仁波切就是说:那你一个大礼拜都不要做.要坐在那.就是要清静你想要做大礼拜的心.你看以往印度大成就者的传记你可以看到.像帝洛巴和那若巴.在他们的故事里从来没有谈到过四加行.像帝洛巴上师.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者.可是他会告诉他的弟子到城里偷人家的汤.那若巴为了尊守上师的命令.他到城里偷汤.但不仅没偷到而且被人狠狠的揍了一顿.他回来时上师又揍他一顿.问他为什么没拿到汤.像这类的事情.帝洛巴从来没有向我们现在这样.给那若巴上千个灌顶.上千个教授.他真正给那若巴的是不同的苦行.让他忍耐. 忍耐或者说坚定是以很多不同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对你来说有意义的忍耐对别人不一定是有意义的.还有什么其他问题?

问:那很多事情我们应该去做.做我们讨厌的事?

答:不一定,比这个还要广阔.你应该尊重你上师的命令.如果你的上师说我们应该要离的远一点.我们就要和上师离的远一点.

问:可是上师如果不在我身边.我没法向他请教.这怎么办?

答:你的上师至少你见过一两次.这样他才能成为你的上师.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上师的意思是什么?上师的意思是说那个把你真正本来面目告诉你的人.上师第子间的关系并不像结婚.没有人可以告诉你说他是你的上师他是你的弟子.这很像恋爱.为什么像恋爱.因为你和你的上师在前生有业的连系.你有没有读过米勒日巴尊者的传记呢?你能够知道玛尔巴在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教授米勒日巴.但是在这以前.米勒日巴有一个宁玛教派的老师他教过米勒日巴很多大圆满的教授.很多很重要的教授.可是米勒日巴受了很多深奥的大圆满教授.一点成就也没有.当米勒日巴对他上师讲:我一点??都没有的时候.这个上师他知道.米勒日巴根他以前没有缘.他就跟米勒日巴讲了玛尔巴译师的名字.当米勒日巴听到玛尔巴译师的名字.他深身的汗毛都竖起来有非常特殊的感受.然后他去看玛尔巴译师.他很希望玛尔巴也能教他很多教授.他最先看到的是个农夫.玛尔巴穿的像个农夫.然后他得到的是一切的折磨.可是米勒日巴他还是玛尔巴的弟子.米勒日巴对玛尔巴有不可动摇的信心.所谓上师就是说那个把你的本性告诉你的人.如果他能让你瞭解到你的本性.那他就是你的上师.他并一定要是一个非常高的上师.高低并不能帮助你成佛.他也不需年长.年纪也不能帮助你成就.任何人.就算妓女也可能是我们的上师.实际上.一个看起来高高在上非常好的一个上师来了.好像他永远不是你的上师.而你真正发现上师的地方.有时会是一个下贱的地方.一个没有人愿意接近的地方.会发现真正的你的上师.你是不是受白教的教授呢?

我有受过白教的教授

你知道白教最伟大的上师是哪一位呢?白教的传承之父是谁呢?所有传承.他是一个渔夫.帝洛巴.一切的阶级高低年纪.这些都不能帮助我们.他是这样一个坏的渔夫.他抓到鱼时甚至不等鱼死就开始吃鱼了.而他是白教最伟大的一位上师.那你知道所有撒迦传承的母亲是谁吗?是一个醉鬼.帝娃巴.他永远都是醉的.只有现在我们才能看到这些身上会闪闪发光的上师.

问:上师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像.是不是让我们弟子心中发光??(听不清)

答:以时间来说佛给过三次主要的教授.一般来说佛给过超过八万四千法门的教授.有些人会说佛为什么给这么多教授.会把我们弄煳涂.实际上这个问题很愚.佛教的学者们说.为什么有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人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你去了医院的时候.如果医生不会你哪里不舒服都给你一样的药.而是不同的病给不同的药.就像贪这种烦恼.佛给了不同的教授.举例来说.对于小乘来说就做不净观.对于大乘来说给了不净观同时给了空观.对于金刚乘就给了不分别的教授.为了小乘的比丘他们能远离贪这种烦恼.佛讲了各种不净观.那像这里面就是讲.为什么要对女人有这样的贪爱呢?你看她皮肤下面有什么不干净的这样观想.同样对于比丘尼.不过是反过来.那你怎么能喜欢男人呢?如果你把他分开来一块一块看.其实是非常不干净的.以前有一个和尚.他对不净观修的非常好.得到很多的赞誉.有一次文殊菩萨来了.他要试试看他不净观有多好.你知道文殊是智慧之王.文殊菩萨就化身变为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姐.他就到和尚那里去.希望能勾引和尚的注意.和尚的不净观修的很好.最先不为所动.但是他的对手很强大.文殊菩萨各种办法都有.他如果不知道怎么引诱人.那没有别的人知道怎么引诱人了.他尽力引诱这个和尚.慢慢这个和尚受不了了.和尚非常害怕守不住.就站起来跑出去了.文殊菩萨在后面追他.一直追.一直到有一天.这个比丘跑的太厉害倒下去了.这个比丘就想.糟糕了.这个女的现在很接近我了.但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个和尚很惊讶.向后看了看.他看的时候.后面那个非常漂亮的小姐.一下碎成了一千片.然后文殊菩萨就以平常的样子出现了.说:你的不净观依照小乘来讲修得很好.但是你应该加上大乘的空观.所以在大乘是在小乘上面教授空观.金刚乘也是类似.但是金刚乘讲的更微妙.金刚乘认为如果你认为他是漂亮的.这是一种概念.你要认为他很难看.这是另一种根念.两种都是概念.没有什么分别.两个都要去掉.任何一件事物在他原始的时候是清静的.金刚乘告诉你没有什么事情你要得到的.每件事情都是平等的.佛的教授对于不同的人给不同的教授.大概上有两大类的教授.小乘和大乘.小乘就是比较小的殊胜.大乘比较大.如果你要问这两种教授哪一种更难得更可贵.那仁波切不知怎么样回答你.并不是哪个可贵哪个难得. 两个都是可贵都是难得的.唯一不同的是说动机不同.有人动机比较小.有人动机比较大.小乘只在乎自己的解脱.而大乘为了众生的解脱. 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样构成的?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样进行的?不同生命形态的来源是什么?

(拿出图来举例)

举例来说最外面一个红色的死神.就是说你生活在六道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在这个死神的控制之下.上面是天神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牲道.地狱道.依照形象来说.佛法相信有许多不同的宇宙.在一个宇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星球.这个是一个整个的宇宙.这个宇宙世界是有成千上万的佛会来救渡众生的地方.刚才看到这个世界里面有六道.当然仁波切没有办法给我们看地狱饿鬼是怎么样的.不过很明显我们有人道.不同的道有不同的生活方法.人道里面所有的状况不用多说了.有生老病死.我们这一道所有的时间的长度和其他的各道的时间长度也是不一样的.就算对于日月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举例来说饿鬼道的众生.太阳在冬天时很冷.在夏天时月亮也很热.在动物界他们有一些从来没有见过日月.他们生在的地方从来没有阳光和月光.从出生到死亡从没有见过自己的身体是怎么样的.这种状况也是存在的. 地狱道.火烧,滚水,身体会裂开.不同种类. 阿修罗道很多的嫉妒,几乎是一直都是战斗.然后天神道.应该是六道里最快乐的地方了.但是问题是:他们有时会有全知的状况.但在同样情况下经常东跑西跑.因为他们的心从来不专注在一点.经常东跑西跑.所以他们在死前的七天.他们会知道死后会出生在什么样的道.这样会给他们很大的痛苦.时间的长度也不同.在我们人道所谓的一年.对于地狱道的众生可能只是一天.当然你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9374.html

更多阅读

《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萨蒋扬钦哲 女朋友

献给印度王子,净饭王之子。若不是因为他,至今我还不明了我是一个飘泊的人。作者介绍. 3李连杰"序 一场没有戏的好戏. 3译者序. 5中文版译者. 6自序  又是一本介绍佛教的书. 7第一章 造作与无常. 12婴儿摇鼓及其它分心物. 1

超越转述:梁宗岱30年代离婚案始末(《粤海风》2010第6期)

超越转述:梁宗岱30年代离婚案始末(《粤海风》2010第6期)龙扬志内容提要:《北平晨报》报道了20世纪30年代“梁宗岱婚变案”,来龙去脉交待详细。媒体介入使离婚案公共化。离婚事件不仅导致了梁宗岱被北大解聘,也对其此后文学道路的“路

宗萨仁波切:爱与感情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新加坡2012年4月7号 演讲心路:这篇演讲视频有一个多小时,文字摘录下来有点长,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这场演讲里用很幽默的方式(看视频会更加感受到那个幽默的气氛),精彩的描述了现代人的爱情与婚姻情况,相信大家看完后

萨尔加多:用摄影抒写《创世纪》(18图)

历经9年跋山涉水,摄影大师萨尔加多用影像抒写《创世纪》,探寻未被人类玷污的自然圣地。自2004年以来,萨尔嘎多已经完成了32次旅行,探访了喀拉哈里沙漠,印度尼西亚的丛林和诸如加拉帕戈斯群岛和马达加斯加之类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非

声明:《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佛法概要》全文 蒋扬钦哲仁波切的妻子》为网友花花男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