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乃错误言论 莫强求

二零一一年,弟子陈先生(因身份特殊,用同音字代姓),在学习我主讲的特训班后,问我。

他说:师傅,我想问两个问题:

人一生的钱财总数,能否用你传授的六爻终身卦预测?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对吗?

我说:我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你若用我发明的“终身卦”预测。对人生财量之“数”可以预测大概,但其财的“量”不易确定,“量”的确定,应以时空变化而变化。

陈先生问:为什么呢?这个“数”和“量”,有什么区别吗?

我说:有!其实这个问题有许多人问过我,我都给他们一一作了解答。在我写(注解)的第二本绿色封面《道德经》《清静经》一书里,还专门列举了我与杨老生的对话,作了解释。你既然又问道这个问题,在此,我再一次给你解答:

首先,由于数和量是不同的概念,肯定是有区别!

“数”是指自然数,“量”是指单位量,比如“数”为“一”,当“单位量”为百或千或万或十万、百万……,则组成一百、一千、一万、一百万、一千万……,在“数”同样为“一”的情况下,量不同,它们的值也就不同。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指数的调整,人生财的“量”,也会随之提高。

同样的数,生活在农村与生活在城市、生活在内陆城市与生活在沿海城市,生活在中国与生活在美国,其量是不同的。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物价还是以前几十年的不变价,如果你没有来到城市,你的一生按照16这个数计,最多也就只能够挣到一万六。因为在那时,大多数城市人的最高月收入也只有几十元,一生最多也只能够挣到二到三万元左右。

所以,我认为:人之财富的预测方法,是一个“知数变量”的方法,也就是说,因数量是由数和量组成。比如:在改革开放以前,如果某人的人生财量,预测之数是三,那最多就是一生只有三万(其实,当时的国人,绝大多数在一生中,都不容易拥有三万)。但改革开放以后,这个“三”就应该变成是三十万、或者是三百万等等,以后或许还有三千万,三亿、三十亿的可能。若只有三万的话,就是其生活质量太不理想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数量的量,也就是“单位”,这个“单位”,是可以由国家政府宏观调控,以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可以改变的,你说是吗?

陈先生问:对,等一下,我看一看你刚教会我的终身卦,看我这一生能够挣多少钱?

(注:陈先生根据终生卦象,自言自语的说:财的总数为16,身弱可以减半计算,为8。一生挣80万,现在若加上原来买的住房,基本都有了。800万,又太多了,不可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乃错误言论 莫强求

陈先生对我说:师傅,你发明的“终身卦”不准!减半计算,我一生不可能挣得到800万,全计1600万更不可能。

我说:是吗?我们计算一下,看准不准?看你一生能不能挣得到800万?你现在平均月收入万元左右,若无特殊情况变化,按照正常发展,你到65岁退休,还有30多年。

按你现在收入不变,30多年能够挣到500多万,这还没有计算你的以前收入和退休费,陈经理,根据你目前收入,若不降低,达到800万应该没有多少问题。

如果物价继续上涨,或你长期配合我的改运调运,你的理论收入,应该不低于一千万,人们称你为陈千万,看来是称呼对了,可别说800万太多了。

陈先生说:是啊,不算不知道,不想不觉得,从李某介绍我俩认识,我的收入才几百元开始,到我跟您学《易》时,我的收入两千元左右,再到这几年,我年年找您改运、调运,收入到万元左右这一发展历程,看来我一生收入能够上千万这一数值,还是有希望能够达到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一定要长期坚持找您调运、改运。

师傅,你发明的终身卦厉害,我一定要好好掌握。

另外,师傅,你是怎么看待“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呢?

我说:我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是对人生的误导,是提倡人们不思进取,倡导懒惰行为,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错误言论,我们应当唾弃。

你想,“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若不去工作,不去努力就会有吗?天上会掉馅饼吗?不会!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国能有哪么多百万元户、千万元户、亿万富翁吗?不会吧,你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对吗?

陈先生答:不对!若无改革开放,我只有呆在农村,修补地球,没有今天的发展,更没有希望在成都买房。

我接着说:如果“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成立,某人命里有辆汽车,但他就是一直不买、不坐。还有假如某人命中该当官,但就是不当。是否会因为他没有完成汽车梦,没有完成当官梦,就能够与宇宙同存?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相信,我国目前拥有汽车的人士,百分之五十,一生都无法买到汽车,你说对吗?难道他们会因为没买到汽车,就不会离开人世吗?

你相信这些没有完成汽车梦,没有完成当官梦的人,能够长生不死吗?

陈先生问:不管是否完成梦想,人们都会死亡,听您的解释,真是受益匪浅,谢谢你。

看来我们不能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这句话应该说是误导我们的错误言论。

我说:对,是那样的,是绝对错误的言论。

这就如同人生之“数”与“量”的关系,我认为数不变,量应变,变量不变数,量变才是质变!这也是我与古人或其他人士论命的不同看法。

你想,如果改在今天,在中国大陆,人们再说,人的一生只能有三万,那就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生存。

而且,如果今后如果再遇物价上调,人的一生只有三十万,或者三百万,不能超越,也就更不现实了。

记住:量变可以影响质变,同时也需要人们奋斗才行,如果你不再去努力,你的收入也就到此为止,不努力就没有发展,就别想质变,更别想当什么陈千万了。

另外,当你超越一个量化单位以后,迎接你的将是下一个量化单位,比如:超越百万,将是千万在迎接你,向你招手。

再记住:易学计算预测,只能提供你一生可能得到的发展状况,以及钱财数量,这个发展状况或数量,能否达到,能否超越,还必须与你自身努力和单位环境、国家调控有关。

本文摘于本人所著《周易企业管理与人生发展》——易学十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7703.html

更多阅读

二十八、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朱熹注解: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慎终追远 ,这个的争议,在 追远,一个理解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图) 莫待无花空折枝 全文

杜秋娘的这首《金缕衣》大胆歌唱青春和爱情,劝告年轻人在年轻时就做好人生规划,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不要等到将来追悔莫及。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诗歌的作者杜秋娘出身微贱,却已经有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的认识了,知

古训连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命里有时终须有

古训连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亦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声明:《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乃错误言论 莫强求》为网友凉秋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