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元胡氏中的杰出人物--胡讷生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在民国早期,从南昌县胡惠元村走出了一批在国内都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四房的胡廷銮,同盟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曾担任黄兴秘书,与江西省督军欧阳武、李烈钧等联合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功绩辉煌,民国初期担任了省议会副议长。四房还有一位叫胡远斋的,从北京大学毕业,早年任江西省政府办公室主任,后晋升为江西省政府秘书长。二房则有胡廷校,清朝举人,宣统元年,当选为省谘议局议员。进入民国后,连任临时省议会、第一、第二届省议会议员。但四房还有一位与他们同辈份的胡讷生确鲜为人知。

胡旺叔编写的《惠元胡氏历代人才家系简介》中写到:“五代祖胡讷生,解放前曾任江西省参议会议长。解放后情况不明”。立强兄在《华林胡姓的灿烂明珠--胡惠元村》一文中写到:“胡讷生,曾任孙中山秘书,1926年为《贯彻日报》的社长,抗日战争赴广西主编《广西日报》,抗日战争后曾任江西省参议会议长”。

我根据上面的线索有时也关注和搜集一些关于胡讷生的历史资料。

胡讷生属四房的,出身书香之家,其曾祖父是有升(惠元)公的二弟有茂,祖父是有茂公第四子永怀,父亲是永怀公次子世恺,其兄弟7人,他排行老五。胡讷生毕业于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据说曾经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在孙中山时期,他介绍了上百名胡家子弟去军校学习,其中不少人在抗日战争中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也有许多日后成为将军,所以惠元胡村称为民国时期的将军村。


胡讷生与赵醒侬一起参加南昌的大革命斗争。1925年7月在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赵醒侬当选为省党部常委,组织部部长;方志敏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胡讷生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市党部宣传部部长。

1926年11月,为适应国民革命北伐革命形势的发展,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在南昌召开北伐军政工人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富春、林伯渠、陈奇涵、胡讷生等,研究创办一种报纸代替被反动派查封的《猛进周刊》,从舆论上反击国民党右派、藉以宣传革命。决定于12月20日出版《贯彻日报》。

据解放军上将陈奇涵(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自传中回忆:《贯彻日报》创建时由胡讷生(南昌人)任社长,陈奇涵出任经理,工作人员有陈资始(共产党员,编辑新闻)、舒味三(共产党员,记者、对外接洽、发行)。

胡讷生在自传中回忆这次会议:“由南昌市黨部名義,派我主持,我在郭沫若同志所召開的各軍政工人員工作會議席上,同志們對聯共亦多加以鼓舞,在這次會議上有林伯渠、陈奇涵、李富春、朱克清(靖)等各軍政工同志,及各軍黨代表,會議地點在東湖濱舊江西民報樓上,會期凡三日,並照了一張照片”。


北伐军中部分政治工作人员在南昌的合影。(1926.11)

后排:右一为方志敏,右二为陈资始。右四为第六军副党代表林伯渠,右五为总政治部秘书长李一氓。

中排:右一为陈奇涵,右二为胡纳生,右四为舒味三。

前排:右一为第三军副党代表李富春,右二为第三军党代表朱克靖,右三为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

照片上人除了解放前牺牲了的,其余日后身份都相当显赫。

李富春(1900年-1975年),湖南省长沙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旅欧总支部领导人之一。1925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第二军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代理省委书记。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工交办主任。是第七至十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常委。

林伯渠(1886年—1960年),湖南省安福(今临澧)人,早年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

郭沫若(1892-1978),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朱克靖(1895-1947),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朱克靖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江西省政府秘书长,他推荐朱德担任南昌市公安局长,让方志敏主持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工作。1946年1月,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秘书长、联络部部长,策动国民党淮海绥靖公署长官郝鹏举率部起义。郝鹏举于1947年1月率部叛变革命。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南京郊外。

陈奇涵(1897-1981),江西省兴国县人。191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1925年入黄埔军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校任学员队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等职。1927年春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党支部书记。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法庭庭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一氓(1903-1990),四川省彭州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追求革命真理。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一氓同志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科长,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他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先后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顾委常。

方志敏(1899--1935),江西省弋阳县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1935年被捕牺牲。

陈资始(1900-1932),湖口县文桥乡人。早年入广东韶州讲武学堂,毕业后投身革命,并加入共产党,1927年任江西省代理民政厅长,“八一”南昌起义,后传入地下革命工作,1932年病故上海。

舒味三(1895—1927),靖安县双溪镇人。1923年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任南昌市党部委员。1924年由赵醒侬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舒味三随北伐军回昌,任国民党南昌市党部训练部长,中国济难会江西总会宣传股长。1927年8月牺牲。

《贯彻日报》是作为国民党南昌市党部的机关报,市党部宣传部长胡讷生担任社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政治部陈奇涵(共产党员,兴国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出任经理,国民党南昌市党部训练部长舒味三(共产党员,靖安人),陈奇涵在广东韶州讲武学堂的同班同学陈资始(共产党员,湖口人)参加了《贯彻日报》创办工作,另有方海清、胡士杰、赵相禄等排版印刷工人。在这国共合作期间该报实际是由共产党创办和掌管的报纸。1926年12月20日《贯彻日报》在百花洲石公祠内印发了创刊号。创刊不及10期,即被查禁,只得秘密发行


大革命失败后,胡讷生在朋友帮助下,在梅岭隐藏了半年,然后去了上海。

1932年4月,李宗仁任广西绥靖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黄绍竑任省政府主席,他们三人成为桂系新的三巨头李、白、黄提出了自卫、自治、自给的“三自政策”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作为建设广西的纳。1934年,李宗仁亲赴上海,礼聘胡讷生、万民一、万仲文、徐梗生、刘士衡、朱五健六大名教授来广西出策,此六人后被称为“桂系六君子”。

1934年,李宗仁、白崇禧为加强广西党、政、军内部团结的核心组织。成立了一个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会。

最初的会本部干部人员由以下成员组成:

会长:李宗仁  

副会长:白崇禧  

秘书部主任:邱昌渭  

副主任:程思远、徐梗生  

组织训练委员会主任:王公度  

副主任:谢苍生、张成遐、李一尘  

宣传委员会主任:潘宜之  

副主任:万民一、万仲文、刘士衡、胡讷生  

政治委员会主任:黄旭初

1937年10月9日,广西建设研究会在桂林成立。李宗仁为会长,白崇禧、黄旭初为副会长。李任仁、陈劭先、黄同仇任常务委员,主持日常工作。下设秘书、编译、图书三室,分别由徐梗生、万民一、胡讷生任主任;另设研究机构,分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别由黄旭初、黄蓟、雷沛鸿任主任。研究员包括李四光、李达、胡愈之、夏衍、千家驹、欧阳予倩等,编发《建设研究》、《时论分析》、《敌国舆情》等刊物。1944年9月间,日军进犯桂林,该会停止活动。

在桂林,有一道菜,结婚酒席一定要有,那就是荔浦芋扣肉,这道菜源于清代的嘉庆年间,在民间创制,而出名则是在抗战时期,这是怎么回事呢?抗战的时候,有一位叫柳亚子(柳亚子原名慰高,字稼轩,号亚子。创办并主持南社。民国时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的人请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作家在桂林珍天记酒家吃酒谈诗,老板就给他们上了这道芋头扣肉,这四人吃了后便大赞其南乳扣肉味道鲜美、肉肥不腻,无不拍案叫绝,各人还凑了一句歌。柳亚子趁着酒兴带头吟道:“南乳扣肉端上桌”,熊佛西接着说:“香飘满楼惊四座”,田汉念道:“品尝一次永难忘”,欧阳予倩附和:“名闻遐迩顾客多”。正好当时桂林日报总编辑胡纳生、大公报总编辑徐铸成,国际新闻社的范长江,胡愈之、全仲华等新闻界的名人也坐在隔壁一桌,闻声无不鼓掌叫好。胡纳生执笔把诗记了下来。老板为了感谢大家的感情,此餐特作免费招待。这件趣事第二天被登在了桂林日报上,从此桂林扣肉就此出名,也就成了桂林一道经久不衰的名菜。


著名书法家于寓真从小对书法感兴趣,观察、练习,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于寓真从八岁起,便在每年春节前给村人写春联。有一年,于寓真从汉民中学辍学回家后,一天,在深山老林以开荒为业的六伯父来家告诉他,有一位从桂林疏散来的的胡纳生先生住在他家,让寓真去见见,跟胡先生学学。于寓真在大年初三,挑上行李,带上习作,赶到十五公里外的大山中来见胡纳生。据说胡纳生任过《广西日报》社长,是李宗仁从江西请来的大才子。胡纳生见于寓真谦恭有礼,习作亦有功夫,欣然收为弟子。每日指导于寓真,朝练大字,暮写小楷。为了使于寓真有所参照,还把他收藏的两箱碑帖拿出来,教他读练。其时还介绍中外名著,如鲁迅、高尔基等人的作品给他看。在胡纳生的教导下,于寓真的书法理论和实践,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小时候常听母亲讲过一件事:那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父亲从赣南回到南昌,一时找不到工作,祖母准备了一篮子鸡鱼肉之类的礼物要我父亲去拜访身为省参议会议长的本家叔公胡讷生。胡讷生写了一封推荐信,使我父亲能够进入南昌水电公司做技术员工作,从此我父亲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迎接南昌解放。

胡讷生娶了两房,但均为生育,收养了三个女儿,分别为爱芳,爱妹,湘云。他大力资助了几个侄儿上了大学。

解放后,胡讷生留在南昌,担任了政协委员。上世纪70年代在南昌去世。

我在网上找到了他的一些书信。由于我手上资料有限,民国社会名流胡讷生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但胡讷生肯定是我们惠元胡氏的杰出人物。

这是胡讷生上世纪60年代写给其表哥段育华的信。
(数学家段育华(1887-?)字抚群,江西南昌人。早年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数学教授。他1922年进商务编译所,担任数学部编辑,后升为部长。)

这信中提到“献尚”是其侄子,江西外科奠基人胡献尚。





这封信提到“献雅”是其侄子,江西著名国画大师胡献雅,信中还提到他与林伯渠的合影发表在《人民画报》上。


惠元胡氏中的杰出人物--胡讷生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5840.html

更多阅读

元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元胡的功效与作用——简介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为大宗常用中药。元胡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

论语中的子路 梁国杨氏子为何甚聪惠

子路,在论语出现30多次,是论语中描写的最为形象生动的弟子,他的最突出特点是伉直好勇。历史上的张飞、程咬金、李逵等也是这样的性格,为大家所喜爱,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类人。在论语中,最为形象生动的要数子路了。闻之喜、不悦、终身诵之

电视剧《我这一辈子》中的人物解读 郭德纲我这一辈子高清

《我这一辈子》中的人物解读在裱糊匠桃园三结义的是老大福海、老二刘方子、老三赵二,三个人性格各异,人生经历也是交错盘结,人们对他们的认同感悬殊。老大由张国立扮演,他是一个善良重义气的满族普通市民。在赵二家没法再住下去的刘

声明:《惠元胡氏中的杰出人物--胡讷生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为网友嘶哑情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