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考研

星海音乐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孕育了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李凌等一批引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潮流的杰出音乐家。 广东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32年由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马思聪、陈洪先生创办的广州音乐学院。1985年12月,为纪念广东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目 录

1简介

2历史沿革

3校训

4院系

4.1 基本介绍

4.2 专业设置

5师资队伍

6人才培养

7杰出校友

8规模

9理念

10特色

10.1 传承岭南优秀音乐文化

10.2 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

10.3 创新音乐艺术人才培养

11教学设施

12学术交流

13社会评价

14现任领导

15地址

星海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考研
1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有广州大学城校区和沙河校区两个校区,星海音乐学院校区规划图

占地面积224,961平方米,其中大学城校区189,993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学院拥有现代化的音乐厅、专业录音棚、电子音乐制作中心、各类排练厅、学术报告厅和琴房大楼等教学设施。学院图书馆馆藏丰富,设备先进;档案管理建设为国家级,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院还在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广州交响乐团、广东歌舞剧院、广东省演出业协会、广东电视台、珠影乐团、广东音乐曲艺团、广东民族乐团、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关系。

2历史沿革



星海音乐学院及周围大学-校园风光(9张)

广东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32年由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马思聪、陈洪先生创办的广州音乐学院。

1957年10月,创建广州音乐学校。

1958年,更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

1965年,与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艺术专科学校。

1969年,与广州美术学院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

1978年,与广州美术学院分立,复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

1981年6月,升格为广州音乐学院。

1985年12月,为纪念广东籍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3校训

五十年薪火相传。星海音乐学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为己任,弘扬星海精神,传承岭南音乐文化,践行“求真、尚美、崇德、敬业”的校训,服务广东经济文化建设。新时期新阶段,星海音乐学院把握进驻广州大学城的良好发展机遇,利用广东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融身于广州大学城多学科共处的教育生态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到2010年基本实现了“建成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音乐学院”的目标,成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艺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下设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4院系

基本介绍

学院以音乐学科为主,协调发展相关艺术学科。现设有音乐学系、作曲系、现代音乐系、声乐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教育系、艺术管理系、流行音乐系、舞蹈系、乐器工艺教研室、基础部和研究生部等14个系(部、室),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音乐研究所、岭南音乐发展研究中心,拥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4个实验乐团。专业涵盖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录音艺术、音乐表演及舞蹈等各个领域。学院现已形成了教学、创作、表演与研究四位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大专、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办学层次,普通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的办学格局。

2013年信新增加专业:舞蹈编导。

专业设置

音乐学系:理论音乐学、应用音乐学

现代音乐系:电子音乐制作、影视音乐创作、爵士音乐表演

音乐教育系:音乐学(音乐教育)

作曲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

声乐系:音乐表演(声乐演唱)

钢琴系:音乐表演(钢琴演奏)

管弦系:音乐表演(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 号、大号、中音号、萨克斯管、打击乐、竖琴)

民乐系:音乐表演(二胡、高胡、扬琴、琵琶、三弦、阮、古筝、笛子、笙、唢呐,打击乐)

艺术管理系:音乐表演

流行音乐系:通俗演唱、电子键盘演奏

舞蹈系: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教育

乐工系:乐器修造(钢琴,提琴)

民族声乐教研室:民族唱法(声乐表演)

5师资队伍

星海音乐学院共有教职工504人,其中专任教师346人,高级职称113人,中级职称137人,博士、硕士135人。教师队伍中有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星海音乐学院风光(1)

津贴,有5人获“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有7人为中国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有14人为广东高校师德标兵、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工会工作者等,先后有3人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04年以来,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2项。

6人才培养

星海音乐学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建构了学科课程、人本课程、社会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形成了艺术实践、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四元结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质量,根据音乐艺术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04年以来,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奖励65项,省部级奖励239项。

7杰出校友

近20年来,星海音乐学院培养出大批活跃于华语乐坛的优秀歌手、音乐人、主持人等,他们包括:

著名流行创作男歌手,《索吻时代投资集团》董事长、娱乐节目出品人:欢子

2013年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第四期学员:余俊逸

2013年中国最强音全国亚军、HOPE组合成员之一:杨承熹

2013年快乐男声全国前7强 歌手:饶威

2013年快乐男声全国前66强 歌手:李健宇

2013年快乐男声全国前66强 原创歌手:齐小龙

2013年快乐男声全国前66强 明星脸花美男:刘俊宇

2005年超级女声全国亚军,华语乐坛新天后,内地最年轻“大满贯”歌后:周笔畅

2005年超级女声广州唱区亚军、全国第8名的内地歌手:易慧

2009年快乐女声全国第5名,新生代美女实力歌手:刘惜君

华语流行歌手,著名音乐人,亚洲新一代“情歌王子”:郑源

2006年CCTV梦想中国亚军:海鸣威

第9届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冠军:赵荣

广东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宋嘉其

2004年广州羊城新秀演唱大赛冠军:东山少爷(廖寰)

2001年广东十大歌手:廖百威

2010年-香港TVB超级巨声第一季年度总冠军:王雯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乒乓球项目解说员:周到

2004年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得主:刘颖

牵挂你的人是我原唱:高林生

广东歌舞剧院青年歌唱家:易葳(杨薇薇)

年华语乐坛超级新势力/原创歌手贾浩轩他09年一首原创单曲《痴情》

香港女生宿舍组合成员之一:廖隽嘉

最幸福的人原唱:曾春年

2004年超级女声长沙唱区亚军、全国总决赛第7名:杨雅诺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签约歌手:周亮

网络歪唱牛人:声琴相拥(曾祥奎)

TVB《残酷一叮》叮皇、《A级模仿大赛》冠军、“扮声专家”:冯文乐

8规模

截至2007年7月,学院在校生普通教育本科生2704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652人,研究生47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星海音乐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一万多名高级音乐艺术人才,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华南地区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研究机构及文化管理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蜚声中外。

9理念

①学科定位:以音乐学科为主,协调发展相关艺术学科。

②类型定位:教学型高等音乐艺术院校。

③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

④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广东,服务全中国,面向世界。

⑤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办学思路

学院坚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遵循“求真、尚美星海音乐学院风光(2)

、崇德、敬业”的校训,弘扬星海精神,遵循高等音乐艺术教育规律,紧紧抓住进驻大学城办学的机遇,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人文、大艺术”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艺术个性,完善社会人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教学改革,增强质量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是学院的第一要务。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的全局,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开放创新的关系,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教学与科研、创作、表演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关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积极推进学院的各方面建设,实现学院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以人为本追求德艺双馨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育人应该以生为本,以德为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全面发展的良好成长环境。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塑造学生和谐美好的心灵和健康自信的心理,培养学生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音乐艺术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成人成才。星海音乐学院风光(3)

突出中心提升育人质量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学院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围绕服务育人这个大局。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学院资源,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及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殊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努力提高学院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0特色

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立足广东本土,主动承担起传承岭南优秀音乐文化的重任,积极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秉承办学传统,发挥优势,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新方法,使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音乐艺术人才。经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学院逐步形成了“根植传统沃土,传承岭南优秀音乐文化”和“依托地域优势,开放兼容,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

传承岭南优秀音乐文化

星海音乐学院地处岭南文化中心,岭南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岭南音乐与岭南文学、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陶艺等文化形态同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音乐文化作为古代百越文化、外江(外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交汇的成果,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一支奇葩。其在漫长的演变发展中形成的通俗性、兼容性、开放性、变通性使之历久弥新、充满活力,推动了岭南的文明进程。在岭南音乐文化的孕育、浸染下,曾造就了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李凌等一批影响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而蜚声中外的著名音乐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岭南音乐文化,对加强和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学院在50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根植传统沃土,把传承岭南音乐文化、延续岭南音乐文脉当作责无旁贷的任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始终坚持传承岭南音乐文化的办学传统

不断深化岭南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

大力推进岭南音乐的创作与表演

积极培养传承岭南音乐文化的优秀人才

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



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位于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图书馆三楼,是岭南音乐资源系统化的有机整合,也是岭南地区第一个本土音乐文化的展览馆,至2005年,该展览馆升格为“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岭南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平台之一。作为岭南地区研究地域音乐文化的学术象征,标志着我们将永远继承先辈业绩,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努力完成发展、推进岭南音乐文化的神圣使命。

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坐落于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 星海音乐学院是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据老专家们说,当年创建她的目的就是为发展岭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作为高等音乐学府,我们应当深入民间研究岭南音乐文化的本土经典,在扎实地掌握传统的基础上去发展、开拓、创新,对千古流传自娱自乐的本土民间音乐从学术上进行整理和提升,研究其规律,抽象出理论,以此丰富中国音乐母体文化内涵,提高特色教学质量,从学术精神层面升华岭南人的音乐文化素质。

馆藏欣赏(6张)

五岭之南,史称岭南。作为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圈由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海南文化、桂系文化、港澳文化等几个子文化圈构成。而岭南音乐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广府音乐文化、潮州音乐文化、客家音乐文化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等整合而成。

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的展馆空间内,精致分布着“岭南音乐名家·岭南地方音乐”、“岭南民俗乐器”、“岭南音乐创作”、“岭南音乐非遗资源采集·表演·研究”、“岭南音乐民俗图文长廊”、“岭南音乐活态传习平台”等六大主题版块区域。

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展示了自展馆筹建十几年来,陆续不断采集整理的一大批珍贵的第一手实地考察资料及科研成果。当前展馆藏品包括: 近50 位岭南音乐名家图文介绍、100 多件岭南特色乐器实物、300 册已出版各类岭南音乐文化著作、300 多件套的各式岭南音乐音像视听多媒体资料、1000 份以上的原始实地考察图照与录音录像,以及数以百计的珍稀手稿、报刊、文献、艺术资证之文本、复印件、实物等资料,其中亦不乏校内外知名音乐家、艺术家、社会人士及校友的慷慨捐赠。

创新音乐艺术人才培养

经过50年的办学探索,学院深深植根于岭南这片人文沃土,汲取着她的精华,秉承她的文化传统,铸就了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开放创新的办学精神。50年来,学院始终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星海音乐学院风光(4)

求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为目标,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优良的艺术教育传统。

学院紧紧抓住进驻广州大学城的良好发展机遇,利用广东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融身于广州大学城多学科教育生态环境,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人文、大艺术”的教育理念,着力造就富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特艺术个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学院根据这一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依照“课程论”与教育生态观的“系统、平衡、联系”原理,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改造,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学科教学项目合作、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院又一办学特色。

1、构建创新型课程与教学体系,培养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进驻广州大学城,使学院成为中国唯一一所身处多学科人文环境的音乐学院,大学城“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共享机制和综合的人文生态环境为学院构建与“大人文、大艺术”的教育理念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有利的保障。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原有的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依据“课程论”原理,全面调整全院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的学分,整合相关课程,构建以学科课程、人本课程和社会课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现行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除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系统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外,将“以学生为本”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相关课程作为主体性内容纳入整体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三类课程分别体现了文化属性、人本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们之间所具有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科课程)、开放性和差异性(人本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社会课程)特征,使之构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该院以学生为本,尊重艺术个性,完善社会人格,以人文精神为引导、以音乐能力为主体、以社会发展为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特别突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本校公共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学城多学科人文资源,为学生增设哲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类人文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逐步打通全院的全部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性和兴趣需要,进行跨校、跨系、跨专业选修相关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2、建设多元化、国际化师资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该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作为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学院不断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开放、兼容、创新、高效为原则,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有效地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日趋合理优化,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

学院的讲台上不仅活跃着以资深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更有众多站在学科前沿、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博士、硕士群体,为学院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学院曾经投入专项经费百万余元,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使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高层次人才当中,具有留学回国和境外学籍背景的教师就有60人,占教师队伍的18.24%,他们来自或留学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比利时、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凸显了学院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多元化和开放性特点。这批新鲜血液的注入,为该院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和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经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此外,学院还利用广州大学城多学科人文环境和“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共享机制,与大学城的其他九所大学形成协议,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使大学城各大学的共生效益最大化。大学城资源共享的实施,创造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模式,这不仅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学院形成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3、加强交叉学科、跨学科学术研究和教学合作,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更好地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利用大学城多学科优势,注重加强音乐艺术学科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紧密联系,开展交叉学科和跨学科学术研究。如著名音乐学家罗小平教授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合作的“老年精神音乐学”,从医学、心理学和音乐学的多学科视角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问题;音乐学系黄虹教授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中国民族乐器声功率研究”,对各种不同民族乐器的声功率进行了测定和研究;青年教师张卓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的“音乐聆听的脑电图(EEG)研究”,运用脑电图技术测量和研究了人脑在聆听音乐时反应等。

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加强和推动各教学单位与大学城各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的横向联系与教学合作,创新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如现代音乐系与广州美术学院的数码艺术系加强音频与视频项目的优势互补与课程合作,联合为学生开拓影视艺术和电子艺术市场;民乐系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前来举办“岭南画派”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对“岭南音乐”与“岭南画派”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对岭南文化的学理认知能力;声乐系聘请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人体解剖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多个语言学专业的专家为声乐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程。

此外,艺术管理系与中山大学的管理学系,音乐学系与中山大学哲学系、文艺学系、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文艺美学专业,音乐教育系与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等都形成了横向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密切联系。这些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的学术研究与教学项目合作,使该院师生更好地从综合艺术学科和人文学科中汲取学术养分以丰富音乐的学科内涵,改造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为培养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4、弘扬星海精神,构建多元化校园文化,营造开放兼容的育人氛围

星海音乐学院校区为了更好地营造育人环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星海音乐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所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名字命名的音乐学院,该院始终积极弘扬星海精神,把冼星海心系祖国和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日常思想品德教育、星海专题讲座、星海作品演出等多种形式激励和教育莘莘学子,使弘扬星海精神成为该院每个学生的文化自觉。该院还根据音乐院校的学科特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城多学科人文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多元人文氛围,为培养卓越的音乐艺术人才提供了多样性的艺术教育背景。

一是结合音乐艺术的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如管弦乐器专业承担学院各种大型交响音乐会和综合性文艺演出;钢琴专业定期举办星期音乐会和小型专业观摩会;声乐专业排演《江姐》等经典歌剧;民乐专业排演大型民族音乐会;流行音乐演唱专业排演《猫》、《西区故事》、《歌剧魅影》等经典音乐剧;作曲专业举办“学生优秀作品音乐会”等。这一系列富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极大地从学科自身透发出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

二是通过承办各类重要的学术研讨会及举办系列艺术与人文素质讲座,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如学院先后举办了“全国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所工作会议”、“全国哲学、美学、音乐学前沿学科学术研讨会”、“美国音乐周”、“赵宋光学术思想研讨会”、“南派古筝大师罗九香学术研讨会”、“全国音乐评论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音乐年鉴会议”、“全国第七届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与“第二届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等各类重要的学术研讨会,大大地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学术含量和文化品格。此外,学院还经常邀请各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学生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或音乐会。其中包括周文中、于润洋、杨儒怀、郎朗、罗艺峰、谢嘉幸、杨燕迪、杨通八、金湘、赵晓生、金铁林、李维渤、郭淑珍、邓韵、刘纲纪、赵方幸、李名强、李淇、波波娃、巴威尔以及分别来自美、俄、法、英、德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这些学术活动在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术思维。

三是建立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学院通过定期举办以“和谐校园,青春飞扬”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司仪大赛、演讲大赛、校园趣味运动会、电影欣赏、摄影大赛、涂鸦大赛、读书活动月、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文化实践载体,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是树立“大人文、大艺术”的教育理念,结合大学城多学科的人文环境,开展校际文化活动。如积极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大学城高校师生普及交响乐;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广东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广东大学生文学作品创作大赛、广东大学生书法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拓宽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五是开展社团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学院目前共有各类学生社团22个,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兴趣爱好、社会公益四大类型。学生社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学生素质拓展规划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为广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此外,学院各单位还编辑出版了反映学生生活、展示学生风采、营造学术氛围的校内刊物,如《星海学子》、《青春行》、《星蕾》等。

11教学设施

2005年,星海音乐学院主体进驻广州大学城,拥有设备齐全星海音乐学院风光(5)

的教学楼、排练楼、琴房楼、图书馆以及设施一流的音乐厅,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优越的办学条件。

星海音乐学院占地面积224,961平方米,其中大学城校区189,993平方米,沙河校区34,968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87,205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60,183平方米。有各类教室320间,其中,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26间,总座位数2925个(其中语音教室座位数54个);教学用计算机425台。

广州大学城校区和沙河校区共有2座设备一流、音质优异的现代化音乐厅,2栋具备各类专业功能排练室的排练楼,4栋环境优良、设施一流的琴房楼,1017间琴房。学院重视教学仪器的购置与更新。2004年至2006年,共投入1070.01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到2006年12月,该院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497万元。

学院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和社会资源,加强院内外实习基地和场所建设。星海音乐学院共有院外实践基地17个,院内艺术实践场所28个,琴房1017间,各类实验室8个。

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功能齐全,馆藏丰富。图书馆设有学术报告厅、电星海音乐学院风光(6)

子阅览室、自修室、综合阅览室、过刊库、音乐书谱库、乐谱典藏库、社科综合库、参考阅览室、特色馆藏室、耳机欣赏室、专业欣赏室、制作室、音像资料室、新书库、计算机维护工作室、数字资源服务与管理办公室等26个库室,较好地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全院以前总藏书为310156册(张),生均册数89.39册(张)。馆藏图书实有275156册(张),其中乐谱41,047册,音乐理论书12,647册,社科及其它书籍118,647册,音响资料55,817张,中外文期刊356种共46,998册,全院各系室藏书3.5万册(张)。此外,因地处广州大学城,学生及教师均可共享大学城多家院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学院还充分利用广东高校电子图书馆,实现全省高校范围内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1993年星海音乐学院开始采用深圳大学开发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图书机读目录,实现采访、编目、流通、检索、期刊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统一由电脑自动集成。2007年建成“图书借阅一站式服务”,把图书流通服务窗口搬到图书馆一楼大厅,实现图书防盗、安全检查、图书借阅、书目检索、到馆人数统计一站式服务,形成学院图书馆的一大亮点。大学城图书馆有电子阅览室1间,利用校园网建成的图书馆网站,读者可通过网络实时了解音乐信息、新书通告、读者还书期限,实现网上续借、网上阅读电子文献。现图书馆服务器装有图书书目数据349MB,正在试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重要报纸等全文数据,通过浏览图书馆网页读者还可享用超星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此外,星海音乐学院把音像视听欣赏列为特色服务,现有配置家庭音响、大屏幕电视的专业欣赏室11间,有液晶显示器、DVD播放机、功放机、耳机等的58位耳机欣赏室2间。网络系统的建立及设施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已逐步进入现代化管理轨道,形成了音像、图书、期刊、电子四种出版种类并存互补的良好格局。

为了使岭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能够集中有效地得以保存并服务于社会,2001年开始购买设备、软件,调用业务骨干建设岭南音乐资料数据库。为方便教学和有系统地保存资料,建设学院师生教学、科研成果陈列室,主要收藏本院教师的专著、译著、编著、汇编教材、音像制品、学术会议论文集等教学科研成果。把贝多芬、莫扎特、海非斯、瓦格纳、肖邦、柴可夫斯基、巴赫等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全集及世界最顶级最权威的多版本《新格罗夫音乐词典》、《流行音乐大百科全书》、《骑熊音乐大百科全书(德文)》等作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专柜陈列;把图书馆大楼走廊建设成音乐家画廊,图文并茂,介绍全世界最著名的60名音乐家,同时也有效地营造馆内的艺术氛围。此外,还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置“音乐家之窗”专栏,介绍世界著名音乐家,方便师生阅览查询音乐家信息,普及音乐文化知识。

该院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思路,投入巨资建成了一个以大学城校区为核心、连接沙河校区的校园网络,逐步打造成现代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数字校园,实现校区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大学城中心机房核心设备配备先进的万兆交换机,配置双引擎管理模星海音乐学院风光(8)

块和冗余电源,沙河校区子中心机房配备千兆交换机,并通过城域网互联光纤进行连接,实现互连互通信息共享。大学城汇聚交换机采用双链路与核心交换机连接,在核心交换机和外围设备上设置了必要的策略路由,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SAN存储容量为6T。大学城校区和沙河校区采用链路带宽为1G的光纤连接,实现了校区间的千兆连接,建立了真正的跨校区的统一校园网络。校园网的对外出口采用两条链路,一条连接到广东省教育科研网,另一条连接到Chinanet,并采取策略路由的方式,提高了网络访问公网与教育网的速度。

校园网自建成以来,管理规范,网络运行良好,主干网实现了零故障运行。现开发的应用系统有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可靠的网络环境为各应用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得到有力保障。以前,学院大学城主校区信息点为3220个,沙河校区信息点为217个,图书馆固定终端104个,学生宿舍可上网用户3462人,校园覆盖率达100%!

校园网的建设促进了学院教学与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一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生从入学注册、学籍、学分记录、教学信息查询、选课评课、统考报名、实星海音乐学院风光(7)

践实习到毕业的一系列过程都可以在系统中进行管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系统报送成绩、排课、管理教室、打印课表等,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其二是数字校园应用系统CMS,学校引进校园数字化应用系统CMS,启动电子身份认证,建立多种功能应用平台,包括网络教学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构建了标准的数字化校园,使师生以网络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师生的教学、生活提供了便利。其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2007年启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

学校活动(3张)

公文流转、日常管理工作、文档管理、个人办公、会务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星海音乐学院有运动场馆面积18851平方米,生均5.54平方米。建有足球场1个、田径场1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14个、网球场2个、乒乓球场9个、体育舞蹈室3间和2000平方米的运动操场1个。室内体育场馆2个共3530平方米,设有艺术体操、健身训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功能综合体育设施,满足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大学城各高校及大学城体育馆场地和设施,通过资源共享,为学院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2学术交流

星海音乐学院先后举办了“全国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所工作会议”、“全国哲学、美学、音乐学前沿学科学术研讨会”、“《中国音乐年鉴》第七届学术研讨会”、“美国音乐周”、“赵宋光学星海音乐学院演奏会

术思想研讨会”、“南派古筝大师罗九香学术研讨会”与“全国音乐评论学术研讨会”等各类学术研讨会。聘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邀请了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名家前来访问、讲学和举办音乐会。应邀派出了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室内乐团、余其伟广东音乐小组等院内各演出团体及各类专家学者到国外、港澳台地区及内地各类艺术院校访问、演出和讲学。学院还与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音乐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1]

13社会评价

星海音乐学院已发展成为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音乐教育中心,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江泽民曾为星海音乐学院“冼星海纪念馆”亲笔题写了馆名。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贺国强、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宋平、吴官正、曾培炎、吴仪、张德江、王兆国、李源潮、薄熙来、热地、韩启德、周铁农、陈至立、孟建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星海音乐学院视察;李岚清曾到星海音乐学院与师生亲切座谈。任仲夷、林若、黄华华、卢钟鹤、王首道、肖志恒、梁国聚、林树森、李鸿忠、胡泽君、朱小丹、汤炳权、游宁丰、雷于蓝等省市领导多次到星海音乐学院指导工作。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布隆迪总统皮埃尔·恩库伦,比利时众议院议长赫尔曼·德克罗等外国领导人也曾到星海音乐学院参观,对学院的办学给予高度评价。

14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建军

院长、党委副书记:唐永葆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兴岱

副院长:周广平

党委副书记:黄俊强

副院长:房雨林

副院长:雷光耀[2]

15地址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小谷





      

? 2013 Baidu-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

围街外环西路398号

邮政编码:510006[3]

沙河校区(舞蹈系):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横路48号

邮政编码:510500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星海音乐学院及...(9张)



学校活动(3张)



馆藏欣赏(6张)



词条图片(12张)

1/2

广东省高等院校 · 本科

广州市?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药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商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东白云学院?暨南大学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航海学院?广州医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深圳市?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东莞市?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

湛江市?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湛江师范学院

其 他?韩山师范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五邑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嘉应学院?汕头大学?韶关学院?肇庆学院

?惠州学院

参考资料

1.星海音乐学院官网资料 .

2.学校领导 .星海音乐学院官网 [引用日期2012-06-24] .

3.学校地址 .星海音乐学院官网 [引用日期2012-06-24] .

词条标签:

音乐学院广东艺术中国地标建筑地标地标建筑广东高等院校广州教育教育社会音乐学校广东省高等院校·本科 大学 , 教育机构

如果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果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7806.html

更多阅读

天津音乐学院附属中学2015招生简章 天津老年大学招生简章

天津音乐学院附属中学2015招生简章学校简介天津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是一所培养艺术人才的专业学校。1958年在原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基础上组建。学校设有理论作曲、声乐演唱、中国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键盘乐器演奏、现代乐

著名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简介_wenxuan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6

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简介  李斯特音乐学院创建于1872年,是一所有着古老传统的著名公立音乐高校,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完整和专业的音乐教育体系的现代音乐学院。学院专业包括所有的管弦乐器,指挥,声乐,吉他,竖笛,钢琴,手风琴,爵士乐,音乐教

声明:《星海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考研》为网友树深时见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