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与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训练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栏目中有一个探究,在探讨哲学思维的特点时,引用了三则材料,其中第一则和第三则材料分别是:

《周易》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门研究存在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它超越经验领域,从而到达了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领域。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第一哲学”,后来汉语中翻译成“形而上学”。

这里出现了两个哲学概念:形而上与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的概念在后面的课本中又多次出现。对此,有学生问: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什么关系?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与作为辩证法对立面的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为避免学生的误解,我觉得有必要加以说明。

一、什么是形而上与形而下?

形而上与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训练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周易·系辞传上》的两句话,其完整的表述是:

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我首先解释一下何谓“形”?形,是天象地形的省称。《周易·系辞传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象与形是“乾坤”在天与地的不同表现。何谓“象”?孔颖达解释说:“象谓悬象,日月星辰也。”天象即日月星辰,与此相对应的地形,即地面上的山河湖海。在这里,“日月星辰”和“山河湖海”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所以,我认为所谓“形”,就是指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而“形而下”是指形的本体本身,“形而上”是指超越于本体之上的抽象存在。

何谓“器”?何谓“道”?器:器具,酒器,器皿。因此我们可以将形而下者谓之器中的“器”理解为事物的存在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将“形而下”解释为:天地之间以一定方式存在着的万事万物。道:本质,法则,规律。因此,“形而上”可以解释为: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及其运行、变化的规律、法则。

“器”是具体的,“道”是抽象的。《朱子语类》卷七十五记周谟所录:“形而上者,指理而言;形而下者,指事物而言。事事物物,皆有其理。事物可见,而其理难知。”“器”因为是具体的,我们的感官可以感知,而“道”是抽象的,我们的感官不能够感知。但这并不意味着“道”不能够被认识,因为“道”与“器”是不可分的。《朱子语类》记叶贺孙录:“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又引林夔孙录:“指器为道固不得;离器于道亦不得。……是器,自有道在里。”因为“道”蕴含在“器”中,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对“器”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道”。教材引用这则材料,就是想让学生通过探究“器”与“道”之间的关系,从而感悟哲学思维概括、抽象、思辨、反思的特点。

二、两种含义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一词源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死后200多年,他的后学、古希腊罗得岛的安德罗尼柯在编辑他的遗集时,将他讨论所谓“第一哲学”(firstphilosophy)的著作置于所谓“第二哲学”(secondphilosophy)之后,而后者又称为物理学(physics),放在物理学之后,所以命名为“metaphysics”,意为“物理学之后”,或者“超出物理学之外”,表示这部著作所探讨的问题是自然科学无法探究与解答的。“metaphysics”传入中国后,严复把此词翻译为“玄学”,意在表明其内容与中国魏晋时期的玄学有相似之处,都以超感性的非经验的东西为研究对象。但由于“玄学”一词一般特指魏晋时期人们所谈的关于老庄、周易的哲理,所以较易令人产生误解,今天已较少人采用。今天我们使用的“形而上学”一词的中译是日本人井上哲次郎根据《周易·系辞传上》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译出,井上哲次郎借用“形”或“形而下”指所有经验事物,用“形而上”指所有超经验的事物。这个翻译十分典雅贴切,既在字面意义上相近,在实际意义上也很符合。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形而上学沉思录》,也称为《第一哲学沉思录》。十七世纪以后,也有人把形而上学等同于本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因探讨了存在着的存在物及其本原问题而被看作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此后形而上学就成为专门术语,专指超越具体事物、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关于存在的最一般根据的学问。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西方古典哲学家把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代名词使用。当代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在其《若干哲学问题》仍然坚持形而上学即是哲学。不过,今天一般学者多数认为形而上学只是哲学的其中一个部门,此外,哲学尚有知识论、道德哲学、语言分析等其它部门。

西方形而上学自从古希腊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黑格尔的形而上学通常被看做西方形而上学的集大成,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体系。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天才地把17世纪的形而上学同后来的一切形而上学及德国唯心主义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包罗万象的王国。”

黑格尔在建立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时候,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特别是在批判康德以前的所谓旧形而上学的时候,认为旧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是知性思维的观点,它“单纯用抽象理智的观点去把握理智的对象”,它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知性思维的方法,即抽象、割裂、主观、片面的方法,也就是反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对于这种思维方法,恩格斯直接就称为“形而上学”。从此形而上学一词就有两种含义:其一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其二则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法。现代西方学术界经常在第一种含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而马克思主义者则是在第二种含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恩格斯是这样描述的:“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原因和结果也同样是处于僵硬的相互对立中。初看起来,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似乎是极为可信的,因为它是合乎所谓常识的。然而,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材在分析辩证否定观时,部分地引用了恩格斯的这段话,用以介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在恩格斯看来,与辩证法对立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也有着日常生活的土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对于日常应用,对于科学上的细小研究,形而上学的范畴仍然是有效的。”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二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形而上学”作为简单的思维形式,在“日常活动范围内”、“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但若超出了这个范围“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跨入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认识领域,“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反对形而上学时,是把它作为一种低级的认识形式或哲学形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积极成果,而不是绝对否定。这是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不能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来认识“形而上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4887.html

更多阅读

教你无线路由器连接与电脑上的设置 两无线路由器连接设置

最近,家里买了一台新电脑,为了上网方便,还买了一台无线路由,和大家分享一下无线路由器的连接与设置,希望能帮上有需要的朋友。教你无线路由器连接与电脑上的设置——步骤/方法教你无线路由器连接与电脑上的设置 1、第一步:对猫的设置。电

怎样提高投篮命中率 提高投篮命中率的训练

怎样提高投篮命中率——简介篮球是一项消耗体能非常强的运动,场上的不断跑动,攻防转换,无球空切等都是需要不断进行的,面对这样高的体力消耗当我们进攻投篮时怎样才能提高投篮命中率,是平时不断的训练和细节决定的。怎样提高投篮命中率

形而上与形而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无形的东西。《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而上”指无形的精神本体(道),“形而下”指由道派生出来的具体事物(器)。“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对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过长期的

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我从事哲学理论工作算来已经五十多年了,学哲学教哲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但是总感到“学然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在教学中讲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比较多,但很少讲与诡辩论的对立,很少揭示现实生活中的诡辩论。讲哲学只

声明:《形而上与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训练》为网友呆萌小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