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悲催的人生需要解释 悲催的第二人生



罗振宇包括我们的团队,在此向我未来的衣食父母鞠躬。

第一次,说不紧张一定是骗人的。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走到大学课堂,给本科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还记得那个情景,我在教室外面狠狠地抽了一口烟,然后我走到课堂上,讲了几句话,我就放松了。我当时说,如果有一天,你们发现我看不惯你们了,请记住,一定是我老糊涂了,我混蛋。讲完这个话,我就彻底放松了。

今天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下面讲的内容不管是对还是错,但是对错的标准希望你心里有个刻度,如果你比我年长,40岁开外,有可能混蛋的是你。如果你觉得我说错了,但你比我年轻,恭喜你,对的一定你,错的一定我。这就是这个世界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残忍的规律,老家伙们,如果不再干点事情,巴住这个时代的舞台,他很可能就会完蛋。

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话题,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悲催的人生需要解释”。这一代指的是什么呢?有人问我,是指80后和90后吗?不对,所有现在一息尚存的,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听得懂我说什么的人,但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发展感觉到迷惑,并且在各种人生选择的关头感觉到选无能的时候,都属于我们今天告白的对象,叫这一代。

这一代有什么样的怕?就在这两天有一个新闻,说的是这一届应届大学生的签约率不足30%,不管这个数字是真是假,它至少凸现了这一代人就业的困难。但这只是在中国吗?不是,其实全球都是这样。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一直到2013年,经济一直在恢复当中,缠绵病榻。经济在增长,没错;前景很好,没错,但是危机正在发生。

前几年深圳有一个厂区,有一个企业家叫郭台铭,我们中国人一不高兴就跳楼死给他看。跳楼的结果,人家不是给我们加了福利,人家觉得算你们狠,我们上机器人。大家还记得前几个月的3D打印机吧,那个东西打印出来一块肉,是把一块肉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用脂肪、纤维、糖、味精这些可用以增材制造的分子,打印出了一块肉。

确实,我们这些肉身存在的人在跟机器进行赛跑,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个时代人的怕通常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这个社会不公平,第二是我们自己不够努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叠加了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社会大势的转型。这个大势的转型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次数并不多,如果粗略地算起来,大概我们这一代人遇到的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我们人猿相依别的那一刹那,也就是我们从穴居的猿类变成直立行走的人类;第三次是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进;我们今天遇到的是第三次,从工业文明转向后工业文明的转进。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有那么一些人,有一个大胡子叫马克思,天天坐在伦敦写字,吐槽这个社会;也有一个大胡子叫达尔文,在离他八英里的地方,写这个世界的物种起源。

但是一百多年后,我们再看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那不正是英国最强盛的时代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在那个时代感受到了痛苦呢?其实我们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一模一样的,但是也有它的不同。第一个不同,快多了。你可以看一张表,人类从穴居文明进入农耕文明之后,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平的;到1500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个曲线开始缓缓往上走;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是爆炸性的往上走;到了今天,几乎是一根陡峭的直线在往上走。

说白了,从1500年开始,人类的命运就进入了一个黑洞,进入了一个进程,这个进程缓缓地抬升我们的性命,每一两百年才能观察到一些可见的变化。但是随着这个进程越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就越在加速,可能每一年、每几个月变化都在发生。所以但凡嘴里放着一个词叫“90后”的人,要么就是老迈不勘的60后、70后们,要不然就是糊涂不堪的90后们。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90后,因为这个世界在这个时代进行了断裂,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代人,休想用“90后”这简单的三个字来概括这一代人,他们生命的进展太快了,我们这帮老家伙们有一种概念你们终其一生没有机会享用,这个概念叫怀旧。你们生命进入了一个越来越加速的黑洞,那它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工业文明诞生的那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用几十代人承担、感受和消化的痛苦,要用一代人去承受它。

这一代人会分成三种命运,犬类、蛙类、鱼类。犬类一直在忠诚地在寻找着主人,在找工作;蛙类长出了脚蹼,而鱼类自由自在,他们根本不理解我们的痛苦。即使在创业当中,也可以看到这三类人,创业的、乐此不疲的、做小买卖的,也有在职场上受着各种痛苦,欲解脱而不能的人。

为什么我在这里跟大家讲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因为我是一只典型的青蛙,虽然长得像一头猪。我就像青蛙一样,长起了脚蹼,尝到了在水里扑腾两下的快乐。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谓的不确定性,就是不能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判断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没错,老人的尊严、前人的教诲、大师们的结论,在这个时代一扫而光。即使是在农耕时代,真正得利的,真正能转型成功的,都是原来精英、权贵当中的一部分。

可是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前方,互联网时代,老家伙们几乎没有前景可言。道理非常简单,当侏罗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恐龙必死;在侏罗纪一个地质时期当中,恐龙是何等的强大?但是他们拖着沉重的肉身、笨重的思想,他们穿越不出这个地质季节。那谁会穿越呢?跳蚤,蟑螂。所以如果评选侏罗纪里面谁最强大?恐龙最强大,不用废话,一定是这样。但是从漫长而严酷的进化史上,蟑螂最强大,据说唯一几种能够躲过核爆炸以后还可以生存下来的几个物种当中,就有一个是蟑螂。

这也是此前所有的人类社会中的大转型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例子,小人物的时代就要开始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人物都有明天,就像我上台的时候那首歌里放的,娇艳的水仙固然没戏了,但不是每个山谷里寂寞的野百合都会盛开。当然,那些失败的小人物也不乏心灵的慰藉了,他们可以活得很好,因为他们脑子里有钓鱼岛,他们可以继续按照曾经给他脑子里灌输的形态继续生存下去。这样的社会必然会诞生一批高端的人士,他们视钱财如粪土,当然他们也挣不到什么钱;他们住在低矮阴暗的地下室里,为中国的国家大事操心,为中国收复钓鱼岛操心,他们每次在同胞当中识别出一个汉奸都会很兴奋。当他们关掉电脑里苍井空的视频的时候,整理整理衣衫,回头一看,这样的还是还是爬虫,在未来世界里还是被淘汰的物种。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悲催的人生需要解释 悲催的第二人生
今天悲催的人生需要一个解释,对,今天没有解药,因为即使你们是远道而来的朋友,即使今天你们是我们邀请到的300名嘉宾,我必须告诉你,你们当中有一部分人一定会被这个时代淘汰,这是大树原理决定的,没有任何一个社群能够逃得掉。80岁的老人可能在这个时代新生,7、8岁的孩子也可能永远留在了过去。虽然同样是沉沉的黑夜,伸手不见十指,有的人生活在昨天晚上十点,有的人生活在凌晨两点,必将迎接黎明的到来。因为你们都能够独自打车来到了现场,你们的命运早就定下来了,不是听谁讲一下,突然洞开了道理,迎来了一个美好的人生,不是这样。所以怕和爱,怕对吗?对,你应该怕。

我今天只给大家一个解释,未来世界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机理,以什么样的方式穿越到我们的生命当中?说实话,我也只是生活在新时代,我自以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早上两点,沉沉地黑夜正压在我的四周,微微的晨光根本照不到眼前几米的道路。所以我扮演的是瞎子摸象的角色,总有一天,当丑末寅初到来的时候,我们会把过去的世界彻底抛下。

那么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我们讲,人类社会是怎么走到今天的?文明社会不管如何发展,其实有一个底层动力,这个动力你可以称之为交换、分工或者协作,不重要,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每一个人摆脱自己的肉身,和他人进行协作。在人员相依别,我们走出穴居的那刹那,正是这个机理在起作用。人很可能是世界上最笨的一群猴子,当东非大草原的森林因为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退却的时候,那些强悍得、打得过同类的猴子继续在树上生活;而我们人类的祖先是一帮悲催的弱智,我们不得已迈着还没有直立的身形,佝髅地在东非大草原上活着。

但是人类学会了交换,即使是今天,我看过科学家做的试验,把一个猩猩和一个人类的婴儿放在一起培养,在两岁之前他们智力的差异实际上是不大的,最大的差异就是交换的意识。一个人类的婴儿,在很小的时候,如果他有两只苹果的话,他就会用其中的一只去换你手里的那只香蕉。而猴子不会,这是人和猿现在发现的最重要的差别之一。

在十八世纪晚期,一个叫亚当斯密的老头,走到了一家做针的作坊去参观,他看到了一个惊人的一幕,他这一幕写在了他开创经济学奠基的那本创作《国富论》。他说这个工厂不过20个人,但是他们分工协作,每天这个工厂可以生产48000根针;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做完整道工序,即使是一个熟练工人,一个人也做不了20根针。为什么这个工厂会做出这么多针呢?很简单因为他们分工了。凯恩斯讲过一句话,经济学的道理千条万条,但是如果说有一条亘古不破的真理的话,那就是分工。

当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今天我们正在遭遇的是什么。到工业革命时代,人类的分工,在亚当斯密观察的这种工厂里,它的规模越来越大。每个人都知道我要获得自由,我要获得自由协作的机会,于是他们走出了苏格兰的高地,他们来到了伯明罕、格拉斯、伦敦这样的地方聚集起来,人类迎来了一个财富暴涨的时代,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但是与此同时,那个叫马克思的职业吐槽者发现,不是明明获得了自由吗?为什么转瞬之间又沦入了不自由呢?你摆脱了领主、老爷,摆脱了脚下世世代代不曾离开过的土地,但是你现在仍然在伦敦的贫民窟当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一本书叫《伦敦底层社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她做完工太累了,她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沦入这样的底层和悲催的境界?马克思给出了一个答案,叫资本。他的答案对不对,我们不知道,回头我们再说这个话题。我们这一代人遇到的转进,和马克思当时观察到的社会不一样,因为再次扭曲了、转进了、变化了、转化了,我们协作方式的底层力量不一样。在农耕时代,让人类结合起来、形成社群的是血缘关系,或者说在一个地方生存的共同体。所以马克思有一句名言,越往前追溯历史,你就越会发现,人从属于一个小共同体。

中国人更会这一套,即使我们离开了自己生活的村庄,我们去京城或者到江湖,我们都会干一件什么事?就是结成一种叫亚血缘的关系。到京城赶考,我们会认同乡;沦落江湖,我们一定要在一个门派亲亲热热地喊一声师父、师娘。而工业社会是用资本,用财大气粗把这么多机器、这么多产能捏合在一处,形成庞大的组织。有一个技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迹,叫做互联网。我们今天理解互联网,是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工具,不管是QQ、微信还是电邮,但实际上互联网的本质在当年马克思那儿就已经讲得清清楚楚,我个人认为,马克思是互联网的祖师爷。

马克思号召大家打烂一切组织,要知道,马克思可是讲的公有制,他可从来没有提过国有制,他更没说过有发改委。什么叫公有制?就是所有那个时代存在的组织样式,小到婚姻,大到国家,全部都不要了。不要看你们小时候都是受共产主义长大的,有谁看过《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理直气壮地做了辩护,什么是婚姻?那不就是合法的卖淫吗?他认为所有的组织,小到婚姻、大到国家,什么组织都没有必要。

可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回头一看,马克思当年所有对未来的预测,是不是今天都实现了?第一,人的分工正在模糊化,一个典型的网民,早上在睡眼为睁的时候,在床头柜上拿过手机发微博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是评论家;当他到办公室里处理邮件的时候,在每一个邮件里他扮演的角色都不一样,有的时候他是主导者,有的时候他是打酱油的。趁老板不在的时候,赶快打开淘宝下几个单子,每个公司的前台最主要的任务不就是收快递吗?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的身份都在发生着变化,都不太确定了。

在中国有一个神奇的组织正在发生,叫字幕组。当一个美国大片出现的时候,这个组织通过互联网进行协作,每个人翻译一分钟,我见过最神奇的速度,是三个小时高清字母版上线。在这个领域里,有激烈的竞争,但是没有一分钱的报酬,我们跟美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但是欢乐无穷的搏斗。要知道,这件事情原来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要招很多专业的翻译,用至少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就是这样,无组织地用三个小时神奇地完成了。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还没有完成的时代,就看到了这个社会的走向。看到了组织的不自由,看到了无组织的自由,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不知道什么叫代码,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联网,他不知道他所有的构想是通过一种叫互联网的技术就这样实现了。

什么是互联网?如果你看我们每一次罗辑思维视频,在最后一刻出现的那个,叫做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这不是我们的发明,这几个字白纸黑字地写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上。一个人类罕见的伟大的智者,穿过了一百多年的迷雾,替我们看清楚了明天的模样。所有现在还靠组织给你们的余生遮荫蔽日的人,你们必须要知道,组织本身正在瓦解,原本组织的机能正在通过一单一单的外包契约,正在向外面转化。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你如果想开一家公司,你可以没有人力资源部门,因为可以外包;你可以没有财务部门,因为可以外包;你可以没有办公桌椅,因为可以租用;你甚至没有跑腿的,因为有快递。和社会进行协作和交流的这一系列的规范、法则,都在发生颠覆。我从前年开始,就彻底放下管理学的书不再看了,因为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整套的体系都会发生崩塌。

在组织内,你所能获得的资源是那么的狭小,只有你的BOSS能给你。衡量你价值的方式,就是BOSS今天的心情,和出于他的偏见而给你打的那个分数。我在五年前离开央视的时候,曾经惶惶不可终日。但是我发现,当你来到水里的时候,市场很快会给你的价值打分,而且市场会通过价格和你的舒适度两个指标,不断地牵引、影响、偏转你的行为,让你找到你的价值最容易发挥,而且获得最高议价的方向和空间。而组织体系内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你遇到一个混帐的老板,你的青春将会被摧残几年。

当你在猴山的时候,往上看全是红屁股;往下看全是笑脸,往旁边看全是耳目。这就是各位在组织体内的状态。脱离组织还是加入组织,这是社会给我们的一种选择。就业是加入组织,创业是自建组织,而我主张的方式是什么?是不要任何组织,以个人的方式面对整个世界,这是符合互联网的整体趋势的。所以才有了我说的那句话,就是不要去当什么狗屁硬盘,因为它被装在了主机里,要当U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这是我们的未来,让那些恐惧失业的人继续留在恐惧当中;让那些考公务员的人,继续在漫长的猴山上攀爬;让那些年纪轻轻、什么也不会的人,试图管理一家公司,试图走进华尔街,做组织的大梦吧。

看清了互联网未来趋势的人,我们一起向前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5758.html

更多阅读

1977年·阎阳生·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再没有婴孩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象门口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背着书包,满脸胡茬的人就是她的爸爸吧。  常言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象故意和年龄作对一样

《我这一家子的“暴走”故事》 暴走编辑部的故事

这是老妈写的关于老爸、老妈、我和妹妹一家四口,分别在四个年代的“暴走”故事,除了我的部分,其他三个故事我第一次听到,感触颇深,留在这里,等女儿长大了给他看文中人物:思浩(老爸),欣然(老妈),小飞(我本人),小鸣(妹妹)以下全文转载老妈的文字——

转载 阎阳生:在我这战斗的一年里

原文地址:阎阳生:在我这战斗的一年里作者:dragonfist阎阳生:《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再也没有比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经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儿,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像门口的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个挎着书包、满脸胡茬的

何 新:共和国历史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何英越剧

共和国历史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何 新(原载何新著《孤独与挑战——我的奋斗与思索》(第一卷))战争与革命我出生的年代,是新中国诞生的年代,共和国在我出生日之前84天成立。因此,我生命的全部成长历程,生活的全部欢乐与痛苦、幸福与磨难,天命

规矩和爱读后感——张梓训 规矩与方圆 读后感

给孩子有规矩的爱 ---读【规矩和爱】有感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天职,是本能,可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呢?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一书,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有规矩的爱,而不是溺爱,不是宠爱。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

声明:《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悲催的人生需要解释 悲催的第二人生》为网友轻狂丿灬书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