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思想感情 送别诗鉴赏ppt

送别诗鉴赏(思想感情)

一: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以乐景衬真挚友情。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南浦就和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以景衬情。“凄凄”渲染别情,“袅袅”倍添秋意。此时此景,怎不叫人倍增离愁。
而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万般惜别之情,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慰,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如何强抑自己的感情,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经无以复加了。
二:表达劝慰勉励之情,兼抒别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赏析:颔联写惜别之感,表达含蓄,颈联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诗句一洗悲酸之态。尾联以劝慰作结。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无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

别董 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意境悲凉。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语言质朴无华,却情感炽热,让人荡气回肠。

三:借送别言志。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诗的首句写夜雨悄然而至。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使人遥望江北远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别 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四、借送别,抒发其他情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送别诗鉴赏(思想感情) 送别诗鉴赏ppt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这首送别诗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诗作写告别故乡,而非送别朋友,并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意境高远。

惯用意象

杨柳

它源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月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长亭

古代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酒香,酒里充盈着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7151.html

更多阅读

高中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点击答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三首诗,积累文言知识2.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关于《秋兴》组诗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诗歌鉴赏写景手法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和答题规律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从2005——2007年的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看,由于“综合能力评价的方式”的介入,使题目的设计具有了层次性、评分的可操作性和答题的可开放性。但答题的不规范性是考生失分之所在。为此,归结鉴赏题型及答题规律是非常有益的。一、意境型题目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默默无闻的意思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1、指点迷津,引导

声明:《送别诗鉴赏思想感情 送别诗鉴赏ppt》为网友凉城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