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张姓张有文支源流考
四、入琼始祖张有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便于统治,开始设郡置县。海南岛被列入中国版图。属秦始皇三十三年设置的象郡统辖。但秦政府还没有在海南设立行政机构。直到汉武帝元封元年辛未,即公元前110年,才在海南设珠崖、儋耳两郡。以后并合、化分,屡有变迁。历史上,海南的府、州、郡、军、县的各级官吏,多为大陆人。大陆人口也不断迁入。到宋代苏东坡谪徙海南时,已见到“衣冠礼乐,班班然矣”,与大陆的发展进步已无甚大区别,在入琼任职或贬流徙琼的官吏中,全国各地各族人都有。不少人还携带家眷在琼定居,成为肇基始祖。张姓过琼始祖就有张壁、张有文、张天平、张天宿、张应科、张应甲、张应魁、张万户、张元应、张炤、张饶全、张显荣、张汝惠等。
张壁,原籍福建莆田县,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来琼。落居琼山县府城甘蔗园村,死后葬于府城西郊(今海南中学校园内)。其子张载,世号横渠先生,后迁居琼海县大路镇。
张天平,原籍福建莆田县,南宋端宗景炎年间(1276—1279)由闽过琼任琼山县丞。次年迁任文昌知县。其弟天福、天佑同时过琼。落居文昌县土宛、宝圣。天福后裔现居文昌上寮横山。
张天宿,原籍福建古田县。南宋(1127—1279年间)时渡琼任万安军司训。宁宗年间(1168—1224)离任。落居文昌县上寮村(张云逸故乡)。
张应科,原籍福建莆田县,曾任徐州通判。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过琼任琼管安抚使,落居文昌县翁田北坑。祥兴元年(1278)遗与王用攻雷州之元兵,死于敌。其兄弟应甲、应魁也于宋末元初过琼,应甲任琼山知县,后落籍文昌锦山乐家村。应魁于元朝至正八年(1348)定居琼山县三江张山村。
张万户,原籍福建莆田县小田村。延祐元年(1320)渡琼任琼山指挥使。落籍琼山大林冯君村。其弟张万诚、张万里随兄过琼。后万诚落居文昌清澜。万里落居琼山县莲塘村(后迁回灵山一带,该村成为张有文后裔的住地)
张元应,原籍江西广信府上饶县沙滨村。钦命金光丞相,柴禄大夫。元朝时避乱,偕夫人杨氏及三男张辉、张翼、张祥流落海南临高县。其后裔散居临高罗万、美取、古笃等地。
张炤,浙江宁波人,元末过琼任进义郎。元朝至正九年(1349),卜居琼山县五原都滨涯村(海口辖区)其后裔散居海口秀英、长流、荣山等地。(作者按:近年张劲在《南国诗文》2003年3月第一期刊文,指认海口滨涯村一部分张氏子民乃宋朝皇族,原姓赵。)
张饶全,祖籍陕西,元朝时迁广西合浦县,后迁福建莆田谭头村,明朝任千户(官职),洪武十二年(1379)以千户调琼山。居府城甘蔗园。其子张阳迁文昌县凌椿村。
张显荣,恩赐文林郎。迁居文昌县冠南墟山宝村。张汝惠,入迁文昌县文城竹苑村
张有文,我过琼始祖。又名德全、字守恭。原籍福建莆田县涵头里村(族谱卷一74页记为延寿里涵江霞林村)王俞春先生撰文说,公为南宋宁宗时举人。赤沥婆碑文记为乡进士。笔者曾阅旧琼山县志,志书上只有公之姓名及官职。公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过琼任琼山知县(族谱卷一72页记为二尹)。同时携父亲张一经、母亲柳氏、孙氏、原配陈氏、续配王氏和胞弟有义等一起渡琼生活。历官十四年。因中原动荡,全家落居琼山县府城甘蔗园村。公生三男:张英佐、张英养、张英发。后散居琼岛各地,已传三十世(即敦字派)。
张氏迁琼先祖之一张有文,另名张德全,字守恭,福建莆田举人,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渡琼任琼山县尹(知县),携父亲张一经,母亲、胞弟张有义一起渡琼生活,因中原地区动荡,故全家落居琼山县府城甘蔗园村。张有文卒葬府城南郊薜村沙南地伺陶山(现国兴中学一带),现迁琼山谭文莲塘村的福泽坡墓园。张有文的夫人墓位于琼山东山雅德龙湾赤沥山(村)附近。张有文生有三男:张英佐、张英养、张英发。他迁琼已经800年,其后世散居全岛各县市乡镇600多个村庄,其中琼山市的灵山、府城、旧州、演丰、谭文等乡镇最多,文昌,定安、海口、屯昌、琼中、儋州、万宁、澄迈、临高、琼海等县市各乡镇都有张有文的后裔居住。迁居各国和港澳台者也不少。
张有文的后裔出了不少的名人志士,例如:
张岳崧(1773—1842年),字子骏,另字瀚山,号觉庵、指山,定安县高林村人。清乾隆初年,他的祖父张宏范携带他的“甫及成童”的父亲张基伟,由琼山县东岸(今灵山)迁定安高林里。张岳崧自幼读书十分用功,笃学不倦,天资聪敏,幼所览诵,终身不忘。他10岁时,带着书籍行李拜琼山县的蔡南昭为师,学业进步很快。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中进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中进士后,一生为官,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四川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国史协修、文颖馆纂修、文渊阁校理、文英殿纂修,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两浙盐运使、护理湖北巡抚等职。他在京师和外地任官30余年,政绩斐然,深受上司和百姓赞扬。张岳崧与民族英雄林则徐多次共事,都积极主张查禁鸦片。
张岳崧博学多才,文章、诗词、书面、政治、经济、水利、医学无所不精,其诗赋宗汉魏而出入唐宋诸家,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片纸只字,世人争素珍藏。其著作也甚丰,著有《公牍偶存》、《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和晚年同明谊合编的《琼州府志》44卷等传于世。他的著作、书法迄今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大多保存完好。
张岳崧还非常重视兴学育才。他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时,就捐俸修建荒废多年的汉中涅川书院、恐昌之南安书院、缓德之雕山书院等。他还在广州越秀书院、肇庆端溪书院和海南琼台书院、雁峰书院等讲学,传授各方面知识。在故乡,他带头捐集白银400两,重修定安县文庙,在高林村设立高林学馆,聘请塾师教育族中子弟读书。
张仲彦,张岳崧的儿子。定安县高林村人,少年时代在高林学馆受过教育,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中进士,是海南少有的7对父子进士之一。
张亮,亦名张新泰、张学勤,1926年参加革命,“四.一二”后赴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二次被捕入狱,被当时任国民党上海市闸北区公安局长的族人张清泰解救出狱。抗日战争时期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就读,受派回广东抗日,后入中山大学读书,曾在中山大学,民国大学任教。解放后曾任定安县副县长。
张泰超,琼山区谭文镇人,海南知名企业家,已迁居香港。海南金田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创办的“龙湾热带生态示范村”(即海南省龙湾庄园)占地18000多亩,号称海南第一园。
(笔者按:有文公后裔颇有名气的还有:明代的张子翼、张绍初、张绍美、张筠、张世熹等,清代民国时期也大有人在。现今成名成家者更是数以百计。希望出版《张姓有文公支名人录》以记之。)
六、张有文居琼后裔及其分布
据民国二十五(1936)年编写的《张氏族谱》“有文祖各支迁居一览表”统计,当时有文后裔分居于琼岛约120个村庄(包括居民点)。据张显和宗亲调查估计,有文公后裔居琼者约有600个村,其所编写的《张有文公子孙迁居地址表》统计,约是300个村庄。作者还声明,这些资料是根据1980年族谱和调查资料所得。查2002年冬修谱理事会张海写的《有文祖各支分居各县镇村地址》。当时张海列的村庄约210个。因此,到目前为止,张有文后裔散居琼岛者,到底有几个村镇,约多少人,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根据明弘治六年癸丑(1493)年冬第二届修谱时,博门十世孙张廷魁写的“重修族谱序”称,因遭遇世乱,有文的儿子分二派,散居乡下。长派由托村分居麻场、莲塘、攀丹、马坡、龙门。次派分居博门。以后子孙多了,又各寻生路,自立门户。居住点越来越多。直到如张显和宗亲说的,有600个之多。兹将其编写的《张有文公各分支迁居住地》表全录如下:
张有文公各分支迁居住地
2005-03-29
01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张一经→  | 张有文  | 26(03)  | 宋开禧1205  | 福建莆田函头村  | 琼山府城甘蔗园村  | |
张有文→  | 张英佐  | 27(04)  | 元延佑1314  | 府城甘蔗园村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
…… →  | 张英养  | 27(04)  | 府城甘蔗园村  | 琼山东山苍原  | ||
…… →  | 张英发  | 27(04)  | 府城甘蔗园村  | 琼山新坡北门村  | ||
张英佐→  | 张士珩  | 28(05)  | 元延佑1314  | 琼山托村  | 琼山旧州风眼雅诗村  | 29  | 
…… →  | 张启霄  | 32(09)  | 琼山县  | 屯昌新兴下屯村  | 29  | |
…… →  | 张李茂  | 31(08)  | 琼山县  | 屯昌新兴西排坡村  | 29  | |
…… →  | 张士瑄  | 28(05)  | 元延佑1314  | 琼山县托村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29  | 
张士瑄 张师拱→  | 张光岳  | 35(12)  | 琼山莲塘村  | 琼山莲塘定安土郎村  | 29  | |
…… →  | 张光祯  | 35(12)  | 琼山莲塘村  | 琼山莲塘村  | 29  | |
…… →  | 张义  | 32(09)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文昌蓬莱北葵村  | 29  | |
…… →  | 张惟攀  | 37(14)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琼山谭文邦蕊村  | 29  | |
…… →  | 张思容  | 37(14)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琼海大路沙地村  | 29  | |
…… →  | 张思圣  | 37(14)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屯昌大同风树园村  | 29  | |
张士瑄 张师拱 张 仁→  | 张载治  | 41(18)  | 清顺治1644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昌里村  | 29  | 
…… →  | 张宏拔  | 42(19)  | 清康熙1662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土郎村  | 30  | 
…… →  | 张宏嵩  | 42(19)  | 清康熙1662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木头园村  | 30  | 
…… →  | 张岳照  | 44(21)  | 清康熙1662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西石十字路村  | 30  | 
…… →  | 张岳学  | 44(21)  | 清康熙1662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狐狸村  | |
张士瑄 张 纲→  | 张震隆  | 40(17)  | 南黎,屯大,塘坡林村  | 30  | 
0
2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张士瑄 张 纲→  | 张公纪  | 40(17)  | 崩溪,加巅村  | 30  | ||
…… →  | 张载禧  | 41(18)  | 清顺治1644  | 文昌罗豆锦园昌梅村  | 30  | |
…… →  | 张公肃  | 40(17)  | 文昌昌尾村  | 30  | ||
…… →  | 张岳礼  | 44(21)  | 清嘉庆1796  | 琼山甲子吉树村  | 30  | |
…… →  | 张岳隆  | 40(17)  | 清嘉庆1796  | 琼山甲子吉树村  | 30  | |
…… →  | 张公宽  | 40(17)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30  | |
…… →  | 张公信  | 40(17)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30  | |
…… →  | 张公权  | 40(17)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30  | |
…… →  | 张公栋  | 40(17)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30  | |
…… →  | 张公柄  | 40(17)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30  | |
…… →  | 张公禄  | 40(17)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30  | |
…… →  | 张迁献  | 38(15)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谭文莲塘长坡村  | 30  | |
…… →  | 张公强 张公弼 张公瑞 张公明  | 40(17)  | 琼山谭文莲塘村 道武村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31  | |
张士瑄 张 愢→  | 张精一  | 38(15)  | 明隆庆年间  | 谭文莲塘村  | 清溪村,后迁入竹堆村  | 31  | 
…… →  | 张大享  | 40(17)  | 清顺治年间  | 谭文莲塘村  | 甲子竹墩村  | 31  | 
…… →  | 张嘉光  | 40(17)  | 谭文莲塘村  | 甲子竹墩村  | 31  | |
…… →  | 张运会  | 49(26)  | 民国1948  | 甲子竹墩村  | 定安山沟市  | |
…… →  | 张基仁  | 43(20)  | 琼山莲塘村  | 十字路南边街  | 
03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张士瑄 张 愢→  | 张梦熙  | 47(24)  | 清道光1821  | 五卜岭  | 31  | |
…… →  | 张 惗  | 34(11)  | 明成化1465  | 琼山莲塘村  | 琼山谭文乐安村  | 31  | 
…… →  | 张时毅  | 37(14)  | 明嘉靖1522  | 琼山乐安村  | 邓社新桥村  | 31  | 
…… →  | 张世泰  | 38(15)  | 明万历1573  | 乐安株湖新屯海村  | 31  | |
…… →  | 张宏深  | 42(19)  | 明嘉靖1522  | 琼山谭文坡塘村  | 31  | |
…… →  | 张宏儒  | 42(19)  | 清乾隆1736  | 昌拔山村  | 31  | |
…… →  | 张 惗  | 34(11)  | 谭文莲塘村  | 琼山谭文乐安村  | 31  | |
…… →  | 张震子  | 36(13)  | 琼山乐安村  | 南乐嵩湖新屯海村  | 32  | |
张士瑄 张 恍→  | 张大同  | 35(12)  | 明宏治1488  | 琼山莲塘村  | 琼山谭文塘坡村  | 32  | 
…… →  | 张绍初  | 37(14)  | 明嘉靖1522  | 琼山塘坡村  | 琼山谭文嘉乐湖村  | 32  | 
…… →  | 张世臣  | 38(15)  | 琼山谭文嘉乐湖村  | 32  | ||
…… →  | 张宏仁  | 42(19)  | 琼山嘉乐湖村  | 定安黄竹白塘村  | 32  | |
…… →  | 张绍美  | 37(14)  | 琼山嘉乐湖村  | 琼山谭文加乐湖村  | 32  | |
…… →  | 张宏开  | 42(19)  | 琼山嘉乐湖村  | 屯昌大同逢田村  | 32  | |
…… →  | 张公贵  | 40(17)  | 琼山嘉乐湖村  | 屯昌新兴下屯村  | 32  | |
…… →  | 张绍羲  | 37(14)  | 琼山嘉乐湖村  | 琼山谭文田头村  | 32  | |
…… →  | 张大备  | 35(12)  | 琼山嘉乐湖村  | 琼山谭文嘉乐湖村  | 32  | |
…… →  | 张 悚  | 34(11)  | 琼山嘉乐湖村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33  | |
张士瑄 张 纶→  | 张震享  | 39(16)  | 琼山昌汉村  | 琼山谭文昌汉村  | 33  | |
…… →  | 张基政  | 43(20)  | 清乾隆1736  | 琼山昌汉村  | 屯昌南坤鹤营村  | 33  | 
…… →  | 张震乾  | 39(16)  | 琼山昌汉村  | 琼山谭文昌汉村  | 33  | |
…… →  | 张震贞  | 39(16)  | 琼山昌汉村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33  | |
…… →  | 张宏宁  | 42(19)  | 清乾隆1736  | 琼山谭文莲塘村  | 文昌逢来北葵村  | 33  | 
…… →  | 张宏宇  | 42(19)  | 清乾隆1736  | 琼山昌汉村  | 琼山加留村  | 33  | 
…… →  | 张钟义  | 45(22)  | 清嘉庆1796  | 琼山昌汉村  | 儋县道南地区  | 33  | 
张 绅→  | 张时明  | 37(14)  | 明嘉靖1522  | 文昌会文蓝田村  | 33  | |
张文贞→  | 张 翰  | 33(10)  | 琼山南伯村  | 南伯、水溶、马坡  | ||
…… →  | 张 翔  | 33(10)  | 琼山南伯村  | 琼山谭文乐安村  | 33  | |
张文贞 张 翩→  | 张 绩  | 33(10)  | 琼山南伯村  | 琼山谭文乐安村  | 33  | |
…… →  | 张子雄  | 36(13)  | 安定九所常树村  | 33  | ||
…… →  | 张大宾  | 35(12)  | 屯昌大同深水村  | 33  | 
04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张士瑄 张文祯→  | 张 翙  | 35(12)  | 琼山南伯村  | 琼山谭文南伯村  | ||
…… →  | 张大成  | 35(12)  | 琼山北庄村  | 南伯石子岭南瑞  | 34  | |
…… →  | 张 翔  | 35(12)  | 琼山北庄村  | 南伯美端石仔岭村  | 34  | |
张士瑄→ 张文禄→  | 张文禄 张宏佑  | 31(08) 42(19)  | 琼山莲塘村 琼山莲塘村  | 琼山谭文莲塘村 琼山旧州福多村  | 34  | |
…… →  | 张嗣用  | 32(10)  | 琼山莲塘村  | 琼山红旗白玉社  | 34  | |
…… →  | 张善政  | 30(07)  | 澄迈白莲玉璋孝友  | 34  | ||
…… →  | 张善乐  | 30(07)  | 琼山铁桥谭社村  | 34  | ||
…… →  | 张景翰  | 30(07)  | 定安茅坡仔村  | 34  | ||
…… →  | 张善兴  | 30(07)  | 琼山坡上村  | 定安永丰高林村  | 34  | |
…… →  | 张善教  | 30(07)  | 定安白莲玉璋村  | 34  | ||
张有文→  | 张士玘  | 28(05)  | 琼山美端村  | 定安龙门  | 34  | |
张士玘→  | 张善宽  | 34(11)  | 屯昌藤寨藤寨村  | 35  | ||
…… →  | 张日严  | 34(11)  | 屯昌藤寨藤寨村  | 35  | ||
张普宽→  | 张汉臣  | 37(14)  | 屯昌枫木老村坡  | 35  | ||
…… →  | 张天爵  | 40(17)  | 屯昌南坤大捅坡村  | 35  | ||
…… →  | 张宏信  | 39(16)  | 屯昌藤寨藤寨村  | 35  | ||
…… →  | 张宏猷  | 39(16)  | 屯昌南吕市  | 35  | ||
张士玘 张普厚→  | 张 胜  | 35(12)  | 美端村  | 屯昌新兴大道坡村  | 35  | |
…… →  | 张宏硌  | 40(17)  | 屯昌新兴外村塘村  | 35  | ||
…… →  | 张 熙  | 36(13)  | 屯昌大同海新客村  | 35  | ||
…… →  | 张德位  | 38(15)  | 屯昌屯昌镇长袋村  | 35  | ||
…… →  | 张 杰  | 36(13)  | 屯昌新兴加美捅村  | 35  | ||
…… →  | 张必茂  | 40(17)  | 屯昌新兴外村塘村  | 35  | ||
…… →  | 张世超  | 37(14)  | 定安九所大石村  | 35  | ||
张士玘 张普厚→  | 张 珍  | 32(09)  | 定安龙门头地村  | 35  | ||
…… →  | 张 珠  | 32(09)  | 琼山大坡高明村  | 35  | ||
…… →  | 张 球  | 32(09)  | 龙门  | 36  | ||
…… →  | 张 端  | 34(11)  | 定安黄竹沙田村  | 36  | ||
…… →  | 张 瑞  | 34(11)  | 定安黄竹下路村  | 36  | ||
…… →  | 张 瑾  | 34(11)  | 定安槟榔园村  | 36  | ||
…… →  | 张 珩  | 34(11)  | 定安槟榔园村  | 36  | ||
…… →  | 张 璜  | 34(11)  | 定安槟榔园村  | 36  | ||
…… →  | 张 俊  | 31(08)  | 澄迈石浮军村  | 36  | 
05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张士玘→  | 张普佑  | 29(06)  | 澄迈石浮军村  | 36  | ||
张普佑→  | 张日明  | 43(20)  | 澄迈石浮大养村  | 36  | ||
…… →  | 张日高  | 43(20)  | 澄迈石浮大养村  | 36  | ||
…… →  | 张文统  | 36(13)  | 澄迈加乐加发坡村  | 36  | ||
…… →  | 张绍典  | 37(14)  | 澄迈石浮军村  | 36  | ||
…… →  | 张文明  | 37(14)  | 屯昌黄岭吕狗村  | 36  | ||
…… →  | 张万邦  | 37(14)  | 屯昌黄岭吕狗村  | 36  | ||
…… →  | 张万里  | 41(18)  | 屯昌黄岭竹根村  | 36  | ||
…… →  | 张万相  | 41(18)  | 屯昌黄岭竹根村  | 37  | ||
…… →  | 张万候  | 41(18)  | 屯昌黄岭竹根村  | 37  | ||
…… →  | 张伟信  | 40(17)  | 屯昌黄岭吕狗村  | 37  | ||
…… →  | 张 杰  | 31(08)  | 屯昌枫木水头村  | 37  | ||
…… →  | 张钟运  | 45(22)  | 定安仙沟南卜村  | 37  | ||
…… →  | 张性祖  | 30(07)  | 琼海万泉文园村 定安岭口市  | 37  | ||
…… →  | 张性祖  | 30(07)  | 安定水尾,下山村  | 37  | ||
…… →  | 张 新  | 33(10)  | 定安翰林龙拔底村  | 37  | ||
张士玘→  | 张师撰  | 澄迈白莲玉璋村  | 37  | |||
张士玘 张普铭→  | 张赫寿  | 40(17)  | 琼山美仁蛟龙村  | 37  | ||
张普宽→  | 张邦宁  | 33(10)  | 琼山美仁蛟龙村  | 37  | ||
张士瑜→  | 张熙宿  | 31(08)  | 琼山桂林洋文君村  | 37  | ||
…… →  | 张可爱  | 35(13)  | 琼山桂林洋林排村  | 37  | ||
张士玘 张普佑→  | 张万国  | 41(18)  | 屯昌黄竹吕狗村  | 38  | ||
张士瑜→  | 张世隆  | 37(15)  | 琼山三门坡兑水园  | 38  | ||
…… →  | 张世温  | 38(16)  | 澄迈永发永灵村  | 38  | ||
…… →  | 张文光  | 34(12)  | 琼山桂林洋文君  | 琼山三江龙窝村  | 38  | |
…… →  | 张熊壳  | 44(22)  | 岭沃市  | 38  | ||
张有文→  | 张英养  | 27(04)  | 琼山东山苍原村  | 38  | ||
张英养→  | 张刚元  | 40(17)  | 定安龙堀塘村  | 38  | ||
…… →  | 张瑞文  | 40(17)  | 定安龙堀塘村  | 38  | ||
…… →  | 张 挥  | 40(17)  | 定安龙堀塘村  | 38  | ||
张英发→  | 张员山  | 36(14)  | 定安岭口尔口井村  | 38  | ||
张祖兴→  | 张 龙  | 34(12)  | 琼山旧州美俗村  | 38  | ||
…… →  | 张载殿  | 41(18)  | 琼山大坡山村  | 38  | ||
…… →  | 张敏行  | 35(13)  | 琼山遵谭儒张村  | 38  | 
06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
…… →  | 张载信  | 41(18)  | 定安龙塘吊常村  | 38  | |||
…… →  | 张必翰  | 42(19)  | 定安翰林古德茂村  | 39  | |||
…… →  | 张博润  | 37(14)  | 
  | 39  | |||
…… →  | 张琼珍  | 37(14)  | 琼山云龙 村  | 39  | |||
…… →  | 张广居  | 37(14)  | 琼山新民龙井村  | 39  | |||
…… →  | 张肇贵  | 38(15)  | 琼山三门坡塘头村  | 39  | |||
…… →  | 张大宾  | 38(15)  | 定安龙门赤泥村  | 39  | |||
…… →  | 张进贵  | 42(19)  | 定安雷鸣六坡村  | 39  | |||
…… →  | 张载盛  | 41(18)  | 定安居丁常树村  | 39  | |||
…… →  | 张岳弊  | 44(21)  | 屯昌新兴大道坡村  | 39  | |||
…… →  | 张载盛  | 41(18)  | 定安居丁长田坡村  | 39  | |||
…… →  | 张钦圣  | 42(19)  | 澄迈仁兴福龙村  | 39  | |||
张英发→  | 张祖茂  | 30(07)  | 琼山新坡卜文村  | 39  | |||
张祖茂→  | 张应期  | 34(11)  | 琼海万泉坡园村  | 40  | |||
…… →  | 张宏佑  | 42(19)  | 定安岭口谭广村  | 40  | |||
…… →  | 张良弼  | 36(13)  | 定安岭口岭头园村  | 40  | |||
…… →  | 张世隆  | 38(15)  | 定安龙塘竹达村  | 40 ![]()  | |||
…… →  | 张 志  | 41(18)  | 琼山云龙岭脚市  | 40  | |||
…… →  | 张下坡  | 40(17)  | 澄迈县  | 40  | |||
张祖兴→  | 张惟能  | 40(17)  | 澄迈中兴土茂村  | 40  | |||
张祖茂  | 张朝森  | 40(17)  | 儋县和舍市  | 40  | |||
…… →  | 张一定  | 35(12)  | 澄迈长安官田村  | 40  | |||
…… →  | 张忠秀  | 35(12)  | 澄迈长安官田村  | 40  | |||
…… →  | 张嘉畔  | 39(16)  | 澄迈长安福发村  | 40  | |||
…… →  | 张大统  | 38(15)  | 澄迈瑞溪北畔村  | 40  | |||
…… →  | 张忠宅  | 36(13)  | 澄迈长安福龙村  | 40  | |||
张英发→  | 张之道  | 43(20)  | 琼山湾岭干塘村  | 41  | |||
和祖茂→  | 张 乾  | 35(12)  | 澄迈长安福龙村  | 41  | |||
…… →  | 张学仁  | 35(12)  | 定安龙门官衙村  | 41  | |||
…… →  | 张高山  | 37(14)  | 澄迈山口仁里村  | 41  | |||
…… →  | 张宏位  | 42(19)  | 定安雷鸣石盘村  | 41  | |||
张英发→  | 张祖善  | 30(07)  | 琼山新坡卜文村  | 41  | |||
张祖善→  | 张向仁  | 37(14)  | 琼山甲子新安村  | 41  | |||
…… →  | 张绍统  | 37(14)  | 澄迈瑞缓罗浮村  | 41  | |||
…… →  | 张载仁  | 41(18)  | 澄迈瑞溪大洋村  | 41  | |||
…… →  | 张基智  | 43(20)  | 澄迈红光农场土艳  | 41  | |||
…… →  | 张世祥  | 38(15)  | 澄迈瑞溪罗浮村  | 41  | 
07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
…… →  | 张宗成  | 36(13)  | 琼山东沙豆村  | 42  | |||
张祖善→  | 张戈鹏  | 36(13)  | 定安龙塘龙眼沟村  | 42  | |||
…… →  | 张承绪  | 38(15)  | 澄迈长安仁格村  | 42  | |||
…… →  | 张熊春  | 46(23)  | 澄迈石浮旧市坡村  | 42  | |||
…… →  | 张德运  | 39(16)  | 屯昌南坤新岭村  | 42  | |||
…… →  | 张 悦  | 32(09)  | 澄迈长安龙寨村  | 42  | |||
张祖善 张 悦→  | 张岳泰  | 44(21)  | 澄迈美亭美亭村  | 42  | |||
张祖善→  | 张载思  | 41(18)  | 定安龙门春头园村  | 42  | |||
…… →  | 张元魁  | 35(12)  | 琼山龙塘卜南村  | 42  | |||
…… →  | 张元正  | 35(12)  | 澄迈长安市龙寨村  | 42  | |||
…… →  | 张元刚  | 35(12)  | 澄迈石浮加月村  | 42  | |||
…… →  | 张载宗  | 41(18)  | 澄迈石浮山架村  | 43  | |||
…… →  | 张式业  | 38(15)  | 澄迈文仔土腰村  | 43  | |||
…… →  | 张元贞  | 35(12)  | 澄迈金江山腰村  | 43  | |||
…… →  | 张基通  | 43(20)  | 澄迈美亭潭官村  | 43  | |||
…… →  | 张式琪  | 38(15)  | 澄迈东山村  | 43  | |||
张式琮  | 38(15)  | 澄迈瑞溪沙田村  | 43  | ||||
…… →  | 张元订  | 35(12)  | 澄迈金江山腰村  | 43  | |||
张英发 张祖华 →  | 张时期  | 34(11)  | 琼山新坡卜文村  | 43  | |||
…… →  | 张时献  | 34(11)  | 琼山遵谭龙玩村  | 43  | |||
…… →  | 张 赉  | 37(14)  | 琼山新民加朝村  | 43  | |||
…… →  | 张炳星  | 39(16)  | 澄迈金安农场白岸  | 43  | |||
…… →  | 张震辉  | 39(16)  | 琼山新民新市村  | 44  | |||
…… →  | 张岳义  | 44(21)  | 琼山甲子新村塘村  | 44  | |||
…… →  | 张载昌  | 41(18)  | 琼山遵潭博裔村  | 44  | |||
…… →  | 张载雄  | 41(18)  | 琼山遵潭博裔村  | 44  | |||
…… →  | 张世仁  | 38(15)  | 坡头岭村  | 44  | |||
…… →  | 张宏昌  | 42(19)  | 琼山新民坡相村  | 44  | |||
…… →  | 张岳瑞  | 43(20)  | 定安黄竹青山村  | 44  | |||
…… →  | 张基猷  | 43(20)  | 居第山村  | 44  | |||
…… →  | 张基吉  | 43(20)  | 临高县和舍市  | 44  | |||
张英发 张祖荣→  | 张发国  | 34(11)  | 
  | 44  | |||
…… →  | 张发封  | 34(11)  | 澄迈村  | 44  | |||
…… →  | 张其焕  | 41(18)  | 澄迈长安合福仁格  | 44  | 
08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
万宁专集  | 张焕文  | 45(22)  | 万宁万城镇后田村  | 45  | |||
……  | 张德升  | 48(25)  | 万宁万城镇  | 万宁万城礼纪市  | 45  | ||
……  | 
  | 46(23)  | 龙群  | 万宁礼纪市  | 45  | ||
……  | 张  | 47(24)  | 万宁万城裕后村  | 45  | |||
……  | 张朗九  | 42(19)  | 万宁礼纪深湾村  | 45  | |||
……  | 张和昌  | 47(24)  | 万宁兴隆农场26队  | 45  | |||
……  | 张孔焕  | 45(22)  | 万宁大茂长坑仔村  | 45  | |||
……  | 
  | 39(16)  | 万宁大茂旺达基村  | 45  | |||
……  | 张国  | 43(20)  | 万宁环城上坑村  | 45  | |||
……  | 张文辉  | 39(16)  | 万宁后安多阴村  | 45  | |||
……  | 张秉诚  | 37(14)  | 万宁乐沃四维岭头  | 45  | |||
……  | 张贤深  | 40(17)  | 琼山县  | 万宁乐来加寨  | 46  | ||
……  | 张开士  | 46(23)  | 万宁乐束红联椰子水  | 46  | |||
……  | 张必发  | 43(20)  | 琼山县  | 万宁东沃明丰英宅坡  | 46  | ||
……  | 张耀和  | 40(17)  | 万宁岭首村  | 万宁礼纪市  | 46  | ||
琼海专集  | 张迪新  | 40(17)  | 琼海石壁壁洋村  | 46  | |||
……  | 张玉保  | 40(17)  | 琼海大路学前村  | 46  | |||
澄迈专集  | 张铙全  | 31(08)  | 澄迈文仔文仔村  | 46  | |||
……  | 张番丁  | 37(14)  | 澄迈中兴福来市  | 46  | |||
……  | 张日程  | 41(18)  | 澄迈中兴美井村  | 46  | |||
……  | 张世圣  | 43(20)  | 澄迈美亭好让村  | 46  | |||
……  | 张道立  | 43(20)  | 澄迈瑞溪隆坡村  | 46  | |||
……  | 张瑞图  | 37(14)  | 澄迈加乐镜坡村  | 47  | |||
……  | 张辉基  | 42(19)  | 澄迈长安仁格村  | 47  | |||
……  | 张郭基  | 42(19)  | 澄迈红岗农场加炳  | 47  | |||
……  | 张发昌  | 42(19)  | 澄迈石浮石浮市  | 47  | |||
定安专集  | 张梦球  | 47(24)  | 定安黄竹白塘村  | 47  | |||
……  | 张泰辉  | 48(25)  | 定安岭口九锡村  | 47  | |||
……  | 张仁烙  | 46(23)  | 定安永丰良溪园村  | 47  | |||
……  | 张志清  | 47(24)  | 定安黄竹军坡岭村  | 47  | |||
……  | 张光裕  | 47(24)  | 定安雷鸣新室村  | 47  | |||
……  | 张 跃  | 39(16)  | 定安龙塘洋坡村  | 47  | |||
……  | 张泰安  | 48(25)  | 定安龙门土地村  | 48  | |||
……  | 张钟桢  | 45(22)  | 定安龙塘鸭塘村  | 48  | |||
……  | 张有礼  | 45(22)  | 定安定城镇东门  | 48  | |||
海口专集  | 张仲德  | 海口红旗攀丹村  | 48  | ||||
琼山专集  | 张梦香  | 46(23)  | 琼山云龙桃村  | 48  | 
09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
琼山专集  | 张熊礼  | 46(23)  | 琼山谭文镇  | 48  | |||
……  | 张大章  | 45(22)  | 琼山咸来福木村  | 48  | |||
……  | 张万户  | 31(08)  | 琼山东山龙湾村  | 48  | |||
……  | 张师保  | 29(06)  | 琼山美仁坡付大村  | 48  | |||
……  | 张梦霄  | 47(24)  | |||||
……  | 张钟蕃  | 45(22)  | |||||
……  | 
  | 42(19)  | 49  | ||||
定安专集  | 张  | 42(19)  | 定安新竹水井坡村  | 49  | |||
……  | 张文柄  | 42(19)  | 定安龙门土地村  | 49  | |||
屯昌专集  | 张月善  | 45(22)  | 屯昌屯昌文赞村  | 49  | |||
……  | 张明高  | 41(18)  | 屯昌大同东村园村  | 49  | |||
……  | 张正辉  | 40(17)  | 屯昌中运农场南逢  | 49  | |||
……  | 张开祥  | 38(15)  | 屯昌屯昌盒骨村  | 49  | |||
……  | 张发昌  | 38(15)  | 屯昌南坤坡节村  | 49  | |||
……  | 张道明  | 40(17)  | 屯昌屯昌溪近村  | 49  | |||
……  | 张道荣  | 41(18)  | 屯昌新兴黄沙村  | 49  | |||
……  | 张公德  | 40(17)  | 屯昌新兴西排坪村  | 49  | |||
……  | 张春伯  | 33(10)  | 屯昌水阴迁西昌市  | 50  | |||
……  | 张炳西  | 39(16)  | 屯昌中达农场南逢  | 50  | |||
……  | 张喜琼  | 42(19)  | 屯昌黄岭赤坎坡村  | 50  | |||
……  | 张何焕  | 40(17)  | 屯昌大同长文村  | 50  | |||
……  | 张茂昌  | 38(15)  | 屯昌南坤加暮村  | 50  | |||
……  | 张冠忠  | 42(19)  | 屯昌坡心南福村  | 50  | |||
……  | 张文光  | 45(22)  | 屯昌新兴脚园村  | 50  | |||
琼中专集  | 张头鳌  | 38(15)  | 琼中黎母山新村公江  | 50  | |||
……  | 张朝甘  | 42(19)  | 琼中黎母山榕木村  | 50  | |||
……  | 张梦和  | 47(24)  | 琼中黎母山握岱高利捅村  | 50  | |||
……  | 
  | 47(24)  | 琼中黎母山新林村  | 50  | |||
……  | 张南  | 39(16)  | 琼中湾岭鸭坡村  | 51  | |||
……  | 张志新  | 45(22)  | 琼中岭门场老村  | 51  | |||
……  | 张公安  | 41(18)  | 琼中坡寨鹿寨村  | 51  | |||
张日愿→  | 张子义  | 02  | 儋县城曼王坡张宝  | 51*  | |||
……  | 张子英  | 02  | 儋县城曼日井玉堂  | 51*  | |||
……  | 张子荣  | 02  | 儋县伟花  | 51*  | |||
……  | 张广盛  | 07  | 儋县兰训道南南爷木堂南蛇村  | 51*  | 
10
分支公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迁居始祖  | 原居地址  | 现住地址  | 总谱页数  | |
……  | 04  | 张广衍  | 儋县兰训道南南谷木棠南蛇  | 51*  | |||
……  | 07  | 张广彪  | 儋县兰训道南东穴  | 51*  | |||
……  | 07  | 张广舜  | 儋县光村革新糯村  | 51*  | |||
……  | 07  | 张广惠  | 儋县兰训道南八甲  | 51*  | |||
……  | 08  | 张德荣  | 儋县东风南荣村  | 52*  | |||
……  | 07  | 张广宗  | 儋县兰训道南玉甲  | 52*  | |||
……  | 07  | 张广宁  | 儋县西联红旗立丁  | 52*  | |||
……  | 张宜生  | 儋县洛基京余村  | 52*  | ||||
……  | 张日在  | 儋县洛基老龙吧  | 52*  | ||||
……  | 06  | 张玄高  | 儋县兰训道南新基巷万木旧市  | 52*  | |||
昌江专集  | 07  | 张 茂  | 昌江南罗大安三加  | 52*  | |||
儋县专集  | 09  | 张 昱  | 儋县木棠春坡梅家  | 52*  | |||
……  | 06  | 张永高  | 儋县兰训道南庆公巷榕根曹巷新坡村  | 52*  | |||
……  | 09  | 张 昱  | 儋县木棠春花梅家  | 52*  | |||
……  | 14  | 张保新  | 新州盐长村  | 52*  | |||
……  | 16  | 张廷相  | 大城公社乌村  | 53*  | |||
……  | 17  | 张石培  | 大城公社陀马村  | 53*  | |||
……  | 06  | 张志高  | 儋县兰训道南西路  | 53*  | |||
昌江专集  | 04  | 张宣南  | 昌江南罗大安庶栏  | 53*  | |||
儋县专集  | 03  | 张元富  | 儋县海头加乐村  | 53*  | |||
……  | 03  | 张元富  | 儋县海头珠江加兰村加康村  | 53*  | |||
……  | 张朝伟  | 儋县排浦春花玉田  | 53*  | ||||
昌江专集  | 张自广  | 昌江南罗大安珠江  | 53*  | ||||
儋县专集  | 张庆祥  | 儋县光村抱舍老村  | 53*  | ||||
……  | 张运木  | 儋县宝岛马龙村  | 53*  | ||||
……  | 张公林  | 儋县宝岛马龙村  | 53*  | ||||
……  | 
  | 儋县光村抱舍老市  | 54*  | ||||
昌江专集  | 张  | 昌江南罗大安  | 54*  | ||||
……  | 张五汝  | 昌江南罗大安流水  | 54*  | ||||
儋县专集  | 张凤友  | 儋县长坡中心塘玄  | 54*  | ||||
……  | 张风德  | 儋县长坡长坡圩  | 54*  | ||||
……  | 张翰贤  | 儋县光村互瑶村  | 54*  | ||||
张西隐  | ……  | 儋县长坡中心塘玄  | 54*  | 
分支公  | 迁居始祖  | 迁居世代  | 迁居时间  | 原居址  | 现住址  | 
士瑄公支 恍公派  | 时苞公 时英公 时若公 时霭公  | 十九世 十九世 十九世  | 清乾隆年间  | 嘉乐湖村  | 文昌大杨村 文昌早春园村 文昌县高金村  | 
士瑄公支 文祯公派  | 禹沣公 禹泳公  | 十八世 十八世  | 清乾隆年间  | 美端村  | 文昌坡尾港村  | 
士瑄公支 恍公派  | 基浚公 安国公  | 二十世  | 清乾隆年间  | 嘉乐湖村  | 文昌大杨村  | 
十、张氏入琼始祖纪念园与清明祭祖
迁琼始祖有文公谢世后,与其父一经公、弟张有义公葬于府城南郊薛村沙南坟鹤地(伺陶山,现国兴中学前门内右侧),有墓碑:琼山大尹有文公墓。墓园周边原有界石,公元1989年,政府在该地征地建国兴中学。我合族子孙在谭文长坡村附近选择吉地福泽龙坡,将有文公等几位先祖迁至此,并围地建张氏入琼始祖纪念园。此次迁坟,合族子孙踊跃捐资。二十五世孙北岸村张泰超、二十七世孙张昌智两宗亲就乐捐35万元,成为尊祖敬宗的榜样。有文公之母柳氏婆、孙氏婆,原配陈氏婆、续配王氏婆等谢世后,葬原琼山苍原二图土名赤沥地(今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牛路头村赤沥坡)。因用地有争议,政府裁决不下。经二十五世孙张泰坤、张泰超提议,合族子孙代表一致同意,于2007年农历十月初五吉日将四位婆母坟茔搬迁回谭文福泽龙坡张氏入琼始祖纪念园,与有文公等一起安葬。此次迁坟,张泰超宗亲又带头捐资贰万伍仟元。其他宗亲也慷慨解囊。共筹资十多万元,使搬迁一事圆满解决。
按照礼俗,我有文祖合族子孙每年农历三月初五日,都前往福泽龙坡举行清明祭祖,宣读绍初公撰写的《祭薛村始祖墓祝文》和绍美公写的《拜扫薛村始祖祝文》,以宣扬祖宗功德,激励后昆。
十一、世界张氏总会
张姓起源早,繁衍兴旺,支系众多,现已分居世界各地。得姓始祖为挥。关于挥的身世,战国时期的《世本》(秦嘉谟的辑补本)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唐朝林宝在《元和姓纂》中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官名),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其张姓得姓地点,《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都帝丘,今濮阳澶州是也。”今河南濮阳县建有张挥公园,占地1300多亩,园中有挥公墓、张挥雕像,以纪念张氏始祖。很早以前,张氏已在全国发展出众多名门望族。《广韵》中记载张姓的郡望为14个,分别是清河、南阳、吴郡、敦煌、武威、范阳、犍为、安定、沛国、梁国、河内、汲都、高平、中山。《张氏谱图》中记载,张氏有43个望族。如始兴曲江(广东韶关)张氏,是晋司空张华的后代。其孙张九龄、唐玄宗时官至宰相,后人多称他为曲江公。清河武城(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其子孙有张文灌,任唐高宗的宰相,其侄子张锡,任武则天的宰相。等等。1992年以来,世界张氏到濮阳寻根问祖的活动很多。
为了促进张氏宗亲之间的社群精神,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团结,谋求世界各地张氏宗亲的经济社会福祉,成立世界性的张氏宗亲联谊组织,已成为张姓宗亲的期盼。1997年,新加坡张氏总会首先倡议,经多年酝酿、协商,2002年新加坡张氏总会成立65周年庆典,参加庆典的中国濮阳张姓研究会、泰国张氏宗亲会、马来西亚砂拉越张氏公会、槟城张氏清河堂、斗湖清河堂等十余个宗亲组织都积极响应新加坡张氏总会的提议,共议以“世界张氏总会”命名,推举砂拉越张氏公会负责筹组成立世界张氏总会,并推举砂张氏公会会长丹斯里拿督张晓卿为世界张氏总会之召集人及首届主席。2003年9月19日,世界张氏总会在香港注册成立。2003年11月28-30日,世界张氏总会在马亚西亚砂拉越诗巫市举行。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宗亲组织一千多人参加。大会选举产生了张氏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张晓卿为会长。张天成、张广思、张森霖、张万华、张成顺、张福开等为副会长。张强开为义务秘书长。张仕国为义务财政。大会制订了《世界张氏总会章程》。并确定第二届恳亲大会和张姓始祖挥公受封得姓纪念大会,于2005年4月27日至30日在濮阳召开。届时,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31个国家和地区的张氏代表1300多人,还有来自中央、省市新闻单位、专家学者、地方政府领导。这么大的盛会,遗憾的是,海南没有张氏代表参加,失去与海内外张氏宗亲联谊的好机会。
十二、几点建议
1、我们有文祖宗亲应主动与岛内各支张氏宗亲联系,多交同宗朋友,广结善缘,尽快成立海南张氏恳亲会。
2、尽快组织人马,开展有文公第十五届修谱工作。请有文字功底的宗亲,将族谱第1-6卷进行整理,断句、点校,以方便后代子孙阅读。
3、在《张事轩漫稿》的基础上,出版《有文祖名人录》、《有文祖后裔诗文集》、《张岳崧诗文集》等专著,将此项工程当作修谱内容来办。
4、建立有文祖张氏理事会常设机构,以发展光大有文祖业。
5、成立有文祖助学基金会,制订可操作性章程,鼓励、帮助族中子女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深造。高林村已作出榜样,其经验可推广。
6、调查落实有文祖后裔居琼分布情况,编好合族世系表。
7、修建合族祠堂(搬迁入府海地区更好)。
作者:张显和2008年8月7日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