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鄂州书苏轼+《秋思赠远》 上鄂州太守朱康叔书

轼启。近递中奉书,必达。比日春寒,起居何似。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偶说一事,闻乏酸辛,为食不下。念非吾康叔之贤,莫足告语,故专遣此人。俗人区区,了眼前事,救过不暇,岂有余力及此度外事乎?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有神山乡百姓石揆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天麟每闻其侧近有此,辄驰救之,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既旬日,有无子息人欲乞其手者,辄亦不肯。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

准律,故杀子孙,徒二年。此长吏所得按举。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使归转以相语,仍录条粉壁晓示,且立赏召人告官,赏钱以犯人及邻保家财充,若客户则及其地主。妇人怀孕,经涉岁月,邻保地主,无不知者。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容而不告,使出赏固宜。若依律行遣数人,此风使革。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周之。人非木石,亦必乐从。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

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悼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公能生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昔王濬为巴郡太守,巴人生子皆不举。濬严其科条,宽其徭役,所活数千人。及后伐吴,所活着皆堪为兵。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古之循吏,如此类者非一。居今之世,而有古循吏之风者,非公而谁。此事特未知耳。

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十人。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恃深契,故不自外。不罪!不罪!此外,惟为民自重。不宣。轼再顿首。

(节选自《苏轼散文选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过:造访

B.此长吏所得按举按:按照

C.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周之薄:稍微

D. 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 比:等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罚的一组是

A.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咿嘤良久乃死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六畜犹尔,而况于人蟹六跪而二螯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苏轼劝朱鄂州“为民解厄除弊”的—组是

①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

②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

③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一

④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

⑤居今之世,而有古循吏之风者,非公而谁。

⑥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致书朱寿昌的目的是,通过陈述溺罂的危害和残忍,建议朱氏采取措施,革除落后风气,为民解厄除弊。

B.文章第三段从佛禁杀生以杀胎卵为最,进而列举自己在巴郡时的事,以激励友人发扬循吏之风,为民造福。

与朱鄂州书苏轼+《秋思赠远》 上鄂州太守朱康叔书

C.本文列举的溺婴事件,情节具体,令人惨不忍睹,所申述的革除落后民俗的理由恳挚切实,民情人理。

D.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苏轼那种虽处逆境;仍不忘了解民情世风,有志于为民消灾纾难的高尚情怀。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3分)

(2)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4分)

(3)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思赠远

王 涯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①边人不见,拂云堆②畔战初酣。

【注】①“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②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

(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4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不恩其反。(《诗经·氓》)

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2)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萄子·劝学》)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

9.B(按,督查)

10.D(前一“而”,连词,表递进;后一“而”,连词,表并列)

11.D(①是转述天麟的话;②是从情理上进行分析;③是告之以方法)

12.B(巴郡太守是王濬)

四、(24分)

13.(10分)(1)酌情给些衣服食物,救活的不止一个(量,1分;一,1分;通顺1分)

(2)只要做到出生几天后不杀,以后即使再劝他们杀婴,他们也不肯了。(但得,只要,1分;虽,即使,1分;通顺2分)

3)王太守使你活下来,你一定要用生命为他效力。(生,使……活,1分;死,为……效命,1(分;通顺1分)

14.(1)(4分)“厌”“闲”两个字用得好。“厌”有“讨厌”之意,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清阁”似送别时的长亭,临清阁惹人伤情。(1分)写出了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的愁苦之情。(1分)一个“闲”字,看似“清闲”,实则无聊,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1分)这繁忙战事中的无聊赖反衬出的正是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1分)。

(2)(4分)诗歌后两句不去描写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腾出笔墨去描写边关战事,

(1分)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1分)表现的正是诗人极力要从思念中解脱出来,(1分)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1分)

15.(6分)(1)信誓旦旦 沧海月明珠有泪

2)虽一毫而莫取 风萧萧兮易水寒

3)无以成江海 以手抚膺坐长叹

(4)万里悲秋常作客 齐彭殇为妄作

(每空1分,错字、增减字该空不得分)

【附译文】

轼启。最近由驿车进呈给您的信,谅必达览。近来春寒,身体如何?昨天,寄居武昌的王麟殿直过访,偶然说起一件事,听后甚感酸楚,吃不下饭。想如非老友康叔您这样的贤人,不值得告诉这些话,所以专门派遣此人到您官衙。俗人襟怀扁窄,只想了却眼前琐事,救补罪过还来不及,哪里还有余力照顾到这与自己无关的事呢?天麟说:岳州、鄂州一带乡村百姓,照例只生两男一女,超过这个数就杀死他,特别忌讳生女孩,因此民间妇女少,而光棍多。婴儿出生,往往用冷水浸没,孩子的父母也不忍心,常常闭着眼睛背过脸去,用手把婴儿按在水盆中,咿呀啼叫好久方才死去。神山乡有个叫石揆的百姓,连杀二婴,去年夏天,他的妻一胎生了四个儿子,痛苦得无法忍受,母子都死了。上天如此报应,但愚昧的人不知道鉴戒。天麟每次听到附近有溺婴的,就赶快跑去抢救,酌情给些衣服食物,救活的不止一个。十多天后,即使有没有子嗣的人想要他的儿子,婴儿的父母也不肯再给了。因此知道父子之爱,天性就是这样,只是受当地的牵累罢了。

依据法律,故意杀死子孙,判处两年徒刑。这是州县官吏能够督察检举的。希望您能把这些明确地告诉各县县令及其副长官,让他们召集各村的保长,向他们宣读法律,晓喻祸福利害,规定必须执行,使他们回去辗转宣传,还要把条款抄录张贴在白墙上,昭告百姓,并且定下奖励办法鼓励人揭发溺婴罪,资金由犯法人、邻居和保正的家财中出,如果是客户,则由他的地主出。妇人怀孕,经历很长的时间,邻居、保正和地主,没有不知道的。若产后溺婴,按情形能够互相检举,发觉包庇而不告官的,使他出赏钱当然是合适的。如果按照法律判处几个人,这种浸杀婴儿的风气便能革除。您再使县令县丞等分别以诚意晓谕地主豪户,如果有实在太穷困不能抚养孩子的,稍微周济他一些。人非木石,谁能无情?他们也一定乐于听从。只要做到出生几天后不杀,以后即使再劝他们杀婴,他们也不肯了。从今以后,因为您的关注而活下来的婴儿,哪能数得清呢?

佛经讲杀生之罪,认为杀胎卵的罪孽最重。对六畜尚且如此,何况对人呢?俗话说小儿有病为无辜,这真可以说是无辜而被杀了。幼童和老人杀人还不得死罪,何况无罪而把他杀掉呢?您能使婴儿从万死之中获得生命,这种阴德要比给壮夫洗雪冤情使他保全性命超过十倍。

从前王濬任巴郡太守,巴人生了孩子都不养育。王濬严明法律,放宽徭役,救活的有几千人。等到后来讨伐吴国,婴儿长大成人的都能当兵。他们的父母告诫孩子说:“王太守使你活下来,你一定要用生命为他效力。”古代的良吏,像王濬这样的不只一个。生活在当今社会,而具有古代良吏风范的,不是您还是谁呢?但这件事究竟结果如何,现在还难以预知啊!

我从前在密州,遇到灾荒年,有很多百姓抛弃孩子,于是我就盘查官库中用于劝家的粮食,拿出剩余的数百石另外储存,专门用来收养遗弃的孤儿,每月供给六斗。等满一年,抱养者与婴儿,都有父母之爱,就不至于流离失所,救活的也有几千人。这种事情,对您来说就易如反掌了。我自恃交谊深厚,所以不把自己当局外人。不要怪罪,不要怪罪!此外,希望您为民保重身体。书不尽言,轼再顿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240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些子法用》上集 转载 喇荣课诵集

原文地址:《些子法用》上集作者:周游大师《些子法用》上集 前言风 水之术,由来甚古。迨及唐未(筠松发玉函秘笈),始盛于宋、明、清,流行于东南,迄今百家争鸣,是是非非,用之无凭。由来真诀甚少,皆须口授心传。尤其些子法用潜于民间已久,人们一直

评《秋姑娘的信》一课的教学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有专家认为,从学生表现看,课上学生要“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小眼发亮”;从教师的教学组织看,课要“上出文化,上出智慧,上出情趣,上出美感”,教师心中要“有人、有情、有疑、有智、有本”。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评价赵慧

“我言秋日胜春朝”——读刘禹锡《秋词二首》 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

《红楼梦》里的《秋窗风雨夕》 红楼梦曲 秋窗风雨夕

《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林黛玉写的一首古风体诗。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里听雨声淅沥,孤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

声明:《与朱鄂州书苏轼+《秋思赠远》 上鄂州太守朱康叔书》为网友盈盈仙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