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欧文化与闪族文化 闪族与中国人



印欧文化

所谓印欧民族指的是所有使用印欧语言的民族与文化,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除了那些讲菲诺攸格里克(Finno-Ugrian)语族语言(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拉普兰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和匈牙利语)或巴斯克语的民族之外。除此之外,印度和伊朗的大多数语言也属于印欧语系。

大约四千年前,原始的印欧民族住在临近黑还和里海的地区。后来他们陆续向四方迁徙。他们往东南进入伊朗,数个世纪里他们居于环绕伊朗高原的群山之中,所以我们也称之为雅利安人(Aryan),雅利安人向东方扩张领土,一直到达恒河流域。在泰米尔文献中,北印度的国王是指雅利安人的国王。印度的古典文明是从早期吠陀文明[Vedas Civilization]发展而来,而吠陀文明则是雅利安人[Aryans]创造的。另外从伊朗高原向东迁徙的雅利安人还到达了东部中国的新疆。另一些人则向西而行,占据了欧洲平原。雅利安人在拜火教的创始人(或许可以译为查拉斯特)的引导下,他们离开山区,顺着Indus河而下到达海边。另一些人则居于西亚山区,建立起半独立的米堤亚王朝和波斯王朝,这两个名字取自希腊历史。公元前七世纪,米堤亚人建立自己的国家——Media。塞流士,也就是安息(Anshan)部落的首领,统一了所有的波斯部落,开始对外征服,直至最后征服整个西亚和埃及。还有一些人往西南到达希腊、意大利与西班牙,往西北进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往北进入东欧与俄罗斯。

无论是古印度的吠陀经,希腊的哲学或史特卢森(Snorri Sturluson)的神话都是以相近的印欧语言撰写的。相近的语言导致相近的思想。

印欧民族信奉“多神论”,这些天神的名字和许多宗教词汇曾出现在印欧文化所及的各个地区。古印度人尊奉的天神Dyaus,希腊人称Zeus,拉丁文称Jupiter(iov-pater, 或法父之意),古斯堪地那维亚文称之为Tyr,这些名字指的是同一个字,只是各地称呼不同。

印欧民族的迁徙很难找到书面记载,也未从考古中发现踪迹,但是以比较语言学为依据,它仍被确凿地认定为一件历史事实。

印欧人希望能够“洞察”世界历史。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在各印欧文化中都有一个特别的字表示“洞见”或“知识”。在梵语中,这个字是vidya,与希腊文中idea相当。而idea在柏拉图的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在拉丁文中,这个字是video,对罗马人来说,这个字只是“看见”的意思。在英文中,I see ,表示我懂了。英文中有wise和wisdom两个字,在德文中,有wissen这个字,表示知道,在挪威文中有viten。这些字的来源与印度文中的vidya,希腊文中的idea,拉丁文中的video,来源相同。对印欧人而言,视觉乃是最重要的感官,印度、希腊、波斯与条顿民族的文学都以宏大的宇宙观(cosmic vision)为特色.vision一字来源于拉丁文中video的动词。

文明起源

大约6000年以前,在今天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有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草和平坦的地势,导致这里成为了现代西方人的母亲河;在这里,生活着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古印欧人。

古印欧人显然是人类历史早期最了不起的游牧民族,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和华夏古文明那样的农业种植技术,只能靠捕猎为生,寻找食物成为了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游牧和迁徙成为了古印欧人最显著地特征。

技术革命

由于人类身体上的局限,因此进行大规模活是不太现实的。古印欧人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他们也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然而,在公元前4000年古印欧人大迁徙的前夕,古印欧人取得了两项革命性的技术成就,为他们日后的大迁徙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这两项技术革命就是轮式车的发明和马的驯化。

轮式车的发明可以成为原始人类最不可思议的发明之一,莱特兄弟飞上蓝天,在自然界中有无数鲜活的例子可以借鉴,但在自然界中,却几乎找不到主要以滚动方式生存的动植物,更没有轮式的结构可以借鉴,也没有“车”这个对应的概念,对于主要依靠模仿的人类始祖们来说,在没有任何理论和实例做借鉴的情形下是怎样认识到“轮”这个结构,它的功能,并且将它和“车”结合的呢?这是一个史前技术革命中的迷。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伊朗的古印欧人使用的轮子,已经进化到有轮辐,轻便,精巧,甚至相当时尚。此后的4000年里,人类生产的轮子,除了材料,几乎已经不需要再做多少改进了。

在当时的欧洲平原上活跃着一种奔跑迅速,性格温顺的食草动物,它们被称为欧洲野马。在乌克兰第聂伯河西岸公元前4000年德累夫卡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具有明显戴马嚼子痕迹的家马,这说明至少在6000年前,古印欧人已经成功驯化了欧洲野马,开始使用马作为脚力。

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到欧洲野马的风采了,因为自然界最后一匹欧洲野马在1875年,死在了莫斯科动物园里。

在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一场影响了整个后世历史的大迁徙——古印欧人大迁徙开始了。

古赫梯人

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欧人南下迁徙,勇敢地翻越了高加索山脉,把自己的活动区域扩展到了今天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或称小亚细亚半岛),并在此缔造了古印欧人最早的文明——古安纳托利亚文明。

这只迁入古安纳托利亚半岛的文明,后来被称作古赫梯人,他们很快利用起了当时安纳托利亚丘陵上丰富的铜矿和锡矿资源,从而发明了降低铜的熔点的铜锡合金冶炼术——青铜术。

大概在公元前17世纪左右,赫梯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利用强力的战车和先进的青铜技术,他们很快建立了在西亚地区的霸权,并与当时周边多个文明进行征战。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赫梯人王国被亚述人吞并,古印欧人的一支,赫梯人所创造的安纳托利亚文明也从此湮没。直至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渐渐被破译的安纳托利亚古文献才再一次揭开了这个神秘民族的面纱。

雅利安人

关于公元前1500年以前的古印欧人的迁徙路线,事实上并没有多少确切的线索可以寻找,由于没有文件资料,我们往往只能根据语言上的关系趋解释古印欧人的起源和早期迁徙。

前1500年左右,印度次大陆突然出现了一支讲古印欧语的民族,他们被称为雅利安人。由于古印欧语系起源于东欧平原,要将这一种属于这个语系的语言从遥远的欧洲带往印度,那唯一的可能就是说该种语言的民族的迁徙。

早期的雅利安人相当落后,他们的栖息营地极其简陋,没留下任何有价值的遗迹。他们对于记录历史也满不在乎,所以在他们遗留的一些宗教典籍中,也没有任何专门的历史记载。甚至于他们的存在,都是有赖于周围那些热衷记录历史的非印欧民族的文字资料,才得以确认。

公元前2000年左右,原始雅利安人,从东欧平原翻越乌拉尔山,来到了阿富汗高原,一支南下来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平原。另一支,则朝着相反方向,西向进入伊朗,在伊朗,他们第一次出现在亚述记载中式在公元前9世纪中叶。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常见的错误的观念,是由于对“雅利安”这一术语的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这一名称只能专门适用于印度——伊朗人,因为这是他们用以称呼自己的名字。20世纪的一段时期,欧洲的民族学家们居然“雅利安人”推而广之,去泛指印欧人了,这就相当于将所有中国人称为苏州人那么不可思议。在纳粹德国期间,“雅利安人”这一名词使用的混乱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后果是导致了赫梯,希腊,日耳曼人都成为了雅利安人,似乎他们是从东方的雅利安家园移民过去的。但事实上,印欧人种的欧罗巴各个分支,是东欧古印欧人的土著居民,而雅利安人则是从他们分离出来后才向东扩展的。

公元前1300年,因《梨俱吠陀》的编成,以雅利安文明为代表的印度古典文明就被称为了吠陀文明。考古遗迹表明,很多方面,早先的印度河原生文明要比雅利安文明优越了许多。但雅利安人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轻易击败了原生印度河文明,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那些原有居民,一部分以“首陀罗”这一最低种姓的资格被吸收入雅利安人社会,一部分则撤退到雅利安人暂时未到达的地区。

到公元前6世纪,雅利安人经过1000年的不断迁徙和战争,终于将“雅利安伐尔塔”——雅利安人的国土扩展到了北抵喜马拉雅山,南达文底亚山,东,西濒临大洋的整个北印度。雅利安人的征服和以婆罗门教委代表的吠陀文化的传播,使整个印度次大陆被一种共同的文化融合到了一起。这一文化一直影响到了今天,而雅利安人则是这一共同文化的缔造者。

希腊人

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欧平原的古印欧人,开始沿黑海西海岸西迁并南下,他们渡过了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

大约公元前1800年左右,第一个古印欧人部落来到了希腊爱琴海沿岸的亚该亚,希腊人的青铜时代就此开启。古印欧人征服了当地希腊的原住民皮发斯基人(皮发斯基人再荷马史诗中被提到,被认为可能是属于非印欧语系的民族,他们是希腊最早的居民,今天依然在希腊和巴尔干少数地方有他们的后裔分布。)

大约公元前1600年,另一支古印欧人来到了希腊南部的迈锡尼,此后的500年里,这支古印欧人创造了光辉的迈锡尼文明,希腊进入了黄金般的荷马时代。

迈锡尼人擅长贸易,他们的脚步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甚至直达遥远的不列颠地方。但同时,他们也继承了古印欧人黩武的传统,他们的贸易行为,也包括武装抢劫——海盗行为。同时他们通过贸易,将古埃及文明成就带到了欧洲。受迈锡尼人黩武主义的影响,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的100年间,爱琴海东岸的人民几乎无有宁日。公元前1260年,迈锡尼人摧毁了传奇的特洛伊城,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帝国也在迈锡尼人不断地侵袭下,趋于瓦解。而迈锡尼文明本身也在公元前12世纪被南下侵入的希腊半岛的多利安人所摧毁,希腊从此进入了长达4个世纪之久的黑暗时期。

色雷斯人

公元前1500年左右,色雷斯人来到了色雷斯(今土耳其欧洲部分以及希腊东北部的色雷斯省),色雷斯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出可以骑乘的战马的民族。他们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轻骑兵部队。

其他民族

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一支古印欧人万里长征,将青铜文明带到了遥远的北欧,在此后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北欧的青铜文明扩展到了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部,丹麦北部,波美拉尼亚(原德国北部连接东普鲁士的走廊地区,今属波兰)和爱沙尼亚的波罗的海沿岸,原始的日耳曼文化形成,原始日耳曼语和日耳曼各民族形成。

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人已经广泛分布在整个多瑙河流域和莱茵河流域、法国、中欧各地、伊比利亚半岛、不列颠到和爱尔兰岛。在欧洲,除了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几乎所有地区的早期青铜文明和铁器文明都是凯尔特人带来的。而上古欧洲的飞印欧语系原住民,比如高卢地区的利古尔人和依则尔人几乎都被凯尔特人所同化,凯尔特人的大迁徙,是形成欧洲民族大熔炉的第一支主要力量。

公元前15世纪,古印欧人的青铜文明出现在了亚平宁半岛,原始意大利语开始形成,大约前9世纪,亚平宁半岛中部出现了一个伊特鲁利亚文明,这是一个由一系列城邦联盟组成的国家形式,这一文明显然深受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古意大利文字受希腊文字影响在此期间诞生,这是拉丁字母的前身。亚平宁半岛在这一文明的带领下,很快走向铁器时代。这一文明虽然影响不大,但在欧洲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是伟大的古罗马文明的直接奠基者。

印欧文化与闪族文化 闪族与中国人
大月氏人

在雅利安人生活的故乡——阿富汗高原,曾经有一支古印欧人曾不可思议地翻越了高耸入云的葱岭(今喀喇昆仑山脉)和遍地黄沙的塔里木盆地,来到了今天中国甘肃的祁连山下,历史上第一次在古印欧文明和光辉的中华文明之间建立了联系,他们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大月氏人”,而在西方,他们又被称为吐火罗人。

迁徙结束

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河流域直到不列颠岛,古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公里的土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游牧的诗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欧亚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印欧人大事记

公元前4500-前4000年:早期印欧人,分布在黑海和亚述海沿岸的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开始了马的最初驯化。开始了古印欧人的第一次迁徙浪潮。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欧人迁徙到了小亚细亚半岛,称原始赫梯人(也称哈梯人)。

公元前18世纪,古印欧人迁徙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古日耳曼文明开始形成。

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部落联盟形成国家形式。成熟的战车被发明。赫梯人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

公元前1595年,赫梯王国灭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人来到希腊半岛,建立起迈锡尼文明。希腊进入荷马时代。

公元前15世纪,古意大利人来到亚平宁半岛,古意大利文明开始萌芽。

公元前14世纪中期,迈锡尼人征服克里特岛的米诺斯人。希腊乙型线形文字诞生。

公元前13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最初经典《梨俱吠陀》出现,吠陀文明诞生。

公元前1299年,赫梯王国和古埃及王国之间爆发卡叠什战役。

公元前1260年,迈锡尼人摧毁特洛伊古城。

公元前13世纪,凯尔特人开始在欧洲腹地广泛迁徙,凯尔特古文明在中欧和西欧各地建立。

公元前13世纪末,迈锡尼人频频入侵赫梯,造成赫梯原臣服各国纷起反抗,赫梯趋于瓦解,公元前8世纪并入亚述版图。

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被入侵的多利安人所摧毁,希腊进入黑暗时代。

公元前11世纪,雅利安人一支来到伊朗高原,古波斯文明开始形成。

公元前9世纪,亚平宁半岛出现了古罗马文明的先驱——伊特鲁利亚文明。

闪族文化

Sumerians,闪米特人。闪米特人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闪米特是中东印欧人的语言、文化的一个的分支。闪米特这一语族包括古代的跟其延伸的两种方言所分化的语言——亚述语和巴比伦语,以及现代的阿拉伯语、阿姆哈拉语、亚拉姆语、希伯来语和马耳他语等。透过基督教与回教,闪族文化的影响遍及世界。

西方三大宗教都源自闪族——犹太教、基督教(包括所有信奉基督的教派,最重要的有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英国圣公会)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和基督教的旧约圣经都是用闪族语系的语言写的。旧约中代表“神”的字和伊斯兰文中“Allah”,同源,来自闪语。

闪族一开始就信奉“一神论”,相信世间只有一个上帝。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神论的宗教。

闪族文化另一个共同特色是相信历史呈直线式发展,他们认为神创造了世界,历史从此开始,但终有一天会结束,这就是所谓的“最终审判日”,届时,神将会对所有死者和生者进行审判,这一天,世上所有邪恶都将被摧毁。因为强调上帝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闪族人数千年来一直注重历史的记录。这些历史文献后来成了圣经的核心。

对印欧人而言,最重要的感官是视觉,闪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感官是听觉,犹太人的圣经一开始就是“听哪!以色列!”。旧约中也写到人们如何听到上帝的话。印欧人常以画图或雕刻描绘诸神的形象,而这对闪族人是不可以的,旧约训诫人们不要制作任何神像。

闪米特人(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闪米特人(英语:Semites),又称闪族人或塞姆人,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沙漠的游牧民族,相传诺亚的儿子闪姆即为其祖先。阿拉伯人、犹太人及叙利亚人都是闪米特人。今天生活在西亚北非的大部份居民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闪米特是西亚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一个的分支。尽管人类遗传学与历史学上使用“种族”这个字眼有着众多的争议,闪米特这一语族的定义却很明确,包括古代两河流域的阿卡德语跟其延伸的两种方言所分化的语言──亚述语和巴比伦语,以及现代的阿拉伯语、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语、亚拉姆语(亚兰语)、希伯来语和马耳他语等。

闪米特是一个来源自闪米特宗教经书《圣经》中诺亚的儿子闪的形容词[1],其人种即为闪米特人。

闪米特人的概念来自古希伯来人在《圣经》中对各种族来由的记载,凡文化与语言上跟他们接近的种族即被认为是闪姆的子孙。反之,希伯来人的敌人经常被他们认为是含的后代。在创世记10:21-31中,闪姆的儿子是以拦(埃兰Elam)、亚述(Asshur)、亚法撒(Arphaxad)、路德(Lud)与亚兰(亚拉姆Aram):被认为是亚述人、迦勒底人(新巴比伦)、塞巴人、希伯来人与阿拉姆人的祖先,其语言有着紧密的关系,固此他们的语言都被纳入闪语族中。值得注意的是,迦南人与亚摩利人(古巴比伦)的语言同样为闪族语,但在《圣经》中被认为是含的后代,可能是希伯来文化的冲击。反之,闪姆在《圣经》中同样被认为是埃兰人的祖先,而埃兰语并非闪语族的一支,现代研究认为有可能与南印度达罗毗荼语有关。

在现代语言学中,“闪米特”源自《圣经》的词汇用法,但并非等同。语言学上,闪米特语言是非亚语系的一个子群。根据约瑟.格林堡广为人接受的分类,也包括了阿卡德语,巴比伦的古语,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埃塞俄比亚与阿拉伯的官方语言,最广泛的当代闪米特语,阿拉姆语(亚兰语,耶稣的母语),迦南语,吉兹语,埃塞俄比亚古卷的古语,希伯来语,腓尼基语,迦太基语,南阿拉伯语,还有今日包括马里语,只有阿拉伯半岛南部少数人还在使用的沙巴古语。

闪米特语多被人用作第二语言,数目远远高于当代的闪米特语母语使用者。现时,西方最大的几种宗教的典籍,用的就是某几种闪米特语,包括了伊斯兰教(阿拉伯语),犹太教(希伯来语和阿拉姆语),与基督教/新教(阿拉姆语和吉兹语)。数千万人把它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或当作他们所说的现代语言的古老版本):有无数伊斯兰教徒学习和背诵古阿拉伯语——古兰经的语言,而在以色列以外全世界的,说别种母语的犹太人,也会使用和学习希伯来语——摩西五经的与其他重要犹太经典的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柏柏尔语、科普特语、古埃及语、豪萨语、索马里语,与很多北非与西亚地区的相关语言并非闪米特语,而是在一个更大的亚非语系之内,闪米特语是当中的一个子群。其他古代或现代的西亚语言如亚美尼亚语、库德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古苏美尔语和努比亚语——都不是亚非语系的一员,甚至全无关系(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关系更加遥远)。亚美尼亚语、库德语和波斯语现时都是印欧语系的语言;而土耳其语被视为突厥语系的一支。

宗教上,“闪米特”指与闪米特语言有关的宗教:所以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经常被引为“闪米特宗教”,虽然现时人们多用“亚伯拉罕诸教”来形容。一个真正全面的闪米特宗教会包括在阿伯拉罕诸教兴起前在西亚流行的一些多神论的宗教(例如Adad、Hadad),因此准确地说,亚伯拉罕诸教为“闪米特一神诸教”,属闪米特诸教,因西亚的多神论宗教大多已经消失,故常常直接称为“闪米特宗教”。

闪米特人,又称闪族人,亦称“塞姆人”(Semu)。这个名字出自《旧约全书·创世纪》所载传说,称其为挪亚长子闪(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的后裔。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人民,相传诺亚的儿子闪即为其祖先。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生活在中东,北非得大部分居民,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起源

根据闪米特诸教经书《圣经》,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欣)有两个儿子:

以实玛利:(阿拉伯语发音为易斯玛尼)亚伯拉罕和结发妻子撒拉的侍妾夏甲生的儿子。《古兰经》认为他 是阿拉伯人的祖先,穆斯林们认为以实玛利是他们属灵上的祖先,但据科学研究表明,阿拉伯人的血统只有一小部分是来自于以实玛利的。[1]

以撒:亚伯拉罕与结发妻子撒拉之子。以撒又有两子──雅各(后改名以色列;阿拉伯语发音为叶尔孤白)和以扫(后改名以东)。

据《圣经·旧约》记载,雅各是犹太人的先祖,犹太教认为旧约是上帝和“以色列之子孙”的圣约;

以扫和以实玛利的女儿结婚,是阿拉伯人的祖先。这一点和《古兰经》中不一样。

不管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以实玛利还是以扫,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认为亚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们的祖先。但是,有着共同祖先的两个民族却历经多次中东战争,中东和平依然没有实现,巴以冲突依然还是冲突。

语言

在现代语言学中,“闪米特”源自圣经文法,但并非等同。闪米特是中东印欧人的语言、文化的一个的分支。尽管人口遗传学与历史学上使用「种族」这个字眼有着众多的争议,闪米特这一语族的定义却很明确,包括古代的阿卡德语跟其延伸的两种方言所分化的语言──亚述语和巴比伦语,以及现代的阿拉伯语、阿姆哈拉语、亚拉姆语、希伯来语和马耳他语等。

语言学上,闪米特语言是亚非语系的一个子群。根据约瑟.格林堡广为人接受的分类),也包括了阿卡德语,巴比伦的古语,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埃塞俄比亚与阿拉伯的官方语言,最广泛的当代闪米特语,阿拉姆语,耶稣的母语,迦南语,吉兹语,埃塞俄比亚古卷的古语,希伯来语,腓尼基语,迦太基语,南阿拉伯语,还有今时今日包括马里语,只有阿拉伯半岛南部少数人还在使用的沙巴古语。

闪米特语多被人用作第二语言,数目远远高于当代的闪米特语母语使用者。现时,世上最伟大的几种宗教的典籍,用的就是某几种闪米特语,包括了伊斯兰教(阿拉伯语),犹太教(希伯来语和阿拉姆语),与基督教/新教(阿拉姆语和吉兹语)。数千万人把它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或当作他们所说的现代语言的古老版本):有无数伊斯兰教徒学习和背诵古阿拉伯语--可兰经的语言,而在以色列以外全世界的,说别种母语的犹太人,也会使用和学习希伯来语——摩西五经的与其他重要犹太经典的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巴巴里语,埃及土语,古代埃及语,豪萨语,索马里语,与很多北非与中东地区的相关语言并非闪米语,而是在一个更大的非亚语系之内,闪米语是当中的一个子群。其他古代或现代的中东语言如亚美尼亚语﹑库德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古苏美人语和努比亚人语——都不是非亚语系的一员,甚至全无关系(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关系更加遥远)。(注:前三种语言是印欧语系的语言)

血统

闪米特人的概念来自古希伯来人在圣经中对各种族来由的记载,凡文化与语言上跟他们接近的种族即被认为是闪的子孙。反之,希伯来人的敌人经常被他们认为是含的后代。在创世记10:21-31中,闪的儿子是以拦(埃兰Elam)、亚述(Asshur)、亚法撒(Arphaxad)、路德(Lud)与亚兰(亚拉姆Aram):被认为是亚述人、巴比伦人、迦勒底人、塞巴人、希伯来人与阿拉姆人的祖先,其语言有着紧密的关系,固此他们的语言都被纳入闪语族中。值得注意的是,迦南人与亚摩利人的语言同样为闪族语,但在圣经中被认为是含的后代。反之,闪在圣经中同样被认为是埃兰人的祖先,而埃兰语并非闪语族的一支。

一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最早源自阿拉伯半岛。约在公元前五千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三千年初,按语言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特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三千二百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按现代分类法,此支称“闪米特北支”。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迦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后,有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闪族人最年轻的一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马赫里人等就属这支。从这些记述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现在还有两种生存着的民族,可以代表闪族,一种是阿拉伯人,另一种是犹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伯人所保存的闪族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据此可知创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人(即犹太民族的人),首传伊斯兰教的古来氏人(即阿拉伯民族的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种族划分

在中世纪的欧洲,所有亚洲人都被认为是闪姆的后裔。直至十九世纪,闪米特这个名词仍然局限于历史上使用闪米特语言的民族。这些人被认为是一个与别不同的种族。可是,那时有些反闪米特的种族理论家提出,闪米特人是在之前分裂的种族愈来愈模糊的区别中产生的一群。这种假定的过程被种族理论家哥比诺称为“闪米特化”。

后来,纳粹思想家罗辛堡亦支持这种认为闪米特产生自种族“混乱”的观念,相反,现代科学以基因研究鉴定民族的共有生理遗传,而对闪米特人的分析,显示出他们明显有有着同一先祖。虽然还没有找到任何明显的共同线粒体,但巴勒斯坦人、叙利亚人与犹太族裔有着非常紧密的染色体Y连系,纵使其他族群对它们有着种种的影响(见 Y-chomosomal Aaron)。虽然族群遗传学仍然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似乎指出了这些人中,有一部份人的祖先来自闪米特中的近东人口(虽然《圣经》中的系谱与此相异)。[2]

与宗教的关系

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编按:Christianity,系包括所有信奉基督的教派,最重要的有四种: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马龙派)与伊斯兰教——都源出闪族。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与基督教的旧约圣经都是以闪族语系的语言写成的。旧约中代表神”的一个字和伊斯兰文中的Allah(“安拉”,就是“神”的意思)同样都源自闪语。谈到基督教时,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了。基督教虽然也是源自闪族文化,但新约则是以希腊文撰写,同时,基督教的教义神学成形时,曾受到希腊与拉丁文化的影响,因此当然也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

印欧民族乃是多神论者,但闪族一开始就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这就是所谓的“一神论”。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是一神论的宗教。闪族文化另外一个共同的特色是相信历史乃是呈直线式发展,他们认为历史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神在鸿蒙大初时创造了世界,历史从此展开,但终于有一天它会结束,而这一天就是所谓的“最后审判日”,届时神将会对所有生者与死者进行审判。历史扮演的角色乃是这西方三大宗教中一个很重要的特色。他们相信,上帝会干预历史发展的方向,他们甚至认为历史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上帝可以完成他在这世界的旨意。就像他曾经带领亚伯拉罕到“应许之地”一般,他将带领人类通过历史,迈向“最后审判日”。当这一天来临时,世界上所有的邪恶都将被摧毁。 由于强调上帝在历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闪族人数千年来一直非常注重历史的纪录。这些历史文献后来成为圣经的核心。

对印欧人而言,最重要的感官乃是视觉。闪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感官则是听觉,因此犹太人的圣经一开始就是“听哪!以色列”。在旧约圣经中我们也能读到人们如何“听到”上帝的话语,而犹太先知通常也以“耶和华(上帝)说”这几个字开始他们的布道。同样的,基督教也强调信徒应“听从”上帝的话语。无论基督教、犹太教或伊斯兰教,同样都有大声朗诵经文的习惯。

以上内容均引自《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

贾德

闪族历史

征服两河流域

闪米特人的历史十分久远,约公元前3000初,闪米特人的的一支:阿卡德人迁徙到两河流域北部,他们在萨尔贡一世的带领下征服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191年,闪米特人的另一支—库提人进攻阿卡德王国。随着这美索不达米亚的混战,苏美尔人重新征服了两河流域,这期间苏美尔人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公元前2007年,爱兰人征服两河流域。从此苏美尔人退出历史舞台。

苏美尔人消失后,闪米特人的一支—阿摩利人开始建立巴比伦,他们在汉谟拉比的领导下经过征战,统一了两河流域,留下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550年,波斯帝国建立,随后征服了巴比伦帝国。

统一

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离埃及,在西奈半岛上停留了大概一代人的时间,随后进入巴勒斯坦,征服了当地闪米特人的一支—迦南人。前1000年,大卫建立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约前935年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前721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亡。前586年犹太王国又被迦勒底王国所灭。公元前63年起,两者均并入罗马。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被赶出住地,流散到世界各地。

公元610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随后闪米特人在阿拉伯人的光环下进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在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后,阿拉伯人巨大的战斗潜力彻底激发出来,几十年时间,一个西起摩洛哥,东到中亚,北至土耳其西班牙,南到苏丹,也门的阿拉伯帝国建立。

巴勒斯坦随后迎来了阿拉伯人长达千余年的统治,这时的巴勒斯坦经济,文化开始快速发展,阿拉伯人开始重建耶路撒冷。

闪米特人的统一:闪米特(塞姆)是西方对从叙利亚到阿拉伯半岛游牧民族的称呼,近现代指说闪含语中的闪语系在北非、西亚各民族的统称,闪米特人的称呼是起源于西亚一神论兴起时代,大约是公元前三世纪,与罗马、希腊等多神教区别,也吸收了两河苏美尔文明中创世纪挪亚方舟的内容,把先知亚伯拉罕的长子塞姆作为祖先。但是就民族血缘性质看,从叙利亚到阿拉伯半岛、北非地区,这里的中东各民族都有从语言到习俗,以及血缘上的亲近关系,所说的闪含语系和传统,从远古时代起就有共同点。闪族地区最早建立过亚述、巴比伦、犹太、迦太基等国家。其中亚述曾建立横跨亚非的帝国,但是整个闪米特地区没有真正统一,阿拉伯半岛和北非没有纳入亚述。在以后的历史中,闪族地区始终是多民族的分裂状态,先后被波斯、马其顿、罗马等非闪族的庞大帝国统治,但受闪族一神论思想的影响先后建立的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却日益巨大,也为未来闪族的统一打下基础。萨珊帝国攻入阿拉伯半岛后,促进了这里众多游牧部落对外联系,半岛上的商业城市麦加、麦地那为核心的地区经济、军事力量增强。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统一了半岛,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萨拉森帝国,这个帝国首次把闪族各地区和各民族统一起来,也真正首次实现闪米特人的统一,闪米特人的统一是民族、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十字军东征

阿拉伯帝国由于过于庞大,很快瓦解了,可是一些分散的阿拉伯国家仍然存在,这时伊斯兰化的土耳其人也来到了巴勒斯坦一带。公元1095年11月,欧洲的基督徒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总共竟有8次之多(另说9次)。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为了保护家园浴血奋战,打退了所有的十字军东征。公元1291年,卡拉温的继承者卡利尔攻占圣·让·阿克,叙利亚的十字军王国灭亡。这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彻底失败。

阿拉伯人为了保卫巴勒斯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使得阿拉伯人统一的梦想破灭,巴勒斯坦迎来了土耳其的统治,可是巴勒斯坦的居民仍然是阿拉伯人,也就是说阿拉伯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巴勒斯坦。

近代史

近代的闪米特是悲惨的,闪米特的子孙之一—犹太人在欧洲饱受基督徒的欺凌,虽然在阿拉伯帝国居住的犹太人可以得到保护,可是毕竟人数太少了。犹太人大多从事着发放高利贷这类的「贱业」,地位地下。阿拉伯人则不是在阿拉伯半岛游牧,就是外出经商。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东西方的商道,欧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从而带动了文艺复兴,欧洲开始发展,阿拉伯人的商业竞争力开始下降,从而造就了曾经强悍的阿拉伯民族的没落。

二战时期,德国开始实行法西斯专政,开始对犹太人迫害。这次战争唤醒了犹太人的民族意识,他们开始考虑建立国家,他们开始并非打算在巴勒斯坦建国,乌干达,南美洲和中国东北都是选择地点,可是他们考虑利弊后,决定建国于巴勒斯坦。美国等西方列强,处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支持以色列建国于巴勒斯坦,并无偿提供军事援助。从此,中东再无宁日,闪米特内部开始自相残杀。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为几千年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犹太人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贡献

阿拉伯人、犹太人及叙利亚人都是闪米特人。今天生活在西亚北非的大部份居民,不过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犹太人的贡献

犹太人的贡献在于:近代史上涌现了一大批的在科学,艺术方面的有用之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犹太人的比例也不小。

阿拉伯人的贡献

阿拉伯人的贡献在于:创建伊斯兰教,增强了被同化地区的联系,加强东西方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数字以及西方的哲学都经过阿拉伯人的口进行传播。在世界文明史上,阿拉伯人功不可没。[3]

著名人物

英文名:Sargon I

全名:不详

头衔:苏美尔-阿卡德之王

统治时期:B.C.2371-B.C.2316

主要战争:征服苏美尔帝国

主要战役:远征小亚细亚

历史地位:萨尔贡和他的闪米特联军对苏美尔人的征服是有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次游牧民族对定居的农业文明的大规模入侵,在以后的4000多年里,类似的入侵在世界各地还发生了许多次,古代史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这些入侵构成的。[4]萨尔贡一世青铜头像,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现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

公元前2400年,在西亚的两河领域出现了一个由闪米特人建立的强大王国:阿卡德,其杰出的领袖萨尔贡一世以强大的军事行动在北方建立了统一的王朝,经济上迅速达到了繁荣。于是,萨尔贡一世就成为人们艺术表现的焦点,留下了许多赞颂他的艺术作品,这尊青铜头像就是这一类美术品的典型之作。

这尊头像出土于尼尼微,大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据认为是萨尔贡一世的头像。他的脸部呈深黄色,造型威严、庄重,显示了这位国王的刚毅、坚强和自信,但没有早期国王雕像可怖的神态。国王的头发为黑色,编得如同皇冠一般。雕像的眼睛中本来嵌有珍贵的宝石,但现已遗失,成了两个空洞。雕像的面部雕刻简练而逼真,并留有苏美尔艺术的影响,须发的装饰手法独特而有力,是同类作品中的杰作。整个头像表情端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铸造得十分精细,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铸铜技术。这尊雕像富于个性,充满生气,是埃及法老的雕像中是从未出现过的。[5]

闪族人源自阿拉伯半岛,不过他们后来同样也迁徙到世界各地。两千多年来,这些犹太人一直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透过基督教与回教,闪族文化(历史与宗教)的影响遍及各地。

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Christianity,系包括所有的信奉基督的教派,最重要的有四种: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英国圣公会,其中基督教又称新教,是十六世纪宗教革命后才分出来的)与伊斯兰教——都源自闪族。伊斯兰教的圣经古兰经和基督教的旧约圣经都是以闪族语系的语言写成的。旧约中代表“神”的一个字和伊斯兰文中的Allah(“阿拉”,既是“神”的意思)同样源自闪语。

谈到基督教时,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了。基督教虽然也是源自闪族文化,但新约则是以希腊文撰写,同时,基督教的教义神学成形时,曾受到希腊与拉丁文化的影响,因此当然也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

印欧民族乃是多神论者,但闪族一开始就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这就是所谓的“一神论”。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是一神论的宗教。

闪族文化另外一共同的特色是相信历史乃是呈直线式发展,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历史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神在鸿蒙太初时创造了世界,历史从此展开,但终于有一天它会结束,而这一天就是所谓的“最后审判日”,届时神将会对所有生者与死者进行审判。

历史扮演的角色乃是这西方三大宗教中一个很重要的特色。他们相信,上帝会干预历史发展的方向,他们甚至认为历史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上帝可以完成他在这世界旨意。就像他曾经带领亚伯拉罕到“应许之地”一般,他蒋带领人类通过历史,迈向“最后审判日”。当这一天来临时,世界上所有的邪恶都将被摧毁。

由于强调上帝在历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闪族人数千年来一直非常注重历史的纪录。这些历史文献后来成为圣经的核心。

到了今天,耶路撒冷成仍是犹太人、基督徒与伊斯兰教徒共同的重要宗教中心。这显示三大宗教显然具有某种相同的背景。

对印欧人而言,最重要的感官乃是视觉。而有趣的是,闪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感官则是听觉,因此犹太人的圣经一开始就是“听哪!以色列”。在旧约圣经中我们也读到人们如何“听到”上帝的话语,而犹太先知通常也以“耶和华(上帝)说”这几个字开始他们的布道。同样的,基督教也强调信徒应“听从”上帝的话语。无论基督教、犹太教或伊斯兰教,同样都有大声朗诵经文的习惯。

印欧人经常以图画或雕刻来描绘诸神形象。在这一点上闪族人正好相反,他们从来不这样做,对闪族人而言,描绘或雕凿神像是不可以的。旧约曾训诫人们不要制作任何神像。而基督教会的教堂到处是耶稣与上帝的画像,这只是基督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的结果。希腊与俄罗斯等地的希腊正教至今仍不许信徒制作有关圣经故事的雕像。

与东方各大宗教相反的事,西方三大宗教强调上帝与造物之间有一段距离。对他们而言,生命的目的不在脱离轮回,而在于从罪恶与谴责中得救。此外,西方的宗教生活较偏重祈祷、布道和研究圣经,而不在于自省与打坐。

主要参考自 by JOSTEIN GAARDER

闪米特人,又称闪族人,亦称“塞姆人”(Semu)。属高加索人种(欧罗巴人种)一支。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相传诺亚的儿子闪即为其祖先。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生活在中东,北非得大部分居民,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在现代语言学中,“闪米特”源自圣经文法,但并非等同。闪米特是中东印欧人的语言、文化的一个的分支。闪米特这一语族的定义却很明确,包括古代的阿卡德语跟其延伸的两种方言所分化的语言──亚述语和巴比伦语,以及现代的阿拉伯语、阿姆哈拉语、亚拉姆语、希伯来语和马耳他语等。

一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最早源自阿拉伯半岛。约在公元前五千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三千年初,按语言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

(一)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德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古提人(更接近于古土火罗语)。按现代分类法,此支称“闪米特北支”。

(二)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

(1)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迦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2000年后,有腓尼基人、希伯来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

(2)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两族统一共称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闪族人最年轻的一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

(3)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马赫里人等就属这支。

从这些记述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

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Christianity系包括所有信奉基督的教派,最重要的有四种: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英国圣公会)与伊斯兰教——都源出闪米特人。

闪米特人征服两河流域

闪米特人的历史十分久远,约公元前3000初,闪米特人的的一支阿卡德人迁徙到两河流域北部,他们在萨尔贡一世的带领下征服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191年,闪米特人的另一支古提人进攻阿卡德王国。随着这美索不达米亚的混战,苏美尔人重新征服了两河流域,这期间苏美尔人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

苏美尔人消失后,闪米特人的一支—阿摩利人开始建立巴比伦,他们在汉谟拉比的领导下经过征战,统一了两河流域,留下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550年,波斯帝国建立,随后征服了巴比伦帝国。

闪米特人统一

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离埃及,在西奈半岛上停留了大概一代人的时间,随后进入巴勒斯坦,征服了当地闪米特人的一支迦南人。前1000年,大卫建立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约前935年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前721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亡。前586年犹太王国又被迦勒底王国所灭。公元前63年起,两者均并入罗马。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被赶出住地,流散到世界各地。

公元610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随后闪米特人在阿拉伯人的光环下进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在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后,阿拉伯人巨大的战斗潜力彻底激发出来,几十年时间,一个西起摩洛哥,东到中亚,北至土耳其西班牙,南到苏丹,也门的阿拉伯帝国建立。巴勒斯坦随后迎来了阿拉伯人长达千余年的统治,这时的巴勒斯坦经济,文化开始快速发展,阿拉伯人开始重建耶路撒冷。

闪米特人(塞姆)是西方对从叙利亚到阿拉伯半岛游牧民族的称呼,近现代指说闪含语中的闪语系在北非、西亚各民族的统称,闪米特人的称呼是起源于西亚一神论兴起时代,大约是公元前三世纪,与罗马、希腊等多神教区别,也吸收了两河苏美尔文明中创世纪挪亚方舟的内容,把先知亚伯拉罕的长子塞姆作为祖先。

但就民族血缘性质看,从叙利亚到阿拉伯半岛、北非地区,这里的中东各民族都有从语言到习俗,以及血缘上的亲近关系,所说的闪含语系和传统,从远古时代起就有共同点。闪族地区最早建立过亚述、巴比伦、犹太、迦太基等国家。其中亚述曾建立横跨亚非的帝国,但是整个闪米特地区没有真正统一,阿拉伯半岛和北非没有纳入亚述。在以后的历史中,闪族地区始终是多民族的分裂状态,先后被波斯、马其顿、罗马等非闪族的庞大帝国统治,但受闪族一神论思想的影响先后建立的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却日益巨大,也为未来闪族的统一打下基础。萨珊帝国攻入阿拉伯半岛后,促进了这里众多游牧部落对外联系,半岛上的商业城市麦加、麦地那为核心的地区经济、军事力量增强。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统一了半岛,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萨拉森帝国,这个帝国首次把闪族各地区和各民族统一起来,也真正首次实现闪米特人的统一,闪米特人的统一是民族、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阿拉伯帝国由于过于庞大,很快瓦解了,可是一些分散的阿拉伯国家仍然存在,这时伊斯兰化的土耳其人也来到了巴勒斯坦一带。公元1095年11月,欧洲的基督徒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总共竟有8次之多(另说9次)。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为了保护家园浴血奋战,打退了所有的十字军东征。公元1291年,卡拉温的继承者卡利尔攻占圣·让·阿克,叙利亚的十字军王国灭亡。这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彻底失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9783.html

更多阅读

印欧文化和闪族文化 闪族

印欧文化所谓印欧民族指的是所有使用印欧语言的民族与文化,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除了那些讲菲诺攸格里克(Finno-Ugrian)语族语言(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拉普兰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和匈牙利语)或巴斯克语的民族之外。除此之

欧-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及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

百科名片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

印欧语词根导读转 _丁朝阳 印欧混血种人

印欧语词根导读广阔的欧亚大陆上,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语言。在这些语言中,有一系列的语言被深入研究,并被证明具有强烈的内在联系。更有研究者在这一系列语言的基础上还原出了它们的始祖语言的面貌。这一系列语言就是印

蒙古人种与印欧人种 蒙古人种起源

蒙古人种与印欧人种---夷夏先后说之体质人类学论证1995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执委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通过《关于人种概念的声明》,明确宣布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人拥有共同的血统,属于同一物种智人(Homosapiens)。[1]这是体质人类

简欧风格与新古典风格的区别 简欧风格家具图片

前些天接待了两位客户,他们是兄弟,弟弟喜欢简欧风格,哥哥喜欢新古典风格,聊天中说到这两种风格的区别在于哪里.......做设计十余年了,有些感慨!客户经常把不同的风格相互混淆。记得十年前刚做设计师的时候,有个客户对我说自己喜欢现代简约

声明:《印欧文化与闪族文化 闪族与中国人》为网友你说我不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