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

建国后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

《刘三姐》


经典老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

  

苏里 黄婉秋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也是建国后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

影片讲述的故事是:风景如画的桂林,壮族群众刘二刘三姐兄妹,与老渔夫、阿牛、舟妹住在一起亲如一家,过着勤劳幸福的生活。刘三姐和姑娘们喜欢在山上边采茶边唱歌。地主莫怀仁霸占茶山禁止百姓采茶,但乡亲们在刘三姐的鼓舞下拔掉了禁止采茶的牌子。莫怀仁气急败坏,又想禁止百姓唱歌。刘三姐与莫怀仁打赌,只要他在对歌中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请来秀才与刘三姐对歌。百姓纷纷前来观看。刘三姐机敏过人,用山歌战胜了对手,莫怀仁狼狈逃走。但他不甘失败,又出毒计,把刘三姐抢到家中百般威胁,刘三姐坚贞不屈,阿牛勇敢地闯进莫家将刘三姐救走,莫怀仁带领家奴乘船追赶,百姓帮助刘三姐逃走。刘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意。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刘三姐带领乡亲们用歌声进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刘三姐被迫离开。但她继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

影片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是根据彩调剧改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上映后在国内外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影片所表现的诙趣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那个年代也有“追星族”,曾经有一位观众,每看一次《刘三姐》就给主演黄婉秋写一封观看心得,一直写到“文革”前夕,他寄给黄婉秋的观看心得竟然有99封之多,合起来有厚厚的一沓子。要不是“文革”开始,他说他还要写第100封!

不仅在国内,《刘三姐》在海外也深受华人喜爱。已故的马来西亚永芳集团的董事长姚美良,是东南亚非常出名的华人企业家,他去新加坡看电影《刘三姐》,一看就是10场。他曾经深情地说:“刘三姐是中国最大的统战部长,她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刘三姐》有机会到东南亚的舞台上演出,东南亚的华人中再一次掀起了“刘三姐热”,常常是剧团还没到,票早已售罄,而扮演刘一姐的演员黄婉秋则更成了“热中之热”,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她签名。当时,马来西亚还没有与中国建交,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因为鼓动一些华侨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演出而受到处罚,惨遭15年牢狱之灾,但他事后仍然认为:“为了看《刘三姐》,坐15年牢值得,不后悔!”

这部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影片,至今仍是那个年代过来的观众最难忘也最怀念的优秀影片之一,虽然已过半个世纪;今天仍能给观众带来欢笑和愉悦。

影片的导演苏里,被长影很多人称做“拼命三郎”,因为拍《刘三姐》时他被开水烫伤全身,影片是冒着酷暑在担架上完成拍摄的。苏里从影三十余年,参加了十六部故事片的拍摄工作,其中执导影片十二部。他的作品尽管题材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代感强,生活真实。

主演黄婉秋祖籍广东梅县,1943年12月出生于广西桂林,14岁登台演出,1961年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时,年仅17岁。当时,广西自治区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排演这出戏的剧团和业余团体很多,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100多个,黄婉秋非常幸运地从100多位“刘三姐”中脱颖而出,从舞台走上了银幕,她所扮演的那个清纯俏皮的刘三姐形象,连同影片的诙趣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刘三姐带给黄婉秋极高的荣誉,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再也无法超越的高度。这当然是与她的形象适合刘三姐这个角色有关,但也与客观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因为正当她的演艺事业黄金时期来临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无情地将她春光灿烂的未来毁灭了。刘三姐浓缩了黄婉秋全部的青春年华,黄婉秋四十年来的荣辱悲欢都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紧密相连。











《刘三姐》剧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5169.html

更多阅读

老电影《阿诗玛》背后的故事 国产经典怀旧老电影

老电影《阿诗玛》背后的故事葛炎刘琼杨丽坤包斯尔《阿诗玛》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64年根据同名民间长诗改编、著名导演刘琼执导、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等主演的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舞蹈片。阿诗玛是我

声明:《经典老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为网友楠木可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