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

孔子的这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一直以来是我的座右铭。中国的文化和语言很多词语因为时代的变换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诠释,而“贤”似乎没有太多的变化。自古至今,我们都会把一个德才兼备且多金的人是我们“思齐”的标准。当看到这个“贤”不得不佩服古人对事物理解的透彻,“贤”形声字,底下是个贝,就是与财富有关,换句话说,古代的“贤者”就是我们现在的“高富帅”。这让我想起前两天看到微博上的关于高考一个口号:“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虽然作为早就经历过高考的人,一定会一笑而过,作为一个笑话。然后这是一个多么歇斯底里的呐喊。在这个毫无信仰,财富至上的浮华的社会,我们看惯了弄虚作假,看多了各种差距和不公平。也许有些人只能通过高考去改变命运,因为高考的分数线,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公平的准则,用这个基本准则和要求,我们可以获得最基本的公平感。

在一个缺乏最基本准则的社会,让一代人茫然,茫然的我们,更加茫然的对待我们的下一代,我常常听到很多妈妈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因为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念去教育,孩子会吃亏。我甚至也开始怀疑爹妈当年教育我“吃亏是福”的观念。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我们都是“经济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算是我们秉承着“理性经济人”所具备的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水平,然而资源的稀缺性就必然导致竞争,当“非理性经济人”不断通过非理性手段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理性经济人”是否依然会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他将面临着选择,此时是否要“思齐”。何为“贤者”让我们困惑。

比起“见贤思齐”,我更喜欢“见不贤而自内省”。人是有两把标尺的,一个是外延,另一个是内涵。外延的标尺,让一个人不断进取,拓展自己的视野,拥有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内涵的标尺,是对内心的剖析和理解,内在的深度决定外延的广度,外延的广度也会辅以内在更加清晰深远。

读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
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我们,更多的时间并非“自省”,而是“思齐”,看别人有房子,有车子,升职加薪,赚了多少钱,娶了多漂亮的媳妇,嫁了一个多有钱的老公等等。然世道纷纭,熙熙攘攘,物欲横流,我们缺失的是对内心灵魂深处最富价值的探问,什么才能够让自己获得inn peace。

自省是一种操守,闪灼着理想主义光芒的温暖,让无数还带着些许渺小的浪漫主义的人们依然可以宁静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被浮华湮没。内省反思会让生命的质地更加厚重和深刻。在宁静的夏夜,我们仰望星空,聆听自己的内心的声音,会被自己所感动。而内省也会成为这灰色的荒原中,一抹清新的绿色,给灵魂和内心希望。

最后借用《心术》中霍思邈的一句话:“我有两把刀,一把用来拯救病人的生命,一把用来剖析自我的心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0949.html

更多阅读

学论语•见贤思齐焉•第八十五篇 论语泰伯篇第八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解读】  本文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现实意义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腾飞西华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话一路品味过来,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经典,有哲理。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方法及交友方面的名言

学习态度:1.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方 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交 友: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高考必备古诗文”名句集锦 高考必备古诗文诵读

初中必备篇目(50篇)集锦《孔子语录》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三人

声明:《读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为网友优雅的叶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