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死亡——论《少年维特之烦恼》对永恒主题的表现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爱情与死亡

——论《少年维特之烦恼》对永恒主题的表现

内容摘要:爱情,是生命之存在最欢乐最炽烈的的表现方式,而在文学作品中,又常和与生存相对之死亡有千丝万缕的纠葛缠连;本文以歌德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为例,深入文本,分别挖掘维特之爱和维特之死的深层原因和内在意义,试将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与联系。

关键词:爱情 死亡 个人与时代偶然与必然

爱情与死亡,作为人类文学作品中的两个永恒主题,一直不缺乏作家与读者的解读、讨论与探究。爱情给人以快乐、激情、幸福,但有些时候也让人忧郁、痛苦、纠结;死亡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总是恐怖、黑暗、终结,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死也成为解脱,也是生的另一种方式,并比生更简单。于是单就这两者的某一个来说,它们自身就是矛盾的,而当这两者相遇的时候,必将会发生奇妙的文学反应,产生震撼人心的感动力量。德国作家歌德便是以爱情与死亡的永恒主题为中心,讲述了一个简单而动人心魂的故事。

维特是一个能诗善画、感情丰富的青年才俊,他热爱大自然,来到乡村,感受美景,轻松而畅快。而生活在一瞬间改变:他对偶然见到的美丽姑娘绿蒂一见钟情。可绿蒂已经和阿尔贝特订婚,不能接受维特的爱恋。备受煎熬与思念的维特不得不离开绿蒂,到城里求职,但官场的黑暗、腐朽、虚伪使维特更加倍痛苦,多次碰壁与失望后,他毅然辞去职务。回到村庄,绿蒂也早已与阿尔贝特结婚。维特认为自己看不到人生任何出路、找不到半点安慰与快乐,于是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他唱着奥西恩的悲歌,留给绿蒂不忍卒读的书信,用一粒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说前半部——维特离开村庄之前的部分,是以歌德本人的真实经历为创作原型,所以作家自身是经历过这种深刻的哀伤的,但歌德并未选择死亡,而却让小说中的人物,自己的影子——维特这么决绝的自戕,这并非偶然,而是歌德刻意为之,维特的结局里,透露着作者自己难以言说的思考与情感。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大胆猜想,歌德年少时,尝尽世间悲凉与爱情感伤,也想过自杀,也想过离开,但由于某种原因,幸运的歌德躲过了那段绝望的时期。然而那忧郁之深之重,使得歌德借以投向死亡深渊的维特之躯,表达一种生命的绝望与孤独。作家自己说:“我像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这部作品哺育出来的。自此书出版后,我只读过一遍,我经常说,当心以后不再读它,它简直是一堆火箭弹!一看到它,心里就感到不自在,深怕重新回到当初产生这部作品时的病态心理。”

毋庸赘言,爱情带来的失落是导致维特选择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经过上述分析,这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失败的爱情,这绝不仅仅是一场为爱而死的闹剧,维特绝不仅仅是一个以死逃避的懦弱小子。那么,对于维特,爱情究竟有何意义?他为什么会自杀?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见到绿蒂之前,维特从好友之口就已经得知她是订了婚的人了,可是一见到绿蒂,维特的整个身心就已经不由自主地被她俘获,完全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在接下来给好友威廉的书信中,我们可以对维特的那种迷醉与激情、对绿蒂如火如荼的爱恋一览无余。绿蒂忠实于自己的情人,坚守道德,不能把爱情奉献给维特,却时时刻刻表现出来对维特友好而微妙的情感。而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也是一个才貌兼备的绅士,他与维特经常相聚与探讨,彼此之间有很好的友谊,但同时他也真心爱着绿蒂。所以,维特、绿蒂、阿尔贝特三人在友谊与爱情的纠葛中越发难解,越发复杂。对于维特更是矛盾和痛苦,即使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下、情绪的煎熬中,他在希望与失望中挣扎着坚守心中的天使——绿蒂,却无论对方及任何人的看法,颇有歌德诗歌里的意味:“……我爱你/与你无关/真的啊/它只属于我的心/只要你能幸福/我的悲伤/你不需要管”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维特既多情又深情,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对爱情执着的正常表现,这是一种个人感情,个人行为。歌德说:“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进行创作的、导致产生《维特》的那种心情,无宁是一些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情况。原来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

同时,爱情的降临是偶然的。维特无法预料到在访友之行中,会遇见改变自己一生的人,也无法预料这个人会令自己达到一种痴狂的程度。维特是一个新的知识青年,他有个性,有不同于世俗之人的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全新的爱情观。充满理想和新思想的维特总是要抒发与寄托的,他总得寻找到一样东西或者一个人,来承受他的情感,来接纳他的思想。没有遇见绿蒂的时候,大自然便是一切。他总畅游在乡村的青山绿水之间,而不去进行交往聚会。这段时间里他对于自然的描绘是美丽而崇高的,自己的生活也是舒适而轻松的。所以如果没有绿蒂的出现,维特也不会感到生命的空虚。但是,偶然的,一个机会,机缘巧合,遇上她,然后爱上她,生活便霎时换了面貌,眼里心里也便只有她。由于爱情的炽烈与狂热的特点,绿蒂不光取代了大自然,也取代了一切,成了维特生命中的主旋律,生活里的主画面,变得比一切更重要。他寄情于爱情,并追求自由无碍、神圣纯洁的爱情。在阿尔贝特回来使他陷于矛盾之前,他对绿蒂的追求激情而无拘无束。

爱情的偶然性还体现在,如果维特一进门见到的不是绿蒂,而是“玛利亚”,而是“克丽丝汀”,而是“维吉尼亚”,是另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是一个世俗、轻浮的女孩,是一个不能理解、不能信任维特的女孩,也许就不会发生接下来的所有事了吧。

所以,爱情作为理想主义的维特的寄情之物,不再是单纯的喜爱某人,而是一种对完美生活的无限的激烈的期盼,是一种对理想和个性坚定的守望,而在这种情感与渴望下作为基础的爱情,是维特个人的,是偶然得来的。

在另一面,维特亦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他的死是必然的。

爱情与死亡——论《少年维特之烦恼》对永恒主题的表现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歌德是德国十八世纪“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这场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在文化领域的革命,是一场文化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呼吁摆脱专制主义的束缚,提倡个性和解放。维特就是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的产儿,他不喜欢同一些刻板的装模作样的人结伴同行,他讨厌不求变通和放弃享受生活,“……我感到悲痛的是,我们仅仅同行了短短一段路程罢了。如果你要问我此地的人怎样,我只能回答:‘到处都一样!’人类真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多数人为了谋生,大部分时间用来干活,余暇无多,却为了这一点时间苦恼,千方百计设法消磨。”而且,在之后离开村庄到城镇到公馆的求职生活中,这种冲突体现的更为激烈和明显,他憎恨公使大人的为人,厌恶其处事方式,说他“按部就班”“虚伪”,是一个“笨伯”,叫人“无法容忍”。好不容易遇到的冯·C伯爵可以作为维特“推心置腹的唯一补偿”,可长久相处下来,才发现C伯爵也不过是一个教条且看重台面的官场浊人。周围全是表面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全是按部就班的政府机器,维特爽快质朴的说话方式和特立独行的处事方式受到限制甚至嘲笑,惹来小肚鸡肠之人的妒忌和谩骂,更糟糕的是不能得到任何人的理解,特别是当维特在他唯一欣赏并觉得像绿蒂的B小姐那里听到同僚的的谴责,并且B小姐并无赞成和安慰之语,维特“心都碎了,怒火至今还在我心中燃烧”,甚至“真想割开一条血管,以获得永远的自由”。

维特终于明白自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在政治领域上获得一席之位的想法完全是天方夜谭,他第二次(第一次是去村庄之前)也是最强烈的一次感到个人身处时代大背景下的无助和孤独。然而这次再无第一次那样幸运,再无“偶然”降临,B小姐无法像绿蒂一样深入维特的心扉,无法直达他的思想,而绿蒂也在这期间和阿尔贝特成婚——希望永远落空。作为一个和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抗争而无果,只落得无限寂寞和绝望的维特,怀着永远坚守心灵毫不妥协的性情,似乎确凿是必然的,会选择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着重描写了一段维特与阿尔贝特两人关于自杀话题的精彩争论,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窥见维特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以及与世俗或大众的观念不合的强烈冲突。并且维特对自杀这个问题的看法也使人稍微意识到一点:最终地,他会走上这条道路。阿尔贝特毫不留情地称自杀行为是犯罪和软弱,自杀的人都是傻子,是喝醉酒的疯子,维特情绪激昂,面对阿尔贝特的“陈词滥调”,他用充满感情的话语加以辩驳。他讲了一个女子被情人所弃而跳海的故事,仿佛亲身经历一般,细细描述事情背后所蕴含的感情,充分想象和感受女子的内心世界,谴责袖手旁观只看表面只知论说女子无知的看客,表达他的深深的同情和悲哀,“在混乱而矛盾的力量的迷宫中,人性找不到出路,此人就非死不可。”另外,维特认为一个人精神承受能力有限,到了绝望的边缘,正如身体抵抗力有限而身患绝症一样无法治愈,而身患绝症的人尚能得到人们的安慰和鼓励,精神崩溃的人却只能遭受诟病,被视为无知。无法被理解——这成为加重病情的又一剂严重的催化剂。神圣遭人诽谤,至爱受人贬斥, 维特在争论的最后,只能发出无可奈何的感慨: “在这个世界中, 没有一个人能很容易地理解另一个人。”

维特之死发出了新力量新时代的呼唤,代表了变更之社会的大背景下一群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年轻人的绝望和孤独。每每在一个这样的时代里,总是有一些人要死的。维特在一个纠缠着情感和伦理的漩涡中,窥见了生命的卑渺和存在的无根。

借助爱情,维特缔造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美好而自由的世界,并固执地活在自己的观念世界里,当现实世界骤然而至,倔强而坚定的维特以死对抗。爱情属于他个人,偶然而至的爱情促成了必然的死亡,代表了一个时代。

歌德这样安排主题,充满了悲情意味,给人毫无希望的悲凉之感。笔者在前面分析过,维特是替歌德而死的,由于个性与现实总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个无法消失的矛盾,所以这种安排虽显出悲凉,显出个人被命运和时代掌控的无助,但它总给人以勇气,以思索。如果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如好事者将故事改编为《少年维特之欢乐》,可能会被一阅便弃,总是不会引起大多数人的感动和思考,思考个人境遇,思考命运,思考爱情,思考死亡。但是这也同时引发负面效应,十八世纪的欧洲,青年们为《维特》而疯狂,他们穿上维特式的蓝色燕尾服、黄背心,装着维特式的忧伤和浪漫,甚至有人模仿维特的自杀,朝自己的脑门儿开了枪。这种情况完全出乎歌德的意料,自己只不过是通过感情来表达思想,然而有人将感情视为了一切。当时的上流社会说《维特》是一部极不道德的该遭天谴的书,歌德如此辩驳:“……世间有些大人物大笔一挥就把十万人送到战场,其中有八万人断送了性命,要他们互相怂恿杀人放火……看到这些残暴行为之后,你却感谢上帝,唱起《颂圣诗》来……现在你却把一个作家拖来盘问,而这部作品至多不过使这个世界甩脱十来个毫无用处的蠢人,他们没有更好的事可做,只好自己吹熄生命的残灯。”这无异于向世人大声疾呼,不要只盯着维特的悲哀爱情啊,不要只盯着维特的惨痛死亡啊,把维特之爱和维特之死奉为行为准则和至高范本的人都纯属浅薄之辈,看看这个社会是什么,看看你们在做什么,要看到在这之深处,我要说的是什么。

注释①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②引自《歌德诗集》

③同①,第十七页。

④引自《少年维特之烦恼》,侯浚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九页。

⑤同④,第47页

⑥同①,第201——201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6891.html

更多阅读

《我与长征组歌领唱王克正之缘》 长征组歌歌词

《我与长征组歌领唱王克正之缘》今天,偶尔翻到百度网页,看到了电影《长征组歌》的原班人马相聚央视的镜头画面,让我想起了《祝捷》的原唱演员王克正老师。那是我当兵第二年的夏季,部队接到上级指令:新时代的军人不但军事过硬,业余文化生活

动漫相关音乐推荐之《架向星空之桥》 动漫星空

《架向星空之桥》——乡村爱情故事。仅一季12集另有ova1集。作为feng社三部曲,《望见青空之丘》,《夕阳染红的街道》,《架向星空之桥》的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架向星空之桥的游戏本体依然延续了之前的风格,不过比起一夏之前在寒假来临前

《解解解元之渴》的对联故事 对联的故事

看了《光明日报》高玉林《解解解元之渴》中的对联故事,让我又一次领略到了古人对文字运用的精妙与独到。这则对联故事绝对能帮助人们记住“解元”的读音。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相传明代解缙

《吉尼斯中国之夜》 吉尼斯中国之夜鲁本

正大综艺重回旅游 《吉尼斯中国之夜》走进西班牙2012年12月25日 14:25节目将于2013年元旦假期在央视一套17:55三天连播。图:由正大综艺团队制作的《吉尼斯中国之夜》将走进欧洲的首站放在了西班牙,全程

声明:《爱情与死亡——论《少年维特之烦恼》对永恒主题的表现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为网友如孩子般笑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