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三大将 唐德宗崇陵

唐德宗三大将

——正说唐朝之三十四

我楚狂人

安史之乱虽说经过郭子仪、李光弼和借来的回纥兵基本平定了,但是由于肃宗急于事功,违背了李泌制定的切断叛军后路,在两京地区全歼叛军主力的根治方略,造成了纵虎归山的局面,也直接造成了整个唐代后半期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唐德宗时期竟然形成了叛乱实力反扑京师,皇帝再度流亡的局面。幸亏内有李泌镇静持之,外有三大将浴血奋战,唐皇朝才再度转危为安。

德宗朝三大将是指平定叛乱的李晟、马燧和浑瑊三位优秀的统帅,他们都是在“泾原兵变”引发的德宗朝的连环叛乱中登上历史舞台中心的。所谓“泾原兵变”是指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兴元元年(784年)六月,泾原(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兵因不满朝廷不给赏赐而在长安发动的兵变。建中四年十月,唐德宗李适为解救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围困的襄城(今属河南),征发泾原及诸道兵驰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5000人途经京师长安,驰救襄城。军士冒雨寒而来,大多携带子弟,希望得到优厚赏赐养家,但一无所获。将卒们因不得犒赏,立即哗变,鼓噪着占据京城。唐德宗在宦官等护卫下,狼狈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兵涌入皇宫府库,抢运金帛,并将因其弟朱滔叛唐而被免去卢龙节度使的前太尉朱泚(当时在长安闲居)请出,奉为首领。朱泚自称大秦皇帝,并亲率大军进攻奉天。唐德宗在奉天下诏征发附近诸道出兵勤王。当时率兵五万来援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无疑是平叛得得绝对主力。在奉天城几乎被破的紧要关头,城内有太子(后来的顺宗李诵)督战,浑瑊死战,外有李怀光联合诸道勤王师夹击,才保全了奉天城,也保全了德宗父子的性命。

 兴元元年二月,李怀光因解救奉天之功而不得面见德宗,以为受宰相卢杞等排挤,对唐德宗不让他进奉天城,也极为不满,于是屯兵咸阳(今陕西咸阳东)二个多月按兵不动。同时暗中与朱泚通谋。李晟向朝廷奏报李怀光谋反,请移军东渭桥以防不测。李晟、杨惠元等诸将每欲进取长安,攻打朱泚,李怀光均阻挠其谋。还派其将赵升鸾入奉天城为其内应,企图劫持唐德宗。赵鸾向朝廷自首,唐德宗逃奔梁州(治南郑,今陕西汉中)。李怀光公开与朱泚连兵,反抗朝廷,声势颇盛。德宗授李晟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李晟以孤军处在李,怀光与朱泚二强之间,内无资粮,外乏救援,唯以忠义激励将士,修缮城隍、甲兵,准备收复京城长安。起初,朱泚畏惧李怀光兵强,尊其为兄,相约分帝关中,永为邻国。及至李怀光谋反,逼走唐德宗,麾下多逃散而势弱,朱泚便视李怀光为臣下,征用其兵。李怀光愧怒不已,遂于同年三月烧营逃归河中(今山西永济)。此时屯驻于邠宁(今彬县)、奉天、昭应、蓝田等地各路援军均受李晟节度,唐军大振。四月,唐廷以李晟为岯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唐代授统军大将为副元帅,元帅由太子遥领,以示兵权不下移),与屯奉天的朔方、振武、永平、奉天行营副元帅浑瑊东西相应,进逼长安。五月二十日,李晟召集军事会议,与诸将谋议收复长安。诸将均请先攻取长安外郭城,占据坊市居民区,再北攻皇宫。李晟则认为,坊市狭隘,叛军若伏兵格斗,居民惊乱,不利官军。朱泚军屯于禁苑,若从苑北进攻,溃其腹心,叛军必定奔亡,这样,皇宫不残,坊市无忧,可为上策。于是李晟牒告浑瑊等,刻期集兵长安城下,协同作战。二十五日,李晟军至光泰门(长安苑城东北)外筑垒,次日大败朱泚骁将张庭芝、李希倩部,乘胜追入光泰门,又败之。二十七日,骆元光部击败朱泚军一部于沪水西。李晟决定不待浑瑊部到达,继续乘胜进击,遂于二十八日,陈兵光泰门外,派部将李演等率骑兵直抵苑墙神麚村。前夜打开苑墙突破口,被重新树栅堵塞。李晟督军拔栅而进,叛军溃散。官军分道并进,接连获胜,朱泚率兵近万人西逃。李晟命兵马使田子奇率骑兵追击,自率军进入长安。同时,浑瑊等率军攻占咸阳,并分兵截击溃逃的朱泚军。六月,朱泚欲逃吐蕃,至泾州彭原西域屯(今甘肃镇原东),被其部将杀死。七月十三日,唐德宗返回长安。(以上资料均可见新旧《唐书》、《资治通鉴》)

此后,三大将率军与各种叛乱实力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

三大将都是所谓“世家子弟”(和郭子仪情况差不多),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李晟十八岁在王忠嗣部下因射杀吐蕃悍酋而被王忠嗣赞为“万人敌”。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其先自右扶风徙焉。父季龙,尝举明《孙》《吴》,俶傥善兵法,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浑瑊,皋兰州人也,本铁勒九姓部落之浑部也。高祖大俟利发浑阿贪支,贞观中为皋兰州刺史。曾祖元庆、祖大寿、父释之,皆代为皋兰都督。大寿,开元初历左领卫中郎将、太子仆同正。释之,少有武艺,从朔方军,积战功于边上,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宁朔郡王。广德中,释之在郭子仪部下与吐蕃战,没于灵武,年四十九。弱冠从军的浑瑊代父职,成为郭子仪部下名将。郭子仪入朝后,浑瑊即统郭子仪旧部。

“泾原兵变”之前,河北诸镇相继叛乱,魏博节度使田悦连接缁青、恆冀诸镇通谋作乱,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纳称齐王。四道又共推淮西李希烈为天下兵马元帅、太尉、建兴王。一时天下震动。三大将即与田悦诸军血战,马燧屡败田悦。“泾原兵变”后,浑瑊拱卫奉天,死战保全德宗父子,马燧遣军驰援,自率军退保太原。而李晟则在李怀光叛乱后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最终克复长安。而马燧联合浑瑊则在河中消灭了李怀光的势力,恢复了唐帝国在河中的统治。并迫使河北叛王去伪号,臣服中央。

德宗回京后不久,就罢去李晟、马燧的兵权,优礼闲居在京师。功高震主,皇帝实在是不放心啊。何况还有李怀光的例子在前头。若无李泌的调停,后果实难设想。德宗不是一个宽厚之主。只有浑瑊,因为为人一向低调,始终被德宗信任,卒于奉天镇任上。

唐德宗三大将 唐德宗崇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6925.html

更多阅读

蒲城唐穆宗光陵 刺客列传陵光

标签:蒲城古迹唐十八陵唐光陵唐穆宗分类: 陕西今天的早餐是陕西著名的“葫芦头”,奇怪!怎么没有葫芦唐代第十二任皇帝唐穆宗李恒(795—824年)陵墓,位于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海拔1091米。光陵石刻相比桥陵、泰陵,已显

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

清德宗: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光绪帝即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1908年)。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第二子,母为孝钦显皇后之胞妹叶赫那拉氏。在位34年(1875-1908年)。光

陕西蒲城主要景点简介及照片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睿宗桥陵位蒲城西北约十五公里处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西南,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寝。桥陵以丰山为陵,在山腹开凿地宫,并在四周建造陵墙。丰山气势雄伟,蜿蜒如巨龙盘峙,登顶南眺,平野辽阔,一望无垠。陵穴高出周

唐肃宗李亭简介 唐肃宗建陵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姓名:李亨(原名嗣升,多次改名)出生:景云二年九月三日(711年10月19日)崩殂: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762年5月16日)享年:52岁属相:猪(辛亥年生)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年号:至德,756年七月-758年二月;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闰四

声明:《唐德宗三大将 唐德宗崇陵》为网友时间淡化誓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