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战坦克系列资料 stc15w系列中文资料

1.59式主战坦克系列

情报可信度

技术参数:

乘 员:4人

战斗全重:36吨

车 长:6.04米

车 宽:3.27米

车 高:2.59米

火炮口径:100毫米

高射机枪:12.7毫米

弹药基数:炮弹:34发

7.62毫米弹:3500发

12.7毫米弹:200发

发动机型式:柴油机

发动机功率:520马力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430公里

发动机:1台12缸V型水冷柴油机,采用五速机械式变速箱。

储油箱:960升

中国主战坦克系列资料 stc15w系列中文资料
火炮:100毫米线膛炮,有效射程700~1200米

测距:使用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300~3000米,精度±10米



59式中型坦克有多种改进型,诸如59式(双稳)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WZl20A)、59-2式中型坦克(BWl20B)、59-2式指挥坦克(BWl20B)、59式扫雷坦克、59改中型坦克(B59G)、59-2A式中型坦克、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Wl20K)、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Kl940)、ZTZ59D1式中型坦克(WZ120C)。另外,在59式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还发展了几种变型车,如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WZ411)、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WZ652)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等。

早期的59式坦克



加装反应式装甲的59改坦克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的最大特色,是贯彻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下面就着重介绍“以人为本”的12个“亮点”。

一是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并缩短了瞄准时间,结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没有火控系统,“判距靠炮长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的历史。

二是增装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原59坦克的并列机枪弹要靠乘员人工压装,费时、费力不说,时间长了弄得手生疼。改进后,机枪弹可以半机械化压装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

三是在车外增装了红外大灯。坦克驾驶员都怕夜间用夜视仪驾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59坦克的夜视仪看不清而且失真。改进后的59-1坦克,在车外左侧翼板前部增装了1个80瓦的6610型红外大灯,提高了红外照度,这就改善了驾驶员使用夜视仪观察的效果。

四是增装了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过去驾驶员在行驶中拉操纵杆着实是不容易,需要几十斤的拉力,一开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改进后的坦克增装了转向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驾驶员操作起来明显轻便灵活。

五是增装防滑履刺。过去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驶前,为防滑需要乘员把履带拆开,然后隔几块履带反装一块(履带刺朝下),最后再把履带结合起来。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调履带可是件苦差事,四个乘员忙乎一二个小时,累得是满头大汗,寒冬腊月这滋味就更不好受了。现在好了,改进后的59-1坦克,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给三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坦克兵们带来了“福音”。

附:中美联合研制的“美洲虎”坦克



主要性能数据(样车)

乘员4人

战斗全重40吨

单位功率14千瓦/吨

单位压力91.43千帕

车长(炮向前)9.6米

车体长6.8米

车宽3.27米

车高2.63米

公路最大速度55公里/小时

爬坡度60度

涉水深1.1米

武器装备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坦克炮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

12.7毫米高射机枪

烟幕榴弹发时器2X4个

弹药基数

炮弹34发

7.62毫米机枪弹3500发

12.7毫米机枪弹600发

炮塔回转范围360·

火炮俯仰范围-4~+17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和美国凯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提出联合研制“美洲虎”坦克计划,双方各提供40%的部件,其余20%的部件由国际承包商负责。80年代末,由于受国际政治气候影响,美国单方面终止协议,“美洲虎Ⅰ”式和“美洲虎Ⅱ”式坦克各生产出一辆样车就夭折了。

“美洲虎”保留了59式坦克的底盘和扭杆悬挂装置,由五对负重轮、一对后置的主动轮和一对前置的诱导轮组成,比59式坦克多了两对托带轮。该坦克乘员4人,战斗全重40吨,车长9.6米,车宽2.7米,车高2.63米,涉水深1.1米。动力装置改用了美国底特律柴油机公司的8V-92TA型8缸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为560千瓦,公路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

该坦克主要武器是一门英国皇家兵工厂生产的105毫米坦克炮,炮塔可360度旋转,作负4度至正17度俯仰,配弹34发,可以发射所有北约制式105毫米坦克炮弹,包括最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药补给十分方便,属于L7系列,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另外,“美洲虎”还配有一挺7.62毫米机枪和一挺M2HB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分别带弹3500发和600发。

为了提高射击精度,“美洲虎”除了先进的瞄准设备外,还特备了抽烟装置,因为发射炮弹时所产生的火药烟雾可能挡住炮手的视线。由于“美洲虎”继承了苏式坦克的血脉,外形低矮,看上去却是小巧玲珑,正面投影比西方同类坦克小得多,因此在战场上被发现的概率比同类装备低。另外,它装备了一套发烟装置,在遇到攻击时,用烟雾笼罩自身,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

在1988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上,中美、中英和中法合作研制的步兵战车的样车曾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同年年底又传出中、美合作研制主战坦克的消息,即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和美国卡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将合作研制一种供应出口市场的“美洲虎”坦克。

2.62式主战坦克系列

情报可信度



性能数据

型号            62式 乘员            4人 战斗全重          21000kg 单位功率          15kW/t 单位压力          67.69kPa 车长 炮向前           8.016m 炮向后           7.265m 车体长           6.231m 车宽            2.850m 车高 带高射机枪         2.742m 至指挥塔顶         2.263m 车底距地高         0.450m 履带着地长         3.435m 履带宽           430mm 履带中心距         2.390m 公路最大速度        60km/h 燃料储备          724L 公路最大行程        450km 涉水深           1.3m 爬坡度           70% 侧倾坡度          58% 攀垂直墙高         0.7m 越壕宽           2.5m 发动机 生产公司          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型号            12150L-3 类型             4冲程12V水冷直喷式柴油机 功率/转速          316kW/18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          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 类型            机械固定轴式 前进档/倒档数       5/1机械式(多片摩擦离合器) 转向装置类型        机械式(多片摩擦离合器) 悬挂装置类型        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85mm/62-85Tc/坦克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2挺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12.7mm/59式/机枪/1挺 弹药基数 主炮弹           47发 并列机枪弹         2000发 高射机枪弹         500发 炮塔驱动方式        电动和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火炮俯仰范围        -5°~+20°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      10°/s 炮塔最大回转速度      10°/s 灭火系统          半自动 电气系统电压        24V 发动机电压/功率/型号    24V/3kW/ZFC3000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型号  4个/24V/280Ah/65式 电台型号/数量        A-220A/1台 车内通话器型号       A-221A

概述

该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它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该坦克的改进型为62-1式轻型坦克,变型车有79式轻型坦克抢救车和82式军用快速推土机,均已生产和装备使用。

结构特点

该坦克的主动轮后置,车体用钢板焊接,炮塔为铸造件。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顶部有1个可升降和水平转动的铸造驾驶舱盖,驾驶舱有2个观察镜,配有红外夜视仪。车长、炮手位于战斗舱火炮左侧,装填手位于右侧。车长指挥塔上安装4个观察镜和1个指挥潜望镜。

该坦克安装1门85mm加农炮,俯仰范围-5°~+20°,右侧有1挺7.62mm口径的并列机枪,随火炮转动。此外,在装填手出入窗座上安装1挺12.7mm高射机枪,驾驶员右侧安装1挺7.62mm航向机枪。

火炮有立式滑动炮闩,驻退复进机置于其上,发射定装式榴弹、穿甲弹、微旋破甲弹和碎甲弹。

该坦克的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后部。1台12150L-3水冷发动机横置,标定功率为316kW,标定转速为1800r/min。传动装置有速比为0.7的增速箱、多片式离合器、定轴式变速箱、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在变速箱左面两侧各安装1个多片式转向离合器和侧减速器,减速比为5.1。

行动部分每侧为5个负重轮,独立扭杆式悬挂,在第一、五负重轮位置安装液压减振器,依靠车前1对球面蜗轮杆调整诱导轮位置来实现履带松紧度的调整。装甲车体前上甲板与水平面成30°夹角,厚度35mm,炮塔的正前方厚度为45mm。

该坦克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和烟幕弹发射器。

在改进型62-1坦克上装有激光测距仪,炮塔外部装有围栅,车体两侧安装裙板。

3.63式主战坦克系列

情报可信度



重量: 18.7t

乘员: 4

最大速度: 64km/h

单位功率: 21.39kw/t

最大行程: 350KM

武器:1x85mm线膛炮;1x12.7mm 高射机枪;1x7.62mm平射 机枪.



T-63水陆两用坦克是中国继60式水陆坦克之后自己研制成功的战车。越战和1971印巴战争中使用过。

目前中国约有800辆,朝鲜,越南,巴基斯坦,苏丹均有装备。



我国海军陆战队的王牌 63A水陆两栖坦克

近年来,我国在63式水陆两用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了63A型水陆两栖坦克,这是近年来世界上研制的唯一一型水陆两栖坦克,其换装了炮塔,加大了车体,加强了装甲防护,采用了新型火炮,整体性能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4.69式主战坦克系列

情报可信度

69式坦克是在59式坦克基础上自行改进设计的中型坦克,1963年下达战技指标,1964年完成设计,1965年生产出样车,1974年设计定型。

车上安装了100mm滑膛炮、426kW(580马力)发动机、双向稳定器及红外夜视夜瞄装置等。该坦克在火力和机动性以及夜间作战性能方面比59式坦克均有所提高。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与59式中型坦克基本相同。 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炮塔为铸造件。车内有4名乘员,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便于向前观察;车长位于火炮的左后侧,炮长位置在车长位置的前下方;装填手位置在火炮的右侧。 车内携带炮弹44发,2个弹架油箱内装弹19发,发动机隔板前中组弹架装弹12发,左侧装甲板固定2发,右侧装甲板固定4发,炮塔右壁固定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 安全门设在驾驶椅后侧。

二、武器系统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0mm滑膛炮,身管长5450mm,身管中段有抽气装置,驻退机和复进机并列布置在火炮上方,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脱壳穿速为1490m/s,火炮最大射速为7发/min。 辅助武器有1挺在炮塔顶部安装的12.7mm高射机枪、1挺在火炮右侧同轴安装的7.62mm并列机枪和1挺在驾驶员右前方安装的7.62mm前机枪。 该坦克的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炮长夜间瞄准镜、车长昼夜观察指挥镜和1969年式100mm滑膛坦克炮炮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的测距范围为300~5000m,测距精度±10m,重复频率7次/min。炮长夜间瞄准镜为主动红外式,放大倍率为7×,视界为6°,视距(发现目标)800m,红外灯功率为500W。车长昼夜观察镜放大倍率昼间为5×,夜间为6×,视界昼间为12°,夜间为8°,夜间视距400m,红外灯功率为200W。其他观瞄装置与59式中型坦克相同。 该坦克安装了双向稳定器,稳定精度高低向±1密位,水平向±3密位,瞄准速度高低向0.07~4.5°/s,水平向0.09~15°/s。

三、推进系统 该坦克采用V型12缸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426kW(580马力),标定转速2000r/min,最大扭矩2453±98N·m,最大扭矩转速1300~1400r/min,最低稳定转速不大于500r/min。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g/kW·h(175g/马力·h),机油消耗量不大于8.16g/kW·h(6g/马力·h),冷却系和润滑系采用管带式散热器,燃料系统采用弹架油箱,总容量为935L。 传动装置采用固定轴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并采用多片干式离合器、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和单对外啮合直齿轮侧减速器。 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装置,每侧有5个钢制负重轮,在左、右侧第一和第五负重轮位置各装1个液压减振器。采用单销式金属履带板,每侧91块。

四、防护系统 该坦克的装甲防护与59式相同,采用均质钢装甲,铸造炮塔,车内携带半自动型灭火瓶3个,手提灭火器1个,车上装有电点火烟幕筒2个。 该坦克的通信设备包括1部A-220A型电台和1套A-221A型车内通话器,车内装有1台6kW的GFT 6000型硅整流发电机。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在该坦克底盘基础上先后发展了69-Ⅱ式主战坦克、69-ⅡB式指挥坦克、69-ⅡC式指挥坦克、69-ⅡC1式指挥坦克以及69-3(79式)主战坦克和653式中型坦克抢救车。

1.69-Ⅱ主战坦克 该坦克是在6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1981年完成设计,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坦克的主要改进项目有安装了100mm线膛炮,配备有钨头穿甲弹、破甲弹、榴弹,所用炮弹与苏联T-55坦克炮弹通用;安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行星侧减速器;液压助力的主离合器操纵和转向操纵装置;自动灭火系统;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三防装置;热烟幕施放装置;889型电台;橡胶侧屏蔽裙板;机油失压报警装置、摩托小时计、快速开启的安全门等。 后期生产的69-Ⅱ主战坦克还有一些新的改进,包括激光测距与瞄准镜二合一的新型瞄准镜,在炮塔两侧前部安装了抛射式烟幕发射器,在炮塔的外部周围有栅栏式屏蔽。 该坦克所装的激光测距仪的性能与69式坦克相同,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的弹道解算器解算距离范围为300~3000m(机枪弹为300~800m),解算弹种为穿甲弹和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和并列机枪弹的解算精度为不大于0.05密位,解算时间不大于1s。带步进电机的坦克炮瞄准镜倍率为3.5×/7×、视界相应为18°/9°、装表方式为自动和手动,自动装表精度不大于0.2密位。 该坦克的变速箱上装有液压助力泵和AK-150空气压缩机,风扇传动作了调整,提高了冷却风扇的转速。主离合器和转向机增加了摩擦片,侧减速器采行星式传动。 该坦克热烟幕装置的有效遮蔽长度为200m,烟幕持续时间为2~4min,施放装置连续工作时间为10min,燃油平均消耗量为10L/min。 该坦克的三防装置以自动控制密闭的战斗乘员舱和过滤通风建立超压的集体防护为主,以乘员个人防护器材为辆。该坦克两侧装有8mm厚夹布橡胶板的屏蔽裙板。 该坦克自动灭火器灭火方式为全自动和半自动,感受火警时间为3~5s,灭火瓶数量3个,灭火时间使用1瓶为10~15s,使用3瓶为30~35s。

2.69-ⅡB指挥坦克 该坦克是在69-Ⅱ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而成的,1982年设计,当年投产,用于外贸。该坦克装有2部电台(889型电台和892型电台各1部),炮塔外设有双天线,一根是2.8m(2节)杆状天线,另一根为4m(4节)杆状天线。在车尾外部装备了由汽油发电机组、换能器和延伸电缆组成的辅助电源。该坦克不仅可在行进间用于联络指挥作战,还可在隐蔽情况下利用汽油发电机组和延伸电缆在地面进行作战指挥。由于增装1部电台,炮塔内的炮弹减少2发,炮塔后部可增装桅杆天线1根。其余技术装备和作战性能与69-Ⅱ主战坦克相同。 汽油发电机组由2.2kW(3马力)的单缸汽油机和1kW单相自激交流发电机组成。换能器由变压器和单相桥式全波整流器等组成;可将汽油机发电机组发出的230V、50Hz的单相交流电经变压整流后供车上电台或蓄电池用。 为避免2部电台共车工作时互相干扰,设置了滤波装置。



3.69-ⅡC指挥坦克 该坦克是在69-ⅡB指挥坦克基础上将892型电台更换为889型电台,即装有2部889型电台,炮塔外设双天线,2根天线均为2.8m(3节)杆状天线,其余性能和69-ⅡB式指挥坦克相同。该坦克于1982年设计,当年投产,用于外贸。

4.69-ⅡC1指挥坦克 该坦克是在69-ⅡC式指挥坦克基础上采用天线共用器,将2根天线合并为1根3.3m(2节)宽带天线,由2部889型电台共用1根天线。 该坦克1983年设计,当年投产,用于外贸。 该坦克的其余技术装备和作战性能与69-Ⅱ式主战坦克相同。

5.69-3(79式)主战坦克 该坦克是在59-Ⅱ中型坦克和69-Ⅱ主战坦克基础上于1982年发展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它装有带热护套的105mm线膛炮、安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潜望式微扰动简易火控系统、二代微光夜视夜瞄装置及VRC-8000型电台和VIC-1型车内通话器。底盘部分的性能和结构与69-Ⅱ主战坦克相当。 该坦克后来有所发展,火控系统增装了热像仪,炮控系统采用了电液复合式双向稳定器,还增装了车长超越射击装置。在炮塔前部两侧焊装了烟幕弹发射器支架,在炮塔周围增装了栅栏式屏蔽。

6.653中型坦克抢救车 该抢救车是69-Ⅱ主战坦克的变型车,由69-Ⅱ主战坦克去掉炮塔,在底盘上安装绞盘、液压起吊架和驻锄等设计而成,用于对战斗损伤、淤陷以及失去自行能力的装甲车辆实施抢救、牵引后送及换件修理等技术保障任务,必要时也可为主战坦克构筑掩体与开辟道路。1982年开始生产,1983年通过技术鉴定,产品代号为WZ653,通常称为653中型坦克抢救车。该车机动性好,具有较高的装甲防护、抢救与拖救作业效能,适宜于在野外条件下使用,车上配有照明装置和驾驶员夜视仪,能在夜间作业。 车首为操纵舱,驾驶员位于车首左侧,绞盘安装在车体中部,绞盘纲丝绳经车体首上装甲板,向前伸出车外,以实施拖救作业。动力-传动装置仍位于车体后部,与基型车69-Ⅱ主战坦克布置相同。驻锄安装在车首,由液压装置操纵起落,拖救时起支撑作用,最大支撑力687kN(70000kgf);修整地形及构筑掩体时起推土铲作用,最大铲土深度不小于200mm。车尾焊有刚性牵引钩,刚性牵引架平时固定在操纵舱的左侧装甲板外边。刚性牵引装置用于对失去操纵能力的坦克进行刚性牵引。起吊装置安装于车体上部,由液压系统控制,吊臂有2节,可以伸缩和作360°旋转,标定起吊重量为10t。 车尾外部装有1挺12.7mm高射机枪,可用以对付低空敌机和地面目标。 通信系统与69-Ⅱ主战坦克相同,另外配有103m车内外通话导线,拖救时乘员能用车内通话器同外部进行联系。

7.84式中型坦克抢救车 在653中型坦克抢救车基础上利用69-3(79式)主战坦克底盘研制而成,改进后的抢救车于1984年正式定型并装备中国部队,其代号为WZ653A,正式名称为84式中型坦克抢救车。

8.在69Ⅱ式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的79式



79式坦克是我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主战坦克。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西方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技术。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的穿甲能力相当优秀,测试表明,它可以击穿两辆并排摆放的59式坦克。我国为69式坦克安装了105毫米线膛炮,并引进英国马可尼公司的火控技术,在69Ⅱ式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79式。1984年,79式坦克参加了国庆大阅兵,受到世界瞩目。

该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8吨,长6米,宽3.3米,高2.5米,最大公路行驶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30千米,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其总体布置与59式、69式、69Ⅱ式坦克基本相同,内部布置从前至后为驾驶室、战斗室、动力室。和69式相比,从外部看,79式坦克的火炮带热护套,炮膛抽烟装置在身管的中部偏后,车体两侧装有侧裙板,其上开有便于登车的踏孔,车体前部的伪装灯和大灯由2个增加到4个(每侧2个)。

79式坦克的105毫米线膛炮威力大,精度高,身管寿命长且更换方便。配用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身管热护套由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可减小冷热不均造成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该坦克还安装了带计算机的简易火控系统,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微光夜视装置为第二代被动式夜视仪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在防护方面,以结构防护为主,车体两侧安装了裙板,提高了对破甲弹的防护力。增装了集体防护系统和自动抑爆灭火系统。集体防护系统的探测器探测到γ射线或毒剂时,能立即输出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抑爆灭火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提高了坦克特种防护能力。该坦克还可利用发动机排气管中喷射柴油的办法,形成浓厚的热烟幕,也可以在炮塔上挂装烟幕弹发射筒来施放烟幕,提高了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5.80式主战坦克系列

情报可信度



性能数据

型号      80      80-1     80-Ⅱ     85-Ⅱ

乘员      4人      4人      4人      4人

战斗全重    38000kg   38000kg    38000kg    39500kg

单位功率    14.1kW/t   14.1kW/t   14.9kW/t   14.1kW/t

车长(炮向前) 9.328m    9.328m    9.336m    8.975m

(炮向后) 8.597m    8.597m    8.605m    8.677m

车体长     6.325m    6.325m    6.325m    6.460m

车宽(带裙板) 3.372m    3.372m    3.372m    3.372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5656.html

更多阅读

AFV系列 HOBBYBOSS1/35德国豹2A6主战坦克_Kylar 豹2a6ex

坑了很久的一台豹2,第一次系统的做坦克,经验还是有所欠缺,算是給比赛练手吧。因为是现代战车,本来想做的再清新一点,后来轮子上土上多了就加重口味,变成了现在这样。考证方面号手的板子比较混乱,说明书也没交代清楚,所以自己花了不少功夫,还

震惊!中国第四代05式主战坦克即将问世 即将问世

05式坦克据报道:中国将停止生产99式坦克,因为其新式的05式坦克即将问世。05式坦克与99A2式三代半坦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我认为其实就中国现役的99式和99改而言,与世界一流的坦克相比也已是毫不逊色。无论是在火力、防御、还是射程。

“到中国开银行去”系列 中国银行开户行查询

“到中国开银行去”系列(一)入世逐步取消外资银行限制到中国设立分行及独资银行【本刊特约吴以伦撰述】2007年的4月2日是历史性的一天,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由境外资金组成的法人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东亚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m1a2 sep艾布拉姆斯

标签: 网际谈兵 分类: 网际谈兵 2008-04-25 20:31前言:战争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路程,而武器作为战争的物质体现者,一直以来倍受人们所关注。从冷兵器时代的刀枪弓箭,到近代的火枪大炮,从船坚利炮的战列舰到掌握现代制海、制

声明:《中国主战坦克系列资料 stc15w系列中文资料》为网友爱情买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