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现状的调查 对市民住房现状的调查

调查主题: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的现状。

时间:2010年8月。

地点:石家庄、长沙、汕头。

现将此次调查的有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背景与意图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责任与光荣。同时,孝道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切人论道德的基石,它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也体现了现代和谐社会深刻内涵。然而,在我们谈及千古流传的感人孝义故事,歌颂着我们孝道文化的灿烂源远时,却忽略了现代青年的孝道文化现状。

在近代以来,由于反封建,误将孝道文化列入封建文化加以批判,特别是后来的社会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道德观念急剧滑坡,在一些家庭中,孝道出现了危机。为此,我们成立调查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城乡青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力图通过调查问卷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初步获得现代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善提高该现状方法的合理分析。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以书面问卷及网络(包括qq,e-mail等各种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45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达88%。调查对象分散在石家庄、长沙、汕头三地城乡,分布范围广泛,符合调查要求。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年龄段16-2021-2526-3030-35人数11182510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地分布

家庭所在地城市城镇城郊农村人数172944

三、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选取了问卷中较有代表性的14道问题进行分析,原始数据统计如下:

1、你对孝道的了解主要通过:

“孝道”一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传承了五千多年。从古至今不乏这类的典范,家里有父母的身体力行,学校有老师的教育,社会活动中也不免收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我们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加深。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得对孝道的了解有着不同的途径。

2、假如你的父母让你继承他们的事业,你会:

父母对子女都是百分百的付出,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不少父母觉得为子女安排好一切是对他们最大的爱,通常会让子女继承他们的事业。可大多数孩子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喜欢的工作,对父母铺好的平坦大道反而不屑一顾,当然这些可以通过和父母的沟通来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3、你对于祭祖的态度: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祭祖文化,是人们对祖先的一种思念、一种崇敬,还有一种畏惧,是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调查时间正值中元节期间,通过采访和所见所闻,即使在现代社会,祭祖仍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家族传统,有64%的被调查者对祭祖活动持不同程度的赞同态度,并且有超过75%的被调查者家庭举行过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动。可见,祭祖仍是孝道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

4、如果认为父母说得不对,你采取什么态度?

5、你对于“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态度:

6、你周围不赡养父母甚至抛弃父母的现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57%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父母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沟通方式比较可取,一味的服从或是顶撞对双方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阻碍事情的解决。21%的人赞同延续香火这一传统的思想,32%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反对这种说法,但绝大多数人对这种古老的思想选择中立,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73%的被调查人群周围不存在父母被遗弃的现象,而且几乎没有人经常见到父母被遗弃的情况,这说明孝道这种美德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7、你觉得你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

每个人都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的哎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做儿女的理应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们,可现实并非如此,只有14%的人认为他们对父母已经很好了,同样也有14%的觉得愧对自己的父母,大多数是处于中立状态,不好也不坏。28%的人觉得自己也付出过,但比起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照顾还差很多。将心比心,回忆当初,即便是儿时那些模糊的记忆也可以涌出满满的爱。也许只有自已为人父为人母时才能体会那种舍己的心境。

8、你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风筝,而线的另一头就是父母。由于学习、工作的原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他们的关心也仅限于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因此只有32%的人对父母的健康很了解。儿女在外,父母何尝不是时时刻刻牵挂着,他们多么希望能看到儿女承膝下之欢,可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松开手中的线。年龄不饶人,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的就是病痛,他们不说是不想给儿女们造成负担,外面的孩子们,记得常回家看看,多关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

9、假如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你又恰好出门在外办事,你会:

在外的儿女们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的身体健康,可现实又有很多时间和地点上的冲突,59%的人在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时无论如何会赶回去,这是很孝顺的,可也有34%的会选择通知邻居朋友帮忙,甚至还有等事情办完再回去的,当然这是极少数的,大概是7%。对于照顾父母这方面,绝大多数的子女的做法还是可取的。

10、你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

小时候事事都顺从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与父母的交流也不甚理想,再加上年龄的差距,代沟对两代人的沟通有着太大的影响。只有23%的人和父母的交流是为了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18%的人会主动与父母谈心。一半的人是通过日常的聊天来与父母沟通,不过还有9%只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这种做儿女的就太不应该了。

11、假如你长期在外,你会怎样联系父母:

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期在外生活,与父母的沟通少之又少,不免会觉得日渐疏远。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科技产品可使得异地沟通方便快捷,打电话、视频聊天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成为当代大多数人交流的的途径。为了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及身体状况,我们需要经常的联系他们,可是只有47%的子女经常打电话或是写信,39%偶尔打电话或是写信,有事情才联系的居然占到了14%,可见我们的主动性还是不够。父母有事为了不打扰我们,不想经常打电话,可是做儿女的要体谅他们的心境,不能经常回去看他们了,起码也要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一下,一句贴心的话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12、对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后风光大葬”的现象,你的态度是:

风光大葬的背后,到底是对死去的人的孝道,还是活着的人的风光,这个基本属于不用讨论的问题。如果背后还要收受礼金等物,就跟孝道更没有了什么关系。生死事大,活着时未必多孝顺,死了之后进行风光大葬也算是尽孝的途径之一,这是一些人表现自己孝道的手法,风光大葬的标准各个时代不同,但总不脱场面宏大、参与人员众多这几个硬件,其中参与吊唁的人越多,仿佛办丧事的人家就越孝道。一半的人非常鄙视这种做法,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人确实是对父母有愧,觉得生前没能力让他们过好,葬礼一定要让他们风风光光的,27%的人对这类人表示可以理解,5%的表示赞同。当然世事无绝对,是好是坏都要看办丧事的人家是什么心态,保持中立的占18%。

13、你所在地区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情况:

近年来,也有不少地区政府和社会团体意识到孝道意识日渐淡薄这个问题,受访者中有59%的人所在地区有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活动,也证明人们正在开始强调孝道在人们思想道德中的生要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41%的受访者未接触过与“孝”有关的活,说明重建孝道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面道远。

14、你对于将父母送往养老院居住的态度: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可是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社会的变迁这个传统观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根据“去养老院网“统计,很多到养老院的老人们中,30%是可以自理。现在很多健康的老人都愿意到养老院养老,因为那里不但有专业的护理,而且还可以认识很多同龄的朋友。如今16%的人觉得如果养老院条件好就赞成把老人送去养老院,而依然有36%的人反对这样做,剩下的48%就持中立。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工作事业很辛苦,自己的家庭有需要照顾,所以抽不出时间来照顾老人。老人去养老院不仅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养老院里饮食起居都比较稳定,反而能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不过这也是在老人自愿的情况下才行的通的,而且送到养老院之后也不能不管不问了,还是要经常的去探望他。

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现状调查问卷

填表说明:

本调查表不用填写姓名和工作单位,各种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您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内填上相应的答案序号,或者在“____”上填写适当的内容。(如果您阅读此问卷有困难,请要求调查人员代读和协助)

您的回答将代表众多和您一样的普通群众,而且将会对我国孝道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填写这份调查表。

1.您是否听说过“孝道”这个词?()

A是B否

2.您对孝道的了解主要通过:()

A家庭教育B社会影响C学校教育D其他

3.您是否听说过“二十四孝”的故事?()

A是B否

(如果没有听说“二十四孝”,此题不用填写)您对“二十四孝”:()

A非常赞同故事里面主人公的做法B有些可取,有些不可取C不赞同里面的做法

4.您对于父母的命令或决定:()

A绝对服从B视情况而定C不予理睬D反对

5.假如您的父母让您继承他们的事业,您会:()

A不赞同B可以商量C完全听父母安排

6.您的婚事:()

A完全由父母做主B征求父母同意C不经过父母,自己决定D其他

7.您对于祭祖的态度:()

A非常赞同B赞同C无所谓D反对E强烈反对

8.您对于“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态度:()

A非常赞同B赞同C无所谓D反对E强烈反对

9.您觉得您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

A已经很好B一般C做的不够D愧对父母

10.您是否跟父母分开居住:()A是B否

(如果没有与父母分开居住,此项不填)您认为分居后应如何供养父母?(可多选)()

A父母应自己养活自己B由子女提供钱粮、父母单独生活

C隔一段时间看望一次父母D每天都能看望父母

11.你觉得您父母现在的居住和饮食条件:()

A非常好B好C一般D差E非常差

12.您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B不是很了解C完全不知道

13.假如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您又恰好出门在外办事,您会:()

A无论如何赶回去B通知邻居或朋友帮忙C等事情办完后回家探望D不理睬

14.如果您的父母没有经济收入,您给父母的赡养费:()

A50元左右B50-100元C100-200元D200-400元E400元以上

15.在16岁以后,您跟父母吵架吗?()

A经常吵架B偶尔吵架D从来不

16.在16岁以后,您是否与父母在矛盾冲突中动过手?()

A是B否

17.如果认为父母说得不对,您采取什么态度?()

A顶撞B沉默C努力使父母接受自己的观点D接受他们的观点

18.假如您有孩子,您会认为:()

A父母更为重要B孩子更为重要C同等重要

19.家庭有重大事情需要解决时,您会:()

A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B跟父母商量C完全听父母的意见D其他

20.您对父母的工作状况或经济条件有无抱怨?()

A一直抱怨B经常抱怨C偶尔D完全不

21.您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

A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B与父母谈心C寻求帮助D随意聊天E其他

22.您记得父母中谁的生日:()

A只记得父亲的生日B只记得母亲的生日C父母的生日都记得

D只记得他们生日的大体日期E完全不记得父母生日

23.您会在父母生日时,给他们礼物吗?()

A会D不会

24.假如您长期在外,您会怎样联系父母:()

A经常打电话或写信B偶尔打电话或写封信C有事情才联系D基本不联系

25.父母心情不好时,您会:()

A想办法让父母高兴B分析原因,然后找他们谈心

C不管不问,避开D跟着一起难过

26.对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后风光大葬”的现象,您的态度?()

A非常鄙视B可以理解C赞同D中立

27.社会上存在一些父母将不孝子女送上法庭的事情,您的态度?()

A非常赞同B中立C反对

28.您认为现在青年孝顺父母的意识是不是淡薄了?()

A是B否

29.您所在地区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情况:()

A非常多B有,但不是很多C没有

30.您周围(朋友、亲戚、邻居)孝顺父母的风气:()

A非常好B比较好C一般D比较差E非常差

31.与以前相比,您周围的人(朋友、亲戚、邻居)孝顺父母的情况()

A越来越好B跟以前一样好C跟以前一样差D越来越差

32.您周围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多不多?()

A非常多B有,但不是很多C几乎没有D完全没有

33.您周围不赡养父母甚至抛弃父母的现象?()

A非常多B有,但不是很多C几乎没有D完全没有

34.您家庭所在地附近有无养老院?()

A有B没有

35.您对于将父母送往养老院居住的态度:()

A赞成B中立C不赞成D如果养老院条件好的话,就送去,否则就不送去

个人资料(我们将为您保密)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16-20B21-25C26-30D31-35

3.您的文化程度:()A小学及以下B初中C高中或中专D大专或本科

E硕士F博士及以上

是否留学回国人士:()A是B否

4.您的职业:()

A在校学生B在家务农C外出务工D党政机关工作者

E个体经营者F企业职工G军人H教师I待业J其他________

5.您的婚姻状况:()A已婚B未婚C丧偶D离婚E其他

(此题未婚者和无孩子者不填)

请问您有几个孩子()A1个B2个C3个D4个以上

6.您家有几口人:()A2人B3人C4人D5人E6人F7人及以上

您家有几代人:()A一代B二代C三代D四代E五代

7.您的月收入:()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D3000以上

8.您的家庭收入:()

A5000元以下B5000-10000元以下C10000-20000元D20000-40000元E40000元以上

9.您的家庭所在地:()A城市B城镇C城郊D农村

世界华人孝文化国际研讨会孝文化调查

经民政部批准的“世界华人孝文化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在加拿大注册的世界华人老年联谊总会将共同主办第二届“孝”文化国际研讨会。为此,“世界华人'孝’文化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对十三个城市进行了一项以“孝道”为主题的调查。

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成“孝心”表达日

虽然来自于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已被国人所接受,但大多数受访者仍然喜欢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表达孝心。

对于即将到来的端午节,95%以上的家庭希望或准备以家庭团圆的形式来过。多数受访者认为,类似春节、中秋、元宵、端午、清明等节日是表达中国人家庭观念,体现孝道文化的最佳日期。

北京等主要迁入地思念长辈心更切

北京、广州、天津等主要迁入人口的城市对远方的父母和其他长辈的思念之心最切。有意思的是,在被问及“你在对待父母方面做得怎样?”时,回答“很好”的仅为6%,“较好”的53%,“一般”的占22%,“不够好”的占19%。也就是说,被调查对象对自己在孝道方面行动的评价比想像的偏低。这可能是出于对长辈的感恩和希望为长辈付出更多,而得出的意外结果。

在“最能体现孝道”的多选题中,各种“最能体现孝道”的行为排名依次为:打电话、给父母钱、购买礼品、回家看望、全家出行、定期聚餐等。

讲究“孝道”家庭中的成员更健康

调查还发现,“非常重视孝道”受访者们的幸福感明显更强。这可能是因为和谐气氛使家庭成员精神放松,家庭成员心理更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和家庭活动本身也使家庭成员更多享受到幸福的“天伦之乐”。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家庭的成员健康程度明显高于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患有抑郁、失眠和老年痴呆的比率极低。

调查中,在给父母购买礼品方面,受访者基本都强调了以健康为主题。居首位的是“营养品”,达73%;买衣物居第二位,占64%;购买保健用品排第三,也达41%。在列举曾经买过的礼品类别时,更是五花八门,有维生素补充剂、保健内衣、麦片、床垫,甚至袜子等。

“孝”成全球性主题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本次研讨会组委会主任李宝库说,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孝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在上个世纪,在我们这个孝道的发源地对孝道采取否定和疑虑态度的时候,孝道在海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港、澳、台地区对孝道的认识和实践位居前列。孝道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韩国,不孝之人被人所不齿,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在新加坡,重视孝道教育成为国民的共识,在小学生第二语言课本的18篇文章中,讲孝道故事的就有8篇。李宝库指出,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召开孝文化国际研讨会,对于在全世界弘扬中华孝道,传播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孝文化研讨会系列活动11月精彩上演

据介绍,以“弘扬中华孝道,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的此次会议,将着重研讨中华孝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在世界华人中、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表现方式和发展趋势,及其在家庭与社会中的作用;在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宣扬敬老爱老助老不分国界的理念,以达到孝行天下,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会议规模约为200人,其中海外代表近100人,大陆代表100人。在历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受表彰的30位“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将应邀列席会议。

研讨会将安排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作精彩演讲。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围绕孝亲敬老所倡导的思想、党和政府所采取的举措以及近年来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开展的一系列重要活动作主题报告。山东代表将结合孔子、孟子、曾子对创立和发扬中华孝道的巨大贡献作中华孝文化起源与发展的重点发言。著名孝乡董永故里湖北孝感代表将结合孝亲敬老社会实践活动发表感人演讲。代表们还将在三个专题会场分别就“孝文化研究”、“孝文化教育”、“孝文化实践”进行研讨。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向在传播中华孝文化方面突出作出贡献的海外代表颁发“孝文化传播荣誉证书”。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和展览。

另悉,“世界华人孝文化国际研讨会”将作为系列会议适时在世界各地召开。

前言

在华人家庭中向来非常重视孝道,这是促进家庭和谐团结与连续性(Solidarity and continuity) (Yang,1989)。《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从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这说明“孝道”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一切道德行为,是以“孝”为根本,一切教化也以此而产生。

从原意来看,“孝”的原意是指子女孝顺父母。从“孝”字的结构来看,上半部是“ ”,是指“老”,即指父母。下半部是“子”,即指子女。父母在子女的上头,意思是指子女应有责任奉养父母。《说文解字》在注解“孝”时就明确地说“孝,善事父母也。” (《注文解字法》)。子女孝顺父母,这符合《大学》中所说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第一章》)。

有人说,孝道(filial piety)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在西方的社会里,我们根本无法找到相类似的词语来形容。西方社会所谓的“对父母忠诚”、 “负责任”、“服从父母”、“尊敬父母”等词语,都无法概括中华文化里的孝道的内涵。

孝道是社会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科技的发达,东西方的接触频繁。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可能使到人们对传统的孝道内涵有所改变。由于教育政策的影响,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也有所变化。那么,作为华人家庭的孝道思想是否也有所冲击?孝道还是华人家庭中最重要的道德价值吗?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华人社群里,孝道还是最重要的道德行为,人们重视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孝道也还是衔接祖先、父母和下一代的环钮。(Thomas,1990;Ho,1991)。换句话说,在华人社会里,子女如何对待父母,奉养父母,以及对祖先的追思,还是一般家庭成员所重视的。光宗耀祖,为家庭争光,还是认为是孝道的最高表现。

在其他东亚国家如日本,他们也都认为孝道在其社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Broberg,Melching & Maeda,1975;Palmore,1975)。在韩国的社会中人们也都认为孝道是社会的基石(Choi,1989;Sohn,1977;Sung,1987, et.al)。

传统对孝道的期待

在过去的年代里,中华文化中的孝道不只实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它也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孝道不但是家庭中伦常支柱,也是社会中认可的基本德行。在传统的华人社会,是不可能摆脱孝道对家庭、宗教信仰和社会的影响(Cheng,1986;Hsieh,1967;Li,1973;Pan,1956)。尤其是中国、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社会。

为了研究孝道文化和现代青少年的孝道观念,首先必须了解过去传统中人们对孝道的期待。

在华人社会里,传统对孝道的期待,基本上是记载在儒家典籍里。比如《论语》(Analects)《孟子》(Mencius),《孝经》(Xiao Jing,Book of Filial Piety)、《礼记》(Liji,Book of Rites)、《大载礼记》(Book of Rites)、《颜氏家训》(The Yan Family manual)和其他典籍里。这些典籍也是过去学校基本教育的读本。墨家、法家和道家虽然也认识到孝道的重要性,但其论述都缺乏系统,因此,其影响远远不及儒家。

你期待一个孝顺的子女应具有怎样的孝行?笔者根据儒家典籍中的论述,归纳成六个层面。

一、奉养父母

二、尊敬父母

三、带给父母快乐

四、追思祖先

五、光宗耀祖

六、移孝作忠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典籍中人们对孝道文化及孝行的期待。

一、奉养父母

曾子(公元前505-435)相信,奉养父母是基本的孝行。他说:“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养。”(《大载行记?曾子大孝》)。他又说:“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 大载礼记?曾子本孝》)。即一般人奉养父母,只要尽其能力就算是孝。

孔子(公元前551-579)也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他认为作为子女的应关怀及照顾父母的健康,就如父母爱护其子女一样。 [Page]

东汉(公元25-220)的《太平经》一书中清楚地道出子女奉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根据该书所说,当父母老衰弱时,子女已长大。因此,子女有责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换句话说,子女不尽力奉养父母,是认为不孝。

从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子女奉养父母要:

1、尽力让父母有舒适的生活。

2、有什么劳力的工作,要代劳。

3、照顾父母日常的生活需求,关心他们的健康。

4、为了照顾父母,应有个人牺牲的精神

二、尊敬父母

孔子认为孝行除了提供物质上的奉养外,还要包括照顾与尊敬父母。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手?”(《论语?为政》)。

又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他认为奉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孝道行为。对父母不敬,就是不孝。

当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道时,孔了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 为孝乎?”《论语?为政》。

从以上的论述来看,尊敬父母的孝行是:

1、经常表观出爱护尊敬父母的行为。

2、对待父母要和颜悦色。

3、对父母说话要温和有礼。

4、记住父母的生日。

5、做重要的决定时,尊重父母的意见。

6、即使父母除你不好,仍要尊敬他们。

三、使父母快乐

曾子认为物质上的奉养,还不能算是孝顺。孝顺还需要使父母感到“安心”。这样才能使子女与父母之间感到快乐和没有忧虑。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安为难。安能也,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大载礼记?曾子大孝》

这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久病无孝子”。

孔子指出照顾自己,不要使父母感到忧虑,也算是一种孝行。他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

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荀子(公元前313-238)认为只是奉养父母还不能算是“孝”,它还要包括乐意去做在内。荀子相信行孝是子女的义务,不是要有好名声。如果行孝是为了博取好名声,那将使名声降级。)(《荀子?子道》)

以上的论述,我们了解到孝行是:

1、要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使父母担忧。

2、要保持身体健康,使父母快乐而不担忧。

3、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增添父母的麻烦。

四、追思祖先

孔子认为不论父母是活着或者是已去世了,我们作为子女的都要待之以礼(《论语Book11?7》)。孟子也认为当父母在世时,虽然奉养和尊敬父母是重要,但是他们去世后的追思更是重要。他说:“养生孝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当大事。”《孟子?离娄下》。

从以上论述,可知追思和祭拜祖先的内容是:

1、当父母去世,祭拜要合乎于礼。

2、在重要的节日要拜祭祖先。

五、光宗耀祖

曾子认为行孝有三个层次,最高的层次是为父母带来荣耀,光宗耀祖。他说: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

孟子相信如果能维护自己的名誉,让父母觉得有面子,这也是对父母的孝心。他认为不犯五种不才的行为,将能使父母觉得荣耀。他说:

“情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离 娄下》)。

孟子相信“无后为大”是不孝的。因为这不但将使行孝不能继续,也没有人能延续香火,更没有人祭拜祖先(孟子?BookIV,Part B,26)“无后”将削弱弱家族社会。如果家族社会被推毁,被视为对父母最高德行的孝道将变成没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社会的人们认为最不孝的行为就是“无后”。[Page]

龚自珍(公元1792-1842)的孝道思想来自黄宗义(公元1610-1695),他认为如果子女不能执行父母的命令,满足父母的愿望,也算是不孝。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了解到给父母带来荣耀的内容是:

1、不论该书或工作都要努力,使父母感到光荣。

2、继承与发扬光大父母,祖先的事业。

3、要有子女传宗接代,使父母享有荣耀,对得起祖先。

4、凡事努力使父母感到骄傲。

5、不做使父母蒙羞或名誉受损的事。

六、移孝作忠

在孔子时代,孝道是纵持社会道德标准的基本原则,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家庭凝聚力。到了汉朝,《孝经》一书,将家庭的关系推广到社会去,因为国家是由家庭组成的。于是孝道就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推广成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孝道也就变成了对君主的效忠。不孝也就变成了国家的不忠。《孝经》上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孝经?广扬名》)颜之推(公元531-?)相信子女的对父母的孝心不能停留在个人对父母的报答养育之恩。当个人与公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子女的应该能牺牲个人以救国家。他说:“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颜氏家训?养化第十五》) 这种“移孝作忠”的概念是将孝道推向更高的层次,这种思想是受到汉朝的极大影响。在东汉时代,孝道的内涵又有新的发展,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被视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后汉书?郑玄传》里说:“要尊敬老师”。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移孝作忠的内容是:

1、将对父母的爱推及至社群和国家。

2、将对父母的爱和尊敬推及之至国家领袖。

3、将对父母的爱和尊敬推及至老师。

4、保卫国家不怕牺牲。

孝道文化与现代青少年

在华人社会里,孝道原意是指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这包括真城的关怀父母的情绪和各种福利。Sih(1961)在《孝经》(The Hsiao Ching)一书中所评论说,孝道是一个核心观念,它的定义是对父母忠诚,尊敬和热爱。它代表华人的一个社会、宗教信仰的基本内涵。

亚洲国家的社会,对父母和尊敬家中的长辈行孝,是否还是社会中重要的道德义务?

黄与虞(1993)在中国浙江省的义乌(YiWu)和普江(Pujiang)进行一次青少年对孝道的看法,对象是300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他们都认为孝道是重要的,但是只有半数的学生能做到期待的孝行,有10%至27%的学生能达到第3级孝行(最高是5级)。这个调查是利用道德两难的事件来做判断。如:

“你决定和同学去郊游,可是妈妈要你在家帮助她做家务”,你会怎样做?”只有59%的学生表示愿意留在家里。这表示随着时代的不同,学生的观念已有所改变了。

在台湾孝道是华人社会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处处影响至他们的社会生活(Jordan,1986)。比如,在1972年,台湾邮政局(表示重视孝道)用24孝的故事作为首日封邮票(Chu,1961)。

黄厚坚教授(Huang,1977)曾经进行调查,目的是要了解青少年对孝行的态度和行为。调查对象是中学低年级与年级和大学的学生。他发现的一个趋势是台湾的青少年注重多关怀和多与父母互动是重要的孝行。有85%的青少年认为行孝在现代社会还是需要的。这二次的调查也显示,不论青少年的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对行孝的看法都是一致的,他们对不好执行的孝道都表示不同意。如他们反难“盲目的服从父母”,“要传宗接代”、“与父母同住在一起”、“由父母安排婚姻”和“物质奉养父母”。

黄(Wang,1981)用Rokeach Value Survey Form E作为调查工具,针对台湾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孝道的评价是最高的,甚至比“爱国”、“爱他人”、“诚实”和“负责任”还要高。后来的一些调查结果也显示,孝道还是台湾青少年认为是最重要的价值观。(Yang,Yeh & Huang,1988)。 [Page]

新加坡青少年对孝道的观念

在1975年,许小组(Koh,1975)对新加坡的大学先修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他们都还是认为尊敬、关怀和爱护父母是重要的。男女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除了在对孝行的态度上有些不同,如当他们在财政独立后,要搬出去住。

Thomas and Eng(1985)在1985年对初级学院的126名学生(平均年龄是17岁6个月)进行一次调查,要他们对12个价值观念按照其重要性进行排列。结果显示被列为关怀和尊敬父母的孝行各有71.2%和25.4%的学生选择是“最同意”和“同意”的答案,只有3.4%的学生选择不同意的看法。

1991年何子煌(Ho,1991)的一项调查也证实这一点。该调查对象是两所初级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17岁),调查结果显示:

问题1:对父母行孝有需要吗?

有79.86%的学生认为对父母行孝是非常需要的,20.14%的学生认为还需要,没有学生认为“不需要”。

问题2:在现代生活中,行孝有困难吗?

有32.37%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困难,44.6%的学生认为会有一点困难,只有21.58%的学生认为会面对许多困难。

问题3:在现代生活中,哪5种孝行是认为不合理的?

结果是:

a、盲目服从父母

b、让父母安排婚姻

c、继承父母的一切,不论是对或错

d、绝对听从父母

e、父母互相隐瞒各自的错处

问题4:哪5种是重要的孝行?

a、尊敬和听从父母

b、在日常生活中,关怀父母的福利

c、不要让父母担忧

d、父母如果做错要指出来

e、听从父母的劝告

青少年对“移孝作忠”这个孝道观念并不感兴趣,如将爱父母推及对国家政治领袖效忠,显然不被青少年接受。在这项调查中,他们在所列的15项孝行中推行最后。

从这个调查中也发现,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青少年,对传统中期待的孝道观念已有改变了,那就是他们对孝道价值观已有自己的判断原则,再是盲目的,我们可以用以下两个故事的调查结果来证明。

用故事来考查今日青少年对孝道的看法

现代青少年对过去传统的孝道观念是持着怎样的看法?研究者选择了两组的故事,用调查问卷来考查。研究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中学二年级和初级学院一年级的学生,共345人。

第一组:选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郭巨的故事》。

第二组:选用现代生活的《志刚的故事》。

故事一:《郭巨的故事》

《表二》显示:有71.6%的青少年认为郭巨要将自已的孩子活埋,以便让母亲有足够的粮食吃的决定,不是孝顺的行为。理由是:

? 郭巨的母亲爱护和关心她的孙子,如果郭巨将他的儿子活埋,他的母亲知道了一定会非常伤心。

? 郭巨应该更努力去为家庭找粮食。

当考查各年级的反应时,发现有71%???—72.8%的学生都不认为郭巨的决定是一种孝行;而且各年级之间的差别很小。初院学生比中学生和小学生各高出1.4—1.8%。

当问及假设你是郭巨,你会活埋自己的孩子,以便让母亲有足够的粮食吃吗?有90.4%的学生认为“不会”,只有8.1%的学生认为“会”(《表三》)。

有72%的青少年反对郭巨这个孝行。这显示在古代华人社会被认为是“孝行”的,在现代的社会已不是。另有90%的青少年认为,假设他们处在郭巨的情境,他们也不会做出像郭巨这种行为。。这表示现代社会的青少年不会盲目地追随古代社会所追崇的“孝行”。

故事二:志刚的故事

在《故事二》中,志刚无意中发现父亲在家里藏有毒品。你认为身为儿子的要报警吗? [Page]

《表四》显示,有65.5%的学生认为要报警,28.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这个道德两班的困境,使学生们的意见分歧。学生认为志刚报警是一种孝行,主要的理由是:

? 志刚是要帮助父亲改过自新。

? 如果警察逮捕他父亲,法庭将判死罪。

? 父亲已贩毒,不应该维护他。

? 要父亲认识到贩毒是非法的。

? 父亲犯错应受到惩罚。

? 维护犯罪的父亲是错的。

?

学生认为志刚报警不是一种孝顺的行为,理由是:

? 父亲扶养他多年。

? 父亲可能会判死刑。

? 父亲可能被判绞刑,志刚要对此负责。

? 志刚背叛了父亲,害他坐牢。

当问及“如果警察控告你父亲收藏毒品,要你作警方证人,你会同意吗”时,有57.1%的人说“会”,有37.1%的人说“不会”。

分别以年级来考查,发现各年级学生的反应相差较大。小学生有75.2%的人同意作为警方证人。不过,其他二个年级的学生只有少过50%愿意作为警方的证人(《表五》)。小学生愿意成为警方证人比中学生和初院生各多出25.6%和35.7%。

在现代社会需要孝道吗?

根据《表六》显示,有88.9%的青少年认为在现代社会里行孝是需要的;只有1.2%青少年认为不是很需要。1.7%的青少年认为完全不需要。这个结果反映出新加坡现今社会的大多数青少年还是认为孝道是需要的。

分别从年级来考查,发现初院生比其他二个年级的学生更懂得在现代社会里需要实践孝道。

从姓别来考查,女生较男生较懂得需要实践孝道。

虽然现代社会的青少年晓得现代生活与过去的在许来件上已有所改变,但他们还是认为需要实践孝道。这个调查结果并不出乎人们的意外。

结语

从以上的发现,我们可以这么说,虽然新加坡的青少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对孝道这个基本价值观并没有改变。在345个要调查的青少年当中有90%的人认为在现代社会还是需要实践孝道。这个发现受《新加坡21世纪调查》的结果支持,也受到其他研究的结果所支持(HO,

1991;《联合早报》,2000年4月14日;Thomas,1986;1990;Thomas & Eng,1985)。

在《新加坡21世纪调查》中,总共面对面考查了2355个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他们的年龄在15岁或以上。这个调查发现。新加坡的家庭凝聚力还是很强。有近90%的受访者同意子女应该照顾他们年老的父母。

可见,不论在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华族的青少年还是认为孝道是最重要的德行(Huang,1977;Wang,1981;Yang,Yeh & Huang,1988 and Yu,1983)。

不过,在现代社会里的一些行为被认为是孝行的,会随着时空,社会准则而变化。因此,要测量一个人的孝行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从孝道的三个内涵去考查,即1.认知与理解(knowledge);2.对实践的态度(attitude);3.行为的表现(behaviour)。

参考资料References

Broberg, M., Melching, D.E. & Maeda (1975). Planning for elderly in Japan. The Gerontologist, 15, 242-247.

Cheng Z.Y. (1986). Confucian ethics on filial piety and modernization : Responsibility, right and moral action. Hanxue Yanjiu, 4 (1), 83-106.

Choi, S.J. (1989). The ideal of filial piety and the welfare of the aged. Korean: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13, 1-25.

Chu, T.S. (1961). 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Paris; Monton and Company, La Haye. [Page]

Ho, S.G. (1991). A Study of the Views on Confucian Filial Piety among the Pre-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nfucianism and Modernization, Hainan University, China.

Hsieh, Y.W. (1967). Filial piety and Chinese society. In C.A. Moore (Eds.), The Chinese

mind: Essentials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ulture, 167-187. Honolulu: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Huang, C.H. (1977). Filial piety 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Bulletio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 11-20.

Jordan,D.K.(1986). Foik filial piety in Taiwan:The twenty-four exemplar. In SLOTE;W.H.)(Ed). The psycho-cultural dynamics of the Confucian family: past and present. ICSK Forum series No.8. Seoul,Yougin Compographic.

Koh, S.H. (1975). A study of the values of the Singapore youths today. Insititute of Education,

Singapore.

Li, G.L. (1973). A study on the Confucian thinking on filial piety. Nushizhuan Xuebao, 3,

Taiwan.

Palmore, E. (1975). The honorable elders. Durham, NC: The Duke University Press.

Pan Z.G. (1956). Confucius’ ideology on filial piety. In Qian Mu (Ed.), Reports on the Chinese

Academic History, Taipei: Chinese Culture Publishing Committee.

Sih, P.K.T. (1961). The Hsiao Ching.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Press.

Sohn, I.C., et al. (1977). Koreans’ perspectives of human. Seoul:Kore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Sung, K.T. (1987). Problems of Korean elderly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st Symposium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ster Relations Program. Seorl: Korean Council of Social Welfare.

Thomas, E. & Eng, K.H. (1985). Value preference of Junior College adolescents in Singapore. Research report, University of Lond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Institute of Education, Singapore.

Thomas, E. (1986). Perceptions of moral concepts by Singaporean adolescents. Paper present At 4th Asian workshop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Singapore.

Thomas, E. (1990). Filial piety and adolescence in a changing society. In C. W. Jeng, & S. C.

Miao Yui (Eds.), Proceedings of CCU- IU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ral [Page]

values and moral reasoning in Chinese societies. Taipei: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Wang, B.R. & Lu, G.C. (1993).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moral education of juvenile in Zhejiang.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riental Tradition of Ethics and Morality and Educ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Youth. Beijing, China, 1993, May.

Wang, L.W. (1981). The values of the Taipei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estrangement inclination in relation to school.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Taiwan.

Yu, S.H. (1983). Patterns of filial belief and behavior with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n fami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the Family, 13, 17-36.

Yang, K. S., Yeh K. H. & Huang L. L. (1988). A Social attitudinal analysis of Chinese filial piety: Concepts and assessment.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iemia Sinica, 65, 171-227.

Yang, k.S. (1989).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aipei: Guiguang Storybooks Co. 31-64..

作者简介:

何子煌,男,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学(教育学)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荣誉文学士,新加坡大学教育专业文凭。原新加坡教育部高级官员,在教育界服务近30年,曾任教育部政府中学教员、副校长;课程发展署《儒家伦理》专科编写员、全国公民与道德教育(华文) 中小学教材编写组主任;课程发展与规划署高级专科督学;教育项目署学前教育组华文协调员暨视学官。现任新加坡儒学研究会秘书长,新国际教育集团董事经理。

研究方向:青少年的孝道观和华文教学

出版著作:《孝经的研究》、《李光耀传记》之三《合并起风云》(回忆录简写本) 》、

《听力测试的探讨和编制》

联系方式:email: xgec284@yahoo.com.sg

电话:0065-63443170 传真:0065-63467358

手机:0065-98798449

《表一》:研究对象的人数与性别、年级的统计

年级 人数 总计 平均年龄

男 女

小学 72 61 133 10.63

中学 61 70 131 13.82 [Page]

初院 41 40 81 16.39

总计 345

《表二》:你同意郭巨的做法是一种孝行吗?为什么?

年级/ 性别

没填写

% 是

% 不是

% 合计

%

小学 0 28.6 71.4 100.0

中学 3.8 25.2 71.0 100.0

初院 1.2 25.9 72.8 100.0

男 2.9 24.1 73.0 100.0

女 0.6 29.2 70.2 100.0

平均 1.75 26.65 71.6 100.0

N = 345

《表三》:假设你是郭巨,你会活埋自己的孩子,以便母亲有足够的

粮食吃吗?

年级/ 性别

没填写

% 会

% 不会

% 合计

%

小学 0.0 15.0 85.0 38.6

中学 3.8 5.3 90.0 38.0

初院 0.0 1.2 98.8 23.5

男 2.3 8.6 89.1 100.0

女 0.6 7.6 91.8 100.0

平均 1.45 8.1 90.45 100.0

N = 345

《表四》:你同意志刚告发父亲是一种孝行吗?为什么?

年级/ 性别

没填写

% 同意

% 不同意

% 合计

%

小学 1.5 74.4 24.1 100.0

中学 10.7 61.1 28.2 100.0

初院 4.9 58.0 37.0 100.0

男 5.7 66.1 28.2 100.0

女 5.8 64.9 29.2 100.0

平均 5.75 65.5 28.7 100.0 [Page]

N = 345

《表五》:如果警察控告你父亲收藏毒品,要你作警方证人,你会同

意吗?为什么?

年级/ 性别

没填写

% 同意

% 不同意

% 合计

%

小学 1.5 75.2 23.3 100.0

中学 9.9 49.6 40.5 100.0

初院 6.2 39.5 54.3 100.0

男 5.7 58.6 35.6 100.0

女 5.8 55.6 38.6 100.0

平均 5.75 57.1 37.1 100.0

N = 345

《表六》在现代社会需要孝道吗?

需要的等级

合计人数

N = 345

(%) 小学

N = 133

(%) 中学

N = 131

(%) 初院

N = 81

(%)

常常 70.1 70.7 67.2 74.1

经常 18.8 12.0 22.9 23.5

有时 7.2 10.5 6.9 2.5

不常 1.2 1.5 1.5 0.0

不需要 1.7 3.0 1.5 0.0

没填写 0.9 2.3 0.0 0.0

100 100 100 100

当代青少年孝道文化的缺失与重建

[内容提要] 我国从1999年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注定了赡养老人的责任是以家庭为主,也注定了青年人有义不容辞的养老责任,但从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的结果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调查表明,青年从经济上支持老人的程度是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反而逐渐递减,青年人在思想上赞成孝敬父母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少有体现,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反省教育的缺失。今天提倡孝道,使全社会高度重视孝道文化建设,真正让孝道文化走出书斋,铭刻到青年人的心中并化为自觉的行动,将有助于民族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青少年;孝道文化;缺失;重建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广大团员青年基本情况和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现状,找准共青团工作和青年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从2006年9月开始,利用3个月时间,共青团四川省委对全省团员青年的基本情况进行大型综合性调查活动,为使调查结果更具权威性、专业性、准确性,该项活动由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省统计局协办。活动通过问卷抽样调查、网络调查、专家学者座谈和团员青年个别访谈等四种方式进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以及省社科院等有关方面专家参与了本次大调查。通过借助专家力量和专业调查队伍参与这一模式,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对新形势下青年工作开展和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意见,掌握当前四川省团组织、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的基本状况。

此次调查活动中,在网络平台开通的两个多月里,参与网络调查的青年突破60.7万人,范围涉及四川省21个市、州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专业调查队伍在四川省13个市、州随机抽样入户调查4000户。调查涉及青年的思想状况、青年看社会、社会中的青年、青年与共青团等内容,了解到青年对相关问题的认知现状、参与情况。在对青年理财观的调查显示,青年在孝敬父母方面有着相当大的缺失,而且随着文化程度越高,这种缺失越大,这不得不令人深思,予以重视。

一、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对孝道的论述就相当丰富,孝被看作是人的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有所谓百善孝为先之说。

两千多年前出现的《孝经》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孝道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在《礼记》、《三字经》、《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古籍中也为子孙后代的孝道作了种种规范。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孝道文化仍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其一、老龄化社会需要孝道。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年2月在京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全球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报告说,“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头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倡导孝道文化也就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其二,家庭结构的现状需要孝道。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稳定。在我国城乡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但同样需要孝道。在城镇,现在普遍的情况是“421”的家庭结构,6个大人爱着一个“小皇帝”,“爱幼”的问题不大,甚至有的爱过了头,成了溺爱。而养育过程往往忽视对孝道文化的灌输,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对人冷漠的性格,孝敬意识相对较差。特别是有些不肖子孙,不但不尽孝养义务,反而虐待打骂老人,抢夺老人财产,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在乡村,虽然父母不只一个子女,但按照乡村的习惯,女大出嫁,男大分家,父母无经济来源,养老仍然是个问题,多子女更出现了“踢皮球”现象,有的虽然做到了生活上的赡养,但没有注意精神慰藉。因而应当以孝道为切入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稳定。而孝,正是调节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一个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效忠国家的人。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国之忠臣多是孝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就要弘扬孝道。

二、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中的缺失

1.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青少年中普遍缺乏孝道行为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正需要尽孝的时代,青少年中的孝道行为却在不断弱化,相关消息时有所闻,并不断见诸报端。

《成都商报》今年3月26日在一篇专题分析《30年后我们拿什么养老》中就提到养儿防老指望不上,文章写到:30年后谁养你?养儿防老也许是一个备选答案,但我们五六十岁的父母都已经在摇头了,怎能指望今天的“独苗苗”,30年后养几位老人?这种观点折射出社会上对青少年尽孝前景普遍不看好。

仅隔8天以后,《成都商报》又以《3岁男童机场撒野两记耳光扇长辈》为题报道了在泰国曼谷机场上演的惊人一幕:在一架飞往北京的航班登机前,中国旅游团中一名约3岁半的男童在候机厅踢足球遭工作人员制止后,竟拿陪其玩耍的长辈出气,扇了长辈两耳光。但令记者惊讶的是,整个事件现场,不仅没有一名乘客上前制止,甚至连男孩的母亲都不闻不问,而那名被打的成年男子接下来也没有教育男孩。记者后来了解到,这名男孩属于一个从北京来的旅游团。据团员称,被打的男子是男孩家的邻居。当记者询问团员为何不制止团内的小孩踢球时,许多中国游客发出了冷笑,一些人说:“导游都没管,我们管他干嘛?”还有的人说:“踢球怎么了?又没犯法”。甚至有的中国游客扬言:“咱中国人可不能让别人欺负!”该报最后指出,“耳光事件”影响恶劣,已经使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打折扣。笔者以为,“耳光事件”可怕之处不在小孩,而在于长辈的不教及整团成年人的麻木。在这种不讲公德、不讲孝道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成长起来的小孩只能走入极端自私自利的行列。而这种人学历越高,对社会的破坏程度也会越大。

孝道的缺失同样也反映在一些调查数据之中,2005年10月至12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个人出资10万元,率7人普查组自费普查全国农村孝道现状。调查组拟定了老有所养现状调查问卷,涉及10大项55小项。通过对10401人的调查,统计表显示:孝18%,一般52%,不孝30%。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自养者78%,儿女供养22%。调查组总结“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房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开,不烧煤……”这些得不到物质赡养的老人,更难得到精神赡养。对不孝子女,调查组调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预状况,结论是监管不力。干部们直言不便插手的苦衷“清官难断家务事”。不便插手导致不孝恶行膨胀。如果说村官不便插手,那么乡风文明也可成遏制恶行法器。如口诛笔伐、黑板报、标语等,然而调查组没听见没看见。反而,一些村民对不孝见怪不怪,不笑话不谴责。行政束缚的失效,小气候的放任,以致不肖子孙在不孝路上越走越远。

2.出现了文化程度越高孝敬老人越少的反常现象

按照常规,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也相应提高,经济条件也相对要好,对孝道的认识和尽孝的能力也应相对提高,翟玉和调查组也听到不少子女这样承诺:“我现在没能力,等我有能力了一定好好孝敬父母”。这也是一般人对青年人的普遍认识,即受教育多的青年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父母的反馈也相应要多,但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在调查青年理财观时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青年手中多余的钱,用于孝敬父母的比例却在不断减少,初中以下有27.14%的人会用于孝敬父母,这个数据是初中有26.45%,中专、高中、职高有25.68%,大专、高职有20.37%,本科有20.00%,硕士及以上仅有17.86%。这组数据的确令人震惊,值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父母含辛茹苦、社会动用了大量资源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在孝敬父母上有如此大的反差?在调查青年幸福观时显示:在10种选项中选择建立美满和谐家庭的青年高居榜首占34.50%,远远超过位列选项第二的为社会做贡献(16.37%)和第三的事业成功(15.28%)。从文化程度来看,又是硕士及以上人群远远高于其他人群,硕士及以上选择建立美满和谐家庭的高达50%,比初中以下高出22.86,比本科高出19.77%。这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年人越在意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对父母的反馈如何就不难判断。

3.出现了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严重错失

当代青年或多或少还是了解传统孝道,在思想观念上还是知道应当尽孝,据四川团员青年大调查显示,在问到当代青年有了多余钱的用途时,有23.95%的青年选择了会用于孝敬父母,高居该问题7个选项之首。

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所作的《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显示:听说过孝道这个词的人占调查总数的96.78%,说明孝道的知晓度还是比较高;在对孝的理解的首要选择中,孝就是善于奉养父母的选项,占第一位,达71.63%,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把物质上对父母的奉养,看成是最重要的孝行。

以上数据说明,当代青年不是不懂得孝敬父母。但在实际生活中,大众耳闻目睹的青少年却是另一种形象,父母在“爱幼”上可以说是做得周到细致,但很少听说青年人如何在经济上、在精神上关心孝敬父母,孝道仅仅停留在青年口头上。求学期间自然是父母供养,成家前后多有“啃老族”出现,成家立业后更多的是只关心自己的小家庭,而且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年人关心更甚。据专题调查,中国人的孝道行为差强人意。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的课题《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在孝道实践方面,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辈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结果显示青年人行为最差的一项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这些都印证了当代青年人在孝道行为上的言行不一。

三、孝道文化的重建

1.赋予孝道文化新的时代精神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其功能和作用具有二重性,对传统孝道必须要予以“扬弃”,保留其养老、尊老的核心价值,摒弃其愚孝愚忠之糟粕。否则,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都不利于传统孝道的继承,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中国孝文化起源于古代宗法社会,兴于周代,制度化于汉代。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它的主体部分仍不失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但将这种孝道绝对化、极端化,就会出现“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论调,继而产生如《二十四孝》中一些愚忠愚孝的事,这些都需予以抛弃。孝敬父母是人的一种天性美德,孝不应该被抛弃,应该摈弃的是那些孝文化中的糟粕和迷信成分。

根据时代特点与文化需求,使孝文化重新回归家庭伦理范畴中去。建立新的孝文化,要注意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包括学习世界各国尊老爱幼的正确理念和合理措施以丰富自己,应该采用开放式的方法去建设。当然,在此过程中仍然需要保持我们的尊老传统,强化我们的家庭伦理观念。新的孝文化的建设首先应坚持孝道文化的核心——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今天重视孝道文化建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育,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同时,对一些歪曲孝道的行为予以批判。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亵渎!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2.将孝道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学生的评价体系之中

孝道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尤其重要的是要在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儿童时期、青年时期加强教育。独生子女的一代在青少年时期得不到较系统的孝道教育,就会一味索取而淡泊孝心。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尚不知尽孝,又怎能期待他为国家民族尽忠呢?爱祖国、爱人民岂不成为一句空话。

孝道教育必须进入教育评价体系。就学校而言,示范校评比、各级重点校的申报都应有孝道教育的考核内容。就学生而言,从小到大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孝道文化,怎么可能成人后突然变得孝顺起来。如今在学校评价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是学习的好坏、分数的高低。至于孝道,则很少有人问津。因此,要想将传统孝道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将孝道文化列为必修课,进入中考、高考的试卷中,使青少年有行孝的思想基础。否则,孝道只能在少数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工作者中议来议去,很难落实。

3.孝道文化要运用在实践活动之中

理论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抽象的,孝道文化在理论上学得再好,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得不到落实,只有把认识付诸行动,才能内化为品质,才能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的自觉行为,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行孝的风尚。因此,孝道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从小学到大学都应根据年龄,让学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敬老爱老项目并进入考核成绩。中、小学可作为家庭实践作业让学生完成,目的在于让学生心中有父母、长辈,使孝敬成责任,孝敬成自然。大学则可与志愿者活动相结合,规定为老人服务的时间,进入必修学分。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以敬老、爱老、助老为荣的风尚,为老人出行、看病、参观、娱乐等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4.把孝道文化建设融于师德建设和家长教育之中

身教重于言传,要想教育好下一代,为人师长者自身就必须有良好的孝道修养。教师形象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在学校营造孝敬文化、实施孝敬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对孝敬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各类师范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孝道文化的教育,认真研究、设置各种行孝活动方案。各校在招聘教师时也应将孝道文化列入考核内容。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私自利、目无尊长往往都是家长溺爱的结果,也是一些家长重智力轻德育的结果。因此,很有必要让家长积极参与有关孝道文化的教育。让家长了解孝道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让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时的幸福感等等,同时,改变家长思想上一好(子女学习成绩好)遮百丑的偏颇意识,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尽孝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一个是家庭养老、一个是社会养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风俗习惯,还是家庭养老居多,养老的责任还必须由子女来承担,虽然城乡子女尽孝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如农村子女更侧重经济上的赡养,而城镇子女更侧重精神上的关怀,但都需要子女对老人有一颗尽孝尽责的孝心。就当前一些子女行为表现来看,只靠教育和道德层面,很难约束其行为,因此,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用法律来规范子女的尽孝行为。这不仅仅是“家务事”,而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健康发展的大事,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大事。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这一点,呼吁为孝立法。早在2004年,成都市一位名叫李宗发的律师,就慎重地向省人大提交了一份《四川省父母子女家庭关系规定》即《孝法》的立法草案建议稿。据他调查,对于如何尽“孝”,我国仅有婚姻法略有涉及。因而希望能为“孝”立法,让子女尽“社会主义亲情、孝敬、奉养”义务,要求国家、社会继续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维护父母不受子女不敬、暴力行为的侵犯。

无独有偶,针对社会上时有发生的虐待、遗弃老人,不尊重老人的隐私权、婚姻权、财产权等现象,南京市老龄委蔡主任建议在刑法中增设“不孝罪”的条款,让不孝敬老人的逆子受到严惩。

一个四川,一个南京,发出同样的呼声,提出同样的见解,目的就是让“孝”走上法制化轨道,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用法律手段保护传统美德,惩治不孝之徒、忤逆子女,这也说明了为“孝”立法已为公众所盼。

1996年我国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敬老养老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范。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基本道德规范,把尊老爱幼作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但现有法律法规在道德层面要求较多,而对不孝子女无刚性的处罚、量刑条文,如规定赡养人应有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只是一个倡议性的条文,因该法并无对不履行赡养人义务的人进行处罚的条文,因此,处罚不孝子女于法无据。这也是法律颁布后全社会的孝道行为无普遍改观的原因所在。事实证明,法律的威力不是来自于原则,而是罚则。也就是说,法律必须从人性恶的角度,提前设置违法者所要付出的代价,否则仅靠原则性的倡议,难以保证法律得到实施和遵守。再者,不孝者不违法,社会多数人都把不孝看成“家务事”,很难提升到法律的层面上来。因此,要想在全社会形成养老、敬老的风尚,还应完善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代际和谐与家庭和谐,而这两个和谐的立足点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的家庭,爱幼是说得多,做得多;而尊老是说得多,做得少,因此,更应该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并提出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这说明思想道德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和谐需要道德规范加以保障。重建孝道文化,将孝道从“家务事”中解脱出来,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礼(四川省团校副校长)

(该文为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7>“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工作创新”征文论文)

大连对千名中小学生调查:学生缺乏孝道知识 (2008-5-27 9:58:39) 稿件来源:网络

一项历时7个多月、在近千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孝亲敬老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孩子对孝道没有明确的认识,有些孩子甚至把学雷锋、做好事也当成是孝道的表现。

从大连市老年学学会得到的信息。2007年,该学会的孝文化课题组在全市城乡的4所小学、4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21个班级以无记名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调查。通过对684份有效问卷分析,中小学生对孝道有关知识比较缺乏。有38%的小学生和31%的中学生从来没有听过任何有关孝亲敬老的传统故事,有些学生甚至把学雷锋、做好事也当成是孝道。

尽管96% 98%的学生表示为古今孝子的事迹感动,但他们中却有超过65%的人经常与父母顶撞、发脾气。对县区一所初中的调查显示,70%左右的学生从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在关于社会敬老方面的调查中,乘车时既能让老人先上、又能为老人让座的仅占45.7%;而随机访问在学生较集中的公交车站点等车的老人时,他们对学生与老人争上车、抢座位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7%的青少年认为现代社会倡导孝道是必要的。而表示现在努力学习上进、将来孝敬奉养父母的学生,也达到总人数的96.3%。这说明多数青少年有孝亲敬老的良好意愿,并有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愿望。而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纵溺爱和自身影响的弱化,以及学校、社会对学生人格塑造、道德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不知敬老、不会感恩和代际亲情疏淡的主要原因。

翟玉和:乡村孝道调查让我们忧心如焚(上)

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 北京青年报时间: 2010-05-08

人大代表自费调查全国72个村 53%的子女对父母感情麻木

一对老夫妇因不堪贫病折磨,双双服安眠药身亡,死前还制造了一种假象——煤烟中毒。他们是不愿四个儿子儿媳蒙受不赡养老人的不孝骂名。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大量的事实是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们养大以后,便被子女丢弃一旁。老人们普遍缺衣少食,贫病交加,苦熬残年。2005年10月至12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率7人普查组自费普查全国农村孝道现状。通过对31省46县72村10401人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日前,翟玉和以人大代表之责、人子之心联合30名代表写好议案提交全国人大。如何挽救失去的孝道?记者就普查组的调查动因、不孝现状及成因、解决对策采访了翟玉和及调查组成员盛春华。



翟玉和:乡村养老调查第一人

这些被扫地出门的老人不属于“五保”范围,成了民政、村委会、儿女的“三不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盖楼修路,这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乡风文明。文明体现之一就是养老尊老敬老。就我了解,现在很多地方乡风野蛮,我们的传统孝道出了问题……”

今年黑龙江省人大会上,人大代表翟玉和几次提出农村老有所养及孝道问题,他甚至将该问题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在家不尽孝,为国难尽忠”。

呼吁孝道回归,今年翟玉和已是重申。2005年两会期间,翟玉和交付省人大一份建议——“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农民的老有所养问题”。恳请将该建议转交国家领导人。翟玉和在信中列举了自己所见所闻之野蛮乡风。

“我家乡鸡西市麻山区麻山村的独居老人占70%。其中有对80多岁的老夫妇,老太太瘫痪多年,老头行动不便。2001年春节后,这对老夫妇惨死家中,死因至今不明,何日何时死亡至今不晓。邻居发现他家烟筒不冒烟了,雪没人扫,牛进去没人赶,推门而入后才得知悲剧已经发生。两人身体僵硬,屋里没吃的没烧的。村民猜测要么饿死要么冻死,有人说是伤心至死,因老两口的儿女就住同一个村,多年来,他们从不靠近年迈爹娘。据知情者说,老人孙子结婚,儿媳竟拒绝爷爷吃喜酒,唯一的近距离接触是在抬父母尸体出屋时。村民称老两口之死为'麻山惨剧’。

“有人将儿女不孝归因老人没钱。我认为金钱与不孝构不成因果关系。比如麻山区一位'三八干部’,他有二儿二女,月薪2300元。四个儿女不但不养父亲,还剥夺了父亲的经济大权。这位'三八干部’经常在老干办发牢骚'老人就是大酱盘子,儿女们都来蘸,酱蘸完了,盘子也就扔了。’

“2002年,我去山东泰安和江苏徐州探亲。独居的舅舅、舅母向我诉苦,'儿媳妇不仅给我们脸子看,对我们骂骂叽叽,还挑唆孙子不和我们说话……’舅母说小一辈对老一辈不好的,在他们居住的村庄很平常。据亲戚讲,山东日照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都不赡养老夫妇。老夫妇因不堪贫病折磨,双双服安眠药身亡。医生、警察发现老人离世前给他们制造了一种假象——煤烟中毒。人们猜测,老人是不愿儿子儿媳蒙受不孝骂名。

“舅舅居住的村庄,独居老人占90%。他们普遍缺衣少食、贫病交加,晚景凄凉,苦熬残年。由于这些被不孝子女扫地出门的老人不属'五保’范围及救济对象,所以成了民政、村委会、儿女的'三不管’。'三不管’处境还不如五保户。”

■翟玉和个人出资10万元,酝酿做一次全国规模的调查

一次,翟玉和对老友、《鸡西日报》副总编盛春华聊起麻山惨剧,希望借舆论利剑力斩不孝,以免悲剧重演。身居城市的盛春华不可思议:“有这样的事?”“你不信,那你跟我走一趟。”2005年春节后,盛春华来到翟玉和曾居住40多年的麻山村。翟玉和熟络地引领盛春华走进刘家。

70多岁的刘老夫妇,五儿一女。老两口为儿女过好日子卖了老屋。将卖屋款12000元均分给了子女,他们却住上与人合租的房子。六子女不尽赡养之责,翟玉和以人大代表身份强迫他们出钱出力尽孝,但无效。翟玉和遂劝老人状告子女,让政府强制执行。二老同意“试试看”。翟玉和陪老汉去了三次法院。三次,翟玉和听到老人同样的话:“不能告,不能告哇!”老人不告,不孝子女依然故我。

盛春华了解情况后遂派两名记者赴麻山。六子女风闻记者出动,二老立即被三儿子接走。六家达成的协议是“各家轮”。此事让翟玉和感慨:“子女都是要脸的,舆论监督能对失去良心的子女有制约作用。”然而制约不可持续,如今二老又无奈回到了合租房。2月14日,本报记者在狭小的房内见到72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患有脑瘤,因无钱治,硬扛着。“就这么着呗。”她说。记者问:“如果动不了了,是否考虑还去儿女家?”老太太摇头:“哪也不去,动不了了,就去养老院。”老太太对“各家轮”的看法是“轮也轮死了”。

走出老太太家,在街上遇见刘老汉,他在冰天雪地里漫无目的地走着。翟玉和与他打招呼,他神情木讷,“啊——啊”地应付着。翟玉和记忆中,该老汉年轻时“眼一份手一份,嘴里一刻不停,手巧得很,爱说爱笑。如今的他——”翟玉和伤心地说:“一天也说不上一句话。”

张老太80多岁,寡居25年。翟玉和敲门时,将耳朵紧贴她家门上,静听动静,然后,他笑对盛春华说“活着”。盛春华用“一塌糊涂”一词形容仅能容身的张家小屋。张老太对翟玉和哭,嘴里含混地唠叨着。“像这样的老人”翟玉和说:“死了谁也不知道。”盛春华由此理解了“麻山惨剧”。他预测,“如果村委会没有措施的话,惨剧还会发生第二幕、第三幕。”

从麻山回来后,翟玉和、盛春华酝酿做一次老有所养现状调查。首先,翟玉和与家人商量,家中老幼都赞成“这是一件大事好事正事”。那么,调查范围限于东北地区还是辐射全国?翟玉和再三考虑,认为“全国性调查比较有说服力”。第一步便是招募志愿者,条件是热心此事的有文化的退休人员,很快,招得六名志愿者。

翟玉和的调查行动,是受身边所见所闻刺激而萌发,另一个情结是,他生长在一个以孝治家的大家庭。老翟家以孝闻名乡里,翟家弟兄姐妹七个,翟父1985年过世。不识字的翟母以孝道维系着40多口人的和睦稳定、长幼有序、妻贤子孝。以民谚教育晚辈为人处事。如“赶上骑驴就骑驴,赶上骑马就骑马”(不要攀比)、“媳妇讲婆婆古来有,婆婆说媳妇是丢丑”、“年轻时有福不算福,老了有福才是福”、“孝是一辈讲给一辈听,一辈做给一辈看。孝与不孝,一报还一报”、“一生做忠孝两件事;一生做耕田读书两种人”、“家庭就是合作社”……翟玉和钦佩文盲的母亲是哲人、教育家。以孝治家的母亲,晚年收获了孝的果实。

自家的孝字当头与不孝家庭的较大反差,使身为人大代表的翟玉和心存理想——天下老人都如我母亲一般。翟玉和行动的另一目的,为防止父辈的今天成为中年人的明天。今日中年人生养的独苗,如果不孝,其晚景注定孤独凄凉,注定他们既是加害者亦是受害者。所以,翟玉和寄希望呼吁孝道的个人行动引发国家行动,其意义至少惠及两代人。

六名志愿者分成三个调查组。东北华北11省、中南华南10省、西南西北10省。盛春华跑西北西南,翟玉和穿插跟组。调查组拟定了老有所养现状调查问卷,涉及10大项55小项。计划2005年10月20日至12月底完成调查。临行,省人大为其饯行。此行,翟玉和个人出资10万元。

在受访的外地人中,自养的老人占78%

调查组原先设想通过人大系统走村串寨,现实令他们感觉“不好使”。被拒绝的理由是“你们黑龙江人大代表管得也太宽了”。他们遂另行他法,即由摩的、三轮车夫引领至被调查的村庄。自我介绍也随之改口,“我们是民政部门退休人员,没事了出来转转,顺便了解了解老有所养情况。”这样的介绍令三个调查组兴奋“好使得很”。

三个调查组录制的录像印证了托尔斯泰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陕西永寿县马坊村李老汉,71岁,腿残疾,住一间破窑洞。他有四儿一女。四子同住一村。他说:“儿子一结婚,儿媳就不要我了。”一年中他只在春节和中秋时吃两次肉。2005年春节,三个儿子共给他40元,一个儿子不给。



四川沐川县宋村王老汉,67岁,有五女一儿,患白内障,被一个女儿勉强收留。王老汉对盛春华抱怨:“晚上,他们点灯我点蜡。要是他们孩子有眼病,砸锅卖铁也得张罗治啊!”同是一个村的刘姓老夫妇,一个69岁,一个66岁,他们奉养着93岁的老母亲。刘老夫妇有四儿一女,子女皆不赡养他们及带他们长大的祖母。刘老夫妇以养猪、卖包子维持三人生计。翟玉和从刘老夫妇举动中得出“老一辈较好地继承了传统孝道”。官铁村童老太,61岁,寡居四年,有三儿两女,与儿子同住一村。三个儿子都不要母亲。二子每年春天送一头仔猪让她喂养,杀猪时给她一公斤左右的肉算是报酬。春节时,女儿回来看她,她陪女儿去儿子家时可以再吃上一次肉。“一年就吃两次肉”,童老太对盛春华抹泪,“老话讲,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不是宝我是草。”

云南水富县新寿村万老太,79岁,寡居,有五子,五子皆外出打工,儿子们将四个孙子孙女甩给了年迈的母亲。万老太是典型的留守老人带留守儿女。万老太卖果树为生。她一手扶着残疾的腰部,一手扶着树干对盛春华的采访摇头:“不说了,不说了,说了难受……”但她还是忍不住说了心里话。“这年头,有了儿子咱就成了儿子,有了孙子咱就成了孙子”、“小人是老人,老人是佣人。”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三家村潘老太,89岁,丧偶独居,有两儿一女。二儿偶尔接济老母一点米。长子、女儿对老母不管不问。盛春华来到老人居住的地方。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院子里长满一人高的蒿草,屋内墙壁由木板搭成,缝隙有大有小。逢刮风下雨,屋内屋外几乎没有区别。盛春华问她“没跟大儿子、女儿要赡养费吗?”老太摇头:“他们也不容易,娃多,开销大,哪顾得上我呢。”做爹娘的,逢说起不肖子孙,盛春华深感“家丑不外扬”的根深蒂固。“他们要么欲言又止,要么替不孝子女遮掩、开脱。”盛春华仅听到唯一一位老人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对女儿的不满:“她家日子过得好,可她心黑的很。”

贵州镇宁县雷召村,盛春华在几家目睹同样的场景——一个孤独的老人,一口悬挂的棺材,阴森可怖的氛围令盛春华放弃了采访,“还用问吗?肯定是无人赡养。”

广西龙胜县都坪村粟老汉,62岁,丧偶。独生女嫁到梧州后,十多年无音信。2004年,粟老汉遭遇车祸,肇事方赔偿8000元,亲属告知此事,女儿很快回家,明确为赔偿金而来。村委会拒绝了粟老汉女儿的要求,因粟老汉吃穿住多年由村委会包管。粟老汉、女儿、村委会三方在签协议时,女儿表示,不要钱也不管老父。第二天,女儿返回梧州。村委会向翟玉和念叨此事时,顺便让他过目刚从城里印制回来的乡规民约。翟玉和感觉其条款“倡导有余,惩戒不足”,他由乡规民约联想“过去孝道写在心上,如今孝道写在纸上。”

河南民权县杨龙村张老夫妇,一个84岁,一个78岁,有四儿一女。老两口原在洛阳二儿家养老,一天,二儿媳发话:“你们有四个儿子,不能总靠我们养活呀。”老两口遂与其余三个儿子商量,但他们都表示因种种原因不能接走。三个儿子商量结果,划出二亩地,父母自己过。老两口商量着分工,78岁的老太种地,84岁的老汉上县城打短工。

通过对10401人的调查,统计表显示:孝18%,一般52%,不孝30%;好8%,较好39%,差53%。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自养者78%,儿女供养22%。调查组总结“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得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气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开,不烧煤……”这些得不到物质赡养的老人,更难得到精神赡养。比较而言,调查组感觉“少数民族地区老人过得不错”。

翟玉和走了六个省。走过之地,他称之“沉重的旅途,沉重的调查”。沉重在于礼崩。

不肖子孙突出表现在刁、泼、蛮、野的儿媳妇身上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有感恩之心,为什么众多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会大逆不道呢?一路上,翟玉和、盛春华与各村支书探讨。支书们异口同声将不孝归罪于“文革”中的“亲不亲,阶级分”及对孔子“愚孝”的批判。政治上,孝道这一德行被扼杀后,人性中被德行抑制的兽性抬头。市场经济又让带着政治烙印的一代转向拜金——“世上只有钱最亲”。由此,孝道在部分中青年农民中渐行渐远直至失传。

翟玉和、盛春华问不孝子女为什么不养老人?答案多为生活琐事。如埋怨爹娘偏疼偏爱,责怪他们在自己结婚时厚彼薄己。此心结致使儿媳记恨公婆,自然,记恨转为不孝。对此,翟玉和开导她们的话是复述母亲语录“赶上骑驴就骑驴,赶上骑马就骑马”。调查组共同发现不肖子孙突出表现在刁、泼、蛮、野的儿媳妇身上。她们大多小学文化甚至小学没毕业。她们眼里只有小家,孩子。视体力不济、疾病缠身的老人为眼中钉、肉中刺。另有儿女怨父母无能,没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所以,当父母生活困窘,他们亦以“无能为力”推掉赡养之责。调查组听到不少老人异口同声地抱怨:“老话讲,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现在的人养了儿也不知父母恩。”



调查组行至河北,翟玉和委婉地指出某家儿子不孝时,不孝子反问“他们没冻着没饿着,怎么就不孝了?”如此诘问让翟玉和自然联想到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另一种不孝现象表现为冷暴力、软折磨。父母与子孙同住一个院,但长年不说话,视同路人。还有“啃老族”,他们对父母无限索取,直至榨干。

对不孝子女,调查组调查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预状况,结论是监管不力。部分村庄的妇女组织名存实亡。干部们直言不便插手的苦衷“清官难断家务事”。不便插手导致不孝恶行膨胀。每当被虐老人找村委会告状时,村干部象征性地登门调解。然而,事后虐待依旧。如果说村官不便插手,那么乡风文明也可成遏制恶行法器。如口诛笔伐、黑板报、标语等,然而调查组没听见没看见。反而,一些村民对不孝见怪不怪,不笑话不谴责。行政束缚的失效,小气候的放任,以致不肖子孙在不孝路上越走越远。

调查组听到不少子女这样承诺:“我现在没能力,等我有能力了一定好好孝敬父母。”说这话的多在外乡的致富路上奔忙。这话让翟玉和忆起他失去父亲的日子。1985年,翟玉和父亲去世,尽管他有“大孝子”之名,但他仍蘸泪赋诗“痛痛痛,痛心疾首把父葬,悔悔悔,悔不尽孝后悔难”。父亡21年,翟玉和现仍不断检讨当年的自己“哪句话惹老人生气了,他要求的哪件事没顺他心思”。如果没及时行孝,翟玉和体会“那是一辈子的痛一辈子的悔”。所以,他劝诫承诺者“行孝要及时”。及时行孝既是向父母还债,亦是为自己老年储蓄。即对上行孝,对下收效。

不孝后果还导致高离婚率及高犯罪率。离婚儿女将孙子孙女扔给父母,缺爹少娘的失去管教的孩子极易走上犯罪道路。其后果是给父母添忧,给社会添乱。

《孝经》言:“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72村村干部承认,“孝经,当今时代一本难念的经。”

《说文解字》诠释“孝”,意为儿子支撑老人。调查显示,52%的老人身下悬空,而全国还有多少身下悬空的老人?!

提出五大对策,联名将议案提交全国人大

俗话,百善孝为先。《孝经》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仁德之本。微观看,孝道为齐家之用,宏观看,则是治国平天下之器。翟玉和经验,在家不孝,为人必定不忠不义,为官必定不清不白,为商必定不诚不信。翟玉和留心众曝光罪犯,同谋者多为妻子儿女,而天下父母少有纵子为祸的,所以走上刑场的罪犯,诀别之言多为“对不起父母”。因此,翟玉和认为弘扬孝道不失为反腐良策。

当今时代,翟玉和认为应像抓计划生育那样抓孝道。这是成本最低成效最大,无需政府投入,只需大力持久倡导的德政工程。为此翟玉和提出五大对策:

一、修改《老年人权益法》。因该法对不孝者没有惩戒,所以,不孝者不知晓不尽孝是违法。

二、孝道从娃娃抓起。将《二十四孝》作为影视、图书的启蒙教材。

三、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弘扬孝道、鞭挞不孝,形成孝子人人敬,逆子人人谴的社会氛围。如在市、省、全国评选“十大孝子”、“十大孝媳”、“十大逆子”。给孝子劳模待遇。在各种晚会上宣传孝道。建议增设重阳节晚会。韩剧中渗透的德政工程,文化部门应从中借鉴。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妇女组织的建设。成立“村老会”,专门协调、裁断、处理不孝纠纷。

五、加强农村托老机构建设,探索社会化养老之路。

“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万章上》)。身为民营企业家的翟玉和,此次调查非孤立行动,横向看,当他有能力“以天下养”时,他遂以天下事为己任。麻山区敬老院,是他个人长年扶贫点。他对资金困难的养老院的支持是“收一个给2000元”。每年春节前,翟玉和回麻山给钱送米接济困难户。逢此,翟玉和必带上小儿子,旨望扶贫济困可持续。

“为老人说句话,向政府进一言”,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翟玉和以人大代表之责、人子之心已联合30名代表形成议案提交全国人大。他寄希望该建言在全国刮起“以德治国从孝始”的春风。

孝道缺失 中国大量农村老人面临生活心理苦境

http://news.QQ.com  2007年05月23日13:57   中国新闻网

“城里老人为长寿忙,农村老人为活命愁”。正当城市里的老人在“母亲节”接过儿女奉上的康乃馨、体检卡之时,一些遭遇子女弃养、衣食大病无着的农村老人正守着面前空空的饭碗发愁。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的一份全国性的调查显示,由于孝道缺失、养老观念淡薄,农村老人晚年生活困苦交加。“我们听到很多老人的哭诉,看到很多农村地区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差的是老人,孝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地里带病干活还要照看孙辈的也是老人”,翟玉和说。

2006年底,中国广东省的一位71岁高龄的“流浪”老人点燃山火,试图求得在监狱中“养老”。警方调查发现,他五年前就曾因纵火入狱,当时刚刚刑满释放一周。为了不再流浪,老人决定再次“放火”,以求监狱的免费食宿。

如果说无家可归导致这位老人无处养老,当前中国不少儿孙满堂的农村老人也同样为养老所困。“由于没有像城市人一样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农村老人的养老成了一个大难题,”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原新说。“而在一些农村,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流失更令人痛心疾首。”

“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村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老头走路困难,老太太瘫痪在床,却遭儿女弃养,直至老夫妇双双死在家中多日才被邻居发现,而同住一村的儿女却毫无察觉。

麻山村是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的家乡。同乡老人无人赡养、孤独离世的遭遇引起翟玉和的震惊,他下决心对全国31个省区、46个县、72个村的农村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农村老人医食无着,儿女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父母让老人伤心。

在黑龙江省鸡西市经营企业的翟玉和说,“在社会养老尚难广泛覆盖农村、绝大多数老人无力自养的情况下,农村孝道传统的淡薄导致农村老人无人供养的现象普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全面和谐进步的隐形'炸弹’。”

他进行的调查共包括10401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调查显示,这些老人平均年收入650元,他们与儿女分居的比例是45.3%,自己干农活的占85%。其中,5%的老人三餐不保,93%的老人一年换不上一件新衣服,69%的老人无替换衣服,小病吃不起药的占67%,大病住不起医院的则高达86%。

统计显示,中国9000万农村人口中90%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快速老龄化对家庭养老已经产生了巨大冲击。农村老人面临社会养老缺位、养老观念缺失、人力不足、经费缺乏等多重压力,老人们不但要自我养老,少数还要担负隔代抚育的重任,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却严重弱化。

由于多数有子女的老人不是村里的“五保户”,也不是民政救济的对象,其儿女却不尽赡养义务,造成很多有家、有儿女的老人没人管,生活状况反而不如无儿无女的老人。记者了解到,仅2005年,北京就有两千多名郊区农民控告自己的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父母并不愿意与不孝子女对簿公堂,毕竟他们心疼孩子也怕丢面子。老人对儿女多有抱怨,但碍于面子不忍心将其告上法庭。

本刊记者采访中听到农村老人中流传着这样的养老“语录”:“老人就是大酱盘子,儿女们都来蘸,酱蘸完了,盘子也扔了”;“能干,咱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咱是儿女的累赘”;“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在中国不少大城市的火车站、旅游点和商业街,乞讨的农村老人已经成为让人心痛的特殊人群,他们绝大部分因为得不到子女照顾而背井离乡。

原新教授所作的一份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中指出,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使得农村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农村出现女性化、少儿化、老龄化“三化”并存的局面。在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要劳务输出大省的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流动多—老化快—保障难—发展慢的恶性循环。

不打不骂更不管 农村敬老观念淡化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没有能力向每一位农村贫困老人提供养老金。此外,在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中,老年人一旦和子女分开居住还是会有'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劳累了几十年之后,晚年却在孤单和贫病中挣扎。”翟玉和把农村老人难养老的问题提升到“在家不尽孝,为国难尽忠”的高度。

他说,“传统价值观中孝道和敬老观念是建立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但是,现在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重小轻老’现象,中青年更多地关注子女,却忽视了对父母的孝顺和赡养。”

翟玉和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普遍存在的子女对老人感情“麻木”并不完全是由于其经济状况,而是农村敬老、孝顺观念正在日趋淡化。

本刊记者在黑龙江省部分农村采访中也发现,即使是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子女不去看望老人、不给老人生活供给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地存在。

翟玉和说,“我们发现有的儿女觉得对父母没打没骂但不管不问也就没有过失,很多人对父母的亲情和感恩之情十分淡保有的农村老人一年吃不上几回肉,平日兜里几乎没有钱,小病挺、大病挨甚至等死的例子都有。农村缺乏一个倡导敬老、孝顺的大环境。”

记者在调查中听到农村群众反映,农村老人面对儿女不孝顺甚至打骂、虐待根本无能为力,偶尔有村干部委婉地劝说一下也起不到任何实际的约束作用。一些农村的党组织、青年组织在改善农村子女不养老问题上影响力甚微。

在黑龙江省一个村子里,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有6个子女,孩子们每月拿出30元~50元给老人,但都明确提出不让老人到自己家里去同祝九十多岁的老人在每天的孤单中自己做饭、烧炕,一旦出事情或者生病,孩子们过了好些天都不知道。

有农村老人说,他们的孩子最多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来看望,甚至有的全年只在过年时给父母5元、10元钱。

同时,当前农村一些妇女素质低也成为对老人不孝的原因。一部分农村妇女眼中只重孩子、只有小家。而农村妇女组织在善待公婆方面普遍的缺失教育、疏导工作或者不能深入,使得个别农村妇女虐待公婆的行为无所忌惮。

道德与法律并举 扶持“孝道”复归

专家指出,受制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农村还不能完全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而农村孝道的“复归”需要来自社会的道德约束和法律、政策的强制力共同引导。

有关专家建议,鉴于农村家庭养老严重弱化的形势,政府应当尽快加强社会敬老宣传教育、农村基层相关组织建设,并在法律上予以强制约束,推进形成养老、敬老光荣的社会氛围;并建议国家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刑法》的修订和宣传中注意到对老人的特殊保护。

翟玉和说,“不要让子女不尽赡养义务、虐待老人等恶劣行为发生后才进行法律制裁。国家应当通过法律宣传、道德教育,让农民知道自己虐待老人造成伤害是在违法,更让得不到子女赡养的老人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本刊记者在部分农村地区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农村干部对于子女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的现象都只是心里急、难开口,这些最基层的“乡官”成了农村老人之外最忧心的人。有农村干部说,“强化孝道意识应该为党和政府所重视,应该有抓计划生育那样的力度。抓好孝道教育形成一种浓厚的社会氛围,是解决好农民老有所养成本最低、又最可行的办法,这是无需政府直接投入,只要大力倡导就可以成为增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德政工程。”

翟玉和建议,首先,国家应以法律的强制性去规范和约束公民赡养老人的行为,在农村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

其二,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在电视、报纸、农村基层宣传中增加“孝顺父母光荣”的内容,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教育中,更应当明确地提出“敬老”是人的基本伦理,增加感恩教育的内容,以各种方式推动养老光荣的社会氛围形成。

其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妇女、青年组织的建设,让农村养老问题有人管。有关人士建议发挥农村党支部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农村中选取正反典型进行宣传比较,帮助处理、协调因养老发生的家庭纠纷。

同时,国家应当加强农村托老机构和社会化养老统筹的进程。大量本应承担养老责任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打工,难以直接照顾父母生活。因此,政府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多渠道融资建立托老机构,既能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更能满足部分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和精神需求。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保障制度,把农村特殊老年群体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农村养老问题的逐步解决是关系九亿农民和社会和谐的大事。孝敬生养自己的父母是为人的根本,孝道关乎每个人的明天,是一个民族不能缺失的基本品德。中国最基层、最缺少社会保障的农村老人也最不能被遗忘。”翟玉和说。(记者 呼涛)

关于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论文关键词]孝道 继承 公民道德建设

[论文摘要]作者通过对869个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居住地、不同家庭类型的人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资料,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孝道还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传统孝道文化应该批判性地继承,提倡孝道应当从宣传教育入手。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家庭美德确定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三大基本领域之一,可见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家庭美德建设中,有个如何看待孝道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孝道曾经是调节家庭关系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孝道是否还有生命力,是否还可以用来调节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家庭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基本的态度:一种是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孝道是封建主义的东西,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家庭关系的需要,应该全盘否定;另一种是统统继承的态度,认为孝道全都是精华,或者认为,即使有糟粕也应该兼收并蓄,全盘接受下来;还有一种态度就是既不全盘接受,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加以继承。“五四”运动以来,虽然也有人主张对孝道要兼收并蓄、全盘继承,但在反封建的大潮流的冲击下,孝道被看作是一种封建遗毒而遭到了猛烈的批判,特别是在“左”的思潮泛滥的时期,孝道更是被全盘否定。在那个时期,讲孝道就会被视为是封建主义思想而遭到批判,而批判所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使得一些人孝道观念淡薄,不尊重老年人、不瞻养老年人、甚至虐待老年人的行为时有发生,家庭关系受到了破坏。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党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时,非常重视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以便古为今用。孝道作为一种家庭美德,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在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家庭美德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于是,孝道又开始被提出,孝行又开始被倡导,孝子又开始被表扬。但是,孝道毕竟被批判了几十年,使得它在人们的观念中淡薄了。现在重提孝道,人们究竟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组织了“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专门组织了一次调查,以便较全面地了解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居住地、不同家庭类型的人,目的是尽量使调查的结果有代表性。下面是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此次调杏的人数共有869人,从性别来分,男性占53.36%、女性占46.64%;从年龄来分,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82岁;从居住地来分,居住在农村的占39.7%、集镇的占14.38%、城市的占45.91%;从文化程度来分,文盲占1.38%、小学占9.91%、初中占28.92%、高中占27.42%、大专及以上占32.37%;从职业状况来分,务农的占26.17%、打工者占15.77%、个体工商业者占8.88%、私营企业主占1.87%、公务员占12.73%、科教文卫工作者占8.88%、企业职工占18.22%、在校生占5.14%、离退休者占2.34%;从家庭的人口规模来分,只有1人的占2.12%、2人的占12.62%、3人的占47.88%、4人的18.99%、5人的占14.15%、6人及以上的占4.03%;从家庭的代数来看,只有一代的占8.77%、两代的占46.48%、三代的占39.22%、四代及以上的占5.54%;从家庭的类型来看,单身家庭占7.68%、夫妻两人家庭占15.60%、夫妻及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占39.23%、夫妻一方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占2.68%、父母(或其中一方)与已婚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占20.61%、父母与两对已婚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占1.16%、其他类型的家庭占4.89%。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包括了不同背景的人,这有利于全面了解人们对孝道的看法。

下面是此次调查中调查对象对孝道的认识和看法的资料:

l、关于对孝道的知晓度问题

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孝道长期遭到批判,讲孝道就会被认为是搞封建主义,所以,很长时间里人们不能讲孝道,不敢讲孝道,孝道这个词在人们的语言中几乎消失了,更不用说对孝道含义的理解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孝道又得到倡导。但是,由于禁锢太久,有的人可能还没有听说过这个词。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词呢?根据这次调查,回答听说过孝道这个词的有811人,占回答者的96.78%;回答没有听说过的有27人,占回答者的3.22%。说明经过这些年的提倡,孝道的知晓度还是比较高的。

2、关于对孝道含义的理解问题

什么是孝?不同的时代对孝有不同的理解。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他把孝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一个层次就是在物质上奉养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再往上的一个层次就是要为父母争光、争气,不使他们因为自己的言行而受羞辱;孝的最高层次,就是对父母要尊敬。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把传宗接代看成是孝的最重要的内容;厚葬也是儒家所提倡的孝的内容,孔孟都主张“三年之丧”;顺从也是传统孝道所强调的内容,有所谓“天下元不是的父母”和“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说法;悦亲也被认为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二十四孝》所说的老莱子穿五彩衣,学小儿游戏以取悦父母的故事,讲的就是悦亲的事。古人所说的孝,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么现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孝呢?此次调查要求被调查者根据他对孝的含义的理解,并依据重要程度进行三次选择,其结果如下:

孝的含义

首要的选择(%)

其次的选择(%)

再次的选择(%)

善于奉养父母

71.63

5.71

7.70

尊敬父母

11.58

73.96

8.20

顺从父母

o.95

4.18

10.49

使父母愉快

15.60

14.90

69.69

传宗接代

o.24

0.84

1.64

厚葬父母

0.00

0.42

2.30

可以看出,在对孝的理解的首要选择中,孝就是善于奉养父母,占第一位,达七成多,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把物质上对父母的奉养,看成是最重要的孝行,是孝的最基本的含义。而在对孝的其次的理解中,尊敬父母被排在了第一位,占到被调查对象的73.96%,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把尊敬父母看成是孝的重要内容。物质上的供养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对父母不尊敬,给父母脸色看,甚至对父母训斥、打骂,即使供给父母的是锦衣美食,也不能叫做孝。因为这样的供养就如同嗟来之食,只会使父母在精神上受折磨。所以,物质上供养只是孝的起码的要求,孝还必须包括对父母的尊敬。孔子就特别强调“敬”在孝道中的地位,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供养父母和喂养犬马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敬”。只有尊敬父母,才能称为孝。从这次调查的资料来看,多数被调查者对此是认同的。在对孝的含义理解的再次选择中,使父母愉快占了第一位,所占比例也接近七成(69.67%)。快乐是一种精神状态,要使父母快乐,关键是不要让他们受气、生气。为此,不仅要注意满足他们物质生活上的需要,而且要注意满足他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特别是对亲情的需要。老年人最怕孤独,特别重视亲情,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以享受天伦之乐。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子女们忙于工作、学习、应酬,往往容易忽视对父母的看望问候,使父母因为得不到亲情的满足而心情苦闷。因此,如何使父母愉快,已成为现代社会条件下孝行所应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次调查中,69.67%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父母快乐是孝的一个重要内容,说明这个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可以看出,在对孝的理解上,经济供养、尊敬父母、使父母快乐这三种含义被调查者选择得最多,所占比例都分别接近或超过了七成,而对顺从父母、传宗接代和厚葬的选择比例则都比较小。对孝的这种理解,是和我国社会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精神相符合的。建国后,我国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再提孝道,但赡养父母作为子女的一种义务责任,是被写进了法律的,尊老爱老也被作为公民的一种基本道德而得到提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对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老年人,在思想上应该是比较明确的。而传宗接代、顺从、厚葬这些内容,多年来一直是被作为孝道的糟粕而被批判的,被调查者选择得少,也在情理之中。

3、关于现代社会是否有必须再提倡孝道的问题

孝道是2000年前就提出来的,并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今天我们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无论是社会制度、家庭结构,还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孝道还有没有价值,还能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还有没有必要提倡?这次调查中,认为有必要的占到了被调查者的98.2%,认为没有必要的只占1.8%。认为现代社会中有必要提倡孝道的理由如下:

必要的理由

首选理由(%)

次选理由(%)

复选理由(%)

父母之恩的回报

71.78

2.34

2.90

社会的基本道德

24.09

71.34

1.37

为解决养老问题

1.58

20.1l

41.07

纯化社会风气

2.43

6.20

53.44

其他

0.12

0.0

1.22

对提倡孝道的理由的选择,本次调查也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认为理由的重要性而依次选择三次。可以看出,在首选理由中,选择孝是为了回报父母之恩的占71.78%。父母给了子女生命,把他们养育成人,尽了抚养之责;当父母年老体衰之时,子女也应尽赡养之责,以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正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是做子女的应尽的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把报父母之恩作为提倡孝的首选理由,表明人们对感恩的重视,做子女的如果不赡养父母,不尽孝道,那就是忘恩负义。而提倡孝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醒和告诫做子女的,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要通过养亲、敬亲和悦亲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提倡孝道的次选理由中,选择孝是社会的基本道德的占71.34%。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被认为是最基本的道德,是各项道德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敬、不养,他怎么会去爱人民、爱祖国?所以,要加强道德建设,搞好家庭美德很重要。而家庭美德中,孝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健康。提倡孝道,有助于家庭美德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超过七成的人把孝是社会的基本道德作为提倡孝的理由而加以选择,表明人们对孝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的认可。在提倡孝道的第三位理由中,选择纯化社会风气的占53.44%。通过提倡孝道来纯化社会风气,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对老年父母不爱、不敬、不养的现象,有的甚至对老年父母打骂、虐待、遗弃。这种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孝道孝行,可以利用孝这种道德来规范和约束子女的行为,减少和克服社会上存在的不孝现象,有助于纯化社会风气。

至于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必要再提倡孝道的被调查者,其选择的理由如下:

不必提倡的理由

主要理由

次要理由

复次理由

封建社会的产物

31.29

2.9l

2.53

扼杀独立意识

14.97

22.33

5.06

导致家长专制

25.17

23.30

18.99

不利计划生育

王4.29

33.98

17.72

厚葬劳民伤财

4.08

15.53

54.43

其他

lo.20

1.94

1.27

主要理由中,选择''孝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与现代社会难以相容”的占31.29%,在主要理由中占第一位。过去把孝和封建主义完全等同了起来,认为孝都是糟粕,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而没有看到,孝也有其合理的可以继承和发扬的精华部分。受这种观点的影响,认为现代社会不应该再来提倡孝道。在次要理由中,被选择得最多的一种理由是“孝道宣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利于计划生育的推行”,所占比例为33.98%。重视传宗接代,鼓励多生孩子,特别是多生男孩,曾是孝道所宣扬的重要内容。它确实与计划生育有矛盾,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们因此而担心提倡孝道会影响计划生育,所以不主张提倡。在复次理由中,选择“厚葬劳民伤财”的最多,占到54.43%。传统孝道对“事死’’很重视,主张父母去世后要“厚葬久丧”,坟墓要修得豪华,葬礼要气派,守丧的时间要长,这样才叫做孝。但这样做,不但会占用大量土地,还会浪费大量钱财,耽误太多的时间。现在正在推行殡葬改革,人们担心提倡孝道会助长厚葬之风,不利于移风易俗,所以不主张提倡。从不主张提倡孝道者所选择的理由可以看出,他们主要是抓住了孝的负面的东西,担心它会给现代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不主张提倡。

4、关于应继承孝道的哪些内容的问题
孝道现状的调查 对市民住房现状的调查

如果现代社会有必要提倡孝道,那么对于传统孝道应该如何继承呢?应继承哪些东西呢?根据这次调查,认为应该将传统孝道的全部内容都继承下来的占30.50%,认为应批判地有选择地继承的占69.38%。可以看出,有兰分之二的被调查者主张有选择地继承,在被调查者中占了多数。关于应该选择孝道的哪些具体内容加以继承,有26.92%的人选择“应尽心尽力地供养父母,使他们晚年吃穿不愁”;有66.54%的人选择“应尊重、关心和照料父母,使他们精神愉快”;有l·89%的人选择“不打架斗殴,不作奸犯科,不使父母因自己而蒙羞”;有2.89%的人选择了“努力取得好的业绩,为父母争光,以光宗耀祖”;有0.88%的人选择了“应多生儿子,使家族香火得以传延”;有0·25%的人选择了“顺从父母,父母的任何意见都不加反对”;有o.25%的人选择了“父母去世,要厚葬”;有0.38%的人选择了“要及时祭祀去世的父母和祖先”。可以看出,选择“应尊重、关心和照料父母,使他们精神愉快”所占的比例最大,接近了七成。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孝道中有关敬亲的内容是最值得继承的,是孝的精华之所在。

现代社会变化使家庭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父权衰落,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提倡敬亲,要求作子女的应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显得很有必要。所以,多数人把敬亲作为最需要继承的孝的内容。“应尽心尽力地供养父母,使他们晚年吃穿不愁”被排在第二位,占26.92%,差不多占到了被调查者的三成。表明被调查者对孝道中的养亲的内容也是持肯定态度的。养亲主要是指经济上的供养。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老年人的供养主要由社会承担,“养亲”似乎不再是个问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有限,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家庭供养还是养老的主要形式,因此,“养亲”的问题还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孝现象,不少都和不愿赡养老人有关。因此,把“养亲”作为应该继承的孝的基本内容,也是很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的。

可以看出,对于孝道内容的取舍,多数选人取了“敬亲”和“养亲”,两者相加,其比例高达93.46%,说明绝大多数人认为“敬亲”和“养亲”是孝道的精华,可以而且应该继承。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应该继承孝道中另外的一些内容,比如“传宗接代”、“厚葬久丧”等,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说明孝道中的一些糟粕的影响仍还存在。

5、关于子女与父母关系状况的问题

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处理子女与父母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所以,要了解子女孝不孝,就要看一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状况。为此,本调查设计了两组问题,一是子女分家后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包括分家后如何供养父母、照料父母、看望父母,是否曾因为供养父母而发生矛盾纠纷,如果发生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二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包括在一起生活是否曾发生过矛盾冲突,如果曾发生过主要是哪些成员之间发生的。先看共同生活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对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曾发生过矛盾冲突这一问题,回答没有发生过的占28.4%;回答很少发生的占67.12%;回答经常发生的占4.47%。虽然不能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统统都说成是与“孝”相关的问题,但也不能说与孝就没有关系。事实上,一些矛盾冲突正是因为子女不供养父母、不照料父母、不尊重父母而引起的。在本调查中,有4.47%的人承认与父母经常发生矛盾冲突,这中间难免会有与孝有关的问题。另外,67.12%的人回答“很少发生”。很少发生,并不等于完全没有发生,在发生的矛盾冲突中,也可能是与孝相关的问题引起的。对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中,矛盾冲突主要发生在哪些成员之间的问题,回答父子之间的占26.63%;回答母子之间的18.75%;回答公媳之间的9.78%;回答婆媳之间的36.14%;回答祖孙之间的5.98%;回答其他的占2.72%。可以看到,在共同生活的家庭的矛盾中,婆媳矛盾占了第一位,其次是父子矛盾,再次是母子矛盾。婆媳关系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家庭关系,民间有“儿好不如媳妇好”的说法,说明媳妇在处理婆媳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转

再来看看子女与父母分家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关于分家后如何供养父母的问题,回答父母自己养活自己的占48.29%;回答由子女提供粮钱,父母单独生活的占26.56%;回答子女为父母代耕承包田,收获归父母养老之用的占lo.66%;回答父母在子女家轮流吃转转饭的占7-85%;回答父母分别由两个子女包干供养的占6.44%;回答子女出钱将父母送养老院养老的占0.20%。可以看出,父母自己养活自己被排到第一位,差不多占到被调查家庭的五成。实际上,这些家庭主要在城市里,因为在城市中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有退休金,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农村中占多数的供养方式是子女提供钱粮,父母单独生活。子女为父母代耕承包田,收获归父母养老之用这种供养方式也占有相当比例。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吃转转”和父母分别由子女包干供养这两种方式。“吃转转”在有些地方也叫“吃伙头”、“轮伙头”,就是老年父母或其中之一者,在几个已分家并独立生活的儿子家,按一定时间轮流吃或吃住的一种供养方式。这种供养方式虽然也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但容易使老人产生如同过路客而受到摆布的感觉,如果轮流供养的儿、媳有意搪塞应付,故意将伙食开差,很容易引发老人生气。另外,父母分别由儿子供养这种方式,人为地将父母分居,不利于老年夫妇的感情交流和婚姻的幸福,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分家后如何在生活中照料父母的问题。回答父母身体健康可以自己照料自己的占66·14%;回答子女轮流照料的占6.20%;回答请人帮助照料的占4.95%;回答父母虽需照料,但因为时间精力难以顾及,因而很少照料的占6.93%;回答其他的占1.98%。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生活自理能力变弱,需要别人给予帮助照料。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就是出于照料老人的考虑。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应酬,时间精力往往难以顾及老人的照料,使老年人的照料成为一个问题。

关于分家后看望父母的问题,回答每天都看望的占38.67%;回答五天左右看望一次的占20.93%;回答十天左右看望一次的占9.30%;回答一个月左右看望一次的占11.05%;回答过年过节回去看望的占19.38%;回答不看望的占o.78%。老年人最怕孤独寂寞,最希望能和子女们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父母与子女分家之后,总希望子女能经常回家看看。但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比如说,居住地空间距离的制约,如果分家后还同住在一个院子里,或者一幢楼房内,要经常看望还比较方便,如果分别住在两个城市,要经常看望就不太可能,只能在节假日期间回去看望。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做子女的常因外出打工、就业、做生意、读书学习等远离父母,很难经常看望。但现代社会也提供了通讯的方便,可以运用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向父母问候请安。

关于分家后是否因供养问题而发生过纠纷?回答发生过的占20.31%;回答没有发生过的占76.69%。关于发生纠纷的原因,回答因没有按时足额供给父母钱粮而引起的占15.53%;回答因为兄弟之间在供养父母问题上有矛盾而引起的占32.30%;回答因父母在处理财产等问题上存在偏心而引起的占24.22%;回答因为没有照料父母或照料得不满意而引起的占16.77%;回答其他的占11.18%。可以看出,因为兄弟之间在供养父母上有矛盾而导致的纠纷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因为父母偏心而引发的纠纷,占第三位的是因为不照料父母或照料不满意而导致的纠纷,占第四位的是因为没有按时足额供给钱粮而引发的纠纷。中国家庭传统上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强调每个儿子在对父母的权利义务上是均等的,权利方面包括对父母财产的继承上,各个儿子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方面,各个儿子都承担着供养和照料父母的责任。如果诸子中有人认为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存在着不均等,那就可能导致纠纷的发生。比如在权利方面,有的儿子认为父母偏心,给其他儿子的好处多,给自己的好处少,心理不平,就以此为借口而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在义务方面,兄弟之间也会因为谁承担的义务多,谁承担的义务少而闹矛盾。所以,在供养纠纷中兄弟之间因权利义务不均或者借口权利义务不均而引发的纠纷所占的比例最多,两项相加达56.52%(32.30%+24.22%)。对父母在生活上不照料或照料得不满意也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照料得不满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照料了,但由于不了解老年人的特点,事虽做了,但老年人不满意;另一种是把老人当成负担、累赘,去照料他们是出于迫不得已,因此在照料中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做脸色,说气话,使老人精神上感到受折磨。不按时足额供给父母钱粮也是导致纠纷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在农村比城市相对更突出一些。一些做子女的不愿供养父母,使老年父母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有的不得不求助于法院来帮助解决子女对父母的供养问题。

6、关于子女对父母是否孝敬的问题

问卷设计了两组问题,一是请被调查者对目前社会上子女对父母是否孝敬作出一个评估;二是请已进入老年的被调查者评价一下自己的子女是否孝敬。先看第一个问题。认为目前社会上子女对父母“绝大部分孝敬”的占75.89%;认为“只有很少部分孝敬”的占7.85%;认为“很大部分不孝敬”的占3.81%;认为“很少部分不孝敬”的占11.80%。可以看出,接近八成的被调查者还是肯定目前社会上大多数子女对父母是孝敬的,不孝敬的只占少数。那么,子女不孝敬父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认为“在经济上不供养父母,使父母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的占84.63%,认为“对父母说话难听,脸色难看,使父母在精神上受折磨的”占11.50%;认为“打骂父母”的占o.83%,认为“遗弃父母”的占2.22%。可见,目前社会上子女对父母不孝敬的主要表现是子女不供养父母,其次是精神上的折磨,至于打骂和遗弃,不能说没有,但所占比例很小。

再来看看老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是否孝敬的评价。回答“很孝敬”的占32.74%;回答“比较孝敬”的占44.67%;回答“一般”的占18.78%;回答“不孝敬”的占0.76%;回答“很不孝敬”的占1.02%;回答“其他”的占2.03%。

如果把“很孝敬’’和“比较孝敬”归类为孝敬,把“不孝敬”和“很不孝敬”归类为不孝敬。那么,认为子女孝敬的占到了77.41%(32.74%+44.67%);认为子女不孝敬的仅占l·78%(0.76%+1.0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被调查的老年父母认为自己的子女对自己是孝敬的,认为不孝敬的只占很小的比例。问题是还有18.78%的被调查者选择回答了“一般”。表面来看,“一般”是既不认为孝敬,也不认为不孝敬,而实际上这里面往往掩饰了对子女的某些不满。老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大多比较宽容,只要子女做得不太过分,一般都不愿意说他们不孝敬,但说他们孝敬觉得又不合适,所以选择了“一般”来回答。

子女不孝敬,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回答“在经济上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占73·91%;回答“长期不看望,不照料”的占14.98%;回答“对父母训斥,甚至打骂”的占0.48%;回答“把父母当佣人,任意役使”的占4.35%;回答“占用和索要父母钱财”的占0.97%;回答“其他”的占5.31%。在不孝敬的表现中,经济上不履行赡养义务排在第一位,占了七成多,说明这是当前子女不孝敬父母最突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老年社会保障还不健全,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在失去劳动能力之后,要靠子女来供养,如果子女不供养,就会使他们的晚年生活陷入严重的困境。所以,是否供养父母,就成为老年父母衡量子女孝与不孝的最重要的标准。子女不孝被排在第二位的表现是不看望不照料父母,有差不多一成五的相关老年父母提到了这一点。人到年老之后,特别怕孤独、怕寂寞,特别希望子女能够经常回家看望照料,而一些做子女的完全不去体谅父母的这种需要和愿望,以各种借口不去看望照料父母,使父母倍感伤心。子女不孝排在第三位的表现,是把父母当佣人,任意役使。一些做子女的把带孩子、煮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家务事一古脑都推给父母去做,视他们为不拿工资的保育员和钟点工,使他们晚年生活仍然充满劳累。这无疑也会引发老人们的反感,并将此列为子女不孝的重要表现。此外,占用和索要父母钱财,也占有一定比例。一些做子女的不但不在经济上资助父母,反而变着法子倒刮父母,使父母不堪其苦。训斥打骂父母,虽然在所列的不孝的表现中比例很小,但性质更加恶劣,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的行为,也是父母们所深恶痛绝的不孝行为。

7、关于如何增强孝道意识的问题

既然孝道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那么,采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才能使人们树立现代孝道意识,继承和发扬孝的优良传统呢?有59·2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强孝的宣传,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宣传,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孝道观”;有11.1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树立现代孝子的典型,并加以宣传,使人们学有榜样”;有9.5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对不孝行为的舆论批评,造成一种社会氛围,使不孝行为受到社会的谴责”;有4·9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比如通过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敬老保证书’等形式来制约和规范子女的行为,以保证子女能够行孝”;有14.4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加大执法力度,从法律上保证孝道的实施”。可以看出,有将近六成的人认为要增强孝道意识,首先应加强对孝道的宣传。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孝道的实施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被选择的方法途径中被排在第二位。孝属于道德范畴,但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一些不孝行为,比如不赡养父母、打骂父母、遗弃老人等既是违反道德的,也是触犯法律的。所以,加强执法,有助于孝道的实行。排在第三位的是树立现代行孝的典型,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宣传孝的有效方式。历史上就曾将“二十四孝”的故事作为典范而提倡。现代社会也应树立现代孝子的典型,使人们学有榜样。另外,被调查者也注意到了舆论在倡导孝行中的重要作用,对不孝行为批评谴责,对孝行表扬褒奖,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孝的社会风气。



从上述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提倡孝道持肯定态度。认为孝道在现代社会中还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比如说现代社会变化导致了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老年人的供养和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问题。先来看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口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这本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成就,但也带来了老年人的供养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尚不发达就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来说,由于社会养老的能力有限,养老问题还主要靠家庭,如果子女不孝,不愿承担赡养的责任,老年人的生活就会陷入严重的困境。再来看家庭结构,现代社会给家庭所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而由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当未婚子女成婚之后,往往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庭而另组小家庭,剩下父母单独生活。形成了所谓“空巢”家庭。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于“空巢”家庭之中的父母常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子女不能经常回家看望问候,晚年生活会倍感凄凉。现代社会导致人们独立、平等、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这一方面提高了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利于清除传统家庭中曾经存在过的“父为子纲”这样的家长专制;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家庭重心下移、父母权威衰落、老年父母得不到子女尊重并被日益边缘化的情况。特别是随着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家庭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往往冷淡和忽视了老年人,使老年父母常感不被尊重,并因此而导致晚年生活的不愉快。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其中提倡孝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提倡孝道,提高子女的孝亲意识,使他们能自觉地去养亲、敬亲、悦亲,那么,上面所提到的一些与老年人有关的问题,就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从上述调查资料还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孝道应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兼收并蓄,全盘继承。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其中不乏优秀的精华部分。文化具有继承性,道德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继承性,而孝道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无疑也具有可继承性。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孝道就是需要我们继承的遗产之一种。孝道可继承,是因为它的精华部分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可以兼容,能够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比如孝道中有关养亲、敬亲、悦亲的内容,与我们现在法律所规定的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以及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敬老爱老的基本精神是相一致的。孝道与现代精神文明并非势不两立,相反,它可以为现代社会所利用,可以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然,孝道可继承,但并非要全盘继承,孝道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糟粕。比如,“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厚葬久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就是与现代精神文明相抵触的。对这些东西就应该抛弃,不能够继承。从调查资料中可以看出,有少数被调查者还分不清孝道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甚至把一些糟粕当成了精华。所以,开展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从调查资料还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要提倡孝道孝行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应把孝道的宣传教育作为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列入宣传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提倡孝道,还应抓住表扬和批评这两头。表扬就是要树立现代孝子的典型,并大加宣扬,使人们学有榜样。批评就是要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使不孝者感到没有面子,感到羞愧,并迫使其变不孝为孝。对于少数虐待遗弃老人,严重侵犯老人权益的不孝之子,应给予法律的制裁,以警示效尤者。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与老年人有关的法律,有助于促进孝道和孝行。

看看大家对于孝顺的看法!调查表,一起来宣扬孝顺的中华美德!

您是否已经结婚

未婚→进入A档题

已婚→进入B档题

A

1您是否与父母住在一起A是B否

2是否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A经常B偶尔C基本不

3是否还记得父母的生日A是B否

4觉得父母养育自己是A出于理B出于情C两者都有D没有感觉

5你是否会与父母发生口角A经常B偶尔C基本不D从来没有

→若曾经有过,是什么原因:

6你认为孝敬父母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的A出于理B出于情C两者都有D没有感觉

7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你最希望自己的子女:

8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孝顺的人A是B否

9在你的身边是否有一些不孝顺的现象A有B没有

→若有,这种现象指(举出实例):

10在上海这样的一个国际大都市,而那些父母与孩子对簿公堂的实例却时有发生,对此你怎么看?

这样做是不对的,理由:

这样做是对的,理由:

持中立态度,理由:

B

1您是否与父母住在一起A是B否

→若选择“否”,则基本多久会去看望父母一次

A经常,想到就去B定期探望

C只有节假日过年的时候才会去D基本不去

→不经常看望父母的理由

A因为父母在外地,路途遥远,看望不方便

B因为工作太忙,实在无暇抽空

C平时就没怎么想到要无看他们

D就是不想去

E父母都已经不在了

F其他:

2对于配偶的父母,你觉得A很亲近B有点讨厌C没有感觉

3自己的还是否与自己很亲近A是B否

4若有小孩(或假设你有了小孩),通常将会由谁来带

A只是自己带

B通常自己带,偶尔实在没空的时候让父母代劳

C大多由父母来带,自己一般不大管

D只由父母带,自己从来不管

5在有了孩子以后对于父母的看法有何改变

A改变很大,认为父母抚养自己很辛苦,更应当孝顺他们

B有些触动,但认为父母同自己在抚养孩子方面付出的是相同的爱,感觉有点理所当然

C基本没有什么改变

D其他:

6你认为孝敬父母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的A出于理B出于情C两者都有D没有感觉

7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你最希望自己的子女:

8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孝顺的人A是B否

9在你的身边是否有一些不孝顺的现象A有B没有

→若有,这种现象指(举出实例):

10在上海这样的一个国际大都市,而那些父母与孩子对簿公堂的实例却时有发生,对此你怎么看?

这样做是不对的,理由:

这样做是对的,理由:

持中立态度,理由:

麻烦大家把选项回帖回答,我是一名高中生,希望可以做这个关于孝顺的课题,来弘扬中华民族孝顺的美德。我需要大家的帮助!

最后,衷心的感谢您花费时间来做我们的调查问卷。

敬祝您

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市场经济孝道也面临冲击 孝敬父母你能得多少分?

【核心提示】 何为“孝”?“老”与“子”结合在一起就是“孝”!一个孝字,准确地诠释了父与子之间的关系:由上往下看是老子抱儿子,从下往上看乃儿子背着老子。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孝道也面临着冲击。你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大量市民,看看大家对孝道的理解。

20道题的调查问卷

见习记者 岳蔚敏

孝敬父母,谁能及格?这是一份在互联网上流行的调查问卷。虽然不十分科学,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下面是试卷的内容:

01.父母的年龄是多大岁数?

02.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

03.父母的身高是多少?

04.父母的腰围有多大?

05.父母穿多大号的鞋?

06.父母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07.父母身体健康吗?

08.父母如患病,所患何病、吃什么药、怎样吃?

09.如果你不和父母住在一起,那你常回家看父母、常打电话给他们吗?

10.如果你和父母住在一起,那么,你常陪父母聊天、和他们谈心吗?

11.父母有哪些兴趣爱好?

12.父母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13.你为父母洗过头和脚吗?

14.你常顶撞父母吗?

15.常让父母为你操心吗?

16.父母不高兴时你会哄他们开心吗?

17.你常抱怨父母没本事吗?

18.算过父母在自己身上大概花费多少钱吗?

19.父母吃剩下的饭菜你能吃下去吗?

20.父母老了你会嫌弃他们吗?

4月2日,记者带着问卷来到一所大学、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及宋都市场,采访了百余位市民。面对调查问卷,一些人问为何要开展这个调查?有意思吗?可不要在报纸上登出我的名字呀!人们情绪复杂。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能回答出的问题不太多,尤其对父母的身高、腰围、爱好等细节问题很模糊。就父母的生日问题,65%的小学生不能说出,而且很少有人想到为父母过生日。

对于大学生而言,调查表中的细节问题,诸如生日、身高、穿多大码的鞋,都能准确回答,80%的学生只知道买多大号的衣服,不知道父母的腰围,并且他们认为,父母对颜色没有特别的要求。

85%的大学生没有算过父母在自己身上大概花费多少钱,有一位名叫郭涛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每个月花多少钱都由自己掌握,也只算一个月的开销。

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是本地人,所以,父母在家生病、不舒服,90%的学生都不知道,因为父母“不会说”,原因是怕孩子在外担心。

放假回家,大家多是跑出去和朋友见面,吃饭、唱歌,只有20%的学生会常陪父母聊天、和他们谈心。85%的学生都有顶撞父母的现象。

对于父母的剩饭剩菜,被调查的大学生都是沉默以对。没有人抱怨父母没本事,大家都愿意赡养父母。

本次调查中有一个重要问题是:你曾经为父母洗头或洗过脚吗?调查显示,仅有5%的大学生曾经为父母洗过脚。他们的解释多是“他们身体还很健康”、“父母和自己都不习惯这种方式”。

记者调查得知,在已婚中年人中依然与父母同住的不到一半,可就是这样的比例中,另一种新矛盾渐渐引起记者的关注。

“常回家看看”难不难

见习记者 闫漫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首《常回家看看》,曾经感动过多少人,教育过多少子女。现实生活中,常回家看看,我们能够做到吗?

李先生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家住杞县。父母都已经80岁了,大部分时间住在乡下。李先生曾经把父母接到城里住,但是过不了半个月,老人准会要求回家。在父母看来,农村那个家才是他们的家,城里儿子的家不是他们自己的家。因为,农村有老街坊、老邻居,有人陪他们说说话。

作为一个农村娃,李先生深知父母的辛苦。可是,由于工作繁忙,他只能把挂念藏在心里。他一年回去三四次,每次给父母带点好吃的,再给些零花钱。好在老家还有李先生的哥哥姐姐在照顾父母,这让李先生稍感安慰。距离,几乎隔断了李先生的孝心,他只有用金钱来表达。

相比之下,李先生的爱人韩女士表达孝心就容易多了,她的父母住在近郊。几乎每个周末,韩女士和几个姊妹总要回家看看,也花不了多少钱,买点吃的回去,和老人说说话,一家人聚聚餐,挺好!

记者了解到,居家养老仍是目前我市的主要养老方式,由于考虑到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生活会磕磕绊绊,有的子女会在自己居住的小区购买第二套住房,让老人来住,隔三岔五回家看看,让老人得到安慰,也让自己放心。多数老人不愿意子女不在身边,因为他们认为亲情是别的任何东西代替不了的。

他们的孝心让人感动

见习记者 闫漫

这是两个记者采访到的真实故事,在一幕幕亲情弥漫的场景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孝心。

孝顺儿伺候病母无怨无悔

今年56岁的冯书勤,家住龙虎街6号楼。他是一个人人说起来都会竖大拇指的孝顺儿子。

冯书勤患有心脏病,两年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数额巨大的手术费让这个生活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更加艰难。冯书勤78岁的老母亲患脑梗塞后遗症,退休后的冯书勤成了母亲的全职“保姆”。

由于老人常年吃药,大便经常干结。有时,在用药不见效的情况下,冯书勤就会帮母亲把大便抠出来。长年累月地照顾母亲,50多岁的冯书勤看上去很苍老,。

身体不适,孝心难挡,有了孝顺儿子的照顾,老母亲过得挺舒服。

她为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养老送终

家住北门外的张素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瞎子“三爷”几十年,还为他养老送终,在她婆家柳园口乡大李庄村已被传为佳话。

“三爷”是张素琴公公的本家,是个盲人。不知道什么缘故,“三爷”这个不亲的叔叔就跟着张素琴的公公婆婆生活了。张素琴过门后,公公婆婆去了青海西宁工作,“三爷”也就成了她家的成员。几亩地,一个盲人,一个年幼的孩子,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倔强的张素琴从来没有过撵走老人的念头。夏季,农村人吃饭经常端着碗蹲在门外吃,路过的人看到老人碗里的饭菜,总是打趣地说:“三爷,你还真有福气啊,这家里好吃的都盛你碗里了吧。”每当这时,老人总是流下感激的泪水。

孩子大了要到城里上学,张素琴执意要带老人走。“我跟你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亲戚,我无儿无女,连累了你10年了,够了,我自己可以生活,你们走吧。”想着城里的花销更大,老人死活就是不跟她走。张素琴知道,自己一旦离开,老人就真的是难以生活了。最终她硬是把老人接进了城。

在老人63岁的时候,他不小心摔倒腿骨折了,从此一病不起。张素琴辞去了工作,开始专职照顾老人。在临终前的几个月里,张素琴搭个小床睡在老人床边,不分日夜地伺候他。后来,老人去世了,张素琴在老家给无儿无女的他办了葬礼。

该不该索要“带孙费”

见习记者 岳蔚敏

去年1月,家住北道门一带的高女士迎来了女儿的诞生。由于工作繁忙,她只好将住在安徽乡下的婆婆请来照看孩子。一开始,婆婆对孙女的照顾无微不至,呵护有加。可时间一长,高女士发现婆婆有些马虎。比如用凉水洗奶瓶,奶嘴的防灰盖子经常不盖,换尿布不及时…… 高女士忍不住对婆婆暗示,谁知婆婆突然冒出一句:“我给你带孩子你又不给我一分钱,还嫌我这不好那不好,人家带孩子都有工资。”婆婆说,没带孙子前,她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起来散散步,中午睡会儿午觉,打打麻将,下午逛逛街、和村里的老人拉拉家常。但自从带孙女后,她每天就没有自由时间了,常常是累得腰酸背疼。尤其是晚上,孩子一哭,她就要起来哄,弄得她自己也睡不好觉。

听到婆婆说出这样的话,高女士感到很伤心,奶奶带自己的亲孙女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居然还要算报酬。再说了,报酬咋个算法,难道要按小时付费?

采访中,记者发现“带孙费”并不是一个个案,很多家庭都存在老人索要“带孙费”的问题。位于东郊的苹果园小区和西郊的翠园小区是我市比较成熟的小区,在小区门口,或在小区内的游乐场所,有很多老人正领着孙子、孙女晒太阳、玩耍。对于这个“带孙费”的问题,大多数老人笑而不答。最终,一个大妈耐不住记者的“死缠烂打”,在不说出姓名的情况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说:“儿女工作都忙,带孙子是理所当然的,哪个当奶奶的不疼爱自己的孙子?但现在,孩子的奶粉、水果、零食都是我自己花钱买的,再说现在幼儿的东西贵得很,我和老伴一个月的养老金除了日常生活,全都花给这个孙子了。我们就这一个孙子,不愿意让孙子从小吃不好,遭罪。可是光我们这些钱哪够呢?不向儿女要,向谁要呢?”

一位在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女士说:“我每个月都主动给婆婆几百块钱。老人帮我们带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做晚辈的要多理解他们。再说了,哪个做奶奶的不疼爱自己的孙子,请她们带孩子比请保姆放心多了。”

一位年轻的社区主任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老人索要“带孙费”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明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赡养父母是我们的义务,带不带孙儿是他们的权利。时下的年轻人不应该带有“啃老族”的心态去要求父母做什么,亲情的社会同样需要构建契约关系。

记者点评:

养老是个大问题

吕树建

采访结束,记者心意沉沉,老人们都经历过生活困难时期,什么样的罪他们都受过,年纪大了他们更需要精神的慰藉。

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如何赡养老人已经成为问题。居家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并存着。但是,对老人来说,儿女的陪伴和悉心照顾,是他们最想要的。

养老是个大问题,不但需要政府部门努力,还需要社会支持,更是子女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家有一老,好有一宝。老人们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②

独生子女能否挑起赡养父母的重担

见习记者 闫漫

几十年的计生政策带来了独生子女群体,也将要造就独生子女父母群体。人们常担心“80后”、“90后”的孩子“自私”、“不孝顺”,将来他们能否挑起赡养父母的重担?

采访中,孩子们的回答总是“当然愿意”,家长们却有点信心不足。4月6日下午,在一师附小和民族幼儿园门口,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对“孩子会不会孝顺自己”的问题,大家意见不一。有的说,独生子女是靠不住的,将来养老还是靠自己。有的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不靠子女靠谁?也有的家长谈到“啃老族”,说将来子女不麻烦自己就不错了。

子女孝心的培养是个大问题。在这个方面,学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位“潮妈”说,三八妇女节前夕,听到孩子说“老师告诉我们,妈妈养育我们不容易,回到家里要给妈妈洗洗脚,给妈妈讲故事,让妈妈开心”。年幼的孩子开始懂事了,知道孝顺父母了,这让她很感动。家长们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传统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

家长们说,要想让子女有孝心,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一句老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试想,一个打爹骂娘、欺负公婆的人怎么能教育出好孩子呢?幸福的家庭大体相似,父母对老人好了,孝心就会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多些宽容 妥善处理婆媳关系

见习记者 岳蔚敏

“公婆来了。”这是女作家六六的小说《双面胶》里的第一句话。这意味着,从此,“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上海媳妇胡丽鹃的生活罩上了乌云。一个屋檐下,两个年龄相差二三十岁的女人明争暗战,中间夹着一个狼狈不堪的男人。

对立,冲突,复杂……婆媳关系总是让人恐惧。与现实相对应的是,人们又往往对婆媳关系抱有“亲如母女”的期待。是啊,在最初,因为一个男人而缔结婆媳关系的时候,谁会抱着树敌的想法呢?

3年前,在某校教书的小慧结婚时很自信地认为她一定能跟婆婆相处好,因为她的人际关系很好。她尝试着去爱婆婆,但小慧最终失望了。她感到,婆婆那双窥视的、挑剔的眼睛,总在冷冰冰地观察和评判她。想要爱婆婆,太困难了,也太牵强了。

另一方面,婆婆也难以像爱女儿一样爱媳妇!在城墙外的一处街心花园里,记者采访了一位56岁的女士,她说,最初她也希望能爱媳妇,可媳妇真的过了门,彼此之间好像都有那么一股劲儿往外推,也许是敌意?总之,那种爱的感情酝酿起来真有点难。

婆媳之间真的势如水火吗?也不见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渴望婆媳关系亲如母女虽然不现实,但绝大多数家庭的婆媳关系是可以达到默契的。有人说过,女人如茶,如何把这杯“婆婆茶”品得有滋有味,就看我们下多少工夫。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要想处理好家务事,必须做到调整自我心态。女人大多心思缜密,对于很多细微的事情都有敏锐的洞察力。如果把这种细致放在对对方的关心上,多陪对方聊聊天,买点小礼物,让对方知道你把她放在心上了;在矛盾发生时,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怨恨,学会谅解对方,学会解脱自己,彼此多一些理解、依赖和尊重,相信生活中将会不断有温馨画面上演。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和睦融洽。

孝道调查表 [复制链接]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15 项 ), 共有 17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1. 父母不高兴的时候你会哄他们吗?

8.42% (8)

2. 父母吃剩的饭菜你会吃吗?

3.16% (3)

3. 父母老了你嫌弃过他们吗?

1.05% (1)

4. 你常顶撞父母吗?

6.32% (6)

5. 你常让父母操心吗?

6.32% (6)

6. 你知道父母的身体健康吗?

7.37% (7)

7. 你知道父母不喜欢吃什么?

6.32% (6)

8. 你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

9.47% (9)

9. 你知道父母穿多大号鞋?

8.42% (8)

10. 你知道父母的年龄和他们的生日吗?

14.74% (14)

11. 你知道父母有哪些兴趣爱好吗?

2.11% (2)

12. 你为父母洗过头或脚吗?

7.37% (7)

13. 你常回家看看父母吗?

6.32% (6)

14. 你常帮父母聊天做家务吗?

9.47% (9)

15. 你算过父母在自己身上花过多少钱吗?

3.16% (3)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关于常回家看看——“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的统计结果 单题统计

数据分析

答卷人分析

查看问卷

第1题:你是否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单选]

是的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不是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2题:你的户口所在地在那里?[单选]

城镇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农村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3题:在你家族中,父母辈之上的老人有几个需要赡养?[单选]

1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2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3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4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5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5个以上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没有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4题:你家族中有几个独居老人?[单选]

1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2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3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4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5及以上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没有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5题:你知道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吗?[单选]

十分清楚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比较清楚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一般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不怎么清楚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不清楚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6题:你知道“空巢家庭”的概念吗?[单选]

清楚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一般

不清楚

第7题:你对“常回家看看”这项法案的态度如何?[单选]

十分赞成

比较赞成

一般

不怎么赞成

完全不赞成

第8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空巢家庭”现象的?[多选]

子女工作不方便照顾老人

子女成家后不愿意和老人一起同居

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无能力照顾全部老人

老人自己想独居

社会养老制度和保障机构不完善

其他

第9题:你认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多选]

内心寂寞,无人倾吐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日常生活缺乏照顾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生活单调,无所依托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独居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生活贫困,缺乏医疗保障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其他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10题:你认为造成子女无法“常回家看看”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工作因素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家庭因素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文化因素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情感因素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经济因素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其他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11题:你认为除了“常回家看看”子女能为“空巢老人”做些什么?[多选]

定期给赡养费,确保老人日常生活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节假日把老人接回家同居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时常打电话给老人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老人生病能有人在身边照顾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其他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12题:你对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有什么看法?[单选]

非常赞成,这是我们的良好传统,应该发扬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比较赞成,只是养老已经不是纯粹的家庭问题了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一般,有能力就居家养老,没能力就依靠社会和政府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不怎么赞成,时代改变,养老方式也应该改变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完全不赞成,养老应该是社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13题:你认为社会能为“空巢老人”做些什么?[多选]

培养志愿队伍为老人服务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成立老人活动中心,增加活动设施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为老人提供廉价的家政和医疗服务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定期上门探访老人,廉价其精神状况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提倡敬老爱老,举办推广活动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问题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第14题:你认为政府能为“空巢老人”做些什么?[多选]

加快完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加大全国老人活动中心建设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成立专业的社工队伍为老人服务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加强文化建设,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加强孝道教育,提倡养老意识

性别 地区 年龄 学历 行业 月收入 隐藏



其他

“举孝道雅行 育阳光少年”实践研究之系列(一)——丹城二小“孝雅教育”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2011-5-12 13:16:19 来源:原创 作者:政教处 阅读: 110 【字体:大 中 小】

“举孝道雅行育阳光少年”实践研究之系列(一)

——丹城二小“孝雅教育”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为了使我校今后的孝雅教育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4月22日就孝雅教育问题在全校学生以及家长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你认为对当代小学生进行行孝行雅教育有必要吗?

A、有(1344人 占97.5%)B、没有(13人 占1.0%)C、无所谓(21人 占1.5%)

2、每当见到老师时你会向老师问好或行礼吗?

A、经常(803人 占58.2%)B、偶尔(531人 占38.5%)C、从来不(43人 占3.3%)

3、每次放学回家或外出回家时都向父母或家人打招呼吗?

A、经常(1022人 占74.4%)B、偶尔(320人 占22.9%)C、从来不(37人 占2.7%)

4、在公共场所,你会大声讲话吗?

A、会(131人 占9.5%)B、不会(1103人 占80.4%)C、父母或老师在场不会(138人 占10.1%)

5、在路上,或者在车上,你手上有垃圾时,你会怎么处理?

A、随手丢弃(116人 占7.8%) B、找个没有人的地方扔了(146人 占10.6%)C、找垃圾筒丢到垃圾筒里(1116人 占81.6%)

6、与朋友、同学、家长等在一起时,你突然要打喷嚏,你会怎么做?

A、用手捂住鼻子(1290人 占93.5%)B、想朝哪儿就朝哪儿(65人 占4.7%) C、有意地朝人打喷嚏(23人占1.8%)

7、星期天你约了同学出门去玩,你会和父母讲明去向、时间、和哪些人去干什么吗?

A、会主动说(1150人 占83.5%) B、父母问了才说(188人 占13.7%)B、不会说(40人 占2.8%)

8、你能早早起床,刷牙、洗脸、叠被吗?

A会(805人 占58.5%)B、偶尔会(460人 占33.3%)C、从来不会(113人 占8.2%)

9、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吗?

A、知道(602人 占43.7%) B、不清楚(476人 占34.7%)C、我只知道他们其中一个人的生日(296人 占21.6%)

10、父母工作很劳累,他们回来你会热情迎接他们吗?

A、会(715人 占55.2%) B、不会(131人 占9.6%)C、有时候会(522人 占38.2%)

11、父母生病或者有烦恼的时候,你会嘘寒问暖去安慰他们吗?

A、会(690人 占50.1%)B、这是大人的事,不关我的事(41人 占2.9%)C、很想安慰他们,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637人 占47%)

12、当你做错事受到父母教育时,你会怎么表现呢?

A、虚心听取批评,耐心细致地说明原因。(1129人 占81.7%)B、他们错怪了我,我会和他们顶嘴(159人 占11.3%)C、不理睬他们(97人 占7%)

13、晚上你家邻居来你串门,或者是长辈们在谈话,你会插嘴、干扰吗?

A、会(78人 占5.6%) B、不会(919人 占65.7%)C、有时会,有时不会(402人 占28.7%)

14、我最爱看的动画片又开始了,但是爸爸却要看《新闻联播》,你该怎么办?

A、还是谦让一下,让爸爸看吧。(810人 占58.8%) B、遥控器在我手里,休想不让我看动画片(113人 占8.8%)C、和爸爸达成协议,今天他看,明天这个时候我看。(451人 占32.7%)

15、你的零花钱用于哪些方面?

A、用于买零食为主(285人 占20.7%) B、用于买学习用品为主(624人 占45.3%) C、用于买玩具为主(163人占11.9%) D用于买图书为主(305人 占22.1%)

16、你在待人接物时能有礼貌,使用文明用语吗?

A、大家都夸我是有礼貌的孩子(484人 占35.2%)B、对熟悉的人我挺有礼貌的(520人 占37.7%)C、我还要努力(374人 占27.1%)

17、平时你能热心地主动帮助别人吗?

A、能(714人 占51.8%) B、有时能(595人 占43.2%) C、不能(69人占5.0%)

18、你能做到不挑食,不挑衣,少吃零食禁手机吗?

A、能(685人 占49.7%)B、偶尔能(567人 占41.1%) C、经常这样(126人 占9.2%)

19、在家时,你能帮助家长做扫地抹桌收碗筷等家务吗?

A、力所能及争着干(915人 占66.4%) B、爸妈都在,他们用不着我帮忙(291人 占21.1%) C、老师说了我才做(172人占12.5%)

20 我们在医院、电影院或其它公共场所时可以

A、大声喧哗(91人 占6.6%) B、小声嘀咕(310人 占22.5%) C、要保持安静(977人 占70.9%)

当代中国人孝道观调查问卷

问题1:您目前与父母距离(单选题)

生活在一起

同一小区但分开住

同一城市不同区

本市以外

问题2:父母情况(单选题)

双亲健在

一方已故

双方有病

一方有病

问题3:随着老年化社会来临,你觉得如何应对(多选题)

健全社会养老体制

发扬传统孝道的作用

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

其它

问题4:你认为“孝”的精神本质是(多选题)

感恩、“反哺”的质朴感情

某种人类的本能

中华民族特有的儒家教化成果

人类社会进步的成果

获得良好的道德评价

迫于社会压力的无奈

其它

问题5:在传统孝道观念中,你认为“注重亲情”、“奉养双亲”(单选题)

依然重要

已不适应

不好说

问题6:你年老的父母需要人照顾吗(单选题)

需要

不需要

问题7:如果你有学业和事业在身,而你的父母有需要照顾,这时你会(单选题)

放下学业和事业,以照顾父母为重

请保姆

使用小区的一些***服务,例如社工

送父母去养老院

让父母自己解决

问题8:当子女成家立业后,父母难免有一些孤独与失落感,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多选题)

忙于学业或事业,照顾不来

常回家看看

常电话问候

抽一定时间与父母交谈、旅游

建议父母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鼓励父母与其他老年朋友交往

其它

问题9:总的来说,你认为对父母的“孝”更多体现在(单选题)

物质支持

生活照料

精神慰藉

问题10:你与父母发生过矛盾吗(单选题)

经常发生

偶尔发生

从不发生

问题11:如果发生矛盾,你认为该如何避免(单选题)

多体谅尊重父母

尽可能容忍父母

注意与父母沟通

其它

问题12:你认为父母你认为父母应该为子女分担些责任(如看家、做家务、看管孩子等)应该为子女分担些责任(如看家、做家务、看管孩子等)(单选题)

应该

不应该

难说

问题13:下列哪个观点你比较赞同(单选题)

有亲不养子不孝

养老完全是子女的事情

光靠子女养是不够的,社会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子女有能力就子女养,子女无能力就社会养

问题14:你认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应该具体体现在(多选题)

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

加强社区老年服务项目和活动中心建设

改善养老院的条件

创造机会,让老年人融入社会

尊重老年人

给老年人一些优待

救济贫困老年人

其它

问题15:中华民族认为“孝”的精神升华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即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其他老人,你的观点是(单选题)

自己有条件的话,应尽可能地给予其他老人帮助

在任何情况下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社会上所有的老人

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即可

问题16:你认为你在赡养老年人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单选题)

经济条件有限,心有余力不足

工作太忙,时间不够

老年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难以满足

老年人性格古怪,难以接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7093.html

更多阅读

怎么区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 普通自住房

怎么区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简介 国家对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的过户交易征收的税率不同,可怎么区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 怎么区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工具/原料

香港人叹息:香港正变成一个完全的中国城市(图)

香港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本地与大陆的矛盾,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也许多数人不大理会政经社的大问题,但日常生活中,大陆人的滋扰,街道充斥普通话,推高通胀、租金,特色小店被挤出旺区,粉岭上水的居民乘坐东铁被水货客挤逼,某些大陆客的恶

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标准及纳税区别 北京普通自住房标准

2014年03月19日来源:楼盘网个人的“第一套”住房是否为普通住房关系到个人首次购房的认定,对普通住房的概念实践中还存在模糊认识。普通住房突出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个人的“第一套”住房是否为普通住房关系到个人首次购房的认定,对普

本月起衡水2015年公积金新政策全面实施 衡水市住房公积金

本月起衡水2015年公积金新政策全面实施02015-09-08来源:衡水新闻网编辑:我要纠错摘要:从衡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为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政策,提高使用效率,加大对职工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从本月起,公积金新政策全面实施....金

网友咒骂杜海涛 咒骂市民背后的权力变脸

     日前,有一位市民拨打电话到云南绿春县卫生局咨询,没想到值班的工作人员不仅没接听电话,竟还用手机短信回复市民:“是不是你妈去世了。”  言由心生。这名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随意就能对市民施以如此恶毒的言语进行咒骂,不难想

声明:《孝道现状的调查 对市民住房现状的调查》为网友幸而勿忘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