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文学与伦理的概念问题 文学伦理学

性的概念,在经历了百年“性学”研究后的今天仍然很模糊,而且越来越说不清楚。既使像哈夫洛克·霭理士那样的学者也不曾妄自界说。对于身体而言,霭理士视之为一种“通体现象”,它是人的全部又不全是;对于精神而言,性的文化内涵又过于丰富,性的心理积淀深不可量。无力与无奈之下,我们只能选择知难而退,直接面对我们的研究对象——性文学。

关于性文学的概念,文学批评界一直含混地称之为“涉性文学”。作为本书的研究对象,我们可借鉴《性科学概论》一书中“性文艺”(sex art and literature)的界定:“以浓郁、丰富的性色彩和性爱题材突出表现人类性意识、性行为和性爱活动的文学及艺术,统称为性文艺。性文艺是人们对人类各个层面性存在的抽象提炼,是人类精神领域中既绚丽多姿,又邪孽淫秽的文学与艺术映像。因此,色情文学也包括在性文艺之中。”①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性文学着力于对性欲望、一陛行为和性心理进行艺术审美并深度表现。艺术审美是就性文学的创作动机来说,原则上排除低俗庸陋的地摊式色情作品;深度表现是就性文学的艺术效果而言,以精神性的提升、丰富消解欲望刺激与罪性诱惑。如果按照创作态度作为划分标准,主要包括热情讴歌型、揭露批判型和客观呈现型三类。诸如情爱主题的诗歌、《红楼梦》和劳伦斯的作品概属于第一类;第二类,像《十日谈》、《金瓶梅》、萨德与巴尔扎克的涉性作品当属此类;第三类包括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家福楼拜、王尔德以及20世纪的亨利·米勒、纳博科夫、耶利内克等作家的主要作品。

在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爱神不仅与美神合体,而且总是以裸体形态展示给我们。希腊语中的“Eros”一词,本意是“爱神的”,只是到后来它才被用来指称邪恶而不道德的性行为或性意识;尤其是罗马后期“hedonism” (享乐主义)盛行,它成了纵欲、变态和淫乱的同义词。为此,我们不赞成人们对“erotic”(色情)一词的用法。文学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最忠实于生活,而性爱或者“色情”恰恰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旧约·雅歌》也不免与“色情”有染。“色情”就是指有性爱倾向,由于英语中没有一个含义比较宽泛的词可用来指称这种倾向,一般仍使用“erotic”(色情)和“eroticism”(色情倾向)这两个词;但使用的是这两个词的原始含义,并不带有“淫秽”之意。特指意义的色情(原为描写妓女的作品)和淫秽(那种会引起性欲性冲动的东西)则使用“pornographos”。

刘文荣《西方情色文学史·引言》中将作品“性度”作了“色情”、%隋色”和“情爱”三个等级概念的区分,用来表示其中的肉体成分和情感成分所占比例的大小,即:以肉体成分为主的性交往,称为“色情”;肉体成分和情感成分基本持平的性交往,称为%隋色”;以情感成分为主的性交往,称为“情爱”。这三个界限本不确定的概念分别与pornography、erotica和love相对应,并作了如下说明:

情色文学,即Erotic Literature,在欧美古已有之,最早的古希腊神话就可以说是“情色的”,还有在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中,也充满了情色内容。在古罗马,情色文学一度还是文学中的佼佼者,拥有像奥维德这样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的“情色诗人”。继古希腊、罗马之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更是被认为有“普遍情色化倾向”。其后,情色文学便在欧美深深地扎下根,就如经济一样,时而“繁荣”,时而“萧条”。如果说,16世纪是情色文学的“繁荣期”,那么到了17世纪,崇尚“理性”的法国古典主义和英国清教主义就曾使情色文学一度“萧条”。但是,到了18世纪,随着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市民社会的形成,情色文学便迅速“繁荣”起来,直到19世纪,随着“基督教复兴”而再度“萧条”。然而,19世纪尚未结束,情色文学就显示出“复苏”迹象,而且很快就在20世纪再度“繁荣”。

以见仁见智的学术原则,我们取意“Erotic Literature”概念,但借用柳鸣九先生在《法兰西风月谈》里的表述,直接称之为“性文学”(法籍华裔学者陈庆浩《世界性文学名著大系·总序》也直接使用了“性文学”概念),并认同柳先生对这一概念的解释:

在文艺学的概涵上,何谓性文学?
关于性文学与伦理的概念问题 文学伦理学

构成性文学的特性不外有二。其一,对性关系的描写比较直露无讳;其二,对性关系的描写,在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这两个特性,又以前者为主。①

早在1964年英国著名律师、史学家Harford MontgomeryHyde博士(文学博士)出版了一本主要以英美文学诉讼案例为研究内容的专著,英文书名“A History 0f Pornography'’,20世纪80年代末,刘明、杨荣鑫、肖仿田译作“西方性文学研究”,显然在回避“色情”一词的使用,但也为我们直接运用“性文学”这一术语提供了一种概念意义上的支持。

在现代英语中的道德“moral”一词源于拉丁文“mores”(风俗、习惯、作用、品格)。而英文“ethics”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品性、禀性与习惯、风俗,与“moral'’意义相通。所以,亚里士多德说: “理智德性大多由教导而生成、培养起来的,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伦理德性则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来,因此把‘习惯’(ethos)一词的拼写方法略加改动,就有了‘伦理’(ethike)这个名称。由此可见,对于我们,没有一种伦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在伦理学中,通常也一直将“伦理”与“道德”二者等同使用。只是在黑格尔那里,对二者作了较为严格的区分。“moral'’指个体道德、品性,它是主观修养与操守,是主观法,而“ethics'’则指客观伦理关系,是客观法。黑格尔的这种区分将客观关系与主观操守彼此相别:

道德和伦理在习惯上几乎是当作同义词来使用,在本书中则具有本质上不同的意义。普通看法有时似乎也把它们区别开来的。康德多半喜欢使用道德一词。其实在他的哲学中各项实践原则完全限于道德这一概念,致使伦理的观点完全不能成立,并且甚至把它公然取消,加以凌辱。但是,尽管从语源学上看来道德和伦理是同义词,仍然不妨把既经成为不同的用语对不同的概念来加以使用。①

在黑格尔之后,虽然在总体上仍然是将道德与伦理通用,但也有一些思想家仔细区分了二者。如海德格尔(M.Heidegger)与哈贝马斯(J.Habermas)。本书中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不再严格区分。

摘自《诱惑与困惑:伦理视野中的20世纪西方性文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8430.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宜昌天问学校高中部的系列问题 宜昌天问国际学校招聘

前几日的帖子,被人说恶意破坏而导致被删除。让别人不能了解到真相。本文属实,绝非诬告,有证据、受法律保护。问题有下:一、老师体罚学生问题2010年3月18日晚,学校教务主任黄新波老师喝酒后回校对09届高一四班高泽西同学一顿毒打!口出狂

关于3.5mm耳机接口的通用问题 iphone7

关于3.5mm耳机接口的通用问题——简介现在许多设备的耳机接口都采用3.5mm的耳机接口,看似好像都相同,但其实不然。耳机接口分为美标和国标(国际标准),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两个的差别。关于3.5mm耳机接口的通用问题——工具/原

关于时间UTCPDT以及CMT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GMTGMT 是 Greenwich Mean Time的缩写,译为中文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或“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直译的话,可译为“格林威治平时”或“格林尼治平时”。这里的格林威治位于英国伦敦东南方向的泰晤士河畔,美国也有个格林威治镇,不过与时间

孤本、善本与珍本的概念 善本与孤本

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比埃及和西南亚更早一些。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

声明:《关于性文学与伦理的概念问题 文学伦理学》为网友倾听我的秘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