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端午的鸭蛋ppt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2、用心品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4、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认真品读。
2、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导课:唐朝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从这首诗中,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生:端午、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许多端午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呢?(生答: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吃鸡蛋……)我国各地端午的风俗是不尽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江苏高邮品一品《端午的鸭蛋》。(板书课题)
一、要想好好品味一篇文章,必先扫清字词障碍。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吧,(多媒体显示:字词预习效果检测)
师:在走近高邮,走近端午的鸭蛋之前,先让我们走近一个人,他就是本文的作者——汪曾祺。相信大家通过预习,对他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现在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显示“关于作者”,请学生读。)
二、我以我笔写我心。像汪老先生这样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他笔下端午的鸭蛋必定是充满灵性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饱含深情,读出风味)请大家充分展现你们的默契与创造性,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小组合作朗读。请抓紧时间交流,我们稍后进行展示。(三组展示)
三、整体感知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我相信一番品味之后,你们一定可以读得更好。现在就让我们真正走近《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端午的鸭蛋ppt
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板书)
1、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有哪些?为什么先写端午的习俗?
明确:列举七种风俗。分析总分结构。浓墨重彩渲染端午气氛是为文章的主体“鸭蛋”预设了合理背景。
师: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作者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滋味才令作者如此魂牵梦萦吧。
2、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双黄蛋”。(质细而油多)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高邮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生:想。多媒体显示:高邮鸭蛋)
师: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汪先生的一个心愿:不仅希望高邮鸭蛋走向中国,更希望它走向世界。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拟一句广告语,宣传一下高邮鸭蛋。(学生交流,然后即兴回答)
生1:高邮鸭蛋,蛋白柔嫩,质细油多。
生2:高邮鸭蛋,鸭蛋中的战斗(双黄)蛋。
生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高邮蛋。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人为它作了宣传,他就是袁枚。我们读读他是怎样宣传鸭蛋的。(请一位学生读引文。)作者引用袁枚的《腌蛋》、有什么好处?(生: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古朴之气。)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这样一个细节,请看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读一下?(一个女生先读,声音过于优美。又有一个男生自荐读,赢得大家的掌声。)作者为何要否定北京的鸭蛋呢?(生:喜爱北京的鸭蛋,由衷喜爱家乡。)

4、作者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行文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四、品味风格独特的语言

师:小小的鸭蛋充满了诗意情趣和作者的满怀深情。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谈谈你的理由,我们期待你的精彩见解。

(生:纷纷推荐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大家品析的非常好。这样的语言创作风格正是汪老先生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多媒体显示)

有淡淡的幽默

师:咸鸭蛋谁没吃过?可我们有谁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呢?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感谢汪曾祺老先生用淡而有味的语言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很美。让我们向他致敬。(媒体显示赞诗:一代大师汪曾祺,方言俗语也入文。平淡有味写心意,幽默风趣抒真情。全体学生齐读)

小结: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都没有感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不要等到像韩国那样把我们的端午节申请成了他们的文化遗产时,再去叹惋自己传统的流逝。热爱中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最后想以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媒体显示:中华文化传承,承传民族精魂。请学生齐读)

向学生表示感谢,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第17课《端午的鸭蛋.》,首先我请问大家,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

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师:为什么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个节日呢?

生:是为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师:那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哪些同学比较清楚?(学生纷纷举手,争相回答)

生:①、赛龙舟(师: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大家到时可以到新县城去观看那壮观的场景。)

②、食粽子(师:它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家亲口吃过,肯定印象深刻。)

③、屋前挂艾草(师:有句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④、喝雄黄酒

师: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全国各地都盛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高邮人汪曾祺的端午节,去感受其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循循善诱,学习课文

师:请大家把课文自读一遍,给读不准的字词划上记号,并思考:课文围绕端午的鸭蛋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及重点字词。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对有些字词的读音是否把握得准确。你们拼读我来写:

索子(jì) 子(zòng) 门(kǎn) 成(níng)用酒(huò)

蛋(yān) 五毒(xūn) 肃然起敬 莫名其妙 囊萤映雪

师:后三个词语你理解吗?谁能把其意思解释一下?(学生举手,提名回答)

明确: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

囊萤映雪---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它们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师:跟囊萤映雪类似的体现刻苦读书的故事的词语还有吗?

生1:悬梁刺股。

生2:凿壁借光。

师:请同学们一起把每个词语熟读两遍。

(学生齐读)

师:哪些同学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举手发言,看谁分析把握得好。)

明确:主要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家乡端午的风俗;家乡的咸鸭蛋;端午的鸭蛋。

师:请大家浏览课文第一段,用一句话概括这段写的是什么?

生:端午节的风俗。

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快速的找一找。

生:系白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教师板书:端午节的风俗---7种)

师:在这7种风俗中,作者最不能忘记的是什么?

生:吃“十二红”。

师:主要是因为“十二红”里有什么?

生:咸鸭蛋

师:作者为什么偏偏对家乡的咸鸭蛋不能忘怀呢?请你们集中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学生读后,举手回答,教师整理)

板书:家乡的咸鸭蛋:①享有名气

②双黄蛋多

③历史悠久

④质细油多

⑤吃法多样

师:作者在介绍咸鸭蛋的这些特点时,他饱含着对咸鸭蛋的什么感情?

生:喜爱,赞美,并存之自豪。(板书)

师:你可以从哪里明显地感受到?

生1:“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生2:“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

生3:“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师:所以在端午节的那么多风俗中,作者最不能忘怀的是什么?

生:端午的鸭蛋。

师:第四段就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他侧重写了孩子们挂的“鸭蛋络子”(板书)。请问:孩子们为什么要挂“鸭蛋络子”?

生: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师:饰物一般是用来做装饰、陪衬,以显示好看的精美物品,这“鸭蛋络子”精美吗?

生:精美。

师:那你们描述一下。

生:络子是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的;鸭蛋是由孩子们自己挑选的,一要挑淡青壳的,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师:嗯,这么说,“鸭蛋络子”不愧是孩子心爱的饰物了。它不仅外表精致,而且里面的鸭蛋也很特别,完全是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去挑选的。那他们什么时候才舍得吃上鸭蛋了?

生:“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师:他们吃鸭蛋也很讲究,怎么个吃法?

生:“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师:这是为什么?

生:蛋黄蛋白吃光了,蛋壳还可以用来装进萤火虫,做一个别致的灯具。

师:这样的灯具漂亮么?

生:漂亮。

师:描述一下。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让他们齐读)

生:“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师:孩子们对自己制作的灯具在实用上还挺赞赏的,你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

师:从哪里?

生:“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师:哦,原来,“鸭蛋络子”是饰物,是玩具,给作者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所以作者一直念念不忘家乡端午的鸭蛋。

三、指导朗读,揣摩语言

师:作者在做这些介绍时,他的语言看似平淡,但细品起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我们先来一起品析这样一句话:“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你们说值得赏析的地方在哪里?

生1:“吱”。

师:为什么?

生1:它形象地描摹了扎下去发出的那种声音。

师:回答不错,好一个拟声词!还有吗?

(学生暂时沉默,老师注意启发)

师:我若把这句话中的“冒”换成“流”,可不可以?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冒”形象一些,显示了油特别多。

师:分析得不错,请大家就尝试着用类似的方法再精读课文第二、三段,也找出你喜欢的字、词、句,并仔细品味赏析它有什么特色呢?

(学生精读课文,酝酿之后各抒己见。)

生1:“肃然起敬”、“特别标明”这两个词用得好,体现了咸鸭蛋的名气之大,也道出了作者那种自豪、幽默感。

生2:“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确实”这个词道出了作者的那种真实情感,没有一丝虚假,没有一丝夸张。

生3:“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里的“蠢”“秀气”用得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鸭蛋写得富有灵性。

……

师:这两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感叹句比较多,请你们先找出来。

(学生拿笔做上了记号。)

师:若把这些句子中的“!”换成“,”或“。”,比较读一读,在语气上有区别吗?请发表你的见解。

(学生试着比较朗读,然后举手发言)

生:用“!”读起来带有浓厚的感情,用“,”或“。”就没有这种效果,显得平淡一些。

师:回答得好,那谁能为我们现场演示,声情并茂地读出这些感叹句?

(善于表现的同学都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教师分别点两位同学(一男一女)作展示,效果确实不一般)

师: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的语言品起来确实耐人寻味。希望大家学了本课之后在语言的创造上能有所收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7414.html

更多阅读

《桥梁远景图》教学反思 桥梁远景图ppt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在课上,我紧紧围绕课改的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如介绍茅以升的生平;“说古道今”对桥的知识交流;通过“小小辩论赛”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因为《桥梁远景图》本身就是一篇对未来桥的想

董一菲:《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两种流派,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苏轼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发轫之作,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使我想起贝多芬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想起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ppt

一、《纪昌学射》教学反思《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

转载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安排 先秦诸子选读ppt

原文地址:《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安排作者:余生脚步博客《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安排 《先秦诸子选读》系选修I课程。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先秦诸子选读》。教材选文《论语》共7课,《孟子》共7课,《荀子》《老子》各1课,《庄子》5课,

声明:《《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端午的鸭蛋ppt》为网友删除过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