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室的名字 英国王室资产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皇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发挥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由世袭产生。因此,王室的姓氏也应该是世代相传的。但是现代英国王室的姓氏却发生了一次变化。

1917年,英国王室决定采用“温莎”(Windsor)作为新的姓氏。也就是说,王室决定放弃祖传的姓氏,而改用一个新的姓氏。一般而言,就连普通百姓都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姓氏,因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表明血统的“标记”。为什么堂堂的英国王室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英国、法国、俄国为代表的协约国与以德国、奥匈、保加利亚为代表的同盟国发生大战。当时英国正处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Saxe-Coburg andGotha)的统治之下。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是一个源自德国,曾经统治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1826~1918)、比利时(1831~)、葡萄牙(1853~1910)、保加利亚(1887~1946)和英国(1901~1917)的欧洲王室。当时的英国国王是乔治五世(英语:George V,1865~1936年,1910~1936在位),全名乔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尔伯特(George Frederick ErnestAlbert),姓“维廷”(Wettin,德语:Meißen)。

“维廷”(Wettin)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父系的姓氏,起源于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韦廷镇(Wettin),韦廷镇的德语拼写为“Meißen”。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父系祖先为韦廷家族。而该家族由当时的麦森侯爵(Markgraf vonMeißen)创立于1089年。

1702年,安妮(Anne of GreatBritain,1665~1714,1702~1714在位)即位为英国女王,但是她的18个孩子无一幸免早夭的厄运。出于后继乏人的考虑和对家庭的忠诚,安妮女王最初倾向于遵从家族的意见,选择她的同父异母兄弟作为王位的继承人。然而,英国立法机关的成员们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安妮的继承人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异母兄弟詹姆士·弗朗西斯·爱德华多·斯图亚特(James Francis EdwardStuart,1688~1766),要么是同为新教徒的、来自德国北部汉诺威家族詹姆斯一世(James I,1566~1625,1603~1625在位)的后裔子孙——当时的人选为索菲亚(Sophie von derPfalz,1630~1714)。对于当时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于是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立法机关的成员们也顺理成章地将选票投给了汉诺威家族。

1714年,安妮去世时索菲亚已经去世将近2个月了,于是英国国王的王位就传给了索菲亚的儿子乔治一世(George I of GreatBritain,1660~1727,1714~1727在位)。英国王室从此打上了深深的德国烙印。

为了避免国民对王室的怀疑甚至质疑,乔治五世在1917年发表了一个正式而庄严的声明:英国王室将以“温莎”(Windsor)作为家庭的新姓氏。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Windsor Castle),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闻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William theConqueror,1028~1087,1066~1087在位)选址奠基的。英国王室从此进入了“温莎王朝”(The House ofWindsor)。

1936年,英王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1894~1972,1936~1936在位)退位,其弟约克公爵继位为乔治六世(George VI,1895~1952,1936~1952在位)。

1952年,乔治六世去世时,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就由长女伊丽莎白二世(英语:Elizabeth II,1926~,1952~在位)继位。

1947年3月18日,希腊王子菲利浦(Prince Philip, Duke ofEdinburgh,1921~)因为要和伊丽莎白公主结婚,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并将姓氏改为舅父的姓氏蒙巴顿(Mountbatten)。1947年12月20日,菲利浦与伊丽莎白结婚。1960年,伊丽莎白女王发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其后裔将使用蒙巴顿—温莎(Mountbatten-Windsor)姓氏,王朝名号保持温莎。也就是说,温莎王朝使用“温莎”这个姓氏到伊丽莎白二世为止。事实上,伊丽莎白二世应该是最后一位来自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君主。

英国王室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有血脉相传关系的王室之一。英国王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

公元前1世纪左右,强盛的罗马帝国入侵不列颠。公元43年,克劳狄一世(提贝里乌斯·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尼禄·日耳曼尼库斯(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NeroGermanicus,-10~54,4~54在位)征服了不列颠地区,将此地纳为行省,同时进行军事统治和军事移民。12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Hadrianus,76~138,117~138在位)在不列颠北部建立了100多公里的城墙以防卫北方蛮族,此即知名的“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随着罗马帝国势力衰退,407年最后一批罗马军队撤离不列颠,结束了罗马帝国对此地的统治。

在罗马人撤走后,英格兰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829年,威塞克斯王国(Wessex)国王埃格伯特(Egbert,770?~839,829~839在位)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并建立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土地上的第一个王朝——韦塞克斯王朝(Kingdom of Wessex)。韦塞克斯王朝共有16位国王:

埃格伯特(Egbert of Wessex,829~839在位);

埃塞尔沃夫(Æthelwulf ofWessex,?~858,839~858在位);

埃塞尔巴德(Æthelbald ofWessex,834~860,858~860在位);

埃塞尔伯特(Æthelberht ofWessex,836~865,860~865在位);

埃塞尔雷德(Æthelred of Wessex,837~871,865~871在位);

阿佛列大帝(Ælfrēd,849~899,871~899在位);

长者爱德华(Edward the Elder,974?~924,899~924在位);

阿佛维尔德(Ælfweard,904~924,924~924在位);

光荣者艾塞斯坦(Æthelstan,893?~939,924~939在位);

雄者爱德蒙(Edmund the Magnificant,939~946在位);

爱德瑞德(Eadred,923~955,946~955在位);

爱德威(Edwy/Eadwig,941? ~959,955~959在位);

和平者爱德加(King Edgar thePeaceable,943~975,959~975在位);

爱德华二世(King Edward II theMartyr,962~978,975~978在位);

埃塞尔雷德二世(King Ethelred II theUnready,968~1016,978~1016在位);

埃德蒙二世,King Edmund II theIronside,988/993~1016,1016在位)。

在这个王朝统治时期,英格兰还没有使用姓氏,所以整个王室也没有姓氏。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所有国王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A”或“E”以及“A”和“E”结合的“Æ”(古英语字母,发音为[æʃ],与a或e接近),这也可能算是王家的名字标识。

威塞克斯王朝时期,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地入侵。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卡纽特大帝(Canute the Great,995~1035,1016~1035在任英格兰君主,1018~1035在任丹麦君主,1028~1035在任挪威君主)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后,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Confessor,1004?~1066,1042~1066在位)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Harold II,1022~1066,1066在位)为王。复辟的威塞克斯王朝只有两位国王:

“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1003~1066,1042~1066在位);

哈德罗二世(Harold II,1022~1066,1066在位),本名哈德罗·葛文森(Harold Godwinson)。

爱德华的名字沿用韦塞克斯王朝国王命名的习俗,采用“A”或“E”以及“A”和“E”结合的“Æ”字母打头的单词作为名字。

而哈德罗二世并非爱德华的儿子或孙子,而第一位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Godwin/Godwine,1001?~1053)的儿子,戈德温是埃塞尔雷德一世的第六代孙。哈德罗二世的名字哈德罗·葛文森中的后一节“葛文森”(Godwinson)意为“戈德温(Godwin)的儿子”,后来的姓氏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父名,“葛文森”(Godwinson)应该是这种形式中比较早的例证。

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史称“征服者”威廉一世,William theConqueror,1028?~1087,1066~1087在位),渡海征服了英格兰,建立了诺曼王朝。诺曼王朝只有四位国王:

威廉一世(英文:William I ofEngland,1028?~1087,1066~1087在位),又称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Conqueror)或诺曼底的威廉二世(William II ofNormandy);

威廉二世(William II,1056~1100,1087~1100在位),威廉一世的次子;

亨利一世(Henry I,1068~1135,1100~1135在位),威廉一世的幼子;

斯蒂芬(Stephen,1096~1154,1135~1154在位),又称布卢瓦的斯蒂芬(Stephen of Blois),威廉一世的外孙。

诺曼王朝国王都只保留了名字,名字相同则用“一世”、“二世”来区别。

1114年,亨利一世的女儿马蒂尔达(Empress Matilda,1102~1167)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Heinrich V,1081~1125,1105~1125在位)结婚,但他们没有幸存的子女。由于马蒂尔达的弟弟(William Adelin,1103~1120)早在1120年就因沉船事故去世,所以马蒂尔达被亨利一世及其封臣承认为英格兰王位继承人。1127年,也就是亨利五世去世2年以后,马蒂尔达与若弗鲁瓦五世(Geoffroy V ofAnjou,1113~1151)成婚。亨利一世去世后,本应由玛蒂尔达继承英格兰王位,但是她的表兄斯蒂芬却篡夺了王位。玛蒂尔达及其儿子亨利二世(Henry II,1133~1189,1154~1189在位)经过了19年的王位争夺战,终于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Henry II,1133~1189)为继承人。

由于亨利二世的父亲若弗鲁瓦五世以金雀花作为自己的徽章,所以人们就称亨利二世的王国为“金雀花王朝”(House ofPlantagenet)。金雀花王朝共有8位国王:

亨利二世(1154~1189在位),又称短斗篷亨利(Henry II Curmantle);

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1199,1189~1199在位),绰号“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Lionheart);

约翰(John,1167~1216,1199~1216在位),绰号“无地王”(the Lackland);

亨利三世(Henry III,1207~1272,1216~1272在位);

爱德华一世(Edward I,1239~1307,1272~1307在位),俗称“长脚(Longshanks)”、又称“苏格兰人之锤(Hammer of theScots)”;

爱德华二世(Edward II,1284~1329,1307~1327在位),又称“卡那封的爱德华”(Edward ofCaernarfon);

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1312~1377,1327~1377在位);

理查二世(Richard II,1367~1400,1377~1399在位)。

金雀花王朝的国王依然没有使用姓氏,而只有相当于现代教名的名字,如果出现重名,则用“一世”、“二世”或绰号来区别。

在1399年时,金雀花王朝支系兰开斯特公爵亨利(Henry IV,1367~1412)趁国王理查二世远征爱尔兰时,夺取王位,成为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的第一位国君。兰开斯特王朝只有三位国王:

亨利四世(Henry IV,1399~1413在位);

亨利五世(Henry V,1387~1422,1413~1422);

亨利六世(Henry VI,1421~1471,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兰开斯特王朝的三位国王都叫“亨利”,他们的区别在于在名字后面加上了“编号”——四世、五世、六世。

1385年,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个儿子兰利的埃德蒙(Edmund of Langley,1341~1402)被封为约克公爵(Duke of York)。约克公爵的家族也是金雀花王朝的后裔,亨利六世在位时约克公爵三世金雀花的理查(Richard Plantagenet, 3rd Duke ofYork,1411~1460)提出他应该是真正的英格兰国王,于是乘英法百年战争之机,起兵造反。由于兰开斯特家族族徽是红玫瑰,而约克家族的是白玫瑰,所以人们把这两个家族的战争称为“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Edward IV,1442~1483)继位英格兰国王,建立了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

约克王朝只有三位国王:

爱德华四世(Edward IV,1461~1470、1471~1483在位),又称“爱德华四世·金雀花”(Edward IV Plantagenet);

爱德华五世(Edward V,1470~1483,1483~1483在位);

理查三世(Richard III,1452~1485,1483~1485在位)。

爱德华四世的父亲金雀花的理查为了强调自己是金雀花家族的后人,将“金雀花”(Plantagenet)作为本家族的姓氏,这应该是英格兰王室使用姓氏的开始。但是,除了爱德华四世人们对他使用了“金雀花”这个家族名称,后面的两位国王并没有使用“金雀花”作为自己的姓氏。

英国王室的名字 英国王室资产

虽然约克王朝统治了英格兰,但是玫瑰战争并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John of Gaunt,1340~1399)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Henry VII,1457~1509)从国外攻回国内,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亨利七世的儿子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仔细寻查了自己的血统,发现自己的母系有金雀花王朝的血统——外祖父为约克王朝的爱德华四世·金雀花;而自己的父系则来自都铎家族(Tudor family)。于是,就把父亲建立的王朝成为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都铎王朝共有6位国王:

亨利七世(Henry VII,1485~1509在位),又称亨利·都铎(Henry Tudor);

亨利八世(Henry VIII,1509~1547在位),全名也是“亨利·都铎”(Henry Tudor);

爱德华六世(Edward VI,1537~1553,1547~1553在位),全名“爱德华六世·都铎”(Edward VI Tudor);

简·格雷(Lady Jane Grey,1537~1554,1553~1553在位),亨利七世的外孙女,在位仅仅9天;

玛丽一世(Mary I,1516~1558,1553~1558在位),亨利八世的女儿,外号“血腥玛丽”,全名“玛丽·都铎”(Mary Tudor);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1558~1603在位),玛丽一世同父异母的妹妹,全名“伊丽莎白·都铎”(Elizabeth Tudor)。

现在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都铎王室的姓氏为“都铎”(Tudor),也就是说王室成员的全名(full name)中应该含有姓氏“都铎”。简·格雷由于其父系并不是都铎家族,所以他的名字中没有“都铎”这个姓氏。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驾崩后,都铎王室也就跟着结束了。由于伊丽莎白没有子嗣,所以由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James VI,1566~1625)继位,成为英格兰王詹姆士一世(James I),同时他还是爱尔兰国王,因此从他开始进入了“英格兰”历史进入了“英国”历史。由于詹姆士六世的父系来自斯图亚特家族(House of Stuart),所以从他开始统治的王朝被称为斯图亚特王朝(House of Stuart)。

斯图亚特王朝共有6位国王:

詹姆斯六世(James VI,1567~1625在位苏格兰国王,1603~1625在位英格兰国王),又称“英格兰国王、爱尔兰国王詹姆士一世”(James I, King of England &Ireland),全名詹姆斯·查理·斯图亚特(James CharlesStuart);

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1649,1625~1649在位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国王),全名查理·斯图亚特(Charles Stuart);

查理二世(Charles II,1630~1685,1651~1685在位苏格兰国王,1660~1685在位英格兰国王);

詹姆斯二世(James II,1633~1701,1685~1688英格兰、苏格兰国王),又称“苏格兰王詹姆斯七世”(James VII);

玛丽二世(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英格兰、苏格兰女王),全名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

威廉三世(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英格兰国王),全名威廉·亨利·斯图亚特(William HenryStuart);

安妮(Anne of GreatBritain,1664~1714,英格兰.苏格兰女王1702~1707,联合王国女王1702~1714) 全名安妮·斯图亚特(Anne Stuart)。

斯图亚特王朝的姓氏就是“斯图亚特”(Stuart),所有国王无论我们是否知道他的全名,他们的姓氏都是“斯图亚特”(Stuart)。

由于斯图亚特王朝最后的三位君主均无子嗣成活至成年,英国国会为避免兼领英国国教的国王宝座再次落入旧教信徒手上,通过《1701王位继承法》和《1701嗣位法》,规定:若1689权利法案中所规定的继承人全部无子而亡后,王位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汉诺威选帝侯夫人苏菲亚和她的新教后代继承。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根据《1701嗣位法》,位于王位继承序列第52名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George I of GreatBritain,1660~1727,1714~1727在位),继位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从此,英国历史进入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共有8位君主:

乔治一世(George I of GreatBritain,1660~1727,1714~1727在位联合王国国王),全名乔治·路易斯(George Louis);

乔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Britain,1683~1760,1727~1760在位联合王国国王),全名乔治·奥古斯都(George Augustus);

乔治三世(George III of the UnitedKingdom,1738~1820,1760~1820在位联合王国国王),全名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克(George William Frederick)

乔治四世(George IV of the UnitedKingdom,1762~1830,1820~1830在位联合王国国王),全名乔治·奥古斯都·弗雷德里克(George AugustusFrederick);

威廉四世(William IV of the UnitedKingdom,1765~1837,1830~1837联合王国国王),全名(William Henry);

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1819~1901,1837~1901联合王国国王),全名亚历山德里娜·维多利亚(AlexandrinaVictoria)。

汉诺威王朝的所有成员都以国为姓,姓“汉诺威”(Hannover)。

汉诺威王朝之后即是当代的温莎王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2839.html

更多阅读

C++之未命名的名字空间_Mac mac硬盘未命名

在C++中 我们可以用未命名的名字空间 unnamed namespace 声明一个局部于某一文件的实体,未命名的名字空间以关键字 namespace开头,同为该名字空间是没有名字的,所以在关键字namespace后面没有名字,而在关键字namespace后面使用花括号包

刘德华女儿的名字 刘德华有几个孩子

  大明星给孩子取名字,总是受关注的事情。网上说,刘德华按照命相大师的指点,给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准备了两个名字,一个叫“刘云善”,一个叫“刘向蕙”,最后采用了后一个。香港人信风水、信命理,刘德华更是个地地道道的传统香港人,不但如此,还

大S女儿的名字有什么问题? 大s女儿照片

本文由灵机特约永洋老师专稿。大S徐熙媛与汪小菲于2011年结婚,相对于妹妹徐熙娣这几年来生了三个小孩,三年下来她的肚子迟迟没有什么动静,相信她本人也有很大的压力。今年四月22日,终于怀胎生下一女,取名「汪希玥」。这张大S与女儿对望的

女人有个男性化的名字挺好 男性名字

最近我看龙应台的《野火集》,里面一篇《自白》里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其实从来也不曾故意隐瞒自己的性别,只因为旅居国外多年,此地几乎没有人认识我。而“龙应台”三个字又十分的男性化;小时候,为了名字,还发展出一点恨父情结,怨他没

声明:《英国王室的名字 英国王室资产》为网友卜壊的男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