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迷雾1 电视剧迷雾1一30集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封神-序言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民众的世界观,书以纣王无道失去天下道统,武王伐纣商灭周兴为主体,神话穿插为特点。

在中国人的眼里,《西游记》是扬佛抑道,而《封神演义》是扬道抑佛。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里面的人物又真是如此吗?让我们分析来看。

封神榜的由来

在谈《封神演义》前,我们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封神榜,它又是怎么来的。

封神榜提出是在《封神演义》在第十五回中: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间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

这说的很简单。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所以元始才会封神。但是风神是谁提出来的呢?有人说是玉帝,因为正是因为“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才会有三教并谈,出现所谓的“封神榜”。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类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把文中的“命”当做是命令的意思。这样认为我个人认为并不妥。原因如下:

在说这点之前,我们先看看昊天上帝是个什么人。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称为“类”。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是“帝”,或称“上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很明显,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而问起就出在这里。因为玉帝的出身和元始天尊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据《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中记载: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但以年老无子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诚心向道。勇猛黄老(即中黄子,初开天地时五老之一)曰:因缘在是矣。元始曰:若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圣德仁厚之身,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定为三才之圣,上真以为如何?黄老点头,即将碧玉瑶光如意吹口真气此乃天外灵宝,遂变一婴孩身。这时净德时王在寝室中忽见祥光照耀宫殿,作百宝色。有许多仪仗,护一九龙辇,浮空而来,中坐二翼人皆施法象,上首高真抱一小儿面园耳大,眉清目秀,遍体毫光罩定。国王与王后心甚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二真曰:下愚无嗣愿乞此孩为子,伏惟哀润听许。黄老曰:此子根器不凡,必证无极高上之品,汝善育之,国王上前拜领,二真从宝椅中托出递给,国王双手来接,重如山岳,挣出一身大汗,恍然而觉,是一梦,急召王后言之,所见相同。至此后,国王精神倍长,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国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十万劫,方证玉帝,总执天道之神。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元始天尊就是玉帝实际的生身父母。而又根据道教典籍中“三清四御”的说法,元始天尊的身份是高于玉帝的。既然玉帝的身份地位低于元始天尊一个等级,那就是和元始天尊的十二个弟子,也就是文中的十二金仙地位是平等的,怎么可能命令,而且这件事,玉帝显然是找的元始天尊,让元始天尊把十二个弟子送入天庭称臣。也就是说玉帝找的比自己地位高的元始天尊,更不可能是命令。

第二,如果将这个“命”当做命令讲,那么根据玉帝统领三界来说,他的话就是说一不二的,让十二金仙称臣就是称臣,根本不可能有商量的余地,更不会出现什么所谓的“三教并谈”。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玉帝并不是命令十二金仙称臣。

有人说,昊天上帝是有了后台,所以才会命令元始天尊的。但是这是不实际的。为什么呢?

首先,原始于昊天上帝来说有造身之恩,而且元始天尊的身份高于昊天上帝,就算又后台的话,也不可能是命令。

其次,玉帝那时候的势力很小,如果昊天上帝开口就命令元始天尊让十二金仙称臣的话,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元始天尊会联合通天教主、老子两人灭了天庭。因为元始天尊就这么几个宝贝徒弟,昊天上帝张口就命令十二金仙称臣的话,只能适得其反,除非他活得不耐烦了,否则不会这么做。

第三,一个不可能的假设,昊天上帝找了一个强硬的后台,强硬到不怕元始天尊师兄弟三人联手。为什么这个假设不成立呢?因为如果这样的话,老子和通天教主会躲的远远的,昊天上帝让你元始天尊的十二金仙称臣,有没让我的徒弟称臣,我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徒弟去替你的徒弟受罪。所以这个假设成立的话,就不会有后面三教并谈的封神榜。

既然这个“命”不是“命令”那又该当如何解释呢?

人认为,这个“命”应该当做【请命】讲。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如下:

玉帝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

由于玉帝既要管理自然现象又要管理下国,但是人手很少,所以就需要有人帮忙。于是呢,就请求元始天尊把十二个徒弟给自己。但是十二个人显然很少,而且元始天尊的徒弟数来数去,徒子徒孙加起来也就那么二三十个,一下子给十二个,又是得意弟子,元始天尊制定不愿意。但玉帝说什么也是自己人,又是天庭的老大,怎么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于是元始天尊找来通天教主和老子说:“师兄师弟呀!你看我们都是神仙,要为人间着想,但是呢,玉帝那人手不够,向我要人,你也知道我手上的人手也不多。你看这样,我们让自己的弟子历练一下,相互比试,一来呢,可以检验一下我们徒弟的成绩,二来也为人间做了间好事不是?”

听了元始天尊的建议,老子不会同意,因为在封神里面讲,老子的徒弟比元始天尊的还少。但是通天教主会同意,因为他的弟子众多,良莠不齐,一来可以检验下弟子的成绩。二来可以完成教内的统一。

在《封神演义》里,我们发现这么一件事,截教人类的弟子不是在仙山洞府就是在殷商为官,比如闻仲、崇黑虎。而妖精类的弟子虽然也有在商为官的,但是妖精类的占了大部分,且多在碧游宫。虽然闻仲的师傅是妖精,但是人类弟子并不和妖精的弟子来往。这样就形成了人和妖两派,所以呢,为了完成教内统一,通天就同意了。

但是为什么老子在不可能同意的情况下同意了呢?因为元始天尊事先给老子通了信。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子也是不满通天教主的做法的。而元始天尊也看准了这天,给老子说:“师兄呀,你看师弟做的实在不地道,收了那么多的妖精,我们想个办法,联合把他除掉吧。到时候世间神仙就都归你我俩管了。”

老子本来就看不惯通天教主,加上元始天尊的教唆,所以就同意了,所以在三个人的会议中,两个人已经同意,通天作为师弟,就算没有任何利益,也是不同意也要同意。

这样,就出现了三教共议封神榜的事情。

但是封神榜并没有如此单纯,因为封神榜一开始就是一个计谋,如果是单纯的表面上封神,大家就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根本不会有后来的狐狸精、稚鸡精和琵琶精受命入皇宫作乱,也不会有灵珠子下凡哪吒出世,更不会又姬昌羑里七年……这一系列的事情了。

那么封神榜幕后黑手是谁,它究竟隐又藏了什么样的计谋呢?请看下回——谁是封神榜的幕后黑手。

谁是【封神榜】的幕后黑手

我们先对比一下【封神榜】对这个世界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格局变化呢?

封神前:

人间是殷商的天下,仙界是阐教、截教、人道三教并存。

封神后:

人间是西岐的天下,仙界是阐教和人道,截教被灭。同时带来的结果还有,西方教实力壮大,伏羲八卦流传于世。

根据谁受益谁有嫌疑的破案原则,阐教、人道和西方教都有可能是【封神榜】的幕后黑手。那么究竟是谁呢?让我们来分析下。

【封神榜】的提出有两点巧合,第一,阐教弟子中的十二金仙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而这个时候,玉帝刚好要请求元始天尊把十二金仙送入天庭为臣。第二,不知道女娲是谁的寿王【并不是笔误,确实是“寿王”而不是“纣王”,至于为什么,我们后面说。】在商容的建议下,参拜了女娲宫,并且刚好莫名其妙的题了首爱慕的诗,而六百年没有显灵的女娲娘娘又刚好看到了这首诗,看后便像被人强奸了一般要给寿王一个好看,于是轩辕坟三妖入宫,祸乱君心。

说到这,我想大家也看出来了,事情巧合的蹊跷。

【封神榜】最初由玉帝向元始天尊提出,再想想元始天尊和玉帝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封神榜】和元始天尊及玉帝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人道呢?《封神演义》全书,人道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在商周之战中,表现的也不积极,所以说,人道策划【封神榜】排除在外。

西方教有没有嫌疑呢?以我看,虽然西方教在商周之战中获益良多,但西方教只能算是【封神榜】幕后黑手的帮凶。因为西方教当时实力弱小,并没有能力让天庭和元始天尊去做【封神榜】这件事情。就算是天庭和元始天尊为利益所动,西方教也不可能让女娲和天地人三皇参与到商周之战中来。所以西方教只能是【封神榜】实施的帮凶。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白的看出,【封神榜】的幕后黑手就是阐教的元始天尊。那么元始天尊是怎样完成自己的计划的呢?请看下回——封神那些事儿——《谋的产物——哪吒》。

阴谋的产物—哪吒

提起哪吒,我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个脚踏风火轮,身带乾坤圈和混天绫的小英雄形象,可是我要说的是,哪吒不是英雄,而且是个阴谋的产物。

在《封神演义》第十二回中:哪吒在东海口玩水,搅得龙宫晃晃悠悠,差点坍塌。老龙王要巡海夜叉李良去查探,正如书中所写,夜叉看到一小孩拿着红绫在水里晃来晃去,直接问他:“那孩子将什么作怪东西,把河水映红,把宫殿摇晃?”这是很正常的一句问话,虽然凶了点,但是李良没有以大欺小。这和我们平时看到小孩子淘气说话如出一辙。但是哪吒是怎么回话的呢?哪吒说:“你那畜生,是个什么东西也说话!”

正是因为这句话,李良才动的手,然后被哪吒灭掉。而打死李良后,哪吒连内疚都没有,只说了句:“把我的乾坤圈都污了。”

事后,龙王三太子跨兽出水质问哪吒,哪吒脸不红心不跳,理直气壮的喊:“我在此避暑洗澡,与他无干,他来骂我,打死他也无妨”,这就是哪吒。的确,你洗澡是与人家无关,但是你搅的人家家里天翻地覆,难道也与你无关,这就好比小孩子放炮仗,是与别人无关,但是你将别人炸伤,或者说直接弄了个炸药包把人家的房子炸了,难道也与你无关,那是混天绫,不是毛巾。而且哪吒这说谎的本领也不弱,说李良骂他,才打死他的,打死无妨。如果你是龙王三太子,见一个小毛孩子打死自己的手下还如此大放厥词,你会怎么样,更可气的是敖丙通报自己身份时,哪吒连人家爸爸的事都给骂了出来,说:“连你那老泥鳅都拿出来,把皮也剥了他的。”

中国有句古话说,大丈夫在天地间有两种仇不可不报,一种是杀父之仇,一种是夺妻之恨。哪吒当着三太子的那么多手下辱骂三太子的父亲老龙王,三太子脾气再好也不可能不动手。

而打死夜叉李良和三太子之事还没完,哪吒又射杀了石矶娘娘的徒弟碧云童子。

哪吒虽然是无意为之,但是无意不能开拓罪行,那石矶找李靖问罪,本身李靖就理亏,带着哪吒陪不是,也就完了,最多让石矶娘娘责罚一顿,毕竟石矶娘娘和李靖的师傅关系不错,否则度厄真人关系不错,否者也不会在石矶娘娘提议让不能成道的李靖下山时,度厄真人就答应了。所以石矶娘娘是不会杀哪吒的。而哪吒进洞后的想法是什么恩?只见哪吒看见洞里一人出来,自想:“打人不过先下手。此间是他巢穴,反为不便。”拎起乾坤圈,一下打将来。彩云童兒不曾提防,夹颈一圈,“呵呀”,一声,跌倒在地。彩云童儿彼时一命将危。

由此可见,将要对质时,哪吒不知是害怕还是别的,反正生出了先下手为强的念头。一下就将彩云童儿打的生命垂危。而此时石矶娘娘虽然是提剑而来,但是并没有动手,因为石矶娘娘这个时候并不知道是哪吒在外面撒野,而是听到徒弟的呻吟出来,所以,这里不应该是要杀哪吒,而是自卫的出现。而且石矶娘娘也没有说要杀哪吒,只是很生气的说:“好孽障!还敢行凶,又伤我徒弟!”而哪吒呢?收回圈,复打一圈来,欲杀石矶娘娘说话,这才气的石矶仗剑追赶。

由此可见,哪吒就是一个蛮不讲理、毫无教养的孩子。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纵容的原因外,还因为里面有着一个惊天的阴谋,而阴谋就隐藏在纵容之中。

纵容哪吒的阴谋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减少西岐大军进攻朝歌的阻力,让阐教代替截教在人间的地位。

哪吒有这么大本事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哪吒完全不受左道的收魂摄魄之术的影响,因为他是灵珠子下凡,而且是莲花化身,没有血肉之躯。所以我们会在《封神演义》中,经常诸如“众将不知其故。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哪吒乃莲花化身,浑身俱是莲花,那里有三魂七魄,故此不得叫下轮来。”的描写。

这里要注意,是经常。经常的意思西岐进驻无关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会类似法术的道人,而这类道人都是由哪吒加以消灭的。

当然,这只能说,哪吒不惧截教的“收魂摄魄”之术,谈不上什么阴谋,但是当我们将哪吒从下凡到莲花化身一段细细的分析,就会发现里面大大的有文章。

首先哪吒从肉身到莲花化身的道路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在元始天尊的受益下,一手创造的。这样说并不是我污蔑太乙真人,而是这件事由哪吒亲自说出,我们不得不信。

在《封神演义》第十一回中这样写道:“白鹤童子曰:‘姜子牙不久下山,请师叔把灵珠子送下山去。’太乙真人曰:‘我已知道了。’”

凡是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这样灵珠子也就是后来的哪吒。也就是说哪吒和太乙真人的师徒之缘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所以说,这么一个修仙练道的苗子没有人来跟 太乙真人抢,而太乙真人也不含糊,出世都是让他带着混天绫和乾坤圈两大法宝,更别说以后了。

而另一点让人奇怪的地方就是,哪吒母亲却是怀孕三年六个月才生下哪吒。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李靖夫人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哪吒,是太乙真人后来的徒弟,而女人十月怀胎而生育,也就是说哪吒出生的条件早已经成熟,但是元始天尊却没让太乙真人将灵珠子送下山,而是等,等了两年多,两年对元始天尊这些神仙虽然不算什么,但是这可苦了李靖的夫人,两年多来就挺着一个大肚子。

元始天尊为什么刻意这样做呢?我们这里要先分析一下李靖这个人。

在《封神演义》中,李靖是个龙套级的人物,如果不是哪吒,估计这个人都不会出现。而他的出现也是让人很厌恶的,为什么呢?虎毒尚不食子,但是李靖却没一点护犊之情,那哪吒仿佛不是他的孩子,甚至连个捡的孩子都不如。这点我们看哪吒闯祸后李靖的态度就可以看的出来。但是李靖是否真的绝情呢?其实不然。

第一次是,李靖知道了七岁的哪吒杀死了夜叉李良和东海三太子。他什么表现呢?吓得张口结舌,不语半晌。大叫:“好冤家,你惹下无涯之祸,你快出去见你伯父,自回他话。”

虽然李靖这样看太过无情,但是我觉得这是情有可原的。

首先,李靖夫人怀孕三年六个月而不生产,这让李靖时常心下忧疑。书中这样说,一日,指夫人之腹言:‘怀孕三载有余,尚不降生,非妖既怪。’而李靖夫人也说:“此孕定非吉兆,教我日夜忧心。”由此可见,哪吒在未出生时就已经被父母扣上了妖魔鬼怪的帽子,厌恶之情已溢于言表。而就在这对话的当夜,太乙真人送灵珠子下山,哪吒出世。巧的让我们会不有自主的认为让李靖夫妇厌恶尚未出生的哪吒就是他的目的,只有当目的达到的时候,灵珠子才会下山,李靖夫人才会生产,哪吒方可出世。

李靖虽然厌恶哪吒,但是在面对哪吒撞下弥天大祸的时候并没有责罚哪吒,只是伤心欲绝。所以说,李靖对哪吒看似无情却是深爱无比。要知道,哪吒杀玉皇大帝御笔钦点的夜叉李良,又杀兴云布雨、滋润万物天庭正神,东海龙王三太子,是灭门绝户的大祸,但凡稍微有点理智的父母就会想着怎样度过这弥天大祸,甚至有的父母这时候会让哪吒定罪,牺牲闯祸的哪吒而拯救全家。但是李靖只是难过,而李靖的夫人却说出了自己的怨言,道:“我怀你三年零六个月,方才生你,不知受了多少苦辛。谁知你是灭门绝户之祸根也!”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件事还没完,哪吒又玩起了震天弓,而起是误杀石矶娘娘娘娘的碧云童子而拒不承认,然后又故意将彩云童子打成重伤。

李靖是怎么对待这件事的呢?石矶娘娘对他说:“李靖,这部干你事,你回去吧。”然后李靖就回关了。

从这方面看,李靖可以说很不是个东西,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李靖的角度上,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如此。

首先,哪吒杀死李良和三太子之事未了,如今又得罪了自己的恩人石矶娘娘,如果继续下去,哪吒闯下的祸事会更大。而在这之前,石矶娘娘收了哪吒的混天绫和乾坤圈,李靖是清楚石矶娘娘是能收拾得了哪吒的,而在这之前,哪吒对李靖说过:“孩兒求救师父,师父说我不是私投胎至此,奉玉虚宫符命来保明君。连四海龙王,便都坏了,也不妨甚么事。若有大事,师父自然承当。父亲不必挂念。”所以说,李靖明白,石矶娘娘是杀不了哪吒,也可能重伤哪吒的,只能说是在石矶娘娘这吃点苦头,自己可能不舍得教训,但是对于有杀徒之仇的石矶娘娘,对于哪吒,杀不得又重伤不得,让他吃点苦头,又怎么下不得手?所以,李靖不声不响的离开正是大爱的表现。他更懂得如何做一个父亲,知道,在可以挽回的时候及时补救要比在无法挽回的时候再设法挽回好的多。

李靖除了爱子之外,另外一点就是对于殷商的忠心。

在《封神演义》第十二回中如此写道:李靖因东伯侯姜文焕反了,在游魂关大战窦荣,因此每日操练三军,教练士卒。

李靖守的是陈塘关,在朝歌的北面,而游魂关在朝歌的东面,李靖因姜文焕攻打游魂关而操练三军,只能说明他不相信窦融的实力,准备随时接受朝歌的调遣,所以才会如此。

这就是李靖,一个大爱大忠的人,而原始天尊正是利用了这点,打成了自己的目的。

他首先利用李靖的大忠,采用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办法,让姜文焕攻打游魂关而不下。而北伯侯崇侯虎此刻早已经成了西岐的刀下之鬼。崇黑虎虽然没有反,但是崇黑虎这个北伯侯已经臣服了西岐,虽然没有攻打李靖的陈塘关,但是李靖却没携带,积极备战。正因为李靖的忙碌,所以没有时间教育哪吒,而哪吒也正应了古人说的那句“慈母多败儿”。在娘胎里长了三年六个月的哪吒,一出生就已经是个两三岁的孩子,而这时候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主意,而太师傅本事没教他什么,却将他的来历告诉了他。所以才会在东海龙王来问罪后,在听母亲责怪自己的时候,哪吒会说:“爹爹,母亲,孩兒今日说了罢。我不是凡夫俗子,我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此宝皆系师父所赐,料敖光怎的不得我。我如今往乾元山上,问我师尊,必有主意。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然后借土遁去了乾元山。

纵观全书,在哪吒出世后直至剔骨还肉前,太乙真人除了在哪吒出生前让他带了乾坤圈和混天绫外,什么法术都没有交给哪吒。而就在哪吒出生七年后,两件事忽然巧合到了一块。书中这样写道:“乌飞兔走,瞬息光阴,暑往寒来,不觉七载。哪吒年方七岁,身长六尺。时逢五月,天气炎热,李靖因东伯侯姜文焕反了,在游魂关大战窦荣,因此每日操练三军,教练士卒。”

正是因为李靖操练三军,让哪吒得以顺利离开家出去玩耍,然后用混天绫和乾坤圈搅动龙宫,最后打死李良和龙王三太子。

而哪吒到了乾元山金光洞,找到太乙真人,说明情况后,太乙真人在知道情况后,是什么反应呢?

话说哪吒借土遁来至乾元山金光洞,候师法旨。金霞童兒忙启师父:“师兄候法旨。”太乙真人曰:“着他进来。”金霞童子至洞门对哪吒曰:“师父命你进去。”哪吒至碧游床倒身下拜。真人问曰:“你不在陈塘关,到此有何话说?”哪吒曰:“启老师:蒙恩降生陈塘,今已七载。昨日偶到九湾河洗澡,不意敖光子敖丙将恶语伤人,弟子一时怒发,将他伤了性命。今敖光欲奏天庭,父母惊慌,弟子心甚不安,无门可救,只得上山,恳求老师,赦弟子无知之罪,望祈垂救。”真人自思曰:“虽然哪吒无知,误伤敖丙,这是天数。今敖光虽是龙中之王,只是步雨兴云,然上天垂象,岂得推为不知!以此一小事干渎天庭,真是不谙事体!”忙叫:“哪吒过来,你把衣裳解开。”真人以手指在哪吒前胸画了一道符录,分付哪吒:“你到宝德门……如此如此。事完后,你回到陈塘关与你父母说,若有事,还有师父,决不干碍父母。你去罢。”

太乙真人具体对哪吒说了什么呢?从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太乙真人让哪吒在龙王进天庭的必经之路,也就是南天门等候龙王,然后让有丧子之痛的龙王敖光不但不能告状,还要去向哪吒的父母赔罪。而且哪吒还对龙王说:“吾非别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灵珠子是也。奉玉虚宫法牒,脱化陈塘关李门为子。因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姜子牙不久下山,吾乃是破纣辅周先行官是也。偶因九湾河洗澡,你家人欺负我;是我一时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师父说来,就连你这老蠢物都打死了,也不妨事。”

听到哪吒说什么了没?骂龙王“老蠢物”也就罢了,还说一时性急,打死御笔钦点的夜叉李良和兴云布雨的正神是小事。还说了,打死龙王本人也没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太乙真人对哪吒说的话应该是,我赐你本领,你去把那个龙王抓回来给你父母道歉。这正符合哪吒的胃口,所以高高兴兴的去了。而太乙真人怕哪吒害怕,还告诉哪吒,他要不听你的,你就打他,打死也没事。当然,太乙真人明白,东海龙王不同于三太子和李良,他的地位比三太子和李良高的多,虽然打死没事,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太乙真人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所以书中说:“哪吒被他骂得性起,恨不得就要一圈打死他,奈太乙真人分付,只是按住他……”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如果说李靖在炎热的五月操练三军,让哪吒有机会出门玩耍,然后打死了李良和三太子是巧合的话,那么再看太乙真人的态度,再用巧合来说似乎就有点牵强了。太乙真人的态度甚至让我感觉他和龙王之间有什么过节,而太乙真人的身份高过龙王,亲自动手,传出去名声不好,所以才会让徒弟动手。不信我们看看哪吒在按住龙王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哪吒将敖光朝服一把拉去了半边,左胁下露出鳞甲。哪吒用手连抓数把,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痛伤骨髓。敖光疼痛难忍,只叫“饶命!”哪吒曰:“你要我饶命,我不许你上本,跟我往陈塘关去,我就饶你。你若不依,一顿乾坤圈打死你,料有太乙真人作主,我也不怕你。”敖光遇着恶人,莫敢谁何,只得应承:“愿随你去!”

从文中可以看到,哪吒事无忌惮的殴打龙王,甚至在知道龙怕揭鳞的情况下,揭了龙王的鳞片。打时候还说打死你自有师傅太乙真人做主,你死了也白死。

我们这里做个假设,假如我们被一个人殴打,我们除了反抗外,还想着以后如何报复。另外就是知道在法律的约束下,知道对方是不敢打死自己的。当然会出现意外情况,无意杀死。但是哪吒说什么呢?有太乙真人做主,打死你也没事,这才让敖光应承,愿意听哪吒的安排。由此可见,太乙真人在天庭有着很高的位置,高了龙王很多,甚至高过了天庭的法制,所以龙王才会害怕。

而哪吒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就算敖光一时屈服了,但是龙王日后也会报复哪吒,这件事情只会越搞越打。所以才会在逃脱哪吒的手掌后,敖光大怒,把南天门毁打之事,说了一遍;又把胁下鳞甲把与李靖观看“你生这等恶子,我把四海龙王齐约到灵霄殿,申明冤枉,看你如何理说!”说罢,化一阵清风去了。

在知道这些事情后,李靖顿足曰:“此事愈反加重,如何是好?”哪吒近前,跪而禀曰:“老爷,母亲,只管放心。孩兒求救师父,师父说我不是私投胎至此,奉玉虚宫符命来保明君。连四海龙王,便都坏了,也不妨甚么事。若有大事,师父自然承当。父亲不必挂念。”

从哪吒如此信誓旦旦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太乙真人的身份一定是高于龙王的,甚至连玉帝都是敬让三分。因为哪吒虽然蛮横无理,却不会说大话,所以才会在龙王第一次找上门来时说去请师傅出主意,而在太乙真人对哪吒说了什么之后,面对龙王,哪吒越发蛮横起来。所以这件事换另一个做法,就是太乙真人责罚一下哪吒,从中间做个和事老,给玉帝打个招呼,这件事就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太乙真人没有,纵容哪吒一错再错。

说到这,我们再回到哪吒出生之前。

当晚夜至三更,夫人睡得正浓,梦见一道人,头挽双髻,身着道服,径进香房。夫人叱曰:“这道人甚不知理。此乃内室,如何径进,着实可恶!”道人曰:“夫人快接麟兒!”夫人未及答,只见道人将一物往夫人怀中一送,夫人猛然惊醒,骇出一身冷汗。

这梦之后,李靖夫人生下了哪吒,在天亮后,太乙真人来了李府,问李靖哪吒生在什么时辰,李靖说:“生在丑时。”然后太乙真人就一本正经的告诉李靖。“此子生于丑时,正犯了一千七百杀戒。”

联系这件事的前后,我们就可以明白,哪吒出生的时辰是太乙真人定的,而太乙真人明白,这个时辰出生,会犯一千七百杀戒。

假如对于一件看起来不好的事情,那人在明知道的情况下去做,如果这个人没病就是怀着什么目的,太乙真人没病,所以他有着什么目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哪吒死,然后莲花化身用来对付日后在五关碰倒的会收魂摄魄之术的截教中人,另一点就是收李靖为己用。

在书中第十三回中写道:“哪吒魂无所依,魄无所倚——他元是宝贝化现,借了精血,故有魂魄。”

所以说,哪吒是不可能直接从灵珠子出世的,必须借了精血才可以有魂魄。而选择李靖家,是因为元始天尊早已经看上了李靖。此后杀罗宣、战于化龙,李靖可以说鞍前马后,立下不少功劳。而单从封神后,李靖肉身成圣,就可以看出,李靖能耐如何。

那元始天尊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首先,元始天尊让其弟子太乙真人派灵珠子下凡,而这个下凡并不是顺顺利利的,等李靖夫妇苦等三年六个月后,在腹内成长的哪吒方才出世,这个时候的他带着乾坤圈、混天绫两件无使用技巧,却超级厉害的法宝,在水里摆摆、洗洗就可以让龙宫感觉地震。这里我特别要介绍一下哪吒出生的地方,哪吒出生在陈塘关,这陈塘关在什么地方呢?地处南广河入长江的汇流处,在今四川省南部的宜宾市。长江水在流过万里后,在上海流入东海。而哪吒在这地方洗个澡,耍耍混天绫和乾坤圈却可以让东海龙宫地震,就可想而知这法宝的厉害。当然,这里是排除龙宫故意找茬的,因为从李靖和敖光的对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就算李靖和龙王不是故交,但绝对也没什么矛盾和不快。而神话传说,也排除了瞎扯这个说法,所以说,这乾坤圈和混天绫这是两件很牛的法宝。太乙真人虽然给了哪吒这么厉害的法宝,但是一点担心都没有,甚至有点唯恐天下不乱,在哪吒闯祸的时候还一味的纵容,在对待哪吒打死夜叉李良和三太子的情况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哪吒就在师傅无限的纵容下走上了灭亡的道路,然后又冒充好人,给哪吒一个莲花化身。

这里说太乙真人是冒充好人,有两个原因,第一,哪吒走向这条路,甚至连骨肉还父母都是他出的主意,在书中如此说道:“真人忙叫:“哪吒,你快去!四海龙君奏准玉帝,来拿你父母了。”哪吒听得此言,满眼垂泪,恳求真人曰:“望师父慈悲弟子一双父母!子作灾殃,遗累父母,其心何安。”道罢,放声大哭。真人见哪吒如此,乃附耳曰:“……如此如此。可救你父母之厄。”哪吒叩谢,借土遁往陈塘关来。”而接下来便是哪吒回陈塘关的事情,写的很简短,但是很明了:

且说哪吒飞奔陈塘关来,只见帅府前人声扰攘。众家将见公子来了,忙报李靖曰:“公子回来了。”四海龙王敖光、敖顺、敖明、敖吉正看间,只见哪吒厉声叫曰:“‘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良,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乃对敖光曰:“我一身非轻,乃灵珠子是也。奉玉虚符命,应运下世。我今日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父母,不累双亲。你们意下如何?如若不肯,我同你齐到灵霄殿见天王,我自有话说。”敖光听见此言,“也罢,你既如此,救你父母,也有孝名。”。四龙王便放了李靖夫妇。哪吒便右手提剑,先去一臂膊,后自剖其腹,剜肠剔骨,散了七魄三魂,一命归泉。四龙王据哪吒之言回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哪吒一人承担后果,看起来英雄,但是第一这是太乙真人的主意,其实应该是在决定让灵珠子下凡就计划好的,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哪吒,只要是灵珠子的转世,都回如此下场,不然灵珠子怎么得到魂魄,又怎么莲花化身去破除五关中的那些会收魂摄魄的将领?第二,当父母面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父母,虽然嘴上说是不累双亲,事情走到这一步,这样也算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这对父母大大的残忍,你一死了之了,但是父母的痛谁来承受?那三年六个月的怀胎之苦,七年的养育之恩,你就这么报答?

而哪吒死后,太乙真人又让哪吒找其母亲,让她在翠屏山为哪吒建行宫,这对一个做母亲的人是何等的残忍,让其一遍遍的回想自己的孩子,又为在自己面前剖腹、剜肠、剔骨肉的孩子建行宫,这无异于一刀又一刀的在李靖夫人的心上捅。

而太乙真人也会选地方,在哪吒托梦于母亲的五六日里,已经充分表现了李靖对哪吒的厌恶,而前面我们也介绍了,将灵珠子选择在李靖家,也是在充分了解李靖的性格基础上作出的决定,而哪吒行宫却偏偏选择了李靖可能经过的地方。如果真是为哪吒好,会如此,会等着让李靖去捣毁行宫?如果真的是想让哪吒享香烟,让其魂魄有形声。(原文:哪吒受了半年香烟,已觉有些形声,一时到了高山,至于洞府。)随便选个远离李靖的地方就好了。难道翠屏山的百姓香火就比别的地方的好?

果不其然,李靖半年后经过这里,打碎金身,烧毁行宫。而哪吒知道后是怎么说的呢?哪吒曰:“我与你无干了,骨肉还于父母,你如何打我金身,烧我行宫,令我无处栖身?”心上甚是不快。

真是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你虽然是骨肉还了父母,但是那建造行宫的钱却是李靖的,毕竟出钱的李靖夫人是没有营生能力的,而起你让李靖夫妇承受丧子之痛,又怎么会与其无关呢?这不得不说太乙真人的高明,将一张白纸似的哪吒宠惯的无法无天,然后让其在死后怪罪李靖,然后再上演一幕莲花化身的哪吒,三次追杀父亲的戏,最后在紧要关头,让燃灯出场,一来送燃灯,也就是西方教一个人情,让其收李靖为门人,让其成为西周中坚将领的同时让殷商失去了一位难得的将领,名副其实的敌消我长;二来,磨磨哪吒的性子,让其在进了周营后好约管教;三来,做了西方教的人情,团结了同盟。可谓是一石多鸟之计策,怎一个高字了得?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就是这样一个形象,那么哪吒在神话传说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哪吒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除了在《封神演义》中出现过,还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出现过,在《西游记》中的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广大。曾参与讨伐孙悟空,大败而归。

根据学者们考证,哪吒最早写作那咤,更多出现在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中。“哪吒”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一个舶来的神名。他本是佛教中的一个神,在唐以前,我国尚无关于“哪吒”的任何记载。如此说来,“哪吒”的进口当属唐代,经以后历代文人的演义,才形成如今天我们所知之形象。

唐代僧人大广智不空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称哪吒为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还有其它的唐代佛经文献中出现的关于哪吒的记载,如“尔时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哪吒捧塔随天王”……从这些佛经不甚详细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他的角色。

由于唐代崇佛风气兴盛,佛经故事中的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迹,便广为传播了,开始成为唐代笔记小说的人物。如唐玄宗朝《开元传信记》里就记载了宣律和尚路遇哪吒的故事。这应是除佛经之外,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哪吒事迹最早的一个故事了,不过承袭之迹非常明显。

哪吒虽然是个外来神,但是在中国道教中也有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所以起名哪吒。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托塔天王怕他长大再惹大祸,想杀哪吒以绝后患,谁知哪吒愤怒,拿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后来太乙真人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叶做他的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后来哪吒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多亏女娲从中说和,赐给天王法宝玲珑塔一座专克哪吒,所谓棒下出孝子打服了哪吒,才消释了父子冤仇。所以供奉哪吒,就不可再一同供奉托塔天王,因相传父子不和,亦不可一同供奉龙王,亦因相传两者不和,哪吒闹东海与龙王已成世仇。道教中的哪吒,为斗神有战神神格,天将中当仁不让的先锋上将。年少但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准确说是三头八臂,所以人称八臂哪吒。可同时使用八件武器,足蹬风火轮,双手使一杆火尖枪,其余六只手用金砖、九龙烈火罩、混天绫、乾坤圈、阴阳双剑六件法宝,变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时当先锋,有时为大将,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是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小英雄。

哪吒在文学作品中大体就是这么一个形象,而下回请看《坏事做尽的云中子》。

坏事做尽的云中子

提起这位兄弟,我只能说一句,您除了好事,什么都干了。

云中子在《封神演义》中第一次出场是进剑除妖。书中写道:

话说终南山有一炼气士,名曰云中子,乃是千百年得道之仙。那日闲居无事,手携水火花篮,意欲往虎兒崖前采药;方才驾云兴雾,忽见东南上一道妖气,直冲透云霄。云中子打一看时,点首嗟叹:“此畜不过是千年狐狸,今假托人形,潜匿朝歌皇宫之内,若不早除,必为大患。我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忙唤金霞童子:“你与我将老枯松枝取一段来,待我削一木剑,去除妖邪。”童兒曰:“何不用照妖宝剑,斩断妖邪,永绝祸根?”云中子笑曰:“千年老狐,岂足当吾宝剑!只此足矣。”童兒取松枝与云中子,削成木剑,分付童子:“好生看守洞门,我去就来。”云中子离了终南山,脚踏祥云,望朝歌而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云老师是无意看到九尾狐在皇宫内,且不知道九尾狐肩负女娲使命的。所以才会进剑除妖,而且对于自己的法术,云老师显得很有自信,连照妖宝剑都没用,而是不慌不忙的现炒现卖,发现有妖情后,现削了一把木剑后才去的朝歌。

这小段故事,我们能发现几个问题,首先是云中子太过自信,自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自己的法术很看好,二是对宫里的妖精没太重视,当然,作为能和十二金仙齐名的他,也的确有资格不把一个妖精放在眼里;其次是他根本就还不知道这千年狐妖是女娲娘娘派来的,要不,他应该不会管这个闲事,这也说明了女娲派妖很隐秘,不但自己没去说,而且一般道人也算不大出来;最后是侧面说明了在现阶段,纣王的脑袋还是清醒的,妲己对他的迷惑还没有深入骨髓。

如果事情仅仅到了这里,我对云老师进剑的目的是不会怀疑的,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得不让我说,进剑除妖不过是一个幌子,云老师其实是打着做好事的旗号又狠狠的推了一把摇摇欲坠的成汤江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接下来的事情发展。

纣王曰:“宫中既有妖气,将何物以镇之?”云中子揭开花篮,取出松树削的剑来,拿在手中,对纣王曰:“陛下不知此剑之妙,听贫道道来:

松树削成名‘巨阙’,其中妙用少人知。

虽无宝气冲牛斗,三日成灰妖气离。”

云中子道罢,将剑奉与纣王。纣王接剑曰:“此物镇于何处?”云中子曰:“挂在分宫楼,三日内自有应验。”纣王随命传奉官:“将此剑挂在分宫楼前。”传奉官领命而去。

云中子和寿王的对话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只要将这【巨阙】挂在分宫楼上,管你什么妖魔鬼怪,三日内必定化为灰烬,而寿王也同意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按照好的发展,必定是妖精被消灭,寿王没有了九尾狐的迷惑,继续做自己的君主,成汤江山千秋万载。但是坏就坏在,这【巨阙】偏偏伤了九尾狐。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九尾狐,也就是所谓是苏妲己,中招后,寿王的表现。

话说纣王驾至寿仙宫前,不见妲己来接见,纣王心甚不安。只见侍御官接驾。纣王问曰:“苏美人为何不接朕?”只见妲己微睁杏眼,强启硃脣,作呻吟之状,喘吁吁叫一声:“陛下!妾身早晨送驾临轩,午时远迎陛下,不知行至分宫楼前候驾,猛抬头见一宝剑高悬,不觉惊出一身冷汗,竟得此危症。想贱妾命薄缘悭,不能长侍陛下于左右,永效于飞之乐耳。乞陛下自爱,无以贱妾为念。”道罢,泪流满面。纣王惊得半响无言,亦含泪对妲己曰:“朕一时不明,几为方士所误。分宫楼所挂之剑,乃终南山炼气之士云中子所进,言朕宫中有妖气,将此镇压,孰意竟于美人作崇。乃此子之妖术,欲害美人,故捏言朕宫中有妖气。朕思深宫邃密之地,尘迹不到,焉有妖怪之理。大抵方士误人,朕为所卖。”传旨急命左右:“将那方士所进木剑,用火作速焚毁,毋得迟误,几惊坏美人。”纣王再三温慰,一夜无寝。——看官:纣王不焚此宝剑,还是商家天下,只因焚了此剑,妖气绵固深宫,把纣王缠得颠倒错乱,荒了朝政,人离天怨,白白将天下失于西伯,此也是天意合该如此。

从上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寿王在见妲己受【巨阙】伤害后,并没有按照我们平常人既定的思维,把苏妲己当作妖精,除而后快。在寿王看来,除妖和苏妲己是两个根本不相干的事情,你云中子说是除妖,妖精没见到却让苏妲己受了伤害,你云中子定然是受了别人的指使才来妖言惑众,浑水摸鱼害苏妲己。

这件事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就是加深了对苏妲己的感情,更加容易听从苏妲己的话。毕竟从人性的角度讲,因为失去才懂得珍惜,苏妲己的这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让寿王觉得身边这个人随时可能离自己而去。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所以才会有后来的用刑皇后,虽然知道不妥,但是却按照妲己的话做了之类的事情。而苏妲己似乎也是看透了这点,才会在比干烧死轩辕坟的狐狸后,以【七窍玲珑心】为由,借寿王之手杀死了他。第二点,就是导致了他对道士的信任大大降低。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姜子牙拒绝修建鹿台后,要捉拿他治罪的缘故。

说到这,或许会有朋友疑惑,这些结论完全是我根据事件发生的结果做的推论,对灭亡成汤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是我根据故事的发展牵强附会的嫁祸云中子。

当然,事情发展如果仅仅发展到这个地步的话,我这样推论有很大可能是诬陷云中子。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完。

话说纣王见惊坏了妲己,慌忙无措,即传旨命侍御官,将此宝剑立刻焚毁。不知此剑莫非松树削成,经不得火,立时焚尽。侍御官回旨。妲己见焚了此剑,妖光复长,依旧精神。……忽见妖光复起,冲照宫闱,云中子点首叹曰:“我只欲以此剑镇灭妖氛,稍延成汤脉络,孰知大数已去,将我此剑焚毁。一则是成汤合灭;二则是周国当兴;三则神仙遭逢大劫;四则姜子牙合受人间富贵;五则有诸神欲讨封号。罢,罢,罢,也是贫道下山一场,留下二十四字,以验后人。”云中子取文房四宝,留笔迹在司天台杜太师照墙上。

“妖氛秽乱宫庭,圣德播扬西土。

要知血染朝歌,戊午岁中甲子。”

云中子题罢,径回终南山去了。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云中子一开始就没有打算保住成汤江山,因为他早已经知道了成汤江山已经摇摇欲坠,封神即将展开,到时候商周大战,该发生的一件都不会少发生。这样的话,就和他进剑除妖的目的相违背。这也恰恰解释了云老师为什么不用照妖宝剑,而是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一把木剑去除妖,因为他从一开始就不想让苏妲己死掉,只是想刺激一下寿王,加深寿王对苏妲己的宠爱,让其更加昏庸而已。不然他也不会留在朝歌不走,我们有理由推断,如果寿王不知道烧木剑解围的话,在苏妲己殒命前,云中子一定会自己出手解救苏妲己。

当然,云老师进剑除了陷害寿王外,还顺手牵羊为成汤制造了不好的舆论,并害死了杜老太师。因为如果云中子如果真是准成除妖而来,木剑被焚毁后,他大可以直接出手干掉苏妲己,或者因为知道封神之事,而离开朝歌。但是他没有,而且莫名其妙的在司天台杜太师照墙上题诗让朝歌百姓看。文中如是写道:

且言朝歌百姓见道人在照墙上吟诗,俱来看念,不解其意。人烟拥挤,聚积不散。正看之间,只见太师杜元铣回朝。只见许多人围绕府前,两边侍从人喝开。

接下来的事情我不说想必大家也知道,杜老太师上奏妖精之事,刚好撞到了正在气头上的寿王,被处决了。而留下的这首诗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文中虽然没说,但是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看到的人因为不解其意,不断谈论,事件影响不断扩大,加上杜太师之死,则更加快了这首诗的传播速度,然后定然有聪明或者云中子之流的解释出这首诗的含义,这岌岌可危的成汤江山愈加危险。

说到这,我还要多说一句,书中虽然没说,但是我相信,黄飞虎一定也听说了这首诗,并且了解到了诗中含义。然后才会在造反后逃往西岐。至于原因,我们后面再说。我讲这件事情只是让大家明白,云中子从进剑开始就没有安什么好心。为的就是加速成汤的灭亡而已。

云中子再次出场便是收徒。而他收徒也没有做一个好的老师。

这话要从西伯侯姬昌在去朝歌的路上捡到自己的第一百个孩子,雷震子说起。

且说终南山云中子在玉柱洞中碧游床运其元神,守离龙,纳坎虎,猛的心血潮来。道人觉而有警,掐指一算,早知凶吉:“呀!原来西伯灾厄已满,目下逢危。今日正当他父子重逢,贫道不失燕山之语。”叫:“金霞童兒在那里?你与我后桃园中请你师兄来。”金霞童兒领命,往桃园中来,见了师兄道:“师父有请。”雷震子答曰:“师弟先行,我随即就来。”雷震子见了云中子下拜:“不知师父有何分付?”云中子曰:“徒弟,汝父有难,你可前去救拔。”雷震子曰:“弟子父是何人?”道人曰:“汝父乃是西伯侯姬昌,有难在临潼关;你可往虎兒崖下寻一兵器来,待吾秘授你些兵法,好去救你父亲。今日正当子父重逢之日,后期好相见耳。”雷震子领师父之命,离了洞府,径至虎兒崖下,东瞧西看,各到处寻不出甚么东西,又不知何物叫为兵器。雷震子寻思:“我失打点。常闻兵器乃枪、刀、剑、戟、鞭、斧、瓜、锤,师父口

言兵器,不知何物,且回洞中,再问详细。”

从这段描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雷震子在玉柱洞七年,云中子居然连他父亲是谁都没说,且在姬昌有难时才教授下山救父的武艺,与其说云中子对自己的道术自信,倒不如说他如人子弟合适。那两枚仙杏想必是云中子从小看云中子长大,熟知他的秉性,故意为止,不然为何传授兵法,不让雷震子自己提出或者将觉得适合雷震子的兵器教给雷震子,反而让他自己去后崖寻找。而且从雷震子寻思的话语来看,对于兵器种类他只是听闻,并没有见过,不然也不会是【常闻】,如果他经常见兵器的话,也不会在云中子让他去后崖寻找兵器的时候不明所以,不知道找什么兵器,这是一个尝试,当我们喜欢或者熟悉某一样东西的时候,别人提出,我们会自然的想到,而云中子在让雷震子寻找兵器的时候,并没有指定,如果雷震子讲过兵器,心里自然会想起自己喜欢的兵器,然后有目的的去寻找。

后来,雷震子下山,有这样一段话:

且说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在碧游床,忽然想起闻太师征伐西岐,正是雷震子下山之时,忙命金霞童兒:“请你师兄来。”童子去不多时,将雷

震子请至碧游床前,倒身下拜。云中子曰:“徒弟,你可往西岐,去见你兄武王姬发,便可谒见你师叔姜子牙,助他伐纣,你可立功,速去。

倘或中途若遇有肉翅之人,便可立功,方不负贫道传你两趄玄功,以助周室。”

以此可以确定,仙杏实乃故意安排,临阵磨枪,虽然雷震子表现的光亮闪人,但却不能掩盖云中子误人子弟的嫌疑。

云中子再次出场是我们的闻仲老太师去世的时候。

话说闻太师行至绝龙岭,方欲进岭,见山势险峻,心下其是疑惑。猛抬头,见一道人穿水合道服,认的是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闻太师慌忙上前问曰:“道兄在此何干?”云中子曰:“贫道奉燃灯命,在此候兄多时。此处是绝龙岭,你逢绝地,何不归降?”闻太师大笑曰:“云中子,你把我闻仲当作稚子婴兒。怎言吾逢绝地,以此欺吾。你我莫非五行之术,在道通知。你今如此戏我,看你有何法治我!”云中子曰:“你敢到这个所在来?”太师就行。云中子用手发雷,平地下长出八根通天神火柱,高有三丈余,长圆有丈余,按八卦方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闻太师站立当中,大呼曰:“你有何术,用此柱困我?”云中子发手雷鸣,将此柱震开,每一根柱内现出四十九条火龙,烈焰飞腾。闻太师大笑曰:“离地之精,人人会遁;火中之术,个个皆能。此术焉敢欺吾!”掐定避火诀,太师站于里面,怎见得好火,有火赞为证,赞曰:此火非同凡体,三家会合成功。英雄独占离地,运同九转旋风。炼成通中火柱,内藏数条神龙,口内喷烟吐焰,爪牙动处通红。苦海煮干到底,逢山烧得石空,遇木即成灰烬,逢金化作长虹。燧人初出定位,木里生来无踪。石中电火稀奇宝,三昧金光透九重。在天为日通明帝,在地生烟活编氓,在人五脏为心主,火内玄功大不同。饶君就是神仙体,遇我难逃眼下倾。

从这里看以看出,云中子在闻太师眼里是不值一提的,云中子被人小瞧,也没蹦起来找闻仲拼命,只是施展了一个更被瞧不起的道术。结果闻仲老太师就阴沟里翻船,老命也玩完了。

话说闻太师掐定避火诀,站于中间,在火内大呼曰:“云中子!你的道术也只如此!吾不久居,我去也!”往上一升,驾遁光欲走。不知云中子预将燃灯道人紫金钵盂磕住,浑如一盖盖定。闻太师那里得知,往上一冲,把九云烈焰冠撞落尘埃,青丝发俱披下。太师大叫一声,跌将下来。云中子在外面发雷,四处有霹雳之声,火势凶猛。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一道灵魂往封神台来,有清福神祇用百灵幡来引太师。

每当看到此处,我都会想起一句话: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物品,如何处治乎?”‘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云中子老师的确做的很到位。

这就是我们的云中子先生,虽然好事没做过,但就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确是我们生活的楷模。在《封神演义》中,有一位,云中子老师的坏比起他,那就是小儿科,这位先生是谁呢?请看下回——《丑恶的姜子牙》。

丑恶的姜子牙

对于姜子牙,我相信接触过封神的朋友都会感觉这是个睿智的老头儿,然而,在我看来,姜子牙可以用以下几个词形容。

【好色】【不忠、不仁不义】【无主见】【小气而虚荣】【狡诈】【强人所难】

【好色】下山便迫不及待的成亲了。

在第十五回:异人曰:“古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贤弟,也是我与你相处一场,明日与你议一门亲,生下一男半女,也不失姜姓之后。”子牙摇手曰:“仁兄,此事且再议。”二人谈讲至晚,子牙就在宋家庄住下。

姜子牙虽然说再议,但是宋异人不愧是姜子牙的挚友,第二天一早就去马家庄提亲了。而宋异人提亲回来姜子牙什么反应呢?

异人曰:“今日与你议亲,正是相逢千里,会合姻缘。”子牙曰:“今日时辰不好。”异人曰:“阴阳无忌,吉人天相。”子牙曰:“是那家女子?”异人曰:“马洪之女,才貌两全,正好配贤弟;还是我妹子,人家六十八岁黄花女兒。”异人治酒与子牙贺喜。二人饮罢,异人曰:“可择一良辰娶亲。”子牙谢曰:“承兄看顾,此德怎忘。”乃择选良时吉日,迎娶马氏。宋异人又排设酒席,邀庄前、庄后邻舍,四门亲友,庆贺迎亲。其日马氏过门,洞房花烛,成就夫妻。

可见,姜子牙欢天喜地的做了新郎。一个修仙练道的人,下山落脚后的第一件事居然就是心急火燎成亲,从提亲到成亲不过几天时间,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姜子牙四十年是不是在昆仑山憋疯了,所以才会下山落脚后第一件事就是成亲。

而后来马氏虽然不看好姜子牙这支潜力股,让姜子牙把自己给修了,但是姜子牙在做了西岐的丞相后,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在三死七伤,助周伐纣的过程中,居然没忘记再次娶妻生子。而且至少生了两子。人都说男人八八六十四,女人七七四十九,之后就生不了孩子了。可子牙兄不愧是修仙练道之人,身体是杠杠地。八十多之后居然至少又生两个儿子。

子牙八十后娶妻,书中虽然没明说,但是在第一百回中:“ 纪——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即今东莞剧县是也。”而《封神演义》中太公就是指姜子牙,马氏未给姜子牙生下一男半女,而姜子牙隐居渭水之时也并未娶妻,而儿子姜子牙虽然有本事却不可能自己生,所以姜子牙在做了西岐的丞相之后再次娶妻,而且娶的女子年龄不会很大,否则也生不了孩子。

虽然性是人的正常需求,但是姜子牙老兄下山落脚后第一件事就是娶妻,而做了西岐的丞相,在有了经济基础后,再娶。对于一个修道之人,我们怎么能不说他不好色?

除了好色之外,姜子牙还很不忠、不仁不义。不信请听我慢慢道来!

在第十八回中:子牙力谏纣王表面上虽然是忠心,但是我们回到第十五回,子牙下山的时候,看看他与元始天尊的对话:

子牙收拾琴剑衣囊,起身拜别师尊,跪而泣曰:“弟子领师法旨下山,将来归着如何?”天尊曰:“子今下山,我有八句钤偈,后日有验。偈曰:

二十年来窘迫联,耐心守分且安然。

磻溪石上垂竿钓,自有高明访子贤。

辅佐圣君为相父,九三拜将握兵权。

诸侯会合逢戊甲,九八封神又四年。

天尊道罢,“虽然你去,还有上山之日。”子牙拜辞天尊,又辞众位道友,随带行囊,出玉虚宫。

这段话说的很明白,就是说你小子别给我想三想四的。下山后安守本分,隐居磻溪。但是姜子牙呢,先是会友,紧接着娶老婆,做生意,再后来干脆踩着琵琶精的鲜血坐了殷商的下大夫。

估计这事做的太过火,让元始天尊太不满意,好好教育了一下,而且这一来二去姬昌马上七年之灾期满,姜子牙要准备一下让姬昌去让磻溪请自己,所以我们的姜同学就借此机会带着一个力谏君主的美名,逃回了家里,休掉了老婆,去了西岐地界的磻溪隐居,等候姬昌来请。

事情发展到这,最多说姜子牙滑头,不能说不忠,但是后来姜子牙同学办的事情就不地道了。

先是借崇黑虎之手杀了崇侯虎,可谓不仁,又借此吓死了姬昌,可谓对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不义。然后又招降纳叛——晁雷、晁田兄弟、黄飞虎等人,可谓不忠。

除了无耻到不仁不义外,姜子牙还很没主见。这点从娶妻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第十五回中,姜子牙娶妻之后在宋异人家住下,而妻子马氏颇有点女强人的味道,为了不白吃东西,就然姜子牙做点营生,而姜子牙做事只能用点背来说,做什么都不成,而这卖笊篱、卖面、开饭馆、走积场,甚至后来的开算命馆都是宋异人和马氏说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没有一点自己的主意。后来做了西岐的丞相后,一直到破万仙阵,子牙曾多次向元始咨询前途如何。我们不得不说姜子牙做人的失败。

而姜子牙的经历又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姜子牙先是卖笊篱、卖面、开饭馆、走积场,但是一事无成,而且赔了个干干净净,后来开了算命馆,在坚持之后总算是可以走向小康,但是最后却是隐居之后,做了丞相,实现了大富大贵的生活。而马氏呢?没有听信姜子牙的话,知道姜子牙大富大贵后自杀了。

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用啼笑皆非形容,只是觉得里面透漏了很多生活的悲哀。

言归正传,除了做事没主见外,姜子牙还虚荣而小气,得罪姜子牙,而不给姜子牙面子的没有落得好下场的,而且基本都是死。

首先就是妲己。 妲己本是奉女娲之命入宫祸乱君心的,而关于她的无辜,我会在后面的『悲哀的妲己』中细说,反正妲己因为为了给琵琶精报仇,于是画鹿台让身为下大夫的姜子牙建,而姜子牙怕恶名,逃离了朝歌。(见《封神演义》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结果在第九十七回中,姜子牙用陆压给的宝贝将其杀害。

崇侯虎、姬昌:因为做了姜子牙不愿意做的事情,修建鹿台。结果借文王之手将其杀害。并借此机会吓死了于他有知遇之恩的西伯侯姬昌。姜子牙可以三死而复生,难道姜子牙真的不能救活姬昌?恐怕是容不得这个碍手碍脚,让他不能随心所欲的姬昌了吧,否者他又怎么会那么急着推出姬发呢?

晁雷:若不是黄飞虎赶早一步,晁雷也会因为辱骂姜子牙被杀。文中如此写:左右把晁雷推至滴水檐前。晁雷立而不跪。子牙曰;“晁雷既被吾将擒来,为何不屈膝求生?”晁雷竖目大喝曰:“汝不过编篱卖面一小人!吾乃天朝上国命臣,不幸被擒,有死而已,岂肯屈膝!”子牙命:“推出斩首,众人将晁雷推出去了。两边大小众将听晁雷骂子牙之短,众将暗笑子牙出身浅薄。子牙乃何等人物,便知众将之意。子牙谓诸将曰:“晁雷说吾编篱卖面,非辱吾也。昔伊尹乃莘野匹夫,后辅成汤,为商股肱,只在遇之迟早耳。”传令:“将晁雷斩讫来报!”

姜子牙虽然为自己开脱,说自己不是因为晁雷辱骂自己才要杀他,但是事实证明,姜子牙要杀晁雷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辱骂了自己。因为那时候的西岐还不足以和殷商对抗,杀了晁雷,就等于是对殷商宣战,西岐会被殷商彻底所灭。否者以姜子牙的个性不会在杀了崇侯虎后按兵不动,一直等到灭了闻仲、收了邓九宫、苏护、杀了殷洪、殷郊等人,才金台拜将,攻打朝歌。而此时,为了自己的颜面,姜子牙一面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一边杀晁雷泄愤。而如果不是黄飞虎劝说晁雷是一位日后伐纣的得力战将,让姜子牙觉得杀了对自己没好处,晁雷早已经成了刀下之鬼了。

申公豹:在第三十七回,申公豹要姜子牙烧掉封神榜,让姜子牙受到南极仙翁的训斥,结果神功被身子塞了北海眼。

九龙岛四圣:受闻仲之托讨伐西岐,结果被杀。

鲁雄、费仲、尤浑:讨伐西岐被杀。

方弼、方相:第四十五回:宜生、晁田星夜趕至西岐篷下,来见子牙。子牙问:“取定风珠的事如何?”宜生把渡黄河被劫之事说了一遍。子牙大喝:“宜生!倘然是此珠,若是国玺,也被中途抢去了!且带罪暂退!”子牙将定风珠上篷,献与燃灯道人。众仙曰:“既有此珠,明日可破‘风吼阵’。”而此文中劫珠的就是方弼方相兄弟二人。虽然姜子牙是在训斥散宜生,但是方弼方相兄弟二人立刻遭到了姜子牙的报复。第四十六回中:话说董天君鹿走如飞,阵前高叫。燃灯观左右无人可先入“风吼阵”;忽然见黄飞虎领方弼、方相来见子牙,禀曰:“末将催粮,收此二将,乃纣王驾下镇殿大将军方弼、方相兄弟二人。”子牙大喜。猛然间,燃灯道人看见两个大汉,问子牙曰:“此是何人?”子牙曰:“黄飞虎新收二将,乃是方弼、方相。”燃灯叹曰:“天数已定,万物难逃!就命方弼破‘风吼阵’走一遭。”子牙遂令方弼破“风吼阵”。可怜!方弼不过是俗子凡夫,那里知道其中幻术,便应声:“愿往!”持戟拽步如飞,走至阵前。董天君见一大汉,高三丈有余,面如重枣,一部落腮髭髯,四只眼睛,甚是凶恶。

首先看姜子牙的表现:在左右无人可先入“风吼阵”的情况下,见方弼方相二人来,子牙是大喜。我想:这时候姜子牙的心里一定美的冒泡,想:正想着怎么弄死你这两个抢珠子的家伙,你们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而黄飞虎带来,八成也是姜子牙的计谋,否者黄飞虎只是催粮,又何必带此二人到阵前?还有燃灯道人,书中虽然没写,但是姜子牙给燃灯道人的时候,一定说了此事,否者燃灯道人也不会在连顶风珠都不给的情况下,让一个凡人去破“风吼阵”。因为大家都知道,破“风吼阵”必须用定风珠。而且在后文,书中也写了定风珠的妙用:只见董天君上了板台,将黑幡摇动,黑风卷起,犹如坏方弼一般。慈航道人顶上有定风珠,此风焉能得至。不知此风不至,刀刃怎么得来。可见,又了定风珠,方弼未必会死。而姜子牙这事办的,就连“风吼阵”阵主董天君都看不过,质问:“玉虚道友!尔等把一凡夫误送性命,汝心安乎!”

而在第四十八回中,更加印证了姜子牙将此事告诉了燃灯道人,两个人串通了要害死方弼方相兄弟二人。因为此处如害死方弼如出一辙:燃灯命子牙曰:“你去唤方相破‘落魂阵’走一遭。”子牙急令方相:“你去破‘落魂阵’,其功不小。”……可怜方相那知其中奥妙,大叫一声,顷刻而绝。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了。姚天君复上鹿出阵,大叫曰:“燃灯道人,你乃名士,为何把一俗子凡夫枉受杀戮?你们可着道德清高之士来会吾此阵。”

从方弼方相兄弟二人的遭遇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姜子牙的小肚鸡肠,还有那些所谓正派人士的残忍,和他们眼中邪魔外道的不忍。

赵公明:第四十九回,金罗大仙赵公明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的教派出口恶气,结果被用钉头七箭书害死。

云霄娘娘、琼霄娘娘、碧霄娘娘:虽然间接有功于阐教,但是这三位发力超群,破了十二金仙仙体的三仙姑却成了接生婆。不能不说姜子牙的小肚鸡肠。

邓九公:对抗西岐,姜子牙和武王差点死在其手下土行孙中。结果是姜子牙帮土行孙,强娶了邓九公那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如果似玉的女儿被一个侏儒霸占,如果你是做父亲的,你会怎么想?

胡升:只见胡升来至堂前行礼毕,禀曰:“末将胡升一向有意归周,奈吾弟不识天时,以遭诛戮。末将先曾具纳降文表与洪将军,不期火灵圣母要阻天兵,末将再三阻挡不住,致有得罪于元帅麾下,望元帅恕末将之罪。”子牙曰:“听你之言,真是反覆不定:头一次纳降,非你本心。你见关内无将,故尔偷生。及见火灵圣母来至,汝便欺心,又思故主。总是暮四朝三之小人,岂是一言以定之君子。此事虽是火灵圣母主意,也要你自己肯为,我也难以准信。留你久后必定为祸。”命左右:“推出斩之!”胡升无言抵塞,追悔无及。

胡升的弟弟都被你们杀了,胡升还投降除了胡升的懦弱,难道还不能表达胡升投降的决心?而姜子牙却将其杀了,与其说胡升反复不定,倒不如说是姜子牙为自己被火灵圣母追杀,被申公豹打死泄愤恰当。

殷破败:殷破败作为来使,虽然言语上激烈,让对方不舒服,但是姜子牙却让姜文焕将其杀掉。我们来看原文。

子牙未及回言,只见东伯侯姜文焕带剑上帐,指殷破败大言曰:“汝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其君,引之于当道;今已限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脣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真狗彘不若,死有余辜!还不速退,免尔一死!”子牙急止之曰:“两国相争,不禁来使。况为其主,何得与之相争耶?”姜文焕尚有怒色。殷破败被姜文焕数语,骂得勃然大怒,立起骂曰:“汝父构通皇后,谋逆天子,诛之宜也。汝尚不克修德业,以盖父愆,反逞强恃众,肆行叛乱,真逆子有种。吾虽不能为君讨贼,即死为厉鬼,定杀汝等耳!”姜文焕被殷破败之骂,一腔火起,满面烟生,执剑大骂曰:“老匹夫!我思吾父被醢,国母遭害,俱是你这一班贼子播弄国政,欺君罔上,造此祸端!不杀你这老贼,吾父何日得泄此沉冤于地下也!”骂罢,手起一刀,挥为两段。及至子牙止之,已无济矣。众诸侯齐曰:“东伯姜君侯斩此利口匹夫,大快人意!”子牙曰:“不然。殷破败乃天子大臣,彼以礼来讲好,岂得擅行杀戮,反成彼之名也。姜文焕曰:“这匹夫敢于众诸侯之前鼓脣摇知,说短论长,又叱辱不才,情殊可恨。若不杀之,心下郁闷。”子牙曰:“事已至此,悔之无及。”命左右将破败之尸抬出,以礼厚葬,打点进兵。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子牙在制止的时候只是言语上说,而并没有让姜文焕放下兵器。这就给了姜文焕杀殷破败的机会,而从子牙对待杀掉殷破败的姜文焕的态度来看。子牙是故意的,因为姜文焕已经犯了军规,在未得命的情况下,斩了敌国来使,这是个很大的罪名,但是小肚鸡肠的姜子牙并没有追究,由此可以看出,姜子牙在劝说的表面,给了姜文焕杀殷破败的机会。

说过了姜子牙的虚荣小气,我们再说姜子牙的狡诈。

在第十六回中,姜子牙火烧琵琶精的时候耍了个心眼,就是先用柴火烧,证明琵琶精是个妖精,然后才动用三昧真火烧出了琵琶精的真身,破了她的道行。他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慢慢道来。

首先:他既然看出来琵琶精是妖怪,就一定能看出妲己是妖精,但是他为什么没揭穿,至于为什么,我们在讲妲己的时候再说。这里我们只要了解姜子牙知道妲己的身份就可以了。

姜子牙知道妲己的身份,就算不知道琵琶精和妲己的关系,也会怕妲己阻止自己将琵琶精打回原形,所以他想了个计策。先让纣王知道琵琶精是妖精,用柴火烧两个时辰,“上下浑身,不曾烧枯了些儿。纣王问亚相比干曰:‘朕观烈火焚烧两个时辰,浑身也不焦烂,真乃妖怪!’”以此勾起纣王的好奇心和厌恶心,不给妲己阻止他动用三昧真火的机会。又因为纣王在场,妲己是不可能直接阻止他杀琵琶精的,而等妲己想出间接救琵琶精的策略时,姜子牙已经用三昧真火将琵琶精打回原形了。

就这样,姜子牙踩着琵琶精的鲜血做了殷商的下大夫。

在第二十九回中。西岐和崇州双方僵持不下,西伯侯又怕损兵折将,姜子牙便想了一个计策,什么呢?借刀杀人,而且借的是亲兄弟的刀。姜子牙坏到什么程度我就不说了。

《三十六计》中这样说: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意思是说:敌人明朗了,但友军友不友好还不确定,那么我引诱这个不确定的友军杀敌,我自己不出力,损失的是友军,但却能给我带来利益。

于是,子牙差人去给崇黑虎送了封信:

“岐周丞相姜尚顿首百叩,致书于大君侯崇将军旄下:盖闻:人臣事君,务引其君于当道,必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使百姓乐业,天下安阜;未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令,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真可谓积恶如山,穷凶若虎,人神共怒,天下恨不食其肉而寝其皮,为诸侯之所弃。今尚主公得专征伐,奉诏以讨不道。但思君侯素称仁贤,岂得概以一族而加之以不义哉。尚不忍坐视,特遣裨将呈书上达。君侯能擒叛逆,解送周营,以谢天下,庶几洗一身之清白,见贤愚之有分。不然,天下之口哓哓,恐昆仑之焰,玉石无分,尚深为君侯惜矣!君侯倘不以愚言为非,乞速赐一语,则尚幸甚,万民幸甚!临楮不胜跂望之至!尚再拜。”

信的意思很简单:你们崇家的名声已经让你哥哥搞烂了,你可不能和你哥一样,你要撇清自己和他们的关系,他们都是坏的流油的,你们家只有你一个是清白的,赶紧把你哥抓来周营谢罪吧。

崇黑虎果真设计抓了崇侯虎和崇应彪,并送到周营。

崇黑虎虽然配合了姜子牙,也让姬昌不损兵折将的取了崇州,但是姬昌并没有领情。心里说:“是你一胞兄弟,反陷家庭,亦是不义”。

虽然是明显不义的事情,但是崇黑虎为什么这样做呢?虽然姜子牙和崇黑虎没有商讨,但是我们从后文:话说斩了崇家父子,还有崇侯虎元配李氏并其女兒,黑虎请子牙发落。子牙曰:“令兄积恶,与元配无干;况且女生外姓,何恶之有。君候将令嫂与令侄女分为别院,衣食之类,君侯应之,无使缺乏,是在君侯。今曹州可令将把守,坐镇崇城,便是一国,万无一失矣。”崇黑虎随释其嫂,依子牙之说,请文王进城,查府库,清户口。文王曰:“贤候兄既死,即贤侯之掌握,何必孤行。姬昌就此告归。”黑虎再三款留不住。子牙回兵。这段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西岐和崇黑虎达成了协定,崇黑虎帮西岐杀了自己的哥哥崇侯虎,而崇州由崇黑虎自己坐镇,只是崇州从此不再臣服殷商,而是西岐。

而经此一战后,东南伯侯已反,北伯侯臣服,西岐实力大增的同时,纣王被完全孤立,姜子牙这一招不谓不高明,不谓不毒。

在第五十六回中:姜子牙为了降服邓九公,想了这样一个计策,而抢亲的人是土行孙本人。

姜子牙为什么让土行孙本人去抢亲呢?

首先,姜子牙不喜欢土行孙,如果让哪吒、杨戬去抢,抢好了好说,抢不好,流传到社会上名声不好,而土行孙,抢到了就是抢到了,反正你一个好色的坯子,众人议论,也只是都知道你想要和人家办事,又是你亲自去抢,合情合理啊。

其次,抢到手,俱留孙师徒不但欠了姜子牙的情,而且刚好达到了报复邓九公父女的目的。邓婵玉,连损西岐大将,让姜子牙很郁闷,而现在有了报复邓婵玉的机会,要是被土行孙这种下辈子都找不着媳妇的人给那啥,这让姜子牙很爽,而邓九公唯一的闺女要是被这么个三寸丁搞定的话,那邓九公只有两条路。第一,不要女儿,继续血战。第二,认了这个哑巴亏,接受这个女婿并归顺大周。抢不到,则是土行孙无能,落个好色的名声,被嘲笑的命运。

最坏的结果,土行孙被杀,这个结果大快子牙心。为什么呢?土行孙归顺前曾要刺杀他,这让姜同学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从姜同学反复强调的言语里面,我们发现他的怒气未消,怒不可遏。按理说姜子牙没必要和一个懵懂的晚辈这么较真。但是我们前面介绍了,姜子牙是个虚荣而小气的人。但是因为俱留孙的阻拦没杀成,所以如果土行孙死了的话就是大快子牙心。

所以抢亲的事情,姜子牙的算盘打的是精精的,只赚不赔的买卖,难怪姜子牙那么配合。

说过姜子牙的狡诈,我们再说姜子牙的强人所难。

说过姜子牙的狡诈,我们再说姜子牙的强人所难。

第十六回中:话说子牙在牡丹亭里,见风火影里,五个精灵作怪。子牙忙披发仗剑,用手一指,把剑一挥,喝声:“孽畜不落,更待何时!”再把手一放,雷鸣空中,把五个妖物慌忙跪倒,口称:“上仙,小畜不知上仙驾临,望乞全生,施放大德!”子牙喝道:“好孽畜!火毁楼房数次,凶心不息;今日罪恶贯盈,当受诛戮。”道罢,提剑向前就斩妖怪。众怪哀告曰:“上仙,道心无处不慈悲。小畜得道多年,一时冒渎天颜,望乞怜敕。今一旦诛戮,可怜我等数年功行,付于流水!”拜伏在地,苦苦哀告。子牙曰:“你既欲生,不许在此扰害万民。你五畜受吾符命,径往西岐山,久后搬泥运土,听候所使。有功之日,自然得其正果。”五妖叩头,径往岐山去了。

五个妖怪也就是后来的五路神。虽然当时姜子牙当时摆摆手就可以让五个妖精离开,但是姜子牙却在饶过他们的性命后,让其娶西岐山搬运泥土,听后差使。而在第三十七回中:当时子牙看,原来是五路神来接。大呼曰:“昔在朝歌,蒙恩师发落,往西岐山伺候;今知恩师驾过,特来远接。”可见五路神最后拜入了姜子牙门下。

再有就是武吉:武吉因打死王相而求姜子牙救助,姜子牙是怎么做的呢?子牙曰:“你要我救你,你拜吾为师,我方救你。”意思很明白,想活命拜我为师,否者,去受死。而武吉为了活命和老母拜了姜子牙为师。

还有一位龙须虎:第三十七回中龙须虎受申公豹教唆要吃姜子牙,结果姜子牙用杏黄旗搞定了龙须虎,龙须虎求饶。而姜子牙曰:“你拜吾为师,我就饶你。”

我们先来看看姜子牙是个什么样的道人。在第十五回中,姜子牙和宋异人有这样的对话:

异人叹曰:“好快!贤弟在山可曾学些甚么?”子牙曰:“怎么不学?不然所作何事?”异人曰:“学些甚么道术?”子牙曰:“挑水,浇松,种桃,烧火,扇沲,炼丹。”异人笑曰:“此乃仆佣之役,何足挂齿。……”

由此可见,姜子牙并未在玉虚宫搞到什么真才实学,而他的三个徒弟都是在性命攸关时,在姜子牙的要求下才拜入其门的。由此可见姜子牙强人所难!

上面我们介绍了小说中的姜子牙,难么历史里的姜子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少壮时穷困卑贱,直到老年才遇文王、武王,得展抱负,是所谓大器晚成的典型。他先后垂钓、卖食、屠牛、卖卜,是妇之逐夫,又是不售的佣役,久处最下层,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人间辛酸无不体味,世上冷暖尽已备尝。许由是古代的高士。孔子将姜尚同许由相比:“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以拯横流、利天下为己任,所以姜尚久求进身用世的机遇而不以独善其身为足。姜尚走遍各地,尽访诸侯,寻祖迹于申、吕故地,观风俗于夷、夏旧族;他几度出入周国、殷都,如岐阳、丰邑、孟津、朝歌、牧野等地,多次回顾商汤、夏桀的成败得失。他以演《易》之术教西伯于羑里,并教西伯脱身羑里之囚;又劝西伯献洛西之地,以换取纣王废止炮烙等酷刑。但直至文王渭水访贤以后,姜尚方才开始了他“兼利天下”的大业。后来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姜太公不仅仅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国的缔造者,还是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历代典籍对太公历史地位的公认,充分说明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思想理论的博大精深。

在人数不多的阐教中,有两个异类。一个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就是P大点的本事却接管了封神榜大任,第二个是法力不弱,却和截教打的火热的申公豹。那么申公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请看下回《失去理智的申公豹》。

对于申公豹,我只想说一句:老兄,您被元始天尊耍了。

对于申公豹的评价,我也只有一句:被嫉妒烧掉脑壳的家伙。

申公豹在《封神演义》中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十七回:

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领,道行不过四十年而已。你且听我道来。有诗为证:‘炼就五行真始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龙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大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

话说子牙曰:“你的工夫,是你得的;我的工夫,是我得;岂在年数之多寡?”

从申公豹的这段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他自称有几千年的修为,虽然在诗里有夸张的可能性,但我们接着就发现姜子牙自己也承认自己修为的年数不及师弟申公豹,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按说姜子牙作为师兄,他在昆仑修道40年,那申公豹作为在他之后的师弟,修为就应该在40年以下,怎么会倒转过来,师弟反而比师兄年长呢。此时结合申公豹在诗中对自己身家的表述,我们不难做一个大胆的推论,即申公豹是昆仑山上唯一并非以人身修道的弟子,前面所谓几千年的修行只是修成人身的修炼,然后再拜入昆仑门下,就像笑傲江湖里面华山派的劳德诺,属于带艺投师,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姜子牙听都没听说过的砍头飞升的邪术,书中说“其头盘旋,只见一些黑气”这明显是妖术的描写方法,当时南极看见了第一反映就是大骂孽障,在书中只有对非人类才会用这种措辞啊,正常情况下哪有师兄对师弟说这种话。

这种假设如果成立的画,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在截教如鱼得水和众人打成一片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玉虚从老师到各位师兄弟对他都没什么好感,在阐教强大的种族歧视面前,申公豹无疑是及其不受欢迎的角色,这也许才是他处处和本门为难的原因,鉴于申公豹在封神里招揽各路神仙的特殊角色身份和元始本身对非人修道的极端排斥,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元始之所以收申公豹为徒就是为了借用他非人的身份便于招揽各路人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昆仑上只有他到处受自己人排斥,在阐教种族主义者眼里,他根本就是昆仑权宜之计的暂用品而以。

说到这,就会有朋友要问,阐教要借申公豹之手做什么?答案很简单,灭掉截教。要灭截教的原因也很简单,一句话,老子看你不顺眼!

在第七十三回,通天教主曰:“‘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总一般。’他岂不知,怎敢乱说欺弄。你等切不可自分彼此,致生事端。”多宝道人曰:“老师在上:弟子原不敢说,只今老师不知详细,事已至此,不得不以直告。他骂吾教是左道傍门,‘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他视我为无物,独称他玉虚道法为‘无上至尊’,所以弟子等不服也。”通天教主曰:“我看广成子亦是真实君子,断无是言。你们不要错听了。”

多宝道人说这话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咬牙切齿的,可见,阐教的确是很看不起截教的,否者之后通天教主也不会在听了多宝道人的话后去摆诛仙阵,这证明,阐教看不起截教不仅仅是内心的,一定还发生过冲突,这让通天教主早有不满,所以才有了之后的诛仙阵和万仙阵。而阐教看不起截教到什么地步呢?从“左道”一词我们就可以了解。左道是中国封建时期汉朝所设的一项罪名,即以邪道、违背经术意蕴,假托神怪,以迷信、天象蛊惑人心,并借以批评时政,甚至咒骂皇帝等,都属于此罪,以律皆处以死刑。作者是明朝时候的人,用左道一词明显的表达了阐教恨截教入骨,希望他们个个死掉才好。

之前,我们已经说了,申公豹是带艺入门,而且和截教中人打的火热,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人的说,申公豹并不是在截教学艺的。因为从通天教主在听了多宝道人的话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通天教主对然对阐教的态度不满,但他主要还是忍让的。而阐教虽然排斥截教,但是还没有翻脸,而从后来申公豹四处搬人,看他和截教中人的态度,他是个很来事的人,不会傻乎乎的拜了通天教主为师父,再去拜元始天尊为师。这样他不仅仅得罪了通天教主,也会被门人所不耻。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申公豹在拜入阐教前应该和九尾狐一样,是个妖精。因为封神榜的需要,元始天尊才收他为徒的。

这点我们在原著第七十二回中就可以了解到:

元始听说,来至麒麟崖,见申公豹捉在那里。元始曰:“业障!姜尚与你何仇,你邀三山五岳人去伐西岐?今日天数皆完,你还在中途害他,若不是我预为之计,几乎被你害了。如今封神一切事体要他与我代理,应合佐周;你如今只要害他,使武王不能前进。”命黄巾力士:“揭起麒麟崖,将这业障压在此间,待姜尚封过神再放他!”看官:元始天尊岂不知道要此人收聚“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故假此难他,恐他又起波澜耳。黄巾力士来拿申公豹要压在崖下。申公豹口称:“冤枉!”元始曰:“你明明的要害姜尚,何言冤枉?也罢,我如今把你压了,你说我偏向姜尚;你如再阻姜尚,你发一个誓来。”申公豹发一个誓愿,只当口头言语,不知出口有愿。公豹曰:“弟子如再要使仙家阻当姜尚,弟子将身子塞了北海眼!”元始曰:“是了。放他去罢。”申公豹脱了此厄而去。

这段话说明,元始天尊故意借申公豹的手来邀三山五岳人去伐西岐,以达到消灭截教的目的。而后面训斥申公豹的话,可以说明他是故意装作不知道的。而现在他为什么要收拾申公豹呢?目的很简单,因为他马上就要杀掉姜子牙了。而杀掉姜子牙,申公豹的心态也就平衡了,不会继续去教唆截教的人来送死。而且还可以让申公豹发毒誓,讲自己套住。以后收拾他的时候完全可以说是他自找的,把自己和这件事撇的干干净净。

但是申公豹没看清这点。只是觉得拜元始天尊为师就是得到了正果,但是入了阐教之后,他却发现自己不被赏识,一个挑水浇松的人都比他受欢迎,还接管了封神大任。所以才会又一出场,就教唆姜子牙烧了封神榜之事。因为他感受到了不公平,但是他只看到了阐教人的不公,却没看到原始天尊收他为徒仅仅是看上了他和截教的关系,和摸清了他嫉妒的性格。让他以后拉截教人来送死的。

而由于嫉妒,和姜子牙搞的太僵硬,又处处为截教出头,所以才会得到通天教主的赏识,估计在第八十二回中,他能总督万仙阵也是因为如此。

但是在后来万仙阵,元始天尊联合老子和西方教将截教灭掉后,元始天尊就迫不及待的讲申公豹塞了北海眼。可间元始天尊多么的厌恶申公豹这个异类徒弟!

所以说申公豹老兄的是可怜的,被嫉妒烧掉了理智。被元始天尊卖了却还在未他数钱呢!

当然元始天尊的聪明不仅仅是利用姜子牙成功的刺激了我们可怜的申公豹同学,还在于他利用封神榜不仅仅成功的保护了十二个金贵的徒弟,还灭掉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截教。而元始天尊是怎么做的呢?请看下回——聪明绝顶的元始天尊。

对于元始天尊,我只有一句话,很敬佩的说:I服了YOU!

原因很简单,这是个心思缜密,聪明绝顶的人,不对,是神仙!

在讲元始天尊的聪明前,我们先说说元始天尊对截教的态度。在第七十八回中:元始作诗以笑之,诗曰:

“堪笑通天教不明,千年掌教陷群生,

仗伊党恶污仙教,番聚邪宗枉横行。

宝剑空悬成底事,元神虚耗竟无名。

不知顺逆先遭辱,犹欲鸿钧说反盈。”

这首诗说的很明了,元始天尊看不惯通天教主收妖精为弟子,而且截教的强大在元始天尊看来是横行妄为,有辱道教。

元始天尊为什么这么看呢?我们在第八十二回中可以找到答案:

内中有黄龙真人曰:“众位道友,自元始以来,为道独尊,但不知截教门中一意滥传,遍及匪类,真是可惜工夫,苦劳心力,徒费精神;不知性命双修,枉了一生作用,不能免生死轮回之苦,良可悲也!”

老子一见万仙阵,与元始曰:“他教下就有这些门人!据我看来,总是不分品类,一概滥收,那论根器深浅,岂是了道成仙之辈。此一回玉石自分,浅深互见。遭劫者,可不枉用工夫,可胜叹息!”

黄龙真人与老子的话说的很明了,在他们看来,修仙练道是人的事,只有人能做,但是通天教主却给许多妖精转正了,让其成了自己的弟子。让元始天尊和老子等人觉得自己和妖精对等了,侮辱了自己,所以才会辱骂其为左道,恨之欲死。

元始天尊虽然想除掉截教,但是元始天尊的实力显然不够,所以他想了一个计策。就是封神。

为什么封神呢?我们在第十五回中可以了解: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间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

这说的很简单。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所以元始才会封神。也就是说,封神是元始天尊的主意。但是为什么又牵扯进来昊天上帝呢?其实这是元始天尊的计策中的一环。

在说这一环之前我们先看看昊天上帝是个什么人。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称为“类”。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是“帝”,或称“上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很明显,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而问起就出在这里。因为玉帝的出身和元始天尊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据《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中记载: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但以年老无子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诚心向道。勇猛黄老(即中黄子,初开天地时五老之一)曰:因缘在是矣。元始曰:若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圣德仁厚之身,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定为三才之圣,上真以为如何?黄老点头,即将碧玉瑶光如意吹口真气此乃天外灵宝,遂变一婴孩身。这时净德时王在寝室中忽见祥光照耀宫殿,作百宝色。有许多仪仗,护一九龙辇,浮空而来,中坐二翼人皆施法象,上首高真抱一小儿面园耳大,眉清目秀,遍体毫光罩定。国王与王后心甚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二真曰:下愚无嗣愿乞此孩为子,伏惟哀润听许。黄老曰:此子根器不凡,必证无极高上之品,汝善育之,国王上前拜领,二真从宝椅中托出递给,国王双手来接,重如山岳,挣出一身大汗,恍然而觉,是一梦,急召王后言之,所见相同。至此后,国王精神倍长,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国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十万劫,方证玉帝,总执天道之神。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元始天尊就是玉帝实际的生身父母。而又根据道教典籍中“三清四御”的说法,元始天尊的身份是高于玉帝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昊天上帝为什么命元始天尊的十二个宝贝徒弟称臣?而且是早不提晚不提,偏偏赶在这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的节骨眼上?

有人说,昊天上帝是有了后台,所以才会命令元始天尊的。但是这是不实际的。为什么呢?

首先,原始于昊天上帝来说有造身之恩,而且元始天尊的身份高于昊天上帝,就算又后台的话,也不可能是命令。

其次,玉帝那时候的势力很小,如果昊天上帝开口就命令元始天尊让十二金仙称臣的话,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元始天尊会联合通天教主、老子两人灭了天庭。因为元始天尊就这么几个宝贝徒弟,昊天上帝张口就命令十二金仙称臣的话,只能适得其反,除非他活得不耐烦了,否则不会这么做。

第三,一个不可能的假设,昊天上帝找了一个强硬的后台,强硬到不怕元始天尊师兄弟三人联手。为什么这个假设不成立呢?因为如果这样的话,老子和通天教主会躲的远远的,昊天上帝让你元始天尊的十二金仙称臣,有没让我的徒弟称臣,我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徒弟去替你的徒弟受罪。所以这个假设成立的话,就不会有后面三教并谈的封神榜。

既然不是命令,那么这个“命”是什么意思呢?在我看来是“请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重新回到前面。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玉帝管的事情很多,但是人手很少,所以就需要有人帮忙。于是呢,就请求元始天尊把十二个徒弟给自己。但是十二个人显然很少,于是元始天尊找来通天教主和老子说:“师兄师弟呀!你看我们都是神仙,要为人间着想,但是呢,玉帝那人手不够,向我要人,你也知道我手上的人手也不多。你看这样,我们让自己的弟子历练一下,相互比试,一来呢,可以检验一下我们徒弟的成绩,二来也为人间做了间好事不是?”

听了元始天尊的建议,老子不会同意,因为在封神里面讲,老子的徒弟比元始天尊的还少。但是通天教主会同意,因为他的弟子众多,良莠不齐,一来可以检验下弟子的成绩。二来可以完成教内的统一。在《封神演义》里,我们发现这么一件事,截教人类的弟子不是在仙山洞府就是在殷商为官,比如闻仲、崇黑虎。而妖精类的弟子虽然也有在商为官的,但是妖精类的占了大部分,且在碧游宫。虽然闻仲的师傅是妖精,但是人类弟子并不和妖精的弟子来往。这样就形成了两派,所以呢,为了完成教内统一,通天就同意了。

但是为什么老子在不可能同意的情况下同意了呢?因为元始天尊事先给老子通了信。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子也是不满通天教主的做法的。而元始天尊也看准了这天,给老子说:“师兄呀,你看师弟做的实在不地道,收了那么多的妖精,我们想个办法,联合把他除掉吧。到时候世间神仙就都归你我俩管了。”

老子本来就看不惯通天教主,加上元始天尊的教唆,所以就同意了,所以在三个人的会议中,两个人已经同意,通天作为师弟,就算没有任何利益,也是不同意也要同意。

这样,就出现了三教共议封神榜的事情。

阴谋的网已经张开了,元始天尊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元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自己的计划的。

一、脱身,便于单独行动

第十五回《昆仑山子牙下山》,“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第五十回《三姑计摆黄河阵》, “天尊叹曰:‘只因三尸未斩,六气未吞,空用功夫千载’”。可见阐教十二弟子在修行上出了差错,照理说,元始应该对弟子加强教育才对,可他却“闭宫止讲”,也就是放假,不开课。为甚么?因为这样元始才能脱开身实施自己的计划,去创造条件,创造阶级对立,制造矛盾。

二、收授门人,壮大阐教势力

元始不讲课,二代弟子们闲着没事做,游手好闲,东逛西逛。李靖父子四人、黄天化、杨任、雷震子、殷郊殷洪兄弟等三代弟子就是在这段时间被收入阐教门下的。这些人除殷氏兄弟反叛外,在后来与截教门人的斗争中都成了主力。而此之前,阐教的三代弟子只有杨戬、韦护、土行孙三人,显然势单力薄。

三、陷纣王于天怒人怨的境地

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本来太平的天下,莫名其妙的北海袁福通就反了,闻太师奉旨征伐;纣王在位前六年没给女娲进过香,到第七年头上,商容莫名其妙地建议纣王给女娲进香;纣王进香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来了一阵风,把幔帐卷起,让纣王见到女娲娘娘的美貌。纣王按耐不住仰慕之情,题诗,从而惹恼了女娲。

这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如果和元始联系起来就能很容易解释了。

有句话叫“鬼使神差”,让袁福通和商容的脑筋错乱一把,对拥有大神通的元始天尊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而刮阵风就更容易了。此时的元始“闭宫止讲”,他完全具备作案时间。

北海袁福通和日后的东海平灵王造反,闻太师出征,朝内再没有能约束得住纣王的大臣,纣王就更容易胡作非为;女娲派狐狸精等三妖怪“托身宫院,惑乱君心”,天怒导致人怨,这恰是元始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元始也具备作案动机。

纣王贪美色,虽力大无穷,勇猛过人,但其有耳软心活的一面。

这这里,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女娲。

按说女娲这样的大神没有必要为了那么一首爱慕之诗发那么大脾气,非要弄的人家家破人亡才罢休。但是她为什么这样做了呢?因为姬昌。

西周胜利的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周易得以流传。而《周易》的前身就是伏羲八卦。而伏羲和女娲即是兄妹又是夫妻。为了让伏羲八卦流传于世,所以女娲才会答应元始天尊。这也是姬昌在羑里什么书都不看,单单看伏羲八卦的原因。他要取得女娲的支持。而作为元始天尊支持西岐的条件,姬昌推演伏羲八卦著周易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交易条件。

元始这步棋走得非常高明,不显山不露水,纣王在仙界人眼里就成了无道昏君,更取得了女娲的支持,纣王在人界也落得众叛亲离。之所以这步棋能成功,完全是建立在元始对纣王、女娲两人的脾气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元始一方面借女娲之手,把纣王搞臭;另一方面也在和姬昌、姬发合作。

1、让姬昌蒙受七年牢役之灾

元始如操纵商容一般,让费仲、尤混二人的脑袋也短路了一把,近九十高龄的姬昌没有被杀(死了以后元始没戏唱了),蒙冤坐了七年牢。出了《周易》出世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姬昌的不幸遭遇可以博得天下人的同情,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和威望,便于以后其在反抗以纣王为首的统治阶级的革命运动中担任领导角色;另一方面,也让姬昌从内心里仇恨纣王,这样就有了跟自己合作的基础。

2、翦除伯邑考,选择姬发为最终合作人

元始很清楚,姬昌年事已高,无法坚持到革命的胜利,所以考虑跟姬昌的继承人合作。伯邑考作为姬昌的长子,乃法定继承人,但他性格柔弱,遇事冲动,显然不适合闹革命;而姬昌的次子姬发却如姬昌一般深藏不露。因此,元始最终选择了姬发。

在元始眼里多余的伯邑考“鬼使神差”地去到朝歌进贡代父赎罪,进而被妲己所害。这些都是元始的操纵。伯邑考被杀,一可以进一步激化姬昌与纣王之间的矛盾;二可以确立姬发的合法继承地位。

3、与姬昌摊牌,人、仙串通

对元始来说,姬昌回西歧后,此时是跟他摊牌的最佳时机。姬昌当时深怀着对纣王的仇恨,想报仇,但苦于力量不足。元始出现,和姬昌彻夜长谈,答应支持其打倒纣王。俩人一拍即合。

所以,姬昌逃回西歧不久,就宣称自己梦见了飞熊。甚么“飞熊入梦”,完全是瞎扯淡,以前商高宗已经“飞熊入梦”过了,现在他也这么编,一点新意都没有。

所谓的“飞熊入梦”完全是元始和姬昌摊牌后,姬昌编的谎话,以便为聘请姜子牙,与元始展开具体的合作找借口。

日后,姬昌聘请子牙时免面试、免试用,直接封右灵台丞相;姬昌明明知道子牙残忍嗜杀,非仁义之士,可在临终前,仍然要儿子姬发“拜子牙为亚父,早晚听训指教”。更说明,姬昌已经和元始串通并达成了协议。

五、挑选封神运动的领头人 — 姜子牙

姜子牙实际乃不忠、不义、不仁、不信、不智、不勇、不公、不勤之人,前面我们已经讲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姜子牙三十二岁上昆仑上学道,此前其好吃懒做,根本没有甚么生活技能。我们可以疑问,姜子牙怎么想起来上昆仑山呢?入阐教,按其资质,也就是个打杂的料,但为甚么他却成了元始的亲传二代弟子,与修行过千年的十二门人称兄道弟呢?

原因很简单,姜子牙由于具备某些特殊的素质,所以被元始挑中,成为日后封神运动的引领人。

1、姜子牙贪图享受。元始许之以人间的荣华富贵,年纪七十开外的子牙也同意下山封神。要是换做云中子等人,他们是不会去的。

2、姜子牙没有主见,没有谋略。元始非常看重这一点。没有主见就意味着子牙必定依靠自己的指导,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子牙下山,一直到破万仙阵,子牙曾多次向元始咨询前途如何。元始天尊也正是通过对姜子牙的提示来掌控伐纣运动按照的自己的计划进行的。

3、姜子牙本事没有,还虚荣心强。凭姜子牙的功夫,根本没办法和截教门人支持的纣王集团对抗。元始除派门人直接参加战斗,甚至必要时自己亲自出手外,还多次暗中帮助子牙。

读 《封神演义》,我们会发现有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出现 – 怪风。除在本文开头提到纣王女娲宫进香的怪风外,姜子牙的大营里也多次刮风,比如第四十回《四天王遇丙灵公》,子牙依怪风算出魔家四将欲祭宝灭西歧;第五十四回《土行孙立功显耀》,子牙遇怪风算出土行孙行刺;第六十二回《张山李锦伐西歧》,子牙又遇怪风,算出羽翼仙欲作法毁西歧;…

其实这些都是元始对子牙的暗中提醒,要是没有这些提示,子牙及西歧等早被灭了N次。元始这么做,就是要满足子牙的虚荣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就是封神运动的领袖,而步是自己手里的一颗棋子。

另一方面,元始并没有在所有危险到来前给子牙怪风暗示,比如第七十六回《郑伦捉将取汜水》,韩升、韩变发动万刃车劫营就没有提醒。元始天尊故意这么做是防止子牙的虚荣心无限膨胀,盲目自大,自我行动,而破坏元始的计划。让子牙遭受“七死三灾”其实也同一目的,元始就是要让子牙知道,没有老板我是不行的;欲享受人家富贵,就得按照我的路线方针走。

从事后可以看出,元始天尊选择姜子牙是非常正确的。姜子牙完全是按照元始的指示在做,整个封神过程一直都在元始的掌控当中。

六、故意让申公豹四处拉截教门人下水

申公豹,一个有点正义感但有点怯懦的阐教弟子。说他有点正义感,是因为他知道姜子牙下山封神兴周灭纣,乃逆天行事,他凭道术跟姜子牙赌封神榜,结果南极仙翁从中做梗,未遂,后其遍有三山五岳,广邀各路高人(主要是截教)阻止子牙的行动;说他有点怯懦,是因为他虽然子牙的行动都得到自己老师元始天尊的支持,但并不敢和元始公开决裂。

元始天尊当然知道申公豹心里那点小九九,但他一直没有制止申公豹的行动,为甚么,就是要借他的手,把截教的门人拉扯进来,杀之。

元始利用申公豹,却虚伪地示之以宽容。第七十二回《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申公豹打死了姜子牙,惧留孙奉元始之命早就等着呢,申公豹被抓。元始并没有立即处死他,而是让其发誓,不再跟子牙做对,就放了他。元始这么做,一则因为申公豹还有利用价值;二则,日后处理他,别人包括申公豹自己都没话讲。

等破了万仙阵,申公豹已经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了,所以非常及时地被抓住塞了北海眼。

七、与西方教联手,共同打击截教

元始天尊在人界的布局,只是给斩杀截教门人找了个合理的借口。但元始非常清楚阐教与截教的力量悬殊,真要跟截教火拼,阐教肯定吃亏。所以他一直在考虑寻求外援。

中原修真界除了阐、截两教,其他的都是些小的门派,人才不多,力量薄弱,尽管如此,元始也极力拉拢,有总比没有强嘛。第四十七回《公明辅佐闻太师》,五夷山散人萧升、萧宝兄弟帮助燃灯收了赵公明的缚龙索和定海珠,这都是元始事先活动的结果。

元始天尊还还在中原之外的修真界寻找合作伙伴。经过筛选,他找上了西方教的二教主准提道人。西方教但是虽然众不多,整体实力不高,但两位教主却法力高强,根本不在元始天尊之下,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对付截教,胜算无疑增大不少。这就是元始天尊找到准提的原因。准提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一眼就看出元始的意图,但还是答应跟他合作。准提也有自己的打算,西方教门人少,到中原活动,一方面可以收授门人,壮大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西方教趁机传入中原,扩大西方教的影响。

西方教准提道人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六十一回《太极图殷洪绝命》,文殊广法天尊困住马元,刚要杀之,准提赶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封神榜’上无马元名讳。此人根行且重,与吾西方有缘,…”。

“封神榜”是老子、元始、通天三人议定的,属于比较机密的文件资料,远在西方的准提又怎么知道马元在“封神榜”上无名呢?只有一个可能,有人把这份资料透露给了准提道人。进一步分析:老子在八景宫基本不管事,通天跟准提没交情,泄秘的人显然就是元始。

元始,准提达成合作协议,准提又一步步把西方教主接引道人也拉扯进来。

第六十五回《殷郊歧山受犁锄》,为了困住殷郊,广成子找西方教借青莲旗,找王母借聚仙旗。其实根本没那个必要,用姜子牙的杏黄旗挡住翻天印,马上围攻殷郊,就可以拿住他。之所以没事找事,实际上元始用这个机会跟西方教和仙帝套交情。西方教把旗借给了广成子,标志着西方教与阐教的合作正式开始。

有了西方教的支持,阐教实力大增。

八、一步步把通天教主拖入泥潭,两教公开决战

元始对付截教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战术:先各个击破,待其整体实力下降后在与之决战。

由于在人界的成功布局,使得兴周灭纣好象成了“天道”,所以姜子牙的行动得到仙界众仙的认可。截教门人跟帮助西歧的阐教门人对抗,被看做不顺应“天道”,自找死路,活该。不得不说,元始真得厉害。

封神迷雾(1) 电视剧迷雾1一30集
在西歧军队一直打到佳梦关的时候,通天教主还没意识到他师兄元始天尊要对他下毒手。不得不说,通天真是单纯。

封神运动前期,截教门人被一路路击败。随着这些截教精英弟子被杀,截教的整体实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新加入的阐教三代弟子也都已成熟,实力有所上升;在东征前夕,西方教借青莲旗帮助阐教抓叛徒殷郊,西方教正式表态,支持阐教。

第七十二回《广成子三谒碧游宫》,广成子把火灵圣母杀了后将其金霞冠送到碧游宫献给通天教主。在此之前,截教弟子被斩杀无数,被收法宝无数,阐教门人也没有把那些宝贝送回碧游宫。为什么恰恰要送一个小小的金霞冠呢?因为此时两教力量对比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元始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他让广成子这么做,就是要刺激通天,把他拉下泥潭。

思想单纯的通天教主开始还以为是两教出现误会,待其所摆诛仙阵被破后,他才明白,师兄元始是要把他往死里整。等他汇集所有弟子,摆万仙阵的时候,截教因为缺乏精英弟子,已经成了乌合之众,没有实力跟阐教、西方教对抗了。所以,截教的命运就是覆灭。

小结: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元始天尊为了改变修真界的格局,利用封神的机会,高度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心思缜密地布局,伙同西周、西方教,最终翦灭了截教,确定了阐教在中原修真界的统治地位。

元始天尊的聪明我们先写到这里,在后面写《广成子》的时候,关于元始天尊会再做一个介绍。具体介绍他是怎么将通天教主拉下水的。下节我们讲《生不逢时的纣王》。

用生不逢时来形容纣王,我想很多人都会感觉奇怪,问我为什么把那么昏庸残暴的一个君主用这个词形容。但是我暂不回答这个问题,只想告诉大家,纣王并不昏庸,而为什么说他生不逢时,看完这章您就明白了。

在原著第一回中:

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因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纣王是坐享太平的,可是他有一点不好,就是不信神灵。否则也不会在商荣请纣王去女娲宫降香时问“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从这里可以看出,纣王对于神灵是很不在乎的,不相信什么神权,试想,一个人连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的女娲都不知道,我们又能指望他知道什么神灵,更别说祭拜了。

因为不祭拜神灵,导致神灵不满,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女娲在看了纣王题在女娲宫上的诗后大怒。试想:如果你是个女人,一个男人平常理都不理你,忽然有一天拉着你的手说,走,去做我老婆。你会怎么想。不抽死他才怪。而且纣王这一首诗不仅仅是搞的女娲愤怒,弄的伏羲也很没面子,毕竟女娲是伏羲的老婆,你纣王公然在女娲宫写下这么一首诗,让我的面子往什么地方放?也难怪伏羲会对纣王大不满,对神农说:“想吾辈为君,和八卦,定礼乐,并无祸乱。方今商运当衰,干戈四起,想武王德业日盛,纣恶贯盈,以周伐纣,此是天数……”

所以纣王这一首诗得罪了两个大神,又因为这两个大神,致使天庭、神农、炎帝等对纣王都不满,毕竟朋友的敌人就是敌人,你小子调戏我朋友的老婆就是不给我面子,不灭你怎显我手段?

当然,这点还不足以让纣王灭国,得罪了这两位大神,最多一死而已,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功德已经完了,就如女娲说的“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由此可见,就算纣王不题诗,也是一样亡国。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天神,纣王还是可以继续坐享天下的,因为纣王是个猛人,如同上面说的纣王本人力大无比,且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

没有天灾,没有人祸,就算纣王一个暴毙,也有儿子继承王位,何况,纣王本人还是个聪明人

在第五回中:在和云中子对话后,纣王听言大悦:“朕聆先生此言,不觉精神爽快,如在尘世之外,真觉富贵如浮云耳。但不知先生果住何处洞府?因何事而见朕?

可见纣王是个悟性很高的人,这点在第十九回中也有例证:

1.邑考弹至曲终,只见音韵幽扬,真如戛玉鸣珠,万壑松涛,清婉欲绝,令人尘襟顿爽,恍如身在瑶池凤阙;而笙篁箫管,檀板讴歌,觉欲气逼人耳。诚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纣王听罢,心中大悦,对妲己曰:“真不负御妻所闻。邑考此曲可称尽善尽美。”

2.纣王听妲己之言,夜来之事,不好明言,随命邑考:“再抚一曲与朕亲听,看是如何。”邑考受命,膝地而坐,抚弄瑶琴,自思:“不若于琴中寓以讽谏之意。”乃叹纣王一词曰:

“一点忠心达上苍,祝君寿算永无疆。风和雨顺当今福,一统山河国祚长。”

纣王静听琴内之音,俱是忠心爱国之意,并无半点欺谤之言,将何罪于邑考。

而纣王的聪明不仅仅在于吟诗作对,精通乐理,还在于他的对身边事情的了解,和处理态度。

1.妲己在入宫前被九尾狐害死,九尾狐化作妲己进了皇宫,人都说纣王被狐狸精迷惑,从而不理朝政,但是从文中的细节来看,纣王已经知道了妲己是妖精。

在云中子进剑后,已经很明显指出了妲己是妖精,而纣王让人烧掉木剑后,妖气复起,杜元铣奏:臣元铣夜观乾象,见怪雾不祥,妖光绕于内殿,惨气笼罩深宫。陛下前日躬临大殿,有终南山云中子见妖氛贯于宫闱,特进木剑,镇压妖魅。闻陛下火焚木剑,不听大贤之言,致使妖氛复成,日盛一日,冲霄贯斗,祸患不小。臣切思:自苏护进贵人之后,陛下朝纲无纪,御案生尘……

看了这样的奏章后,纣王并没有吃惊,而是自思:“言之甚善。只因本中具有云中子除妖之事,前日几乎把苏美人险丧性命,托天庇佑,焚剑方安;今日又言妖氛在宫闱之地!”然后问妲己:“杜元铣上书,又提妖魅相侵,此言果是何故?”

联系前后,我们可以可以这样理解纣王问妲己的话:现在都知道你是妖精了,你说该怎么办?

这样理解并不是我胡说,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最接近纣王心里的话就是这样的。如果纣王不知道妲己是妖精,而杜元铣的奏章中明显的说明了妲己是妖精,他一定会吃惊,然后除掉妲己。但是纣王没有吃惊,明显的他已经知道了妲己是妖精,所以才会有那么一问。

既然知道妲己是妖精,纣王为什么不杀了他呢?因为他太爱妲己。

首先,对于这个善于纳谏的君主来说,只要是威胁妲己的,都让他杀了,大臣如此,姜皇后如此,儿子毅是如此。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做个对比:商荣让拜祭女娲,纣王不知道女娲是谁,但是在听商荣说过理由之后,然后就去了,云中子进剑,为了除妖,就挂了,没有在乎大臣的看法,而在妲己想纣王杀伯邑考时,纣王都没动,但是伯邑考用琴打妲己的时候,纣王大怒,然后就将他杀了……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凡是牵扯到妲己的身份,让灭妲己的,除了闻太师地位太高,且没有强迫纣王外,剩下的都是死。

而在知道了妲己的身份后,纣王按照妲己的话,用刑于皇后,然后在两个皇子来寿仙宫杀妲己的时候,出口就是“好逆子!姜后谋逆行刺,尚未正法,这逆子敢持剑进宫杀父,总是逆种,不可留。着晁田、晁雷取龙凤剑,将二逆子首级取来,以正国法!”但是前面情况是什么呢?晁田、晁雷跑至宫门,慌忙传进宫中,言:“二殿下持剑趕来!”

晁田、晁雷并没有说是来杀纣王的,而寿仙宫是妲己的地方,很明显是来杀妲己的,但是纣王没给任何人解释的机会,直接就给两个皇子扣了个杀父的罪名,为什么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两个皇子留在皇宫会怎么样?当时姜皇后已死,杨贵妃虽然有心保护两个皇子,但是没有后盾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黄贵妃又阴毒无比,(关于姜皇后和黄杨两贵妃我们下章再细说)妲己是个妖精,留下来,不是被黄贵妃害死就是被妲己害死。而让?晁田、晁雷二人去杀,是建立在对两人的了解基础上的,因为从后文可以看出晁田、晁雷是两个胆小鬼,而且真杀两个皇子,还必须又纣王的御笔亲书。这样可以利用追杀,让对皇子虎视眈眈的人静观其变,毕竟纣王杀自己的儿子,其他想杀皇子的人就会停手,而在后文我们也可以看出,纣王手下会法术之人甚多,完全可以找几个,将皇子带走……

所以,杀皇子,是纣王不得已而为之的。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对妲己的爱,因为他要让两个皇子留在身边,完全可以杀了妲己,但是他选择了背负骂名让妲己留下。而在第九十六回中,纣王战败入宫,又这样的描写:有妲己、胡喜媚、王贵人三个前来接驾。纣王一见三人,不觉心头酸楚,语言悲咽,对妲己曰:“……朕静坐自思,料此不能久守,亡在旦夕。想成汤传位二十八世,今一旦有失,朕将何面目见先帝于在天也!朕已追悔无及,只三位美人与朕久处,一旦分离,朕心不忍,为之奈何?倘武王兵入内庭,朕岂肯为彼所掳,朕当先期自尽。但朕绝之后,卿等必归姬发。只朕与卿等一番恩爱,竟如此,言之痛心!”道罢,泪如雨下。

但是事情发展到这步,纣王还是可以稳坐天下的。为什么呢?我们看下面:

在黄飞虎叛逃后,朝歌前后派出了一百多万的兵力,而西岐什么兵力呢?在金台拜将后才六十万,而且其中至少有二十万是朝歌的叛徒。

所以,如果没有阐教的帮助,西周只有被殷商虐的份。因为西周公认的最厉害的将军还比不上邓九公手下的太鸾。兵不行,将不行,你早饭,不虐你虐谁?而当时虽然天下大乱,但是姜文焕有窦荣,鄂顺有邓九公、邓婵玉、张山、洪锦、孔宣等人。崇黑虎还隔着陈塘关,如果不是阐教有人教唆,李靖定然会守住陈塘关。所以,如果没有阐教,纣王依旧可以坐享天下。但是纣王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得罪了阐教:

我们从前文已经知道,阐教是将截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但是在殷商王朝中,恰恰又很多截教中人,比如闻仲太师是通天教主的徒孙,崇黑虎是截教、四大天王是截教……但是阐教中却几乎没有,所以说,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阐教必须灭掉殷商,让一个新人掌管人间,重用阐教。因为得罪了阐教,天庭自然不会给纣王什么风调雨顺,毕竟天庭和阐教有那么一腿。

然后是得罪了女娲伏羲,得罪了这样的重量级选中,你这个轻量级的只能是不死也残废了。

三是败在了自己的手下手里。

在《封神演义》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商将凡是擒了西周的将军,必定不会杀死,而是押往朝歌,根本没有梅山七怪的觉悟,逮一个杀一个。这样就给了西周已可趁之机,否者哪吒雷震子怎么会活到殷商灭亡,黄飞虎之流又怎么会活到渑池县。

另外就是三山关将领耍滑。天下大乱,要的九是早日平定,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鄂顺攻打三山关只有二十万人,而且没有什么有名的将领,而三山关兵进西岐,不仅仅前后派出了五十万人马,还有邓九公、邓婵玉、太鸾、张山、洪锦、孔宣等牛哄哄的人物。这样势力悬殊的对决,居然打了十年之久才换得个退兵。而这场仗打这么久,也只有一个解释,借打仗,给朝廷要钱要人,而打仗就是猫玩老鼠,反正也不饿,寂寞了玩玩,就是不干掉你,干掉你玩什么?怎么给朝廷要钱?

四是后盾太单纯。这点就不用我说了,截教的人似乎都不懂用什么阴谋诡计,只知道,一对一,但是阐教就不同了,一个打不过你,两个,两个不行三个,三个不行群殴,不信打不死你。颇有元始天尊广邀盟友欺负通天的感觉。

试想:在这样天怒人怨,将领不努力,与其说对手泼皮,不如说自己人太缺心眼儿的情况下,纣王怎么能不败?

分析过《封神演义》理的纣王形象和他的失败原因,我们来看看历史里的纣王是个什么样子的。

首先:纣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昏庸,更没有我们印象理的一无是处。而且“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会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脸上抹灰吧!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纣王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却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奴隶与囚徒们临阵倒戈,周武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

纣王的历史贡献

1.他开拓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功绩。商朝疆域的扩展,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有助于华夏大地的生产力发展。

2.他曾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如反对神权,改革旧俗。

3.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制,大胆地从中下层提拔了一批新人,为其革新路线服务。

4.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

以上就是纣王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而对于她后宫中的女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下回《神权与皇权的牺牲品》

神权与皇权下的女人

首先,我不得不说,皇宫不是人呆的地方,这里的人没有最狠,只有更狠,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说《封神演义》不能说妲己,而妲己有两个,一个是苏妲己,一个是狐妲己。

苏妲己本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因为苏护没搞好人际关系,让费大人在纣王面前说了几句,然后女儿就要给别人做老婆了,而且是你愿意也得愿意,不愿意也得愿意,气得苏护同学不仅仅是题了反诗,还和崇侯虎干了几张,儿子也成了独眼龙,后来姬昌出马,写了封信,让苏护同学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才乖乖的将妲己送进朝歌。

从这件事上足见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否则不但亲人难保,小命都难保。

苏妲己虽然被送进宫,成了皇权下的一个可怜的女子,但是却在恩州死了,可以说她又是幸运的,在崇侯虎伐冀州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苏护带十分烦恼,仗剑走进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4329.html

更多阅读

封神演義 第六十一回 太極圖殷洪絕命 封神传说太极图

第六十一回太極圖殷洪絕命詩曰:太極圖中造化奇,仙凡迥隔少人知。移來幻化真玄妙,懺過前非亦浪思。弟子悔盟師莫救,蒼天留意地難私。當時紂惡彰弭極,一木安能挽阿誰。話說馬元追趕子牙,趕了多時,不能趕上。馬元自思:「他騎四不相,我倒跟著他跑

电视剧 男大当婚1-30集 电视剧武间道1至30集

第1-3集第4-6集第7-9集第10-12集第13-15集第16-18集第19-21集第22-24集第25-27集第28-30集大结局大男当婚第3集剧情谷清意外发现妹妹来了月经,假怀孕一事穿帮,谷清大怒,将妹妹软禁于家。林子建和谷静商量对策,意欲撮合男未婚女未嫁的谷

声明:《封神迷雾1 电视剧迷雾1一30集》为网友心稳路正精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