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大臣。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1236 年,卒于1283年。这是南宋王朝封建统治极端腐朽,广大劳动人民处境十分困苦时代。蒙古贵族的军队越过黄河南下,而南宋的大小官僚,不顾人民死活,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文天祥自幼在家乡读书,其父亲知识广搏,老师欧阳守道品行高尚,这两个人对文天祥影响较大。再加上复杂动乱的环境,使文天祥从小就有了救国的抱负。有一次,他在县里一处祠庙中见到庐陵名人欧阳修、胡铨、杨邦义的遗像,听说了他们的事迹,非常仰慕,说“我将来的名字若不与他们在一起,就不是大丈夫。”21岁那年,他去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上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对改革政治的各种主张,中了状元。

1259 年,蒙占军队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临安受到威胁,宦官董宋臣叫嚷要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主张逃跑。文天祥上书宋理宗,表示反对,并要求杀死董宋臣等败类,以安民心。垂死的南宋王朝当然是不会理睬的。

在政治腐败的南宋朝廷中,文天祥可称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廉洁的人。1270年他敢于谴责奸相贾似道,就是一个事例。贾似道身居相位,权高势重,连皇帝都怕他三分。襄阳被困日久,他封锁消息,不告诉皇帝。朝廷大臣怕得罪贾似道,也不敢走漏风声。有一天,宋度宗忽然问他:“襄阳被困三年了,怎么办?”贾似道反问:“陛下听谁说的?”宋度宗说:“刚才有个女嫔说的。”贾似道查明了女嫔的姓名,借故害死了她。象这样残忍的人,没有一点胆量是不敢惹他的。不久,贾似道托病辞官,要挟宋度宗。宋度宗哭哭啼啼,要文天祥起草挽留贾似道的文稿。文天祥不仅没有奉承贾似道,反而义正辞严地谴责他的过失。贾似道大为恼火,指使心腹弹劾文天祥,将文天祥罢了官。

1275 年,元军在安徽芜湖大败宋军,顺流东下,逼近京城临安。由于情况紧急,南宋王朝十分震恐,贾似道被迫出兵。但他不愿作战。派出使者向元军表示投降,遭到元军的拒绝。元军乘胜追击,贾似道逃到扬州。南宋的水陆军事主力全部崩溃,元军逼近临安。天文祥这时担任赣州知州。他在当地招募了3万名勇士,决心要保卫临安。有人说他是“驱群羊去斗猛虎”,文天祥回答说:“我也知道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国家危急,竟然没有人起来救亡,这怎么行呢?他上书皇帝,提出了建立方镇的主张,建议把南宋国土分为四镇,每镇设一个都督来统帅。以四镇为据点,同时向元军反攻。敌人四处应付,兵力分散,临安的危险就可以解除。可是,腐朽的南宋王朝已被投降主义者把持朝政,不仅对文天祥四镇屯兵的方略置之不理,反而对他的抗元斗争加以限制和打击。

1276 年的正月,元军已逼近临安东郊,宰相陈宜中逃跑,南宋王朝不得已给文天祥以右丞相的名义,命令他去元营谈判。文天祥到了元营后,无视蒙古贵族的威胁利诱,始终不屈。元军主帅伯颜无可奈何,把他扣留在营中。同年三月,元军进入临安,南宋谢太后率幼帝赵显及百官向元军投降。不久,谢太后、赵显等被送至大都。10多天以后,伯颜知道文天祥毫无降意,将他押解大都去。当他被押至京口时,在一个船工的帮助下,乘元兵不备,于深夜逃出,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到了永嘉。这时,不愿投降的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立赵昰为帝。文天祥也来到福州,重新组织抗元武装,于1277 年在江西等地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州县。由于寡不敌众,终于兵败,退至广东。

1278 年,赵昰病死,陆秀夫、张世杰又立八岁的赵昰为帝,继续打着宋朝的旗帜,驻守在崖山。文天祥驻守在广东潮阳一带,阻击元军。后来遭到张弘范带领的元军的包围,文天祥在海丰附近的五坡岭被俘。被俘后,张弘范把他押到船上,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陆秀夫和张世杰,遭到严辞拒绝。文天祥面对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抱定必死的决心,写下了悲壮的《过零丁洋》这首著名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 年,张世杰与元军海战失败。陆秀夫抱着九岁的小皇帝赵昰,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随后,文天祥被押解大都,元丞相孛罗召见文天祥,文天祥长揖不跪,经打骂、论辩后说:“今日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孛罗准备将他杀死,元世祖忽必烈却多方派人诱降。已投降元军当官的原宋朝状元宰相留梦炎,到狱中作说客,文天祥将留梦炎骂走。亡国皇帝赵显进监去劝诱,文天祥连声说:“圣驾请回!圣驾请回!”文天祥在狱中小楼上作了许多诗篇,全都充满着“忠肝义胆”的“浩然之气”。他的《正气歌》“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命安足论!”显示了大义凛然的气概和宁死不降的决心。文天祥在狱中被关押了3年多,元朝廷唯恐他回去后号召江南遗民反元,始终不肯将他释放。忽必烈亲自出面要他投降元朝,并直接许以宰相的高官,文天祥仍然严辞拒绝。忽必烈决定将他处死。

1283 年初,文天祥被杀。他死后,人们发现他的衣带上系着一篇绝笔自赞,其中最后几句是:“孔日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首《衣带赞》充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重孙(文应麟之墓)

位于凤凰山山涧旁

图文收集:文哥

平凡人生工作室制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8626.html

更多阅读

文七妹-文强和文天祥 文七妹去世图片

文强像文七妹像(毛泽东母亲)读《文强自述传》方知 毛泽东竟是文天祥的后裔1283年腊月初九,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就义。1275年,元军犯边,他组织义军北上勤王,坚持抗元。后兵败被捕,在诱降期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名句。崖

俗语,谚语大全 中国俗语谚语大全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

古诗词抒发理想抱负的诗句 远大理想抱负的诗句

1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

儒家人格以及儒者的贤和能 儒家理想人格

一、儒家的精神追求(一)内在的追求要求精神和谐:“精神和谐”是儒家精神追求的三个方面或者说是三个阶段,这是儒者特有的道德践行。1、完善自己,内心肯定,自身认同,这是内和谐,表现为“吾日三省吾身”。2、舆论肯定,社会认同,这是外和谐,表现为

声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为网友久伴而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