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典故 肱怎么读

1.燒豬

北宋詩人蘇軾和佛印和尚友好。一次他寫了一首《戲答佛印》的詩,其中兩句說:“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後來的文學作品常用這個典故。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這的是燒豬佛印待東坡。

2.殺聲弦中見

東漢蔡邕的鄰人請蔡喝酒。蔡走到鄰家門口,聽見裡面的琴聲帶有殺聲,立即打回。鄰人問 ??他為什麼,他說明原因。彈琴的人說,他彈琴的時候正好看見螳螂在捕蟬,蟬要飛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頓美餐,這就是殺聲表現在琴聲裡的原因。見《後漢書?蔡邕傳》。元高明《琵琶記?琴訴荷池》:“呀,怎的只見殺聲在弦中見?敢是螳螂來捕蟬?”

3.散木

相傳古時一棵很大的櫟樹,枝葉能遮蔭上千條牛;樹幹有百尺圍。看的人很多,但有一個姓石的匠人不去看。他的徒弟問他為什麼這樣好的木材卻不去看一看。他說,這是散木。做船船會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做用具會壞得決,做門戶會吐脂,做屋柱會蛀,做什麼都不行。見《莊子?人間世》。比喻無用之材。唐溫庭筠《古意》詩:“散木無斧斤,纖莖得依托。”

4.三馬食一槽

東漢末,司馬懿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掌握曹氏軍政大權,排除異己。當時流傳曹操曾夢見三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馬,指司馬氏父子三人。槽,與曹諧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馬氏。見《晉書?宣帝紀》。宋歐陽修《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誰知三馬食一槽!”

5.三里霧

漢代的張楷能作五里霧。關西人裴優能作三里霧,自以為不如張楷,去向他學習。張卻不肯見他。見《後漢書?張楷傳》。唐李商隱《聖女祠》詩:“無質易迷三里霧,不寒長著五銖衣。”

6.如煙入抱

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女兒小玉,同韓重相愛。吳王不許他們成婚,小玉氣結而死。韓重在她墓前看見了她,她把明珠送給韓重。當她的母親上去抱她的時候,她像輕煙一樣,散開不見了。見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明湯顯祖《牡丹亭?婚走》:“尚穎猜,怕如煙入抱,似影投怀。”

7.肉陣

唐玄宗時,楊國忠專權。他生活豪奢荒淫,冬天挑選身體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風,稱為“肉陣”。也稱“肉屏風”。見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陣》。清王曇《蘇台留別》詩:“肉陣屏風散似雲,燭圍尚向封家立。”

8.肉竹

肉,指聲樂。竹,指管樂。東晉桓溫問孟嘉:聽音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這是為什麼?孟嘉說:這是逐漸近於自然。見《世說新語?識鑒》劉孝標註引《孟嘉別傳》。後泛指音樂。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雜。”

9.肉鼓吹

鼓吹,古代的一種合奏樂。五代後蜀官僚李匡遠,性情殘忍,幾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殺人,一天不舒服。他聽到有人受刑時的慘叫聲,就說:這??是一部肉??鼓吹。見宋《類說》卷二七引《外史?杌》。後以喻受刑的罪犯。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折獄》:“堂上肉鼓吹,喧闐旁午。”

10.日食萬錢

西晉大官僚何曾生活奢侈。“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意思是每天吃成萬錢的菜,還說筷子沒地方送。見《晉書?何曾傳》。後以喻生活奢侈。《敬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有個王涯丞相,官居一品,權壓百僚,僮僕千數,日食萬錢。”

11.秋娘

唐代的李琦,有妾名杜秋。在李琦叛變後入宮,受憲宗寵幸。到穆宗時年紀已老,放回故鄉。詩人杜牧曾寫了《杜秋娘歌》,記述她的身世遭遇。後以泛指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12.窮鳥入懷

三國魏的劉政因為避禍去投靠邴原,他對邴原說,我好比是“窮鳥入懷“。邴原說:你怎麼知道這個懷是可入的?見《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比喻處於困境的人前來投靠。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窮鳥入懷,仁人所憫。”

13.青騾

相傳漢武帝時的方士李少君,死後一百多天,有人看見他騎著青騾在水邊行走。漢武帝聽說,派人打開他的棺材,棺材是空的。見《太平御覽》卷901引《魯女生別傳》。唐李賀《馬詩》之二三,:“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14.青蠅報赦

東晉時,前秦苻堅要行大赦 ??,同王猛、苻融密議。苻堅親自寫大赦文書。忽然一隻大蒼蠅嗡嗡飛來,停在筆上,揮去又來。見《晉書?苻堅載記》。明湯顯祖《杜丹亭?冥判》:“青蠅報赦,磊齊功德轉三階。”

15.青袍白馬

南朝梁時北方的降將侯景起兵叛亂。他騎著白馬,士兵都穿青衣。事前曾有童謠說:“青絲白馬壽陽來。”見《梁書?侯景傳》。後以喻叛亂。唐杜甫《洗兵馬》詩:“青袍白馬更何有?後漢今周喜再昌。”

16.寧越之辜

寧越,人名。辜,罪過。相傳晉時有人犯夜禁被捉到宮裡。長官王安期問他為什麼犯禁,他說因為在老師家學習,不知不覺夜深,所以犯禁。王聽了說:“責罰象寧越那樣勤學的人以樹立自己的威望,是不合理的。”派人把這人送回家。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寧越是戰國時人。相傳他怕種田勞苦,發憤讀書。別人休息他不休息,別人睡覺他不睡覺。學了十五年終於學成。見漢劉向《說苑?建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幸容寧越之辜,深荷王公之德。”

17.南陽三葛

東漢末,天下紛亂。琅邪(今山東臨沂北)諸葛亮兄弟流徙,寓居南陽。後來諸葛亮被劉備請去,任蜀國丞相;他的哥哥諸葛瑾到吳國當了州牧;堂弟諸葛誕在魏國當刺史。當時人稱“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後以“南陽三葛”稱才幹有別的兄弟。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鳳仙》:“但南陽三葛,君得其龍。”

18.幕里紅絲

相傳唐朝宰相張嘉貞想以郭元振為女婿。他有五個女兒,讓她們藏在幕後,各牽一根紅絲留在幕外。郭元振伸手牽著一根,是第三個女兒牽著的,就娶為妻子。見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後以喻擇妻。元高明《琵琶記?奉旨招婿》:“屏間孔雀人難中,幕里紅絲誰敢牽?”

19.蠻觸

寓言故事:古時有在蝸牛左角上建立國家的,叫觸氏;在蝸牛右角建國的,叫蠻氏。蠻觸兩國常為爭地而戰,遺屍成萬。見《莊子?則陽》。後以“蠻觸”比喻因小事爭吵的雙方。宋蘇軾《跋王晉卿所藏蓮華經》:“乃知蝸牛之角,可以戰蠻觸。”

20.面首

南朝宋前廢帝的妹妹山陰公主生活放蕩。他曾對前廢帝說,你的后宮姬妾很多,我只駙馬一人,這很不公平。前廢帝就替她“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見《宋書?前廢帝紀》。“面首”本來是指強健美好的男子;後以指男龐。《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假如丈夫這裡擁著金釵十二,妻兒那裡也置了面首十人,那作丈夫的答應不答應?”

21.怒蛙

相传越国被吴国打败以后,越王勾践一心想报仇。有一次在车上看见一只蛙在鼓气,他就伏在车前横木上表示敬意。车夫问他为什么。他说,蛙这样鼓足勇气,能不向它致敬吗?见《韩非子?内储说上》。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是以晋文回轮于勇虫而壮士云赴,勾践曲躬于怒蛙而戎卒轻死。

22.弄兵潢池

西汉宣帝时,渤海地区人民对政府的压迫群起反抗。龚遂去当渤海太守,认为百姓的反抗就像小孩在积水池里玩兵器一样。见《汉书?龚遂传》。后以喻造反。章炳麟《致袁世凯商榷官制电二》:“发难首功着,非无稳健智略之人,何取弄兵潢池之陈其美?”

23.牛眠地

东晋大臣陶侃未出仕的时候,父亲死了,将要安葬,忽然家里的一条老牛不见了。有个老人对他说,前面岗上有一条牛,睡在山汙里,如果葬在那里,将来必然富贵。陶侃就去寻牛,把父亲葬在牛睡的地方。见《晋书?周光传》。后以“牛眠地”称葬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

24.木柿

柿,削下的木片。隋文帝大造战船,准备渡江灭陈。有人说这事应该保密。文帝却叫人把造船时刨下来的木柿全倒进江里,有意让陈朝知道。见《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元年》。唐李商隐《南朝》诗:“敌国军营漂木柿,前朝神庙锁烟煤。”

25.牛衣

给牛御寒的覆盖物。西汉的王章,起初家里很穷。在京城学习的时候,生了病,没有被子盖,就用牛衣遮身。夫妇两人朝着牛衣哭泣。见《汉书?王章传》。宋刘克庄《沁园春?和林卿韵》词之二:“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26.暴鳃

古诗文中的典故 肱怎么读
暴:暴露。相传龙门有一段急流,鱼不容易游上去。游上去的就变成龙;游不上去的鳃就暴露出来。见《艺文类聚》九六引《辛氏三秦记》。后以喻挫折、困顿。《南齐书?王僧虔传》:“书牍十二,接觐六七,遂不荷润,反更暴鳃。”

27.剖腹藏珠

唐代西域有个商人,得到很美丽的珍珠,就剖开身体把它藏起来。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后以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红楼梦》第四五回:“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又变成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28.霹雳手

唐代的裴琰之当小官,上级以为他年轻,瞧不起他,故意把几百件积年旧案交他快办。他立即在短期内办完,判词公允。从此他很有名声。人称“霹雳手”。见《旧唐书?裴琰传》。后以称断案迅速的官员。明于谦《昼夜长短》诗:“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29.赋闲

西晋潘岳有才名,做官多次,后来不得志,闲在家里种树钓鱼,逍遥自在,作了一篇《闲居赋》,描写悠闲的生活。见《晋书?潘岳传》。后因称无职闲居。《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吾兄在省候补,是个赋闲的人,有这闲工夫等他。”

30.女博士

博士,官名。三国魏文帝的甄后,九岁时见字就识,常用哥哥的笔砚写字。哥哥对她说:你应当学做针线;但你学书写字,是想当女博士吗?见《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书》。后以称才女。宋黄庭坚《赠李辅圣》诗:“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

31.齐山诗酒

唐代诗人杜牧九月九日重阳节同客人在齐山饮酒作诗,曾写了一首《九日齐山登高》的诗。后来即作为重阳节登高赋诗的典故。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之二:“与牧之高会,齐山诗酒。”

32.漆园傲吏

战国时的庄周,做过漆园吏。楚威王派人送给他许多财物,请他到楚国为相。他说他不肯当牺牲品;要送礼物的人赶快走开,免得弄脏他的地方。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比喻孤傲不仕的人。晋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33.齐东野语

孟子的弟子咸丘蒙问及舜为天子,尧率诸侯北面称臣之说是否属实。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见《孟子?万章上》。后以喻道听途说、荒诞不经之言。清王韬〈日本通中国考〉:“至所云徐福子孙多居于熊野山麓村落中,单姓是也,其亦近于齐东野语耶!”

34.七宝鞭

东晋时,王敦谋反。明帝悄悄去察看他的军营。王敦发现后,派人追赶明帝。明帝经过一个旅店,看见一个老妇,就把七宝鞭给她,并说如果后面有人追来,就把这鞭子给他们看。不一会追的人来到店里。老妇给他们看七宝鞭。他们玩赏起来,停止了追赶。见《晋书?明帝纪》。唐李白《南奔书怀》诗:“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

35.临潼斗宝

历史故事:春秋时,秦穆公想吞并各国,召集各国在临潼聚会,借比宝定输赢。伍子胥在会上举鼎示威,制服了秦穆公。见明无名氏《十八国临潼斗宝》杂剧。《红楼梦》第七五回:“天天宰猪割羊,屠鹅杀鸭,好似临潼斗宝的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里的好厨役,好烹调。”

36.钱癖

晋代的和峤财产很多,为人吝啬。人都耻笑他。杜预说他有“钱癖”。见《晋书?和峤传》。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钱癖与传癖何殊?”

37.前度刘郎

传说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还乡后,至太康年间,两人重到天台。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以称去而复来的人。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38.念奴

唐玄宗时的歌女。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见唐元稹《连昌宫词》原注。后以指歌女。明汤显祖《荆钗记?折柳阳关》:“你红粉楼中一念奴。”

39.千日酒

传说中山狄希能造千日酒,饮后醉千日。刘玄石好饮酒,求饮一杯,醉眠千日。见晋张华《博物志》卷十。后以称好酒。唐韩偓《江岸闲步》诗:“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40.乞儿向火

唐玄宗天宝年间,杨国忠专权。不少朝臣巴结他。大臣张九龄说这些人是“向火”的“乞儿”。意思是说,有一天火灭灰冷,一定会遭到冻裂身体之祸。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比喻小人趋炎附势。清赵翼《青山庄歌》:“热客倚冰终日计,乞儿向火一群忙。”



砍树:古时有一很聪明的孩子叫徐儒,一天他听到邻居家在砍院子的树,就赶忙跑过去问:“先生,好好的一棵树,您为什么要砍掉呢?”“嗨,四四方方的院子里长着一棵树,这不就是窘困的“困”吗?我要摆脱困境就非得把这棵树砍掉不行!”徐儒听到这里笑了:“先生,您把树砍了,人还在这四四方方的院子里,岂不又成了“囚”字,那可比困境更糟糕啊!”

“夫”字两解:过去有位贵妇,坐着轿子回娘家。路远轿沉,轿夫为了解除疲劳就问轿里的贵妇:“夫人,这轿夫的'夫’和夫人的'夫’有什么不同?”这贵妇在轿里也是坐的腰酸腿疼,听见轿夫问她,精神一振并傲漫的说:“夫人的'夫’是'一大’,轿夫的“夫”是'二人’。”轿夫一听这话十分不满,使劲的把轿子上下颠了几下,呵呵,颠的贵妇直叫唤…

杨修拆字:相传曹操做魏王时,有人送了一盒点心给他,曹操一吃:“嗯,好吃!”吃罢就在点心盒上写了一个“合”字,命人送给几位大臣。几位大臣收到点心,看着盒上的字都不知是什么意思,有些惶恐不安。这事传到杨修的耳朵里,他哈哈大笑,来到几位大臣那里,打开点心就吃了一口,大臣非常吃惊,这时杨修说:“'合’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魏王是让大家一人吃一口点心,大家为什么不吃呢?”众大臣这才明白过来,纷纷的品尝,曹操知道这事后叹道:“还是杨修知道我的心意!”唉,他太过聪明,下场不好哦….

竹竿打犬:王安石可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可他也有出错的时候。据说有一天他拿着新著的《字说》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只翻了几页就发现了毛病。原来书上把“笃”解释为用竹竿赶马的意思。于是他就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按你的解释,那'笑’字(古时笑是上面竹字头,下一个犬字,呵呵,我打不出这个字啊)就是用竹竿打犬的意思了。”王安石一听知道是自己弄错了,很佩服苏东坡的博学,于是问道:“那么'鸠’是'九’和'鸟’的会意,有没有根据呢?”苏东坡听罢故意说:“有啊,《诗经》上说'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有小鸟七只,加上它们的爹娘,不正好是九鸟吗?”说罢是哈哈大笑…

“琵琶”不是“枇杷”:明朝有个官吏叫袁太冲,很喜欢吃枇杷。有一年他过生日女婿就送去了一框枇杷,并在札贴上写道:无甚孝敬,谨奉琵琶一框。这袁太冲有个老友叫莫延韩,此人喜舞文弄墨,还爱诙谐打趣。这天他见这札贴上写有琵琶二字,以为送的是乐器琵琶,等打开框一看,不是琵琶是枇杷,十分好笑,顺手就在札贴上写了一首打油诗:琵琶不是这枇杷,只因主人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袁太冲的女婿看后,羞愧的偷偷溜回了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3562.html

更多阅读

霾字怎么读呢 霾的读音

曾经有一段时间,报纸上经常说到北京的天气质量很差,新闻的正文经常使用阴霾来形容空气很糟糕的这种状况,那阴霾的“霾”字应该怎么读呢?“霾”的读音与“埋”的读音完全一样,都是mai(第二声)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转载 "薄雾"与"薄薄的雾"怎么读? 薄雾的薄的读音

原文地址:"薄雾"与"薄薄的雾"怎么读?作者:一叶浮萍《现代汉语词典》在这两个读音的解释上是这样的。薄báo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反:~被、小~册子。②(感情)不深;冷淡:他可待你不~啊!③淡:酒味很

古诗文中的“思”字该如何读?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

徐晋如在现代汉语中,“思”只有一个读音。可是我们知道,读古诗文,不能依照普通话的读音来读。普通话没有了急促有力的入声,用普通话来读,不但很多押入声韵的古诗文,读起来神彩全无,气息奄奄,而且由于不识入声,对平仄四声的排列布置也就没有

渑池之会的故事 渑怎么读

渑池之会发生时间: 公元前279年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发生地点: 渑池事件介绍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

声明:《古诗文中的典故 肱怎么读》为网友深蓝梦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