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冬天的寒冷依然笼罩着德国的柏林。再次来到这里,我有了一份不愿得到的清闲。这种清闲让我感到压抑、无奈。没想到,今年的商务旅行,就从这种无奈、就在一个阴冷天开始了。吃完早餐,穿上抓绒冲锋衣,虽然预感到会很寒冷,我还是毅然地走出了宾馆,既来之则安之,不管天气多么寒冷,不管境遇有多无奈,我还是学会适者生存、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吧。
站在巴黎广场、当我面对眼前这座庄严肃穆、巍峨壮丽的勃兰登堡门时,顿时感到心情豁然开朗,很快,我就融入了周围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游人带来的那种热情和欢快的氛围中了。
有过参观雅典卫城、巴黎凯旋门和不同欧洲国家的各种古典主义建筑的经历,欣赏勃兰登堡门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时,对于其多里克柱式的12根立柱、平顶和大门内侧墙面的浮雕,我还是不陌生的。让我感兴趣的是门顶中央最高处的胜利女神铜制雕塑。
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雄鹰,雄鹰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的胜利。
在德国历史上,勃兰登堡门象征着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次统一和兴衰。普鲁士王国的第一位国王是腓特烈一世,他统一了勃兰登堡选侯国和普鲁士公国,将柏林作为首都。1735年,他的儿子、王国的继承人,为了加强王国的军事力量,建造了城墙和勃兰登堡门,当时的城门只是一座用两根巨大石柱支撑起来的简陋石门。腓特烈二世继承了父亲的统治,并赢得了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普鲁士从此崛起,成为英、法、奥、俄外的又一个欧洲列强。1788-1791年,继任者为了纪念这场战争和逝去的国王,对勃兰登堡门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勃兰登堡门,庄严肃穆、巍峨壮丽,充分显示了当时处于鼎盛时期的普鲁士王国的威严。1793年,又完成了那尊胜利女神四马战车雕像。1806年,反法同盟战役中,普鲁士战败,拿破仑劫走胜利女神像。1814年,拿破仑投降后,雕像重返柏林。这标志着普鲁士的重新崛起。1871年,德意志第一位皇帝在巴黎凡尔赛宫加冕,勃兰登堡门也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象征。
二战期间,勃兰登堡门和胜利女神像遭到了严重损坏。女神像仅剩下一只马头,如今保存在柏林市博物馆的展厅内。二战后德国战败,分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属于东柏林。1956年,柏林市政府修复了勃兰登堡门,并重新铸造了女神雕像。1989年,柏林墙拆除,勃兰登堡门对两德人民开放,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
和蔼慈祥的老师,耐心简单地向孩子们讲解这勃兰登堡门的历史。广场上,两个人拿着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的国旗,吸引着游人摄影。历史不管多么沉重,它的车轮还是滚滚向前的。德国的统一和兴盛,给人们带来的是发达的经济、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