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留园 菏泽到普陀山


留园,位于阊门外留园路79号,为全国首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最初为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那时“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清乾隆年间归苏州东山人刘恕所有,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且多植白皮松,有苍凛之感,易名“寒碧山庄”,民间俗称“刘园”。清同治十二年,常州人盛康购得此园。太平天国时,苏州园林大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故盛康取“长留天地间”之意更名为“留园”。清代学者俞樾《留园记》中写道:“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园以待贤者乎?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华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其所留多矣!岂止如唐人诗所云:‘但留风月伴烟萝’者乎?”

留园大门非常简朴典雅,仅为一樘不足2米宽的石库门,门楣镶着“留园”两个隶字。进检票口左折便是门厅,梁上高悬著名书法家顾廷龙手书“天下名园”横
匾,并有题跋:“此曲园老人为盛旭人撰《留园记》中语也,以其建园较晚能取诸家之长,后来居上,洵笃论巴。”屏门上是用玉石镶嵌而成的大型漆雕《留园全景图》,漆雕两侧挂有楹联:“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上联说,园中有几处金碧辉煌的楼台相倚,很是富丽。下联说,此园以奇石著称于世。明代园内就有宋代花石纲遗物“瑞云”等五峰。乾隆时,园主刘恕爱石成癖,搜罗聚奇石十二峰于园内,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光绪年间,盛康又购得文徵明停云馆藏石及其他峰石,其中以冠云、岫云、瑞云三峰为最,巍然挺立,故有“花石幻灵奇”之说。“花石”指北宋徽宗时在全国征集的“花石纲”。屏风背面用隶书写有俞樾的一篇《留园记》。门厅后面是个小天井,天井正中鲜花簇拥着一块“世界文化遗产”标
志牌。

走过标志牌,经过一段曲折的长廊,穿过一重小院,在“长留天地间”门额下步入园林中部。西行数步有一小院,院墙上嵌有“花步小筑”青石横匾一块,并有
题跋:“蓉峰大兄卜别业于吴昌之花步,相传明太仆徐公故里,其地有池有石,花木翳如,颇有濠濮间趣,今因其旧而稍增葺之,玩月有亭,藏书有阁,招邀朋旧,相于诗酒唱酬,洵中吴之胜地也。嘉庆丁巳春正,竹汀居士钱大昕题识。”“蓉峰”是刘恕的号。留园古称“花步小筑”却有说法。明代留园附近的地名叫花步里。韩愈《孔戣墓志》载:“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税,通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埠音如步。”花步,即装卸花木的埠头。明代留园西边有彩云河,与大运河相通,入口处较开阔,建有埠头,故此得名。“花步小筑”院内数块湖石,一支石笋,几丛天竺,百年老藤倒挂粉墙,阳光照射下犹如一串串翡翠。此处“笔墨”不多,却可称为小品极致。

花步小筑对面有间小屋,室内挂有“绿荫”匾额,为近代书画家王个簃补书。
建筑似轩,硬山顶,东西两边墙上开有几个八角形窗洞,北面无墙,敞向池塘,坐轩观景,一览无余。因轩旁原有一株古树,房屋被于绿荫之下,由此而得名。

出绿荫西行,穿过半亭到了“明瑟楼”。该楼为单面卷棚歇山式,造型奇巧。楼上为仿纸花玻璃窗户,古朴典雅。楼名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命名。楼下室名“恰航”,取杜甫“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诗意命名。柱上挂有对联:“卅年前曾记来游,登楼看雨,倚栏临风,俯仰已成今昔感;三径外重增结构,引水通舟,因峰筑榭,吟歌长集友朋欢。”上联感慨时光流逝,人生短暂;下联写园中景致的变化、旧友雅集之快乐。“三径”,《文选》注引《三辅决录》云:汉蒋诩隐居时,于舍前竹下开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两人往来。后人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恰航”三面敞开,外档设吴王靠,室内置几付茶几、靠椅,中间放一付评弹椅桌。循着悠扬的琴声走去,两位评弹演员正在
江苏苏州留园 菏泽到普陀山
拨弦弹唱,引得游客驻足欣赏。

明瑟楼西面是三间高敞的硬山顶建筑,堂上悬挂“涵碧山房”匾额,为清代香禅居士潘钟瑞篆书。取宋代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意命名。柱上挂
有薛时雨旧联:“迤逦出金阊,看青萝织屋、乔木千霄,好楼台旧址重新,尽堪邀子敬清游、元之醉饮;经营参画稿,邻郭外枫江、城中花坞,倚琴樽古怀高寄,犹想见寒山诗客、吴会才人”。上联说,迤逦走出苏州阊门,但见青藤紫萝爬满墙屋,古木参天。旧址上建起新的楼阁,尽可邀王子敬这样的雅士来此畅游,王禹偁这样的诗人到此痛饮。下联说,留园的营建是参照设计画稿的,它西邻枫桥、寒山寺,东邻城内的桃花坞。在此抚琴饮酒,便能想起唐代诗僧寒山子,明代“吴中四子”的儒雅风采。

“涵碧山房”靠荷塘有一片宽阔的平台,站在平台上可饱览对岸的假山花树、亭台楼阁,欣赏池中的锦鲤、荷花。随着一声清悠的琴声飘来,一位船娘划着小船,舱中一位化了戏妆的姑娘正拨动琴弦,宛转的歌声、琴声通过扩音器传遍了全
园。

从“涵碧山房”朝西北行,循爬山廊曲折向上,便到池西假山高处,有一敞轩,名“闻木樨香”。木樨即桂花。徐泰时造园时曾栽一片桂花,并建了一座“桂馨阁”。刘恕得园后改为“餐秀轩”。后来盛康改名“闻木樨香轩”,给那里的景
观赋于了禅意。“闻木樨香”,典出《五灯会元》,说北宋黄庭坚学禅不悟,问道于高僧晦堂。晦堂说:“禅道无隐”,但黄庭坚还是不得要领。晦堂便在中秋桂花盛开时对黄庭坚说:“禅道如同木樨花香,虽不可见,但上下左右无不弥漫,所以称无隐。”黄庭坚顿悟。“闻木樨香”遂成悟道的代名词。该轩为方形,三面敞开,单檐歇山顶。轩旁湖石间桂树丛生。凭轩环顾,中部园景尽收眼底。东望亭榭楼阁,高低错落,参差前后,映于古木奇石间;南眺廊屋花墙,逶迤起伏,明瑟楼、涵碧山房层叠有序,平台突出于水面,楼房台阁高低作环抱之势。中间清池似镜,小蓬莱飞落于碧水之中,架以红栏曲桥相通,桥上紫藤满架,眼前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出“闻木樨香轩”下山东行,荷塘西北有山涧溪流,涧上有石板小桥,踱过石桥,沿卵石山径曲折而上,一路上古木森森,奇峰怪石,若迎若拱。至池北假山之巅,有小亭,名“可亭”。可,适也;亭,停之谐音。游客到此赏心悦目,宜坐、
宜憩谓之停。亭畔两棵古银杏,枝叶繁茂,浓荫蔽日,给小亭增添了苍翠森郁的山林气息。

“可亭”后面的假山下,长廊曲折逶迤,廊北有粉墙与北部相隔。东北侧有楼阁,名“远翠阁”,取方干“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意命名。楼下挂“自在处”匾额,取自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诗意。远翠阁,二层,单檐歇山顶,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园主刘恕曾将此楼取名“空翠”,后
更名“含青”,作有《含青楼记》。可见,当时的远翠阁便是一览胜佳处。远翠阁前侧立一石峰,嵌空玲珑,绿树掩映,峰背篆刻“朵云”二字,相传为明代文征明停云馆中旧物。

过红栏曲桥是一座小岛,名“小蓬莱”。意取《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小蓬莱坐落水中,两边曲桥相连,上置紫藤花架。周围碧水如镜,四面景色如一卷展开的画轴:西北两侧山峦起伏,弋青横黛,
巨峰屹立,溪谷幽深,奇卉嘉木掩映于山岔水湄之间;东南两侧是错落有致的楼馆轩廊,池中间列小岛,隐约其间,使景深愈远。从小蓬莱过桥东行,有方亭署名“濠濮”,匾上有题跋:“林幽泉胜,禽鱼目亲,如在濠上,如临濮滨。昔人谓会心处便自有濠濮间之想是也。癸亥新秋,老柏。”老柏即近代书法家楼浩白。亭名典出《世说新语·言语》: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濮,古人观鱼之处。这里借喻置身亭中,仿佛与入华林园所见景色相似。方亭三面临水,飞檐四角,单檐歇山,明式砖栏,凭栏观鱼,别又一番情趣。

从濠濮亭向东,便为“曲谿楼”,楼南北走向,矮屋二重,单檐歇山顶。因临曲水,故以曲谿为名。下层墙面以实为主,上层用一长排构图精美的短窗装饰,两
边各开一个明瓦冰纹八角花窗,以虚为主,形成对比,造型古朴典雅。楼前池畔,植有两株高大的枫杨,老干挺拔,浓荫如盖,与曲桥上的紫藤繁花构成了一幅春到曲谿楼的优美图画。楼长十余米,进深仅三米左右,但造园者巧妙地在楼道墙上开空窗,取窗外景物于楼道中,而无穿行过道的感觉。透过窗框门洞,园中景色尽入眼帘,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出“曲谿楼”北行朝东一折,跨上三级踏步,复又向北,便是“西楼”。此楼和曲谿楼形成前后对比,避免直线的单调,起到陪衬主体建筑的作用。刘恕“寒碧山庄”时称“西爽楼”,因楼位于“五峰仙馆”之西,便俗称“西楼”。

西楼之北,临池有一建筑名“清风池馆”,取苏轼《赤壁赋》中“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诗意命名。清风池馆为水榭形式,单檐歇山顶,西面敞开,设吴王靠,南置花窗,北为粉墙。夕阳西下,池中波光折射到墙上,鳞光闪闪,别有情趣。馆前荷叶清香,岸柳拂水,举目西望,山池景色尽展眼前。廊柱上挂有清代杨沂孙篆书对联:“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赞颂园中景色。清风池馆与濠濮亭、小蓬莱、曲桥紫藤组成一组景色,颇有水院风味。清人朱紫贵有七绝赞颂:

玲珑台榭小岩坷,略有峰峦扫黛娥。

一片落花飞絮里,赤栏桥上醉人多。

清风池馆背面有道菱花隔扇与走道隔开,使中、东两园区的景色似断还续,有空间无限延伸之感。从清风池馆出来,穿过一段走廊,便进入东部景区,首先看到的是高敞华丽的五峰仙馆。“五峰仙馆”四个篆字为清代军事家、金石家吴大澂所书,附题跋:“旭人老伯得停云馆藏石,属书是额颜其居,壬辰夏四月,愙斋吴大
澂。”此馆明代是徐氏“后乐堂”,刘恕扩建为“传经堂”,盛康得园后改名为“五峰仙馆”。大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硬山顶。因大厅梁柱及陈设家具均以楠木制作,又称楠木厅,是留园内最豪华的一幢建筑。园主盛康自撰楹联:“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休辜负清风明月;借他乡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不难看出盛康当年客居苏州名园的得意之情。

五峰仙馆大厅高敞宽阔,装饰华丽,陈设典雅,一道精致的红木屏风将室内空间分成前后两部分。屏风正面刻有马锡藩抄写的《兰亭序》全文;两旁十扇楠木纱隔嵌有当代著名画家张辛稼所绘绢本花鸟画。北厅挂有一副清代苏州状元陆润庠题写的楹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实为赞扬盛家书香门第,及留园之雅。

“五峰仙馆”西北面有间小屋,名“汲古得绠处”。绠,即绳索。语出《荀子

·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圣人之言。”唐代韩愈《秋怀》有:“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诗句。意思说,汲深井之水需有长绳,钻研古籍需要耐心。含义深刻,发人深思。此处闹中取静,旧时为园主书斋。

五峰仙馆往东,穿过一段曲折的走廊,便见一座半亭(此亭只有一角,极少见),过亭有屋名“揖峰轩”。轩西有一石峰令人称奇,错落崔巍,体昂而有俯
势,形诡而有灵意。取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意命名。石题“独秀”,轩名“揖峰”,房屋为硬山顶,粉墙黛瓦,朴素无华,室内陈设简洁典雅。东首半间用落地罩相隔,上悬“揖峰轩”匾额,为当代草书大家林散之补书。墙上挂用40块大理石片组成的挂屏,中间一块图案形如长者,题名“仁者寿”。揖峰轩环境幽雅宁静,读书作画,弈棋弄弦,切磋聊天,最为雅逸。

揖峰轩前的庭院,曲廊环绕,院虽不大,却有大小各异的六个空间。奇峰怪石,在绿叶映衬下,散置其中。从前刘恕把揖峰轩周围的一组庭院称之为“石林小院”。院中除独秀、晚翠二峰外,较大的还有:“段锦”、“竞爽”、“迎辉”三峰立于东廊花木间。更有一峰如雄鹰兀立山崖,俯视山下的猎狗,被称为“鹰斗猎狗峰”。园主刘恕曾著文记述“石林小院”,颇为得意,自比古人好石者如苏东坡、倪云林等,并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诗来告诉人们赏石之深意。还将他撰写的《晚翠峰记》、《石林小院说》刻石于廊壁。记述他对峰石品赏的见解,并将太湖石的美学价值与道德修养相联系:“嶙峋者取其凌厉,矹硉者取其雄伟,崭巀者取其卓特,透漏者取其空明,瘦削者取其坚劲。凌厉可以药靡,雄伟而卓特可以药懦,空明而坚劲可以药伪。”这些精辟见解,可谓我国石文化的一段妙论。

由揖峰轩向东行,有五间高敞的厅屋立于荷塘南面。走进室内,是典型的鸳鸯
厅形制。中间用屏门、落地罩将大厅分为南北两厅。朝北一面梁上悬挂“林泉耆硕之馆”匾额。意思说,该馆是年老而德高望重者在林下泉边的游憩之所。正面屏风上刻有晚清朴学大师俞樾撰文、三韩惠荣书写的《冠云峰赞有序》,序文记述冠云
峰的沧桑历史。旁挂对联:“胜地长留,即今历劫重新,共话绉云来父老;奇峰特
立,依旧干霄直上,旁罗拳石似儿孙。”留园以“三峰”(冠云峰、岫云峰、瑞云峰)著称。全联说,形胜之地长留,历经劫难今又重新,父老们来此共话三峰秀色,拳石如儿孙般罗列,非常可爱。“绉云”即“皱云”,“云”泛指三峰,“绉”代表太湖石评价标准。宋代米芾论石以“瘦”、“皱”、“漏”、“透”为评价标准,四者兼备方为上品。屏门两旁各有月洞门落地罩一座。走过月洞门,朝南一面梁上挂着“奇石寿太古”匾额“款署庚辰七月,九六叟孝思”。孝思即当代
著名书法家谢孝思。该匾意思说,奇异的石峰乃太古时代所留。屏风正面刻有晚清书画家陆廉夫、金心兰、倪墨耕、吴大澂合作的《冠云峰图》。厅堂正面置红木藤面双人烟榻,两侧放两对红木靠椅、茶几,一对瓷瓶左右摆放。显得豪华典雅,庄重大方。

“林泉耆硕之馆”南面庭院墙门上,有砖匾“东山丝竹”四字。据《晋书·谢
安传》载,谢安隐居会稽(今绍兴)东山,家有声乐,驰名一时。过去这里有盛氏戏台,故借以为名。戏台久已废圮,建国初期辟为东园一角,园中置八角小亭一座,点辍有花台、石峰,广植牡丹、桂花、海棠和松、竹、梅等花木。

“林泉耆硕之馆”北面是一片宽阔的平台,站在台上朝北望去,一座身姿卓约的冠云峰立于眼前。峰石与平台之间挖有小池,名“浣云沼”。池水清澈,白莲点点,游鱼可数。峰石倒影池中,更显抚媚动人。冠云峰后面有一幢冠云楼,是峰石的背景,冠云楼前岫云、瑞云退居两侧,并立左右,与冠云峰并称留园“姐妹三
峰”。盛家第二代园主盛宣怀曾将三个孙女的名字题作:冠云、端云、岫云,足见三块峰石为盛家的掌上明珠。三峰下面用湖石砌成的花台小径,罗列小峰、石笋,花草、松竹点缀其间,大有林下水边,泉石之胜风味。相传冠云峰、瑞云峰等五块峰石,为北宋末年朱勔在太湖西山采集的花石纲遗物,曾为明代陈司成所有。后归湖州董份,徐泰时是董份的女婿,这几奇石遂运至苏州徐氏东园。后徐氏衰落,东园渐废,奇石被民居所围。刘恕建寒碧山庄时,无法将其搬至园中,只能筑楼观望。光绪十四年,盛康扩建留园,将冠云峰归入园中。奇石名峰曲折的经历令人感叹。

冠云峰东侧有小亭名“冠云亭”,亭为六角攒尖式,戗角起翘,筒瓦覆盖。从亭后湖石假山石径拾级而上,可登上冠云楼。冠云楼为歇山式三开间五架屋,东西
两边各接硬山式四架屋一间。登楼南望,可一览院内全景。楼下堂上有匾“仙苑停云”,为当代学者沈尹默所书。意思说,这座冠云峰停留在此,宛若蓬莱仙景。匾下墙上嵌有一块古化石,化石上有20多条长约15厘米的小鱼栩栩如生。仔细观察,鱼的头骨、脊骨、肋骨、尾、鳍清晰可见。这些小鱼形态生动,有的在寻食闲游,有的聚集一起在争食嬉闹,还有几只龟鳖潜于一旁。有介绍说,此石系火山灰沉积于湖泊中形成,为侏罗纪化石,距今已1亿4千多万年。古化石旁挂有对联:“鹤发初生千万寿;庭松应长子孙枝。”上联取自苏轼《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
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诗句:“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祝福朱寿昌长寿百岁。下联取苏轼《万松亭》诗句:“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意思说,县令若是和古代管钱粮的官仓、庾氏一样,他的子孙一定如松柏常茂,代代相传。

“浣云沼”西有小亭,名“冠云台”,建筑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顶,背靠长廊,三面空灵,亭北黄石驳岸,曲折自然。亭内悬有一匾“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为上海百岁老人苏局仙补书。语出《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浣云沼”东首有建筑名“待云庵”,为盛氏家庵,是昔日园主参禅的地方。庵西廊壁镶有“白云怡意”、“清泉洗心”二方石刻,表达园主人在此参禅悟道的情景。庵之南有小径直对小亭,亭为方形,单檐歇山式。亭后月洞门上有砖匾,篆书“亦不二”。语出《维摩诘经》:“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语言。旧时曾有联:“好花人事外,得句佛春中。”

近三年,曾三次游览过留园。虽然变化不大,但每次游园过后总有些感慨。不免想起王国维先生的一首诗《九日游留园》:

朝朝吴市踏红尘,日日萧斋兀欠伸。

到眼名园初属我,出城山色便迎人。

奇峰颇欲作人立,乔木居然阅世新。

忍放良辰等闲过,不辞归路雨沾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8223.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到普陀山大巴二日游攻略完整版 普陀山二日游

上海到普陀山大巴二日游攻略【完整版】——简介普陀山,是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海,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个景区、哪个景点,都是那么的令人赏心悦目。偶觉得长篇大论实在没必要,挑

怎样选择普陀山旅游路线 杭州到普陀山旅游路线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到了普陀山,该如何选择旅游路线呢?怎样选择普陀山旅游路线——普陀山三寺 怎样选择普陀山旅游路线 1、【普济寺】游览线路:海印池—山门—法堂—方

普陀山一日游 普陀山一日游最佳路线

普陀山旅游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

普陀山自助游全攻略 2016普陀山自驾游攻略

普陀山自助游全攻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

转载 陵墓 刘基墓江苏苏州 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

原文地址:【陵墓】刘基墓(江苏苏州)作者:三品官南金我在苏州的游览过程中,去了一个很少有人去的园子:定园,这个园子挺大,来这里是因为出租司机的介绍,估计他们介绍我来定园也是有好处的吧。不过既然来了,就要玩痛快点,我拒绝了“请导游”的要求

声明:《江苏苏州留园 菏泽到普陀山》为网友弑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