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购电影票通常比现场买便宜? 电影票网购

为什么在网上买电影票,比起在网下买电影票,价格要便宜。网上订票,至少要分两个不同方面说,团购订票和专业订票网站的渠道订票(就是格瓦拉这种,猫眼也基本算作此类了)。

1. 团购订票

团购订票的可选影院一般有以下两个特点:1. 新建的影院或者地理位置不处于城市中心的影院;2. 一般团购里还会附上爆米花或者饮料

热门影院,尤其是那些处在热门商圈中间的影院,很少见会加入到团购选项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不需要团购就能卖好票。团购与格瓦拉/网票这种类型的在线订票业务不同;团购,尤其是当下的团购,一大重要价值是:广告价值。对吧,买了团购电影票的很多人,其实对于地理位置并不重视,为了看场电影花一个钟头在路上的并不鲜见。所以呢,对于新建的影院以及地理位置不够好的影院而言,这就是他们聚拢人气的好方法。也因此,这类影院的团购价格通常都不会太高,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因为团购的低价而出让的利润,是他们的广告营销成本。

当然,在团购刚刚开展的时候,为了宣传团购网站本身,很多团购网站实际上是出让了自己绝大多数利润,甚至是亏本,邀请一些热门影院,加入自己的团购套餐中。如果对此有记忆的人应该知道,在团购网站诞生的初期,实际上类似电影票这样的娱乐服务,占据了团购网站收入的大头。当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yol叔答案里提到的分账制度了。电影院的分账制度是这样的,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的增值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2%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可分账票房中,通常院线的分成是57%。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票房,院线的实际收入比是92%*57%,即52.44%。而食品收入呢,当然不要加入分成。呐,给数据了,接好:
为什么网购电影票通常比现场买便宜? 电影票网购

这是AMC Entertainment的财报,虽然是北美院线的数据,你们自己用计算器算吧,食物饮料的成本仅占13%左右,毛利足有87%。国内有些电影院,如果只卖爆米花和机打饮料的呢,毛利只高不低。当然你也可以拿万达的数字来做举例,不过那绝对不是平均水准(关于万达的事情,之后还会提到)。而放映成本呢,因为都知道有规模效益,人越多毛利越高,但肯定没有卖品来的赚钱。而且你仔细算算吧,虽然票房收入绝对占了收入的大头,但实际上影院的利润来源,是不是以卖品的利润为主?毕竟,租金也好、管理成本也好,绝大多数都是要算在放映成本上面的(卖品部占用的经营成本,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计算,都是相对低的)。这样看来,Yol叔的说法并不算错吧?在这里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下营收、毛利和净利的区别。

所以一个团购票80元,套餐上是这样写的,两张80元的电影票+一份40元的双人爆米花饮料=总价200元,你购买的价格只是通常价格的4折。但实际上呢,入账的时候,爆米花还是40元,两张电影票每张入账20元。这一半的钱,都按着卖品价格计入影院收成,而这利润,实际算起来,比单卖两张80元的票都不逊色呢。要不然,很多大片为什么要制定最低票价政策呢,就是怕影院来这一手。最低票价35,影院不管怎么参加团购打折,都还得乖乖的计35元一张票,这可以钻的空子就少多了。

所以,你在团购网站,能够买到便宜的电影票套餐,一是因为团购网站用广告价值帮你省了钱,二是因为影院可以通过套餐配置,通过会计处理赚更多的利润。而且,团购网站,向来盯着的是那些「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这些人,若不是这样便宜的价格,决计是很难迈动步伐跑去影院买票的。团购,从某种程度上开发了很多人的观影习惯。实际上,中国自2010年以来的高速票房增长,与团购和网上购票所培养起来的观影习惯,关系甚大。

当然,团购电影票也有劣势,因为大多数的团购电影票没有选座功能,所以对于很多有良好观影习惯,并且愿意提前上网做功课的消费者而言,专业的订票网站就是好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猫眼电影其实更接近专业订票网站而不是团购的原因。)

2. 专业的订票网站

专业的订票网站,也就是格瓦拉、豆瓣和猫眼这种,对于影院的广告价值相对有限,而最重要的,是提供了所谓渠道价值。我不接受在这里利用什么「价格歧视」这样的概念来做解释。「价格歧视」用在民航客机上是没错,因为他们具备垄断性;但是,当下的大多数院线,可有「垄断」存在?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影院繁多的情况下,更是不存在所谓的垄断。而且实际上,通过订票网站选座订票的影迷,是花更少的钱获得了比临时在影院门口排队购票的观众,更好的服务,因为他们可以选座,可以提前确定自己的观影时间。这与价格歧视的定义,不太相符吧。

我说的这个渠道价值主要是这些:

第一,当然是节省了影院本身的运营成本,提前订好票的这些观众,在检票之前,都是自助式的服务,影院为此节省的服务成本不知凡几,绝对不是少配置一两个售票窗口这么简单单。

第二,是帮助影院更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网票的订票有提前性,而这种提前性获得的数据,可以有效的帮助影院制定排片计划。尤其是一些热门影片爆满的时候,影院为其特别开辟晚上10点后的场次以及午夜场次的情况并不少见。

而且对于一些冷门影片而言,更是可以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入。如你所知,在大片和有话题的电影横行的时代,很多中小影片通常获得的放映空间很有限。他们通常局限于少部分影院,大多数的场次都在工作日的白天场。在有专业的网络订票渠道之前,这些影片的生存是很难的。但是有了网络订票之后,这些场次就能够被动用起来了。原本这些电影的消费群体,就是那些有良好观影习惯的影迷,他们愿意为这些影片消费,并且会特意搜索相应的上映信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一度引起争议的《逆光飞翔》,这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最终票房只有600万元不到。按照往常的例子,网票占据国内票房的比例大约在8%到15%之间,而《逆光飞翔》呢,单是在格瓦拉一网就卖出了3.3万张,据统计网票占了总数的半数以上。这还不包括其他受到互联网影响的购票数字。

第三,是帮助影院更好的发挥优势。通过互联网订票,主要的选项集中在地理位置和特效厅两个方面。通过专业订票网站和应用,观众更容易的找到附近的影院;同样的那些有特效厅,特别是IMAX厅的影院,也更容易的广而告之。如果要统计销售额,IMAX厅通过互联网订票的比例一定高过普通2d厅许多。

实际上专业订票网站,也可以简单细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所谓用户导向型网站,类似于时光网这种,他们通过将自身在影讯和影评上的优势,直接转化成影院的购买力;第二类是所谓影院导向型网站,他们的重点是优质的影院资源。在我前面提到的渠道价值里,用户导向型的网站在第二点做的更好,而影院导向型的在第三点做的更好。不过,随着互联网电影票业务的发展,两者间的融合是必然的是。所以时光网也会突出重点影院,而网票网,格瓦拉则花大成本在积累评论数量。而豆瓣在发展中明显被自身的特色所局限,导致他们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票务系统。

3. 我们要专门说说万达

实际上,万达在线购票网,说起来应该和星美、博纳这样的院线订票网归于一类。他们也算是专业订票网站的一种,从院线业务布局来讲,网售电影票是他们电影院终端渠道的一种延伸。由于他们提供的影院选择太单一,因此相对而言,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更接近于会员制服务的改良版。其实很多院线的会员卡,也可以让观众能够以未必高于网票的价格入场对吧。

但是,万达与纯粹院线的订票网又不一样。因为,在考虑万达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们首先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地产公司之一,其次,才是搞影视的。不能说绝对化的数字,但是,你可以见到的所有万达院线的基础,就是万达本身的商业地产。是的,我为什么要特意将万达单拿出来说,是因为,自2009年或者2010年来这一波中国电影产业的突飞猛进,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榜上了房地产这个龙头行业的大腿。

诸位多少和房地产行业有过接触的朋友应该知道,买套住宅呢,首先是看小区周围的商业配套。而核心小区的商业地产要发展呢,首先就要有能够聚拢人气吸引人流的方法。是的,对于很大一部分商业地产而言,电影院就是他们吸引人气的最佳方式之一。所以,如果你只站在电影院这一个角度上看,网络购票是「薄利多销」什么的,那是因为你只占了一隅;如果你把电影院作为商业地产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看,他可能是为了「多销」,但却未必是薄利了。

电影院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这让商业地产的租金不断上涨。而去看电影的人流,总有很大一部分(当然这要看商场的运营能力啦),最终被导入到商场的消费力当中,换来的是一张张人民币。同时,商场的人流量增大还将影响到其中的各色广告载体的单价。商场整体赚钱,当然不会让电影院线白干了。是的,很多商场为了招揽院线落户,总会给出优惠政策,不论是租金减免、以较低的价格甚至免费出让其他商铺以增加电影院的营收、给最大的招牌和直通的电梯等等。是的,从整体策略而言,通过团购和网络订票导来的人流,最后都发挥了更大的价值。这还不包括周边的住宅价值的上升,以及其他在和政府谈条件时带来的优惠。(比如开个地铁站啊什么的)。

苏莉安在知乎有一篇很着名的答案,说的是「免费的定价模式」。那句话真是至理:如果商家为你提供免费服务,那你就不是他们的客户,而是他们的产品。同样的,如果商家愿意给你提供很大的折扣,这个折扣甚至是低利甚至亏本的,那么你一定也会成为商家的产品,至少是产品的一部分。而这个产品,归结到头,就是房地产业最看重的「人气」。

而万达为什么特殊呢,因为,别的院线都是和地产商合作,而万达自己就是那个地产商啊!你看,这电影票网是他自己开的(不管怎么投钱肯定是亏的),这电影院是他自己搞的(不管设施再好,以万达楼盘所在的那些位置,刚开张也肯定难赚),这商业地产是他自己弄的,旁边的住宅楼盘还是他自己的。所以你看,哪怕这电影院十年也回不了本,哪怕他的电影票网就是个亏钱玩意儿;只要「人气」带起来了,他从商业地产和住宅出售所赚到的钱,都不知凡几。万达的哪个项目,不是一级开发,总盘子百亿起也不鲜见。

所以,Bruce在讨论卖品毛利和价格的时候,用万达做范例是不适当的。万达影院相关的便利店,提供的商品丰富,远不止毛利超高的爆米花和机打饮料这些,毛利低是正常的。说句不好听的,从企业整体战略而言,这些院线赚的钱只要养活这波人就好了,企业考虑的利润大头,才不是这个呢。

说回来我为什么不支持「价格歧视」在电影院的适用性。你们也说了啊,那些被「价格歧视」的,正是那些在商场逛着逛着突然想看部电影的先生女士们。而这些先生女士们,他们享受了商场环境所带来的购物(逛街、餐饮或者随便什么需求)的体验,而这时他们选择在这座商场的电影院看电影,为此支付更多的对价,并不是不合理。而那些因为网上购票而吸引过来的观众,他们获得的便宜价格,是影院和商场愿意付出的「人气」成本,他们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这里真不存在所谓的「垄断」问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地带,几百米之外就有下一个影院,谈何垄断。而「垄断」不是价格歧视的要素么?当然,如果你说的是四五线城市,一个城市只有一两座影院的情况,那他们确实有垄断嫌疑,但关键是他们也不使用网络购票渠道啊,他们都是随便定价根本不打折的啊。最关键是,在网络购票只是小头,而现场购票仍占大多数的现在,为什么会强调那些大多数是被「价格歧视」的,而不想想为什么那些少数人可以获得优待呢?我不是否认「价格歧视」用来解释这个问题的合理性,只是觉得,扯这个没意思。

万达院线的例子,实际上是说明了,其他行业的涉入和发展,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性。我一直认为,电影产业本身,绝不是一群电影人和艺术家能搞好的。开影院要有房地产,卖影视周边要有零售商,融资和完片担保要依靠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程度的版权收入要依靠互联网行业,行销和宣传要依靠传媒和广告业。互联网的团购也好,专业订票服务也好,正是互联网行业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很好例子。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观众和消费者;更多具有观影消费习惯的群体,更多人重视版权价值,更多的具有一定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个体,这些,才是中国电影行业腾飞的关键所在。

(中间还会有其他论述的小括弧)

我记得罗登老师之前在一系列文章里有提及,电影虽然看似是所有人都能说上话的地方,但是要认真的讨论电影,仍然是有门槛的。至于把这句话换到电影产业,更是如此。鄙人在最近这一年间,因为工作的关系,对这个产业的接触甚多,愈发发现,其实它涉及的层面很大很广。作为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大众娱乐产品,要真的聊清楚电影产业,看的肯定不是你生活的那座城市一地,而是要以全国性的眼光来看。所以,我在做很多论述的时候,尽量避免过度概化,而是多采用「一般」,「通常」,「可能」这样的词语;因为我知道,以全国而论各地都有太多的特点和特殊。

我看到评论下有人提到大地院线,这是个很特殊的院线;也有人提到深圳和成都,他们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两个票仓;还有人提到了淘宝代购,这其实和团体赠票和黄牛这条灰色利益链有莫大关联。我原本以为这个回答大概两三千字搞定了,谁知道现在写了近五千字还感觉很多东西没提到。如Yol叔在评论里所言,在搞论文了。

Anyway,评论中有些可以探讨的回复,等我空了看看是不是都能继续解释和讨论。(这个周末估计没太多时间)。需要补充的内容,也等得闲了再进一步添加。如果有时间把全文的格式和结构重新理一下,希望最后是一个更方便阅读和有价值的文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7729.html

更多阅读

怎么买机票最便宜? 怎么买到便宜机票

怎么买机票最便宜?——简介如今乘坐飞机旅行已经越来越流行了,但是大家知道怎么买机票最便宜吗?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怎么买机票最便宜?——方法/步骤怎么买机票最便宜? 1、1.越早购票折扣越低  提前购票(也称预售票)通常有提前15、30

为什么网页所有的图片都打不开? win10网页图片打不开

为什么网页所有的图片都打不开?——简介突然有一天,网页的图片都无法打开了。刚开始以为是网速的问题,但是经检测,网速无异常,那么该如何解决此问题?为什么网页所有的图片都打不开?——工具/原料360安全卫士为什么网页所有的图片都打不开?

香港哪里买手机便宜? 香港买手机便宜

1,香港哪里买手机便宜?,遛友回答:遛友1:如果要买手机,可以去旺角...你在深圳罗湖过了关后,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就是坐港铁,上了港铁后不用再转车,到港铁旺角东站下车,到处都是买手机的店铺,丰泽和百老汇都很多,问一下路人西洋菜街在那 就可以了

声明:《为什么网购电影票通常比现场买便宜? 电影票网购》为网友一步一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