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药膳和食用方法 黄芪的最佳食用方法

黄芪

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

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 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当归原能生血,何藉黄芪,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又何疑哉。

性能与用途: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脾经。[用途]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北芪不仅是医药上品,也是可以用来烹肉、做汤、制作各种佳肴美食的配料。既可一饱口福,还有滋补祛病之功。

功效、作用与主治:

【功效】现代医药学称黄芪味甜,性温和,入药为强壮剂,具有泻明火、益正气、壮脾胃、去肌热、排浓止痛、活血医疮的功能。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作用】1、增强免疫功能。2、对干扰素的作用。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4、促进机体代谢。5、改善心功能。6、 降压作用。7、保肝作用。8、调节血糖。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10、激素样作用。【主治】主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痛疽等症。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黄芪是百姓所熟悉的一味中药,始载於《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它来源於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乾燥根。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 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

1、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2、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学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3、黄芪用于多汗而浮肿。《金匮要略》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黄芪量最大,用5两,主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风水,是全身性浮肿;汗出可沾衣,说明出汗的量比较多。《金匮要略》中配伍最简单的黄芪方为防己黄芪汤,药味共6味,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则主治风水,“其人或头汗出,……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可见也有出汗与浮肿。简单地说,黄芪主治汗出而肿。

所谓汗出,以自汗为多见,即在未服用发汗药,也未剧烈运动,气温室温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出汗量较多,并可伴有气短乏力、恶风、头晕、容易感冒等症状,这个症状群,中医概括为“气虚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被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出汗以上半身为显著。临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为主诉,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肤比较湿润。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所谓肿,主要为全身性的浮肿,但以下肢为明显。由于体位的变化,早晨面部有浮肿,而下午则下肢浮肿。有些人虽无明显的浮肿,但肌肉松软,体型肥胖,犹如浮肿貌。由于浮肿,患者常常自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关节重痛。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记载:王某患肿胀病,自顶至踵,大便常闭,气喘声嘶,二便不通,生命垂危,求医于海宁许珊林。许氏用生黄芪120g、糯米30g,煮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频频送服。药后喘平便通,继而全身肿消而愈。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治疗一例产后浮肿,腹大如鼓,后渐及全身,按之软,皮肤不起亮光。病人气喘脉软,十分危急。范文虎遵照以上方法,用生黄芪30g煎汁,煮糯米半杯,成粥,淡食,5日其肿即消。据传说1920年冬,胡适患糖尿病、慢性肾炎合并心脏病,全身水肿,协和医院不治,后请中医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10两,相全于300g左右)配党参等而愈。这提示黄芪能退肿。

4、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 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配白术、茯苓等。

5、(l)使用黄芪应当注意患者的体型:黄芪体质——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光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肚脐深陷。黄煌称之为“黄芪腹”。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2)中老年人应用黄芪的机会较多: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导致肌肉松软,腹部尤为明显,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并可伴有水肿等。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尊容人”。中老年中这种体型尤为多见。因此黄芪应用于中老年较多。(3)黄芪须多服久服方能见效:《伤寒》不用黄芪,《金匮》罕见四逆,可见黄芪是内伤杂病的用药。岳美中先生经验,“黄芪之于神经系统疾患之瘫痪麻木消削肌肉等确有效,且大症必须从数钱至数两,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效”。黄芪以10~30g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120g甚至更多。本人曾见家乡皮肤科老中医孙老先生黄芪用至500g。但用量过大可以导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并可出现头昏潮热等。尤其是肌肉坚紧,大便秘结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发热、咽喉红痛者,不宜使用。(4)张仲景用黄芪有一个剂量段:黄芪大量治疗水气、黄汗、浮肿(5两),中量治疗风痹、身体不仁(3两),小量治疗虚劳不足(1两半)。现代应用可以根据张仲景的用药经验适当变化。如用于治疗浮肿,量可60~100g,治疗半身不遂,骨质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可用15~30g。(5)黄芪证的脉象没有特异性。防己黄芪汤用于脉浮,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则主治脉沉,所以,使用黄芪不论脉浮脉沉,关键是看体型和肌肉是否松软。

药材鉴别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 ,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为: 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微味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黄芪适宜产区为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河北、甘肃、陕西,其中又以内蒙古武川黄芪的品质最好,多种有效成分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妙玉堂黄芪片是黄芪中品质最好的大斜片。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无论从中医,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当代临床

(l)慢性肾病: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在《冷庐医话》黄芪粥治疗浮肿经验的启发下,创制黄芪粥治疗小儿慢性肾炎,收到良好效果。其处方为:生黄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此方对慢性肾炎、肾孟肾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其实,单用黄芪糯米煮粥也有效果。其做法是:黄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黄芪,取汁,后入糯米,熬粥,每日食用。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苏轼有诗“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

民间还有用黄芪蒸鸭子治疗肾病的。做法是:活鸭1只(约1kg),黄芪60g,先将鸭子宰杀洗净,放沸水中汆透捞出,肚中放入黄芪、生姜、葱白,放入少量胡椒粉,并在腹中放少星水和酒,用棉线缝好,装盆内蒸2小时。去黄芪,吃肉喝汤。一只鸭可分3天吃。可作为慢性肾病的食疗方(《大众医学》1999年第4期)。

临床本人治疗慢性肾病,常使用玉屏风散配合真武汤治疗,坚持服用,有改善肾功能的效果。

(2)心脑血管疾病:①高血压病:本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本人经验用量为:黄芪30g、白术12g、防己12g、甘草3g、生姜3片、红枣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g,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g、丹参 12g。②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③脑血管意外: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长应用此方治疗中风偏瘫,黄芪常用60~120g。他说:“中风一症.有属火、属风、属痰诸说,依法治之常不效。此乃气虚之极,脉络瘀滞为多,独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可信。黄芪可增至四两,连服数十剂无妨”。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验方,其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现代用于治疗脑梗塞、脑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3)糖尿病:消渴多汗,常一味取效。(聂文涛:《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本人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者,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参20g等。

(4)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本人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出汗恶风显著减少,治疗1年,病情稳定,几乎未出现发热。十全大补汤是常用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其组成为:黄芪15g、肉桂3g、人参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国传统有丸剂和膏剂,日本有颗粒剂,主要是便于久服。

(5)慢性鼻炎:常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红枣10粒。

(6)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酸麻,曾服桂枝汤加味治疗未效,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2剂即效。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仅甘草、黄芪之差异,一味药的区别,效果竟然大不一样(见《魏长春临证经验集》)。

(7)经久不愈的溃疡: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久败疮”,即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其表现为脓水清稀,创面平塌、全身状况差。现代中医外科名医赵炳南先生有黄芪膏一方,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匀后备用。

上消化道溃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多适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轻度贫血,自汗盗汗,喜欢吃甜食,舌质暗淡者。如体型消瘦者,黄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

黄芪配伍禁忌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2.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 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补气精品-红芪

红芪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黄芪的一种,陇南大宗著名特产,我国独特品种。

红芪 【英文名】 RADIX HEDYSARI 【别名】岩黄芪、黑芪

【科属】豆科。红芪,豆科植物,学名多序岩黄芪,为黄芪的一个亚种,是黄芪中的上品,仅产于甘肃的金昌,武都,岷县等地,现青海等少有移种,因为其产量稀少,药性纯正自古以来大多征作贡用,只在宫廷御方上出现。解放后专供出口,不在市场流通,特冠以红芪之名以示与普通黄芪区别。红芪含胆碱、多糖、蔗糖、果胶、淀粉、蔗糖醛酸、粘液质、甜菜碱、叶酸、苦味素和数种氨基酸等成分。

红芪常识:红芪味甘性为补气中药,入药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汉医圣陶弘景以来多为历代名医推崇,在原产地遂有神药之誉,可升举阳气,又能固表止汗,敛疮生肌,利尿退肿。广泛用于:脾肺气虚、心悸失眠、气短乏力、面色无华;中气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气虚不解固摄引起的便血崩漏;气虚血滞、肢体麻木、关节疼痛或半身不遂;体弱表虚、自汗、盗汗;痈疽疮疡由于气血不足、内陷不起、浓成不溃或溃后浓出清稀、久不收口;气虚小便不利、肢体面目浮肿;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现代研究证明红芪富含红芪多糖,人体外源性氨基酸,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能明显诱导多种免疫因子的生成,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为红芪药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食用方法】本品课泡酒、泡茶直接饮用,也可煲汤、炖肉。与党参、黄芪共食效果更佳。【用法与用量】5~9g。

红芪的药理及作用:

中医认为,红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1984年经苏州医学院生化分析鉴定:红芪富含16种人体必须的游离氨基酸,用它配伍,可治肝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功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生肌,利尿。适用于虚损羸弱、体虚多汗、急短心悸、精神萎靡、软弱无力、消化力弱、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腹泻、水肿、肾炎、慢性溃疡等。世界癌症调查组织1976年研究表明,硒能抑制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而红芪是硒地球华学指示植物,含硒量较高,可用于抗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杨建生研究表明;富含硒的红芪可配伍治疗冠心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近代生物化学研究表明:环境微量元素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一性,影响着动植物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及其它物质含量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地道药材”与非地道药材在性质和疗效上的差异性。

红芪进补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药补和食补两大类,药补普通气虚体弱者10~20克煎汤服,年老多病或大病初愈的调养可加大量30~60克。时间以病证改善为度,但至少不能低于一个月。食补多配以大枣,枸杞,生姜等与甲鱼,乌鸡煲汤长期饮服,这里推荐一道“红芪焖鱼”,简便易行,对虚胖萎黄的中年妇女有很好的减肥健身,补气美容的作用:红芪15克,200克热水泡1小时以上,鲜鱼500克(鲢鱼最佳,其他亦可)清油整煎至皮微焦黄,并入,添水适量,着清淡调料,文火焖炖至清甜味出即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结果证明红芪多糖(Ⅲ,S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作用及抗炎、抗衰老等多种作用。可以作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抗癌辅助药。复方红芪颗粒剂能够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环 磷酰胺所致造血功能受损小鼠造血功能,增强抗应激作用[5]。

3.1对骨质疏松的作用

有研究报道现红芪多糖能提高大鼠的血清睾丸酮的含量。睾丸酮是雄性激素,它直接作用于骨细胞有关,破骨细胞 和成骨细胞上都存在雄激素受体 。睾丸酮不仅刺激骨形成,而且抑制骨吸收嘲[6、7]。由于雄激素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因此对骨基质形成也产生积极影响。在骨质疏松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8]

3.2在心肌缺血疾病中 对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前景[9]

红芪的正丁醇水提物有一定的抗自由基的作用,因而对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将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主要通过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而由此产生大量的0r2自由基所致。

实验证明:红芪可明显提高小鼠常压缺氧的能力和降低小鼠耗氧量:大剂量HQ可显著增加小鼠耐减压缺氧作用,且延长存活率,小剂量 HQ虽然也可明显增加小鼠耐减压缺氧能力,但对小鼠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大小剂量的HQ均能明显延长小鼠NAN02和KCN所致中毒的生存时间;对小鼠脑缺血性缺氧后的喘息延续时间均有显著延长的作用嘲。这些研究提示我们:红芪或许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红芪醇提物可明显降低正常大鼠的全血比黏度,红芪水提物可明显减轻正常大鼠体外血栓的湿重,显著降低寒凝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湿重及干重,对血栓长度、全血比黏度及血沉等指标有一定抑制趋势,提示红芪具有一定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

3.3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红芪多糖0.5g/kg.对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01),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也有完全纠正作用(P<0.00])。红芪多糖(HPS)可明显增加小鼠的脾重,对强的松龙所致的脾、胸腺重量的减轻也有明显的对抗作用(P<o.oo1) 强的松龙可明显抑耦凝集索、溶血索抗体的产生.但HPS与强的松龙联合用药后,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用强的松龙组.拉近正常对照组 说明HPS可对抗强的梧龙的免疫抑制作用与黄苠多糖的比较研究表明,HPS的免疫保护作用更强。HPS可完全对抗小剂量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使脾细胞总数和空斑形成缅胞值达到正常对照水平 HPS可使小鼠脾脏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切面可见脾脏白髓增生,这是由F正常浆细胞增生的结果 这为HPS促进悼液免疫功 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3.4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红芪多糖(HPS)粉剂1.2g/kg,计算小鼠的E花环形成的百分率结果HPS可显著提高E花环形成率(P<O.01).且随剂量增加而加强;同时HPS 50mg/kg,对艾氏癌和肝癌癌株具有一定的抑癌作用,抑宿率可达35 (P<O 05),虽较环磷酰胺抑癌率为65(P<0.01),但HPS不使荷宿动物的体重,脾重及胸腙重量碱轻.即毒作用小ipHPS粉末0.5g/kg.计算小鼠酸性苯酚醋酸酯酶 (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 lIPS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P< 0.01)。并可使强的松龙所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得到傲复 HPS 50~150mg/kg?d,对正常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但可明显提高中性粒细胞活性的功效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构成因素提高其活性.可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力.

3.5红芪的抗衰老作用

红芪多糖150mg/kg,可显著增加肝、肾、睥的RNA含量(P<0.05),但其中的小剂量对心脏 RNA含量无影响,大剂量可明显增加心脏的RNA含量(P<O.05)。JHPS通过对RNA含量的影响.促使这些脏器细胞的蛋白质合成t从而增强细胞功能.改善由于衰老等原因造成的细胞功能低下 ip HPS 150mg/kg,可明显提高老年大鼠的血请皮质酵和睾酮含量(P<O,05).井可明显降低大白鼠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B蛋白胆固醇的古量(P<0.05 3增强小鼠缺氧疲劳、低温,高温等有害刺激非特异性抵抗力作用,这可能与其提高血清吏质醇成平有关-。ip2HPS和红芪水煎剂0.2ml 测定对小鼠肝细胞 HTdR掺^量的影响,结果二者均能明显提高肝细胞 H—TdR掺入量(P<0.05t)。H TdR掺人量较交精确地反殃肝细胞DNA的合成速率 表明肝维胞的再生能力。说明红蓖对小鼠肝细胞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4、红芪的其它作用

4.1红芪的补益作用 ip红芪煎剂 15mUkg观察对大白鼠领下腺、腮腺和胰腺的组织匀浆中淀粉酶总活力和对这些睬体的 RNA和DNA含量的作用,结果表明,HQ可明显提高大白鼠的领下睬、腮睬和胰腺淀粉酶总活力的作用(P<0.01),明显提高颌下腺、腮腺和胰腺的 RNA含量(P<0 OO1),井明显提高颌下腺DNA含量(P<0.01)。红芪补益脾胃的作用正是通过提高消化腺某些酶的活力而实现的。

4.2 红芪的促生长作用 出生21日,体重 6~9g的小白鼠,断奶后自由饮用红苠煎剂,结果表明红芪可明显增加劫鼠的体重增重率为 23 (P<0 05) 红芪含红芪多糖,氨基丁酸 脯 氨酸、精氮酸、谷甾醇,苏氨酸等,这些成分的营养作用可能是 其促进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

4.3 红芪的镇痛抗炎和抗病毒作用 红芪水提物 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P<o.01),对多种急性渗出性炎症厦炎症后期的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HQ对5一羟色胺l受组织胺引起的Evans蓝渗出量增多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O.05),并能抻制5 羟色胺所致足肿胀(P<0.001)。

5、功能产品的开发

红芪和黄芪作为同科药用植物,黄芪现已被广泛药用和食用,而红芪一直未被开发利用,有历史记载红芪主要作为宫廷食品,其主要作用为补气固本。结合国内外对红芪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表明红芪作为功能食品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甘肃等地,红芪侧根常用来饲养牲畜,有很好的壮肥作用,且用来泡酒和烤食,未见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报道。根据以医用药理研究为理论支柱,开发出新兴的功能产品。

6、小结

红芪作为传统中药,现广泛应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胃炎,蛋白屎,糖屎病等。现代研究表明;红芪含抗菌成分,降压成分,红芪多糖,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红芪对免疫系统,耐缺氧,抗衰老,心血管系统等均有作用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由于药用的开发,红芪在甘肃等地出现了大规模的种植,有丰富的原料来源。我们今后对红芪的研究,应着重于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对其单体作用的研究对其剂型的开发等,使中药不仅服务于中国也服务全人类

黄芪的几种服用方法

1、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2、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3、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4、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5、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

6、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黄芪药膳和食用方法】

1、黄芪茶

黄芪(切成薄片)15—20克,置保温杯中,用开水浸泡半小时后,即可代茶饮。饮完加水继续浸泡,次日换药。可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或者用黄芪30~6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长期服用,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2、黄芪川芎粥

川芎6克,黄芪15克,糯米50~100克。川芎、黄芪水煎取汁,与糯米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可补气安胎,适用于胎动不安。

3、北芪鲤鱼

北芪30克,鲤鱼500克。将鱼去鳞、鳃和内脏,与北芪同置沙锅内,加清水共煎,调味,鱼熟烂后饮汤食鱼。可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消瘦乏力及营养不良性浮肿等症。

4.黄芪炖(煮)鸡

生黄芪30克,鸡1只,重约1000~1500克,加酒共煮。用于体虚、产后或病后体弱、肾炎低蛋白血症。每日1剂,食鸡喝汤。

5.黄芪红枣汤

生黄芪、红枣各30克共煮。每日1剂,食枣喝汤,用于气血不足,病后体虚,体弱多病。

6、黄芪芝麻煲大肠

猪大肠1副,黑芝麻10克,黄芪30克。将大肠洗净,与后2味共炖汤,佐餐服。可益气固脱,适用于大便困难而脱肛者。

7、黄芪当归养血调经止痛粥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月经来潮出现腰酸、腰痛和小腹坠痛等,俗称痛经,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在我国女性占1/3比例。

原料:黄芪15g,白芍15g。泽兰10g,糯米100g,红糖5g。做法:1.黄芪、当归、白芍、泽兰四味放进砂锅,多加水煎15分钟后,取汁用。2.汁中放米煮成粥,熟时放红糖煮化即可。注意:经前7天早晚各喝一碗。黄芪、当归补气养血,白芍、糯米、红糖敛阴缓痛,泽兰活血去淤止痛。合用补气血、健脾胃、止疼痛,主治女性痛经。

8、黄芪当归水—有效祛除黄褐斑

正常人的面部血管、神经极为丰富,充沛的气血会把脸部经络供应得很好,从而形成健康肤色并有光泽,反之,则面部黯淡、缺乏红润。原料:黄芪、当归。做法:生黄芪15g、当归5g,泡水或煮水喝,不拘时

9、黄芪红枣花生粥—丰胸秘方

这道流传至今的清宫御用药膳,传说是太医特为慈禧研制的丰胸秘方。原料:花生100克、去核红枣100克、黄芪20克。做法:用慢火熬粥,经期后连食7天。

成效分析:现代营养学分析认为,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油脂;红枣能生津、调节内分泌;黄芪行气活血,三者搭配能使胸部尺寸升级到你满意的状态,同时还温暖子宫提高受孕率。

10、黄芪枸杞水—补充气血,提高免疫

原料:黄芪15g,枸杞5g做法:两者一起泡水饮用,不拘时

11、参芪大枣粥

黄芪15g,党参10g,大枣30g,粳米100g。黄芪、党参煎水取汁,与后二者一同煮粥食。

本方以黄芪、党参补脾益气,用大枣协同奏效。用于脾虚气弱,体倦乏力,自汗,饮食减少,或易于感冒。

12、芪苓鲤鱼汤

黄芪50g,茯苓30g,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本方以黄芪补脾益气、利尿消肿,茯苓利湿补脾,鲤鱼滋养补脾、利湿。用于脾气虚弱,水肿,小便不利,或有蛋白尿;亦用于老人体虚气弱,小便点滴不畅。

黄芪药膳和食用方法 黄芪的最佳食用方法
13、黄芪山地粥

黄芪30g,山药100g,生地黄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本方黄芪、山药补气益脾,生地黄养阴清热;三者均能降血糖。用于糖尿病,气虚阴亏,口渴口干,尿频。

14、红芪(为黄芪的一个亚种、是黄芪中的上品)进补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药补和食补两大类,药补普通气虚体弱者10~20克煎汤服,年老多病或大病初愈的调养可加大量30~60克。时间以病证改善为度,但至少不能低于一个月。食补多配以大枣,枸杞,生姜等与甲鱼,乌鸡煲汤长期饮服,这里推荐一道“红芪焖鱼”,简便易行,对虚胖萎黄的中年妇女有很好的减肥健身,补气美容的作用:红芪15克,200克热水泡1小时以上,鲜鱼500克(鲢鱼最佳,其他亦可)清油整煎至皮微焦黄,并入,添水适量,着清淡调料,文火焖炖至清甜味出即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7228.html

更多阅读

刺梨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干刺梨的功效与作用

刺梨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又名茨梨、木梨子,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刺梨的功效和食用方法——功效刺梨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1、刺梨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2、增强机体对传染的抵抗力。 刺梨的营养非常丰富,据研究,Vc可促进抗体的形成,发挥

晨练的最佳时间是几点 青少年晨练的最佳时间

晨练的最佳时间是几点——简介晨练的最佳时间是几点是许多热爱锻炼的人士一直关心的问题,其实,晨练时间是需要注意的,过早或过晚都会适得其反,那么,到底什么时间最适合晨练呢,请看详细解答和说明。晨练的最佳时间是几点——晨练的最佳时

敷面膜的最佳时间和正确方法 做面膜的最佳时间

敷面膜的最佳时间和正确方法——简介敷面膜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就要选择最佳的时间和正确的方法,否则就是一种浪费哦。那你知道什么时间敷面膜效果最好,敷面膜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如果你不知道,为你总结的以下几点吧!保你敷面膜能

泡脚的最佳温度和时间 晚上泡脚的最佳时间

泡脚的最佳温度和时间——简介我们泡脚要选择好最佳的温度和时间,这样才能发挥泡脚的最大功效,帮助我们获得在健康和保健上更进一步,那么,泡脚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到底有哪些呢,请看详细解答。泡脚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泡脚的最佳温度和时

外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外痔疮怎么治疗最好

外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简介外痔是齿状线以下的静脉丛病理性曲张、血栓瘀滞,或反复发炎所导致的疾病,由于外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层,和皮肤一样受躯体神经支配,所以外痔会伴随着强烈的疼痛感,所以说,外痔很容易让人发现,并不像内

声明:《黄芪药膳和食用方法 黄芪的最佳食用方法》为网友一生一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