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古代与宿州有关的文学作品2 五百年沧海桑田下一句

寓居宿州和鲁望白菊作

唐●皮日休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

蕊香亦似浮金靥,花样还如镂玉钱。

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

无由擿向牙箱里,飞上方诸赠列仙。

宿州次韵刘泾

宋●苏轼

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

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

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

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

(泾之兄汴亦有文,死矣。)

【作者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南乡子宿州上元

宋●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作品鉴赏

这是作者描述在宿州(今属安徽)过元宵节所见繁华景象的小令。

上片开头两句写宿州人们在节日里雨中春游。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千骑”,极言人马之多。“试”,有尝试、初始之意。意谓,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按捺不住节日的欣喜之情,在这早春时节便争相出游了。第二句“小雨如酥落便收”的“收”字极为传神。干枯的土地一旦洒上小雨,即刻就吸收尽净,一个“收”字,把静物(土地)写活了。同时承接“小雨如酥”,可以想见春雨的绵软细微。

上片最后三句是作者的感受。游客如云,小雨如酥,已令人消魂。加上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江东归老客”,大约是用范蠡弃官归隐的典故,作者以此自况,暗含着作者厌倦仕途、向往人间清景的情愫。

下片写宿州的元宵夜景。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进发的团团星球。一个“乱”字,点出星火灿烂、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再看地上,青山如黛(青山如同是着了一抹淡青色的画眉),春水荡漾。山水的青翠之色让人感到就要滑落下来。“翠欲流”这是作者的一种审美联想。

以下三句是抒情。“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两句,是极言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白云乡”是用典。《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淮南”,系路名,道名(宋时行政区名),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安徽。“第一州”,即指宿州。最后这几句,表面看是盛赞宿州,实则有双关意。“白云乡”也暗指朝廷所在的地方。这里流露了作者对在朝中被排挤、被冷落的伤感。言在此意在彼,是深有寄托的。

宿  州

宋●范成大

狐鸣鬼啸夜茫茫,原是官军旧战场。

土伯不能藏碧磷,三三两两照前冈。

宿“宿州”

明●周献玉

远寺钟声枕边低,绿槐荫重翠烟迷。

闲庭睡起不知晓,山雨乍晴山鸟啼。

春日扈跸晚夹沟夜宿

明●王英

初雨过符离,云霞望欲迷。垂鞭信马去,傍辇听莺啼。

山绕行营外,溪回帐殿西。夜深闻鼓角,天近月华低。

隋堤烟柳 过宿州汴堤  

明●彭勖  

春风匹马忭河堤,  西望秦川路已迷。  

只为看花人不还,  满沟烟柳乱鸦啼。

夹沟

明●曾棨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古代与宿州有关的文学作品(2) 五百年沧海桑田下一句
东风吹暖柳枝柔,十里青山绕夹沟。

马上行人相借问,计程两驿到徐州。

前两句是赞美夹沟的山川秀美,后两句是说驿路贯穿夹沟南北,时人也把夹沟誉为“淮北天府”。

乙亥宿州作

清●侯方域

宿州前路上,衰草尚纵横。大野龙蛇迹,荒原雉兔行。

马饥鸣后队,寇乱泊孤城。将略书生在,凭谁欲请缨。

宿州遇吴舒凫

清●王渔洋

昔作蓟丘别,闻栖陪尾山。泉水写明镜,遥岫列烟鬟。

岂意浮云迹,相逢梁楚间。符离今夕酒,闭阁不须还。

归次符离

清●王渔洋

万里归来两鬓苍,阅他南汉与南唐。

短衣射虎心犹壮,重过苻离古战场。

南辕杂诗

清●曹寅

野山参差草飕飗,遥指飞云入宿州。

头白与厮相顾笑,马啼不似少年游。

红桥

清●朱彝尊

春芜小雨满城隈,茅屋疏篱两岸开;

行到红桥转深曲,绿杨如荠酒船来。

宿州道中

清●袁枚

问路沙何阔,思乡草又生。客填茅店杂,火傍马头明。

雪色遥争市,河声欲进城。施鞭共僮仆,弹指记春晴。

蕲县怀古

清●孙开先

揭竿大叫击函关,一旅轻将百二看。

楚国有人方舞剑,汉家真主未登坛。

纵横天地开新局,指顾风云发首难。

此处英雄曾逐鹿,空余禾黍路高盘。

每从刘使君与张伯仲集

清●蔡霖仓

韩以仕建封三年羁客踪

建封殁乃去而致足音跫

今过两公宅离离湮黍稷

何处供啸吟渺茫不可识

幸有遗文在千年星日垂

原道新乐府触目系人思

甬上怀古

清●周国治

徐南形胜数仁州,望中郊原画里收。

濉水绿从梁制度,嵇山青自晋风流。

治方何武知无侣,书访桓谭尚有俦。

闵子祠前松数古,慈鸟犹自恋枝头。

甬上怀古

清●阮兆麟

隋堤漠漠柳丝丝,宿子城边忆旧时。

相岭云飞青作盖,濉溪风飐绿成漪。

亭高有竹传苏画,简断何人授鲁诗。

遥望筹河台上月,清光犹自照符离。

黄花洞

清●王泽澄

芳草芊芊一径斜,符离桥畔几人家。

我来寻觅黄花洞,不见黄花见杏花。

(附):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路过此地游黄花洞,正值春季杏花盛开,题诗云:“草色青青云色霞,黄桥湖畔几人家。孤家面临黄花洞,未见黄花见杏花。”乾隆皇帝的诗当时即被官员刻在石碑上,立在黄花洞前,从此成了宿州市一大景观。

扶疏亭

清●苏元璐

寄来尺幅自徐州,雅构幽亭墨宝留。

高踞城头罗八景,符离风月一齐收。

过白香山韩昌黎苻离寓居处有感

清●蔡霖仓

符离古孔道,前贤流寓多。

白韩二巨公,到处迹不磨。

白年方二十,五岁居此邑。

每从刘使君,与张伯仲集。

韩以仕建封,三年羁客踪。

建封殁乃去,而致足音跫。

今过两公宅,离离湮黍稷。

何处供啸吟,渺茫不可识。

幸有遗文在,千年星日垂。

咏宿州八景

清●李心锐

符离晓渡

谁唤符离渡,苍茫送客舟。野烟低水面,初日上滩头。

两岸人声聚,中流浪影浮。前村鸡唱晓,黄叶一鞭秋。

徐园芳树

寝殿巍然在,园高树树芳。恩波缘马后,汤沐赠徐王。

竹影摇风翠,松花带雨香。符离谁吊古,墓上几斜阳。

扶疏余韵

墨宝真千古,坡翁妙笔留。烟云赠画竹,风雨自鸣秋。

潇洒新如寄,婆娑影不收。此间无俗韵,亭外月衔钩。

谯楼暮鼓

叠叠衙前鼓,听来暮色幽。霜风催画角,星月动谯楼。

响振三更梦,声传四野秋。渔阳同感慨,挝破古今愁。

闵墓松风

墓门风扫处,松老作龙吟。节夺权臣气,声传教子心。

芦花空洒泪,汶水自流音。德行齐颜氏,千秋俎豆歆。

烟寺晨钟

红尘飞不到,古寺锁秋烟。塔影浮空界,钟声试晓天。

敲残僧带梦,惊醒鹤参禅。谁向云中诉,悠悠断复连。

睢阳古道

揽辔睢阳道,山川感慨中。饭牛多隐逸,逐鹿几英雄。

柳剩堤边绿,尘消陌上红。符离谁住马,月照战场空。

相灵叠翠

峥嵘凌碧落,山势聚相灵。雨涤螺痕翠,云穿乌到青。

青烟团古寺,老树锁古亭。乘月来峰顶,扪天欲摘星。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状

唐●韩愈

伏聞今月五日營田巡官陳從政獻瑞兔,毛質皦白,天馴其心,其始實得之符離安阜屯,屯之役夫,朝行遇之,迫之弗逸,人立而拱。竊惟休咎之兆,天所以啟覺于下,依類託喻,事之纖悉不可圖驗,非睿智博通,孰克究明?愈雖不敏,請試辨之。

兔,陰類也。又窟居,狡而伏,逆象也。今白其色,絕其 也;馴其心,化我德也;人立而拱,非禽獸之事,革而從人,且服罪也。得之符離,符離實戎國名,又附麗也。不在農夫之田,而在軍田,武德行也,不戰而來之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

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四方其有逆亂之臣,未血斧鑕之屬,畏威崩析,歸我乎哉?其事兆矣!是宜具跡表聞,以承答天意。小子不惠,猥以文句微識蒙念,睹茲盛美,焉敢避不讓之責而默默耶?愈再拜。

祭符离六兄文

唐●白居易

维贞元十七年某月某日,从祖弟居易等,谨祭於苻离主簿六兄之灵。呜呼!圣忘情,愚不及情,情所钟者,唯居易与兄。岂不以亲莫爱於弟兄,则莫痛於死生。斯亲也而有斯别也,孰能不哀从中来而失声?去年春,居易南游,兄亦东适,黟歙之间,欣然一觌,相顾笑语,相勉行役,中途遽别,情甚感激。孰知此别,为生死隔?矧兄遇疾於路,路无药石,归全於家,家无金帛,环堵之室,不容吊客,稚齿之子,未知哀戚,自古孔怀之痛,亦莫我之与剧!古人有言:“神福仁,天福敬。”又曰:“恶有馀殃,善有馀庆。”惟兄道源乎太和,德根乎至性,以孝友肥其身,以仁信膻其行,而位不登於再命,年不及於知命,何报施之我欺,俾吾兄之不幸!呜呼!已焉哉!既卜远日,就宅新阡,春草之中,画为墓田,濉水南岸,苻离东偏,其地则迩,其别终天。惟弟与家人,俨拜哭於车前。魂兮有知,鉴斯文,歆斯筵,知居易之心茕茕然。

祭小弟文

唐●白居易

维元和八年岁次癸巳二月某朔二十五日,仲兄居易、季兄行简,以清酌之奠,致祭於亡弟金刚奴。呜呼!水一逝,不复再还,手足一断,无因重连,惟吾与尔,其苦亦然。黄墟白日,相见无缘,每一念至,肠热骨酸,如以刀火,刺灼心肝。况尔之生,生也不天,苗而不秀,九岁夭焉。昔权殡尔,濉南古原,今改葬尔,渭北新阡,谙溶阒北次,就卑位於东偏,冀神魂之不孤,庶窀穸之永安。呜呼!自尔舍我,归於下泉,日来月往,二十二年。吾等罪逆不孝,殃罚所延,一别尔后,再罹凶艰,灰心垢面,泣血涟涟,松贾之下,其生尚残。昔尔孤於地下,今我孤於人间,与其偷生而孤苦,不若就死而团圆。欲自决以毁灭,又伤孝於归全,进退不可,中心烦冤,仰天一号,前苦万端。呜呼!尔魂在几,尔骨在棺,吾亲奠酹,於尔床前,苟神理之有知,岂不闻吾此言。尚飨。

齐东野语·符离之师(略)

南●宋周密

孝宗隆兴元年正月,以张浚为枢密使,仍都督江淮军马,五月,兼都督荆、襄。浚既入见,屡奏欲先取山东。时显官名士如王大宝、胡铨、王十朋、汪应辰、陈良翰等,皆魏公门人,交赞其谋。左仆射史浩独不以为然,曰:"宿师于外,守备先虚。我能出兵山东,以牵制川、陕,彼独不能惊动两淮、荆、襄,以解山东之急邪惟当固守要害,为不可胜之计。必俟两淮无致敌之虑,然后可前。若乃顺诸将之虚勇,收无用之空城,寇去则论赏于朝,寇至则仅保山寨,顾何益乎"继而主管殿前司公事李显忠,建康都统制邵宏渊,亦奏乞引兵进取。浩曰:"二将辄自乞战,岂督府命令有不行邪"督府准遣李椿以书遗浚子┉曰:"复仇讨贼,天下之大义也。然必正名定分,养威观衅,而后可图。今议不出于督府,而出于诸将,则已为舆尸之凶矣。况藩篱不固,储备不丰,将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练,节制未允,议论不定,彼逸我劳,虽或有获,得地不守,未足多也。"武锋军都统制陈敏曰:"盛夏兴师,恐非其时。兼闻金重兵皆在大梁,必有严备。万一深入,我客彼主。千里争力,人疲马倦,劳逸既异,胜负之势先形矣。

愿少缓之。"浚皆不听。

韩元吉以长书投浚,言和、战、守三事。略云:"和固下策,然今日之和,与前日之和异。......

附:隆兴北伐

隆兴元年(1163)、金大定三年宋孝宗、张浚为收复中原失地而发动的一次北伐。隆兴元年四月,因金入重兵压境,向宋索取海,泗(所在今江苏盱眙北洪泽湖中)、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商(今陕西商县)诸州及岁币,张浚请孝宗驻跸建康,建议先发制人,并以李显忠、邵宏渊所献攻取虹县(今安徽泗县)、灵壁之策上闻。孝宗遂召见张浚,议出师渡淮,命李显忠、邵宏渊率军十三万先取二城。此事因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史浩持异议,力主慎重,三省、枢密院并不预闻。宋军渡淮后,先后攻占灵壁、虹县、宿州,但旋即溃败于符离(今安徽宿县)。全军资粮器械,损失殆尽。此后,宋军无力再战,北伐遂告失败,孝宗被迫与金讲和。

宋军攻占宿州

隆兴北伐的一次重要战役。隆兴元年(1163)、金大定三年五月,宋军收复虹县(今安徽泗县)后,即挥戈直指宿州。五月甲辰,金出兵拒战。李显忠率部大败其众,逐北二十里,斩杀数千人。宋军随即包围宿州,开始攻城。该月丙午,显忠麾下勇士杨椿首先登城,打开北门,宋军遂攻入城中。邵宏渊所部殿后,经显忠催促,方渡濠登城。宋军在巷战中歼敌约数千。攻占宿州后,宏渊欲发仓库犒劳士卒,显忠不可,移军出城,只以现钱犒士,军士皆不悦。宋军攻取宿州后,中原为之震动。捷闻,宋孝宗兴奋地说,近日边报传来,中外为之鼓舞,十年来还从未有过这样的大胜仗。

宋军溃于符离

隆兴北伐的一次重要战役。宋军于隆兴元年(1163)、金大定三年五月攻占宿州后,金军即出动主力,进行反击。五月辛亥,金副元帅纥石烈志宁率军自睢阳(今河南商丘)抵达宿州州治符离(今安徽宿县)。壬子,二军会战于城南,邵宏渊不援,显忠失利。次日,显忠率部出战,宏渊按兵不动,宋军大败,退入城中。金军趁胜攻城,为宋军击退。此日宋军虽歼敌八千,杀金河南副统孛术鲁定方,但伤亡数万,损失惨重。建康中军统制周宏、统制张渊,殿前司统制张训通、左士渊,马司统制张师颜,池州统制荔泽,统领李彦孚,宏渊之子世雄和刘侁等,因主将不协,战败畏诛,纷纷率部遁逃。显忠见形势不利,亦乘夜脱走。甲寅,金军追及显忠。宋军大溃,死者不可胜计。金军获甲三万副,所得兵仗甚众。此役宋军资器械丧失殆尽,主力溃不成军,难以再战。北伐因此而失败,宋廷被迫与金议和。

金向宋索取岁币和四州之地

大定三年(1163)、宋隆兴元年八月,金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又以书索岁币及海、泗(今江苏盱眙北洪泽湖中)、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四州地。否则,将以兵戎相见。宋孝宗以书付张浚。浚以为金强则来,弱则止,不在和与不和。尚书右仆射汤思退则欲与和。丙戌,宋遣淮西安抚司干办公事卢仲贤等持书回报。

宋癸未廷议和戎

隆兴元年(1163)宋君臣围绕和战展开的一场争论。卢仲贤以金索取岁币、四州之地和归正人诸条款返宋后,周操、陈良翰力沦其不可,主张勿与四州,待得陵寝之地,然后与岁币。宋孝宗亦欲只割泗(今江苏盱眙北洪泽湖中)、海。于是执政奏请召回张浚,令侍从、台谏于十一月集议讲和、遣使、礼数、土贡四事。凌景夏等主张遣使,与岁币,以四州换取陵寝之地和钦宗梓宫。黄中等认为四州不可与,周操等云地不可与,归正人不可遣,边备不可撤。钱周材等言四州决不可割。张浚、胡铨反对议和。张阐以为可议和、遣使,与岁币,但不可割地,主张胜而后与和。尹穑认为应与议和,可增岁币,勿弃四州。虞允文亦反对割让四州。廷议后,宋孝宗决定止誓书,留使臣王之望、龙大渊待命,而令通书官胡防等前往,谕金以四州不可割之意。否则,当追还使人,罢和议。

望先楼记

元●揭徯斯

出自彭城南门三百余里,有三峰依天,名曰鼓山。山中有声,如鼓自鸣,岁则大熟。其东北岭有二泉,下可灌田数十亩,其西北谷有泉南流,复折而东,为长沟,会于南河,以入于濉。泉水北涯,三峰之中有莹焉,是为刘氏之阡。而刘氏之居在其南涯,盖数百岁矣。

其居有望先楼,望其父祖而致其思也。楼之前三峰横陈,与鼓山相高,冉冉如画,可以坐见。楼之东有山曰“东山”,山多岩洞,皆神人真士所居,有跌坐一洞数十年不出山者。西有山曰“磨旗山”,樊哙磨旗之处。

盖彭城南至宿州百四十里,群山绵延,毓胜于此。故刘氏聚卒千百,历数百岁而不替益蕃。惟其德之积,山川之会,钟其蕴灵所至然也。今广平太守湛,扬声著实凡数十年,登楼而望,松楸在目。日月出矣,而思定省之无期,寒暑易也,而念温净之不再。抚泉渊之深远,知福泽之有本,览山岳之崇时,见积累之有基。于此而望其先,当何如其心也,然望直愈切,不如善继善述;求之愈至,不如寡悔寡尤。或出或处,顾瞻在前,或作或息,倏忽左右。曰:何以无怍于己,何以不辱其先,何以垂于后,然后望之之实,庶不负于斯楼也。广平公,字清甫,今子贤守也。子渤,方为翰林都事,亦有名焉。

附《望先楼》诗一首增生高理章

百尺高楼接碧天,刘家世泽久绵延。

至今剩有残碑在,四面青山绕墓田。

乐亲园记略

明●曾显

人生大块间,其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与夫千窍万孔者,莫非亲之所遗。......

宿州张侯留靴记

明●颜实

士君子居官莅政,有能致民心不忍舍于欲去之时者......

重修扶疏亭记

清●王人杰

予生平有山水癖,遇崇岩邃谷,辄徘徊登眺,久之不能去。至如名贤胜士,流风余韵,散见于天壤之间面未尽湮没者,虽历岁千百,未尝不流连俯仰,想见其为人。盖自宦游以来至于今,发已种种,而此心犹如一日也。岁在壬戌,大儿锡蕃自铜陵蒙恩擢授宿守,迎余就养。宿故冲疲,境内山水未闻卓卓在人耳目者而官舍亦荒颓特甚予心窃闷然其不乐也居顷之按行署中望署后踞城有亭名扶疏者问诸宿人佥曰此宋苏长公轼之遗迹也长公帅徐日曾手画墨竹一纸遗宿守宿守镌诸石构亭贮之颜曰扶疏并种竹千竿以益其胜今石刻早已废竹已荡然无余而亭以长公之故屡圮屡葺尚岿然如鲁灵光云予闻之喜甚爰命扶其倾补其坏卫以曲槛饰以疏棂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当风日清美便服曳屐偕三四姻旧循城阴而登焉城既踞州之上而亭复冠城之巅凭栏南望千家烟火一览无遗依城北瞩则苻离远水丰阜遥岚东拂西萦胥油油然迥巧献伎于杖履之下若乃麦浪翻风荷香挹露银蟾夜皎玉屑晨飞四时之观亦皆有可乐者然则宿地虽无名山秀水而日登斯亭不如崇岩邃谷中耶予因之有感矣宿在春秋时为宋都邑洎秦二世而陈隐王涉实崛起其间予尝登城四顾欲求子民故事与张楚驰骋经营之迹既已化为荒烟蔓草而区区一亭徒以长公翰墨之遗独得与闵里桓山久而并峙岂名贤胜士之流风余韵果什伯于霸王哉何其入人之深感人之切更千百载犹足令好事如予者殷殷慨慕而不能自己也予既修治斯亭以为晨夕登眺之所异时者尚将裹粮策杖往游于徐升黄楼而眄河流入云龙而招白鹤以慰予平生山水之癖与怀古之情而后快深惧斯亭而复就圮也染翰记此陷诸壁间用告启来者俾嗣葺之乾隆岁次癸亥秋七月上浣记。

宿州正谊书院记(略)

清●饶元英

宿州正谊书院记书院之设,肇自南宋,所称:“白鹿”、“应天”、“嵩阳”、“岳麓”四大书院,实补胶庠所未备。......

垫路叟传

清●邵景舜

垫路叟齿豁而颜癯行微偻其冠夏一草冬一毡仅露目以下布衣草履日持一锸一畚取土石填路缺路心凹者雨积水以锸沟而异之徐以土筑平予见之数年不改窃怪之人或以为笑尝逢之西门桥头以畚负数砖覆平其所导之沟予立与谈询其意曰予昨导路心水欲以便大车复念为小车行人碍是以平之予曰何虑之周也询其年曰八十矣王其姓中孝其名乡人也避乱而城居因言曰近日春多雨麦苗伤恐来岁必饥复闻土匪近京师是二者吾大忧之予无能且贪聊以平治道路尽吾余年问其日食几何曰秫饼二张麦饭两箪而已予曰勉之善无小在有济以叟之食而所忧若彼尽力以利人又若此现天下之享万钟列方丈而所忧惟在得失日尽力以自利而不顾其他者其相去何如也天之报施臾必不爽矣


名贤传(略)

(一)

蒋应芝号玉斋,宿州人万历己丑进士......

(二)

周钺,字仲瑛,宿州闵孝乡人。弘治己未进士,知永新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5492.html

更多阅读

蛇年话蛇八 :与蛇有关的俗语、歇后语、对联

蛇年话蛇(八):与蛇有关的俗语、歇后语、对联关于蛇的俗语:1、强龙压不住地头蛇2、人心不足蛇吞象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4、青竹蛇一条够毒,泥皮蛇一洞无用。5、蛇咬鼠、鹰叨蛇,一物降一物。

千年之谜赵佗墓 赵佗墓 越秀山

千年之谜赵佗墓来源:铁血社区根据文献记载,南越国共传5主93年,第一代王赵佗在位长达67年之久。第二代王赵胡是赵佗之孙,在位十余年病死,葬于象岗,其陵墓已经发掘。第三代王赵婴齐是赵胡之子,在位只有八九年。第四代王是婴齐之子赵兴,即位不

那些与“月”有关的诗句 有关月亮的诗句 古诗

中秋赏“月”,那些与“月”有关的诗句物质生活书吧中秋节,这个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一直延续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是数不胜数,“赏月”“吃月饼”是最为常见的习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有四季三月,将一年分为孟月、

声明:《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古代与宿州有关的文学作品2 五百年沧海桑田下一句》为网友喂濺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