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之六:文献综述常见错误及实例

问题1.撰写的时候分不清研究现状和现状

例1:

论文题目:《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品牌塑造——以闽南皮影戏为例》

3.皮影戏的现状研究

魏力群在《中国皮影艺术史》一文中,指出了皮影艺术艺人人员老化、后继无人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将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危机,并就此现状提出了两个问题:皮影戏究竟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怎样生存下去。杨军燕在《对皮影戏衰落的思考》的一文中,道出了皮影戏目前的现状,即皮影戏已到了衰落的境地,并对此提出了几点保护建议:面对皮影已衰落的事实,拯救的立足点要放在皮影戏不至于完全从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消失的基础之上,保留原汁原味。

皮影戏的现状令人堪忧,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使之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挥出皮影戏应有的价值。

存在问题:第二段,是对皮影戏现状的总结,不是对皮影戏现状研究的总结。

改为:

从上述研究可知,目前我国皮影戏现状堪忧,皮影戏究竟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怎样生存下去的问题亟待解决。

例2:

论文题目:《高甲戏的保护与营销推广》

(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际上,日本、韩国和不少西方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早,现已积累了丰富的先进经验并己形成了完善的保护机制。尤其高度重视对失传或者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并且已经取得重大成就。这些措施为其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们不能对其照搬照抄,要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

存在问题:没有正确区分研究现状和发展现状,研究是指发表的论文状况,不是法律颁布和执行状况。

改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内起步较晚。不过一经提上议事日程便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并且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地方政府对此均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各地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8月28日,全国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关于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知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键词模糊跨库搜索,共有记录3502条相关的科研成果,相关研究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措施、法规、经验教训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赵德利在“主导·主脑·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中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是主导,文化学者是主脑,民间是主体。王大为在“浅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着来自商业社会、各级政府、知识界的过分“关爱”的冲击,应利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其施以保护。刘锡诚在“传承与传承人论”中认为,保护和认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苑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应广辟途径,充分调动起传承人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传承。刘魁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中指出,整体性原则应始终贯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张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中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遗产本身的文化空间入手,不仅保护遗产本身,还应保护其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空间。李荣启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原则与方法”中指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则与方法。苑利,顾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中指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遵循的十项基本原则。王云庆,武丹在“档案馆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

问题2.过渡段没有过渡作用

例3:

论文题目:《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品牌塑造——以闽南皮影戏为例》

2.关于文化产业品牌塑造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文化产业的竞争趋势来看,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的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是产品的卖点,是企业的标识,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归宿。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参与国内国际文化资本的激烈竞争,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就必须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言恭达在《以品牌引领文化产业》一文中,阐述了品牌塑造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文化产业的品牌塑造提出建议:审时度势,明确品牌塑造的目标要求;突破重点,坚持品牌塑造的优势内涵;注重特色,避免品牌塑造的同质竞争;创新思维,强化塑造品牌的战略延伸;维权服务,保障品牌塑造的顺畅发展。

郑建鹏在《论文化产业品牌塑造—兼论山东文化产业品牌的相关问题》一文中,概述了文化产业品牌塑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使文化产业品牌塑造成本更低;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品牌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产业的行业竞争状况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塑造独特品牌形象。”

赵志云在《论文化产业品牌塑造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在注重生产与消费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大而有效的品牌效应,但在品牌打造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好大喜功,不顾文化规律和经济规律。并提出在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区分雅俗文化,兼顾社会效益;二是避免领导意识、长官意识和政绩意识对文化产业品牌塑造的负面影响;三是大而强还是小而精;四是加强文化产业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

存在问题:第一段和研究状况无关,不能够引出下文。

改为: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文化产业不容忽视的重要的问题,对此,专家学者们提出要塑造品牌以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并对其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研究。

问题3.文献综述的前言写得像论文的前言,不能引出主体部分

例4:

论文题目:《浙江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产业化发展策略探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装产业普遍得到高速持续的发展,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而言,更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浙江省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其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民营企业灵活的优势,已经具备较强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服装产业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一种现代产业形态,其必须从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同时,纺织服装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实施内涵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的形势,如何保持产业优势,是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重大课题。

存在问题:一、前言和论文选题的关联性不是很大。二、文献综述的前言是为了引出主体部分,不是引出论文的主体部分。

改为:

浙江省羊毛衫制造始发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近30年的变革和创新,羊毛衫产业已成为该省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是该省服装行业中一大支柱产业。随着羊毛衫产业的发展,羊毛衫市场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羊毛衫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前来,促使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同时,该市场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羊毛衫的款式上抄袭现象严重,产品的差异化太弱。而羊毛衫的品牌上外来品牌多、自主品牌少,自主品牌中一般品牌多、强势品牌少。此外,为了羊毛衫产业能更好的升级发展,有必要研究羊毛衫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升羊毛衫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加强,中国市场的经营模式发生改变,羊毛衫市场也到了经营模式转型的时刻。到目前为止,羊毛衫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而羊毛衫企业在这种优良的资源背景下,如何使其资源配置得到最优,已成为该产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者对我国服装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为了对浙江桐乡濮院羊毛衫产业化进行探讨,本文将从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羊毛衫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濮院羊毛衫产业的发展这几个部分的研究进行综述。

例5:

论文题目:《市场导向下漳州“大鼓凉伞”产业化路径探析》

一、前言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和发展方向,历来作为业界普遍探讨和广泛争议的研究问题被提出,静态保护、商业性开发、生产式保护、产业化经营等众多“非遗”保护模式此消彼长。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问题的观点进行梳理,全面而真实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现状。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化热潮的推进,我国的文化产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面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现代文明的持续挑战,在国家制定的“非遗”保护政策工作经变革之际,传统与创新的对接,民族与现代的碰撞,由来已久未曾定论的问题仍值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并共同谋求和谐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通常是把过去某些具有地区特性的民间技艺形式,通过转变思维、资源整合,变成具有一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达到适当的规模,产生一定的利润,再投入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并在整个过程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开发式保护,即由政府引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竞争的压力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活力,通过市场推广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1】。

存在问题:这个前言是论文前言,不是文献综述的前言,和主体部分什么关系都没有。

改为: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许多区域性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盲目商业化过程中文化过度失真、开发模式不合理、资金不足等问题带来的新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高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日益成人们争论的热点。因此,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如何面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的问题,采取何种开发经营模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并日益引起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焦点。

问题4.文献综述一直提及自己的论文。(综述是对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对未发表的,不用提及)

例6:

论文题目:《浙江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产业化发展策略探析》

(三)关于濮院羊毛衫产业的研究

着眼于中国国内市场,对羊毛衫市场的总体情况进行一个统计,全国最大的羊毛衫批发市场就是浙江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与此同时,桐乡羊毛衫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更快发展的阶段。所以,对桐乡濮院羊毛衫产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廖芸在“羊毛衫产品的顾客评价标准和满意度分析”中,结合濮院羊毛衫产业,通过调研问卷发现,自主品牌和国内外进驻品牌在产品设计方面差异性不大。此外,相对于自主品牌和国内外进驻品牌的产品,消费者对中小型羊毛衫企业产品的评价和满意度均不高。对此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龚尚猛,陈雪善在“毛衫企业集群下人力资源协同管理模式实证探析”一文中,以濮院羊毛衫产业为例,阐述了在产业集群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使处于稀缺的状态。对此,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集群下羊毛衫企业人力资源协同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效力和活力,推动企业的升级换代和快速发展。

以上针对濮院羊毛衫产业的研究都是集中的某一具体的方面。没有从产业的宏观角度出发,也没有正面从羊毛衫产业的角度来分析濮院羊毛衫产业的发展的现状和对策。但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研究羊毛衫产业对今后其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良好的产业发展能使濮院羊毛衫产业成为中国服装市场的一面亮丽的旗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毛衫第一市”。因为在资料查询中发现我国的学者对羊毛衫产业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本文将结合羊毛衫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濮院羊毛衫产业化进行发展策略的研究。

存在问题: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提及自己的论文,和研究现状的总结无关,这句话应该出现在开题中,而不是综述中。

改为:

良好的产业发展能使濮院羊毛衫产业成为中国服装市场的一面亮丽的旗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毛衫第一市”。而以上针对濮院羊毛衫产业的研究都是集中在某一具体的方面来研究发展的对策,都没有从产业的宏观角度出发,也没有从正面的羊毛衫产业角度来分析濮院羊毛衫产业的发展的现状和对策。但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研究羊毛衫产业对今后其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关于羊毛衫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面的研究应该引起学者的关注。

例7:

论文题目:《市场导向下漳州“大鼓凉伞”产业化路径探析》

三、总结

通过对以上相关专家、学者的文献梳理可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保护国内学者还存在广泛争议,虽然辩证派已经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开发方式应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具体模式仍然是尚未解决的难题。本文将以“漳州大鼓凉伞”为研究对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模式进行探析,以求解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具体模式的选择过程中而遇到的难题。

存在问题:最后一句话,提及自己的论文,和研究现状的总结无关,这句话应该出现在开题中,而不是综述中。

改为:

三、总结

通过对以上相关专家、学者的文献梳理可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保护国内学者还存在广泛争议,虽然学者们已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开发方式、产业化应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但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模式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问题5.论文内容和文献综述内容分不清楚

例8:

论文题目:市场导向下漳州“大鼓凉伞”产业化路径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问题的国外经验:

(1)韩国

1994年韩国政府在文化观光部下面建立了文化产业局,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5000万美元的资助。从1998年起,陆续出台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等法律保护政策。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经营以及强化外向型产品等方面为文化产业提供法律政策支持【6】。在政府的扶持下,韩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2005年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韩田文化产业白皮书》2003年,涵盖了韩国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广告、互联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44万亿韩元。对于保护和发掘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韩国有一个无形文化财产厅,专门管理无形文化财产,如韩国传统的说唱、假面舞、摔跤、举击、韩纸艺术等等。对每项无形文化财产都编号管理,这类文化遗产多是由民间老艺人来取师傅授徒的方式得以保存下来。

(2)英国的“中介机构”模式

在欧洲英国是最早在公共服务领域实行“私营化"与“市场化”的。撒切尔政府对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改革并非要求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而是要使它们摆脱政府的直接控制,以独立的非营利方式运营。其一,政府部门对遗产机构事务,并不直接介入。其二,政府和公众对遗产事务的资助.并非直接交给遗产机构。而是交给一个中介机构。为了加强英国的遗产管理,1992年英国创设了一个新的部门“国家遗产周”它下辖两个执行机构,“皇家历史宫苑处”和“皇家公园处”;37个非部门的公共机构.其中包括具有相当的管理独立性的16个博物馆、艺术馆和7个咨询机构,以及5个具有公共性质的法人经营公司。国家遗产局除对冠名为“皇家”的遗产直接管理外,对其中大多数遗产的管理则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的。英田在遗产管理体制上的变革不是在所有权方面,也不是在经营主体方面,而是在经营制度方面。其特征是:由过去的行政管理发展为重视经营,重视制定运营规划,重视市场营销:并且强调,遗产单位受到的资助应当与它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量和质挂钩【7】。

(3)日本的民间文化产业

在民间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发展方面日本的经验非常突出,他们采取了科学的认定程序,用来认定“重要无形文化财产”项目和“人间国宝"的命名,项目的认定多属于综合认定或持有团体认定。几十年来,文化激励机制的推行,已经使日本戏剧、乐舞、曲艺等表演艺术类的“能”、“文乐"、“狂言”、"讲谈”等都在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下从濒危到重生再走向新的繁荣,日本还建立了从县市到乡村覆盖全国的保护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专业协会,凝聚了千万民俗文化艺术的传人,从事乐舞表演和传承活动。“一村一品”运动开展20多年来其民间手工艺产业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日本民间的陶器、烧洒等产品因此名声大噪,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它已成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方面。这种模式不仅在曰本,在亚洲许多其他国家被广为借鉴。此外,日本许多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形象也被后人再次开发、利用。成为了代表日本文化的典型形象,被运用到各种产品中,通过大胆的创新、拓展,不但在日本年轻人中广受欢迎,同时也在全世界广泛的流行开来。如日本民间文化中的桃太郎,西瓜太郎、一体哥以及招财猫的形象【8】。

存在问题:此部分是实践经验,不是文献综述。

改为:删掉

例9:

论文题目:《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营销推广》

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涵义的研究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隐藏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它的保护与传承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存在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是论文,所以其不能算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涵义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段相当于什么都没说。

改为:

二、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新兴事物,其概念有“民间文化” 、“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等不同表述,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定名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l)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我国于2005年3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列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六项内容,与《公约》界定的五项一致,另外还列举了一项“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刘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一文中,认为非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1)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艺术、哲学等;(2)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言、风俗、道德、法律等;(3)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用器具的方法等。

Adobe Aerobat在《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from difference toconverge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International》一文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提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文化遗产的载体不同。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文化名城。它主要的特性为具有固定性及静态化的形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活态的,它需要依赖活态的传承人才能够得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了人的因素,注重的是可传承性,它强调精神意义和价值及知识技能的保护。这是二者的区别。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二者都是文化遗产。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并不是说它与物质完全没有关联。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物质为依托,其精神价值和意义都是以物质为媒介反映出来的。

吕青、艾霞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几点思考——以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为例》一文中,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 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 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产品成果。

由此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它反映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智慧和文化人格等。

问题6.研究比较成熟,特别是前人研究成果特别多的时候,文献综述写作蜻蜓点水,不全面。综述是在对前人研究非常了解的基础做出的总结,不能太片面,特别是不能用几篇论文代替总体的研究成果,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之六:文献综述常见错误及实例

例10:

论文题目:《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营销推广》

三、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一)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研究

按照周贻白先生的观点:百年中国戏剧的发展规律就是从高峰走向低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危机”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们讨论中国戏剧现状与未来时最常用的一个词汇。

钟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湖南地方戏剧文化自觉缺失”一文中,认为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地方习俗的日趋式微、城市生活方式的趋同化、文化消费的多元化等等,使得农业文明主流的戏剧艺术逐步走向工业文明的边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文化变迁和涵化的内在必然,适应工业文明的文化生态而进行文化自觉乃是传统戏剧艺术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必然。

宋配义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解读”一文中,认为戏剧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仍处于一种尴尬处境:一方面是剧场闲置,利用率太低,与政府文化成果普惠于民的要求和基层广大观众对文艺演出的需求,差距很大;另一方面,各地方戏剧剧团仍因上座率太低导致演出成本太高而难以为继。

潘薇在“商业化与世俗化倾向的中国当代戏剧”一文中,认为中国新时期以来所标榜的先锋戏剧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先锋戏剧。先锋戏剧鲜明的独立性使其在时代的浪潮中永远立于前沿,它具有超越于意识形态与商业运作之外的非世俗性和非功利性。她认为今天的戏剧演出市场,由于经济浪潮的冲击,许多所谓的戏剧探索者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虽然在戏剧的艺术形式和主题内涵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开掘,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作品商业化与世俗化的倾向。

杭东在“我国戏剧现状与发展前景之我见”一文中,认为没有大量观众的戏剧是不能称其戏剧的,戏剧在获得了官方话语与高位话语的同时却失去了民间话语。戏剧和观众缺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编”、“演”、“看”相脱节,造成了整部戏不能和观众合而为一的局面。

戚永哲在“多元化文化市场影响下的戏剧与观众”一文中,也认为如今观众的流失和萎缩问题已成为困扰戏剧发展的一大屏障。

从各个专家学者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研究来看,戏剧现在的景况不妙,观众问题、市场问题、体制问题等,是每一个戏剧工作者和关心戏剧事业发展的人们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戏剧正经受着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观众审美的多方选择,多种艺术样式的竞争及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

(二)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如何对传统戏曲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006年和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00余项名录中,传统戏剧类项目有171项,占10%以上。2007—2009年间,文化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包括昆曲、梨园戏、潮剧等传统戏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500名,标志着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傅谨在《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前言中,认为申报“非遗”的活动,在客观上确实会促使更多人、更多的地方政府和戏剧界同仁们从文化遗产的角度认识传统戏剧,认识地方稀有剧种,这对于中国戏剧文化传统的继承,或许是个难得的机遇;但是,问题仍然存在,“非遗热”对于真正改善濒危剧种的处境,这些剧种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否真正能因此得到“确认、保护和传承”,还有待于观察。因为在多数地区,人们对于让某个地方剧种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称号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这些剧种本身的文化与艺术内涵的兴趣,因此,对申报成功与否的重视程度,仍然远远超过对于剧种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视程度。

傅翔在“戏剧创作的歧途与没落”一文中,认为就我国戏剧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性而言,许多处于边缘但又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资源被忽视,以致造成这些资源的消失或没落。

虽然,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渐趋淡化,一些地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抢救和保护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问题: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论文至少几千篇,但是从你的综述中,看不出来,所以你综述的只是一小部分研究成果,不能表现出总体的研究状况。两个问题要解决:问题1,此方面只有几篇文献吗?问题2,这些文献是最权威和最具代表性的吗?这方面有几千篇论文,必须以总结、归纳、综合的的方式来综述。常用的表述方式是“一些学者比较重视…方面的研究,一些学者对…进行了探讨,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提出了…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是,…”

改为:

三、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一)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研究

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按照周贻白先生的观点:百年中国戏剧的发展规律就是从高峰走向低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危机”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们讨论中国戏剧现状与未来时最常用的一个词汇。

有学者从观众问题角度,提出了戏剧在获得了官方话语与高位话语的同时却失去了民间话语的观点,认为戏剧和观众缺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编”、“演”、“看”相脱节,如今观众的流失和萎缩问题已成为困扰戏剧发展的一大屏障。

也有学者从体制问题角度,提出了戏剧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仍处于一种尴尬处境的观点,认为剧场闲置,利用率太低,与政府文化成果普惠于民的要求和基层广大观众对文艺演出的需求差距很大,还认为各地方戏剧剧团仍因上座率太低导致演出成本太高而难以为继。

还有学者从市场问题角度,提出戏剧无法摆脱作品商业化与世俗化倾向的观点,认为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城市生活方式的趋同化、文化消费的多元化等,许多所谓的戏剧探索者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但是学者们认为适应工业文明的文化生态而进行文化自觉乃是传统戏剧艺术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必然。

(二)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如何对传统戏剧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热潮。

学者们选择政府、传承人、学校教育、法律政策等为对象,从作用角度进行研究。有学者提出政府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遗产生存环境的维护者和改善者、资金的支持者和各方力量的整合者的观点,认为政府要对戏剧实行施与式保护和开发式保护;也有学者提出传承人是戏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的观点,认为应对老艺人提高重视和对新艺人进行呵护,还认为寻找杰出传承人的工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有学者提出戏剧应走进校园的观点,认为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戏剧的传承;也有学者提出法律政策是最具权威性和稳定性的武器的观点,认为只有健全的立法保护,才会使行政保护,财政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得到保证。

还有一些学者对戏剧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保护进行了探讨,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要重视营造有利于传统艺术生产的生态环境,这方面的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有些举措,如节庆活动,评奖等,应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剧目建设是保护京剧的根本工作,必须更加重视传统,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有特色的剧目,对老艺人的表演,要抓紧抢救,这都是紧迫的工作。

从各个专家学者关于戏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来看,观众、市场、体制等现状问题以及保护工作,是每一个戏剧工作者和关心戏剧事业发展的人们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戏剧正经受着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观众审美的多方选择,多种艺术样式的竞争及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7355.html

更多阅读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及技巧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及技巧——简介对于英专的孩子来说,好不容易过了专四和专八,又迎来了毕业之前的最后一道难题那就是毕业论文。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有一定难度,对于本科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写一篇学术意义的论文

怎样写毕业论文写作全攻略不看是你的后悔! 毕业论文写作

? ? ? ?单地说,毕业论文就是大学生 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是对大学所学知识以及自身工作、社交、学习能力的一次总结和提高,学校重点通过毕业论文来考察大学生掌握知识的 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论文答辩不会答怎么办

毕业论文答辩流程一般包括自我介绍、答辩人陈述、提问与答辩、总结和致谢五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流程——步骤/方法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

声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之六:文献综述常见错误及实例》为网友潇洒无牽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