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说《琼林》之三十八:五岳五湖


乱说《琼林》之三十八:五岳五湖

乱说《琼林》之三十八:五岳五湖

整理者:山东-碧水、河北-青心、浙江-寒梅张家港-凯文妈、广东-向梅

-------------------------------------------------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鄱阳,岳州青草,润州丹阳,鄂州洞庭,苏州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先来讲这个“岳”字。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岳字,大都用于姓,比如说抗金英雄岳飞就姓岳。但这个字最早的意思,是表示山。岳字的古体字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会意字,下面的图形表示山,上面的图形表示峰。引申来看:山中的高峰,高大的山岭,就称之为岳。五岳的“岳”,表示极为高大的山峰。比如:三山五岳、摇山撼岳、恩同山岳、山岳崩毁、负山戴岳,这些成语都是与山有关的。

在神话传说中,有一个五岳形成的故事。这得从盘古开天说起: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始分,盘古支撑于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盘古呼吸的气化作了风,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眼睛一眨一眨的,这就是闪电。盘古高兴时天空就艳阳晴和,生气时就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衰老,经过一万八千年,最后倒地长逝。巨人倒地时,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血液变成了江河。这就是盘古开天与五岳生成的神话故事。

五岳的叫法,关系到五行。五岳的思想来自于五行学说,由此而形成了对山岳的崇拜。

《三字经》中有: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北京的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在城的四周,相应就有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在东西南北面,还有北面的地坛、南面的天坛、东面的日坛,以及西面的月坛。紫禁城故宫,就是“应乎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就是“本乎数”

五岳也与封建帝王的封禅有关。有史记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帝王们认为这五岳之高,“峻极于天”——最接近于天神。所以帝王们常以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在峰顶上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

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到泰山举行封禅大礼,在《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此后,秦二世、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康熙、乾隆等帝王都到泰山或其它四岳举行过封禅典礼。

五行观念、敬拜山神、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宗教。所以,五岳又与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

五岳之山,经过历史文化的融合,变成了以道教为主,兼杂儒教、佛教为一体的名山。千百年来,皇帝祭祀封禅、道士修行炼丹、僧人打坐念经、善男信女烧香许愿、文人雅士赋诗作画,为五岳增添了很多的人文景观。

五岳的位置处于远古时代的中原地区。特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都位于万里母亲河——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的繁衍之地。五岳从海拔上讲,并不是最高的,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相对海拔较高,这样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说明了五岳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古人曾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诗句。一方面说明五岳景观之奇之伟,另一方面也说明五岳各具特色。一说是“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一说是“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还有一说是“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

从盘古开天五岳形成的神话故事中,可以得知盘古的头变成了东岳泰山,可见其重要性。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五岳独尊”的美誉。孔子也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古人形容泰山是“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这与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的说法是一致的,说明了泰山在五岳中的重要性。在更早的《诗经》中就有泰山的诗。在《诗经·鲁颂》中就有: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在《易经》中还有泰卦:小往大来,吉亨。泰山也就有了吉利的意思。《千字文》中有一句:岳宗泰岱,禅主云亭。其中的“岳宗”和“泰岱”就是指泰山。特别是岳宗,表示了五岳之首、五岳之尊的意思。

自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后,历朝历代的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封禅具体来讲是两个仪式,一个是封,一个是禅。祭天的叫封,是在泰山的山上举行;祭地的叫禅,是在泰山的山脚下举行(过去祭地常在云山与亭山举行)。《千字文》中的云亭,就是指举行禅礼的云山与亭山。

泰山虽然说绝对海拔不高,但挺立于华北平原,东临大海,西望黄河,平地拔起,就有了强烈的对比,所以在视觉上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就不足为怪。“稳如泰山”、“重如泰山”便是这一气势在主观上的反映。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受天命的儿子——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以求上天的护佑,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

除了秦始皇亲自去泰山封禅之外,汉武帝也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并著诗一首:

登于泰山,万寿无疆。

四海宁谧,神鼎传芳。

对于泰山的颂咏,怕是杜甫的《望岳》最为出名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白也曾给泰山写过诗: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巇,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与此同时,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也很多。比如说泰山磐石、恩重泰山、泰山北斗、泰山鸿毛、泰山压顶、泰山压卵、重于泰山、鸿毛泰山、稳如泰山等等。

西岳华山,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华阴县。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也就是黄河与渭河平原)。华山也属秦岭的一部分,是扼守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重要门户。

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华山的特点就是“险”,所以就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李白有一句诗: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这句诗中讲了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在大禹治水时,欲将黄河之水引出龙门。但来到潼关时,前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这两座山一座叫华山,一座叫中条山。两山紧紧相连,阻挡了黄河之水。有位叫巨灵的大神,就来帮大禹的忙。他伸出两只巨手,运用神力,把连在一起的山分开。但由于用力不均,华山也被他掰裂,一高一低,成了两半。于是,高的山叫太华山,低的山叫少华山。最早记述华山的古书,是《尚书•禹贡》篇,书中称华山为“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命名为“华山”,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

《三字经》中的“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代表了四个方向。古人最早确定的方向就是东和西。因为东代表了太阳出来的方向,中国汉字中“东”的老体字,是由”日“与”木“组成的。即:


太阳从树上升起的方向,就是东。

西的甲骨文是:


西,表示太阳落山后一只倦鸟在树上的巢里休息。

确定了东、西这两个方向后,南、北的方向就好确定了。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这里的东和西,除了表示位置外,还表示了地位。在五岳中,最受重视的是泰山,其次就是华山。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有很多。最通常的说法是,华山山峰像一朵莲花——在汉字的老体字中,花与华是同一个字,即:


所以,“花山”称为华山,就不足为怪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华、华夏中的“华”,也是因为华山而得名。华山在黄河流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取华山之“华”,顺其自然。

后来,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华山不再称为“西岳”。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一直沿用至今。

华山又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据说道教始祖老子也来过这里。自古以来,这里是人们朝拜神仙之地、道士修炼之所,也是帝王重要的封禅之地。

在《史记》里就有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巡狩是封禅的前身。后来有些帝王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封禅,就掩人耳目假谦虚说自己是“巡狩”。此后,周武王、成王、恒王等都有巡狩华山的记载。从秦始皇开始带头祭封华山以来,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清乾隆等历代帝王均对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的祭祀。

皇帝都来华山了,文人墨客自然也少不了跟风关注,华山亦留有了无数名人的足迹。李白、杜甫等都写过咏赞华山的诗。宋朝宰相寇准,算是少年天才,七岁时跟着老师爬华山,一时性起,写了一首《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唐代文学家韩愈,也有一首《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衡山,位于现在的湖南省衡阳市。地处南端,毫无争议就是南岳了。

衡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是第一家传入衡山的宗教。南北朝时期,衡山佛教的奠基人慧思大师,带领弟子来到衡山,开创般若禅林,成为佛教天台宗思想的源泉。所以,慧思大师被誉为衡山的“开山祖师”。

衡山除了叫南岳、南山以外,还叫寿岳、寿山。《诗经•小雅》中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可见衡山的南山之名,早已有之。人们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美好的祝愿。这里的南山,就是指衡山。

衡山之秀,从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中可见一斑:

比如说,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又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北岳恒山。恒山,人称“北岳”,也叫太恒山、元岳、紫岳。西汉时期,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曾经把恒山改名“常山”。

《尚书》中曾记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曾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还尊称北岳为神。早在西周时代,第二个皇帝周成王就“巡狩至北岳,北方诸侯朝于明堂”;《史记》中载:“秦始皇二十九年复游海上,到琅琊,过恒山”。《汉书》中也记录过汉武帝到泰山修封后,又亲临恒山进行祭祀,举行了“埋元玉”的典礼。

恒山也是道教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神话中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潜修。张果是唐代人,传说许多老人都讲,自己儿童时候见到他那样,现在老了见到他还是那样,不知道他到底几百岁了。因为他寿命长,所以就叫成了“张果老”。他经常骑着一头白驴,在晋城和汾水一带走动。他休息时,把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放在箱子里。出发前,再把纸驴拿出来,喷上水,就又成了一头健驴。张果老骑驴,是他的标志性POSE。在恒山有个山岭叫果老岭,果老岭有一陡石坡,石坡上有酷似驴蹄的足印,传说是张果老骑毛驴由此登天时留下的。

恒山位于山西大同,是塞外高原通向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千字文》中的“雁门紫塞”,就是指的恒山山脉中很重要的雁门关。《吕氏春秋》中提到过: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可见其重要性。

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春秋战国时,发生过大的战役。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跋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凭借的也是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天险。

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恒山都有过动人的描绘。汉代史学家班固有诗: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岳之高游;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居其北,岩峦叠力重,诡怪浩难测”的赞叹。

金朝的诗人元好问写过一首诗《登恒山》: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说到嵩山,不由得想到嵩山少林寺,会误以为嵩山是佛教圣地。其实,嵩山最早是道教圣地,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我们看金庸先生的小说,常看到全真教与少林派是义气相投,这也是有渊源的。

完整来说,中岳嵩山应是道、佛、儒三教荟萃。比如说:太室山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征;太室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是嵩山儒家的象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少室山中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是嵩山释家的象征。

嵩山历史悠久,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天室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东周开始,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嵩山才开始被称为“中岳”。唐代武则天封禅嵩山时,把中岳称为了“神岳”。北宋以后,“中岳嵩山”的名字才固定沿传下来。

嵩山有“万山之宗”的称号,这也是嵩山曾称为崇山的来由。“崇”字拆分开来,就是山与宗两个字,可见古人起名遣文的讲究。

唐代诗人王维曾辞官归隐,路经嵩山时,作过一首诗《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诗人杜牧也写过一首有关嵩山的诗,叫《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饶州鄱阳,岳州青草,润州丹阳,鄂州洞庭,苏州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

有一个成语,叫五湖四海四海,一般是中国东边及南边的近海,具体指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五湖,随着历史的发展,会有一些变化。其中一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太湖。但如今,青草湖与丹阳湖已消失或合并,所以以前的五湖已不存在了。我们现在讲的五湖,也就是五大淡水湖,一般是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饶州鄱阳。饶州,是古地名,也就是现在的鄱阳县,鄱阳就是今天的鄱阳湖。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青海湖是第一大湖,相对于淡水湖而言,它是第一大咸水湖)。鄱阳湖大部分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登上庐山,向远眺望,还能看到鄱阳湖,可见鄱阳湖之大。

在元朝之前,史书上很少提到鄱阳湖这个名字。一般称鄱阳湖为彭蠡(也有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扬澜湖、宫亭湖等多种称谓)。之所以称为彭蠡,其中一个说法是“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彭的本意是大;蠡是指瓠瓢,也就是葫芦做成的瓢。因为鄱阳湖像一只大大的瓢,所以取名为彭蠡。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从神话故事中来的。相传,在很久远的时候,江西这块地方并无大的湖泊,故每年不是大旱便是洪涝,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有一位叫彭蠡的勇士,他立志要开凿一座大湖泊造福于民。他先说服家人和附近乡民,跟他一起去挖地造湖,但刚挖不久,就遇到一条修炼成精的蜈蚣,因蜈蚣怕水,得知彭蠡挖地造湖,就设法阻挡。彭蠡发现他们头天刚挖好的地方,在一夜之间就被填塞完整。如此,造湖之举毫无进展。一些乡民心灰意冷,甚至有的放弃,离开了。可彭蠡毫不气馁,带领少数人继续坚持开挖,没有半点怨言。彭蠡的善举,感动了天上司晨的酉星官,他即命两个儿子——大鸡和小鸡下凡帮助彭蠡除妖。大鸡和小鸡奉父王之命,合力大战蜈蚣精,蜈蚣精终于被两鸡战败(所以民间有蜈蚣怕鸡之说)。那条战败的蜈蚣精,后来化作了松门沙山,大鸡、小鸡便化作大矶山、小矶山,伫立于湖边,世代守着鄱阳湖,永保地方安宁。后人为纪念彭蠡造湖有功,将该湖取名“彭蠡湖”。

元朝以后,鄱阳湖才开始出现在史书中。如今,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18年,死人无数,湖里的鱼多得随便一棍都可打着好几条

在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有两座山——一座叫上钟山,一座叫下钟山。两山合起来叫石钟山,形如倒挂着的钟,微风一吹,激起水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大文学家苏轼夜乘小船,泛舟鄱阳,探访石钟,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

岳州青草。岳州也是古地名,在今天的岳阳市。青草湖,也叫巴丘湖,与洞庭湖相连,因岸边有青草山、湖中多青草而得名。在两晋、唐宋,以及明清的史料中,都有青草湖的记载。比如《清史稿》中有“(指洞庭湖)周八百余里,南连青草,西接赤沙……”文中所提青草,就是青草湖。后来由于地质变迁等原因,青草湖与洞庭湖连为一体,就成了洞庭湖的一部分,不再单独称湖。

晚唐诗人唐温如有一首诗——《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诗名中有“青草湖”,诗中提到了“洞庭波”,可见青草湖与洞庭湖之间有连通的关系。

前文提到过岳州,即现在的岳阳。提到岳阳,就不得不提岳阳楼,提到岳阳楼,就不得不提《岳阳楼记》。现今,岳阳楼在岳阳西边、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在岳阳楼上远看洞庭,应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润州丹阳。润州也是古地名,相当于现在的江苏镇江,今天的镇江市依然还有润州区。如果说青草湖是因湖边有青草而得名的话,那丹阳湖就是因为湖边有丹扬树而得名。丹表示红的意思,所以丹杨树又叫红扬树或是红叶杨。过去,在丹阳有很多红杨,一眼望去,类似于红叶或是枫叶,满眼皆丹。杨与阳同音,所以丹杨与丹阳同义。丹阳湖,在历史上又称巨浸、南湖或西莲湖。

秦朝实行郡县制,曾在现镇江一带设置过丹阳县。镇江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有镇住长江之意。宋徽宗将润州升格为镇江府,从此以后,镇江的名称沿用至今。

唐朝诗人李白曾经写下《姑熟十咏•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至,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乌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可见当时丹阳湖之浩大、广阔、有名。后来,由于泥沙淤积的地质化以及人为围垦的原因,丹阳湖越变越小,以至于消失无存。

鄂州洞庭。鄂州也是古地名,“鄂州汉曰江夏郡。隋曰鄂州。唐因之,亦曰江夏郡,领江夏等县五。今武昌府。”鄂州也就是现在的武昌,是百湖之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武昌鱼的原产地在鄂州。

在《千字文》中有“昆池碣石,巨野洞庭”一句,指的是四大不同的景观,即:在昆明看滇池(云南),临海以观碣石(河北),看水泽要去巨野(山东),看洞庭要去湖北。

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唐朝诗人李白在《游洞庭湖》诗有中: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可见洞庭湖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且面积开阔。在历史上,洞庭湖曾一度是第一大淡水湖,现在日趋萎缩,变成了第二大湖。想必这一趋势还将延续下去,这可是很悲哀的事情。

苏州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江浙两省的重要分界线。江苏、浙江风景秀美的城市,大都依太湖而建。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意思是说大禹在太湖治理水患,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

太湖的来源,还有一个神话故事。传说王母娘娘做寿,玉皇大帝送来的厚礼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七十二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五色玉石雕凿的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但寿宴中,因为王母娘娘没请弼马温孙悟空,孙悟空就大发脾气,闹了天宫。他一棒冲着银盆砸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在地上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七十二颗翡翠,就成了七十二座山峰。

在太湖,除了太湖珍珠外,太湖三白也最为有名。所谓三白,就是银鱼、白鱼和白虾。

范仲淹有诗赞太湖:

有浪仰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王昌龄有《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当然,这些词虽然有古韵,但终不如现代人唱的《太湖美》有名。

《幼学琼林》的购买地址:非常老师的小店

为什么要出蒙学系列经典读物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上)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中)

小朋友如何学国学(下)

时间:201493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群学习

QQ群(群号:150347011)YY群(群号:5544410,频道号:3204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1323.html

更多阅读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读后感故事梗概:孙悟空除了妖怪以后,就继续保唐僧西天取经。他走在前面,忽然发现没有路了,于是他问了一个樵夫,那樵夫说这里有两个妖怪,在平顶山上,有一个水帘洞,他们就住在那里,于是,孙悟空让猪八戒巡山,还要看师父。可

读译庄子之三:《庄子·逍遥游》之三《大用与无用之用》

●读译庄子之三:《庄子·逍遥游》之三大用与无用之用【关键词】大瓠;用大;不龟手之药;浮于江湖【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

声明:《乱说《琼林》之三十八:五岳五湖》为网友鲜血当酱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