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中的”李光耀” 中秋节维基百科

以下是全球最权威的百科全书网站关于“李光耀”的条目,从中可以看到李光耀有很多不为大陆网民所知的一面,例如他他和蒋经国有非常好的私有友谊,他晚年总结新加坡的成功时候把最主要原因归功于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良好的政治制度等等,兼听则明,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真实的李光耀。

李光耀,GCMG,CH(英语:Lee Kuan Yew,1923年9月16日-2015年3月23日)是新加坡华裔政治家,为首任新加坡总理、前任国务资政及内阁资政,以及人民行动党首任秘书长,也是新加坡建国之父之一,对新加坡政治有很大影响力。



各个年龄段的李光耀

家庭背景

李光耀曾祖父李沐文(Lee Bok Boon)于1862年从广东大埔(介于今广东梅州市与福建省永定县之间山区)移居到海峡殖民地,大埔县为纯客家区域,李光耀祖辈均为客家人。

李光耀生于新加坡甘榜爪哇路(Kampong Java Road)92号的一座2层高的别墅内,是父亲李进坤(Lee Chin Koon)与母亲蔡认娘(Chua Jim Neo)的长子。而其祖父李云龙(Lee Hoon Leong)对他施以英语教育的举措,使得他自幼受到了英国文化强烈影响。

李光耀有三弟一妹,其二弟李金耀(英文名:Dennis)与李光耀一样曾于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其后与兄长开设律师行;三弟李天耀(英文名:Freddy)曾经为一间股票证券行主席;四弟李祥耀为一名医生,曾于剑桥大学修读医学。

维基百科中的”李光耀” 中秋节维基百科


去英国留学前,李光耀(后排中)与父母及弟妹合照

生平

早年

1935年,12岁的李光耀考入当地的英校莱佛士书院(初中部);1940年,18岁的他考入该校的高中部,但在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中断学业。因为生活所迫,他被迫成为日本《读卖新闻》社的日文翻译员。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李光耀在家人的协助下凑集学费,远赴英国留学。在留英初期,李光耀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并在学习时受到导师拉斯基的社会主义理论影响,逐渐展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倾向,但却在后期一直以“反共者”著称。他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表示,“之所以讨厌共产党人,根源在于他们采用列宁主义(领袖集权)的方法,不在于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一年后,李光耀转到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并于1949年考获双重一等荣誉学位,名列榜首毕业,随后取得律师资格。1950年,他与以前在莱佛士书院的同学柯玉芝结婚。



二战期间李光耀与柯玉芝暗生情愫,开始交往,柯玉芝比李光耀大三岁

踏入政坛

1950年,还在英国的李光耀加入了一个由旅居当地的东南亚人所组成的、以争取马来亚独立为目标的团体“马来亚论坛”。同年8月,李光耀回到新加坡,开始从事律师工作。1952年,李光耀因为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声名大噪,在工会中建立了群众基础,从而为其将来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基石。

1954年10月,李光耀与一些从英国回来的华人、当地受华文教育的左派学生和工会领袖成立人民行动党,参加次年举行的首届选举。这次选举中,李光耀本人顺利当选立法议会议员,开始与新加坡方面马来亚共产党(“马共”)负责人林清祥等人合作,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

总理生涯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而人民行动党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此后,李光耀一直希望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从而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最后还可以铲除在当地日渐壮大的马共势力。

1961年,行动党内以李光耀为首的“反共分子”与“亲共分子”决裂,李光耀逐渐右倾。1963年7月,李光耀在伦敦与马来亚东姑阿都拉曼政府达成协议,星马正式合并。合并后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李光耀主导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采取行动,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马共高层。

星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政府籍此指责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与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使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并在幕后煽动在新加坡的马来人反对新加坡自治邦政府。而联邦政府高层则对此十分反感,也因随后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

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积极的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在位期间推动了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贪污调查局,并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成功使得新加坡在三十年内发展成为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以高效率、廉洁著称,且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自由备受限制。



1965年8月9日,时任总理的李光耀宣布新加坡独立,并为此落泪,新马分家也成了他一生的憾事。

卸任总理后

李光耀总理夫妇与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夫妇在白宫北门的合影(1985年10月8日)。

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惟依然留任内阁资政,维持影响力。他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独裁的批评不加理会,他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2011年5月14日,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获得建国以来最低得票率,并首次在阿玉尼集选区败给反对党工人党 (人民行动党在独立后首次在集选区失利)。李光耀与另一位前总理吴作栋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不会出任新内阁任何职务。他结束长达二十年的资政,连同总理生涯,正式结束在政府内阁长达52年的生涯,亦代表李显龙正式接班。

2013年,李光耀出版自传,表示感到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希望早日离开人世。



老年李光耀

入院与逝世

2015年2月5日,李光耀因严重肺炎被送至新加坡中央医院治疗,并启用呼吸机。新加坡总理公署21日发表声明说,李被入住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当时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在3月6日病情仍没有太大的变化。3月17日,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李光耀的病情因感染出现恶化,医护人员对李光耀使用抗生素,并密切监控其病情。

2015年3月23日凌晨3时18分(新加坡标准时间),李光耀因抢救无效逝世,享年91岁。

逝世假消息事件

18日夜,网上流传一个据称是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的截图,称建国总理李光耀已经逝世,并被人民网、网易、凤凰网、《中国时报》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多家外媒转载。随后联合早报向新加坡总理公署求证。总理公署回应称未发布任何新信息,该文告为假冒文告。总理公署呼吁公众查证消息来源的链接,并已就此事件向警方报案。经调查此消息是一名未满16岁的新加坡男学生所发布的。错误转发的多家外媒已相继纠正或撤下错误报道。

与台海两岸关系

李光耀执政三十多年,在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李光耀与中国大陆和台湾一直维持特殊和友好关系,不论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前和建交后。

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政府在1970年代末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双方都放弃了1960年代时的敌对政策。1976年5月,李光耀应周恩来逝世前的邀请首次访华,会晤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国务院总理华国锋等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后,他多次访华,和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等中共领导人会面。在李光耀和访新的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促成下,海峡两岸曾于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极具象征意义。

李光耀对邓小平一直十分尊重,两人首次见面在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出访新加坡,并获李的高规格接待。两人确实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在经济上皆力主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皆留学欧洲,皆喜博览群籍智识丰富,极具理想抱负远见,施政手法精明务实,政治斗争经验丰富,有战争经验皆遇过生死关头,自奉甚俭而正直廉洁,两人都深具领导魅力等,因而李光耀与邓小平两人被许多传媒拿来比较。

1990年10月3日,新加坡共和国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继大多数亚洲国家之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亚洲国家。此前,李光耀曾多次表示,新加坡将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中最后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会员国。另外,苏州工业园区也是由李光耀主导建设的。1992年9月,新加坡国务资政李光耀赴江苏考察,最后选择在苏州金鸡湖边的这片农田上启动了苏州园区的开发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15周年的大会上,李光耀表示,自己当初选址苏州是正确的。同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问新加坡并与国务资政李光耀会谈,两人促成后来两岸历史性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

李光耀与中华民国方面的关系十分密切。1970年代,新加坡和台湾进行了包括军事在内的多项合作,李本人也多次访问台湾,与时任总统蒋经国私交很好。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双李也交往甚密,1989年3月李登辉就任总统后首次访问即是新加坡。后来基于对李光耀友谊,李登辉在“汪辜会谈”地点让原本不是第一选择的新加坡脱颖而出。2000年陈水扁的民主进步党政府上任后,李光耀曾两度访问台湾,但与陈水扁关系一般。其他台湾政治人物方面,包括苏贞昌、谢长廷和马英九等,皆与李光耀有所来往,曾分别进行多次私人访问。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辖下的国家档案馆和出版商共同发表华文丛书“新加坡选择了李光耀”,内容取自国家档案局日前出版的英文图书“李光耀言论集”,并翻译成中文。在“领袖篇东方”中,李光耀评价总统蒋经国“沉默冷静、想法务实”,他认为蒋经国从不摆出思想家的模样,但想法务实,社会知识丰富,善于识人,确保留在身边都是可靠之士,随时愿坦诚提出己见,哪怕是逆耳忠言。蒋经国在开口前,必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绝不信口开河。1973年李光耀首次访台,带着女儿李玮玲,李玮玲能说流利华语,言谈举止也是个华人,因此让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对李光耀夫妇和李玮玲有不同的看法,从此确立了星台的独特关系,此后到1990年,李光耀每年都会访台1至2次。书中形容蒋经国与李光耀私交甚笃,蒋经国能理解李光耀讲的英语,李光耀也能说华语,因此双方无须通译,就能建立友好关系。

荣誉

李光耀于2009年11月15日获得由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颁发的友谊勋章。

由于李光耀祖辈均为客家人,故其本人亦被视作为客家族裔的杰出代表之一。鉴于其对世界客家事务的影响和贡献,李光耀被特别聘请为当地最大的客属团体(组织)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永远荣誉主席一职。

李光耀于1994年获颁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表彰其30年来“对300万新加坡公民不管何时何地吐痰、嚼口香糖、喂鸽处罚之影响的研究”。为表扬李光耀促进新加坡和西班牙巴塞罗那之间的关系所作出的贡献,巴塞罗那市市长伯赫于2010年9月3日颁发“巴塞罗那荣誉市民”(Honorary Citizen of Barcelona)殊荣给李光耀。

评价

李光耀在新加坡有很高威望,在国际上也享有美誉,多位政坛名人如撒切尔夫人、基辛格对他廉明、高效率的政府表示赞赏。但是也有很多西方舆论指责新加坡没有新闻自由,政治上不民主,文化发展因政治需要而备受压抑,反对派长期受打压及迫害。李光耀的两个儿子都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大儿子李显龙为现任新加坡总理和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被指为“隔代世袭”),小儿子李显扬曾任最大国营企业新加坡电信(今淡马锡控股旗下)的总裁兼CEO。李显龙的妻子何晶在2002年出任政府财政部的资金管理公司淡马锡控股的董事后,著名的财经媒体彭博新闻社发表文章影射该项任命是“为满足李氏家族利益或某种与嘉惠李氏家族利益有关的腐败动机”,遭到李光耀的驳斥并于以控告。2004年,李显龙接任总理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再度发表文章指责新加坡政治中存在的裙带关系,李光耀威胁要诉诸法律,但后来该杂志刊登了公开的道歉信与赔偿。在野新加坡工人党指《经济学人》因在新加坡设有地区总部,因此新加坡的法律对此有司法管辖权,所以才迫使《经济学人》道歉。

在打击政敌方面,李光耀毫不手软,与其他国家的独裁者无异。自新加坡独立后,他就一直维持有效的《国内安全法》,授予政府在必要时“不经审判”即得以“无限期拘禁”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士。一些早年曾与李光耀合作,后来对他统治构成威胁的社会主义阵线领导人如林清祥因该法被拘禁20多年,其中最有名的政治犯是此外,他透过司法手段如控告诽谤罪等,被认为打压反对的声音,如邓亮洪等许多反对派因此被迫退出政坛或移民他国。在新加坡国内,虽然反对派的声音一直存在,却始终不能成为抗衡执政人民行动党的威胁。

李光耀主张“亚洲价值”。美国《外交》杂志1994年3-4月号刊登了李光耀与该刊编辑法里德·扎卡利亚的长篇谈话纪录《文化是决定命运的》,李光耀说:“坦率地说,如果我们不曾以西方的优点作为自己的指导,我们就不可能摆脱落后,我们的经济和其他各方面迄今会处于落后状态。但是我们不想要西方的一切。”“人性的某些基本方面是不会改变的。人性中有恶的东西,你必须防止它。西方人相信,只要有一个好的政府制度,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东方人是不相信的。东方人相信,个人离不开家庭,家庭属于家族,家族又延伸到朋友与社会。政府并不想给一个人以家庭所能给他的东西。在西方,特别是在二次大战后,政府被认为可以对个人完成过去由家庭完成的义务;这种情况鼓励了单亲家庭的出现,因为政府被认为可以代替父亲,这是我这个东亚人所厌恶的。家庭是久经考验的规范,是建成社会的砖瓦。”

2013年8月6日,李光耀发表由海峡时报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李光耀观天下》(繁体版为天下文化出版),在书中李光耀说,新加坡建国有成的两大支柱是:

统一语言并与国际接轨。新加坡建国之初,有人提议以华语为国语;但李光耀坚持以英语为通用语言,学校一律用英语教学,使新加坡顺利与世界接轨。李光耀反对把华人的方言(如粤语、闽南语等)列入学校教程,以免因华人说不同方言而把社会撕裂。

开放的社会。新加坡腹地小、没资源,必须对外开放、吸引外人投资,让外资把技术、管理与市场带进来;而且新加坡鼓励移民,以弥补国内人才与人力之不足。李光耀还说,如果新加坡决定发展成为像西方国家如英国的两党制政治,新加坡必然“走向平庸”,因为“最优秀的人才不会选择从政,参选得冒很大风险,竞选活动会变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恶毒”。

2011年,网站《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在其“20世纪最成功的独裁者”中将李光耀排列为第二位,第一位为伊德里斯一世,弗朗哥、蒋介石分列三、四位。

国内反对派指责李光耀是个不折不扣的精英主义者,曾倡导大学毕业的女性应该与受同一教育水平的男子结婚,以确保他们的下一代也拥有“高智商”。这项政治宣传终因国内过大的反对声音(主要是来自这群选择独身的高学历女性)而作罢,李光耀本人却依然坚持其立场正确,并在其自传中引用剑桥大学教授的研究为佐证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新加坡由于民族众多造成民间语言庞杂的现象,包括华语、马来语、爪哇语、印地语等,社会中上层、精英学校及政府使用英语。李光耀在1960年代决定建立英语的主导地位,英语除作为政府的工作语言被加强外,在教育政策上也作出导向,非英语授课的学校受到削弱。由于华校的政治立场普遍亲大陆红色政权,使用大陆简体字课本。李光耀自传中提到对“华校”亲共立场的担忧,认为华校是培养共产党人,以及共产党开展地下工作的基地。新加坡在确立英语主导地位后,确实对以后走向国际化有所帮助,也成为吸引欧美投资的重要因素。但华校几乎难以生存,同时引起华族的担忧,中国大陆也对此十分不满。李光耀为平衡华族的情绪将子女送到华校读书,但在家中却与子女说英语。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将华校的困境和华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归由于华校的教学质量,使得华校毕业生没有英语学校毕业生“优秀”。但无可否认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和专上教育水平在区内是受到赞许和肯定的。

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提及英军撤走时他的恐惧以及对当时“五国联防”的不放心;并多次提及马来西亚的威胁和印尼早期的封锁。他与内阁成员一起规划并组建了新加坡的武装力量,并得到以色列的教官和中华民国(台湾)的训练场所的支持来训练部队。目前新加坡的武装部队拥有F-15SG、F-16CD、AH-64D阿帕奇、CH-47SD直升机、可畏级护卫舰、潜艇、两栖登陆舰、豹2A4坦克、重炮等强大海陆空武器和战略投送载具,隐然已是东南亚一个“袖珍军事强权”。李光耀认定只有手握“精悍武装力量”才能给新加坡带来实质安全保障。邓小平上台后,李光耀与邓维持极佳之私人关系,许多建言被邓慎重深思考虑。李光耀同时与蒋经国也维持极佳之私人关系,是当时调和两岸关系的最具影响力人物。1990年后,新加坡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2000年后更成为全球在东南亚南亚投资的最重要经营据点。李光耀对世局发展之洞察能力,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极为推崇。

批评者认为李光耀家族控制了新加坡的政治和经济(李光耀自己的意见就能影响新加坡的政策,夫妇两人也是新加坡律师界的翘楚,长子李显龙是现任总理,次子李显扬执掌大型企业,儿媳以及亲家是大企业家,只有做医生的女儿李玮玲不处在掌管政治或经济命脉的圈子里)。而且李显龙出任总理有李光耀刻意培养和操作的痕迹(李显龙、李显扬和李玮玲从学业到工作、从政、从商都获得大量资源支持,提升很快),但无可否认到目前为止李显龙、李显扬、李玮玲在自己的岗位上是称职的。李光耀在为子女铺路上所表现出的私心与其自传中描述的对新加坡公职人员的要求不符,而其自传中有专门章节提到“将清除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公职人员出队伍”。

根据李光耀的自传,其祖父十分推崇英国人的精英观念,很小就让李光耀在英语授课的学校接受英式教育。但李光耀在规划国内工业发展方式时却对英式管理文化多有批评,认为英国式的管理人员高高在上不了解实际情况过分依赖直接下属;而对日本的管理大为欣赏:觉得管理人员应保持适当的谦卑、强调集体的协调和力量、鼓励工人学习和提高以及对企业提意见;将学习日本作为新加坡的工业化之路。但新加坡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精英文化,似乎他的糅合东西方文化的方法适合新加坡的情况。

另外,李光耀在自传中提到,二战时新加坡沦陷期间他中止了原来的学业,转投日语翻译学校,毕业之后从事一些消息翻译工作。同时也投入到黑市买卖的活动中,其操作的方法是“赶紧把手上的香蕉票换成物品,以应付不断飞涨的物价”。在新加坡独立之初经济并不出色,而当年英军的撤离使新加坡损失30%以上的GDP,而传统优势的港口、中转地、贸易中心也有被马来西亚、印尼取代的危险。李光耀通过引进外资开设工厂、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开拓非洲市场等手段为新加坡的经济找到了发展的出路;其后又引入金融、石化、电子工业、重工等使新加坡的产业经历几次升级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似乎他小时候表现出来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他的执政很有帮助。

李光耀的自传认为日本统治时期是新加坡治安最好的时候,而他认为日本人维持治安的方法简单而有效——“不听话就打,开始时宪兵部整晚都是打人的声音,后来慢慢就没有了;但是,只要你听话日本人会尽力做好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新加坡政府的廉洁和高效是被广泛认可的,同时新加坡也是一个使用严刑峻法以及保留肉刑的国家,可能与李光耀日治期间的经历体会有关。新加坡立国之初失业率高,人民生活水平低、生活环境恶劣、普遍教育程度低;但李光耀与其内阁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将其发展成干净、富裕、有活力、教育程度高的国家,可以说是其政策的成功。

前台湾总统李登辉曾评价“李光耀的经历,大家恐怕不清楚,在日本占领新加坡时,他替日本人做事,连俘虏的收容所都做过。他的思想很‘妙’,个人成分较强,例如他希望他儿子来接他,我从来都没有这样的观念,我也最讨厌这种想法,为什么自己做总统,儿子就要做总统?这样不是太好。”在提及李光耀的“亚洲价值”,李登辉表示“亚洲确实有价值,但这个价值应该放在人的上面,其中没有白人、黄人、黑人的区别,只要是人,都需要自由民主。中国人受到封建的影响,容易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来push一个观念,李光耀的亚洲价值多少与此有关。他叫了很多中国人、儒教专家到新加坡制作教科书,在我看那是害死孩子,走出了新加坡,他的亚洲价值被接受的程度不高,在亚洲其他的地区,人民的要求不是这样的。”李登辉认为“李光耀如果生在台湾,一定不会这样。”

从李光耀为新加坡制定的政策上可以看出李光耀是个“务实的精英主义者”,同时也是善用各种手段的法家思想主义者。

(本文来自维基百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3072.html

更多阅读

我感觉中的李宇春生日演唱会之四 李宇春演唱会抢票

传闻、八卦当中,都说李宇春太中性、太象男孩子了,这评价对嘛?也对、也不对。我在[之二]当中曾经提到过那位已经远去加拿大的女玉米,她说自己心早已经麻木,对任何人和事情,早已经冷漠无情。可她既然已经活到宠辱不惊的份上,为什么还会因为

李光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告别亚洲教父时代 亚洲教父 下载

点箭头所指位置关注韩福东公号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我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主义者,因为我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关于治理世界、治理社会的理论。我是务实的,我愿意直面问题,说:好吧,什么才是最佳解决之道?怎样才能为最多的人创造最大的幸福和福

越剧《碧玉簪》中的李秀英与王玉林 越剧 碧玉簪 剧本

《碧玉簪》为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金采风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样式为悲喜剧,既悲得催人泪下,又喜得令人捧腹。《三盖衣》、《归宁》、《送凤冠》3场戏,唱、做俱佳,常作为单折演出和教学之用。《碧玉簪》是越剧经典剧目。故事讲述明朝吏部尚

声明:《维基百科中的”李光耀” 中秋节维基百科》为网友权全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