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茶》的故事 三杯茶好词好句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将用生命保护你。”

当当网站上介绍《三杯茶》的这几句广告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这几句诗一样的话触动我心底的一种久违的质朴、信任和视人如己的古朴清怀,也让我不假思索地买下这本书,并一口气读完。

《三杯茶》是业余登山家、职业男护士摩顿森与专业作家大卫.奥利佛合著的一本讲述摩顿森个人传奇经历的畅销书。在这本书没有出版之前,摩顿森就已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发行量巨大的美国《游行》(PARADE)杂志,以他为封面的那期在美国各地发行了3400万份,破了该杂志的历史记录。

在巴基斯坦的北部荒凉贫瘠的山区,有一个古老的部族巴尔蒂斯坦,在信仰上属于最保守的穆斯林什叶派。他们虽然体格瘦小,却耐力惊人,在人烟稀少的高山上有着超强的生存能力。这个部族有一个叫科尔飞的小村庄因为比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而拥有一个独特的职业----为每年络绎不绝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充当向导和协作,就是为登山者背包。

摩顿森与这个小山村的不解之缘正是缘于他的协作和一次失败的登顶之举。当迷路的摩顿森被协作穆札佛找到后,把他带到一个山洞里,请他喝了一杯味道几乎让摩顿森呕吐的白玉茶后,又把带他回到自己的家乡科尔飞。正是这杯茶将摩顿森带入一条不同以往的人生之旅。

仅仅在科尔飞生活了几天,就让摩顿森对巴尔蒂斯人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摩顿森和那些走马观花般到过巴尔蒂斯坦的登山者有同样的感觉,认为巴尔蒂斯人的无知、贫穷的生活是一种安详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摩顿森这位深具同情心的业余登山者只在巴尔蒂斯坦贫困的小山村科尔飞住了两天,就感受到科尔飞人的善良和痛苦。“科尔飞绝非西方人想象中的伊甸园。村里每户人家中,至少有一位成员患甲状腺肿或白内障;西方人羡慕的孩子们的姜黄发色,其实是严重营养不良的结果。”(P20)可即使这样的贫困的生活也没有让科尔飞人变得吝啬和冷漠,他们用最好的吃食招待他,把最好的被褥留给他。这个贫病交加的民族展现的却是人类最美好的情义。这让摩顿森在感激之余,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我们常说,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可仅仅知道感恩,而不身体力行地为那些无私地帮助过自己的人做点什么,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人。摩顿森的不同是他立即将自己的感恩之情和同情心化作行动。他身体稍一恢复,马上就奔走在村中的各家各户,用自己的随身携带的药箱和医药知识为村民们治病疗伤。

有一天他要求参观一下村里的学校,当村长哈吉带他到了“学校”的位置时,他被惊呆了。这不是因为不劳渡河与峻峭山峰构成的那绝美的风景,而是在岩壁上方一块平台上,八十二个孩子,其中有四个女孩子,就跪在冰冷的岩石上上课。没有教师,没有课桌,也没有板凳,甚至也没有黑板和纸笔。孩子们就用小木棍在泥土上练习写字。

这个情景让摩顿森在心里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为这里的孩子做点什么。当他与哈吉村长共饮了三杯茶后,他说:“我要给你们盖一所学校。”让摩顿森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承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三杯茶》就是那个有关承诺的故事。我在波士顿哈佛广场的旅游书局无意间被这本书吸引,一读之下,当场泪流满面…..”此书译者黄玉华如是说。我想这句话也道出很多读过此书的人感慨,当然也包括我。

为什么人们对一个有关承诺的故事有如此的强烈的感慨呢?我想,那是因为今天我们这个世界太缺乏这样对承诺的信守,古人那种一诺千金的义士、侠客如今成为一种传说。我们对政客们各种花言巧语的承诺已经麻木和绝望,也见惯了某些朋友的廉价的承诺。承诺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诺千金,而是轻若鸿毛。古往今来,无数的爱情的悲剧都是始于对一个承诺的背叛。信守承诺承是人类最古老、最高贵的精神,也是一个人最尊贵的品质。

人都是需要榜样的,摩顿森也不例外。摩顿森的榜样就是德兰修女。他称她为自己从孩提时就倾慕的英雄。为此,他在德兰修女去世后,专程赶到印度去悼念她。当他望着包在裹尸布里的德兰修女时,心中感慨万千,他问自己:为什么这样一个瘦小的人,对提升人性竟有这么大的影响?

按《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理论,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愿景,就会在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是说,你自小崇拜什么样的英雄,你未来就很可能成为这样的英雄。这就叫愿景的力量。崇拜善良、慈悲的德兰修女的摩顿森大概命里注定早晚要成为一个慈善家。他的经历和成就即是对愿景力量的证明。

摩顿森还有一个榜样,即登山英雄,珠峰征服者,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希拉里爵士在1964年为尼泊尔捐建了多所学校,以报答征服珠峰过程中帮助过他的当地人。他有句名言深为摩顿森称道。他说:“尽管过程缓慢而痛苦,但我们看见全世界正在接受这个事实:富有及科技发达的国家有责任去帮助贫穷落后的国家。这不仅是为了慈善,更是因为唯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有希望见到符合全人类福祉的长治久安。”

这句话其实也很适合现在的中国。先富起来的人群有责任去帮助贫穷的人。这也不是仅为了慈善,而是唯有如此,中国才能有长治久安。如果普世价值是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的话,那我看还不够,还应该补充一条,那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保证世界和谐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如果说中国今后能够为世界做出较大贡献的话,那一定是共同富裕这个理念的实践和完善。因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接近这个理念。这也是我现在非常期望在中国出现成熟的左派,而不是极左的原因。成熟的左派会纠正和遏制右派经济政策中只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偏颇,对于中国的健康发展和避免拉美化有积极的作用。

虽同为登山爱好者,但摩顿森与希拉里不同的是,后者是成功登顶珠峰的英雄。攀登珠峰的名气,让希拉里很容易地筹措到善款,而相比之下,摩顿森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失败者,而且当他回到美国后,几乎是一贫如洗。这样的窘况加之对募集善款的无知,使他步履维艰。一万两千美元也许还不够一个富豪老婆一天的消费,可却能在科尔飞盖一所学校。但这点在富豪眼里微不足道的钱却将摩顿森折磨的够呛,如果不是那个承诺的支撑,摩顿森大概早就放弃了。

当摩顿森费了很大的劲找到也是登山家的富豪霍尔尼,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需要的捐款数额时,让大名鼎鼎的霍尔尼很是怀疑:一万两千元够盖一所学校吗?你不会是跑到墨西哥海滩吸大麻或者和女朋友胡搞吧(估计这位富翁没少让人骗)?最后,霍尔尼在私下调查了摩顿森后还是给了他这笔钱。

霍尔尼是芯片的发明人,也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他和苹果之父乔布斯有类似的个性,聪明异常,却脾气暴躁。霍尔尼后来成了摩顿森最有力的支持者,并帮助他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慈善机构----中亚协会,不幸的是他和乔布斯命运类似,在壮年就得了白血病早早去世了,去世之前,他又为中亚协会捐了一百万美元。

一贫如洗的摩顿森要奔跑于各地演讲筹集善款,但有时境况是十分沮丧的,最少的一次演讲只有三个人,可喜的是,其中的一个却一下子捐了两万美元。两万美元按摩顿森的建校方式,可以建一所能够教育几千名孩子的学校。而同样的学校,如果是巴基斯坦政府建的话,则需两倍的钱,而世界银行去建的话则需五倍的钱。由此看出,私人慈善机构的效率是远远高于政府的慈善机构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一直不准成立私人慈善机构,我想大概还是敌情观念作祟。最近温总理已经表态,要逐步取消对私人慈善基金的限制,也许这预示着中国慈善事业在经历了红会风波后的一次新的机遇。

从科尔飞开始,摩顿森的慈善事业就没有再停顿下来,其中的辛苦、风险及奇遇让这本书读起来有时更像一部精彩纷呈的冒险小说。

在中亚的慈善事业不仅让摩顿森的爱心和承诺得以实现,也增加了他对这个地区文化和人民的了解。我作为读者也通过他的叙述了解了很多穆斯林文化和智慧。所以说,这本书不仅是摩顿森慈善事业的记录,也是一个让世界了解穆斯林的窗口,具有很深的文化意义。

摩顿森的榜样之一希拉里爵士曾经写过一本叫《云端上的校舍》的书,其中一段与夏尔巴人的对话颇能代表当地人的智慧和价值观。

当希拉里问当地人:“告诉我,如果能为你们的村子做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当地人答道:“尊敬的先生,你们在力量和耐力上实在不能教给我们什么,我们也不羡慕你们不安的灵魂----也许我们比你们快乐些。在你们拥有的所有事物当中,我们最渴慕的就是让孩子上学。”

的确,那些生活在贫瘠荒凉的高原上的贫苦人们,由于内心的单纯,灵魂的洁净,他们的快乐不见得就比生活在现代城市的富裕但却紧张忙碌的人要少。

摩顿森的协作者和朋友穆札佛的父亲是巴尔蒂诗人,这个一文不名的穆斯林诗人却有着高贵的灵魂和不一般的智慧。读了下面这首他写的诗,我想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没有人,没有任何生物能在永恒的天空下永远活着。

最美的女人,最博学的人,

即使聆听过安拉声音的莫罕默德,都将枯萎死去。

一切皆为短暂。

只有天空,会在所有事物消失后仍然长存,

甚至包括苦难。----巴尔蒂诗人保瓦。加哈尔,穆札佛的祖父(P157)

这几句诗所流露的智慧与佛陀的智慧是如此的相近,以至于让我相信,不管种族如何,信仰如何,人类的智慧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语言和符号。

因为不断地为当地人建学校,摩顿森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使他有机会接触了许多当地各色人物和名流。巴基斯坦北部穆斯林什叶派领袖阿巴斯后来也成为摩顿森的朋友和事业的主要支持者。

与世界任何地方一样,巴尔蒂斯坦的穆斯林当中也有败类。一些腐败的地方官员和宗教头子因为索贿未果,就对摩顿森使用下作的招数,对其下达“法瓦特”(驱逐令)。这个营私舞弊的驱逐令最后被上级伊斯兰法庭给否决了。裁决书是由阿巴斯宣读的:

“对贫苦人富有慈悲的阁下,神圣的《古兰经》告诉我们,所有孩子都应该受教育,包括我们的女儿和姐妹。您高贵的工作遵循了伊斯兰最高的原则,照顾贫穷及病患。在神圣的《古兰经》里没有法律禁止异教徒帮助我们的弟兄姐妹。因此,裁决的结论是,我们指示所有巴基斯坦的神职人员不得干扰您的高贵用心,您拥有我们的允许、祝福和祈祷。”

听完阿巴斯宣读完裁决书后,摩顿森无不感慨的说道:“巴基斯坦最保守的什叶派地区的伊斯兰法庭,竟然会保护一个美国人。反观我们,在所谓司法制度下,不需要任何罪名就能把穆斯林在猪猡湾关押多年。”

摩顿森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保守穆斯林教派的信任,不仅因为他没有任何宗教背景和官方色彩,还因为他没有任何功利心和企图心,只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他坚持他所资助的学校要全部使用当地政府的课本。中亚协会学校的教育课程将与巴基斯坦公立学校的课程完全一致,不涉及任何宣传西方文化的内容,任何保守宗教人士都无法指控他们“反伊斯兰教”的嫌疑。摩顿森说:“我不希望巴基斯坦的孩子们像美国人一样思考。我只希望他们能得到平衡,不走极端的教育,这个想法是我们一些行动的核心。”

神莫神于至诚。在这个世界上,你越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去做事,你所得到的越是超过你的期望,反之,你越是怀有功利心去做事,你越是与你的企图背道而驰。这正是天不欺诚的道理。

另外,他坚持其协会资金来源的纯洁性和透明性,比如:9.11之后,曾有中情局的人认同摩顿森的理念----课本是比炸弹更有效的防止恐怖主义的武器,决定提供资金支持摩顿森的事业,但却被摩顿森拒绝了。摩顿森不想用穆斯林对自己的信任来冒险。这点摩顿森和他的偶像德兰修女似有不同。德兰修女的名言是:“我不管那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在为神做事的时候,它们都被净化了。”

越是了解穆斯林,摩顿森越是痛感美国人对穆斯林的无知。尤其是911之后,美国一些愤青将整个穆斯林都当作敌人,甚至有人在汽车后面刷上“用核弹把他们都杀光。”的口号。这让摩顿森感到,美国人对穆斯林无知和误解比之穆斯林对美国的误解更甚一筹。

“我希望误解穆斯林的人能够看到阿巴斯那天的行动。他们会看到大部分真正实践伊斯兰教诲的人,即使是像萨伊.阿巴斯这样的保守的毛拉,都相信和平与正义,而不是恐怖主义。犹太律法和《圣经》都教导我们关心不幸的人,《古兰经》也教诲所有穆斯林,要优先照顾孤儿寡妇及难民。”摩顿森如是说。(P172)

9.11 的悲剧的发生给摩顿森的事业带来很大麻烦,这个麻烦不仅来自于他工作的地方巴基斯坦,也来自他的祖国美国。摩顿森是当时美国为数不多的保持清醒头脑和对穆斯林没有敌意和偏见的人之一,他主张通过教育和相互了解来阻止恐怖主义。他说:“唯一能击败恐怖主义的办法,是让存在恐怖主义的国家和人民学会尊重和爱护美国人。前提是我们同样也尊重和爱护这里的人。想想看,造就一位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跟造就一名恐怖份子,两者的差别在哪里?关键在于教育。”

摩顿森通过一个记者告诉美国人,不要以为穆斯林都让人害怕,那些和家人躲在难民营里的孩子也是受害者,也值得人同情。这些人不是恐怖主义者,不是坏人,把9.11的错误归咎于所有穆斯林,只会使无辜的人民陷入惊恐。

在911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陷入了一种报复和复仇的喧嚣之中,无论号称公正中立的媒体和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处在一种战争的狂热之中。然而摩顿森却很快就开始质疑美军的军事行动给无辜平民造成的伤亡和痛苦,表现出一个坚定的人道主义者的鲜明立场。

他写信给《华盛顿邮报》,质问媒体和美国国防部,“为什么五角大楼的官员能给我们基地组织、塔利班成员的具体伤亡人数,却对平民的伤亡一问三不知。?更可怕的是,在拉莫斯菲尔德的记者招待会上,媒体们连这个问题问都不肯问。”

摩顿森的人道主义立场和观点在当时并不为所有美国人理解,一些极端的人给他寄来威胁和谩骂的信件,甚至在电话上恶狠狠地咒骂他。但在同时,摩顿森也收到不少赞同他观点的信件和捐款。给他最大鼓励的是来自西雅图的一位慈善家柯林斯,她在信中写道:“我还记得二次大战是同样的蠢行。那时候我们也仇恨日本人,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就把他们关起来。这些可怕的仇恨的信件更应该鼓励你站出来,告诉美国人你所认识的穆斯林。你代表的正是美国人的善良和勇气。起来,不要害怕,去传播你的和平讯息,这是最好的机会。”

其实美国人的这种仇恨情绪,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存在,在中国,我们对这种因为无知而产生的仇恨也同样熟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何,也取决于这个国家持人道主义观点的国民的人数。

靠以暴易暴是无法扑灭恐怖主义的,与恐怖主义的斗争是政治、思想和教育的斗争,而非纯粹的军事斗争。这点美国显然一直没有搞明白。当目睹了CNN镜头中出现的一名伊拉克妇女抱着孩子哭泣的画面时,摩顿森的朋友,一个前巴基斯坦空军准将对摩顿森道出他的悲愤和忧伤:“像我这种人,是美国在这个地区最好的盟友。然而连我看到这样的画面都想参加圣战。美国人怎么会以为这样会使自己更安全?你们的布什总统只做到了一件事:让十亿穆斯林团结起来,在未来两百年内一致对抗美国。”

看到这样的话,让我这样置身在外的一个中国人也为人类普遍的愚蠢和顽固而难过。

接下来这位准将又说了一句不仅适用于美国,也适用于这个世界任何国家的十分精辟的话:对美国来说,真正的敌人既不是本拉登,也不是萨达姆和其他人,真正的敌人是无知。的确,我们因为无知而变得愚蠢,那些愚蠢的地域歧视、宗教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意识形态歧视,哪一个不是因为我们的无知。

2003年4月6日,星期天,在美国准备攻打巴格达之前,全美国发行了3400万份以摩顿森为封面的《游行》杂志,标题是“他用课本对抗恐怖主义”。文章中有一段话非常准确地道出了摩顿森的观点:

“如果我们妄想只凭军事武力解决恐怖主义,那我们绝不会比9.11之前更安全。如果真的想让下一代更安全,我们必须明白,最终要靠课本去赢得这场战争,而不是炸弹。”

美国的强大不在于美国有多少航空母舰和原子弹,而在于这个国家总有一批清醒、勇敢的人,他们总是能及时地指出和纠正美国的错误。当然,前提是,他们必须拥有不可剥夺的发表言论的自由和权力。一个言论被严格管制的国家往往是愚蠢和偏执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国家无法获得来自民间的智慧,自废了及时纠正错误的功能。

《三杯茶》的故事 三杯茶好词好句

自从9.11以来,摩顿森一直想传送的信息终于传送出来了,而且以超乎他的想象的力量传达给了美国人民。自此,摩顿森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般的人物。他的靠课本战胜恐怖主义的理念获得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支持。信件像雪片般飞来,以至于他不得不亲自开车去邮局领取一包包的来自美国五十个州和世界各地的邮件。随着他的事迹的传播,在此后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各种善款纷至沓来。自从中亚协会成立以来,摩顿森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成功。正所谓,天道酬诚,人心向善。

尽管摩顿森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始终没忘多年前对来自阿富汗最偏僻的阿罕走廊的一个军阀的承诺,要为他们盖一些学校。在阿富汗大规模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偏远地区的塔利班势力还没有被清除的时候,为了这个承诺,摩顿森就独自奔赴阿罕去寻找他曾经承诺过的军阀哈恩。他大概是当时第一个闯入阿富汗的美国平民。其勇气和信守承诺的精神令人由衷的敬佩。

摩顿森遵从德兰修女“不要让任何事物扰乱你,吓倒你,一切都会过去。神不会改变,耐心会让你完成一切。”的教诲,以巨大的耐心和坚持自己的慈善事业。因此,他不仅是德兰修女的崇拜者,也是德兰修女精神的实践者,

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必定有一个不一般的女人。摩顿森也是如此,他的妻子塔拉在他一名不文,一贫如洗的时候爱上了他,仅仅认识四天就决定跟他结婚。在此后的岁月里这个女实习医生一直是摩顿森最大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者。他们的爱情对今天中国那些没有房、没有车就没有爱情的青年男女来说不仅是一种别样的爱情故事,更应是一种关于纯真爱情的启迪。

《三杯茶》这本书里精彩的故事太多,但因篇幅的关系我无法一一道出,否则就是抄书了。合上书本后,我不禁问自己,到底这本书中的什么东西最打动我呢?我想这不单单是书中摩顿森一个个逢凶化吉的冒险故事和那些神奇的经历,也不是作者美妙的文笔和如歌的叙事,而是摩顿森的坚持和对承诺的信守,那种“傻子”般无私和执拗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毛泽东语)。摩顿森为了一个承诺做了十几年的好事,而且还在继续做着。即使在中亚协会财政状况好转后,他也一直保持低工资和简朴的生活,多次拒绝理事会为他涨工资的决定,而同时却拿出大笔的钱给第一线的教师们加工资。

像摩顿森这样的“傻子”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异类,也是稀缺品。他让我们看到另一种不同的人生,一个更接近完美的人生。正是这样的“傻子”让我们感到人世的温暖,他们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英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9681.html

更多阅读

《荷马史诗》的精神魅力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精神魅力——中央电视台文化片《荷马史诗》撰稿    时间的重量往往凝聚在史诗的叙述中,它所启迪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无数代人的心智,并且成为他们的集体无意识。  谁能想到,二枚桃子就能轻松杀死了三名伏狮降虎的

《孔乙己》的舞蹈赏析 孔乙己好句赏析

看完《孔乙己》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舞蹈很好,构思妙,编舞妙,音乐也选得妙!演员孙科身体的柔韧度以及他本人的对舞蹈的领悟能力真是让人记忆深刻,而且他仅仅是一个17岁的孩子。还有就是这个舞蹈对观众有文学上的要求:欣赏舞蹈之前,必须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读后感---杨凯亮 小淘气尼古拉2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的书。他讲了淘气的尼古拉和他的小伙伴——亚三、欧多、乔方、科豆、、、、、、在一起,发生了许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在这些奇趣的故事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我们没给母亲丢脸》的那一

《托尔斯泰的故事》读后感 名人传托尔斯泰读后感

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我虽然没有看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但我看过他写的‘童话和寓言’,我听爷爷讲过,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一口气地读完了《托尔斯泰的故事》,分析了他的童年,幼小时父母双亡,喜欢幻想,从小坚持写日

声明:《《三杯茶》的故事 三杯茶好词好句》为网友花不见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