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拉魂腔 拉魂腔mp3

拉魂腔

  鲁南枣庄至今流传着一段名为“四大香”的顺口溜:“绿豆米饭、羊肉汤,旱烟锅子、拉魂腔。”还有“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等民谣。这些民谣道出了几百年前,在社会文化原始落后、娱乐活动极其贫乏的历史时期,枣庄人们对家乡戏曲“拉魂腔”的喜爱迷恋程度。

  “拉魂腔”,意谓唱腔优美,能把人的魂儿拉走。拉魂腔又名柳琴戏、泗洲戏、淮海戏,是枣庄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在鲁南民间流传了数百年,既有南音的柔美宛转,又有北音的粗犷旷然,唱腔独特,耐人寻味,备受民众喜爱,广泛流行于鲁苏豫皖接壤地区,在淮北一带被称为泗洲戏。1954年华东地区戏曲汇演时,拉魂腔小戏《喝面叶》艺惊四座,大受好评。柳琴戏的主要弹拨乐器“土琵琶”,在伴奏中起到灵魂和主旋律的作用,土琵琶状似柳叶,形体高贵大方,音色洪亮悠扬,可以和西洋乐器中有“美男子”之称的大提琴相媲美,专家们遂将戏曲定名为柳琴戏。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战士小坡弹奏的那个“土琵琶”,就是枣庄特有的乐器柳琴。过去,土得掉渣、乡土气息浓重的拉魂腔,在鲁南广大农村老百姓的心目中,绝不亚于今天粉丝追星族崇拜的巨星偶像。如今,拉魂腔登上大雅之堂,2006年5月,由枣庄市申报的柳琴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叶琴依旧清亮,拉魂腔声声断肠。一节一拍,都是鲁南老百姓美滋滋的阡陌之歌、街巷俚曲;一唱一叹,全是父老乡亲们热辣辣的生命歌哭、灵魂释放。

  柳琴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795),当时鲁南地区每遇水旱灾害,贫苦农民四处流浪,一部分人就用唱门子的办法代替叫门子,这是“拉魂腔”的初级阶段。(当时,鲁南一带曾经流行一种替人消灾驱邪、请神还愿的职业,称为周鼓子,有“迎神调”、“安神调”、“送神调”等,这就是柳琴戏的“源泉”。以后经过不断吸收民间小调、运河号子和其他地方剧种的营养,使腔调不断丰富、创新,以其丰富的花腔和独有的拖腔翻高,有别于其他剧种,唱者如痴,听者如醉,群众爱之入迷,美其名曰“拉魂腔”。)大约在200年前,柳琴戏分为南、北两路,南路大多是由滕州老艺人讨荒在此流传开来的,活跃在苏、皖、豫一带。鲁南滕州为北路,早年的创始人是东郭镇苏楼村的苏金门老先生,又名苏来。他酷爱戏曲,唱戏成癖,当地民谚说:“苏来不来等于瘟台、苏来不到挫钱十吊”。苏家所招的长工佃户,非能唱戏者不取。苏来还自组剧团演出,编写了《老少换》、《郭大姐算卦》、《张梅英赶考》等剧本。他家里的佃农下地干活也得口吐唱词哼着小调。每年秋天,苏家都要种上四、五十亩地的荞麦,专留给前来苏楼村搭班唱戏的艺人们食用,由此苏楼村也汇聚了当时的各路艺人,逢年过节通宵演出,进行搭班唱戏,盛况空前。他们相互交流,增长技艺,这样呢,便使花鼓、四句腔、肘鼓子等等曲剧种来了一个大汇集,在相互撞击、交杂,相互渗透、软化的基础上,便产生了锣鼓铳子。苏楼的这些艺人们,特别是那个秀才,他爱编个新腔新调,爱编个新词,因此,借鉴了山东的地方戏——柳子戏中“山坡羊”和“耍孩儿”的词句格式,并不是它的曲牌,用它的词句格式,就形成了咱们现在柳琴戏的“八句娃子”、“十二句羊子”这种唱腔形式。”约在道光年间,苏楼的巧木匠,“拉魂腔”艺人王清,在苏家班艺人苏道一指导下,制成了第一把柳琴。1987年,滕州市的文化工作者在苏楼村发现了苏家祖传的一把柳叶琴,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一把柳琴。这个(乐器)是咱山东独有的并且是从咱山东发明出来的一个乐器。苏家祖传的那把柳叶琴,已被征集到博物馆里保存。据苏氏家谱记载,苏家自清朝乾隆年间苏来起,中历苏千一、苏炳元,到清朝末年的苏友刚,苏家戏班一直长盛不衰,当地至今还流传有“王清、徐四、苏友刚,十里八坡吃得香”的民谚。正是由于苏家戏班的广泛影响,他们所居住的村庄由原来的“徐楼”改为“苏楼”,沿用至今。苏楼村的苏家戏班因唱戏而出名,又因对前来投奔的各路民间艺人们长年管饭施舍而败家。苏来死后,苏家戏班解体,在苏楼村唱戏的长工佃户和各路艺人们纷纷投奔他乡,流落四方,从而把“拉魂腔”也传播带到苏、鲁、豫、皖四省广泛区域。散布在各地的艺人们各自收徒传艺,渐成流派和体系,还有的演变成其他的剧种和形式,如安徽的“泗洲戏”、江苏的“淮海戏”等等,但它们都统称“拉魂腔”,并把200年前滕县苏楼村的苏来苏秀才看作是“拉魂腔”的祖师爷。“拉魂腔”在流传发展了一百多年以后,到清末民初,拉魂腔班社大量涌现,其中以华家班、杨家班、郑家班、高家班最为活跃。当时滕州一带较有影响的戏班,是张汪镇渊子崖村的卜端品老先生创下的“长春班”,出自高家班的卜家班,虽然晚些,但影响很大,人们习惯称卜端品为“卜拉门”。意思是只要有卜的演出,家家户户锁门看戏。他是苏楼村苏家戏班后裔传人苏友刚的第三代徒弟。卜家班常年在江苏、安徽演出,有的人落地生根,成了当地柳琴戏的主要演员。现在的滕州市柳琴剧团就是1953年由早期的卜家班改建而成的。滕州市西岗镇栾庄村的民间艺人丁金龙,是苏家戏班第五代的再传弟子,他们夫妻二人的表演,还保留着“拉魂腔”的原始形态,成为这一剧种演变的活化石。

  枣庄的柳琴戏在形成班社的同时,也有了比较简单的剧装和行头。班社有的三五人,有的七八人,一顶礼帽、一身长衫、一条彩绸,他们赶集串会,打地摊、盘凳子,以“对子戏”和“抹帽子戏”为主要演出形式。“抹帽子戏”是一人扮几个角色,借助简单的行头、道具,在演唱中随时更换,以示人物变换;再加上当时艺人唱一段要停戏敛钱,敛钱时演员摘下帽子向观众鞠躬致谢,所以群众称之为“抹帽子戏”。此时的拉魂腔戏班不但演文戏,也演武戏,这时已发展到“七忙、八不忙”阶段,一个班社七八个人,上场是演员,下场是乐手。一些戏班已从农村进入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集镇或城市演出,各班社互相竞争,取长补短,使这一时期的柳琴戏获得快速发展。在长期的流传发展中,柳琴戏受各地区不同语言声调、戏曲声腔、地方小调的影响,分化为不同的路数和剧种,枣庄、临沂、徐州一带属北路,称柳琴戏(拉魂腔);泗县、蚌埠、淮安一带属南路,称泗州戏、淮海戏。这三个兄弟戏种,都是从拉魂腔母体分离出来的不同流派。柳琴戏的唱腔风格比较独特,它以丰富的花腔和独有的拖腔翻高,有别于其他剧种,感染力极强,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说。演唱时拖腔独特,男腔粗犷高亢,女腔柔韧细腻、委婉华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唱红大江南北的歌曲《希望的田野上》,就借鉴了柳琴戏的尾音特征。表演艺术粗犷、明快、朴实,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擅长喜剧表演手法。柳琴戏唱腔是以G徵调式与D宫调式为主,徵调式性质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在柳琴戏演唱中,这种同主音调式转换的手法无处不在。这在中国戏曲演唱中是一大奇观。

柳琴戏(拉魂腔) 拉魂腔mp3

  柳琴戏传统剧目非常丰富,有传统剧目221个,还有近二百个独立的篇子,如“行路篇”、“观花篇”等。早期剧目基本上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代表性剧目有《喝面叶》《双拐》《单拐》《打干棒》《小姑贤》《七装》《小书馆》等。《喝面叶》是柳琴戏最早形成的传统典型的看家戏,“面叶”这个食品,南方人不喝,北方人不喝,是鲁南苏北特有的饭食。后来逐渐出现一些大戏,大戏有《四告》、《点兵》、《吕蒙正赶斋》、《潼台会》等。连台本戏有《回龙传》、《白玉楼》、《三反》、《五反》、《孟丽君》等。人们归纳为“西岐南唐四平山,拦马磨房大劈棺,绒花鲜花挂花亭,二反五反雁门关,东京西京南北京,三贤二贤女中贤”。这其中,最常演的剧目有《观灯》《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大花园》,也就是戏迷们常说的“观不尽的‘灯’,点不尽的‘兵’,讲不完的‘四告’,唱不完的‘花园’”。近些年,各地的柳琴剧团在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又创作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如《匡衡进京》《卧龙求凤》《山乡锣鼓》等,其中以现代戏《大燕和小燕》《墨子》《一碑三孔桥》艺术性最高。特别是在1981年,江苏电影制片厂将现代戏《大燕和小燕》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上映,深受欢迎。一时间,柳琴戏的唱腔回响在大江南北,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柳琴戏第一次被全国观众瞩目。

  由“卜家班”发展而来的滕州市柳琴剧团,继承发展了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在上演传统古装戏的同时,又创作排演了一大批现代剧目,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70年代末,古装戏《十五贯》、《封神榜》、《瑞云》、《梁祝》等剧目搬上了舞台;90年代初,柳琴剧团精心编排的《山乡锣鼓》代表山东省参加中国戏剧节晋京演出,荣获优秀演出奖,一度使柳琴戏的影响达到了巅峰。同时也培育涌现出了国家一级演员王传亮、王传玲等一大批柳琴戏名角。枣庄市、滕州市两级的柳琴剧团,多年来一直活跃在鲁南大地上,坚持送戏下乡,倍受故乡人民的喜爱,成为我国戏曲百花中一朵质朴的小花。柳琴戏向以演出小情小趣的民间小戏见长,而滕州市柳琴剧团推出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墨子》,则实现了柳琴戏的自我突破。它截取墨子一生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止楚攻宋”事件,糅合进墨子与滕阳公主一段可歌可泣的恋情,以天下之爱贯穿始终,刻画了墨子名利不足动其心、威武不足屈其神、情爱不足移其志、毁誉不足易其节的先哲形象。2004年12月28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甫一亮相,便深深打动了专家和戏迷的心。李景、贺敬之、吴雪、刘厚生等军政领导听罢乡音后,格外兴奋和激动。当时的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在看完演出接见演职人员时,拉着演员的手即兴作了一首诗:“看罢演出多高兴,听罢乡音格外亲,齐鲁大地春意浓,四出小戏意蕴深。”

  柳琴戏在淮河流域深受民间的欢迎喜爱,很多老百姓还是一直叫它“拉魂腔”。那是因为:这种戏曲从音乐伴奏,锣鼓点子到唱腔表演都是十分地让人们"着迷",只要小锣子一响,琴声一起,真的就能够把人们的"魂"给勾拉了过去,拉魂腔是越听越有瘾。可见当地老百姓对"她"的痴迷程度!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连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一套一套地唱拉魂腔。有了拉魂腔,生活便变得有滋有味。高兴时唱快板,把五腑六脏都荡涤得干干净净;悲苦时唱慢板,那撕心裂肺的情调便抚平了心中痛苦的皱纹。至于当初为何给它取名为"拉魂腔",在民间还有着一段十分有趣和精彩的故事呢!

  在微山湖东部的一个小村子里,每家大小人等全都喜爱听"拉魂腔".每当晚黑到来不管哪村唱戏,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抢着去听戏.有这么一天,刚过门一年多的小大嫂在家吃过晚饭,忙着让她的丈夫"老戏迷"赶紧先去到戏场子里找好座位枪先占上,就早早地先走啦!小大嫂急忙收拾锅灶,又去喂过了猪.忙完一些琐碎活计之后,便急急忙忙从床上抱起刚出月子的小宝宝也随后赶到戏场子里,锣鼓一响,琴声缭绕,唱段开始啦!全家人听戏看景.一时间玩得十分地开心!又有一天,小大嫂的丈夫出远门作买卖去啦!小大嫂又听说临村来了戏班子,各家各户都早早地吃过晚饭赶往戏场子听戏去了.一时间她还不停地在家里忙呵着.只听见临村村头不时传来小锣子,大鼓钹喧闹的声响,家里的活还有一大堆,小儿子又在哭闹着!她实在急坏了.于是她便一手抱起在床头睡觉的孩子,另一只手拿起个小板凳,一阵小跑抄近路赶去听戏了!到了戏场听了一阵子,她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在哭闹,只当自己的小儿子也在哭呢!便急忙掏出奶头子给孩子喂奶,刚想放到小孩嘴里,哎!这才发现自己怀里抱的根本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长巴大南瓜!这戏哪能再听下去呢!家里的小孩还不知哭成啥样呢?万一滚下床来该怎么办呢?!她立刻赶忙往家里奔跑!小大嫂怎么会抱了个南瓜来听戏呢?原来她在晚饭后听到小锣子,大鼓钹一响开,柳琴阵阵奏起---这个"戏"就把她的"魂"给勾拉到戏场子里来啦!谁成想,她慌里慌张抱起孩子抄近路走人家的南瓜地赶去听戏,一下子就被南瓜秧绊载倒啦!又急忙爬起来抱起一个南瓜再跑,谁知,抱错啦!当她在戏场子里发现自己抱的是个长巴南瓜时,便急忙顺着原路到南瓜地里去找小孩,来到那棵绊断的南瓜秧子前一看,小孩不知哪去了?再仔细找找,她竟然发现一个她们家床头上的大枕头!她急忙丢下南瓜,抱起枕头一阵小跑赶回家里.开开门到床前一看,咳!小孩儿还乖乖地在床上呼呼睡觉呢!

  这个故事在乡间被活灵活现地传来传去,就对小大嫂"痴迷丢魂"的听戏情结,戏起了个名字叫"拉魂腔",又有人叫这种戏为"绊倒小大嫂"。

  多年来,柳琴戏涌现出了众多的著名演员,鲁南的卜端品、刘长春、王丽英、邵晓环、王传玲、王传亮、赵恒成等,临沂的张金兰、李春生、邵瑞武、徐宝琴、江苏徐州的王素琴、相瑞先、厉仁清、姚秀云等一时成为地方的时代宠儿。为了不断培养新的柳琴戏艺术接班人,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柳琴戏传承难的问题,枣庄市决定不但要办好全市目前已经存在的两个柳琴戏艺术班,从2007年起还举办了两年一度的柳琴戏艺术节。

  拉魂腔传唱了三百年,乡音、乡情、乡土气的柳琴戏,以其粗犷、奔放的乡土风格和通俗迷人的“拉魂”特色,而成为鲁南人的主要精神食粮。二百年来因她生于斯、长于斯,与沂蒙山不可分割,与微山湖水乳交融,与鲁南人血肉相连。茶余饭后,谁都会哼一两句“大路上走来我陈士铎啊,赶会我赶了三天多……”,如同枣庄的石榴花一样朴实俊美的拉魂腔柳琴戏,象鲁南的山风水韵一样,一阵阵轻拂流淌在乡亲们的心头。这就是柳琴戏的魅力所在,也是她的生命源泉!

 

  古老的拉魂腔,迷人的柳琴戏,至今还在滋润着鲁南人的心灵和精神,成为他们的“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8567.html

更多阅读

暴风领主之魂任务一个人怎么做 暴风领主纳拉克

暴风领主之魂任务一个人怎么做——简介暴风领主之魂是做橙色披风必做的一个任务,5.2的时候简单,很多人打纳拉克,我们过去扔一下长枪就跑就能完成,不过现在很少人打纳拉克了,那么一个人如何完成呢?暴风领主之魂任务一个人怎么做——工具/

《最后的亚丁》12:卓玛拉措

《最后的亚丁》卓玛拉措560上篇有点扯远了,聊了会儿“旅行的质量”,接着回来走亚丁吧。按景区路线,今天介绍的是一个“错”:名叫卓玛拉措,是仙乃日雪峰下的一个海子,汉名叫“珍珠海”、佛名叫“度母海”,传说是仙乃日左边白度母的魂湖,

利辛泗州戏 利辛清音戏陆彩霞

利辛泗州戏 泗州戏20世纪50年代前称“拉魂腔”,它起源于安徽宿州泗县,流行于皖北一带,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板腔体戏曲剧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泗洲戏建国前基本上是由民间小班社在农村演出。这种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

中国最著名的官府菜(图) 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图片

中国菜中,不但包含了世界著名的宫廷菜,而且还包含了一批精美的由私家烹调出名的官府菜。谭家菜流传到社会上来后,有人说:“戏界无腔不学谭,食界无口不夸谭”。时至今日,谭家菜被完好地继承了下来,并获得了新的发展。做为中国官府菜中的一个

《魂断蓝桥》课文赏析 魂断蓝桥是哪座桥

《魂断蓝桥》课文赏析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魂断蓝桥》采用的是好莱坞传统戏剧的叙事模式,追求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在《魂断蓝桥》中,不但整部片子贯穿着代表人性美好的爱情和代表人性毁灭的战争之间的主要冲突,而且还分布着其

声明:《柳琴戏拉魂腔 拉魂腔mp3》为网友剑断念人断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