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莫愁路教堂不是天主教堂_枫影斜渡 青岛天主教堂

南京莫愁路教堂不是天主教堂

南京莫愁路五中旁边有一座教堂,当地人习惯把它称作“莫愁路教堂”。

如果问问老南京这座教堂属于哪个教派恐怕没几个能说清楚的。

我们先看几张地图。






第一张是法国人绘制的:把这座教堂称之为“耶稣堂”。而不称“基督堂”,以区别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基督教,说明这座教堂是“新教”。

第二张绘制于1909年和第三张(1923年绘)都标的是“天主堂”

到了1936年(第四张)教堂前的街也称作了“天主堂街”。

连公开发行的地图都会标错,更别说一般的老百姓。

清末美国北长老会来南京的“四根杆子”设堂传教,这就是莫愁路教堂的前身。

美国北长老会属于基督教宗教改革后分裂出的“新教”衍生出的“新教派”。

早期西方在中国传教一般分为“天主教”和“新教”。

天主教有教皇,教堂内设受难像。而在中国说到的“基督教”,包括基督时代的“基督教”和十五世纪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新基督教”,简称“新教”。尽管“天主教”和“新教”这两个教之间在教义,教规和修行方面有区别,而当时中国的一般老百姓是分不清的, 只知道都是信奉“上帝”,“上帝”是信徒们的“天主”。

于是,莫愁路上新教的“耶稣教堂”就被称作信奉“天主”的“天主堂”了。

莫愁路基督教堂属于基督教,更准确地说是“新教”, 不是天主教。

(再接着说下去)

南京有座天主教堂位于螺蛳转湾也就是今天的石鼓路天主堂,它要早于“四根杆子堂”

那位寻找“飞来剪”的法国传教士是听到四根杆子的教士提供的线索,才有了探究的乐趣。所以在他绘制的地图(1898年)(图1)中明确标出了“四根杆子耶稣堂”(后称“耶稣堂”),螺丝转湾的“天主堂”(后称“天主堂”)和飞来剪的位置。

图1


清末民初城北地区有大片的荒芜地区,五台山以南,宫后山一带并非人口集聚区,很多街巷都未形成,(图2. 1929年摄)只以建筑单位作为地名来叫。生活在城南的人对那一区域知晓甚少。当年南京陷落前我外婆带着子女去“金陵女大”避难时,是“第一次走那偏僻地”。

图2


南京莫愁路教堂不是天主教堂_枫影斜渡 青岛天主教堂

螺丝转湾的天主堂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就已经是那个位置。(失败前是否在这个位置无资料可循),是南京天主教的主教堂,位于当时通往汉西门的要道旁,被人熟悉。而耶稣堂在莫愁路未建之前,位置偏,规模小,且多次搬家,知道的人更少。甚至在日本或美国的军用地图上都无标注。

在民国政府进行南京大规模建都时,美国人加紧宗教渗透,有了资金的支持,就在今天的位置盖起了基督教堂,其钟楼在那一带绝对属于“高层建筑”,又紧靠要道,越来越被人熟知。而非常有名,历史更久的天主堂,远离了要道,加之不高的“罗曼式”教堂建筑,(罗曼式教堂是天主教早期的建筑形式,后因被大量的带有高大钟楼的“哥特式”教堂取代,而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树木和爬山虎的遮掩下,湮没在民居当中。除了在地图上还有表识或教堂附近的人知道外,大多数城南人都不知道。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问过我周围的老人是否知道石鼓路上的天主教堂,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是不是莫愁路上的教堂?”

在民国时期包括建国后“公私合营”前。城南老百姓因信仰的不同相互是极少来往的,即使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同一学校上学,家长也会提醒用某某孩子家是“儒教”,“信佛”,“在帮”,“教门”,“洋教”加以区别。一般“隔教”家庭之间,即使是邻居门里,见面打招呼,也极少走动。在信息不太流通的年代,一般老百姓把“洋毛子”信奉的教都称作为“洋教”,谁还会去区分“基督教”,“耶稣教”,“天主教”,“卫斯理教”。

所以说莫愁路上“这座教堂的名字在老南京叫得比较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5322.html

更多阅读

美艳师伯李莫愁有删节 师伯和师叔

话说当日黄药师离开后,杨过,程英,陆无双三人遭李莫愁追杀所幸天无绝人之路,遇到被黄药师逐出师门多年的小弟子冯默风。 冯默风被逼出手,以烧红的铁锤迎战! 一阵刀光剑影,众人只觉得铁锤丝丝热气直冒突然之间,冯默风叫道:“不打了,不打了,你这样

诗词名句赏析二十篇:莫愁前路无知己等

诗词名句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等二十篇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一、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别董大(其一)作者:高适 年代:唐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声明:《南京莫愁路教堂不是天主教堂_枫影斜渡 青岛天主教堂》为网友依賴式緈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