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9——16课时 枣核教案设计两课时

9、《对花》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对花的演唱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民乐合奏《对花》的欣赏,体验器乐演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对花这一陕北民歌的形式。

【教学难点】听辨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对花这一陕北民歌的形式。

2、了解作者顾冠仁的生平。

二、节奏练习:

4/4x.x xxxx x︱x.xxx xxx︱x - -xx︱x - - -‖

三、聆听感受:

1、哼唱民歌《对花》,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2、初次聆听民乐合奏曲,学生反馈“对花”这一民歌表演形式的特点及作者生平。

3、教师小结:对花是流行于河北、陕西和东北地区的民间小调。以对歌的形式从正月唱到十二月,一问一答对唱花朵。

4、再听,听辨领奏乐器板胡、木琴的特点及音色。

5、出示乐器的图片,进行介绍讲解。

6、用图式表示作品的曲式结构。

7、拓展:讲解各地《对花》这一同一题材的民歌表演形式(东北、安徽等地)内容和特点。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对花》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旋律轻松活泼,风格风趣诙谐,学生能够有兴趣的聆听。通过欣赏,学生也了解了各地《对花》这一同一题材的民歌表演形式,并且听辨出领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如果能结合实际进行操作就更好了。

10、《看风景》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西部地域的向往和西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节奏的掌握与力度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2、收集几首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

3、歌曲是几拍子的?2/4拍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

二、节奏练习:

2/4x.xxxx.xxxx xx xxxx︱x -‖

三、出示图片导出本课教学。

四、歌曲教学: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复听歌曲,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3、学生反馈: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4、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找出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说出它们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

5、随琴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7、指导学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8、巩固演唱,边唱边指挥,注意力度的变化。

9、展示阶段:指名演唱歌曲。

10、拓展:请学生欣赏几首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看风景》是一首具有典型的山歌特点的陕北民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读一读、听一听、唱一唱、动一动等多种手段,使学生能够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可见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11、《赶牲灵》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陕北民歌形式“信天游”。

2、能力目标:通过管弦乐《赶牲灵》的欣赏,感受陕北地域的民俗、风貌、民歌特点及民间艺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对大西北风光的热爱。

【教学重点】欣赏管弦乐《赶牲灵》,感受陕北民歌特点。

【教学难点】唱准四度音和七度音大跳。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动人的故事。

2、了解陕北民歌形式“信天游”。

二、视唱练习:5——i2——52——i

三、激趣导入:

欣赏安塞锣鼓的表演图片和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陕北和陕北民歌及其他民间艺术。

四、欣赏教学:

1、初次聆听乐曲,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所描写的意境中。

2、复听,学生反馈这首乐曲的时代背景。

3、随琴哼唱民歌《赶牲灵》,感受歌曲与管弦乐不同的表现手法。

4、介绍这首歌的由来及民间故事。

5、介绍“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律和美,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6、再次聆听乐曲,分析乐曲演奏特点及曲式结构。

7、拓展:图片展示陕北民间剪纸艺术。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创设个多的体验环节,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享受音乐的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拥军花鼓》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活泼、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陕北民歌的浓郁乡土风格。

2、能力目标:学跳十字秧歌舞步。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历史歌曲《拥军花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歌曲通过边

区人民载歌载舞庆丰收来表达对党对解放军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用活泼、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曲调中的六度音程,唱准弱拍八分附点音符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拥军花鼓》创作的历史背景。

2、了解陕北秧歌及使用的鼓。

二、基础训练:

2/4x x︱xx︱x.xx x︱x 0‖

三、激趣导入:观看陕北秧歌录像,导入本课教学。

四、聆听感受:

1、初听后要求学生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教师提问:
(1)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这首曲子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反馈。
2、 复听:
要求学生边听边看书,想象出敲锣打鼓时的热闹情绪,并能讲出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它所表现的气氛,宜用红色还是蓝色表示。
五、学习歌曲:

1、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自由视唱歌谱。

2、完整演唱歌谱,注意唱准弱拍八分附点音符的时值。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学习演唱四段歌词。

5、小组展示,学生评价。

6、完整演唱,用活泼、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六、学跳秧歌十字步:
师:秧歌舞是我国汉族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秧歌的特点是热烈、豪放、动作
优美。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秧歌的基本舞步。
1、 走秧歌步:
跳法:
脚的动作按节奏做原地弹簧步。双手前后自由摆动,熟练后,可以用彩中或皱纸做道具。双手各拿一条(或几条),向左右上方甩动。
2、 十字秧歌步:
跳法:
开始时双手插腰,只做脚的动作。
第一拍:右脚开始,往右脚上方迈一步。
音乐教案(9——16课时) 枣核教案设计两课时
第二拍:左脚不动,右脚向左脚上方迈一步。
第三拍:右脚不动,左脚向右脚后方退一步。
第四拍:左脚不动,右脚向左脚后迈一步。两脚还原或正步,脚的十字步熟练后,双手前后自然摆动。

七、学生展示:随歌曲用十字步边唱边舞。

八、教师评价、总结。

九、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从听觉入手,在音乐活动中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体验歌曲的情绪。在听中了解歌曲内容,在模仿中学习舞步。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声音,引导学生不仅把歌曲唱会,还要把歌曲唱好。


13
、《长城长》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长城长》,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能力目标:感受歌曲的意境,用语言和歌声表达情感。

3、情感目标:体验歌曲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情绪的感受,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教学难点】体验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歌曲的创作背景。

2、相关链接:万里长城

二、导入:

师:每一首歌曲都是时代的产物,这些激越的战歌一经传唱就迅速流传开来,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给正在进行积极抗日的各界层人民极大的鼓舞。今天,仍然能激荡起我们的爱国热情。下面我们来听另一首关于长城的歌曲《长城长》,它唱响了新时代的长城精神。

三、欣赏歌曲《长城长》

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2、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受呢?生:......

3、复听歌曲,引导学生抓住核心,即歌中的“长城”比喻的是人民子弟兵,注重刻画的是军人的奉献精神,人民解放军就是绿色的长城。

4、师生共同有感情地配乐朗读歌词,通过歌曲旋律线的变化,朗诵情绪要张弛有度、抑扬顿挫。

5、播放歌曲伴奏,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6、随录音哼唱歌曲,体会歌曲A段的亲切动人;B段的激动和热情。

7、再听歌曲《长城谣》与《长城长》,再一次体会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

师:你觉得情绪上和《长城谣》有什么不同?内容上又有什么不同呢?生:······

师:对了,今天的长城不再象征着苍凉与悲壮,而是伟大与坚强,它给人们带来了信心与自豪!

8、完成练习:《长城谣》的情绪是()的,《长城长》的情绪是()的。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以长城为题材的两首歌曲,知道了由于年代的不同,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也截然不同,但我们相信,永恒不变的那是--象征中华民族巨龙的长城将和自尊、自强的中国人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不朽的诗篇!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入手,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的情绪及内容。

14、《长城谣》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能力目标:抓住作品表达的情绪。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情绪,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体验作品的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长城谣》的创作背景。

2、歌曲是几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3、找一找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

二、基础训练:

1、节奏训练:4/4xxxx x︱x.xx-︱

2、视唱练习:4/4556i3.532︱1- -0︱

三、直接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你到过长城吗?两千多年来,这里曾记载着中华民族山河破碎的仇与恨,曾闪过沙场豪杰志士们的刀光剑影。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长城谣》。

四、歌曲教学:

1、听赏歌曲《长城谣》,听后让学生讲讲感受。

2、学生反馈作品的时代背景。

3、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知道是谁写出了这么优秀的作品吗?

学生简介作者刘雪庵及其作品。刘雪庵创作了《满江红》、《思故乡》......他为抗战电影《中华儿女》、《孤岛天堂》、《保卫家乡》等所作的主题歌,在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中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链接:万里长城。(教师展示图片,学生反馈)

5、师朗读歌词(放乐曲伴奏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

6、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放歌曲录音。听后讲一讲、议一议:歌曲乐句间情绪和速度的变化?

7、找找、唱唱旋律与歌词。

教师出示大谱表:歌曲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平稳。除第三乐句外,其它三个乐句音调基本相同,但在句尾略加变化。让学生找找、唱唱旋律与歌词。

1、完整演唱歌曲。

2、渗透思想教育:《长城谣》体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决心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10、有感情的演唱。

11、展示:分小组演唱。

五、教师小结:

六、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将情境设置贯穿始终,以落实双基为主线,重点放在让每个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5、《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

3、情感目标:感受人民军队威武雄壮、攻无不破、战无不胜、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验进行曲的节奏与情绪。

【教学难点】了解乐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征。

2、了解铜管乐器的的种类。

3、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郑律成的生平。

二、导入:

播放《军队进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原地踏步。

提问:

1、同学们步伐整齐的原因是什么?(踩着音乐的节拍行进)

2、说说《军队进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二拍子、强拍在第一拍上)

3、你听到音乐后的感受是什么?(节奏感强、雄壮有力、激昂)

4、把刚才分析的《军队进行曲》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是“进行曲”的特点,导出进行曲。(学生反馈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5、众多进行曲中,你所熟悉的进行曲都有哪些?(《运动员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

三、欣赏教学:

1、放一段带有阅兵式画面的录像,引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2、学生介绍作者郑律成。

3、初次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说一说欣赏此曲后的感受。(振奋人心)

4、复听全曲,了解铜管乐的主要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的性能、特色及表现力。

5、比较欣赏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对比不同的表现手段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6、随音乐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注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

7、把学生分组,用自己的方式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表现出来。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

8、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运动员进行曲》《欢迎进行曲》《婚礼进行曲》等,并画线连接不同的场面所采用的不同进行曲。

9、随这些不同的“进行曲”音乐走一走,并区分不同进行曲的音乐情绪,如:《运动员进行曲》激昂、步伐矫健,《婚礼进行曲》幸福、步伐缓慢等。

四、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创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了进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到好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进行曲的风格特点,能够区分不同进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绪,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6、《雨花石》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深情、缅怀、激动的情绪演唱歌曲《雨花石》。

2、能力目标:用两种速度演唱歌曲,以体验歌曲的情绪变化。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关于雨花石的有关故事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2、歌曲是几拍子的?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南京雨花台图片)这里是南京市有名的雨花台。我们正在欣赏的画面就是雨花台美丽的瞬间,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修建了烈士陵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人们总是把出产于此的红红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鲜血联系在一起。这些烈士们就像这一颗颗小小的雨花石,平凡而伟大,默默地为人们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雨花石》。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深情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请听老师演唱一遍。在聆听感受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教师范唱)

师:谁来说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抒情的、优美的、深情的……

师: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

生:中速

师:对,歌曲的情绪是深情的,速度为中速。

2、简单介绍歌曲产生的的背景: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播放课件)

师:这首《雨花石》是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歌,它讲述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的故事。这样就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

3、播放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歌词,体会雨花石它被赋予的神圣的内涵吧。(感受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

师生在雨花石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

师:同学们朗读的很有感情。下面让我们再一次从歌声中去感受一下雨花石的精神。

4、播放范唱音乐,生了解歌词的内容。

师:在聆听的同时,请你思考:雨花石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播放范唱)

师:雨花石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

生:它向我们诉说了它的心愿: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师:那你能告诉我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吗?

生: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5、播放范唱音乐,生随音乐小声跟唱。(课件出示歌谱)

师:了解了歌词的内容,让我们跟着范唱轻声的哼唱这首歌曲。(播放范唱音乐)

6、生随教师的琴声用lu哼唱。熟悉旋律,体会旋律的优美。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用呜来哼唱一遍歌曲的旋律。

7、生跟琴填词演唱。

师:请学生们听着琴声直接填入歌词演唱一遍歌曲。

8、处理歌曲难点:(倚音、休止符、切分节奏、三十二分音符的演唱)

(1)、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①、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找出歌谱中相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并掌握倚音的唱法和作用。

师:请你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生:2/46.i765∣6—∣i6i7 6 56∣3—∣

我是一颗小小 的 石头

师:请跟老师唱一遍。(教师范唱)

生跟琴唱一遍。

师:同学们注意到在这一乐句中,出现了一种装饰音,她是用一个小音符表示的,写在需要装饰的音的左上方,你找到它了吗?

生:找到了。

师:我们把它找出来了。(出示课件)它的名字叫倚音,它的作用是把旋律装饰得更加好听,我们把它放到旋律中来唱一唱。(教师唱有无两种,让学生分辨)

师:先来听老师唱一遍没有倚音的。再来听一遍有倚音的。你们来感受一下哪种演唱更好听?

生:加上倚音更好听。

师:请跟老师唱一遍。(教师弹琴教唱一遍)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

②、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对比唱)

师:请你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再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

生: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和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师:我们来看歌谱。(出示课件)这两句的相同点在于旋律的节奏相同。并且都有两个休止符。在唱到有休止符的地方时要怎么样?对,要停顿!

一组:1=C2/4636|54530|2033 2 12| 2—|

静 静 地躺在泥土之中

i62|i7 650|4032 3 12| 5—|

深 深 地埋在泥土之中

师:我们先来唱一下第一句。(教师教唱)

生练唱。

师:我们再来唱一下第二句。(教师教唱)要注意

孩子们,请仔细听老师弹唱下边这句旋律,跟我们刚才唱的这句在音高上有什么区别?

2/4i62|i7 650|4032 3 12| 5—|

深 深 地埋在泥土之中

师:你听出来了吗?

生:这一句的音要比第一句高。

师:你的听力真好,其他的学生听出来了吗?跟着琴声学一学。(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

生跟琴练唱一至二遍。

③、跟琴完整的唱一遍第一乐段。

师:我们完整的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遍。

生跟琴练唱。

(2)、学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①、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歌谱中相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

师:请你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生: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师:请跟老师唱一遍。(教师范唱)

生跟琴唱一遍。

②、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对比唱)

师:请你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再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

生: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

师:我们来看歌谱。(出示课件)这两句的不同点在于“我愿”的旋律不同。第一句是上扬,第二句是下行。在唱的时候还要注意这两句中也有休止符。在唱到有休止符的地方时要停顿!

二组:1=C2/463323| 2—|3032 32i2|i- |

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

i6323| 2—|3032 32i2|i- |

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

师:我们先来唱一下第一句。(教师教唱)

生练唱。

师:还要注意“五”的唱法。

生再跟唱一遍。

师:我们再来唱一下第二句。(教师教唱)要注意“我愿”是下行。

生跟着琴声唱。(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

③、跟琴完整的唱一遍第二乐段。

师:我们完整的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遍。

生跟琴练唱。

9、生随教师的琴声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把难点解决了,让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吧。

生随琴演唱。

10、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比较准确,但是老师感觉你们的歌声还缺少情感的流露。
师:这条雨花石铺成的五彩的路是谁铺的?用什么铺的?
生:是由革命烈士用身躯和鲜血铺成的。
师:那我们在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
生: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之情、带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

师:下面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们无限崇敬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师伴奏生激情演唱。)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从你们深情的歌声感受到了你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四、歌曲处理: 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师:请你们想想,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丰富歌曲的演唱呢?

生:领唱和齐唱、男女生分组唱、、朗诵+哼鸣伴唱……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说得这几种方式来演唱歌曲吧。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

五、创编动作造型为歌曲做背景。

师:同学们再来看课本右下方有一组雕像,这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雕像群中的一组。走进烈士陵园,首先印入我们眼帘就是这一座巨型烈士群雕。孩子们,让我们走近群雕,一起瞻仰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

看!那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咬紧牙,抿着嘴的小报童,身陷囹圄却充满胜利希望的女学生……我们知道,他们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的代表,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同学们都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用歌声展现出来了。那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吗?

生:能。

(1)生分组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要求根据歌词的含义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

生分组创编。

(2)生分四组自由摆出各种造型,情景表演,完整演唱歌曲。

师生评价。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都很有创意!

六、总结:

师:通过学唱这首《雨花石》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

生: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踏着先辈们留下的足迹,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是的!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踏着先辈们留下的足迹,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我们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那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的唱起“雨花石”,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伟大的革命精神!
七、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歌曲《雨花石》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的一首歌曲,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但两句“我愿”较相同,区分的不是很清晰,还需加强练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6990.html

更多阅读

教案设计及反思:1.新学期的打算

1.新学期的打算教案设计:王丽梅辅导目标1.让学生学会树立目标意识,让目标引领自己的行为。2.让学生澄清并明确自己近期的目标,懂得分清主次。活动准备:每人一张白纸、笔

《隐形的翅膀》教案设计 隐形的翅膀歌词

《隐形的翅膀 》教案设计城关街道纸坊中学张璇设计理念: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如何在逆境中、挫折中锻炼成长,是很重要的事情;挫折与人生相伴,而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呢?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翅膀是坚定

《跨栏障碍往返接力赛》教案设计 障碍接力赛作文200

《跨栏障碍往返接力赛》教案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跨栏障碍往返接力赛”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声明:《音乐教案9——16课时 枣核教案设计两课时》为网友小曼挺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