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王小波作品

1 个人简介

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为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局查禁,甚至不准在国营的新华书店摆卖,可是却受广大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赞赏。

事实上,《黄金时代》在个体户书摊上已经售出六万多册,并且出版了台湾版和香港版,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亦不得不承认:“这部小说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留学生偶一露面总会造成排队阅读的局面。”至于他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2 生平经历

2.1 童年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困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是个很大的打击。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云南兵团工人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在云南兵团当兵,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平反,母亲宋华在延安当工人,原籍山东省牟平县。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 父亲就在云南兵团当兵已经7年的时间了, 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 “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的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2.2 中学



1965年十三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2.3 工作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2.4 人大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78年5月,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青年工人王小波,第一次走进高考的考场,在此之前,他“只上过一年中学,还是十二年前上的”。1977年冬,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中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恢复,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皆可报名。由于父亲尚未平反,心存疑虑的王小波这一年没有参加,倒是弟弟王晨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顺利考上了。转过年来,王小波知道,自己的工人生涯应该结束了。王小波报考的第一所高校,是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据李银河回忆,复试中,王小波并没有掩饰对“郭鲁茅巴”(郭沫若、鲁迅、茅盾、巴金)不感兴趣,提及自己喜欢的戏剧家,他说的是“萧伯纳”。在当时乍暖还寒的气氛中,并不意外地落榜了。幸好中戏作为艺术院校属于提前招生,一个月之后,王小波还有一次机会,这一次,他报考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当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是,1978年全国高考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王小波成为了40万人中的一个,回到七八岁的时候到处乱跑、打枣、捅马蜂窝的人大。

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先生,5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国人大逻辑学方面的教授,由于经历过“三反”、“文革”的一系列冲击,“家训是不准孩子学文科,一律去学理工”。此外,王小波对当时带有“文革”遗风的文科教育兴趣不大,在自述中回忆备考时“一背东西就困”,觉得去啃几道数学题就会好过些。就这样,他选择了人大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是当时人大这所著名的文科院校仅有的两个理科专业之一(另一个为经济信息系)。由于人大刚刚复校,没来得及发招生通知,入学的时候全班三十三人,除了两人来自湖南,一人来自广东外,全部来自北京。据其中的钟明先生回忆,班上三分之一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三分之一是“老三届”返城知青。此外,班上像王小波这样属于“家庭出身”有点问题的子弟较多,这一专业当时考虑到相关政策可能对他们略有倾斜。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2.5 留学

1984年三十二岁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

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2.6 作品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

1991年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2.7 离世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入围嘎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注:年谱简编原载《王小波文集》第四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王小波著作出版年表及目录:

1989年9月《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年3月《王二风流史》香港繁荣出版社。1992年8月《黄金时代》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2年1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2年7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黄金时代》华夏出版社。 1995年7月《未来世界》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6年11月《思维的乐趣》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7年5月《时代三部曲》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部小说,集花城出版社;他逝世之后出版,当年曾引起轰动。 1997年5月《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10月《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2月《黑铁时代》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年2月《地久天长》时代文艺出版社。)

3 大事年表

1952年5月13日 出生于北京。

  1959-1965年 北京二龙路小学学生。

1965-1968年 北京二龙路中学学生。

1969-1970年 云南农场职工。

1971-1972年 山东牟平插队知青,后做民办教师。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学统计学讲师。

1991-1992年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讲师。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病逝于北京。

4 主要作品

4.1 分类

小说集

《唐人秘传故事》1990年8月 山东文艺出版社

《王二风流史》1992年3月 香港繁荣出版社

《黄金时代》1992年8月 台湾联经出版社《黄金时代》1997年7月 花城出版社

《白银时代》1997年7月 花城出版社

《青铜时代》 1997年7月 花城出版社

《黑铁时代》 1998年2月

《红拂夜奔》英译本

《王二的爱欲枷锁》("Wang in Love and Bondage") 2007年3月 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

杂文集

《思维的乐趣》1996年11月

《我的精神家园》1997年5月

《沉默的大多数》1997年10月

《理想国与哲人王》

书信集

《爱你就像爱生命》(与李银河合著)2004年5月

电影文学剧本

《东宫西宫》

未知分类

小说或小说集 《未来世界》1995年7月

《地久天长》1998年2月杂文或杂文集

《沉默的大多数》1997年10月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与李银河合著 1992年1月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4.2 意义

王小波“以人为本”的精神立场对于今天的现实道德生活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群体之人, 是当前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心所在, 具有很强的操作意义和现实意义。 “集体第一, 个人第二”作为道德准则是无可挑剔的, 但不能无限泛化, 甚至发展到“目中无人”———忽视了个人的存在。个体之人更应受到尊重。人权, 其精髓是“个体的权利”。面对强权,个人是弱者。更容易受到侵犯。所以, 整体的人,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 而不平则鸣甚至铤而走险的人, 则主要是个体的人。所以, 我们虽然不能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为本”,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个体的存在;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但也要反对个体虚无主义。因此我们认为王小波强烈的人权意识渗透在其作品之中,对我们认识人本主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王小波的《白银时代》、《黑铁时代》, 这些反乌托邦小说都凸显出作家对国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权意识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反乌托邦小说所揭示的正是“个人”的危机。无论《白银时代》, 还是《黑铁时代》,主流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已失去了一个个体的地位, 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人性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极权, 是那种被置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造成的。王小波以这个文革这个特殊的时代为突破口揭示出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荒谬的生存体验, 作者对这段荒唐历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其二,理性与知识的现实意义。理性不仅是王小波思想以及人生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他本是个欣赏逻辑学、数学、科学的人,终身追求着理性与知识。这我们可以从《有关“错误的故事”》、《科学与邪道》、《科学的美好》、《对待知识的态度》等杂文了解到王小波的思想观点。

王小波把文革时期作为其作品的时代背景,这与他崇拜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以道德为宗旨,从道德价值的角度来剖析世界。这种看法当然有着它先进性的一方面,然而这种看法我们认为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同样也必然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儒家学说是救世良方,道德价值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的稳定是最重要的,从而对自然科学知识缺少必要的尊重,以致于我们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数百年。对道德判断来讲, “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因此,知识分子有责任帮助社会,向社会提供自己的意见。这就是王小波强烈的社会使命感。王小波对知识分子的看法是双重的。一方面,他同情无数知识分子,比如马寅初和老舍,因为有过生活于不理智时代之不幸。另一方面,作为讲绝对原则,给老百姓灌输不合理思想的人,知识分子也往往犯“建立关押自己的思想监狱”之罪。总而言之,王小波倡导以现实、理性为导向:“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与此相反,作为一个自由派,王小波看问题的立场是个人主义的。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个重要错误是不充分发展个人主义与文化多元化。要真正解决中国从古到今的弊病,我们必须关注人,尊重人,使人性的光辉得以宣扬。从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得出王小波为中国知识分子提出的良方,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种观点是以理性主义为根基。

如在《沉默的大多数》就是这样嘲讽反科学的现象:“从我记事开始,外面总是装着高音喇叭,没黑没夜地乱嚷嚷。从这些话里我知道了土平炉可以炼钢,这种东西和做饭的灶相仿,装了一台小鼓风机,嗡嗡地响着,好像一窝飞行的屎壳螂。炼出的东西是一团团火红的粘在一起的锅片子,看起来是牛屎的样子。有一位手持钢钎的叔叔说,这就是钢。那一年我只有六岁,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一听到钢铁这个词,我就会想到牛屎。从那些话里我还知道了一亩地可以产三十万斤粮,然后我们就饿得要死”。王小波就是通过这样的诙谐的笔锋,对愚昧进行无情的嘲讽,其科学理性的宣扬,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王小波的这种努力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王小波对理性的强调,笔者认为是合理并且必要的。其意义在于,理性可以帮助我们真正摆脱陈腐过时的价值观,产生真正的时代精神。

当理性与人性的发生冲突时。“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他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假如这是对的,就对营造或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王小波用冷峻的目光,审视事物本质及内在冲突,从人性角度上构建理想的道德标准。

5 创作特点

王小波是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做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伯尔·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并变换多种视角。

表达手法方面,他擅于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其成名作《黄金时代》,文学界的评誉甚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辑白桦更说:“《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他的小说其实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也是因为文章中的性描写。其实这些文字不如贾平凹等人的小脚文学来的露骨,也不如其它人如莫言写的一样媚俗,只是比较直率罢了。在新时期文学领域中,性禁忌依然存在,这原因涉及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伦理价值等一些更深的层面。 抛开以上热点不谈,从没有看到有人用这样的笔法写作。在王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历来文学所谓真实性的规则全都被从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写小说,大量的即兴发挥、错位的角色语体,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数以第一人称叙事,而这个人总是个生活中不顺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机敏,理性清澈,在内心状态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离于主流的个体知识分子,这种性格的叙事者,也有易于辨识的语言风格。王本身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曾是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过,赴美深造过——他的本职是个名牌大学数学讲师,写这一手好文不输任何敢称大师的人,这种角色在中国文坛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王小波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6 情感生活



若干封王小波写给妻子的情书“尘封”十数年后将重新面世。这些私人信件是王小波1977年至 1997年20年间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你好哇,李银河……”王小波每每致信李银河总是这样开头,字里行间透出类似孩子般的对爱的渴望与无助。据即将出版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一书的图书策划人陈子寒、严小额介绍,王小波是一个既浪漫又专情的人,他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书信一直以“网络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每一篇都像一件艺术品,他的表达除了对李银河个人的感情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被收藏的书信数量不多并且比较零散,许多读者引以为憾。此次出版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是国内首次成书的王小波李银河书信独立版本,书中收录的情书篇幅比过去公开过的书信多出一倍。李银河在2004 年4月11日王小波忌日作序。“爱你就像爱生命”的书名也来自于王小波与李银河的一封未面世书信。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被称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另类”的作家,有评价说他是中国白话文的第一把手,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和风格贯穿作品。1977年,李银河已大学毕业,在《光明日报》社做编辑,而王小波还是个街道工厂的工人,两人第一次单独见面,王小波就单刀直入地问:“你有朋友没有?”“你看我怎么样?”李银河被他的率情率性所震惊。此后,两人就开始了通信和交往。王小波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这个1.84米身高的黑脸大汉说,在见不到她的日子里,自己就难过得像旗杆上吊死的猫。他曾说恨不得一天49个小时和她在一起!这些情书字里行间沸腾着孩子般的纯真、顽皮、忧伤、稚气和无助,那种对爱人的依恋几乎就要溢出来:“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笑……”



这些情书堪称中国人最美丽的文字,只要它们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它就能以无法阻挡的诗意和纯净鼓舞人们在即使最不堪的际遇中走下去。《爱你就像爱生命》将在2004年4月底上市,关于这本书的消息传出后,有不少读者和王小波迷们主动提出先睹为快的要求。所以,在王小波忌日前后,一批收录在书里的未面世书信和照片将提前与读者见面,让喜爱王小波的读者以重温这些率情率性的文字来纪念这位至情至性的浪漫作家和行吟诗人。

7 经典语录

1.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

2.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本质的。 像我的本质就是流氓、土匪,如果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个市民、在学校里做个教员就很不合适了。

3.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4.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

5.我想要从梦里醒来,就要想出自己什么时候睡着了,方能跳出梦境,这是唯一的途径。

6.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7.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别无选择,假如能够选择,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时此地。

8.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9.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10.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11.在很穷的时候,用到自己偷来的东西,感觉妙不可言!

12.走在天上,走在寂静里,而阴茎倒挂下来。

13.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

14.孤独,寂静,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15. 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16.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

17.李卫公年轻时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18.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种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这种人渴望变的聪明。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愚蠢的人都含有假装和弄假成真的成分。

19.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作,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作好色贪淫更可恶。

20.念书就是为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读博士,读博士就是为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为贪污公款。

21.我引用昆德拉这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被领导听见了,他就说:一定要把该上帝批倒批臭!

22.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

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雾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你有真正的诗人气质!”
王小波 王小波作品

23.会唱歌的人一定要唱自己的歌,不会唱歌的人,全世界的歌对他都没有用。

24.反熵,不是我们的人,就是奸党。

25.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共性,可大家都追求这样一个过程,最终就会挤在低处,像蛆一样熙熙攘攘....

26.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

27.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

28.强忍悲痛,活在这个世上。

29.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 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30.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一切摧残,想通了这点,任何事情都能泰然处之。

31.虽然岁月如流,什么都会过去,但总有些东西发生了就不能抹煞。

32.小时候我对生活的看法是这样的: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参加一种游戏,按照游戏的规则得到高分者为胜,别的目的是没有的。具体而言,这个看法常常是对的,除了臭气弥漫的时期。比方说,上学就是在老师手里得高分,上场就是在裁判手里得高分,到了美国,这个分数就是挣钱;

33.鸡多不生蛋,女人多了瞎捣乱。

34.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想必你也知道了:大多数女权主义哲学家,不管她叫菊兰也好,淑芬也罢,净是些易装癖的男人,穿着高领毛衣来掩饰喉结,裙子底下是一双海船大小的高跟鞋,身上洒了过量的香水,放起屁来声动如雷;搞得大街上的收费厕所都立起了牌子:哲学家免入。

35.假如我要写什么,我根本就不管他格调不格调,正如谈恋爱时我绝不从爱祖国开始谈起。

36. 好的文字有着水晶般的光辉,仿佛来自星星。

37.当一切都“开始了”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我现在只是有点怕死,等死了以后就不怕了。

38.每个人的贱都是天生的,永远不可改变。你越想掩饰自己的贱,就会更贱。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贱并设法喜欢这一点。

39.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40.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41. 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42.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

43.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44.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45.在冥想中长大以后,我开始喜欢诗。我读过很多诗,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诗。好诗描述过的事情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是都有一点相同的东西。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来自星星……真希望能永远读下去,打破这个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

46.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锤骟的过程。

8 王小波现象

王小波生前两获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在海外华人文学界获得普遍称誉。但当其期望进入内地文坛体制时,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出版作品都很困难。王小波在其小说集《黄金时代》的后记中坦承:“本书得以面世,多亏了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必须说明,这些优秀的品质并非作者所有。鉴于出版这本书比写这本书困难得多,所以假如本书有些可取之处,当归于所有帮助出版它的朋友们。”

而1997年王小波遽然逝世,成为了王小波现象的开端。其作品被空前的传播和接受,在民间与知识界都引起巨大反响,作品的发行量至21世纪仍为90年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各种形式的王小波纪念会,作品研讨会层出不穷,一时间王小波现象席卷文坛、文艺界与文学批评界。

王小波现象的爆破点在于其杂文,值得一提的是,其杂文在身前就曾经受到关注。评论界有把王小波热比作陈寅恪热之后,自由主义浪潮在中国的第二次勃兴。

关于王小波小说价值的讨论,在主流文学批评界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可以说,王小波现象的主要焦点在于其杂文以及其所宣扬的自由主义思潮。而其小说在文坛的地位与技术性讨论,仍处于悬而不决的地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2356.html

更多阅读

1813号黄小平作品《乔木与灌木》 乔木与灌木的区别

乔木与灌木文/黄小平老师问,乔木与灌木有什么区别?乔木高大,而灌木矮小。我们说。为什么乔木长得高大而灌木生得矮小呢?老师问。这一问,把班上的同学都问倒了。最后,老师说,乔木长得高大,是因为乔木都有主干,灌木生得矮小,是因为灌木都

小柯作品列表 幸野贺一作品 列表

个人专辑第一张专辑 小柯01随你而去02乌鸦03听说今夜要下雨04问题05算了,去吧06念来去07雨恨云愁08绿荫春尽09一枕清霄10全曲终第二张专辑 天色将晚01暮色黄昏02漂亮眼睛03夕阳往事(流行版)04深处05 我该怎么办?

王澍书法作品欣赏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王澍书法作品欣赏1668年生,1743年逝世(一说卒于1739年),江苏常州人。清代书法家、字若霖,篛林,若林,号虚舟,亦自署二泉寓居,别号竹云。官至吏部员外郎。康熙时以善书,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 官。工书,善刻印,尤以书名。告归后益躭书,名播

《辛夷坞》 唐 王维 唐 王维绘画作品欣赏

辛夷坞 唐 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注释[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

佛缘禅心---王凤霞作品 铁扇公主王凤霞葬礼

ART艺术共赏推介画家---王凤霞王凤霞(法名:耀恒)河北武安人。1985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装潢美术专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油画学会理事 ,河北省女画家学会副会长。曾从事设计、教师及艺术创作。2012年皈依佛门,尊师命专题佛教

声明:《王小波 王小波作品》为网友学会保护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