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华、黄美云等演出的莆仙戏连环画《状元与乞丐》 莆仙戏状元与乞丐

梅花香自苦寒来——访莆仙戏著名旦角艺术家黄美云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访莆仙戏著名旦角艺术家黄美云 简介
黄美云,1949年出生在江口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0年,考入莆田戏曲学校,习正旦。三个月后被破例调进莆田跃进剧团,担任二闺门旦,1966年转为少年跃进班。1973年调进莆仙戏二团,担任文武旦、青衣旦。198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提为二团业务副团长,1983年,兼党支部副书记。1998年批准退休。退休后,应聘民间职业剧团做艺术指导,继续发挥余热。http://www.ptlyw.com.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0806/20080618_5f69d07bf1aaf3efc075ZoBq9GqV2hK2.jpg黄美云饰《胭脂铺》谢玉英黄美云与黄宝珍、王国金、许秀莺并称莆仙戏四大名旦。

春风化雨育新苗,艺苑百花开颜笑。与新中国同龄,在五星红旗下长大的黄美云,从小酷爱莆仙戏,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村里演戏,她总是要妈妈带她去看。回来后就和一群天真的孩子模仿做戏。她把妈妈的红褂当红罩,盖在头上,扮作新娘……1960年,才满十一岁的黄美云,报考莆田艺校被录取,算是遂了平生夙愿。她拜名导演吴钱坚为师,习正旦。在那艰苦的排练场上,起早摸黑,认真苦练基本功。由于她进取心强,加上聪颖、灵敏,很快地成为全校的尖兵。领导和指导老师发现她非凡的素质,才满三个月艺龄,就被分配到莆田跃进剧团。小美云一如既往,不骄不躁,每次排剧,她总是认真阅读剧本,分析人物个性特点,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不到三年时间,从配角到主角,从闺门旦到刀马旦,身入角色,演谁像谁,戏路越演越广。到了八十年代,黄美云思想、艺术逐步成熟,由一个懵懂少女,成长为了一位闻名遐迩的艺术精英。

看她轻移蹀步,姿态轻盈,听她嗓音,低回婉转,响遏行云,情意真挚,令观众无声屏息地品赏她的艺术芳彩。她先后在《秦香莲》、《边关审子》和现代剧《江姐》、《洪湖赤卫队》及《葫芦湾》中扮演了一系列女主角,都获得了好评。她还先后两次参加《秋风辞》和《状元与乞丐》剧组上京调演,获得大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值得重提的是黄美云唱腔独特,吐字清晰,行腔自如,运韵机巧。轻重、高低,抑扬顿挫,掌握十分得体,对深沉、激发、悲怆、喜悦等种种情感,都能表达得淋漓尽致,声情并茂。1980年,她参加福建省地方戏唱腔会演,荣获一等奖。黄美云获得省市奖项不少,但她却非常谦虚:“获奖只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只能说明过去,不是标志永远。要获得新的成就,必须由新的起点开始。”黄美云就是这样认识自我。

那么,到底是什么魅力催使她从一个农村的普通女孩子,走上了艺术之路。笔者带着这个疑问,登门采访这位著名演员。当我跨进门槛时,她正在对侄女进行一次言近旨远的教育。原来侄女父母都是名演员,由于女孩子娇生惯养,我行我素,兄嫂只好把任性的女儿交给弟妇去学艺。黄美云去年退休后,自然无法关顾侄女的艺术生活了。因此,侄女今天跑回来诉苦,要求婶母替她说情,安排好角色,再提工资。黄美云语重心长地说:“艺术是演员的生命,只有学好艺术,才能上角色,才能得工资。作为一名新演员,早晨睡懒觉,不肯苦练基本功,哪有好角色让给你?你看婶母年过半百了,在舞台上得心应手,还是不断深化自己。闻鸡起舞,苦练硬本领。你才吃三天斋,就想上西天,整天想的是角色、工资,讨价还价。”这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令小侄女低下头,流了泪,知悔认错。笔者在旁更无从开口,因为黄美云已经为我解开了所有疑问。

郭玉华、黄美云等演出的莆仙戏连环画《状元与乞丐》 莆仙戏状元与乞丐
黄美云于1998年退休后,继续在民间职业剧团舞台上发挥余热,再放光采。她的老伴刘金梅先生原是二团司鼓手,退休后曾被莆田电视台邀去讲古。夫妇俩人,同心相应,同气相求,共沐夕阳余晖……(文/方耘)
【本文刊于1999年莆田广播电视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6581.html

更多阅读

《正者无敌》中的人物原型四 :罗世文、黄绍竑等。

正值“保钓”高潮和九一八国耻日之际,电视剧《正者无敌》的播放正逢其时。剧中还有几位使用真名的人物,其原型分别是:罗世文,剧中多次化妆为郎中、商人,代表中共与刘湘、冯天魁联系,又出现在山西抗日战场。罗世文,(1904--1948)四川威远人,1

声明:《郭玉华、黄美云等演出的莆仙戏连环画《状元与乞丐》 莆仙戏状元与乞丐》为网友一朝风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