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个人所得税税计算器

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保护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对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在计算标准、内容、方法上所作的规定;

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按照税法处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两者的目的不同,因此,两者对于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的确认与计量亦不完全相同。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所得税条例》)第九条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这就是说,企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与当期按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之间存在差异。其中,一部分差异是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的规定不同引起的,在以后会计期间,随着资产价值的收回和负债的支付,这部分差异会逐期转回,因此,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某项应税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确认)和配比原则(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应相互配比),企业应将这部分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补充: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二)按照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三)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该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

(四)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即当期所得税),同时结合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递延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在税前列支的金额,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资产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如,对某项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来说,其账面价值等于其入账时的实际成本减去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而其计税基础等于其入账时的实际成本减去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是相同的。但由于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了暂时性差异。

例如,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准备的计提。假设某项环保设备的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税前扣除折旧费用,净残值为0。在使用2年后的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设备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在该会计期末,该项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000-100-100-80=72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200-160=640(万元),二者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为80万元。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予抵扣的金额。即: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因此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但在某些情况下,对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例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预计负债,在满足确认条件时,按照履行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确认。假定企业因产品售后服务确认了100万元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视相关交易事项的具体情况,一般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因此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这就是说,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0,二者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

教师提示:对于担保形成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相关支出不属于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必要支出,因此不得税前抵扣。此时,该项预计负债未来可抵扣金额为0,则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二、暂时性差异的类型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可将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这就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例21]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即期末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而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由于该项资产的升值部分为500万元,在将来收回时将会产生应交所得税,因此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15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0万元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答疑编号1747150407]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例22]某企业期末持有一批存货,原账面价值(账面成本)为1000万元,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但是税法规定存货跌价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仍为1000万元。由于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处置时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8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0万元之间的差额200万元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答疑编号1747150408]

总结:关于暂时性差异的掌握方法

方法1:记忆法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方法2:公式理解法

(1)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未来可抵扣的金额

通俗的说法: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视为收入,而资产的计税价值,可以视为成本费用。

收入-费用>0,产生利润,应当纳税。

收入-费用<0,产生亏损,抵减税款

(2)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结论:一般而言,负债要么不产生暂时性差异,要么产生的是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但交易性金融负债,即可能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也可能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补充:暂时性差异的基本情况

(一)常见资产引起的暂时性差异的情况

(1)固定资产

会计: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税收:固定资产原价-税收累计折旧

差异产生的其他原因:

折旧方法不同,会计上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税法上一般只认直线法,个别情况下可以加速折旧,但必须经税务部门认可!

折旧年限不同,会计上按照受益期确定,而税法上则明确规定了各类资产的一般折旧年限。

预计净残值不同,会计上可自行估计,税法上一般给出各类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率。(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选择两者是相同的。)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上的差异,会计上计提减值准备,并因此而调整了账面价值,税法上对于减值准备金额不认。

(2)无形资产

①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

税法: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开发支出,在形成无形资产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成本为研究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而因税法规定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则其计税基础应在会计入账价值的基础上加计50%,因而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在初始确认时的差异,但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例题20·单选题】(2010年)某公司2009年度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合计5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00万元,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8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并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220万元,假定该项无形资产在期末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尚未开始摊销)。税法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150%摊销。则该项无形资产2009年末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A.0   B.220   C.330   D.750

  [答疑编号174715050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无形资产2009年末的计税基础=220×150%=330(万元)

②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会计:一般情况下,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税收: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规定的累计摊销

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即税法中没有界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除外购商誉外所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均应在一定期间内摊销。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税法:税法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或历史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税法:成本

(4)其他资产

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同,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可能造成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

其他各种资产减值准备。

(二)常见的负债引起的暂时性差异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

(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与产品保修相关的费用在未来期间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则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扣除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与该项负债相关的保修支出在未来期间实际发生时可予税前扣除,即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零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其产生期间,符合有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某些情况下,因有些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因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原则确定其计税基础。

(2)其他负债

如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

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之间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的可抵扣亏损及可结转以后年度的税款抵减,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原则处理。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并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变化情况,重新计算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期末数。如果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期末数存在差异的,应当按准则的规定,分别认定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题21·多选题】(2010年)企业当年发生的下列会计事项中,可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

A.预计未决诉讼损失

B.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并按公允价值调整

C.年末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成本(计税基础)并按公允价值调整

D.年初投入使用的一台设备,会计上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而税法上要求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

E.在投资的当年年末按权益法确认被投资企业发生的净亏损

  [答疑编号1747150502]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选项ADE,都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题22·多选题】(2008年)企业当年发生的下列会计事项中,可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

A.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B.年末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成本(计税成本)并按公允价值调整

C.年初新投入使用一台设备,会计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而税法上要求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D.计提建造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E.按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企业净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应享有的份额

  [答疑编号1747150503]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选项B、E,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补充: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的一般原则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原则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原则

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23](教材P324)根据例21、例22的资料,假定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则对于存货项目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应确认5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500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12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疑编号1747150504]

企业对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2.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企业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

1.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2.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除下列交易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商誉的初始确认。

2.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资产负债表目,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来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未来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所得税资产。这里的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负债不同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贷方或者借方余额)

四、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所得税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其中: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即企业汇算的应交所得税的总额)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减少)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

一般情况下→利润表(所得税费用)

企业合并→调整商誉

确认时计入权益的交易→计入权益

对计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1.首先确定本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所得税税率

2.确认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大于O,表示资产增加,在借方;小于0,表示资产减少,在贷方。

3.确认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大于O,表示负债增加,在贷方;小于0,表示负债减少,在借方。

4.计算本期的所得税费用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于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由于交易计入资本公积而产生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暂时性差异,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时,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者,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如果满足资产确认条件的,应于购买日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调整商誉;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商誉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或者,

借:商誉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

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获得退回的所得税,无论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收到,还是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收到,一律应在实际收到时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借:银行存款

贷: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结转所得税费用,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

企业缴纳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24](教材P327)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分别如表15-3、表15-4所示。

表15-3        单位:元

序 号

项 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

存 货

20000000

22000000

2000000

2

无形资产

600000

0

600000

3

预计负债

1000000

0

1000000

合 计

600000

3000000

表15-4       单位:元

序 号

项 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

存 货

16000000

16000000

0

2

无形资产

7000000

8000000

1000000

3

预计负债

600000

0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个人所得税税计算器

600000

4

交易性金融资产

4000000

2000000

2000000

合 计

2000000

1600000

除上述项目外,该公司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2007年不存在期初余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2007年应交所得税为600万元,2008年应交所得税为660万元。该公司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

  [答疑编号1747150505]

『正确答案』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00×25%=150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000×25%=750000(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150000-750000=-600000(元)

所得税费用=6000000-600000=5400000(元)

所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000

所得税费用         54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0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000

(以下为教材的做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60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000000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15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750000

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000000×25%=500000(元)

减: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000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350000元

期末所得税资产=1600000×25%=400000(元)

减: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000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350000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350000+350000=700000(元)

所得税费用=6600000+700000=7300000(元)

所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73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6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3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350000

(以下为教材的做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66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600000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35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50000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350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50000

【例题23·单选题】(2008年)甲公司20×7年利润总额为200万元,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自20×8年1月1日起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变更为25%。20×7年发生的会计事项中,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的差异包括:(1)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30万元;(2)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年末的公允价值上升150万元,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税所得;(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假定甲公司20×7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20×7年度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A.3.3  B.9.7  C.49.7  D.56.1

  [答疑编号174715050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因为预期税率为25%,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应该采用新税率来计算。

2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50×25%-0=37.5(万元)

2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70×25%-0=17.5(万元);

20×7年度应交所得税=(200-30-150+70)×33%=29.7(万元);

甲公司20×7年度所得税费用=29.7+37.5-17.5=49.7(万元)。

五、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根据准则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使相关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应按照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教师提示: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

例如,某企业持有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末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其中,成本为12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400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

则该企业由于持有该金融资产,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400万元(贷方)。

同时,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账面价值大于计入基础而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而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100万元(借方)。

假定无其他事项,则资本公积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贷方)。

(二)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2010年变化内容,注意客观题目即可)

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对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标准不同,可能造成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企业合并发生后,购买方对于合并前本企业已经存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未弥补亏损等,可能因为企业合并后估计很可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不应为企业合并的组成部分,不影响企业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或是因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

购买方对于在购买日取得的被购买方在以前期间发生的经营亏损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用于抵减以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如在购买日因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条件未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后期间有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预计能够实现时,企业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同时将商誉降低至假定在购买日即确认了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下应有的金额,减记的商誉金额作为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按照上述过程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则上不应增加因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而计入合并当期利润表的金额。

(三)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当期及递延所得税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成本费用时,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区别于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成本费用的期间,企业应根据会计期末取得的信息估计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确定其计税基础及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其中预计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超过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成本费用,超过部分的所得税影响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六、所得税的信息披露(一般了解)

【例题24·多选题】(2010年)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B.按照稳健性原则,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数额为限

C.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若企业预计未来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不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

E.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答疑编号1747150601]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选项A,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选项B,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所得税税率”为限;选项D,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调整合并中确认的负商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0963.html

更多阅读

办公家具折旧费用的核算 办公家具折旧年限几年

1、法律规定的工作室折旧年限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六十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出产设备,为10年;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 实际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原材料的核算方法——简介 现在的人们当会计都十分的不容易,每天都需要核算很多内容,什么工资、材料、设备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核算,因此,很多人关注如何对原材料进行核算。原材料的核算方法——方法/步骤原材料的核算方法 1、 原材料

第四讲物业公司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 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

第四讲 物业公司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其他业务收入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中介代销手续费收入、材料物资销售收入、废品回收收入、商业用房经营收人及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从

声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个人所得税税计算器》为网友朕好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