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梁山“菊花会”上的阴谋 梁山好汉


来自梁山“菊花会”上的阴谋 梁山好汉

宋江在江州服刑时,曾在浔阳楼上题过一首反诗。

其中一句就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文字优劣且不说,气势却极为壮阔。这首诗的意思很明了,表达的是一种反抗精神。“敢笑黄巢不丈夫”,言意之下就是,一旦时机成熟,也要像黄巢一样起兵造反。而且,比黄巢领导的起义军还要迅疾猛烈。对于诗中人物黄巢,大家应该并不陌生。黄巢,唐朝末年起义军首领,号称“冲天将军”。宋江单借此人抒发胸中志向,想来也知道黄巢曾经写过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其诗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到黄金甲。”看黄巢此诗,字里行间,充满杀气,令人血脉贲张,心惊胆战。宋江欲与此人一比高低,可见其心中抱负。

黄巢就不须说了。只是不知道当时宋江是真有如此雄心,还是为了虚张声势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反正自从在浔阳楼上题写了反诗之后,江湖上就已经名声大振了,尤其是一并而来的大闹江州,更是将宋江的名气和人脉推到了极致。但后来宋江的种种迹象却表明,这似乎是宋江因为一时落魄,在郁闷之极写下的一句近乎发牢骚的大话而已。此时的宋江想造反不假,但最终是否真想革命到底却是不得而知的。在这一点上,显然与黄巢的政治抱负相去甚远。其实,宋江此时最看重的首先还是自己的江湖地位。因为宋江心里清楚,只有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与朝廷讨价还价,谋取合法的政治利益。无独有偶,在英雄排座次之后,宋江也别出心裁的搞了一次“菊花会”。我想,这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机缘巧合,在其内心,当年浔阳楼的一幕还是在其脑海中反复回荡过的。只不过此时的宋江,已不再是当年的借酒浇愁,更不是要像黄巢一样借菊花言志,而是要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试探弟兄们的心思。

很明显,宋江是死心塌地的投降派。这是骨子里的一种东西,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想宋江当年,即便是在逃亡的路上,惶惶如丧家之犬,却仍未改变其最终要投靠朝廷的想法。可能在其心中,所有暂时的驻足和停留(包括梁山),都是其重新走上朝堂的跳板。当然,要想利用好这个跳板,就必须牢牢掌握权力。事实上,宋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最终走上了梁山的权力核心。尽管如此,宋江仍然知道,这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那些追随自己的弟兄们作何想法,从来都是一个谜。因此,早前逃亡江湖在孔太公庄上避难的时候,宋江就曾与武松流露出过这样的想法。可能当时武松见宋江落魄,出于对他的同情,才不假思索地说过那么一句安慰的话:“……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吧。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这番话,宋江分明还是听进去了,于是当即表示:“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庇佑。”实际上,武松说完也就忘了,而宋江却当成了一辈子的追求。

后来九死一生,几经辗转,宋江还是上了梁山。尽管这时的宋江已是天下景仰,人人瞩目,但山寨的一把手终究不是自己。这个时候,过早提出招安的想法,似乎还不太成熟。即便贸然提出来了,别人倒没什么,晁天王肯定会一票否决。到那时兄弟们尴尬不说,将来再提这个意见就很难有说服力了。因此,宋江只能将个人的想法深深埋藏于心底,轻易不敢向人透露。他知道此时,自己要做的就是打基础,树威信。于是,宋江将晁天王舒舒服服的往大位上一放,就率领弟兄们打仗去了。按宋江的想法,打赢了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旦输了,自然要归咎于晁领导的指挥乏力,自己也没什么责任。如此一来,宋江的威信是越来越高,以至于兄弟们眼里只有宋江没有晁盖。好在晁天王早走,要不然以后还真不好收拾局面。

晁盖一死,宋江环顾左右,再也没有人能左右自己的意志,一番虚情假意的周旋之后,宋江理所当然地做了山寨之主。尽管如此,宋江还是有些担心。自己做首领是没问题了,本来就是大家推举上来的,关键是这些兄弟们下一步怎么安排。原来没有明确职务的时候,大家还都有盼头,平日里也老想在自己面前表表忠心,为的还不是将来谋个好位置?而一旦达不到个人目的,他们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拥护自己呢?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宋江心里也没有底数。因为这个事,宋江是连续几个晚上睡不好觉。最后,还是吴用看出了宋江的心思,就给宋江说“只需如此这般,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宋江一听果然是个好主意,就这么办了。于是,也就上演了“石碣天文”那一幕大剧。先是提前安排心腹人等,将刻有“天文”的石碑悄悄埋入地下,然后再将石碑不失时机的挖了出来。听到挖出了宝贝,引得大家纷纷前来围观。但近前一看,石碑上却密密麻麻刻满了谁也不认识的“天文”。于是,宋江赶紧“请”人前来指教,并按照自己事先拟好的人事安排名单,让来人把天书翻译了过来。当然临走,宋江也没忘记给来人多塞些银子。这一翻译不要紧,一下子就把弟兄们给震住了,原来我等皆是上应天上星宿的。既然上天早就有如此安排,谁敢不从?要说宋江这一招很绝,轻描淡写的就把矛盾推得一干二净。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让弟兄们皆大欢喜。

眼看自己的想法就要付诸实施,宋江自然是高兴地不行。但宋江知道,自己刚做寨主不久,有些事还不能操之过急,如今摆在自己眼前的就是先摸清弟兄们的心思。分别谈话肯定不行,暴露企图不好收拾,唯有的办法就是先来个“投石问路”,让弟兄们自己站出来说话。于是,趁着重阳节将至,赶紧吩咐下去,要办一个“菊花会”,并特别要求,所有人一律不准请假。

这次“菊花会”,是梁山有史以来人员最全、规模最大的一次聚会。不仅能体现出领导的关心,也可趁此机会摸清大家的底数,可谓一举两得。安排好之后,菊花会如期举行,兄弟们也都兴高采烈的来了。到了山上,先是一起观赏菊花,然后来到厅上一起用餐。招待会上,宋江致完祝酒词,接着弟兄们互相打个招呼,客气一番,也就喝了起来。到最后,宋江喝的是鼎铭大醉。其实,宋江是不是真醉了,谁也不知道,只有宋江自己心里最清楚。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宋江就趁着酒兴,让人取来纸笔,像在浔阳楼上一样,即兴作了一首《满江红》。这还不算,接着令乐和单唱这首词曲。兄弟们搞不清怎么回事,就撑起耳朵仔细听,结果正唱道“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时候,那个当年曾经“支持”宋江招安的武松却先是发作起来:“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接着黑旋风李逵也是大叫大嚷,还把桌子给踢翻了。至于其他兄弟,除了鲁智深也有不悦之色之外,倒也没有更多极力反对的。宋江醉眼朦胧的往下一瞅,心里也就明白了。看来反对招安的人不是很多嘛。尽管如此,戏还是要接着往下演。宋江赶紧上前解释,说了些安抚的话。众兄弟一看宋江如此客气,也就不好再闹腾了。重新回归本座,喝了几杯就无精打采的散去了。

梁山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菊花会”就这样不欢而散。但宋江却从这次的聚会中看到了弟兄们的真实思想,反对招安的肯定是有,支持招安的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抱着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从此以后,宋江心里也就踏实了,更加坚定了接受招安、投靠朝廷的决心。

没过多久,宋江就带人到东京走门路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3614.html

更多阅读

梁山好汉的绰号 主要梁山好汉的绰号

梁山好汉的绰号曾听过一个笑话:有个乞丐,一辈子没名字,人只喊他“蜡头儿”。后来偶然拾得“狗头金”,发了财,当上员外,于是重金请人取了大号,叫做“海山”。有个聪明人告诉他:你这大

梁山好汉绰号的内涵 梁山好汉

眼下新版《水浒》热播荧屏。《水浒》是一部百读不厌的小说,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人物形象生动,刻画描写的梁山108名英雄好汉虽出生各异,性格不同,但聚大义,行壮举,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演泽了一曲令人回肠荡气的悲壮之歌。梁山好汉108人,个个都有响

转载 破解梁山108将排名奥秘 108位梁山好汉

原文地址:破解梁山108将排名奥秘作者:金鸿95中国四大名著很少有人说没看过,但即使没看过也听过。但您多梁山108将的排名的奥秘和玄妙之处未必清楚,下面为您一一破解:“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一句至理名言,自古以来没有哪个文士敢大言不惭

声明:《来自梁山“菊花会”上的阴谋 梁山好汉》为网友又帅又能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